纤检局年度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纤检所2009年度工作总结
2009年,我所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围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纤检工作,以建设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一流纤检所为目标,认真打造西部地区的纤检科研高地,围绕质量安全和服务发展两条主线,攻坚克难,认真履职,各项工作都取得进展。截止12月10日,事业性收入450万元,同比增加11.1%,上缴罚没收入20.6万元;检验批次9949批次,同比增长8.4%;完成监督检验1458批,同比增长6.3%;完成国抽任务113批次,同比增长180.5%;检验经营性棉花9865吨;棉花公检16.69万吨;完成干茧公检282批,2250吨;完成干茧监督检验抽检80批。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以纤维公检为重点,突出技术支撑,服务地方经济,实现纤检工作新发展
我们作为全市纤维质量的监管机构,认真履行纤检职能,加强纤维质量监督管理,落实纤维质量公证检验制度,深入开展纤维公检,全力确保国家“东纺西移”、“东桑西移”战略的顺利推进。
(一)着力推进棉花公检
今年,国家棉花质检体制重大调整,为保证公检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积极向中纤局争取政策,确保重庆三峡纺织技术有限公司继续享受国家以前的经营性棉花公检政策。全年累计检验经
营性棉花9865吨,其中仪器化公检5850吨。同时,我们先后外派技术骨干和检验人员近20人(次),赴新疆、陕西和甘肃等地棉花仓库参加国家组织的国储棉公证检验工作,完成了16.69万吨国储棉公证检验。
(二)扎实开展干茧公检试点
一是着力发挥公检的技术性。我们坚持将干茧公检数据发送给企业,指导生产,还把公检的技术方法和结果应用于企业的工艺设计,在立缫试缫、工艺设计、工厂大面积生产等方面比对17次,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提供技术支撑。二是着力加强公检的有效性。今年,我们以检查茧站质保能力和蚕茧质量为切入点,在全市开展了桑蚕干茧标识的执法监督检查,共检查涪陵、铜梁等3个区县14家茧站,出动执法人员46人(次),车辆14台(次),,抽检鲜茧80批。有力地规范了茧丝市场秩序。三是着力强化公检的服务性。为更好服务全市茧丝行业发展,今年4月,在市局领导和有关处室的关心支持下,我们成立了“重庆市蚕桑茧丝制品检验中心”。针对黔江区在全国茧产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茧产量却稳定提高的状况,“中心”人员加强了与黔江区蚕业有限公司的联系,引导公司将公检数据列入对茧站的考核指标,提高了公司对茧站的有效管理,也促进了黔江区蚕茧整体质量的提高。同时,“中心”技术骨干多次深入黔江区新投建的双河丝厂进行技术指导,帮助该厂大大缩短了试产时间,使该厂从今年5月建厂,到现在就已出口生丝7.8万吨。
二、坚持以事业发展为主题,认真履职尽责,不断开拓创新,实现业务工作新突破
今年,我们以“质量和安全”为切入点,围绕质量监管和服务发展两条主线,严格履行监管职能,不断深化帮扶水平,助推重庆市纤维纺织品行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同时把目光放在全国市场,发挥自身技术特长,与市内外工商、安监紧密合作,不断拓展业务范围,把服务延伸到全国。
(一)严格监督执法,确保质量安全
我们以质量安全为主线,不断提升监管执法工作的有效性。一是全面加强纺织品服装的质量监督。今年,我们围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对影响人们生活的,特别是涉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重点产品及企业,进行严格监控。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00余人(次),执法车辆100台(次),检查絮用纤维制品企业62家,汽车内饰材料20家,检查服装160批,汽车内饰材料60批,共立案查处22件,依法征收罚没收入20.6万元。二是以质量监管规范行业秩序。我们把监督执法工作融入到社会需要中去开展,密切加强与市教委、卫生局、民政局的联系,系统规范絮用纤维制品的行业秩序。今年,我们在多年对高校絮用纤维制品开展专项检查的基础上,再次开展这项工作,针对发现的新问题,专题报告市教委领导,市教委黎德龙副主任作出批示“这份报告很好,感谢纤检所做出的努力……”,并要求将报告转发全市教育系统,以规范学生床上用品采购行为。同时,我们结合“质量和安全年”
活动,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平安重庆”建设的要求,深入建筑工地向农民工宣传絮用纤维制品消费警示以及“黑心棉”识别方法,提高农民工的质量意识。三是加大产业用纺织品的质量监督。针对在监管过程中发现的产业用纺织品质量问题,我们开展了专项检查。结合“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开展了对汽车内饰材料安全性指标和3C认证标志的检查,查处了制售阻燃性能不合格汽车内饰材料生产企业1家,并对该企业处以6万元的罚款。同时,今年新开展了土工布的专项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上报市局执法处,建议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专项检查。
(二)强化服务帮扶,助推行业发展
我们以重振“渝派服饰”为重点,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工作,累计向企业宣贯5个国家新标准,培训企业人员近1000人(次),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指导10次。一方面分类别开展服务。将服务对象进行细分,开展“量体裁衣”式的帮扶工作。针对新华路羊绒衫市场量身定做的特殊情况,我们逐个上门,对30家企业讲解国家标准和质量法律法规相关知识,使整个市场的羊绒衫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产品抽查合格率从去年的34%提高到了82%。我们先后召开了3次羽绒服装质量研讨会,针对检验发现的问题,和企业一起分析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指导企业在水洗标识、服装吊牌上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标注,产品抽样合格率由70%提高到了92.9%,含绒量不够、毛领甲醛超标等情况基本杜绝,有效推动了我市羽绒服装整体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有重点开展服务。
今年初,我们以“共渡危机、共创机遇、共谋发展”为主题,组织召开了全市主要生产企业和大型商场负责人首次参加的全市服装行业工作座谈会,并由所领导带队,主动上门走访40余家有代表性的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了解企业实际困难,制定落实帮扶措施,通过缩短检验周期、开展技术指导、改善服务方式等,引导企业走质量振兴之路,力求将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创新工作思路,开拓业务市场
一是开展国家抽查,扩大区域影响。我们始终将承担国家监督抽查任务作为提升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今年,我们首次牵头组织了安全网、安全帽国抽任务,完成9省市106家企业113批次的产品,同比增长180.5%。开展国抽有效提升了我所的影响力。二是深化工商合作,实现互利双赢。我们利用技术优势,积极加强与工商系统的合作,通过主动上门服务、提高检验效率等方式,赢得了信任,今年,我们与四川5家工商局建立合作关系,抽样110批,抽检数量增长了一倍。三是抓住机遇,开拓检验新市场。我们打破区域限制,先后与上海“丽婴房”、天津绫致时装、韩国三星等多家知名品牌公司签订了异地委托检验协议。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开拓了对洗浴行业和健身会所的毛巾、浴衣等检验业务。同时,加强与市民政局和市招标局的联系,对送往灾区的棉衣、棉被开展质量检验服务,累计检验9万件(床)。在确保灾区人民健康安全的同时,也有效地拓展了业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