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征与困境:徐峥公路喜剧电影的类型解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征与困境:徐峥公路喜剧电影的类型解码

作为转型期社会焦虑情绪的有效润滑剂,喜剧电影无疑是当下的市场刚需。无论是从近些年国内票房排行榜Top10榜单,还是从贺岁档、国庆档等重要节点上新电影类型等维度来看,都不难发现,喜剧电影俨然构成了国内电影市场大盘的半壁江山。

井喷的喜剧内容供给既养成了受众的观影趣味,也渐次确立了不同创作者的品牌标识。目前,国内喜剧电影领域已经形成了多个流派纷呈的导演“厂牌”,包括冯小刚、周星驰、宁浩、徐峥、开心麻花等都在以持续稳定的作品输出,成为喜剧电影版图不可或缺的那一块,并形塑起大相异趣的风格辨识度。

在林林总总的作品中,徐峥导演的喜剧电影自成一派,由其担任导演、编剧、主演的“囧系列”《泰囧》《港囧》《囧妈》,将公路电影与喜剧电影的经典类型元素进行对话,形成了比较鲜明的个人风格。而徐峥在“囧”系列三部曲中一以贯之地构建异域图景、利用二元对立关系驱动、聚焦中产焦虑命题以及对他者的文化想象,既构成了其喜剧电影的类型程式,也是自身创作进入窄巷的症结所在,本文就试从这四个维度分析徐峥公路喜剧电影的类型表征与叙事困境。

一、异域图景:空间建构与视觉符号生产

目前为止,徐峥导演的三部电影从类型属性上看,基本形态均属于公路喜剧,这是公路电影与喜剧电影融合后的类型再生。事实上,无论是公路电影还是公路喜剧电影均非国内首创,公路电影滥觞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美国,“以公路作为基本空间背景,通常以逃亡、流浪或寻找为主题,反映主人公对人生的怀疑或者对自由的向往,从而显示出现代社会中人与地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内心世界”。公路电影以《逍遥骑士》《邦妮与克莱德》等影片为肇始,赓续着凯鲁亚克小说《在路上》为代表“垮掉的一代”的精神火种。

按照学者李彬对公路电影的划分,此类影片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公

路片、“治愈式”旅途片以及公路惊悚片。从文化价值上来说,公路片是反秩序、反主流文化的,而“治愈式”旅途片则恰好与之相反,强调回归秩序,呼应的是主流价值观。而自20世纪80年代在好莱坞出现的公路喜剧电影就是典型的“治愈式”旅途片,它侧重展示自带某种精神困境或性格缺陷的主人公通过“在路上”发生的旅行故事,完成精神疗愈与心灵救赎,《午夜狂奔》《预产期》《阳光小美女》等均是此类电影的代表作,而徐峥的“囧系列”电影就是在师法好莱坞公路喜剧电影的基础上,完成的本土类型再生产。

公路喜剧电影的最大特色就是将旅行沿途设定为人物关系发生发展乃至人物角色弧光变迁的主要空间。而徐峥导演的公路喜剧电影在将“公路元素”作为剧作空间的前提下,更强调场景选择的陌生化,与主流观影群体形成鲜明的审美区隔。“囧系列”三部电影都将充满异域风情、颇具“奇观化”的图景作为空间架构。如《泰囧》将故事发生地设置在泰国,该国的风景名胜、世态人情、民俗文化等都被编码进影像叙事中。应当说,该片对泰国文化元素的展示,包括人妖、泰式按摩、泼水节、泰拳乃至禅修的呈现,虽然也不乏猎奇式的窥探,但这些元素也一定程度地参与到了叙事进程中,如“泰式按摩”“泰庙拜佛”禅修等情节桥段,不仅喜剧效果不俗,也将空间建构与主题阐发形成了有效互动。

在《港囧》中,看得出导演在不遗余力地渲染香港的文化景观,力图让香港承载起更多意义生产的功能。从全片伊始,徐来与初恋一起手绘的电影海报《秋天的童话》《甜蜜蜜》《玻璃之城》,到随后渐次出现的《谁可改变》《偏偏喜欢你》《上海滩》《沧海一声笑》等港片金曲,乃至经典港片中的台词与黄金配角,《港囧》大篇幅地还原了“香港制造”的文化符号,在这里香港不仅是地理标志,也是一种文化空间,是将徐来个人的青春怀旧情绪扩展至集体记忆的纽带。但由于徐峥过于急切地想突出“港味”,致使大量怀旧景观在影片中走马观灯地上演,过剩的元素铺排营造了一场符号盛宴,却也压缩了表意的空间。主角徐来只是在这些城市中走街穿巷,并未与之产生实质性的关

系,空间场景仅仅成为徐来与蔡拉拉疯闹可有可无的点缀,这种对异域图景悬浮的描绘背离了公路电影的类型规定性。

而《囧妈》则将俄罗斯作为主要的异域空间,并将大量苏联文化元素和符号内嵌在影片叙事中,从而切中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生人的“青春记忆”。如主角徐伊万的名字,就来自经典苏联影片《伊万的童年》,徐母卢小花最后演唱的《红莓花儿开》,卢小花讲述的苏联情结乃至片中呈现的冰天雪地、白桦林、黑熊等视觉景观,都构成了片中重要的空间元素。但不得不说,该片对俄罗斯空间的展示与《港囧》对香港文化的展示别无二致,都是将标签化、平面化的文化符号纳入到空间叙事中,异域空间仅仅为人物活动提供了一个场景和舞台,缺乏与叙事更密切的互动。可以说,综观“囧系”列三部电影中的异域图景,并未完全承载起主题表达的需要,流动的空间仅为情节进展提供了发生场所,奇观式的符号堆砌也只是迎合着视觉消费的基本逻辑,从而造成了徐峥公路喜剧电影“公路叙事”的弱化,类型游移最终也抑制了主题表达。

二、二元驱动:相形对立的人物關系

从喜剧电影的喜剧性生成机制来看,可以发现上述几位喜剧导演风格上的差异,如冯小刚电影的喜剧精神直接承袭自王朔小说,京味幽默语言构成了其喜剧的主要泉源;宁浩擅长在繁复的情节结构和荒诞的戏剧情境中,通过巧合与意外凸显喜剧性;开心麻花更偏爱小品式的桥段拼盘制造爆笑效果。

而徐峥在“囧系列”电影中形成了自己的喜剧方法论,即通过设定二元对立的人物关系催生笑点,推动情节进展。二元对立本身是人类认识论的思维基础,中国的“阴阳互补”、西方的“主客对立”都是二元对立的思维原型。而叙事学意义上的二元对立,则是结构主义提出的叙事文本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强调的是构成整体要素中各个角色间的对立与冲突,正如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格雷马斯所说:“二元对立是产生意义的最基本结构,也是叙事作品的最根本的深层结构。”二元对立结构对于文艺创作的主题阐释、情节设计与人物形象塑造都有较大

影响,徐峥在喜剧人物关系建构上也充分借鉴了这种方式。

更具体地说,徐峥表现的是中产阶层的“中年危机”。“囧”系列三部影片对主人公有着高度相似的人物设定,《泰囧》中的徐朗、《港囧》中的徐来、《囧妈》中的徐伊万都事业小成、衣食无忧,是典型的中产阶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但他们却也都面临着相似的内在焦虑和精神困境,都表现出了人到中年后激情消退疲态尽显的窘状,婚姻危机也贯穿在三部影片中成为程式化的情节。同时,“囧”系列影片分别对中产阶层事业瓶颈、青春怀旧心理以及对亲子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触及,试图勾勒出中产焦虑的不同精神面向。用影评人赛人的话说,“宁浩哼唱的是失败者的挽歌,徐峥引吭的是成功者的怨曲”。

而自202X年的《泰囧》、202X年的《港囧》和2020年的《囧妈》三部影片中,可以看到徐峥试图在影片中不断拓展中产焦虑叙事的比重。但由于其对中产焦虑的理解疏于浅表,也未能有效地平衡中产焦虑与喜剧类型之间的抵牾,从而制约了命题深度。如《泰囧》在类型叙事上是完成度较高的作品,较好地遵循了喜剧类型的惯例系统,但这部影片中,中产焦虑命题却仅仅构成了叙事若隐若现的背景,整体的现实性被喜剧元素所冲淡。

《港囧》试图对“青春怀旧”这样的典型中产趣味进行解读,并将中产焦虑的命题建置在对初恋情感求而不得上,但一方面该片情感线因张力不够致使内驱乏力,不得不加入警匪动作线进行中和,造成叙事断裂;另一方面,将影片“未实现的吻”作为中产焦虑的由头显然也将该片的道德前提置入了危险境地。在《囧妈》中能够看出徐峥着力淡化喜剧色彩,试图向现实主义作更大转型的努力,该片也颇具新意地将中产焦虑的两个面向,即婚姻关系与母子关系进行了互文叙事,但对这两种困境的呈现与和解又过于浮皮潦草,对现实主义进行了所谓“情节剧式的遮蔽”(戴锦华语)。

应当说,徐峥将中产焦虑作为自己公路喜剧一脉相承的立意落点,无形中号准了当前社会情绪中比较突出的脉动,具有一定的社会问题意识和市场定位意识。但在其影片中,中产焦虑又仅构成了某种噱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