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研究要点
网安打击网络犯罪调研报告

网安打击网络犯罪调研报告网安打击网络犯罪调研报告一、引言网络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各种犯罪行为,如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侵犯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的广泛,网络犯罪愈发猖獗,对公民的财产和个人信息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打击网络犯罪,保护网络安全,各国都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本篇报告通过调研分析网安打击网络犯罪的现状和方法,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网络犯罪现状网络犯罪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范围广泛,手段多样,难以追踪。
网络犯罪涉及跨国界、跨地区、跨平台,使得打击的难度和复杂度不断增加。
恶意软件、网络诈骗、黑客攻击、网络侵犯等形式多种多样,危害巨大。
此外,匿名性和技术手段的更新换代,使得追踪和打击犯罪分子变得更加困难。
三、网安打击网络犯罪的方法1.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是打击网络犯罪的基础。
各国通过修改现有法律或制定专门的网络安全法律,明确了犯罪行为的界定和惩罚力度。
同时,对于涉及网络犯罪的国际合作也提出了具体的规范和程序。
2.技术手段强化网络犯罪的产生往往离不开高科技手段的支持。
为了满足打击需求,各国大力发展和应用技术手段,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流量分析系统等,提升网络安全保护能力。
此外,各类网络安全技术和安全意识的普及也是提高打击效果的关键。
3.社会参与与协作打击网络犯罪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和协作。
政府、企业、学术界、研究机构、公民等都应当积极参与到网络安全治理中,形成合力。
政府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配合,建立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企业应当加强自身的安全保护能力,积极与政府合作;学术界和研究机构应当加强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与建议;公民则应当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四、问题与挑战1.跨国和匿名性网络犯罪通常在跨国和匿名的环境下进行,这使得打击威胁到涉及司法法律的界限。
不同国家之间法律和合作标准的差异,使得网络犯罪的打击面临着困境。
同时,网络犯罪分子采用的匿名技术和加密手段也增加了打击的难度。
新形势下预防与惩治网络犯罪特点分析与对策研究

网 络 犯 罪 彤 式 多 样 ,无 论 是 钳’ 对 网络 的 黑 客 攻 击 、非 法 侵 人 ,还 是 借助网络实施的赌博 、盗窃 、诈骗 ,都具有高科技性和 隐蔽性 ,有 的不 仅危害 围家安全 ,甚至具有 困际危害性 ,造成的损失 卜 分 严重 ,网络犯 罪的 “ 蝴 蝶 效 应 ” 日益 明 照 。 网 络 犯 罪 的 复 杂 性 对 政 法 机 炎 带 来 了 巨 大 的挑战 ,从立案 、侦查 到公 诉 、审 判 ,不 仅需 要专 、 啦的 网络专 ¨人 才 ,还 需 要 既 懂 网络 ,又 了解 法 律 的复 合 型 人 才 。
网络 犯 罪 的 实效 性 。
3 .1 提 高各 级 对预 防 和 惩 治 网络 犯 罪 的认 识
网络犯罪的隐蔽性具有双 霹性。 一方面 ,较之 于传统犯 罪 ,网路 犯 罪不受时间 、地点限 制 ,时空 虚拟化 与 随机性 导致 其不 易被 发现 和侦 破 ;另 一 方 面 , 南。 网 络 犯 罪 属 于 高 科 技 犯 罪 ,对 网 络 犯 罪 的 l 监 测 和 预 防能力欠缺 ,导致了此类案仲很难被发现和侦破 。
新 形 势 下 预 防与 惩 治 网络 犯 罪 特 点 分 析 与对 策研 究
轩 永辰
摘 要 :信息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 电脑的普及应 用打破 了人类社会联 系的 时空限制 ,同时也 引起人 们价值观 念 、生活方 式和 思维方
式 的 巨 大改 变 。 当前 , 国 内利 用 网络 进 行 各 类 违 法 犯 罪 活 动 日 国 家 安 全 造 成 严 重 危 害 。 因
经 济 发 展 发 挥 了重 要 作 用 。
关 键 词 : 网络 犯 罪 ;预 防和 惩 治 ; 隐 蔽性 ;顶 层 设 计
东南亚地区中国公民跨境网络犯罪及治理研究

二、东南亚地区中国公民跨境网络犯罪的原因分析
2、文化因素: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在文化、语言等方 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中国公民在东南亚地区可能存在语言沟通障碍和文化差 异等问题,这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
二、东南亚地区中国公民跨境网络犯罪的原因分析
3、社会因素:一些中国公民可能存在盲目跟风和攀比心理等问题,他们来到 东南亚地区后,往往被当地的物质生活所吸引,进而参与各种非法活动。
东南亚地区中国公民跨境网 络犯罪及治理研究
目录
01 一、东南亚地区中国 公民跨境网络犯罪的 现状和特点
三、东南亚地区中国
03 公民跨境网络犯罪的 治理对策及建议
二、东南亚地区中国
02 公民跨境网络犯罪的 原因分析
04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跨境网络犯罪日益成为全球的焦点。东南亚地区 作为全球互联网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跨境网络犯罪问题。 中国公民在东南亚地区的跨境网络犯罪问题尤为突出,这不仅给当地社会带来了 负面影响,
三、加强社会参与
;个人可以从自身做起,不参与网络犯罪活动,积极举报网络犯罪行为。
四、加强国际合作
四、加强国际合作
由于网络犯罪具有跨国性特点,因此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各国政府应该加强 沟通与协调,共同打击网络犯罪。国际组织也应该发挥重要作用,制定国际性的 网络安全规则和标准,促进全球网络安全治理的发展。
三、东南亚地区中国公民跨境网络犯罪的治理对策及建议
3、提高公众意识:应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跨境网络犯罪的认识 和警惕性。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普及等活动,提高公众的网络安 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三、东南亚地区中国公民跨境网络犯罪的治理对策及建议
网络诈骗犯罪的防范问题研究

2019年02月(下)法制博览法律经纬网络诈骗犯罪的防范问题研究何海芳武宣县人民检察院,广西武宣545900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人们的日常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变。
网络技术在带来便捷服务的同时,也附带导致了许多网络诈骗犯罪的滋生。
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实施诈骗行为,不仅给广大受害者造成了经济损失,也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
近年来,随着网络诈骗活动的频频反生,法学界对网络诈骗犯罪高度关注,对网络诈骗犯罪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本文对网络诈骗犯罪的概念、类型及特点进行了详细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网络诈骗犯罪的防范建议,对规制网络诈骗犯罪提出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诈骗;网络信用体系;信息监管;犯罪中图分类号:D6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06-0230-01作者简介:何海芳,男,汉族,法律本科,武宣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一、网络诈骗犯罪概念界定网络诈骗犯罪是众多网络犯罪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同时也是诈骗罪中的一种类型。
一般认为网络犯罪是指以互联网为犯罪手段,利用互联网实施并完成的危害社会、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应当受刑法处罚的各种行为。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二、网络诈骗犯罪类型特征及成因(一)网络诈骗犯罪主要类型1.通过网络发布中奖信息诈骗。
通过网络发布中奖信息诈骗,通常就是以各种形式在连接网络的互联网设备上自动弹出带有虚假中奖信息的对话框或窗口,虚假中奖信息内容为以一定的财物利益引诱正在使用互联网的不特定对象上当的诈骗手段。
2.通过假冒亲友进行网络诈骗。
假冒亲友进行网络诈骗是目前出现的较多、后果较为严重的网络诈骗犯罪形式,诈骗的对象主要针对的是使用QQ、微信、邮件等网络聊天软件、网络联系软件的互联网用户。
实施网络诈骗的不法分子使用木马病毒、“源码”等黑客技术秘密获取他人QQ、微信等账号、秘密后开始实施诈骗行为。
网络诈骗问题防范研究

网络诈骗问题防范研究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新型犯罪形式,网络诈骗近年来屡屡发生,对社会和个体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网络诈骗有多种形式,比如利用伪造的网站或者假冒的身份进行诈骗,利用短信、邮件等渠道进行诈骗,从而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和社会的不安定。
为了保护自己和社会的利益,我们必须重视网络诈骗问题,采取防范措施。
网络诈骗是如此猖獗,因为一些人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
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提高我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第一,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比如媒体、教育机构、企业等,向大众宣传网络安全知识。
当我们大众普及了网络安全知识,我们将更容易识别网络诈骗,并且及时采取措施来避免受骗。
第二,加强监管力度。
政府应该加强对网络诈骗的监管力度,打击网络犯罪活动,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惩罚力度,让那些想要在网络上为所欲为的犯罪分子付出代价。
此外,企业需要加强对网络的安全管理,开发出更安全和可靠的软件和服务。
第三,防范网络诈骗必须从自身做起。
当我们使用网络时,我们需要遵守基本的安全措施,比如不泄露个人信息,不随意点击链接,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使用防病毒软件等等。
第四,加强技术研发,开发更加安全的技术方案。
网络安全技术日新月异,在企业和政府的投入下,网络防护技术也在逐步提高。
我们需要不断推进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开发更加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极大地降低网络诈骗的发生风险。
最后,我们应该意识到网络诈骗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性的合作来应对。
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互相分享技术和信息,共同应对网络诈骗和其他网络犯罪行为。
总之,防范网络诈骗已经不再是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问题了,而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
我们需要从个人和企业、从政府和社会等多个角度入手,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地遏制网络诈骗问题的发生。
网络诈骗的概念、主要表现及犯罪构成研究

仅包括 《 刑法 》第 2 5 8 条和第 2 6条规定的非法 侵人计算 机信 息系统罪 和破坏 计算机信 息系统罪 ,而且包括第 2 7 8 8 条规定的利用
计算机实施的诈 骗罪 、贪污罪 、盗窃罪等传统罪名。第二种观点认 为,所谓 网络犯罪 ,是指利用计算机操作所实施 的危害计算机
信息系统安全的犯罪行为。认为不仅 《 刑法》第 2 7 8 条规定的利用计算机实施的诈 骗罪、贪污罪 、盗窃罪等传统罪名不属于网络犯
e r a h e ta d m a n e o e m e h d o n e e d p i n v r u l a to on e l n r e f c s t ha i r nc o c m n n ki g us ' t t o fl t m t o to it a c rc c a me ttu a t , hebe v o fh a f oft e de a d o u n i i g rma eprv t e lh a d p o e te . h ou d to fn t r c i e n to f u f q a tt b g e l i a e w a t n r p r i s On t e f n a i n o e wo k rm o i n, h r y
11网 络 诈骗 的概 念 .
网络诈 骗 属 于网 络犯 罪 的典 型形 式之- ,在 界定 网络诈 骗 的概 念 之前 ,有必 要对 网络犯 罪 的 概 念进 行 界定 。关 于 网络 犯罪 , 目
前我国学界基本形成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网络犯罪是以网络为工具或以网络为侵害对象实施 的犯罪行 为。认为网络犯罪不
罪,而且网络犯罪不仅以网络为侵害对象 ,还必须通过计算机或网络操作 ,而非其他工具来实施这些犯罪。也就是说 ,网络犯罪指的 《 刑法》第 2 5条和第 2 6条规定的非法侵人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不仅以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为侵害对象 , 8 8 而且必须通过计算机作为犯罪工具来实施这种犯罪 。对这两种观点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 ,它们均有值得商榷之处 : 第一种观点 的缺陷在于,混淆 r“ 利用计算机实施的犯罪”和 “ 计算机犯罪” 的区别。《 刑法》第 2 7条规定 :利用计算机实施 金融诈骗 、盗 8 “
网络安全网络犯罪的预测模型与防范

网络安全网络犯罪的预测模型与防范网络安全是当今信息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随着互联网与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也日益猖獗。
针对网络安全问题,预测模型的应用和网络犯罪的防范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围绕网络安全这一话题展开,探讨网络犯罪的预测模型与防范措施。
首先,我们来探究网络犯罪的预测模型。
网络犯罪是指利用网络技术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例如网络诈骗、黑客攻击等。
预测模型是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统计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来预测未来的事件。
在网络犯罪的预测模型中,常用的方法有时间序列分析和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
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通过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的方法。
在网络犯罪预测中,可以将网络犯罪的历史数据按时间顺序排列,然后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如ARIMA模型,对未来的网络犯罪事件进行预测。
例如,通过对过去几年的网络犯罪案件数量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可以得到未来某段时间内的网络犯罪趋势。
这样,相关部门可以在预测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提前应对可能发生的网络犯罪事件。
另一种常用的网络犯罪预测模型是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是一种模拟人脑机制,通过构建多层神经网络进行信息处理和学习的方法。
在网络犯罪预测中,可以利用神经网络对大量的网络犯罪数据进行训练,从而学习到网络犯罪的模式和规律。
例如,可以通过训练神经网络,使其能够根据用户的行为特征判断是否存在网络犯罪的嫌疑。
这样,相关部门可以在用户行为异常的情况下及时进行调查和防范,减少网络犯罪的发生。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网络犯罪的防范措施。
网络犯罪的防范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综合运用技术手段、法律手段和教育宣传手段。
首先,技术手段在网络犯罪的防范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例如,可以通过建立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安全加密等技术手段来保护网络的安全。
此外,还可以利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来分析和识别网络犯罪的特征和行为模式,及时发现和预防网络犯罪。
其次,法律手段也是网络犯罪防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法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网络犯罪与网络安全法律制度研究

法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网络犯罪与网络安全法律制度研究【正文】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普及,网络犯罪问题日益突出。
网络犯罪的形式和手段多样,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风险和法律挑战。
因此,研究网络犯罪与网络安全的法律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相关法律规定的梳理和案例分析,探讨了网络犯罪现状、网络安全法律制度的不足以及未来的改进方向。
第一章网络犯罪的形式与危害1.1 病毒攻击与网络入侵1.2 个人隐私泄露与网络诈骗1.3 网络侵权与商业盗窃1.4 网络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第二章现行网络安全法律制度的分析2.1 我国《刑法》中的相关罪名2.2 网络安全法律制度缺乏的问题2.3 相关案例分析第三章国际合作与法律制度的补充3.1 国际上的网络安全合作机制3.2 面临的法律制度挑战与解决方案3.3 未来发展的方向与对策建议第四章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4.1 案例分析:某银行黑客攻击事件的调查与解决4.2 实证研究:我国网络安全法律制度的实施效果评估第五章现有网络安全法律制度的不足与改进5.1 法律制度立法不完善的问题5.2 执法与维权机构的薄弱环节5.3 加强技术手段与监管手段的建设第六章未来发展方向与对策建议6.1 完善网络安全法律制度的建议6.2 加强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6.3 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与教育结论:网络犯罪与网络安全是当前法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本文通过对网络犯罪形式与危害的描述,分析了现行网络安全法律制度的不足,并提出了加强国际合作、完善法律制度以及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等改进方向。
希望本文能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进一步推动网络犯罪与网络安全法律制度研究的深入发展。
计算机网络犯罪控制对策研究

第 一 ,加大 刑法 中计 算机 网络 犯 罪相 关 随 着计 算机 网 络技术 的 不断 发展 ,给人 2 . 4加 强计算机 网络安全和相 关法律知识教育 : 活到来 便利的同时 ,给网络犯罪提供 了有 条例建设 。目前我 国刑法对计 算机 网络犯 罪中 } 源 ,犯人 只需利用一台计算机便可快速 、 的信息散布 、网络侵入 、病毒入侵 等犯罪行 为 人们 的生 活离 不开计 算机 网络 ,要加 强 的进行 犯罪 ,且一般不会 留下犯罪证据 , 处罚得 比较轻 ,最高刑为 3 年 ,因此要相应 的 计算机网络安全和法 律知识 教育,特 别是青少
工作难 以开展 。加上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 进行调整 ,根据犯罪程度和危 害程度处 以不 同 的刑法 ,情节严重者要处 以重 刑,甚至死 刑。 机 网络犯罪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和界定 ,
年 ,帮 助其树立 正确 的网络道德观 ,避免青少 年计算机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 ;同时提高 自身
∈ 些犯 罪行为 缺乏法制的约束 ,这给了犯人 同时对利用计算机 网络直接犯 罪来说 ,要相应 安全防范意识和保护意识 。 ! 子 的机 会,通过犯罪获取较大的利益 ,比 的增加现金罚款 或者资格刑 ,从本质上来说 , 日 宝诈骗 、商 业机密盗取等。总之 ,计算机 计算机 网络犯罪最直接 的目的就是获取经济 效 参考文 献 } 犯罪方便和成 本低是滋长网络犯罪行为的
2 . 3建立联合机制,加 强执 法机 关与计算机企
业 的合 作
2 . 1建立健全计算机 网络相关法律法规
计 算机 网络犯 罪控制是一个庞 大的工程 ,
} 病毒 、 淘宝欺诈 、 在 线诽谤 、 金融诈骗 等等
之就是在计算机 网络上实施 的犯 罪和利用 [ 机 网络实施 的犯罪。它具有隐蔽性强、涉 i 广 、危 害性大 、作 案成本低、管制难、高 f 犯罪等特点 ,因此加 强计 算机网络犯罪控 I 成为当下急需解决 的一道难题 。本 文就 此 分析了控制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有效措施 。
网络购物诈骗犯罪的法律救济途径及策略研究

网络购物诈骗犯罪的法律救济途径及策略研究摘要:随着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普及,网络购物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购物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诈骗和犯罪问题。
本文围绕网络购物诈骗犯罪的法律问题展开探讨,分析了网络购物诈骗犯罪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并总结了当前的法律救济途径和策略研究,旨在提高人们对网络购物诈骗犯罪的认知度和应对能力。
关键词:网络购物、诈骗犯罪、法律救济、策略研究正文:一、网络购物诈骗犯罪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网络购物诈骗犯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虚假宣传:诈骗分子通过造假的商品描述、图片、视频等方式吸引消费者购买,实际上商品并不符合宣传内容和标准。
2. 非法收款:诈骗分子采用虚假公司、网站等手段进行非法收款,或者诱导消费者通过各种方式提供个人信息,从而实施诈骗犯罪。
3. 耍无赖:一旦消费者发现诈骗行为,诈骗分子往往采用无赖的方式逃避赔付责任,或者以各种理由拖延赔付时间。
网络购物诈骗犯罪的表现形式:1. 假冒网站:诈骗分子通过虚假网站制定假冒的商品信息进行欺骗消费者。
2. 虚假商品信息:诈骗分子通过虚假宣传手段,制造虚假的商品信息来诱导消费者购买。
3. 偷换包装:诈骗分子通过偷换、替换、换单等方式,将商品的指定规格、品质等进行掉包欺骗。
二、网络购物诈骗犯罪的法律救济途径1. 民事救济:当网络购物诈骗犯罪发生时,消费者可以通过提起民事诉讼进行救济。
在诈骗分子未能履行合同或造成消费者损失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合同纠纷诉讼或侵权诉讼。
2. 刑事救济:对于严重的网络购物诈骗犯罪,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刑事诉讼的方式进行救济。
在刑事追诉时,消费者应当及时向警方报案,提供有效证据和线索。
3. 行政救济:消费者还可以通过行政救济的方式进行维权。
在网络购物诈骗犯罪中,消费者可以向工商、质监等部门投诉举报,要求有关部门查处行业不正之风、维护消费者权益。
三、网络购物诈骗犯罪的应对策略研究1. 提高消费者风险意识:消费者应该提高安全观念和风险意识,谨慎购物,不轻信网络广告和优惠信息,保持警觉,提高防范能力。
涉网黑恶犯罪调研报告

涉网黑恶犯罪调研报告
2019年涉网黑恶犯罪调研报告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涉网黑恶犯罪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研究这一问题,进行本次调研,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分析现状并提出对策。
二、背景和现状分析
1. 涉网黑恶犯罪的定义和特点
2. 涉网黑恶犯罪的危害
3. 涉网黑恶犯罪的分类和形式
4. 涉网黑恶犯罪的发展趋势
三、涉网黑恶犯罪的案例分析
1. A案件:利用网络赌博进行洗钱
2. B案件:网络色情交易团伙破获
3. C案件:网络盗窃个人信用信息案
四、涉网黑恶犯罪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1. 影响因素分析
2. 加强网络监管和打击力度
3.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4. 各方合作,共同治理网络黑恶犯罪
五、结论与建议
1. 对涉网黑恶犯罪问题的总结和评估
2. 针对问题提出的建议和对策
六、参考文献
附录:调研问卷及数据分析结果。
网络安全网络犯罪的全面分析与预防

网络安全网络犯罪的全面分析与预防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难题,给个人、企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困扰。
本文将深入分析网络犯罪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网络犯罪的现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犯罪分子的重要领域。
网络犯罪的形式多样,包括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
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网络犯罪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首先,黑客攻击是网络犯罪的主要形式之一。
黑客利用技术手段侵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获取对方的私人信息,甚至进行勒索。
这种攻击不仅会给个人带来财产损失,还会泄露个人的隐私和敏感信息,给个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
其次,网络诈骗是网络犯罪的另一大问题。
犯罪分子利用虚假信息或扮演他人身份,通过社交平台、电子邮件等手段实施诈骗行为。
他们以各种理由骗取他人的信任,并获取对方的财产或敏感信息。
这种诈骗形式多样,如虚假投资、假冒银行等,给个人和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最后,网络盗窃也是网络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
犯罪分子利用技术手段获取他人的账户密码、银行卡信息等,然后通过网络转账、盗用他人的资金。
这种盗窃行为不仅损害了个人的财产利益,还使人们对网络交易失去了信任感。
二、网络犯罪的原因网络犯罪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技术手段的发展为网络犯罪提供了方便。
随着技术的进步,黑客攻击的方法也不断更新,技术难度逐渐降低。
许多黑客工具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免费下载,使得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也可以进行攻击。
其次,网络犯罪的受害者往往缺乏安全意识和知识。
很多人在使用网络时不会关注安全问题,密码设置简单,容易被破解。
此外,他们也缺乏对网络犯罪的了解,容易上当受骗。
再次,网络犯罪的惩治困难重重。
网络空间的特殊性使得犯罪分子很难被追踪和起诉。
他们可以通过匿名的方式进行攻击,隐藏真实的身份和位置。
即使被抓获,不同国家的网络法律和执法手段也存在差异,给国际合作带来困难。
网络诈骗犯罪现状及对策研究

Domestic departments solidarity and collaboration,interregional international policing cooperation communication,build a global law;Increase Internet safety awareness,pay attention to Internet moral education,building a network integrity evaluation system,advocating good network culture,create a good network environment,etc.Key words:Internet fraud crime;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case offraud;electronic evidence;legisl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目录引言 (1)第一章网络诈骗犯罪概述 (4)1.1网络诈骗犯罪的概念 (4)1.2网络诈骗犯罪的成因与特征 (5)1.3网络诈骗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 (7)第二章国内外网络诈骗犯罪的立法现状 (9)2.1我国网络诈骗犯罪立法现状 (9)2.2国外网络诈骗犯罪立法现状 (10)第三章网络诈骗犯罪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3.1多次小额网络诈骗入罪缺乏法律规定 (11)3.2网络诈骗犯罪的立案管辖冲突问题 (12)3.3网络诈骗犯罪取证困难问题 (12)第四章我国打击网络诈骗犯罪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14)4.1弥补立法缺陷,完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 (14)4.2加强网络警察队伍专业化、现代化建设 (15)4.3加强国内及国际警务协作,构建全球法网 (15)4.4加强技术防范,提高犯罪成本和风险 (16)4.5加大网络安全防范宣传,倡导良好的网络文化 (17)结论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22)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23)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23)引言引言从互联网起步到至今,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难以预计的速度迅速地向前发展也在更深刻地影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网络犯罪心理学:揭示黑客心理和动机

网络犯罪心理学:揭示黑客心理和动机网络犯罪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严重的问题,给个人和机构的信息安全带来了威胁。
黑客是网络犯罪的主要执行者之一。
了解黑客的心理和动机对于加强网络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网络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揭示黑客心理和动机。
1. 网络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网络犯罪心理学是犯罪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网络犯罪分子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机。
通过深入了解黑客的心理和动机,我们可以更好地防范和打击网络犯罪行为。
网络犯罪心理学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1 动机网络犯罪分子有各种不同的动机进行犯罪行为。
这些动机可以是经济利益驱动的,例如为了获取金钱或者窃取商业机密。
还有些黑客被社会不公平、个人不满等因素驱使,将网络犯罪作为发泄和抗议的手段。
1.2 心理特征网络犯罪分子往往具有一些特定的心理特征。
他们可能具有高智商和计算机技术能力,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同时,他们可能具有缺乏道德约束和同理心的特点。
1.3 社会背景网络犯罪分子来自各个社会背景。
他们可能是学生、IT专业人员、或者社会边缘人群。
他们的教育背景、家庭环境、社会阶层等因素都可能对他们的犯罪行为产生影响。
2. 黑客心理和动机的揭示了解黑客的心理和动机是防范网络犯罪的重要一环。
在深入研究黑客心理和动机时,我们可以分析以下几个方面:2.1 好奇心和求知欲黑客通常被好奇心驱使进行犯罪行为。
他们对于计算机系统的内部工作原理和安全漏洞感兴趣,通过尝试和探索来获取更多的知识。
他们的好奇心驱使他们探索未知领域,并发现系统漏洞。
2.2 名声和荣誉黑客社区对于技术能力和攻击手段的崇拜给予了黑客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虚拟的名声。
一些黑客进行攻击行为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技术能力,并获得社区的认可和尊重。
2.3 经济利益网络犯罪分子中一部分人进行黑客攻击是为了经济利益。
他们可能窃取他人的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以获取金钱或其他财务利益。
2.4 社会抗议某些黑客通过网络犯罪行为来表达对社会不公和不满的抗议。
网络犯罪及其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重要 信息 系统 不但采 取 了较为 先进 的技 术安 全 措 网络 中大 家都不使 用 真实 身份 .一 个人 在 网 施 , 而且 制定 了一整套 严格 的安全 管 理制 度 . 意 无 络 中可 以声 称 自己是任 何 人 .这也 给 网络犯 罪实 或过 失进 入重 要信 息系统 的可 能性极 小 . 而 . 因 不 施 者提供 了方便 , 他们 轻 易逃脱 追踪 。 使
福 建 电
脑
21 0 2年第 5期
网络 犯 罪及 其 法律 适 用 问题 研 究
李 冬 静
(南京 森 林 警 察 学 院信 息 技 术 系 江 苏 南 京 2 0 0 10 01
【 摘 要 】 在讨 论 网络犯 罪立 法难题 的基础 上 , : 重点研 究 了 目前 网络 犯 罪相 关, g 分析 了 a -
后 依 机 系统 的程 序 、 具 , 者 明知 他 人实 施 侵 入 、 工 或 非 常运行 . 果严重 的 , 照第一 款 的规定处 罚 。 犯 罪 主体 为 达到刑 事 责任年 龄 和具备 刑 事责 法 控 制计算 机信 息 系统 的违法 犯罪 行 为 而为 其提 行 供程 序 、 工具 . 节 严重 的 , 照前款 规 定处 罚 。” 任 能力 的 自然 人 . 为人 在 主观方 面是 出于 故意 , 情 依
代 表大 会第 二次会议 通 过 的 .面对计 算机 网络 飞 该 计算 机信 息 系统 中存储 、 理或 者传 输 的数 据 , 处 速 发展 .同时针对 网络 犯罪 越来 越 猖獗 的新 形式 或者 对该 计算 机信 息系统 实施 非法 控制 .情节 严
网络安全研究的内容

网络安全研究的内容网络安全研究是指对网络系统和网络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以便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保护网络系统和网络用户的安全。
网络安全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研究:研究各种网络攻击手段和方法,如黑客攻击、拒绝服务攻击、木马病毒等,分析攻击者的行为和目的,并提出相应的防御策略和技术,如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反病毒软件等。
2. 安全协议与密码技术研究:研究网络通信中的安全协议和加密技术,以保证通信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研究对象包括传统的密码学算法,如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数字签名算法等,以及新兴的安全技术,如量子密码、同态加密等。
3.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研究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对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和措施。
研究包括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威胁建模、漏洞扫描与评估、风险预警与应急响应等。
4. 移动互联网安全研究:针对移动互联网领域中的安全问题展开研究,如移动设备的安全性、移动应用的安全性、移动网络的安全性等。
研究重点包括移动设备中的数据安全、移动应用的权限管理、移动网络的访问控制等。
5. 社会工程学研究:研究人类在网络环境中的心理和行为以及与网络安全相关的社会问题。
研究内容包括网络诈骗、钓鱼攻击、社交工程等,分析攻击者利用社会工程学手段进行网络攻击的方法和策略,提出相应的反社会工程学方法。
6. 云计算安全研究: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研究云计算中的安全问题,如虚拟机安全、数据隐私保护、云存储安全等。
提出相应的安全策略和技术,保护云计算中的数据和计算资源的安全。
总之,网络安全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领域,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密码学、信息安全、网络通信等多个专业领域,并与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紧密相关。
研究的目标是保护网络系统和用户的信息安全,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浅谈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

浅谈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
网络犯罪包括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网络入侵、网络盗窃等多种形式,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影响和危害、刑法规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网络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非法活动,它不仅涉及到网络技术,还包括法律、社会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盗窃他人信息、散布虚假信息、制造病毒攻击等。
现代社会已经日益依赖于互联网的使用,而网络犯罪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比如入侵他人电脑后窃取个人信息,诈骗个人财产,影响个人社会信用等。
同时,网络犯罪还可能会波及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领域,其危害不可小视。
为了规范网络犯罪行为,我国法律已经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制。
首先,我国刑法对涉及网络犯罪的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
例如,在《刑法》第二百三十一条规定“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或者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就规定了非法获取或控制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是非法的。
《刑法》还明确规定了涉及到网络诈骗、虚假广告和计算机污染等犯罪行为。
其次,我国相关部门也加强了网络安全的管理和监控。
比如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机关等对网络犯罪进行了打击和惩罚。
同时,也鼓励互联网企业加强自身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不断优化网络安全体系,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
然而,网络犯罪的追踪和打击仍然存在挑战。
一方面,网络犯罪通常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地区,界限不清晰,难以进行调查和打击;另一方面,网络犯罪的手段多样,针对性强,一旦发生,危害很大。
对此,应当采取综合手段来加以规制,比如制定相关法律、提高网络监管能力、束缚相关罪犯等。
总的来说,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它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危害。
为了遏制网络犯罪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精神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 毕业论文(设计)
网络犯罪研究
目录 摘要 1前言 1.1本文研究背景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网络犯罪的概念 2.1 什么叫网络犯罪 2.2 网络犯罪的基本概念 2.3 现代网络犯罪现象 2.4网络犯罪的分类 3 .网络犯罪成因,特征,年龄及预防 3.1网络犯罪心里特征 3.2 网络犯罪年龄 3.3网络犯罪成因分析 3.4网络犯罪现状 3.5 预防网络犯罪 4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摘 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与网络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网络从一种信息沟通工具,逐步成为虚拟网络社会的载体。与此同时,网络犯罪日益频繁,犯罪形式不断升级,传统犯罪在网络上出现了新的犯罪形式。加强对网络犯罪的研究,不断强化和完善各种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的手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网络犯罪 信息安全 管理监控。 1前言 1.1 本文研究背景 21世纪注定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电子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流的效率,变革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乃至社会结构;而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导致网络安全问题日渐严峻,尤其是有着巨大社会危害性的网络犯罪行为日益猖獗,给社会、国家和个人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因技术和法律滞后等诸因素,我国对于网络犯罪的打击尚显力不从心,刑法实践在此方面尚处于低效率的状态,很难适应当前的形势。探究网络犯罪原因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规制、预防和打击,是现代社会应予特别关注的问题。所以我们应做好预防准备与全人类一起来迎接这一挑战。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欧美各国刑法多将网络犯罪放在财产犯罪的章节中,立法保护网络信息系统的出发点有三,即保护私人财产权、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可以说仅从立法出发点观之,欧美各国的网络犯罪刑事立法就比我国要科学合理得多。我国现行刑法关于网络犯罪的规定明显站在了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立场上,对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的保护却远远不够,这有悖于现代法治观念。在今天的互联网络上损害个人权益和社会利益的行为随处可见,如此单薄的刑法规定已经羁绊了我国的司法实践。 2、我国现行刑事立法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保护范围过窄,罪名设置较少,对于很多新型网络犯罪并未加以直接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刑事法律规范可操作性差,使用困难。我国刑法直接涉及网络犯罪的条文只有三条三个罪名,即便后来的《决定》扩大了保护范围,但仍没有一条能适应诸如“安置逻辑炸弹”、“善意攻击网络”、“非牟利性传播淫秽信息”等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网络犯罪,我国的网络犯罪刑事立法显然已力不从心。
3、我国刑法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偏轻。犯罪后果特别严重的才处以5年以上有期徒刑(第286条第一款)。这样轻的处罚使得不法分子在犯罪时所投入的成本远远低于其冒险成功后的收益,不足以遏制日益猖獗的网络犯罪活动。另一方面,和传统刑事案件相比,网络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更大,若法定刑偏低,则有悖于罪刑相适应原则。
4、我国刑事诉讼法通篇没有直接涉及应如何追诉网络犯罪的规定。恰恰网络犯罪在证据收集、刑事管辖等许多方面都大大有别于他罪,有其显著的特殊性。但我们还是在将传统的刑事诉讼规范适用于新型网络犯罪,这难免会产生许多问题。
5、网络犯罪正渐渐向集团化、组织化和跨国化的方向发展,有学者已经提出将网络犯罪作为国际犯罪来对待史振郭。可见,加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协作是非常必要的。然而,我国目前在这一方面尚停留在很小的范围内,与境外的司法协助和引渡制度还很不健全。 1.3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正在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它们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网络犯罪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各种危机,网络犯罪已成为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在对网络犯罪的发展、含义进行阐述后,分析我国网络犯罪的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以期待对我国遏制网络犯罪的立法起到促进作用。
1.4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1)网络存储和处理的是有关国家安全的政治、经济、军事、国防的情况
及一些部门、机构、组织的机密信息或是个人的敏感信息、隐私,因此成为敌对势力、不法分子的攻击目标。 2)随着网络的日益完善和速度的不断提高,系统组成越来越复杂,系统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Internet的迅速发展,存取控制、逻辑连接数量不断增加,软件规模空前膨胀,任何隐含的缺陷、失误都能造成巨大损失。 3)人们对网络的需求在不断扩大,这类需求在许多方面都是不可逆转,不可替代的,而网络系统使用的场所正在转向工业、农业、野外、天空、海上、宇宙空间,核辐射环境等等,这些环境都比机房恶劣,出错率和故障的增多必将导致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降低。 4)随着网络系统的广泛应用,各类应用人员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教育和培训却往往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需要,操作人员、编程人员和系统分析人员的失误或缺乏经验都会造成系统的安全功能不足。 5)网络安全问题涉及许多学科领域,既包括自然科学,又包括社会科学。就计算机系统的应用而言,安全技术涉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存取控制技术、校验认证技术、容错技术、加密技术、防病毒技术、抗干扰技术、防泄露技术等等,因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问题,并且其技术、方法和措施都要随着系统应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6)从认识论的高度看,人们往往首先关注系统功能,然后才被动的从现象注意网络应用的安全问题。因此广泛存在着重应用、轻安全、法律意识淡薄的普遍现象。网络的安全是相对不安全而言的,许多危险、隐患和攻击都是隐蔽的、潜在的、难以明确却又广泛存在的。
2网络犯罪的概念 2.1什么叫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利用其编程、加密、解码技术或工具,或利用其居于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互联网信息供应商(ICP)、应用服务供应商(ASP)等特殊地位或其他方法,在因特网上实施触犯刑法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网络犯罪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或以计算机网络资产为对象,运用网络技术和知识实施犯罪。网络犯罪不是一个具体罪名,而是某一类犯罪的总称,其基本类型有两种:针对网络的犯罪和网络扶持的犯罪。
2.2网络犯罪的基本概念 对于网络犯罪我国学术界目前存在广义说和狭义说两种观点。其中,广义说认为,网络犯罪是指以计算机为工具或者以网络信息系统为分割对象而实施的危害社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而狭义说则认为,网络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所实施的危害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的犯罪行为。相比之下,狭义说似乎更贴近我国刑法关于网络犯罪的规定,例如我国刑法第285条、第286条规定的非法侵入网络信息系统罪和破坏网络信息系统管理,即属狭义上的网络犯罪。广义上的网络犯罪则远远超出了现行刑法关于网络犯罪所划定的范围,它不仅包括针对网络信息系统安全实施的犯罪,还包括以计算为工具所实施的诸如盗窃、贪污、诈骗等传统犯罪。
2.3 现代网络犯罪现象 网络犯罪是信息时代的产物。随着计算机以及信息网络的普遍运用,近年来,我国的网络犯罪案件一直呈上升趋势:据公安部的统计数字,1999年立案侦查计算机网络违法犯罪案件为400余起,2000年剧增为2700余起,2001年又涨到4500余起,去年共受理各类信息网络违法犯罪案件6633起,比上年增长45.9.上述统计数字表明,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如何防范网络犯罪不但是各国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及行政机关迫切要解决的问题,而且也是计算机技术领域、法学及犯罪学研究领域中最引人关注的课题。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被互联网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然而,网络在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同时,网络犯罪问题也如影随形,成为一个超越技术范围的社会问题。 涉网犯罪几种表现形式: 1、网络信息窃取和盗用。 网络信息窃取和盗用是涉网犯罪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尤其是在经济领域,这种犯罪的活动十分猖獗。近年来,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和提高,世界各国网络信息窃取和盗用的犯罪活动愈演愈烈。 2、网络信息欺诈和勒索。 网络信息欺诈和勒索也是计算机网络犯罪的重要犯罪形式。新世纪初,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检察院起诉了一起被媒体称为“中国网络诈骗第一案”,被告人通过网络发布虚假的销售二手手机的信息,骗取客户购机款达一万多余元。 3、网络信息攻击和破坏。 这主要是指电脑黑客以非法的方式故意对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实施破坏性攻击的行为。黑客的这种攻击虽然是非暴力性的,只是破坏计算机程序和数据,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后果难以估量。 4、网络信息污染和滥用。这种网络犯罪通常是利用互联网侮辱、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或通过网络传播有害信息,或滥用信息技术,给社会或个人造成严重损害。 2.4 网络犯罪的分类 网络犯罪主要有:(1)非法侵入网络信息系统罪;破坏网络信息系统罪。表现形式有:袭击网站;在线传播计算机病毒。(2)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种类: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罪;利用计算机实施盗窃罪;利用计算机实施贪污、挪用公款罪;利用计算机窃取国家秘密罪;利用计算机实施其他犯罪:电子讹诈;网上走私;网上非法交易;电子色情服务、虚假广告;网上洗钱;网上诈骗;电子盗窃;网上毁损商誉;在线侮辱、毁谤;网上侵犯商业秘密;网上组织邪教组织;在线间谍;网上刺探、提供国家机密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