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档案的利用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生档案的利用现状
如东县档案局万云2月20日,家住如东栟茶的王女士走进如东县档案馆的查阅大厅查阅档案。多年前,王女士结婚办理结婚证时,名字中的“明”字被粗心的工作人员误写成了“朋”,这些年来,这张写错名字的结婚证没少给她带来麻烦。这次,通过查询结婚登记的原始文件,证明了她当年签下的就是“明”字。“总算不用重新办结婚证了”,王女士笑着对工作人员自嘲。
近年来,开始有越来越多像王女士这样的普通人走进档案馆,向那些承载着历史的纸张或者光盘寻求帮助。如东县档案馆去年全年接待了档案利用者2311人次,利用档案达2527卷次。
所谓民生档案,指的是那些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的档案,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婚姻生育等。在很多人眼中,档案始终与“故纸堆”、“神秘”、“高不可攀”等字眼联系在一起。很少有人想到,那些泛黄变脆的纸张能与自己的生活有什么联系。除了政府机关和一些历史研究者,过去,鲜有人会主动走进档案馆查阅档案。
不过,事情正在起变化。国家档案局提供的数字表明,从2000年至2006年,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的档案利用人次呈直线上升趋势。更重要的是,利用者中个人利用者的比例大幅上升,以浙江省为例,2006年该省个人利用占档案利用总人次的50%,个别县份甚至达到了95%。从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民生档案与百姓生活渐行渐近。
看似不起眼的档案,往往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2006年,国务院出台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扶持政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移民档案成为移民资格认证的关键。安徽省金寨县曾在上世纪50年代修建过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移民10余万人。从去年9月起,该县档案馆就开始大批接待从河南、湖北、安徽等地陆续赶来的查档者,最高峰时期创下了单日工作18.5小时,接待536人次的纪录,甚至一度因查档者蜂拥而不得不请求公安机关协助维持秩序。截至今年8月8日,该馆共接待来自5省18市的档案查阅者1万余人次,出具有效档案证明5000多份,有力保障了国家水库移民扶持政策的准确落实。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让老百姓知道,我有权利拿着身份证去查档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教授、档案学博士宫晓东说。根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任何公民只需凭身份证或工作证,便可到档案馆要求查阅和利用已开放的档案。不过,在多数普通老百姓心目中,档案馆仍然是个只有领导干部才能进的地方。许多地方的档案馆设在政府大院里,没有自己的大门甚至标牌,这更加重了人们心中的疑虑。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去档案馆有什么用”。“老百姓只对与他们利益密切相关的东西感兴趣。”宫晓东说。尽管档案部门为民生档案颇费心机,但客观而言,目前我国各级档案馆中的馆藏仍以政府机关公文为主,这足以使普通百姓冷漠对之。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档案部门长期注重对政府机构文书的收集,“缺少对于社会变迁的点点滴滴,包括文化变迁和经济变迁的记录”,因此,更像是“政府档案室”而不是“社会档案馆”。档案部门提出的对策是,一方面要对馆藏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一方面要通过整合档案资源,增加民生档案的比例。前者意味着“与民生相关的档案优先整理、优先划控、优先利用、优先数字化”,后者是指要将散布在各个政府行政部门的与民生相关的档案集中到档案馆来,为百姓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务。
此外,一种较普遍的批评认为,档案部门总体上仍缺乏服务意识,“重保存轻利用”。近年来,各级档案馆广泛推行“已公开现行文件查阅服务”,即所谓“红头文件超市”,将当地政府现行文件放到档案馆,供公众免费查阅甚至索取,这被视为档案部门增强服务意识、推进主动服务的重要举措。
另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目前各级档案馆中档案开放的比例,尚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公众查阅的需求。许多具有重大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的档案被尘封在密室之中,与公众无缘。
在一些学者看来,进一步的开放档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宫晓东认为,尽管开放民生档案已成为档案部门走向社会、服务公众的巨大进步,但从根本上讲,档案之于社会的意义要远远超越那几张结婚证和地契,“最重要的是对公众知情权的保障”。另一位学者冯惠玲认为,档案开放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打造阳光政府的内在要求。“合理放宽利用限制,简化手续,改善服务,可以让更多的人走进档案馆的大门。”
总之,民生档案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档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份,搞好民生档案工作,对推动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尽自己最大努力搞好事关民生档案的各项工作,为我县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