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CSI协议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iSCSI协议介绍及典型组网配置

iSCSI协议介绍及典型组网配置
打输出无用信息。
2)保证所选端口的正确,否则会导致ping通但是连接不上。
目录
iSCSI基础知识与协议 iSCSI组网与相关配置 iSCSI常见故障处理
常见故障处理-无法建立iSCSI连接
1)是否ping通
2)是否使能了CHAP
无法建立iSCSI连接-是否ping通
1)检查网络通信是否正常 物理链路的正常是保证iSCSI连接的基础,检测物理链路正常一般 使用ping命令,主机和阵列业务口互相能够ping通,阵列和阵列 能够相互ping通,并且无丢包现象(丢包导致iSCSI链路闪断)。
注意事项
主机与阵列连接 1)清除主机侧启动器内的原始保存信息(失败的连接) 保证主机重启后不会重连不存在的目标器造成频繁输出内容。
注意事项
2)清除主机侧启动器内的原始保存信息(失败的连接) 保证主机重启后不会频繁重连不存在的目标器造成输出内容。
注意事项
阵列与阵列连接 1)清除阵列侧启动器内的原始保存信息(失败的连接),否则会导致
iSCSI协议及典型组网配置
目标
学完本课程后,您将能够掌握: iSCSI基本概念和协议 iSCSI组网方式以及不同的配置方式 iSCSI组网中常见的故障处理方式
目录
iSCSI基本概念 iSCSI组网与相关配置 iSCSI常见故障处理
基本概念——SAN
SAN(Storage Aer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一种通过网络方式连接 存储设备和应用服务器的存储构架,这个网络专用于主机和存储设备之间的 访问。当有数据的存取需求时,数据可以通过存储区域网络在服务器和后台 存储设备之间高速传输。
基本概念——IP SAN
IP SAN:通过百兆/千兆/万兆以太网络连接应用服务器和后端存 储系统。将SCSI指令和数据块通过高速以太网传输,继承以太网 的优点,实现建立一个开放、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可扩展的存 储资源平台。

ISCSI

ISCSI

iscsi与网络化存储iSCSI技术是一种由IBM公司研究开发的,是一个供硬件设备使用的可以在IP 协议的上层运行的SCSI指令集,这种指令集合可以实现在IP网络上运行SCSI 协议,使其能够在诸如高速千兆以太网上进行路由选择。

iSCSI技术是一种新储存技术,该技术是将现有SCSI接口与以太网络(Ethernet)技术结合,使服务器可与使用IP网络的储存装置互相交换资料。

简介isCSIiSCSI:Internet 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iSCSI: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Internet 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iSCSI)是一种基于 TCP/IP 的协议,用来建立和管理 IP 存储设备、主机和客户机等之间的相互连接,并创建存储区域网络(SAN)。

SAN 使得 SCSI 协议应用于高速数据传输网络成为可能,这种传输以数据块级别(block-level)在多个数据存储网络间进行。

SCSI 结构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其通常应用环境是:设备互相靠近,并且这些设备由 SCSI 总线连接。

iSCSI 的主要功能是在 TCP/IP 网络上的主机系统(启动器 initiator)和存储设备(目标器 target)之间进行大量数据的封装和可靠传输过程。

此外,iSCSI 提供了在 IP 网络封装 SCSI 命令,且运行在 TCP 上。

如今我们所涉及的 SAN (Storage Area Network),其实现数据通信的主要要求是:1. 数据存储系统的合并;2. 数据备份;3. 服务器群集;4. 复制;5. 紧急情况下的数据恢复。

另外,SAN 可能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 LANs 和WANs 中。

必须确保所有 SAN 操作安全进行并符合服务质量(QoS)要求,而 iSCSI 则被设计来在 TCP/IP 网络上实现以上这些要求。

iSCSI(Internet SCSI)是2003年IETF(Internet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制订的一项标准,用于将SCSI数据块映射成以太网数据包。

iscsi协议

iscsi协议

iscsi协议iSCSI协议。

iSCSI(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是一种基于TCP/IP网络的存储协议,它将SCSI协议封装在TCP/IP协议之上,使得SCSI命令可以在TCP/IP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实现远程存储访问。

iSCSI协议的出现,极大地简化了存储网络的部署和管理,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灵活和高效的存储解决方案。

iSCSI协议的特点。

1. 灵活性,iSCSI协议可以在现有的IP网络基础上进行部署,不需要单独建立存储网络,大大降低了存储网络的部署成本。

2. 高性能,通过使用高速以太网技术,iSCSI可以提供与Fibre Channel相媲美的性能,满足企业对存储性能的需求。

3. 易管理,iSCSI协议的部署和管理相对简单,可以通过标准的网络管理工具进行管理,降低了对专业存储人员的需求。

4. 兼容性,iSCSI协议可以与现有的存储设备兼容,无需更换现有的存储设备,降低了存储升级的成本。

iSCSI协议的工作原理。

iSCSI协议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初始化连接,客户端发起连接请求,与存储设备建立连接。

2. 登录认证,客户端进行登录认证,验证身份并获取访问权限。

3. 数据传输,客户端通过iSCSI协议发送SCSI命令到存储设备,存储设备执行命令并返回结果。

4. 连接释放,数据传输完成后,客户端释放连接,断开与存储设备的连接。

iSCSI协议的应用场景。

iSCSI协议广泛应用于企业存储网络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中心存储,企业可以通过iSCSI协议实现数据中心存储的部署,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存储解决方案。

2. 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环境中的存储可以通过iSCSI协议进行访问,为虚拟机提供高性能的存储服务。

3. 远程备份,通过iSCSI协议,企业可以实现远程备份,将数据备份到远程存储设备上,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共享,iSCSI协议可以实现多台服务器共享存储设备,提供统一的存储服务,简化存储管理。

ISCS协议范文

ISCS协议范文

ISCS协议范文ISCSI协议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传统存储技术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复杂的配置、高成本和低灵活性。

ISCSI协议将传统的SCSI协议封装在TCP/IP网络中,利用IP网络的广泛应用和成熟技术,使得存储设备可以通过标准以太网进行访问,从而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和灵活的存储解决方案。

ISCSI协议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将SCSI命令通过TCP/IP网络传输到远端存储设备,再将响应数据返回到请求的主机。

ISCSI协议中的两个主要组件是ISCSI Initiator和ISCSI Target。

ISCSI Initiator是指发起ISCSI命令的主机,它可以是一个服务器、工作站或者个人计算机。

ISCSI Target是指存储设备,它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存储阵列、磁带库或者一个虚拟存储设备。

ISCSI协议还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易于部署的特点。

由于ISCSI协议是基于标准的TCP/IP协议栈工作的,所以它可以在任何支持TCP/IP网络的系统上运行,包括Windows、Linux、UNIX等各种操作系统。

此外,ISCSI协议还支持多路径冗余(MPIO)和链路聚合(NIC bonding)等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此外,ISCSI协议还具有扩展性和灵活性。

ISCSI协议可以利用现有的以太网设备进行部署,不需要额外的硬件投资。

此外,ISCSI协议还支持虚拟化技术,可以将一个存储设备共享给多个主机,提高资源利用率。

ISCSI协议还支持快照和克隆等高级数据管理功能,可以更好地满足系统管理员的管理需求。

然而,ISCSI协议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ISCSI协议的实现比较复杂,部署和配置要求一定的专业知识。

其次,ISCSI协议依赖于TCP/IP 协议栈,因此受到网络的限制,例如延迟和带宽限制。

此外,ISCSI协议的安全性相对较低,虽然可以通过IPSec等技术进行加密,但仍然存在被黑客攻击的风险。

总之,ISCSI协议是一种基于TCP/IP网络的存储协议,它提供了高速、兼容性强、易于部署和灵活性高的存储解决方案。

iSCSI详解手册-完美版

iSCSI详解手册-完美版

iSCSI详解手册-完美版iSCSI详解手册iSCSI详解手册2003年,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批准iSCSI(互联网SCSI)协议后,很多人开始将以太网作为分块存储网络使用(成为“基于IP 的存储”)。

一直以来,人们采用iFCP 和FCIP等现有协议发送基于IP的SCSI命令行,主要允许FC存储区域网络(SAN)通过IP交换数据。

凭借iSCSI,SCSI命令行可以“端对端”地传送到世界各地的以太网中。

TechTarget中国存储站编辑经过仔细研究为大家奉献了一本非常详尽的iSCSI技术手册,供大家参考。

iSCSI应用技巧iSCSI的性能非常好,除了要求苛刻的事务应用程序。

以太网会发生网络堵塞和延迟,1 Gbps的以太网网络带宽远远小于2、4、甚至10 Gbps的光纤通道SAN,对此许多网络专家可能会惊奇不已。

但是,iSCSI也具有一些问题,任何用户都应该考虑到这些问题。

这一部分将对应用iSCSI时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进行列举,并对使用用户进行了指导。

●详解iSCSI技术●iSCSI故障查询列表●如何提高 iSCSI 性能●如何用iSCSI进行系统备份●iSCSI网络配置设计与优化●iSCSI怎样避免拥塞●在数据中心如何使用iSCSI?●应用iSCSI整合存储与网络资源(一)●应用iSCSI整合存储与网络资源(二)●应用iSCSI整合存储与网络资源(三)iSCSI还是FC?以前,FCoE比iSCSI应用的更广泛。

一部分是在上层市场上应用iSCSI需要额外的硬件和能力,这与它所宣称的低成本相违背。

现在,iSCSI的低端市场仍然在增长。

中小型企业,SOHO,甚至大一点的中小型企业。

同样,FCoE也会沿着企业逐步走向中小企业市场。

究竟是选择FCoE还是选择iSCSI?这部分的如下文章就为您分析这个问题,供您选用产品时进行参考。

●有了iSCSI我们还需要FCoE吗●iSCSI能“打倒”光纤吗●虚拟服务器环境下用iSCSI还是FC?●和FC相比 ISCSI得到了应有的地位(一)●和FC相比 ISCSI得到了应有的地位(二)●和FC相比 ISCSI得到了应有的地位(三)●和FC相比 ISCSI得到了应有的地位(四)●以iSCSI的价格获得光纤通道的性能?●如何集成iSCSI 和FC存储●如何集成iSCSI和光纤通道iSCSI与虚拟化有报道说iSCSI与虚拟化是非常匹配的一对,因为iSCSI技术允许快速的产品整合与服务器开发。

iscsi协议

iscsi协议

iscsi协议iSCSI(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是一种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存储协议,它允许计算机通过以太网传输存储设备的数据。

iSCSI协议将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命令封装在TCP/IP包中,以实现计算机与存储设备之间的通信。

iSCSI协议的本质是将SCSI协议通过以太网传输,使得计算机能够使用网络访问存储设备。

传统的存储系统连接方式是通过SCSI总线连接,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距离限制、设备共享困难等。

而iSCSI协议解决了这些问题,使得存储设备能够通过以太网传输数据,极大地扩展了存储系统的应用范围。

iSCSI协议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iSCSI Initiator和iSCSI Target。

iSCSI Initiator是客户端,它请求数据并发送SCSI命令。

iSCSI Target是存储设备,它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并返回数据。

在通信过程中,客户端和存储设备通过TCP/IP建立连接,并进行数据的传输和交互。

iSCSI协议的优点是灵活性和扩展性。

通过使用iSCSI协议,存储设备可以与计算机之间实现长距离连接,克服了传统SCSI的距离限制。

此外,iSCSI协议还支持设备共享,多台计算机可以同时访问同一存储设备,提高了存储资源的利用率。

iSCSI协议的使用过程如下:1. 首先,客户端通过DHCP或静态配置获取IP地址和网络相关信息。

2. 客户端启动iSCSI Initiator,将存储设备的IP地址和端口号配置为目标地址。

3. 客户端向存储设备发送登录请求,建立TCP连接。

4. 客户端与存储设备进行身份验证,确认身份后,登录成功。

5. 客户端发送SCSI命令给存储设备,请求读取或写入数据。

6. 存储设备接收SCSI命令,并根据命令执行对应的操作。

7. 存储设备返回执行结果给客户端,包括读取或写入的数据。

iscsi协议时延 -回复

iscsi协议时延 -回复

iscsi协议时延-回复iscsi协议时延:理解和应用概述iSCSI(Internet SCSI)是一种网络存储协议,广泛应用于企业存储和数据中心网络中。

它通过将SCSI命令封装在TCP/IP协议中来提供块级别数据传输。

在设计和应用iSCSI协议时,时延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本文将深入探讨iSCSI协议的时延问题,包括其定义、原因、测试和优化方法。

一、什么是iSCSI协议时延?iSCSI协议时延是指从主机发送命令到存储设备返回响应的时间间隔。

它包括多个阶段的时延,如命令传输时的时延、命令处理时的时延以及响应传输时的时延。

这些时延对于确定存储系统的性能和效率至关重要。

二、iSCSI协议时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1. 网络传输时延:iSCSI协议通过TCP/I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因此网络传输时延是主要原因之一。

网络拥塞、延迟和丢包都会导致iSCSI协议时延的增加。

2. 存储设备响应时延:存储设备在接收到iSCSI命令后需要进行处理和响应。

这个过程涉及到磁盘访问、数据读取和写入等操作。

存储设备的性能将直接影响iSCSI协议的时延。

3. 主机处理时延:主机端需要将SCSI命令封装成iSCSI数据包,并通过网络发送到存储设备。

主机的处理能力、网络带宽和I/O负载等因素都会影响到iSCSI协议时延。

4. 协议处理时延:iSCSI协议本身包含了大量的协议层,如IP、TCP、iSCSI 和SCSI等。

每个协议层都需要进行数据封装、解封装和协议处理,这些都会带来一定的时延。

三、如何测试iSCSI协议时延?1. 命令传输测试:通过发送各种大小的数据包,测试从主机到存储设备之间的命令传输时间。

可以使用独立的工具来模拟iSCSI数据包的传输,并测量传输时间。

2. 命令处理测试:通过发送各种类型的SCSI命令,测试存储设备对命令的处理时间。

可以使用存储性能测试工具来模拟SCSI命令,并测量处理时间。

3. 响应传输测试:通过发送各种大小的数据包,测试从存储设备返回响应到主机的传输时间。

iSCSI协议

iSCSI协议

一、基本概念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基于client-server模型,client(initiator)将命令发送给server(target),server处理命令后回传结果给client。

由于要传送命令必然要用到相应的传输协议,iSCSI就是其中的一种传输协议,除此之外还有FC等。

iSCSI也就是SCSI over IP,使用TCP/IP协议来传递SCSI命令与响应,其借用现有的互连网来实现SCSI通讯,成本低,管理、使用方便。

iSCSI也有initiator和target,分别对应于SCSI的initiator和target,iSCSI initiator 与target使用TCP进行通信从而实现了SCSI的initiator与target之间的通信。

如何使用iSCSI来传递SCSI命令与响应呢?首先要明白SCSI target中包含许多LU(逻辑单元),每一个SCSI命令都有其目标LU,这些LU负责对针对其的SCSI命令进行处理与响应。

iSCSI有自己的PDU,在iSCSI initiator端,其包含SCSI initiator下发给其的LUN(逻辑单元号码)及SCSI命令(CDB),在被作为TCP的数据部分传递到iSCSI target 端后由SCSI target根据LUN将SCSI命令投放到目标LU中,LU在处理命令后把响应结果递交给SCSI target,SCSI target再将其递交给iSCSI target,iSCSI target把结果封装成iSCSI PDU,再使用TCP回传给iSCSI initiator,iSCSI initiator再将结果递交给上层SCSI initiator,如图1所示:图1.iSCSI协议层次iSCSI Device: 利用iSCSI传递服务子系统进行传递的SCSI设备。

iSCSI Node: iSCSI节点表示一个iSCSI启动器或者iSCSI目标器。

ISCSI技术

ISCSI技术

/art/200708/53567_1.htm硬盘接口技术深入分析iSCSI协议的应用1 引言快速增长的存储容量使得企业需要采用网络存储解决方案。

目前网络存储技术采用的连接技术主要有光纤通道和TCP/IP。

基于IP的网络存储能解决基于光纤通道的网络存储中存在的兼容性和传输距离问题,而且能提供相对廉价的解决方案。

iSCSI协议是IP存储网络协议之一,它将广泛应用的两种工业标准SCSI 和TCP/IP结合起来,为存储设备提供面向数据块级的连接服务。

由于iSCSI协议对存储网络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如果能够建立iSCSI的模型用于仿真,将能够更清楚的了解iSCSI对存储网络性能的影响,但在OPNET上还没有iSCSI的模型,本文给出了在OPNET上实现iSCSI的方法。

2 iSCSI协议分析2.1 iSCSI协议模型iSCSI使用TCP/IP协议在不稳定网络上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

iSCSI层和标准SCSI集在协议栈中的位置如图1所示。

iSCSI层包括了已封装的SCSI命令、数据和状态。

就是说若Initiator端的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需要进行数据写操作,SCSI的CDB(Command Description Block命令描述块)必须被封装以便能够在串行千兆位链接上传输到Target端。

图1 iSCSI协议栈iSCSI属于端到端的会话层协议,它定义的是SCSI到TCP/IP的映射,即Initiator将SCSI指令和数据封装成iSCSI协议数据单元,向下提交给TCP层,最后封装成IP数据包在IP网络上传输,到达Target 后通过解封装还原成SCSI指令和数据,再由存储控制器发送到指定的驱动器,从而实现SCSI命令和数据在IP网络上的透明传输。

它整合了现有的存储协议SCSI和网络协议TCP/IP,实现了存储与TCP/IP网络的无缝融合。

iSCSI数据包作为TCP的有效载荷被封装到TCP包中,在经过了整个网络协议栈到达物理层时,数据包封装格式如图2所示图2 iSCSI协议数据包格式iSCSI协议监测块数据的传输并完成I/O操作,这些需要在Initiator端和Target端的TCP连接上进行。

iSCSI协议、FC协议、FCOE协议

iSCSI协议、FC协议、FCOE协议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iSCSI协议、FC协议、FCOE协议
内容提要
iSCSI协议 FC协议 FCOE协议
DAS存储的局限性
扩展性差 资源浪费 管理分散 异构化问题 数据备份问题
服务器 SCSI
LAN SCSI
存储阵列设备
存储阵列设备
SAN的概念
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s,SAN):是一个用在服务器和存储资源之间的、专 用的、高性能的网络体系。它为了实现大量原始数据的传输而进行了专门的优化。
FC-4层提供了光纤通路到已存在的更上层协议的映射,这些协议包括IP、SCSI协议、HiPPI等。例如,串行 SCSI必须将光纤通道设备映射为可被操作系统访问的逻辑设备。对于主机总线适配器,这种功能一般要由厂 商提供的设备驱动器程序来实现。
光纤通道帧格式(1/2)
FC协议数据帧及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是在FC-2层实现的。
3-TCP 层
4- IP 层
传输帧结构
以太网帧头
IP包头
TCP段头
数据(iSCSI)
FCS
源端口
目的端口
序列号
确认号
位移 预留 旗标
窗口大小
校验和
紧急指针
选项和填充
基本报头分段 (BHS) 附加报头分段(AHS)
报头校验 数据分段 数据校验
iSCSI传输示意图
iSCSI架构是基于C/S模型进行数据传输的。
应用服务器
网络
FC-SAN IP-SAN
存储系统
FC SAN概念
光纤通道协议(Fibre Channel,FC)可以提高硬盘传输带宽,侧重于数据的快速、高效、 可靠传输。

存储协议简介

存储协议简介

存储协议简介1. 概述存储协议是计算机科学中用于进行数据存储和访问的一种通信协议。

它定义了客户端与存储设备之间的交互方式和数据传输规则,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本文将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存储协议,包括SCSI、iSCSI、Fibre Channel和NFS。

2. SCSI协议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是一种广泛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的接口标准。

它通过并行接口传输数据,并支持多种传输速率。

SCSI协议定义了一系列的命令和数据传输机制,可以实现访问和管理各种存储设备,如硬盘、磁带、光盘等。

SCSI协议在高性能、实时性和可靠性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其传输距离有限,通常不适用于远程存储访问。

3. iSCSI协议iSCSI(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是一种基于TCP/IP网络的存储协议。

它通过将SCSI命令和数据封装在TCP/IP报文中进行传输,实现了远程存储访问。

iSCSI协议可以使用现有的以太网基础设施,无需额外的专用硬件设备,降低了存储成本。

同时,iSCSI还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可以满足不同规模的存储需求。

4. Fibre Channel协议Fibre Channel是一种高速串行接口技术,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存储设备。

它可以支持多种拓扑结构,如点对点、环形和交叉点等,提供了高带宽和低延迟的存储连接。

Fibre Channel协议在高性能、可扩展性和可靠性方面表现出色,适用于大型存储环境以及对高速数据传输有较高要求的应用场景。

5. NFS协议NFS(Network File System)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协议。

它允许计算机通过网络共享文件和存储资源,实现远程文件访问。

NFS 协议提供了透明的文件共享和访问机制,使得多台计算机可以共享存储资源,并实现数据的高可用性和备份。

NFS协议在跨平台和数据共享方面具有优势,适用于异构环境下的存储访问。

iscsi缓存机制

iscsi缓存机制

iscsi缓存机制
iSCSI(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是一种用于在IP网络上传输SCSI命令的协议。

在iSCSI中,缓存机制是
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用于临时存储数据的一种技术。

iSCSI缓存机
制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性能,同时也能减少对存储设备的访
问次数,从而减轻存储设备的负担。

在iSCSI中,缓存机制通常包括两种类型,主机端缓存和存储
设备端缓存。

主机端缓存是指在iSCSI Initiator(发起者)端用
于临时存储传输数据的缓存,而存储设备端缓存是指在iSCSI
Target(目标)端用于临时存储接收数据的缓存。

主机端缓存可以通过提前将数据存储在本地磁盘中,以减少对
网络的依赖,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此外,主机端缓存还可以
通过缓存最近访问的数据块来加速对存储设备的访问。

然而,需要
注意的是,主机端缓存也可能导致数据一致性和数据安全性的问题,因此在使用主机端缓存时需要谨慎处理。

存储设备端缓存则可以通过缓存接收到的数据来提高存储设备
的性能。

存储设备端缓存通常用于缓存热点数据,以加速对热点数
据的访问。

然而,存储设备端缓存也可能导致数据一致性和数据安全性的问题,因此在使用存储设备端缓存时同样需要谨慎处理。

总的来说,iSCSI缓存机制可以通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临时存储数据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性能,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处理数据一致性和数据安全性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环境来选择合适的缓存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性能和可靠性。

iSCSI(互联网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一种在TCPIP上进行

iSCSI(互联网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一种在TCPIP上进行

1.1 iSCSIiSCSI(互联网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一种在TCP/IP上进行数据块传输的标准。

它是由Cisco和IBM两家发起的,并且得到了各大存储厂商的大力支持。

iSCSI可以实现在IP网络上运行SCSI协议,使其能够在诸如高速千兆以太网上进行快速的数据存取备份操作。

iSCSI标准在2003年2月11日由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认证通过。

iSCSI继承了两大最传统技术:SCSI和TCP/IP协议。

这为iSCSI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iSCSI的存储系统只需要不多的投资便可实现SAN存储功能,甚至直接利用现有的TCP/IP网络。

相对于以往的网络存储技术,它解决了开放性、容量、传输速度、兼容性、安全性等问题,其优越的性能使其备受始关注与青睐。

iSCSI的数据包结构:工作流程:iSCSI系统由SCSI适配器发送一个SCSI命令。

命令封装到TCP/IP包中并送入到以太网络。

接收方从TCP/IP包中抽取SCSI命令并执行相关操作。

把返回的SCSI命令和数据封装到TCP/IP包中,将它们发回到发送方。

系统提取出数据或命令,并把它们传回SCSI子系统。

安全性描述:iSCSI协议本身提供了QoS及安全特性。

可以限制initiator仅向target列表中的目标发登录请求,再由target确认并返回响应,之后才允许通信;通过IPSec将数据包加密之后传输,包括数据完整性、确定性及机密性检测等;iSCSI的优势(1)广泛分布的以太网为iSCSI的部署提供了基础。

(2)千兆/万兆以太网的普及为iSCSI提供了更大的运行带宽。

(3)以太网知识的普及为基于iSCSI技术的存储技术提供了大量的管理人才。

(4)由于基于TCP/IP网络,完全解决数据远程复制(Data Replication)及灾难恢复(Disaster Recover)等传输距离上的难题。

(5)得益于以太网设备的价格优势和TCP/IP网络的开放性和便利的管理性,设备扩充和应用调整的成本付出小。

使用iSCSI协议挂载网络磁盘,电脑瞬间扩大一个T的容量!

使用iSCSI协议挂载网络磁盘,电脑瞬间扩大一个T的容量!

使⽤iSCSI协议挂载⽹络磁盘,电脑瞬间扩⼤⼀个T的容量!前⾔不知道有多少⼈在家⾥搭建中央存储设备的,也就是NAS。

这个东西在我⽇常⽣活中,存储了⼤量的个⼈资料,家⼈们的照⽚,技术的资料,还有各种⾼清影视剧。

搭配公⽹的IP,可以真正做到,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的读取资料的需求。

我之前玩NAS写过⼀篇基础性的介绍⽂章,包括公⽹的申请和端⼝映射,有兴趣的⼩伙伴可以读下:然⽽使⽤NAS⼀段时间后,虽然可以随时随地的对⽂件进⾏读取和保存。

但是我发现还是有很多不⽅便的地⽅。

⽐如我电脑⾥的⼀个资料在公⽹环境要从NAS读取(注意是公⽹,内⽹其实怎么样都⾏),碰到了以下⼏个⿇烦:1.打开NAS的管理界⾯,进⾏授权登陆,把⽂件下载到本地运⾏。

如果⽂件⼩倒还没事,如果⽂件体积⼀⼤,⽐如⼀部电影20个G,那我必须等电影全部下载到本地才可以观看。

2.群晖NAS提供了Synology driver⽂件同步⼯具,每台电脑上需要装⼀个客户端软件,A电脑同步上去,B电脑启动时还要等待Synology driver同步下来才能使⽤⽂件。

我总觉得这种⽅式虽然可⾏,但还是太⿇烦,还要通过第三⽅同步软件的⽀持才可以⽤。

不原⽣。

3.如果是通过ftp,sftp等这种⽅式进⾏挂载访问,也是⼀样的问题。

⽆⾮就是把⽹页的授权登陆换成了ftp的授权。

⽽且ftp好像也不⽀持流⽅式的读取,电影⽆法直接读取播放。

4.⾄于smb协议⽅式,把smb映射到公⽹存在安全隐患。

况且smb的传输效率也很低。

所以我后来都采⽤webdav协议进⾏挂载,把nas挂载成本地的⼀个⽹络硬盘进⾏访问。

这种⽅式我⼀直觉得是最好的⽅式,因为相当于直接在本地进⾏了NAS磁盘的操作。

也能以流的⽅式播放影视资源。

多台电脑,也能同时挂载,这⾥存进去,那⾥就能实时读取到。

相当便捷。

但是在使⽤webdav的时候我也发现⼀些弊端,⽐如有些软件或者游戏是不⽀持直接装在⽹络磁盘⾥的。

我于是就想,如果系统能把⽹络磁盘当做是⾃⼰本地的磁盘。

iscsi和nvmf协议

iscsi和nvmf协议

iscsi和nvmf协议
iSCSI(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和NVMe-oF(NVMe over Fabrics)都是用于存储访问的网络协议,它们在不同的场景下有着不同的优势和特点。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iSCSI协议。

iSCSI是一种基于IP网络的存储协议,它允许计算机通过TCP/IP网络访问远程存储设备。

iSCSI协议将SCSI命令封装在TCP/IP协议中进行传输,因此它可以在现有的IP网络基础设施上运行,无需专门的存储网络。

这使得iSCSI在成本和部署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和部署简单的存储场景。

而NVMe-oF则是一种针对非易失性内存(NVMe)存储设备的远程访问协议。

NVMe是一种高性能、低延迟的存储接口协议,适用于固态硬盘等高性能存储设备。

NVMe-oF协议允许远程主机通过高速网络(如以太网或光纤通道)访问远程的NVMe存储设备,从而实现了高性能存储的远程访问。

NVMe-oF在需要大规模部署高性能存储的场景下具有明显的优势,比如数据中心、云存储等领域。

总的来说,iSCSI和NVMe-oF都是用于存储访问的网络协议,
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

iSCSI适用于成本较低、部署简单的存储场景,而NVMe-oF则适用于对性能和延迟要求较高的存储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场景选择合适的存储访问协议来实现存储资源的高效利用。

“纳米级”的iSCSI存储技术与应用

“纳米级”的iSCSI存储技术与应用

“纳米级”的iSCSI存储技术与应用数据恢复软件 总的来说,iSCSI就是在低成本的以太网上提供网络存储。

iSCSI提供简单而又低成本的网络存储解决方案。

在无盘服务器、工作站、刀片式服务器以及按需/效率计算上方便的应用。

作为杠杆,为传统的网络和存储公司提供机会。

iSCSI和IP存储的时代已经到来,将会改变人们对计算的认识。

一、iSCSI剖析概述本文是微软公司亚洲区存储业务拓展经理邱伯毓先生在Windows Storage Server 2003产品上市发布会内容之一,储在线编辑部对原稿内容进行了丰富和适当编辑。

1.iSCSI介绍:架构和标准iSCSI协议定义了在TCP/IP网络发送、接收block(数据块)级的存储数据的规则和方法。

Initiator(发送端)将SCSI命令和数据封装到TCP/IP包中再通过网络转发,target(接收端)收到TCP/IP包之后,将其还原为SCSI命令和数据并执行,完成之后将返回的SCSI命令和数据再封装到TCP/IP包中再传送回发送端。

而整个过程在用户看来,使用远端的存储设备就像访问本地的SCSI设备一样简单。

支持iSCSI技术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能够直接连接到现有的IP交换机和路由器上,因此iSCSI技术具有易于安装、成本低廉、不受地理限制、良好的互操作性、管理方便等优势。

2. IP存储解决方案性能安全价格互用性3. iSCSI initiator和target分析4. 结论二、iSCSI介绍1. 2003年2月11日,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终于通过了iSCSI协议标准,并发布了其RFC(Request For Comments)草案。

由于此次新标准的出台势必会对传统光纤设备厂商产生相当的影响,为平衡各方利益的斗争,使得iSCSI姗姗来迟。

2. 基于TCP协议的iSCSI发展及远景早在2001年上半年,IBM就推出了IP Storage 200i,是市场上公认的第一款基于iSCSI协议的产品,这款产品的出现,对于身处信息爆炸时代却无法承担光纤通道SAN环境高成本的中小型用户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2001年10月,Cisco也推出了SN5420存储路由器,基于IP标准和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标准,可以提供与现有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光纤和SAN设备之间的互操作,率先建立了IP网络与SAN之间的桥梁。

浅议iSCSI存储网络技术及其应用

浅议iSCSI存储网络技术及其应用

有 线 电视 技 术
的混 合架 构的存储 网络 系统 。 根 据 采 用存 储 设 备类 型 的 不 同 ,A S N可 以分 为
F A 和 I A F A CSN P S N,C S N和 I A P S N是可 以并存
以文件 的 IO方式 进 行数 据 访 问和传 输 的 网络 文 件 /
IO读 写和存储 维护管理 , 据备份 和恢复要求 占用服 / 数 务器 主机 资源 ( 包括 C U、 P 系统 业务 系统的运行 。 () 3 存储 设 备 与服务 器 主机 之 间 的连接 通道 通常 等 ) 容易影 响正常 ,
采用 S S 连 接 , CI 带宽 为 1 ̄ 0 / , 0 8 MB s 随着 存 储设 备磁
(C S N) 术 相 同 的 区块 协 议 ( lc rtc 1, F A 技 Bo k Po o) 本 o
文试 图就 iC I 储 网 络技 术及 其 应 用 进 行 一 些论 SS存
述 和分 析 。
()A 1 D S的 存 储 系 统 管 理 没 有 集 中 管 理 解 决 方
案。
加 存储 )D S依 赖 于服务 器 ,其本 身是 硬件 的堆叠 , ,A 不 带有 任何 存 储操作 系 统 。 A D S存储 方式 在存 储设备 和服务 器之 间具有 很快 的传输 速率 , 比较适 合要 求快
速 磁盘 访 问的情 况 。D S的主要 不 足 : A
规则 和标 准 。基 于 iC I 议 的 iC I 储 网络技 术 S S协 S S存 在数 据 存 取模 式
维普资讯
有 线 电视 技 术
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
市及其应用
_
徐 俭 江苏省扬州市广播电视总台

深入了解服务器存储协议的种类

深入了解服务器存储协议的种类

深入了解服务器存储协议的种类服务器存储协议的种类有很多种,每种协议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适用场景。

深入了解这些协议对于服务器存储管理和数据传输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服务器存储协议,包括NFS、CIFS、iSCSI 和FC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NFS(Network File System)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文件系统协议,最初由Sun Microsystems开发。

NFS允许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共享文件和目录,使得用户可以像访问本地文件一样访问远程文件。

NFS协议简单易用,适用于Unix和Linux系统,是跨平台文件共享的首选协议之一。

通过NFS,用户可以在不同的计算机之间共享文件,提高工作效率和协作能力。

CIFS(Common Internet File System)是一种用于在网络上共享文件和打印机的协议,最初由微软开发。

CIFS是SMB(Server Message Block)协议的开放版本,支持Windows、Unix和Linux等多种操作系统。

CIFS协议提供了高性能的文件共享和访问控制功能,广泛应用于企业网络和互联网中。

通过CIFS,用户可以方便地访问和管理远程文件资源,实现数据共享和协作。

iSCSI(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是一种基于IP网络的存储协议,用于在远程服务器之间传输块级数据。

iSCSI 协议将SCSI命令封装在TCP/IP协议中传输,实现了远程存储设备的访问和管理。

iSCSI协议具有低成本、高性能和易部署的特点,适用于虚拟化环境和云计算平台。

通过iSCSI,用户可以实现远程存储设备的访问和数据传输,提高存储效率和可靠性。

FC(Fibre Channel)是一种高速、可靠的存储协议,用于连接存储设备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FC协议基于光纤通道技术,提供了高带宽、低延迟和高可靠性的存储连接。

FC协议适用于大型企业存储系统和高性能计算环境,支持多路径故障转移和数据加密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SCSI及应用
Author: Colleen Liu
1
存储结构简介 SCSI协议 iSCSI协议 CentOS下挂载Initiator
Linux下用iSCSI target软件搭建PC架构
CONTENTS
目 录
2 3 4 5
6
References
1
存储结构简介
SCSI协议
CONTENTS
目 录
Linux下用iSCSI target软件搭建PC架构
LUN (Logic Unit Number)
• 是为了使用和描述更多设备及对象而引进的一个方法,每个SCSI ID上最多有32个LUN, 一个LUN对应一个逻辑设备。
SCSI通信模式
SCSI体系结构模型
SCSI协议栈结构
SCSI的缺点

SCSI是点对点的、直接相连的计算机到存储器的设备接口, 不适用于主机到存储器网络通讯。 SCSI总线长度被限制在25米以内,对于Ultra SCSI长度限制 为12米,不适于构造各种网络拓扑结构。 SCSI总线上设备数限制为15,不适用于多服务器对多存储 器设备的网络结构

删除iscsi存储
(1)登出iscsi存储 iscsiadm -m node -T LUN_NAME -p ISCSI_IP -u (2)对出iscsi所有登录 iscsiadm -m node --logoutall=all (3)删除iscsi发现记录:iscsiadm -m node -o delete -T LUN_NAME -p ISCSI_IP

Step 4: 配置重启 Step 5: 查看输出状态
详见/view/5e3778a5f524ccbff1218437.html?re=view
1
存储结构简介
CONTENTS
目 录
2 3 4 5
SCSI协议
iSCSI协议
CentOS下挂载Initiator


1
存储结构简介
CONTENTS
目 录
2 3 4 5
SCSI协议
iSCSI协议
CentOS下挂载Initiator
Linux下用iSCSI target软件搭建PC架构
6
References
iSCSI接口

iSCSI技术是一种由IBM公司研究开发的,是一个供硬件设 备使用的可以在IP协议的上层运行的SCSI指令集,这种指 令集合可以实现在IP网络上运行SCSI协议,使其能够在诸 如高速千兆以太网上进行路由选择。iSCSI技术是一种新 储存技术,该技术是将现有SCSI接口与以太网络(Ethernet) 技术结合,使服务器可与使用IP网络的储存装置互相交换 资料。
6
References
CentOS 下挂载iSCSI Initiator

Step 1: 从iso或CDROM中安装iSCSI包
1.1 将光盘或者 iso镜像挂载到系统中,如果提示/var/cdrom不存在,那么先用mkdir /var/cdrom建立文件夹
CentOS 下挂载iSCSI Initiator

Step 1: 从iso或CDROM中安装iSCSI包
1.2 用find -name '*iscsi*'查找和iscsi有关的包 1.3 将安装包copy到临时安装文件夹 /tmp 1.4 使用 rpm -ivh iscsi-ini(table补齐) 安装,之后用rpm -qa |grep iscsi 命令查看是否安 装好
使用 iscsiadm -m discovery -t st -p xxx.xxx.xxx.xxx 向存储发出请求, 使用iscsciadm -m node -l 登陆 使用iscsiadm -m session查看是否连接
CentOS 下挂载iSCSI Initiator

Step 4: 修改Initiator的名字
2 3 4 5
iSCSI协议
CentOS下挂载Initiator
Linux下用iSCSI target软件搭建PC架构
6
References
存储结构

DAS (Direct Attached Storage)
将存储设备通过SCSI (Small Computer Storage Interface) 等接口直接连接到计算机上。 DAS是连接大容量存储设备到服务器和LAN (Local Area Network)最常用的方法。在此连 接中, 一组磁盘直接附加到服务器。
用fdisk -l查看是否挂上去,这里显示已经挂载成功,可以使用fdisk 、dev/sdb1 分区, 还可以使用mkfs.ext3 /dev/sdb1 格式化,最后可以把/dev/sdb1 挂载到/usr/nas 下,当 然,首先用mkdir建立。
iSCSIadm 命令总结

增加iscsi存储
(1)发现iscsi存储:iscsiadm -m discovery -t st -p ISCSI_IP (2)查看iscsi发现记录:iscsiadm -m node (3)登录iscsi存储:iscsiadm -m node -T LUN_NAME -p ISCSI_IP -l (4)开机自动: iscsiadm -m node –T LUN_NAME -p ISCSI_IP --op update -n node.startup -v automatic
SCSI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SCSI相关概念
SCSI ID
• 一个独立的SCSI总线按照规格不同可以支持8或16个SCSI设备,设备的编号需要通过 SCSI ID来进行控制,系统中每个SCSI设备都必须有自己唯一的SCSI ID,SCSI ID实际上 就是这些设备的地址,窄SCSI总线最多允许8个、宽SCSI总线最多允许16个不同的 SCSI设备和它进行连接。
目标是让它支持数据块类型的逻辑地址,以取代用柱面、磁头和扇区来表示的物理地 址。而且这种接口将以字节为单位给出数据,而不是以位为单位的串行方式。

SCSI是一种连接主机和外围设备的接口,支持包括磁盘驱 动器、磁带机、光驱、扫描仪在内的多种设备。
它由SCSI控制器进行数据操作,SCSI控制器相当于一块小型CPU,有自己的命令集和缓 存。 在SCSI总线中,SCSI控制器也算是一个设备。

iSCSI使用IP和以太网结构来扩展对SAN存储的访问,并把 SAN连接扩展到任何距离
该技术的基础是用于传输存储流的SCSI命令和用户网络的 TCP/IP协议。iSCSI是关于SCSI命令、数据和状态到TCP/IP 网络的映射的协议。

iSCSI协议模型
• SCSI层:根据应用发出的 请求建立SCSI CDB(命令描 述块),并传给iSCSI层;同 时接受来自iSCSI层的CDB, 并向应用返回数据。 • iSCSI层:对SCSI CDB进行 封装,以便能够在基于 TCP/IP协议的网络上进行 传输,完成SCSI到TCP/IP 的协议映射。这一层是 iSCSI协议的核心层。 • TCP层:提供端到端的透 明可靠传输。 • IP层:对IP报文进行路由 和转发。 • Link层:提供点到点的无 差错传输
存储结构
1
存储结构简介
CONTENTS
目 录
2 3 4 5
SCSI协议
iSCSI协议
CentOS下挂载Initiator
Linux下用iSCSI target软件搭建PC架构
6
References
SCSI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SCSI起源于1979年
CentOS 下挂载iSCSI Initiator

Step 2: 修改Initiator的名字
2.1 用vi打开initiatorname.iscsi文件,将initiator更名为一个方便记忆的名字,保存退出。
CentOS 下挂载iSCSI Initiator

Step 3:使用iscsiadm命令进行控制

SCSI相关概念
Initiator和Target
• Initiator是一个在SCSI 总线上触发任务的设备,目标器是执行该任务的设备。
主机适配器HBA和SCSI 控制器
• 一般情况下,HBA作为启动设备,磁盘/磁带作为Target设备。
桥式控制器
• 当控制器用一块独立的电路板实现,而物理设备通过与设备相关的接口连接到它上 面时,该控制器就被称为桥式控制器。
可输出的设备有如下几种
• • • • • Lvm卷设备 由文件组成的块设备(经过tgting工具处理过的) 单一的分区 整个磁盘 RAID组成的卷设备

Step 3: 修改配置文件(/etc/tgt/targets.conf)
配置文件选项可以参考:/iscsi.conf.5.htm
iSCSI HBA

iSCSI设备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通过iSCSI HBA (主机总线适 配器)被访问
该HBA卡是SCSI HBA卡和网卡的结合。 当服务器需要把数据存入存储设备时,服务器转发数据到iSCSI HBA卡,在此它变成标 准的SCSI数据。该数据接着被封装到IP包并通过以太网发送出去。一旦它到达该iSCSI 存储设备,IP包信息被剥离,数据被迁移到该存储设备的内部SCSI控制器,后者接着 把它转发给磁盘。 iSCSI的一个优势是它完全透明,服务器软件只把它看作是SCSI控制器,而网络只把它 看作IP数据流。

PC+TOE架构
这种架构就是在PC架构上,加入协议卸载网卡。把原本用CPU包装、拆解iscsi数据到 tcp协议包的操作,转由网卡中的专用芯片来完成,从而减轻CPU的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