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诗人的信(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上好,各位读书会的朋友们,也许您已守候多时,今天由我替班领读冯至翻译的里尔克的《给青年诗人的信》,原领读者是党玲芬老师,她由于时间关系无法亲自领读本书,因此暂由我代表,党老师很喜欢这本书,我资质有限,恐难以达到党老师对本书的理解高度,本次领读请大家积极发言,争取圆满完成本次领读任务。

奥地利作家

20世纪德语世界最伟大的诗人

欧洲现代最伟大的三位诗人之一

德语文学史上唯一堪与荷尔德林比肩的诗哲

里尔克曾说

我的诗集就是我的坦白

我一生的故事

我的一生就是一场漫长的康复……

孤独一如我历来的生活,甚至更甚。

诗人不断地旅行

不断地道别

漂泊成为他的宿命

冯至(1905--1993)河北涿县人。曾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曾任西南联大、北大教授,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副主席等。有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诗》等,论著《杜甫传》等。

冯至先生是“学贯中西”的一代宗师。他既有国学的扎实功底,又有西学的深厚造诣。他不但能用母语写出优美的诗歌、散文,而且具有古文的过硬基础,故他对中国古典文学也相当谙熟,尤对杜甫的研究卓有成就,以至拥有权威性的发言权。在德国留学的五年里,他不仅攻读了德国文学,而且也攻读了德国哲学。所以他关注的德国作家多是哲学味道较浓的诗人,除歌德、席勒、海涅外,他也关注带有“现代”特征的诗人:诺瓦利斯(这是他的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荷尔德林、里尔克等。他翻译的上述古典名家的诗歌、散文和美学论著在我国拥有众多的读者;他翻译的里尔克《给一位青年诗人的九封信》最早向中国读者介绍了

这位世界级的现代诗人,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由于冯至先生在两个领域里的显著成就,他获得“双肩挑”的雅称。毫不意外,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宣部在组织大学文科教材编写的时候,冯至以《中国文学史》与《欧洲文学史》总负责人的资格参与并领导这两部著作的编写工作。

一、里尔克的文字寂寞又忍耐,有一种沉默的力量,聊一聊书中触动你的句子。我们先来看一些里尔克名言

1、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里尔克

2、人若愿意的话,何不以悠悠之生,立一技之长,而贞静自守。——里尔克《苹果园》

3、有何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里尔克《祭沃尔夫·卡尔克罗伊德伯爵》

4、我愿陪坐在你身边,唱歌催着你入眠。我愿哼唱着摇你入睡,睡去醒来都在你眼前。我愿做屋内唯一了解寒夜的人。我愿梦里梦外谛听你,谛听世界,谛听森林。——里尔克《致寝前人语》

5、艰难的生活永无止境,但因此,生长也无止境。——里尔克

6、你要像一个病人似的忍耐,又像一个康复者似的自信。——里尔克

7、如若尘世将你遗忘,对沉静的大地说:我流动。对迅疾的流水言:我在。——里尔克《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

第一封信

你向外看,是你现在最不应该做的事。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只有一个唯一的方法。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你要在自身内挖掘一个深的答复。若是这个答复表示同意,而你也能够以一种坚强、单纯的“我必须”来对答那个严肃的问题,那么,你就根据这个需要去建造你的生活吧;你的生活直到它最寻常最细琐的时刻,都必须是这个创造冲动的标志和证明。

阅读这段话,让我明白,凡事一定要遵从内心,跟着感觉走,一旦认定了内心隐秘而伟大的渴望之后,就要一往无前,不可半途而废,任何一种形式的“诗歌”都是艰难的孤独熬制而成,不愤不启,在孤寂中我们才能望见内心对人生意义的“鲸吞”与“热望”,这里的人生意义,已经超越了里尔克关于诗句的描述与追求,我们都是各个领域的“伟大诗人”,至于我们能有多少佳作流传于世,恐怕少之又少,然而我们还要尽力去描述这一切,因为,孤独和呕心沥血以及“我必须”要倾吐和完成的使命一样,证明了我们生而为人的轨迹和一切。

如果你觉得你的日常生活很贫乏,你不要抱怨它;还是怨你自己吧,怨你还不够作一个诗人来呼唤生活的宝藏;因为对于创造者没有贫乏,也没有贫瘠不关痛痒的地方。即使你自己是在一座监狱里,狱墙使人世间的喧嚣和你的官感隔离——你不还永远据有你的童年吗,这贵重的富丽的宝藏,回忆的宝库?你望那方面多多用心吧!试行拾捡起过去久已消沉了的动人的往事;你的个性将渐渐固定,你的寂寞将渐渐扩大,成为一所朦胧的住室,别人的喧扰只远远地从旁走过。

不得不说诗人都是伟大的孤独者,也只有孤独诞生的诗句更加深刻和引人注目。所有人,哪怕是最亲密的人也无法代替自己的成长。正如里尔克所说的,贫乏,让我们成长,让我们对生活和自己产生警觉,在回忆的长河中搜寻点点浪花,唤回我们自己珍视的宝藏。

好好地忍耐

不要沮丧

你想,如果春天要来

大地就使它一点点地完成

人们爱把青年比作春,这比喻是正确的。可是彼此的相似点与其说是青年人的晴朗有如春阳的明丽,倒不如从另一方面看,青年人的愁苦、青年人的成长,更像那在阴云暗淡的风里、雨里、寒里演变着的春。因为后者比前者更漫长、沉重而有意义。我时常在任何一个青年的面前,便联想起荷兰画家梵高的一幅提作《春》的画:那幅画背景是几所矮小、狭窄的房屋,中央立着一棵桃树或杏树,树桠的枝干上寂寞地开着几朵粉红色的花。我想,这棵树是经过了长期的风雨,如今还在忍受着春寒,四周是一个穷乏的世界,在枝干内却流动着生命的汁浆。这是一个真实的、没有夸耀的春天!青年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生命无时不需要生长,而外边却不永远是日光和温暖的风。他们要担当许多的寒冷和无情、淡漠和误解。他们一切都充满了新鲜的生气,而社会的习俗却是腐朽的,腐朽得像是洗染了许多遍的衣衫。他们觉得内心和外界无法协调,处处受着限制,同时又不能像植物似的那样沉默,他们要向人告诉,——他们寻找能够听取他们的话的人,他们寻找能从他们表现力不很充足的话里体会出他们的本意而给以解答的过来人。在这样的寻找中几乎是一百个青年一百个失望了。但是有一人,本来是一时的兴起,写出一封抒发自己内心状况的信,寄给一个不相识的诗人,那诗人读完了信有所会心,想起自己的青少年时代,仿佛在抚摩他过去身上的痕迹,随即来一封,回答一封,对于每个问题都给一个精辟的回答和分析。——同时他却一再声明,人人都要自己料理,旁人是很难给以一些帮助的。

——冯至| 翻译家,19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