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课程复习资料及答案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课程复习资料及答案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课程复习资料及答案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课程复习资料

答案在题后

一、填空题:

1.供电系统中发生短路特征是短路电流、电压、系统频率可能变化。

2.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按大于本线路末端的整定,其灵敏性通常用来衡量。

3.定时限过电流继电器的启动电流返回电流,其返回系数 1。

4.距离保护是反应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并根据距离的远近确定动作的—种保护装置。

5.差动保护只能在被保护元件的故障时动作,而不反应故障,具有绝对的选择性。

6.电流增量保护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电流在短时间内的变化幅度来区分是负荷电流和故障电流,负荷电流

在短时间(ms级)内增量,短路电流在短时间(ms级)内增量。

7.在铁路电力供电系统中,自闭线与贯通线的接地运行方式主要有、中性点经消弧线

圈接地、等三种运行方式。

8.微机保护干扰的形式,按干扰侵入装置的方式可分为和两种。

9.铁路供电系统的三种状态是正常工作状态、、。

10.对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在技术上一般应满足、速动性、、可靠性四个

基本要求。

11.电流保护I段的灵敏系数通常用来衡量,其保护范围越长表明保护越。

12.方向圆阻抗继电器既能测量的远近,又能判别方向。

13.变压器差动保护一般由和两个元件组成。

14.反时限过负荷保护是动作时间与被保护线路中电流的大小有关的一种保护;当电流大时,保护的动作

时限,而当电流小时,保护的动作时限。

15.算法是研究计算机继电保护的重点之一,衡量算法的指标是和。

16.变电所自动化系统在分层分布式结构中,按照设备的功能被分为、、过程层

(或称:设备层)三层。

17.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是指保护在应动作时,不应动作时。

18.在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时,保护的短路电流为,而在最小运行方式下两相短路时,则

短路电流为。

19.中性点直接接地和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属于接地系统,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

接地属于接地系统。

20.变压器差动保护中,变压器各侧不同,需适当选择变压器各侧电流互感器变比;变压

器各侧不同,需适当调整各侧电流相位。

21.比率制动特性是指继电器的电流和继电器的电流的关系特性。

22.瓦斯保护中,保护反映变压器油箱内的不正常或轻微故障,动作于信号;

保护反映变压器油箱内的严重故障,动作于跳闸。

23.对大电流接地系统发生的接地故障,可采用零序和零序保护动作于跳闸。

24.微机保护是将被保护设备输入的模拟量经后变为,再送入计算机进行分析和

处理的保护装置。

25.后备保护包括和。

26.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按躲开线路电流进行整定。

27.三段式电流保护中,段灵敏度最高,段灵敏度最低。

28.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电网中,根据电容补偿程度的不同,消弧线圈有、欠补偿和

三种补偿方式。

29.二次谐波闭锁是当检测到差动电流中二次谐波含量整定值时就将差动继电器闭锁,以防止

励磁涌流引起的。

30.牵引变压器主保护主要由和组成。

31.微机保护中电压形成回路的作用是将、进一步降低以适应微机对信号屏蔽

或隔离作用,起到抗干扰的作用,提高保护的可靠性。

32.不同时期、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所自动化系统,分层分布式的结构有、分散安装与集中

组屏相结合、三种形式。

33.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应将部分切除,电力系统出现不正常工作时,继电

保护装置一般应。

34.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与相邻线路电流速断保护在定值上和时限上均要配合,若不满足要求,

则要与相邻线路保护配合。

35.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的系统发生接地短路时,系统中出现零序电压,的零序电压 U0最

高、零序功率最大,的零序电压为0。

36.变压器差动保护需要进行校正和调整,以使正常运行时流入到差动回路中

的电流为0。

37.目前我国通常采用、和间断角鉴别的方法,三种方法来防止励

磁涌流引起差动保护的误动。

38.我国电气化铁道中主要有、直供+回流供电方式、BT供电方式、

四种供电方式。

39.线路相间短路电流保护,当负荷较小或线路不长时,若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按躲开被保护线路末

端短路来整定,则它的动作范围可能,甚至没有。

40.微机保护装置硬件系统按功能可分为:、、开关量输入/输出接口、

人机接口与通信系统和电源。

41.近后备保护与主保护安装在处,当主保护拒动时,由本元件的另一套保护(后备保护)

启动跳闸。

42.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启动电流按躲开电流来整定,动作时限是按

来选择的一种保护装置。

43.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时,其他两相的电压将会升高倍。

44.二次谐波闭锁原理是根据中含有大量二次谐波分量,而电流中二次谐

波含量很低的特点。

45.目前在电力系统中,自动重合闸与继电保护配合的方式有两种,即自动重合闸保护动作

和自动重合闸保护动作。

46.牵引变压器低电压启动过电流保护,动作电流一般按变压器的电流整定,电压整定值一般

按牵引网额定电压的整定。

47.微机保护人机接口回路是指、及接口CPU插件电路。

48.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是将变电所二次设备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

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全所设备的、、自动控制和保护以及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

二、单项选择题:

1.电力系统出现不正常工作时,继电保护装置一般应 [ ]

A.立即切除不正常工作的元件

B.发出信号

C.不动作

2.三种圆特性的阻抗继电器中,既能测量故障点的远近,又能判别故障方向的是 [ ]

A.全阻抗继电器;

B.方向圆阻抗继电器;

C.偏移圆阻抗继电器

3.复线供电方式,牵引变电所馈线配置中,距离(阻抗)Ⅰ段保护电抗边Xset整定按( )整定。[ ]

A.保护线路L全长的85%整定

B.保护线路L全长

C.保护线路2L全长

4.铁路变配电所调压器一般有( )个挡位。 [ ]

A.8

B.9

C.10

5.在微机保护的数据采集系统中,模拟低通滤波器的作用是 [ ]

A.滤掉低于fs/2的暂态频率分量

B.滤掉高于fs/2的暂态频率分量

C.滤掉所有的高频分量

6.供电系统中发生短路的特征有 [ ]

A.短路电流上升

B.电压上升

C.系统频率不会变化。

7.自动重合闸装置是将跳闸后的( )自动投入的装置。 [ ]

A.断路器

B.隔离开关

C.负荷开关

8.电气化铁道中,安装吸流变压器一回流线装置的供电方式简称 [ ]

A.DN供电方式

B.BT供电方式

C.AT供电方式

9.牵引变电所采用两路进线、两台牵引主变压器互为备用运行,当1#进线带1#主变运行(运行方式一)

中的进线失压时,如果交叉供电允许情况下,进行电源自投则转为( )运行方式。 [ ]

A.2#进线带2#主变

B.2#进线带1#主变

C.1#进线带2#主变

10.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改变了常规继电保护装置的缺陷,取代常规的测量系统,如变送器、录波

器、指针式仪表等。 [ ]

A.不能与外界通信

B.操作机构

C.整定值

11.三段式电流保护中,保护范围最小的是 [ ]

A.瞬时电流速断保护

B.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C.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12.为避免阻抗保护装置在电压二次回路断线的情况下出现误动作,则 [ ]

A.引入断线闭锁装置

B.引入振荡闭锁装置

C.引入电压记忆元件

13.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零序电流保护,保护用的电流互感器应装于 [ ]

A.中性点引出线上

B..变压器两侧引出线上

C.低压侧馈线上

14.并联电容补偿保护中差电压保护的整定原则是:第一步:确定并联电容器组中故障电容器端电压超过

倍额定电压时,熔断器已切除电容器的台数K。第二步:确定差电压?U。第三步:差电压保护整定值。 [ ]

A.1

B.1.1

C.1.2

15.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微机系统所采集的变电所的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实时数据都属于

[ ]

A.输入/输出量

B.数字量

C.模拟量

16.定时限过电流保护需要考虑返回系数,是为了 [ ]

A.提高保护的灵敏性

B.外部故障切除后保护可靠返回

C.解决选择性

17.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导致不平衡电流产生 [ ]

A.变压器励磁涌流

B.电流互感器传变误差

C.变压器容量

18.牵引变电所采用两路进线、两台牵引主变压器互为备用运行,当1#进线带2#主变运行(运行方式二)

中的进线失压时,进行电源自投则转为( )运行方式。 [ ]

A.2#进线带2#主变

B.2#进线带1#主变

C.1#进线带1#主变

19.在牵引网馈线保护中距离保护通常采用( )特性。 [ ]

A.偏移四边形

B.全阻抗特性

C.偏移圆阻抗特性

20.变电所自动化技术随着集成电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其体系结构也不断变化,性能、

功能及可靠性等也在不断提高,在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形式中,目前我国主要采用( )结构为主。 [ ]

A.分散式

B.集中式

C.分层分布式

21.零序电流I段保护的最小保护范围要求不小于本保护线长度的( ),其整定的动作延时为0。[ ]

A.100%

B.80%

C.15%

22.为了加快变压器内部严重故障时差动保护的动作速度,往往增加一个不需要考虑励磁涌流影响的[ ]

A.差动速断保护元件

B.电流速断

C.过电流

23.当进线失压后,主变高低压侧母线将失压,即当检测到主变高低压侧无压时,应将运行变压器退出,

因此,在主变保护装置中设( )保护。 [ ]

A.电压

B.高压

C.失压

24.变压器差动保护差动继电器内的平衡线圈是消除( )的不平衡电流。 [ ]

A.励磁涌流产生;

B.两侧相位不同产生;

C.两侧电流互感器的型号不同产生。

25.继电保护装置发生动作后故障录波数据是( )分析最有效的手段。 [ ]

A.运行

B.正常

C.故障

26.在供电系统中为了确保故障元件能够被切除,每一个重要元件都必须配备( )保护。 [ ]

A.一套主保护

B.一套后备保护

C.至少两套保护,一套主保护,一套后备保护

27.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的系统发生接地短路时,系统中出现零序电压,故障点的零序电压 U0最高、零序

功率最大,变压器中性点的零序电压为 [ ]

A.0

B.线电压

C.相电压

28.变压器的差动速断保护与( )保护配合,以反应变压器绕组及变压器电源侧的引出线套管上的各种故

障。 [ ]

A.过电流

B.过负荷

C.瓦斯

29.下列关于铁路电力供电系统中电流速断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 ]

A.当A、B、C三相电流同时大于定值时,电流速断保护才快速跳闸。

B.当A、B、C三相电流中任一相大于定值时,电流速断保护快速跳闸。

C.当A、B、C三相电流中任一相大于定值时,电流速断保护延时跳闸。

30.目前,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形式,采用( )结构体系。 [ ]

A.集中式

B.分层分布式的多CPU

C.分散式单CPU

三、多项选择题:

1.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的电流保护中,零序电流灵敏I段与零序电流不灵敏I段的区别是 [ ]

A.定值整定原则不同

B.作用不同

C.动作灵敏度不同

D.动作时限不同

2.下列关于为什么用差动保护和瓦斯保护共同构成变压器的主保护,缺一不可,说法正确的是[ ]

A.差动保护是保护变压器绕组、套管及引出线上的故障

B.差动保护对变压器内部铁芯过热或因绕组接触不良造成的过热无法反应,且当绕组匝间短路时短路

匝数很少时,也可能反应不出。

C.瓦斯保护是保护变压器油箱内的各种故障及油面降低,是铁芯烧损的唯一保护。

D.瓦斯保护虽然能反应变压器油箱内部的各种故障,但对于套管引出线的故障无法反应

3.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电流Ⅲ段)中说法正确的有 [ ]

A.动作时限与电流大小无关

B.启动电流按躲开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

C.启动电流按躲开下一条线路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进行整定

D.越靠近电源端其动作时限越大

4.微机保护的软件由( )组成。 [ ]

A.初始化模块

B.数据采集管理模块

C.故障检出模块、故障计算模块

D.自检模块

5.变压器差动保护是可以保护 [ ]

A.保护变压器内部多相短路故障

B.保护变压器外部多相短路故障

C.保护变压器套管以及引出线上的多相短路故障

D.也可以保护单相层间短路和接地短路故障

6.铁路牵引供电负荷属于一级电力负荷,因此备用电源自投装置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 [ ]

A.牵引变电所中的110kV或220kV进线自投

B.AT供电方式下的自耦变压器自投

C.开闭所中的进线自投

D.牵引主变压器自投

7.变压器差动保护中,产生不平衡电流产生的原因有 [ ]

A.变压器的励磁电流

B.变压器带负荷调节分接头

C.变压器两侧电流互感器的计算变比与实际变比不一致

D.电流互感器有传变误差。

8.下列关于牵引变压器低电压启动过电流保护中说法正确的有 [ ]

A.低电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的动作电流一般按变压器的额定电流整定

B.低电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的电压整定值一般按牵引网额定电压的60%?70%整定

C.低电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只要满足过电流或者低电压条件时,保护就会动作

D.低电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只有满足过电流、低电压两个条件时,保护才动作

9.常用的测量比较元件中,被测电气量超过给定值动作的过量继电器有 [ ] A.低电压继电器 B.过电流继电器 C.过电压继电器 D.阻抗继电器

10.关于自动重合闸“后加速”的特性说法正确的有 [ ] A.第一次跳闸也是有选择性的,不会扩大事故

B.这种方式使再次断开永久性故障的时间缩短,有利于系统并联运行的稳定性

C.第一次切除故障可能会带上时限

D.第一次跳闸无选择性,不会扩大事故

11.中性点非接地电网的单相接地保护方式有 [ ] A .绝缘监视装置 B.零序电流保护 C.零序功率方向保护 D.电流速断保护

12.下列关于牵引变电所馈线保护中的重合闸与分区所馈线保护中的重合闸说法正确的有 [ ] A.对于分区所馈线保护的重合闸应检测进线是否有电压,只有在有压的时候才进行重合闸 B.对于分区所馈线保护的重合闸不需要检有压条件

C.对于牵引变电所馈线保护的重合闸则不需要检有压条件

D.对于牵引变电所馈线保护的重合闸则需要检有压条件

四、简答题:

1.什么叫主保护?什么叫后备保护?

2.牵引变电所备用电源自投作用是什么?牵引变电所采用两路进线、两台牵引主变压器互为备用运行时共有几种工作方式?

3.什么叫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什么叫系统最小运行方式?

4.什么叫距离保护?距离保护又称为什么保护?

5.什么叫近后备保护?什么叫远后备保护?

6.什么叫重合闸的前加速?什么叫重合闸的后加速?

7.变压器励磁涌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8.什么叫轻瓦斯保护?什么叫重瓦斯保护?

9.变压器差动保护中,不平衡电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0.什么叫变电所自动化系统?

11.可靠性包括安全性和信赖性,是对继电保护性能的最根本要求,什么叫安全性?什么叫信赖性? 12.在铁路电力供电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有哪几种?

五、计算题:

1.如图所示网络的线路上均装设了三段式电流保护,线路每公里正序阻抗X 0=0.4Ω/km ,线路AB 的最大负荷电流I L.max =540A ,可靠系数 ,自启动系数

,返回系数

,其它参数如图所示。试对保护装置1进行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 (1)计算保护1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

(2)计算保护1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灵敏度校验(要求 )

; (3)计算保护1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灵敏度校验(要求 , )

25.1,2.1,3.1===III II I rel

rel

rel

K K K 85.0=re K 1=ss K 5.1>II sen K 5

.1.>III 近sen K 2.1.>III 远

sen K

2.如图所示网络的线路上均配置有三段式电流保护,线路每公里正序阻抗为X1=0.4Ω/Km,系统的,;可靠系数

线路L1=25Km,L2=62Km,线路L1的最大负荷电流I L.max=174A,自启动系数Kss=1.3,返回系数Kre=0.85;试对线路L1上配置的三段试电流保护进行整定计算:

(1)计算保护1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求最大保护范围、最小保护范围;

(2)计算保护1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

(3)计算保护1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

3.如图所示的网络中线路上均装设了三段式电流保护,已知,线路每公里的正序阻抗为X1=0.4Ω/km,系统的,,线路AB的最大负荷电流

可靠系数2.1

,1.1

,

25

.1=

=

=III

II

I

rel

rel

rel

K

K

K,自启动系数5.1

K

ss

=,返回系数85

.0

=

re

K,保护3的过电流保护装置动作时限s

t5.0

3

=

III

,其它参数如图所示。对保护装置1进行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

(1)计算保护1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灵敏度校验(要求:电流速断保护最小保护范围Lmin%>15%);

(2)计算保护1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

(3)计算保护1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

KV

E

3

37

=

?,1.1

,2.1=

=

=II

III

I

rel

rel

rel

K

K

K

123

A

10km t3III =0.5s

15km

KV

E

3

5

.

10

=

?

Ω

=

Ω

=2.0

3.0min

.

max

.s

s

X

X,A

I L B

A

150

max

.

=

-

Ω

=

Ω

=3.6

4.9

min

.

max

.s

s

X

X,

4.如下图35KV单侧电源的输电线路所示网络,线路上均装设了三段式电流保护装置,线路L1的最大负荷电流I L.max=150A,自启动系数,返回系数,由短路计算求得的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电流值于表所示,可靠系数线路L3的过电流保护装置动作时限。试对保护装置1进行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

(1)计算保护1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

(2)计算保护1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灵敏度校验(要求:);

(3)计算保护1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灵敏度校验(要求: ,

)。

短路点L1末端L2末端

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电流(A)1310 500

最小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电流(A)1070 485

5.如图所示网络,系统的,;可靠系数,线路每公里正序阻抗为X1=0.4Ω/Km,试计算:

(1)当保护线路L1=50Km时,试计算保护1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最小保护范围。

(2)当保护线路长度减到L1=25Km时,试计算保护1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最小保护范围。

(3)通过上述两次计算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1

,2.1=

=

=II

III

I

rel

rel

rel

K

K

K

85

.0

=

re

K

5.1

=

ss

K

25

.1

>

II

sen

K

2.1

.

>

III

sen

K

s

t5.1

3

=

III

5.1

.

>

III

sen

K

KV

E3

/

115

=

?

Ω

=

Ω

=10

15

min

.

max

.s

s

X

X,2.1

=

I

rel

K

6.如图所示的网络中线路上均装设了三段式电流保护,已知,系统的 KV E 3/5.10=? ,

Ω=Ω=2.03.0min .max .s s Z Z ,;线路L1的最大负荷电流I L.max =150A ,自启动系数5.1K ss = ,返回系数 85.0=re K ,图中各电抗值均为归算至10.5KV 的欧姆数即Z 1=4?、Z 2=6?,保护2的过电流保护装置动

作时限s t 5.12=III

可靠系数 2.1,1.1,25.1===III II I rel rel rel K K K 。试对保护装置1进行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

(1)计算保护1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

(2)计算保护1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灵敏度校验(要求:3.1>II

sen K )

; (3)计算保护1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动作电流、动作时限、灵敏度校验(要求:3.1.>III 近sen K ,

2.1.>III

远sen K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上升下降

2.最大短路电流保护范围的大小

3.大于小于

4.故障点时限

5.内部外部

6.不大很大

7.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 8.差模干扰共模干扰

9.不正常工作状态故障状态 10.选择性灵敏性

11.保护范围的大小灵敏 12.故障点故障

13.比率差动保护差动速断保护 14.短长

15.算法的速度算法的精度 16.变电所层间隔层(或称:单元层)17.不拒动不误动 18.最大最小

19.有效非有效 20.额定电流电流相位

21.动作制动 22.轻瓦斯重瓦斯

23.电流电压 24.模数转换器数字量

25.远后备保护近后备保护 26.下一条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27.III I 28.完全补偿过补偿

29.大于误动 30.差动保护瓦斯保护

31.电流电压 32.系统集中组屏全分散模式

33.故障发出信号 34.灵敏性限时电流速断

35.故障点变压器中性点(或者:系统中性点)

36.相位电流平衡 37.速饱和变流器二次谐波制动的方法38.直接供电方式 AT 供电方式 39.很小保护区

40.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 41.同一断路器

42.最大负荷阶梯时限特性 43.对地

44.励磁涌流内部故障 45.前加速后加速

46.额定 60%?70% 47.键盘显示器

48.自动监视自动测量

二、单项选择题:

1—5: B,B,A,B,B 6—10: A,A,B,B,A 11—15: A,A,A,B,C

16—20: B,C,A,A,C 21—25: C,A,C,B,C 26—30: C,A,C,B,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ABD

4.ABCD

5.ACD

6.ABCD

7.ABCD 8.ABD 9.BC 10.ABC 11.ABC 12.AC

四、简答题:

1.主保护是指能以较短时限切除被保护线路(或元件)全长上的故障的保护装置。

后备保护是考虑到主保护或断路器可能拒动而配置的保护。

2.牵引变电所备用电源自投作用是: 快速恢复供电,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共有4种工作方式。

3.系统最大运行方式是通过保护装置短路电流为最大的方式。

系统最小运行方式是通过保护装置短路电流为最小的方式。

4.距离保护是反应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并根据距离的远近确定动作时限的—种保护装置。

距离保护又称为低阻抗保护

5.近后备保护:近后备保护与主保护安装在同一断路器处,当主保护拒动时,由本元件的另一套保护(后备保护)启动断路器跳闸。

远后备保护:一般下级电力元件的后备保护安装在上级(近电源侧)元件的断路器处,当主保护或其断路器拒动时,由相邻上一元件的保护起后备作用。 6.重合闸的前加速是:当线路第一次故障时,靠近电源端的保护无选择性瞬间动作,然后进行重合。 重合闸的后加速是:当线路第一次故障时,保护有选择性动作,然后进行重合。 7.变压器励磁涌流的主要特点是:

①变压器励磁涌流包含有很大成分的非周期分量(对称涌流除外); ②变压器励磁涌流含有大量的高次谐波,以二次谐波为主; ③变压器励磁涌流波形之间出现间断。

8.轻瓦斯保护是:反映变压器油箱内的不正常或轻微故障 ,动作于信号。 重瓦斯保护是:反映变压器油箱内的严重故障 ,动作于跳闸。 9.不平衡电流产生的原因是: ①变压器的励磁电流;

②变压器带负荷调节分接头;

③变压器两侧电流互感器的计算变比与实际变比不一致;

④电流互感器有传变误差。

10.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是将变电所二次设备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全所设备的自动监视、自动测量、自动控制和保护以及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

11.所谓安全性:是要求继电保护在不需要它动作时可靠不动作(不该动作一定不动,即不发生误动)。 所谓信赖性:是要求继电保护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可靠动作(该动一定动,即不拒动)。

12.铁路电力供电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主要有: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等三种运行方式。 五、计算题

1.解: (1)对保护1进行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计算 ①动作电流(按躲过本线路末端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整定)

②动作时限

(2)对保护1进行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计算

①动作电流(按躲开下一条线路BC 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进行整定)

②动作时限

③灵敏度校验(按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线路AB 末端发生两相短路时的反应能力来校验)

)

(491437803.1)

3(max ..1.A I K I B k rel op =?==I I )

(195012503.12.1)3(max ..2.1.A I K K I K I C k rel rel op rel op =??===I II I II II )(5.05.0021s t t t =+=?+=I II )

(01

s t =I

灵敏度符合要求。

(3)对保护1进行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 ①动作电流(按躲开线路上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

②动作时限

③灵敏度校验

a.作本线路的近后备保护时(采用最小运行方式下本线路AB 末端两相短路时的电流进行校验)

灵敏度符合要求。

b .作下一条线路的远后备保护时(采用最小运行方式下相邻线路BC 末端两相短路校验)

灵敏度符合要求。 2.解:

(1)保护1电流速断(电流I 段)保护的整定计算 ①动作电流(按躲过本线路L1末端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整定)

② 动作时限:10t s I =

③灵敏度校验,

a. 求最大保护范围(用保护线路L1全长的最大保护范围的百分数来表示)

)(12.79454085

.0125.1max .1.A I K K K I L re ss rel op =??==III III

{}

)(25.0212,max 431s t t t t =?+=?+=III

5.158.11950355023

231.)3(min .1.)2(min ..>=?===II II II op B k op B k sen I I I I K 5.187.312.794355023

231

.)3(min ..1.)2(min ...>=?===III III III op B k op B k sen I I I I K 近2.126.112.794115023231

.)3(min ..1.)2(min ...>=?===III III III op C k op C k sen I I I I K 远)

(66.1572)

254.03.6(310372.13

1

1min .)

3(max

..1

.A L X X E K

I

K I

s rel

B k rel op =?+??=+==I I I

?

E

b.即求最小保护范围(用保护线路L1全长的最小保护范围的百分数来表示)

最小保护范围满足要求。

(2)保护1限时电流速断(电流II 段)保护整定计算

①动作电流(按躲开下一条线路L2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进行整定)

②动作时限:s t t 5.05.021=+=I

II

(3)保护1定时限过电流(电流III 段)保护整定计算 ①动作电流(按躲开线路L1上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

②动作时限:

s t t t 5.25.0221=+=?+=I I I

I I I

3.解 (1)保护1电流速断(电流I 段)保护的整定计算

①动作电流(按躲过本线路AB 末端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整定)

)(08.686)

624.0254.03.6(310372.11.13

2

111min .)3(max ..2.1.A L X L X X E K K I K K I K I s rel

rel C k rel rel op rel op =?+?+???=++===I

I I I I I I I I I I ?

)

(34.31917485

.03.12.1max .1

.A I K K K I

L re ss rel op =??==I I I

I I I min

1max .1.23

L X X E I s op +?=

I

?)(91.5)4.966.15723

/103723(4.01)23(13max .1.1

min Km X I E X L s op =-??=-?=I ?%15%6.23%10025

91

.5%100%1min min >=?=?=

L L L )

(21.18)3.666

.15723/1037(4.01)(13min .1.1max Km X I E X L s op =-?=-=I ?%

50%8.72%10025

21

.18%100%1max max >=?=?=

L L L

②动作时限:10t s I =

③灵敏度校验,即求最小保护范围(用保护线路AB 全长的最小保护范围的百分数来表示) ∵ ∴

最小保护范围满足要求。

(2)保护1限时电流速断(电流II 段)保护整定计算

①动作电流(按躲开下一条线路BC 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进行整定)

②动作时限:s t t 5.05.021=+=I

II

(3)保护1定时限过电流(电流III 段)保护整定计算 ①动作电流(按躲开线路AB 上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

②动作时限:

)

(22.1804)

104.02.0(3105.1025.13

1min .)

3(max

..1

.A L X X E K I K I AB

s rel

B k rel op =?+??=+=

=

I

I I ?

)(21.817)

154.0104.02.0(3105.1025.11.13

11min .)3(max ..2.1.A L X L X X E K K I K K I K I BC

AB s rel

rel C k rel rel op rel op =?+?+???=++===I

I I I I I I I I I I ?

)(65.31715085.05.12.1max

..1.A I K K K I L B A re ss rel op =??==-III III min 1max .1

.23

L X X E I s op +?

=I

?)(52.6)3.022

.18043/105.1023(4.01)23(13max .1

.1min

Km X I E X L s op =-??=-?=I ?%15%2.65%10010

52

.6%100%min min >=?=?=

AB L L L

s t t t 5.15.025.0231=?+=?+=I I I

I I I

4.解:

(1)对保护1进行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计算

①动作电流(按躲过本线路L 1末端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整定)

②动作时限

(2)对保护1进行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计算

①动作电流(按躲开下一条线路L 2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进行整定)

②动作时限

③灵敏度校验(按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线路L 1末端发生两相短路时进行校验)

灵敏度符合要求。

(3)对保护1进行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 ①动作电流(按躲开线路L 1上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

②动作时限

③灵敏度校验

a.作本线路的近后备保护时(采用最小运行方式下本线路L 1末端两相短路时的电流进行校验)

b .作下一条线路的远后备保护时(采用最小运行方式下相邻线路L 2末端两相短路校验)

)

(157213102.1)

3(max ..1.A I K I B k rel op =?==I I )(01

s t =I )

(6605002.11.1)3(max ..2.1.A I K K I K I C k rel rel op rel op =??===I II I II II )(5.05.0021s t t t =+=?+=I

II )(65.31715085

.05.12.1max

.1.A I K K K I L re ss

rel op =??==III III )(5.25.025.123

1

s t t t =?+=?+=I I I 25

.140.1660107023

231

.)3(min .1

.)

2(min ..>=?===

II II II op B k op B k sen I I I I K 5.192.265.317107023

231

.)3(min ..1.)2(min ...>=?===III III III op B k op B k sen I I I I K 近3

3)3(

灵敏度均符合要求。

5.解:

(1)当保护线路L1=50Km 时,保护1电流速断(电流I 段)保护的整定计算 ①动作电流(按躲过本线路L1末端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整定)

② 动作时限:10t s I =

③灵敏度校验,即最小保护范围(用保护线路L1全长的最小保护范围的百分数来表示)

∵ ∴

最小保护范围满足要求。

(2)当保护线路长度减到L1=25Km 时,保护1电流速断(电流I 段)保护的整定计算

①动作电流(按躲过本线路L1末端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整定)

②动作时限:10t s I =

③灵敏度校验,即最小保护范围(用保护线路L1全长的最小保护范围的百分数来表示)

∵ )

(81.2655)

504.010(3101152.13

1

1min .)3(max

..1

.A L X X E K I K I s rel

B k rel op =?+??

=+=

=

I

I

I ?

min

1max .1.23

L X X E I s op +?

=I

?)(63.16)1581

.26553/1011523(4.01)23(13max .1.1min

Km X I E X L s op =-??=-?=I ?%

15%26.33%1005063

.16%100%1min min >=?=?=L L L min

1max .1

.23

L X X E I s op +?

=I

?)(72.3983)

254.010(3101152.13

1

1min .)

3(max

..1.A L X X E K I K I s rel

B k rel op =?+??=+=

=

I

I I ?

最小保护范围为负数,即没有保护范围,最小保护范围不满足要求。

(3)通过保护线路L1长度分别为50Km 和25Km 的电流速断保护整定计算,可以得出结论:被保护线路的长度很短时,电流速断保护可能没有保护范围。

6.解:

(1)保护1电流速断(电流I 段)保护的整定计算

①动作电流(按躲过本线路AB 末端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整定)

②动作时限:10t s I

=

(2)保护1限时电流速断(电流II 段)保护整定计算

①动作电流(按躲开下一条线路L2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进行整定)

②动作时限:s t t 5.05.021=+=I

II

③灵敏度校验(按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线路L1末端发生两相短路时的反应能力来校验)

灵敏度符合要求。

(3)保护1定时限过电流(电流III 段)保护整定计算 ①求动作电流(按躲开线路L1上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

)(42.1)1572

.39833/1011523(4.01)23(13max .1.1min

Km X I E X L s op -=-??=-?=I ?)

(22.1804)

42.0(3105.1025.13

1min .)3(max ..1.A Z Z E K I K I s rel

B k rel op =+??=+==I I I

?

)(21.817)

642.0(3105.1025.11.13

2

1min .)

3(max

..2

.1

.A Z Z Z E K K I K K I K I s rel

rel C k rel rel op rel op =++???=++=

=

=

I

II I II I

II II

?

)(65.31715085.05.12.1max .1.A I K K K I L re ss rel op =??==III III 3.149.121.817)

43.0(3105.1023232331

.1max .1.)3(min

.1

.)

2(min ..>=+??=+?===

II II II II op s op B k op B k sen I Z Z E I I I I K ?

②动作时限:

s t t t 25.05.121=+=?+=III III

③灵敏度校验

a.作本线路的近后备保护时(采用最小运行方式下本线路L1末端两相短路时的电流进行校验)

灵敏度符合要求。

b .作下一条线路的远后备保护时(采用最小运行方式下相邻线路L2末端两相短路校验)

灵敏度符合要求。

3.18

4.36

5.317)43.0(3105.1023232331

.1

max .1.)3(min

..1

.)

2(min ...>=+??=+?===

III III III III

op s op B k op B k sen I Z Z E I I I I K ?近2

.16.165

.317)

643.0(3105.102

3

232331

.21max .1.)3(min

..1

.)

2(min ...>=++??=

++?===

III

III III III op s op C k op C k sen I Z Z Z E I I I I K ?远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2009-06-03 19:48:20) 转载 标签:分类:教师试题 杂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X”。(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 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 用。( )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 合。( )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 段。 ()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课时。( A . 必修B。必修 C . 选修D 。 选修 3. 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 . 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 .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 . 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 ?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 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 .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 . 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 ?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 念 5. 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A . 活动课程 B .学科课程 C ?必修课程 D .综合课程6. 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 . 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 . 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 . 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7. “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 教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2009-06-03 19:48:20) 转载 标签:分类:教师试题 杂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课时。(_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课程,自小学___.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2.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

新课程通识考试试题与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转载 标签: 分类:教师试题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x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v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x )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v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x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x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x )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x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v )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v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x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x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 )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B )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C )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选择题训练8

城市空间的极度蔓延是目前城市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某学者通过构造城市空间形态低碳绩效模型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典型模式进行分析,从公共服务中心的出行距离角度探索城市空间增长的低碳化模式,为城市规划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下表为我国某市公共服务中心的平均出行距离比较(单位:km),据此并结合典型城市增长的模式及其公共服务中心分布图,完成1-3题。 1.城市空间增长模式中最优的低碳化模式是 A.现状B.圈层增长模式C.双城增长模式D.新城增长模式 2.最优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A.新组团职能转移中心城市的经济职能 B.新组团规模大体和中心城市处于同一水平 C.新组团职能控制中心城市人口增长规模 D.城市发展向各个方向均衡无限增长 3.低碳化城市发展的新建组团,应 A.距中心城市较远B.规模较小C.数量较多D.做大做强 2017年1月,正处于特朗普要求重建“美国制造”的关口,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宣布讨论富士康在美建夏普电视机的液晶面板厂事宜,并考虑在美国国内“自产自销”,而非将美国建成世界规模的供应链。但富士康的苹果生产线却留在中国。在制造成本方面,中国(长三角地区)相对于美国的优势已缩小到1%。据此回答4—6题。 4.影响富士康电视机液晶面板厂在美国扩张的主要因素是 A.政策 B.交通 C.技术D.劳动力 5.中美之间制造成本差距缩小的原因在于美国 A.劳动力成本上升 B.土地成本下降 C.劳动生产率提高 D.能源成本提升 6.相较于美国,富士康苹果生产线仍留在中国的优势在于 A.立体交通更便利 B.内部交易成本较低 C.政策支持力度大 D.科技力量更雄厚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全套)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判断下列说法就是否正确,对得在题后括号内打“√”,错得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就是教学内容与进展得总与。( x )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得就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就是惟一得结论。(√) 3.教师就是既定课程得阐述者与传递者,学生就是既定课程得接受者与吸收者。这就是新课程倡导得教学 观。( x ) 4.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得过程。( √) 5.开发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就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得新教材。( x )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得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得应 用。 ( x )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就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得儿童”,从而促进儿童得发展。( x )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就是考试得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 合。( x ) 9.教学反思就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与专业发展得重要手段。 ( √)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得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得重要内容。( √) 11.学校课程管理就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进行总得设计。(x )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得评价改革就就是考试内容与考试方式得改革。( x ) 二、下列各题得选项中,有一项就是最符合题意得。请把最符合题意得选项前得字母填在题后得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得核心目标就是(A ) A.实现课程功能得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得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与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得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新得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得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 )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得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得终极目得就是( B ) A.形成研究性学习得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得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得归纳与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得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得根本目得就是( A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与课程得发展 B.形成新得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得功能 D.体现最新得教育观念与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得课程就是( C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得认识,下列说法错误得就是( B )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得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与学生得相同需求与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与学校得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得健康与多样化发展 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得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 材( C )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得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得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得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得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得主要条件就是( D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得眼光审视与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得各种问题,对自身得行为进行反思 三、下列各题得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得答案就是符合题意得,请把符合题意得选项前得字母填在题后得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2分) 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得确立( ABC )

《汤姆索亚历险记》选择题练习及答案

1.汤姆和哈勃在哈克伯利的指导下学习如何(A ) A.吸烟 B.喝酒 C. 丢小刀 D.回家 2.人们在教堂为淹死的三个孩子送葬,但汤姆,哈勃,哈克却走进了教堂,人们先是惊呆然后狂喜,(B)回到家后,挨了无数的耳光和亲吻。 A. 哈勃 B. 汤姆 C. 哈克 D. 贝基 3.汤姆回到家,对姨妈说出了前几天回家的真相,姨妈认为这是他在说谎, 但十分高兴,并认为(A) A.这谎撒的很好 B. 这谎撒的不好 C. 这不是汤姆善意编出来 D. 这是汤姆善意编出来 4.校长发现了被撕破的书,于是挨个盘问,当问到(D),汤姆挺身而出。 A. 哈勃 B. 汤姆 C. 哈克 D. 贝基 5.孩子们如何成功的报复了校长( B)。 A.大家各呈技艺 B. 用猫的爪子扯下了校长的假发 C. 校长去画美国地图 D.笑话他 6.法庭上已经开始审问坟地里发生的那起谋杀案,汤姆做了什么(B ) A.说沫夫波得就要被绞刑处死了. B.到法庭上去作证人,出了这件事情的真相。 C.印第安人乔祖却迅速的逃跑了, D.沫夫波特因为获得了清白而宣布被无罪释放。 7. 汤姆和哈克在说出那场谋杀案的真相后都很怕印第安人乔祖再回来谋杀他们,他们白天(C),夜里提心吊担。 A.开心极了 B.耀武扬威 C.神气十足 D. 提心吊胆 8.他们白天在波得的感谢中很高兴说出了真相,但夜晚就变得很恐惧,害怕(A )再来找他们。 A. 印第安人乔祖 B. 沫夫波得 C.姨妈 9.小伙伴们准备去挖海盗们留下的(A ) A.财宝 B.金条 C.现金 D.美元 10.逃难中的印第安人乔祖和另一个人也到了(B), A.小屋 B.鬼屋 C.石头屋 D.草屋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

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A.必修3 3 B。必修1 1 C.选修3 3 D。选修3 4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

4客观题知识点练习题(答案版)

题注:一般客观题包括填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等题型,知识点比较分散,但也 简单,需要大家平时的积累。本练习涵盖了本课程大部分的客观类知识点,也是我平时积攒下来的,按题型而没按章节顺序编排,做起来大家多翻书了。 一、填空题 1、英格兰银行的成立,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的产生。 2、各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基本上是循着英国式融通短期资金和德国式综合银行两种模式。 3、实行单一银行制的典型国家是美国。 4、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为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 5、对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监管的机构是人民银行和银监会。 6、《巴塞尔资本协议Ⅱ》中所表述的银行风险监管的三大支柱是由最低资本要求、监管约束和市场约束构成。 7、商业银行负债主要包括存款负债、借入款项和其他负债。 8、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由两部分构成: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9、呆账准备金的提取要符合两项原则:及时性原则和充足性原则。 10、证券投资收益主要是利息收入和资本损益。 11、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可以分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 12、现金资产经营的基本原则是保持适度的规模。 13、银行的流动性包含双重含义:一是资产的流动性;二是负债的流动性。 14、贷款承诺费是指商业银行对已经答应贷款给借款人,而借款人又没有实际使用的那部分贷款收取的费用。 1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担保可以采用质押、抵押和保证三种形式。 16、银行卡是由经授权的商业银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存取现金、转账结算、消费信用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17、一国的金融监管者在设立商业银行时,必须首先考虑市场准入和业务范围等原则问题。 18、广义的资产负债管理按其经历的历程,可划分为资产管理思想阶段、负债管理思想阶段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思想阶段。 二、单选题 1、利率敏感性资产余额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余额,称为()。 A、正缺口 B、大缺口 C、负缺口 D、小缺口 2、银行处于正缺口状态时,如果市场利率上升,银行收益()。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变化不定

教师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及答案

教师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及答案 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 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十项教学技能是什么? 从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构成要素,十项教学技能总结归纳如下: 1、导入技能;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明确意图、进入交流。 2、语言技能;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语调、语义交流信息。 3、板书技能;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4、教态变化技能;活跃气氛、增强情感、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5、演示技能;促进感知、变换信息通道,增强交流效果。 6、讲解技能;了解事实、形成概念、掌握原理和规律,认识交流本质。 7、提问技能;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获得反馈、改善交流过程。 8、反馈强化技能;调控教学、强化学习,巩固交流成果。 9、结束技能;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形成系统,结束交流。 10、教学组织技能;教育学生、指导学习,保证交流顺利进行。

三、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四、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通识部分试题示例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教育目标分类学”有哪些基本特征? 2.目标取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三种评价取向各自的本质是什么? 3.简述程序教学的含义与教学设计的原则。 4.倡导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5.教学过程的本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论述题(共25分,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 1.论述“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含义、价值与实施条件。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 、 ”与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得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得三维目标就是目标、目标与目标。 3、新课程得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得以、、为中心得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 与得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得课程门类与课时比例,并设置。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得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就是教材编写、与得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得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与改进教学实践得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得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得整合,逐步实现得呈现方式、方式与方式得变革。 选择题(从每个小题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案题号上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得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A 、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得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得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3、“关注个体差异”就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得爱好、兴趣与差异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使每个学生得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得尖子生 14、新课程得核心理念就是 A、为了每一个学生得发展 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得需求D、提高每一位教师得教学水平 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得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得过程,其价值观就是指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得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得经济利益 16、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就是新一轮得教材改革。( ) 17、新课程改革得核心目得就是培养全面发展得人。( ) 18、新课程在小学阶段就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就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 19、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得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与考试得标准。( ) 20、《纲要》提出得要使学生“养成健康得审美情趣”得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她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得审美情趣。( ) 21、《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得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她课程也都应该关注与培养学生得心理素质。( ) 22、《纲要》提出得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她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 23、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得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就是新课程对教师得要求了。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四、简答题(共21分) 1.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是什么?(6分) 答:1.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在整个学校课程体系中作用的判断,系统地收集、分析有关信息,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方案、课程计划、实施过程和研究结果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主体性特点:学生既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又是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主体。这样,使教与学在评价中得到和谐的统一。(2).多元性特点:以往学科课程的评价者主要是各科教师或班主任,以“分数的高低”或升入“重点学校多少”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不能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给予学生全面完整的评价。 (3).形成性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强调研究全过程的评价,即做好开题阶段、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评价。 (4).激励性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5).实践性特点:研究性学习评价应注重实践性。 2.请简要谈谈目前应该如何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6分) 3.在语文课上,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经常不及格,今天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 级、A级组进军。

请问: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9分)答: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2分)采用适应不同学生的多种评价方法,实施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这种分层评价使各类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7分) 五、分析说明题(共27分) 1.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数学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们时,教导处主任突然走了进来。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请问: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主任,你会怎样做?(11分) 1.主任的做法是欠妥的。(2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处处为学生着想,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理解和同情学生并给予热情而诚恳的帮助,不能简单采取批评、惩罚的方法。(5分)言之有理即给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选择题练习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选择题练习 1.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30%,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中国道路得到越来越多国际的理解,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逐渐成为国家社会的共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依存度日益加深。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得益于中国。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的功能存在于各个部分之中 ②部分区别于整体,整体的状况不一定影响部分 ③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是发展变化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漫画《我俩咋老赶不上他》(作者:石松涛)警示我们在工作中要 A.充分运用主观条件 B.果断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C.努力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D.勇敢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挫折 3.全球升温将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严重威胁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受到关注,已经由科学问题变成综合环境、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战略问题。这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必然的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④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2018年高考北京卷政治28)关于建立“京津翼地区城乡中小学图书流动机制”的建议 通过对京津冀地区中小学生图书占有情况的调研,本研究小组发现三地的人均图书占有数量和种类存在差距。为此,我们建议建立“京津翼地区城乡中小学图书流动机制”,鼓励市民捐赠闲置图书,免费借阅,让图书在城乡、地区之间流动。具体方案如下:…… 某校中学生提出的图书流动机制建议: ①可以扩大学生阅读量,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发挥市场在优化图书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③着眼整体,共享文化资源,促进京津翼协同发展 ④体现了中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担当社会责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 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教育学心理学选择题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对“雨后彩虹”感到好奇,从而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从动机的自发性和目的性上来说,这是一种( C )学习动机。 A、长远 B、短暂 C、内在 D、外在 2、教师说:“如果在下课铃响之前,每个人都能安静地坐好,我们就下课,否则,就得过一阵子再下课”,学生们立刻安静地坐好。这是学习的(B)。 A、迁移 B、强化 C、激发 D、归因 3、某生在学习上极其努力,但学业成绩仍跟不上班集体,多次承受失败之痛苦,因而产生被动、退缩、无动力、不进取。这种心理反应是( B )。 A、认识功能障碍 B、习得性无力感 C、自我估价降低 D、焦虑 4、一学生在测验时遇到某个难题,暂时跳过去,先做简单的,这表明他已经掌握了一些( C )。 A、组织策略 B、问题解决的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5、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是因为“别人都这么做”,那么他的行为就是( B )行为。 A、服从 B、从众 C、去个性化 D、认同 6、“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是一种什么心理现象( A )。 A、去个性化 B、从众 C、服从 D、群体极化 7、关于焦虑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C )。 A、高焦虑同高能力相结合会抑制学习 B、高焦虑同一般能力相结合会促进学习 C、不管学习难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焦虑水平时学习效率最高 D、难度大的学习,低焦虑效率好 8、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B )。 A、努力 B、能力 C、难度 D、运气 9、关于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D ) 。 A、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是固定不变的 B、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 C、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才能达到最佳水平 D、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10、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不同,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A )。 A、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C、标准化学绩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新课程通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转载 标签: 分类:教师试题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X”。侮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 总和。(x )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 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v )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 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 学观。 (x )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 程。(v ) 5 ?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x )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x )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 x ) 8 ?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x )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 v ) 10 ?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v)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x)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x )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 A ) A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 ?体现课程结构

课程客观题训练及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1.5分) 1.( )作为会计的基本假设,就是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会计期间。 A.持续经营 B.会计分期 C.会计年度 D.会计主体 2.下列经济业务中,应填制转账凭证的是( )。 A.结转本期利润500 000元 B.预收销货款10 000元存入银行 C.用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30 000元 D.取得银行短期借款20 000元存入银行 3. 没有设置“预付账款”账户的企业,发生的预付账款应记入的账户是( )。 A.“应收账款” B.“应付账款” C.“预收账款” D.“其他应付款” 4.企业“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固定资产”账户期末余额分别为150 000元、100 000元、50 000元、200 000元,其他相关存货账户期末无余额,则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金额应为( ) 。 A.250 000元 B.300 000元 C.400 000元 D.500 000元 1 / 1

5.结账前,发现填制的记账凭证会计科目用错且据以登记入账。更正此错账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划线更正法 B.补充登记法 C.红字更正法 D.平行登记法 6.活页式账簿主要适用于( )。 A.总分类账 B.现金日记账 C.明细分类账 D.银行存款日记账 7.下列关于盘存账户余额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余额在贷方 B.余额在借方 A—6—1 C.期末一定无余额 D.余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 8.2013年10月1日,企业从银行取得借款100万元,期限6个月,年利率6%。利息按月确认、按季支付,则2013年12月末企业应确认的利息费用为()。 A.5000元 B.15000元 1 / 1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知识分享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 案

四、简答题(共21分) 1.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是什么?(6分) 答:1.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在整个学校课程体系中作用的判断,系统地收集、分析有关信息,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方案、课程计划、实施过程和研究结果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主体性特点:学生既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又是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主体。这样,使教与学在评价中得到和谐的统一。 (2).多元性特点:以往学科课程的评价者主要是各科教师或班主任,以“分数的高低”或升入“重点学校多少”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不能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给予学生全面完整的评价。 (3).形成性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强调研究全过程的评价,即做好开题阶段、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评价。 (4).激励性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5).实践性特点:研究性学习评价应注重实践性。 2.请简要谈谈目前应该如何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6分) 3.在语文课上,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经常不及格,今天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

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A级组进军。 请问: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9分)答: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2分)采用适应不同学生的多种评价方法,实施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这种分层评价使各类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7分) 五、分析说明题(共27分) 1.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数学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们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11分)

《劝学》选择题课时练(含答案)

《劝学》练习题 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B.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后跟) C.声非加疾也(快) D.非能水也,则绝江河(渡) 2.下列各项全都有通假字的是() ①虽有槁暴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③金石可镂④金就砺则利⑤君子生非异也⑥徐公来,孰视之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A.①②③⑤⑦ B.②⑤⑥⑦ 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⑤⑥ 3.下列各项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A.輮以为轮 B.上食埃土 C.既来之,则安之 D.然而不王者 4.下列各项中“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輮使之然也②有志矣,不能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③石之铿然有声者④以须炉火之然也⑤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A.①⑤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5.对下列各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是() ①而绝江河 ③用心一也 ②老子犹堪绝大漠 ④一死生为虚诞 A.①②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同 C.①②同,③④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6.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石子铿然有声者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7.《劝学》的中心论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学不可以已。 D.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阅读下列四段文字,完成第8——10题。 8.下列各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而闻者彰(显现) B.而致千里(达到)C.善假于物也(借助) D.故不积跬步(半步)9.下列各项中“而”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蟹六跪而二螯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0.下列各项翻译正确的是()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蚯蚓没有爪牙却很敏捷,没有筋骨却很强健。B.蚯蚓没有爪牙却很锋利,没有筋骨却很强健。C.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 D.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没有筋骨的强健。 参考答案: 1.C 2.C 3.D 4.A 5.A 6.D 7.C 8.A 9.D 10.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