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井间连通性研究

合集下载

玉北1地区奥陶系油藏连通性研究

玉北1地区奥陶系油藏连通性研究

玉北1地区奥陶系油藏连通性研究摘要:玉北1地区奥陶系油藏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研究其油藏连通性对油藏进一步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压力推算、流体性质对比及开发动态特征对比综合分析该油藏连通性。

玉北1地区奥陶系油藏各井压力及流体具有独立的分隔性,开发动态特征差别较大,互不属于同一缝洞单元。

关键词:玉北连通性流体性质压力开发动态玉北1地区针对奥陶系部署的YB1井2009年11月第三次大型酸压获工业油气流,实现了该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突破,随后在玉北1断隆带上部署了5口开发评价井,其中YB1-2井鹰山组顶以下0~82.5 m酸压后获高产油气流,为玉北地区第一口稳定生产井。

YB1-1X、YB1-3H、YB1-4和YB1-5井也先后获得工业产能并投入试采。

断隆带各井之间距离较小,然而生产情况差别较大,在已经投产的试采井中,除YB1-2外均产量较低或较差,YB1和YB1-1X井表现为地层能量明显不足,供液能力差,因此对各井间连通关系加以分析。

1 流体性质存在差异1.1 地层水性质对比玉北1地区共进行34次地层水取样全分析,部分地层水样品受酸压液、钻井液影响不能代表真实的地层水性质。

以YB1-2井为例,YB1-2井共14个样品,通过与含水比对(图1)发现2011年10月10号前7次取样总矿化度变化较大,2012年1月24号后7次取样的总矿化度较为稳定;分析发现前面7次取样在油管测试期和酸压返排期,而后面7次取样均为见地层水后取样;据此认为前7次取样受钻井液、酸压液等影响,不能代表真实的地层水性质。

因此应对各井地层水样品进行甄别,剔除明显受钻井液、酸压液等影响的样品,选取明显产水阶段所取样品或多次取样各参数稳定的样品进行分析。

通过与取样时含水率对比及样品间参数对比,将受钻井液、酸压液影响不能代表真实地层水的水样剔除,得到各井地层水性质参数(表1)。

对比各井地层水性质,除YB1-2井与YB1-8井较为接近外,各井地层水性质参数差别较大,所产地层水不来自同一水体。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水平井分段酸压技术研究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水平井分段酸压技术研究
规 则 暗 色 斑 点 状 异 常 体 。 集 空 间 主要 为 孔 、 、 , 储 洞 缝 根 据 其 组 合 特 征 可 以把 储 层 划 分 为 裂 缝 一 洞 型 ( 洞 一 孔 孔
裂缝 型 ) 孔洞 型 、 、 裂缝 型。 用成像 测井等 资料可 区分 利
储集 空 间类 型 。
1 _. 成 像 测 井 (MI识 别 与 预 测 . 23 1 F ) 与 常 规 测 井 相 比 , MI 像 测 井 最 大 的 优 点 就 在 F 成 于 能 直 观 地 识 别 裂 缝 类 型 、 度 及 开 启 程 度 。 蚀 孑 洞 密 溶 L
最大应力
的大小及 发育程 度 , 以及 进行地 应力分 析等 。缝洞 型 ] 储 层 在 F 成 像 测 井 图上 主 要 为深 色 正 弦 曲线 和不 MI
11 . 缝 洞 体 地 震 识 别 与 预 测 .. 4 2 了解 地 震 波 在 缝 洞 系 统 中 的传 播 特 征 ,是 利 用 地
震资 料发现 有利储层 的基础 。地震波 在缝 洞系统 中 的
最小应 力
传播 有 以下 一些 特征 J ) 洞系 统是 一个 地震低 速 : 缝 1 异常体 , 具有相 对低 的波阻抗 特征 。 ) 2 缝洞 系统对地震 波有 较强 的吸 收和 衰减 作用 , 产 生频 率 、 幅变化 。 可 振 3 缝洞 系统为地 震波 的散 射 和绕 射创造 了条 件 。地震 )
、 最小应 力 ▲
定 水平井 酸压分段 数及分 段位置 。
图 3 与 井 身 成 一 定 角 度 裂 缝 示 意
在储层 地质分 层分段 的基础上 ,综合 标定储 层分
类 分布状 况 . 主要 依据优质 储层优 先改造 、 物性相 近储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研究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研究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研究在石油工业中,碳酸盐岩储层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油气储集层,其孔隙结构对于油气的储存和运移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的特征和演化规律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一、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的特征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主要表现为溶蚀孔、缝洞和溶洞等形态。

其中,溶蚀孔是由于地下水的化学作用,通过溶解碳酸盐矿物所形成的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孔隙;缝洞是由于构造运动、岩石变形等而形成的破裂带所形成的线状孔隙;溶洞是由于溶蚀作用加上构造变形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空腔和通道的孔隙。

二、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的演化规律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演化过程可以分为初生孔隙、成岩过程和次生孔隙三个阶段。

1. 初生孔隙阶段初生孔隙是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其形成和保存主要与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有关。

在这个阶段,孔隙主要是由于生物作用和溶解作用而形成的,孔隙形态各异。

2. 成岩过程阶段成岩过程是指碳酸盐岩沉积物沉积后受到后期变质、压实等作用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碳酸盐岩经历了压实和胶结等过程,孔隙逐渐减少,但仍然存在一些初生孔隙。

3. 次生孔隙阶段次生孔隙是指在沉积岩成岩过程中形成的新孔隙,这些孔隙主要是由于溶蚀、滤溶和微生物作用等因素形成的。

在次生孔隙形成的过程中,地下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介质,通过对碳酸盐岩的溶解和溶蚀,形成了更多的孔隙。

三、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对油气储存和运移的影响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对储存和运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孔隙体积与含油饱和度孔隙体积是指岩石中的孔隙所占据的总体积,它与储层的含油饱和度密切相关。

孔隙结构的研究可以帮助确定含油饱和度,进而为油气资源的评估和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2. 孔隙连通性与油气运移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连通性是油气运移的重要因素。

孔隙结构的研究可以揭示孔隙连通性的特征,进而帮助预测和模拟油气的运移路径,为油气开发提供合理的开发方案。

3. 孔隙分布与裂缝发育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分布和裂缝发育直接影响储层的渗透性和孔隙连通性。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间连通通道结构识别——以塔河油田十二区TH12370和TH12348井为例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间连通通道结构识别——以塔河油田十二区TH12370和TH12348井为例

第16卷第1期新疆石油天然气Vol.16No.12020年3月Xinjiang Oil &GasMar.2020文章编号:1673—2677(2020)01—072-06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间连通通道结构识别——以塔河油田十二区TH12370和TH12348井为例李璐1,侯献海1,单帅强2,李柏颉1,付亚飞1,操银香1(1.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新疆轮台841604;2.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26)摘要:井间连通通道结构的识别能够为油田现场优化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提供重要的依据。

为了探索识别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间连通结构的有效方法,综合生产动态数据、示踪剂监测资料和地震资料,对塔河油田十二区TH12370井和TH12348井开展系统分析。

根据注水受效和示踪剂监测数据确定井间连通性;利用示踪剂浓度变化曲线的特征参数和突破后的无因次累计产出质量曲线对井间连通通道结构进行识别;通过不同属性的地震剖面和缝洞体的三维“雕刻”揭示井间通道的空间发育特征。

结果表明,TH12370井和TH12348井之间通道结构由并联管道叠加风化壳构成。

研究认为,示踪剂产出曲线的峰型、峰数、峰值强度、推进速度等特征参数和突破后的无因次累计产出质量曲线特征可以有效地识别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间通道类型和连通结构,而井间连通通道结构的最终确定应综合考虑生产动态和地震资料的解释结果。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碳酸盐岩;井间连通结构;示踪剂;塔河油田中图分类号:TE357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9-11-15修改日期:2019-12-14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53)。

作者简介:李璐(1987-),男,油藏工程师,主要从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工作。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是典型的岩溶缝洞型油藏[1-2],具有埋藏深度大、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征[2-4]。

这些特征导致对油藏井间连通性及连通结构认识不清,从而给现场开发带来很大难度。

常见碳酸盐岩储层缝洞体识别方法研究

常见碳酸盐岩储层缝洞体识别方法研究

常见碳酸盐岩储层缝洞体识别方法研究李国韬(安东石油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21)摘要:开展洞缝体识别对碳酸盐岩油藏的勘探开发意义重大。

国内碳酸盐岩油藏主要有隔油底水、隔油边水、隔水底水、隔水边水和复合裂缝等5种洞缝体连通样式,本文提出了生产曲线法、水驱特征曲线法、累产油与累压差曲线法等三种单井识别方法,指出了不同洞缝体的识别特征。

关键词:碳酸盐岩;洞缝体;识别方法;单井特征碳酸盐岩储集体往往为缝洞型储层,其中缝洞相互连通的储层为有效储层,当前,碳酸盐岩油藏描述的关键就是开展储层连通性研究。

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以地质、测井、物探等的静态研究方法以及化学踪剂法、干扰试井法、注水见效法、压力分析法、流体性质法等动态研究方法。

然而,已有成果主要是进行多井连通性分析,利用单井资料进行缝洞体的连通性判别鲜有研究。

1 常见碳酸盐岩洞缝体样式由于岩溶对碳酸盐岩的改造程度不同,碳酸盐岩常常分异形成缝洞储集体、缝洞致密体。

根据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的碳酸盐岩储层调研分析,依据缝洞体形态、赋存流体类型、连通程度及连通介质,分析认为,常见洞缝体样式包括:隔油底水(边水)、隔水底水(边水)、以及复合裂缝连通式等三大类五小类。

(1)隔油连通式 缝洞体顶界面往下凸起是其主要特征,这样分隔了储油空间,呈现出同一水体对两个或以上油体分隔,具体可分为底水、边水两种基本形式。

后者是从前者引伸,不同的是后者底界面上倾方向受不渗透边界封闭。

隔油连通式直接形成原因是致密体的外形样式为上凹下凸,导致岩溶改造程度不均一。

单井上底水隔油、边水隔油均是由同一水体所分割,单井生产动态曲线差异不大,主要特征为:初期为无水采油期,一段时间后见水,含水率逐渐上升,伴随缝洞体本身水体的减小,油水界面显著下降,已开发的储油空间逐渐被相邻的所占有,产油量以缓慢上升为主,一定时间内可出现完全产油。

(2)隔水连通式 该缝洞体表现为底界面上凸分割水体,上部以一整体储油空间为主。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动机理研究》范文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动机理研究》范文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动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地质资源领域中,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以其特有的储集与流动机理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

该类型油藏不仅关系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关乎环境与生态的可持续性。

因此,研究其流动机理对科学开发和高效利用此类资源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将详细分析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流动机理,探讨其地质特性及流动过程。

二、缝洞型碳酸盐岩地质特性缝洞型碳酸盐岩主要由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矿物组成,具有多孔、多缝、多洞的复杂地质结构。

这些缝洞网络为油气的储集和运移提供了条件。

该类岩石多形成于古代的沉积盆地,并因后期地壳运动而暴露地表或深埋地下。

地质上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和非均质性。

三、流动机理研究(一)流体的赋存状态缝洞型碳酸盐岩中的流体以气相和液相的形式存在,两者在岩石的缝洞网络中相互影响,共同形成复杂的流场。

其中,气相主要指天然气,而液相则主要为石油或与之伴生的水体。

这些流体在不同的缝洞网络中受到各种力的作用而流动。

(二)驱动力的研究1. 压力差驱动:油藏内部的压力差是流体流动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当地下油气分布不均时,高压力区与低压力区之间会形成压力梯度,驱动流体沿缝洞网络流动。

2. 浮力效应:油气与水的密度差异使得油气上浮、水下沉,这种浮力效应也会驱动流体流动。

3. 渗流作用:当流体通过岩石微小孔隙时,受到的摩擦力会驱动流体持续流动。

(三)流场特性分析缝洞型碳酸盐岩的流场具有多尺度性、非线性及非均质性等特点。

多尺度性指流体在不同尺度上的运动特性,如微孔隙的渗流、宏观的脉动等;非线性主要表现在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过程中复杂的力学关系;非均质性则与地质条件及岩性差异密切相关,表现为局部流动速率的巨大差异和复杂的渗流现象。

四、影响因素研究(一)储层地质结构储层的几何形态、大小和分布特征直接影响着流体的流态和路径选择。

在裂缝或孔洞较发达的区域,流体的流通速度相对更快;而封闭性或岩石质地坚硬的区域则阻碍了流体流通或仅局部发生微小渗流。

地震属性在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连通性分析及其注水开发中

地震属性在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连通性分析及其注水开发中

3 . 1对井间静态的连通性进行判定
对 塔河油 田碳酸盐岩缝洞 型油藏开发的时候,多采取 多 井缝洞单元的单元注 水开 发的方法 ,但是在实际 的操作过程 中,无论是采注参数的调整还是优化,都采用的是动态法 , 这 样 取 得 的 效 果 就 不 是 最 佳 的 。 我 们 需 要 在 动 态 法 的 基 础 上,添 加井 间静态连通性 资料 ,以更加有力 的支撑决策 的准 确性 。通过最 大 曲率属性获 取的微断裂一 裂缝体 系的空间结 构图, 可 以有效的判断井间静态的连通性 , 并对注采井间的储 层关系进行进一步 的认识,为注水开发提供 了更有力 的支撑 。 3 . 2对注采井部署的优化 在 对多井缝 洞单元实施注 水开 发的时候 ,需要考虑 的实 际因素较多,包括 油水井的储 集体类型、规模 、构造 、连通 情况等 。而最大 曲率属性和振 幅梯度 属性可 以帮助我们建 立一个几何结构的模型,通过这个模 型,我们就 能更好 的对 单元缝洞结构进行了解与分析,帮助我们确定相邻 的井 间位 置关系,从而判 断它们是 否属于 同一个缝洞连通体 。最后通 过三维空间图的刻画,就能对注采井的部署实施客观有效 的 优化。 3 . 3对注水受效的方 向进 行预测 通过三维空间的网状结构模型 ,得到裂缝连通的特征 , 从而帮助我们对单元注水的受效方向进行很好的预测 。当我 们确定 了与注水井连通的裂缝分布情况,就 能够对受 效井 的 位置和预计受效情况进行很好的预测,再根据大尺度裂缝连 通的主要方向,来进 一步确定出注 水井的主要水驱方 向。 4 总结 综上所述 ,通 过最大 曲率属 性很好 的识别微 断裂一 裂缝 体系,了解注采井 间的静态连通性 ,并对大尺度裂缝进行追 踪 ,可 以帮 助 我 们 更 好 的 了解 盐 酸 盐 岩 缝 洞 型 油 藏 储 集 体 的 空间展布 ,并进一步的指导后期的注水开发等工作 。 参考文献 , [ 1 ] 李小 波, 李新华 , 荣 元帅等. 地震属性在塔河油 田碳酸盐 岩 缝 洞 型 油 藏 连 通 性 分 析 及 其 注 水 开 发 中的 应 用 [ J ] . 油 气 地质与采收率 , 2 0 1 4 , 2 1 ( 6 ) : 6 5 - 6 7 , 7 1 . [ 2 ] 李阳. 塔河油 田碳酸 盐岩 缝洞型油 藏开发理论及 方法 [ J ] 石油学报 , 2 0 1 3 , 3 4 ( 1 ) : 1 1 5 - 1 2 1 . [ 3 ] 吴文明, 秦飞 , 欧阳冬等. 塔河油 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 堵水技术 [ J ]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 2 0 1 3 , 2 0 ( 6 ) : 1 0 4 - 1 0 7 .

塔河六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间连通类型研究

塔河六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间连通类型研究
为2 O~ 6 0 0 Q・ m。产 水 特 征 为 油井 在 纵 向上 存 在 多个 生 产 层 段 。水 体 活 跃 , 随着不断 生产 , 井 底 压 力 降低 , 产水缝洞数量不 断增加 , 含 水 呈 台 阶 式 上
根据 上述 内容 , 总结 归 纳 出塔 河 油 田 6区各 类储 集 体划分 标 准 , 见表 1 。
ma i l : x x i n h a n @1 6 3 . t o m。
图 1 溶洞型储集体产水特征
1 . 2 裂缝 - 子 L 洞型储 集体
包括裂缝_ 孑 L 洞型、 大型洞穴充填物孔隙型等 。
3 4期
谢 听翰 , 等: 塔河六 区缝 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 问连通类 型研究
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井径不扩径或微扩径 , 电阻率值
中图法分类号
T E 3 4 7 ;
文献标志码

塔河六区奥 陶系碳酸盐 岩油藏位 于阿克库勒 凸起背斜轴上 , 受多期构造运动及风化剥蚀作用影 响, 储集空间形态多样 、 分布复杂 , 具有很强的非均 质性 。随着油 田勘探开发程度 的不断深入, 油藏见 水井越来越多 , 老井产 量大 幅度递减 , 严重影 响了 油 田合理 开发技术政策制定及 开发效果评价 。在
碳酸盐岩储集体 同碎 屑岩储层相 比有着很大 的不同, 其储集空 间和流动 通道 以溶蚀 的孔 、 洞 和
各 种 成 因的 裂 缝 为 主 , 具有 孔洞分布不均一 、 裂 缝 展 布复杂 的特 点 ¨ ; 这 种储 集 空 间 分 布 的极 强 非 均质 性 、 不 规则 性 和多 尺 度 性使 得 在 开 发 中遇 到 了 很 大 困难 ; 在这种情况 下 , 对 碳 酸 盐 岩 流 动 单 元 的

缝洞型油藏连通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缝洞型油藏连通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缝洞型油藏连通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摘要:塔河油田属于非均质极强的多缝洞系统、多压力系统、多个渗流单元的复杂油气藏。

油井的单井产能和含水变化在生产过程中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变化,这也给这类油藏的连通性判断带来一定不确定性。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以塔河油田S48井区为例,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来进行连通性评价。

研究表明,该方法将井间连通性这种定性问题定量化,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可靠。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连通性模糊综合评判Abstract:Tahe Oilfield are highly inhomogeneous multi-fractured systems,multi-pressure systems,complex reservoirs multiple flow units. Well productivity and water wells can exhibit changes in a variety of chang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which also determine the kind of reservoir connectivity bring some uncertainty. To address this situation,the paper well area Tahe Oilfield S48,for example,to evaluate the use of connectivity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method of this connectivity between wells quantitative qualitative issues,making the results more comprehensive and reliable evaluation.Keyword:karst reservoir connectivity fuzzy mathematics塔河油田属于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

利用动态资料研究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性

利用动态资料研究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性

利用动态资料研究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性相比于碎屑岩油藏,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因为多期构造成藏和古岩溶作用造成储层非均质性强、井间连通模式复杂和井间连通关系不明确极大的影响着缝洞型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

作为指导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的基础工作,正确认识油藏井间连通情况至关重要。

目前已有的静态地质资料对于缝洞型油藏的井间连通模式和连通类型能够做出判断,但是对于井间连通性无法进行有效判断。

因此,本文采用动态生产资料研究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性,主要工作有:(1)建立基于“采-采”关系的井间连通性评价体系:采用生产动态特征相似法定性分析生产井间连通性,以此为基础建立基于多指标权重分析法的井间连通程度定量计算模型,定量计算生产井间的连通程度;(2)建立基于“注-采”关系的井间连通性评价体系:采用注采响应分法定性分析注采井间连通性,以此为基础建立基于哈根泊肃叶理论的注采井间连通程度计算模型,定量计算注采井间的连通程度。

分别采用上述建立的两类评价体系对某缝洞型油藏进行矿场实例分析:(1)基于“采-采”关系的井间连通性评价体系对于利用天然能量开采的缝洞单元的井间连通性具有良好的评价效果,结果与矿场已验证的连通性结果吻合度达到85%;(2)基于“注-采”关系的井间连通性评价体系对于利用注水开发的缝洞单元的井间连通性具有良好的评价效果,结果与矿场已验证的连通性结果吻合度达到85%。

应用结果表明:本论文所做工作能够有效的进行缝洞单元井间连通性分析,对于指导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主体开发方式研究》范文

《2024年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主体开发方式研究》范文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主体开发方式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已成为国内外石油工业的重要领域。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作为其中一种典型的油藏类型,其开发方式的研究对于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主体开发方式,为实际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特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是指以裂缝和溶洞为主要储集空间的碳酸盐岩油藏。

其特点包括: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和溶洞分布不均;储量丰富,但采收率低;油藏压力变化大,易出现突水、突油等现象。

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开发方式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三、主体开发方式研究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特点,本文研究了以下主体开发方式:1. 垂直裂缝开发垂直裂缝开发是一种常见的开发方式,通过钻井和注入高压流体,使油藏产生垂直裂缝,提高储层的连通性和采收率。

该方式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但需考虑裂缝的发育情况和方向。

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地震、测井等资料,确定裂缝的分布和发育情况,优化钻井和注入参数。

2. 水平井开发水平井开发是一种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高效开发方式。

通过钻水平井,可以有效地穿透裂缝和溶洞,提高储层的连通性和采收率。

该方式的优点是采收率高、成本相对较低。

在实际应用中,需考虑水平井的轨迹设计、钻井工艺和完井方式等因素。

3. 注水开发注水开发是一种通过注入水来补充地层能量、提高采收率的开发方式。

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注水可以有效地扩大裂缝和溶洞的空间,提高储层的连通性。

该方式的优点是成本低、技术成熟,但需注意控制注水量和注水速度,避免出现突水等安全问题。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本文采用地质建模、地震资料解释、测井资料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主体开发方式进行研究。

具体技术手段包括:1. 地质建模:建立高精度的储层地质模型,分析裂缝和溶洞的分布和发育情况。

2. 地震资料解释:利用地震资料解释技术,确定裂缝和溶洞的空间分布和连通情况。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连通性定量表征方法研究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连通性定量表征方法研究

116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属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受多期构造运动、风化剥蚀、古水系等地质条件影响,储集空间复杂多样,储集体类型主要为溶洞、溶孔和裂缝[1]。

缝洞型油藏以缝洞单元作为基本单元进行开发,同一缝洞单元具有相对统一的油水关系与压力系统。

塔河主体区先后历经天然能量开发、注水开发、注气开发阶段,明确储层连通特征和剩余油分布,是后期综合调整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由于缝洞型储层非均质性强,储集空间主要渗流通道为裂缝,裂缝的刻画对单元静态连通表征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地震属性对裂缝的刻画具有差异性,如何选取合理地震属性及门槛值是裂缝连通路径识别的关键。

目前储层连通性评价主要为定性判别,本文以塔河四区TK409缝洞单元为例,利用动态条件约束,优选地震属性预测裂缝分布,建立储层连通性定量表征方法,为下步调整部署奠定了基础。

1 缝洞连通刻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发育大型走滑断层和规模高角度裂缝,底水及注入介质易沿高角度裂缝窜流,形成快速水淹[2]。

缝洞连通程度直接影响剩余油的富集程度,裂缝刻画与缝洞组合是缝洞连通表征的重要工作。

1.1 裂缝刻画技术裂缝预测方法包括四种:野外裂缝调查和测量、物理模拟法预测裂缝、地球物理方法和测井技术方法[3]。

通常相干技术及基于几何结构张量的新相干技术适用于区域大-中尺度断裂识别,蚂蚁追踪技术(Ant属性)、AFE断层增强技术(AFE属性)以及最大似然技术(Likelihood属性)适用于对中-小尺度断裂、裂缝识别。

本文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应用不同地震属性对塔河4区TK409单元进行裂缝刻画,对比优选合理地震属性。

蚂蚁追踪技术原理是蚂蚁在巢穴和觅食之间,利用可吸引的信息素(一种化学物质)传达信息,以寻找最短路径;在最短路径上,用更多的信息素做标记,使随后的蚂蚁更容易选择这一最短路径进行食物搬运。

AFE断层增强技术可以加强对地震数据体中断层的识别并将地层的不连续性模型化,并将断层面自动提取出来;断层面可以用来约束并改进自动拾取,将断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存在的问题最小化。

塔里木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对策研究

塔里木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对策研究

开 发 对 策 机 理 研 究


用数值 模 拟方 法 建 立 地 质 模 型 , 合塔 里 木 典 结


V 见 据, 同时 , 国 内外 同类 油 藏开 发也 具 有一 定 的借鉴 型 缝洞 型碳 酸盐 岩油 藏 的 P T数 据 和 相渗 数 据 ( 对 图 23 , 、 ) 建立 了具 有代 表性 的数值 模 拟模 型 。 意 义
l 08
函 \ 褂嘲 靛罂
0 O 0 0
1O ・





08 .

0 6 .


安 罂 O2


液相 饱和度 / 囚次 无
含 水饱 和度/ 因次 无
图 3 塔 里木 油 田油 井 典 型 相 对 渗 透 率 曲 线
Fi . Reat e p r e b l y c r e i a i i ed g 3 l i e m a i t u v n T r m O l l v i i f
0 2 0 5
一 ∞
0 00 : .2
0 05 = .1
0 1 0 0 。 05 _o 0 0 5 1 0 1 5 2 O 2 5 3 0





0 2 0 4 0 6 O 8 O
压 力/ a MP a 气 干
匿 l/ P 』 M a j
第3 2卷 第 6期
2 0 01
西 南石 油大 学 学报 ( 自然 科 学版 )
J un l fS uh s P toe m ies y S in e& T c n lg io o r a o o twet erlu Unv ri ( ce c t e h oo yEdt n) i

碳酸盐岩缝洞系统研究现状与展望_陈清华

碳酸盐岩缝洞系统研究现状与展望_陈清华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8040801)收稿日期文章编号:02539985(2002)02019607碳酸盐岩缝洞系统研究现状与展望*陈清华1,2,刘池阳1,王书香3,李 琴2,王绍兰2,肖红平2,张凤歧2(11西北大学地质系,陕西西安710069;21石油大学石油资源科学系,山东东营257062;31中国石油集团大港油田公司,天津300280)摘要:碳酸盐岩地层因裂缝和岩溶的发育,可成为优质储层,塔河4号油田即为典型实例。

根据裂缝分布模式、产状、规模、充填、连通、成因等因素,可将裂缝划分为不同类型。

按裂缝切割关系、充填成分、充填期次、测井响应特征与构造应力场的不同可对裂缝进行期次划分。

岩性、岩层厚度、断裂作用、构造应力场、局部构造、地层负荷与岩溶作用是控制裂缝发育的主要因素。

古岩溶作用主要包括沉积岩溶、风化壳岩溶、缝洞系岩溶等几大类。

古岩溶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同沉积期、风化壳期、埋藏期、后生变化期等。

从形态上可将岩溶分为溶痕、溶穴、溶隙和洞穴,在垂向上可划分为地表岩溶带、渗流岩溶带和潜流岩溶带。

气候、岩性、构造及水文、地貌等因素则控制着古岩溶的发育。

缝洞系统的研究应包括3个层次,即通过露头与岩芯来研究缝洞的产状、组系、发育、成因、充填及分布;通过钻录井、测井、地震、裂缝测井等资料来识别裂缝及分布、发育规律;通过地震、测井、构造应力场模拟等对缝洞进行预测。

今后,缝洞系统的研究应以完善和提高已有的技术方法、加强新技术方法的应用、寻求更有效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和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为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碳酸盐岩;缝洞系统;现状;展望第一作者简介:陈清华,男,43岁,教授,盆地构造与旋回地层学中图分类号:P642125 文献标识码:A裂缝与古岩溶的研究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裂缝的分类,成因期次,发育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和古岩溶的作用类型,分期与演化阶段,形态与垂向分带,发育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等研究基本代表了这两个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

缝洞性碳酸盐岩油藏储渗模式及其开采特征

缝洞性碳酸盐岩油藏储渗模式及其开采特征
这类油井钻遇储集层的储渗模式为 ∋类和 ( 类, 钻遇较好的缝洞发育带, 且以溶洞为主, 裂缝与溶洞连 通性好( 见表 2) 。判断标准: ) 有钻遇大型洞穴系统的 地质显示, 包括钻具放空、钻井液漏失、井涌等; ∗ 酸压 曲线有沟通天然缝洞系统显示, 如泵压急剧降低或酸 液滤失量大幅增加; + 油井高产稳产, 地层能量充足。 三者居其一, 即可初步判定。
10 2
石油勘探与开发 , 油田开发与油藏工程
Vo l. 32 No . 3
1. 1. 2 独立裂缝网络( ∃类) 独立裂缝网络指由多条不同级别裂缝相互连通形
成的裂缝网络, 自身构成一个定容封闭系统。在裂缝 形成过程中, 虽裂缝之间连通度很高, 但后期改造作用 使很多裂缝被泥质充填闭合, 从而形成多个 裂缝网络 闭合体, 即多个封闭系统。其储渗性能优于 ∀ 类, 储渗 能力大小由自身规模和连通度决定, 对开发 的贡献相 当有限, 油井一般低压低产且产量递减快。 1. 1. 3 独立溶洞( %类)
2005 年 6 月
石油勘 探与开发 P ET RO LEU M EXP L ORA T IO N A ND D EV EL OP M ENT
V ol. 32 N o. 3 101
文章编号: 1000 0747( 2005) 03 0101 05
缝洞性碳酸盐岩油藏储渗模式及其开采特征
陈志海1, 2, 戴勇2, 郎兆新1
以 3 种组合储渗模式为单元, 平面可形成串珠状 的多个不同组合, 纵向可形成多套缝洞系统或交错叠 置的缝洞系统组合, 从而组成不同的复杂储渗组合体。
2 油井开采动态特征
2. 1 油井的分类及分类标准 笔者从油井钻遇的储集层储渗 模式角度, 将塔河
油田 4 区油井分为 3 类。分类方 法: 认真分析每口油 井见水前的开采动态, 结合其钻井、测井、测试等资料, 判定每口井钻遇的储集层的主要储渗模式, 从而对油 井进行分类。 2. 1. 1 钻遇裂缝溶洞型储集层的油井( ∀ 类)

塔河油田10区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性研究

塔河油田10区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性研究

塔河油田10区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性研究【摘要】塔河油田10区油藏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储集空间发育有孔隙、裂隙和溶洞,油水关系复杂,对后期生产造成一定影响,正确划分缝洞单元和搞清楚井间连通关系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常规连通性分析需要储层、流体等静态数据作支撑,数据不易获取,可操作性差。

针对10区的七口井,本文主要利用动态干扰特征,验证各井间的连通性。

【关键词】塔河油田缝洞型连通性目前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的储层认识不够全面,油水关系和渗流机理不够清楚,前期通过建立多种渗流数学模型解决连通性问题,但存在计算结果的复杂性和多解性,兼之10区埋藏深,测试资料尤其是静态数据获取尚不完善,实用性并不强。

综合考虑,提出利用动态干扰特征对10区7口井进行分析,结果证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判断井间连通性,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1 动态干扰简介动态干扰分析是指以相邻井为研究对象,利用钻井、完井、酸压、生产、测试等工程施工,具体包括漏失、挤液、新井投产、更换油嘴、转抽、注水、关井、示踪剂等,观察邻井是否呈现相应的干扰波动,如产量、含水、压力、动静液面等的变化,从而判定井间是否连通的一种方法。

2 缝洞单元连通分析2.1 TH9与T51缝洞单元10区油藏分布有多个缝洞单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元TH9、T51进行分析,TH9单元有TH9、TH2、TH3井;T51单元有T51和TH4井;两单元之间有TH1井.2.2 TH9单元连通分析2.2.1TH9与TH2连通TH9井最初采用自然完井,后期又进行酸压改造。

两种措施均对TH2井造成明显干扰:TH9井投产当日,在其他条件均未变的情况下,TH2井油压从3.0↓2.9MPa,日产油从36.2↓28.9d/t;后期TH9酸压使TH2井再次出现波动:油压从2.9↑3.55MPa,日产油从30.6↑45.2 d/t。

分析认为二者是连通的。

2.2.2TH9与TH3连通(1)酸压响应不明显T H 3在酸压施工时,T H 9井油压由1.42↑2.0MPa,日产油没有明显变化;TH3井的压后返排率仅5.1%,之后井口出现倒吸,井间干扰不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年 3 00 月



W EL S I G LTE T N AND RODUC I P T ON EC T HNOL OGY
缝 洞 型碳 酸 盐 岩 储 层 井 间连通 性研 究
易小 燕 陈 青 2
( . 都 理 工 大 学 能 源 学 院 ;2油 气 藏 地 质及 开发 工 程 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1 成 .
高对储层连 通性 的认 识 ,该 文总结 了确定 井 间连通 性 的方 法 ,提 出注水见效对连 通性 的确定 ,研 究表 明该方法能很好 的反映缝洞单元 内各井之 间的连 通性情况。 关键词 碳酸盐岩油 田 缝洞单元 连 通性 注水见效
据统计 ,全球碳酸盐 岩油藏有3 %以上为 0 裂缝 一 洞型碳 酸盐 岩油 藏…,因此 采用适 当 溶 的方 法 提高其 采 收率 是 十分 重要 的 。碳酸 盐 岩地层 因裂 缝和岩 溶 的发 育 ,非均 质性很 强, 在 油气 田开 发早 期 ,如何 准 确有 效 的判 断井 间储 层连 通性 一 直是 困扰 开发 工作 者 的技 术 难题 , 同时也是 开发 井有 效部署 的关键 。由于 对 缝 洞型储 层 的分 布 和发 育规 律认 识不 清 ,
使干扰试井的时间 由2天缩短N l天。 5 o
法是 利用 静 态 的地 震 、钻 井 、地质 资 料进 行
分 析 、推 断 。但 是 鉴 于碳 酸 盐 岩油 藏 的特
殊性 , 目前 主要 可 以采取 以下 方法 来 确定 储 层井 间连 通性 :压 力 系统 分析 法 ,干扰 试 井
( )类 干扰试井法 针对 “ 3 生产异常 ”的 井 。 由于塔 河 油 田油 较稠 ,地 层压 力很 难测
( 对 于复杂 的碳 酸盐岩油 藏 ,还 可采 6)
其 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T 4 4 K 2 井和含水率下 降
特别快 的¥ 8 ,见效 时 间最快 的是T 4 9 X 4井 K 2C
组可能是连通的 。
水体 ,或 者油 藏没有 与其 他无 限大 水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通
的基础上进行 的。
( 5)流 体性 质 分 析 法 。 同一 个 缝 洞单
元 ,长 期 的运 移成 藏过程 ( 当达 到平衡 状态 的时候 )可 以消 除流体 的成 分差 异 ,流体 的 粘 度 、密 度 、矿化度 等参 数具 有 同步 的变化
作者简 介 :易小燕 ,女 ,1 8年 出生 ,毕业 于成都 理工 大学能 源学 院油气 田开 发工程 专业 ,研究 方 向为油藏 工程 。地址 93
( 10 9)四川省成都市 。 605




试 ,可以利用 已有 的大量油井 动态数据 ,进行 近井组分析 ,以相邻井为基本单位 ,利用开发 过程 中的井 间干扰信 息H 】 ,如投产新井 ,改变 工作 制度 ,采取增产措施等 ,在邻井观察 能否 收到干扰信息 ,来研究井 间的连通性[ 5 】 。
3 注水见效实例分析
注水后 ,采油井T 4 4 4 、T 4 9 X K 2 、¥ 8 K 2 C
三 口井 的 日产油量均有 明显 的增长 ( 图1 ),
趋 势 。反 之 ,如果 油藏 是分 隔 的 ,那 么油 藏
的成分 差 异不会 得 到消 除 ,流体 的性 质也不 会有 同步变化的趋势 。
系 ;② 压 力梯 度法 ,同一 缝洞 单元 其 原始 地 层 压力 随 深度 成线 性关 系 ;③ 压力 趋势 分析
法 ,同一缝 洞 单元 ,各 井 处 于 同一 压力 系 统 内 ,由于压 力 可 以相互 传 递 ,当油 气藏 处 于 动态平衡状态后 ,各井的压降趋势一致 。
( 井 间干扰试 井法 。同一压力 系统 中 2)
构造 位置 也有关 ,位 于构 造部 位高 的井 比位 于 构 造 部 位 低 的 井 提 前 见 效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注水 见效 是要 在油藏 本身 为非 无 限大 的
产时 间相 近 的井分 析 ,在工作 制度 基 本一致
的情况 下 ,其 生产 特征 的变化 趋势 一致 的井
储 层 预测 技术 不 能满足 开发 需 要 ,常 常 出现
法 ,类 干扰 试井 分 析法 ,流 体性 质分 析 法 、
生产特征相 似法 、化学示 踪剂监测 等。
( 1)压 力 系 统 分 析 法 可 以分 为 以下 三
种 :① 油 藏 压 降 特 征 法 ,一 个 独 立 的缝 洞
单元 ,在 开 发初期 处 于 弹性 阶段 ,其 地下 累 积采 出量 与地 层压 力 之 间呈 现 明显 的直线 关
油井投 产后 产 量迅 速下 降 等现 象 ,造成 油井 不 能形 成有 效 产能 。因此 如何 了解井 间连通 情况是 目前油藏开发 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
的流体 流动是连续 的口,井 间干扰试井 是通过 】
1 分析井问连通性 的方法
目前 研究 储 层井 间连通 性分 析 的主要 方
激动井改变制度 ,在 另一 口或数 口观察井 中通 过高精度 压力计接受干扰压力反应 ,进而研究 激 动井和观察 井之 间的地层 参数 。为 了加快 J 干扰试井 ,高分辨率压力计产生 ,此新技术 ,
( 生 产特征相 似法 。进行 近井组 、投 4)
越发 育 ,注水 见效 时 间越 短 。注水 见效 与注 水井 和生 产井 的相 对位 置也有 关 系 ,如果 只
有一 口注 水井 与一 口生产 井 ,在相 同的井距 与相 同 的发育 程度 下 ,比一 口注水 井与 数 口
生产 井见 效 时间短 。此外 ,与生产 井所 处 的
摘 要 碳酸 盐岩地层 因裂缝 和岩溶 的发育 ,可成为优 质储层 ,但 同时碳 酸盐 岩 地 层又是 最复杂 的地 层 ,具有极 强 的储层 非均质 性 ,在现有 资料和技 术条件 下 ,难 以
明确判 断井 间的连通 性 ,特别是 针对复 杂的碳 酸盐岩油 田 ,需要采取 合适 的方法来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