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先生有精辟的论述:“须知教师的功用只在指示一个门径、一点方法,而探索内容、应用方法,完全要靠自己。”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现,达到由“学会”转化为“会学”的目的,这对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我浅谈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点滴体会。
一、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解决问题。
讨论可集思广益。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思维暴露的不同状况,适时组织讨论,可使问题明朗化。如教第十一册《穷人》时,学生理解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回家抚养后为什么心理“忐忑不安”有较大苦难,我则提出下面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a、桑娜家生活状况怎样?再加上两个孩子,生活又会怎样?b、桑娜的丈夫靠什么养活全家?桑娜抱回两个孤儿是否和丈夫商量过?学生通
过讨论解决了这些问题,对桑娜的“忐忑不安”也就理解了,也更加体会到桑娜纯朴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抓住这个教学环节,我及时加以引导:同学们,你在这里领悟到什么学法呢?从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省认知,自我体验语文学习的一种方法,即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时,采用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质疑解难的方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法。
二、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解决问题。
有比较才有鉴别,也才能提高认识。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几种不同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行辨析,形成共识。如教七册《鸟的天堂》一文时,有些学生对“陆续”、“继续”这两个词语的运用把握不准,我则组织学生进行句子比较:a、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b、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先要求学生熟读这两个句子。其次要求学生通过查字典弄清楚词语的意思。“陆续”表示先先后后,时段时续的意思。“继续”表示(活动)连下去;延长下去;不间断。再次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个词语:在第一个句子里,我和朋友跳上一只船,肯定是有先有后,所以要用“陆续”;第二个句子里,我们拍掌不是要连下去,体现了训练的有序性,既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词义,又帮助学生从中领悟到了一种学法——“比较法”。
三、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训练,培养思考的习惯。
学贵多思。思维能力是学生智力的核心。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多问几个“为什么”,进行思维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智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教第十一册《月光曲》一文时,盲姑娘有句话,“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针对这句话,我引导学生思考:a、盲姑娘刚才说的话是随便说说吗?b、既然盲姑娘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发自内心,那么她为什么要说是“随便说说”的?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弄清了这个疑惑,便理解了姑娘是一位酷爱音乐、善解人意、体谅哥哥的好姑娘。学生
认识到这点以后,我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a、贝多芬为什么推门入内为他们弹奏音乐?b、这说明贝多芬是一位什么样的人?这样带着问题,层层展开,培养学生多思的习惯,从中砥砺学生的思维。
四、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训练,培养学生的技能。
在教学中抓好“双基”很重要,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基础,要培养技能,对学生进行练习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评析练习时,要灵活地加以指导,使学生掌握并提高技能,逐步达到“练会”“会练”要求。如教学第三册《看雪》这篇课文时,当学习到“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我设计这样的练习——根据课文内容仿写句子:___(季节),___(地方)________(怎么样),小朋友们在_______(干什么)。大家______。
这样一道小练笔,有助于学生形成写句成段的能力。针对这个教学环节,教师应适时点拨,授之以法,让学生掌握和应用技能。
以上四种方法,我们应因文而异,时而分开进行,时而综合运用。在教学中,我们应搞清语文学法体系,并把握学法指导的规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对学生进行有序的学法指导,让学生运用方法大胆实践,在实践中形成自学能力,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乐学”,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质一定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