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校学生对于大学教材的合理使用和意见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校学生对于大学教材的合理使用和意见建议
2011~2012学年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调查题目:《关于我校学生对于大学教材的合理
使用和意见建议》
调查小组组长:
调查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教材循环使用情况不甚理想,高校在教材循环使用上未能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这一现状,本报告以我校为例对我国高校大学
生二手教材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继而对我国高校二手教材市场进行可行
性分析。
引言:二手教材,是指别人使用过的教材,一般价格大幅度低于全新教材,尤其对于目前的大学教材。
二手教材可以大幅度降低学生花费,降低教育成本,节约社会资源,倡导节约、环保、实用的消费理念,以求实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
中国二手教材的循环利用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一方面这种绿色环保的理念已被大多数人接受,但另一方面中国教育机构以及中国教材高速更新对二手教材的循环使用带来了现实的困难。
在当代中国高校中,大多数学校并没有鼓励使用旧教材,但是旧教材循环使用既然能产生如此巨大的社会效益,又有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成功经验可借鉴,那么为什么喊了这么多年,国内却迟迟推行不开呢?
在高校除了教材出版年代的问题无法直接解决外,充分循环使用旧教材还有哪些工作可做?
在大学校园里,每到学期末和学期初,都会看到三五成群的学子们抱着新书从教材管理部门出来……多少年来,学生上学买书,学校订购发书这样一种“统包统分”现象已经成为惯例。
因此中国高校大学生二手教材使用情况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首先,高校中买不起教材的学生的绝对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每个学生一个学期里大约有十余门课,而一本新教材少则二三十元,多则四五十元。
这样一算,仅仅教材费用每个学期就要数百元,一年下来则有千元之多。
高校每年的学费已经是大多数家庭每年最大的支出,再加上千余元的教材费用,这无疑加大了求学成本与家庭的经济压力。
其次,教材虽然每年都会修订,但这种修订并没有什么明显效果。
版本内容基本上没有什么改变,只不过是在封面上做了重新的包装,而定价却上涨了很多。
十年来没有什么变化的《大学英语》教材,每本还要卖到36元。
如此算来,买旧教材岂不是更加经济合算,同
时知识也并未打折。
再次,在人文社会科学里,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观点与思路,所以教材并不是这门学科的“圣经”,而且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也不是一本教材就够的;在自然科学里,知识结构与体系相对稳定,教材也没有必要每年更新。
据了解,在我国也有少数高校试行了“教材循环”的办法。
2008年5月,湖北工业大学教务处和校学生会联合开办了一家“爱心绿色书屋”,正式由学校出面,按教材定价的2折,向在校大学生有偿收购并提供旧教材,仅两天时间,就回收各类旧教材5000余册。
同时,该校还在教务处网站上公布了可回收的规范教材书目,以供学生向校方提供并选购。
由校方出面组织“教材循环”的确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但这项工作的组织、实施是个费时、费力的过程,尤其对于在校生人数规模在数万人以上的部属高校,校方投入的各项成本会更大,而对大量旧教材的整理、甄别工作,也需要耗用一定的人力和时间。
因此在中国高校中,更多的学生选择到学校周边的旧书店去选购便宜的二手教材。
目前国内B2C图书企业,像卓越、当当、99、博库等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比较分散、规模小、数量也有限、没有形成集群效应,我国的教材循环使用仍处于探索阶段,至今尚未有正式的机构从事二手教材交易平台构建工作。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本次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的二手教材使用情况的抽样调查以在校所有学生为目标总体,设计样本量为200份。
调研以分层抽样与多阶段抽样相结合来抽取调查样本,以提高抽样精度。
首先对目标总体进行分层,大一与大二的为一层,大三与大四的为一层,研究生为一层,按各层的层权用比例分配法分配各层的样本量。
然后独立地在每一层的样本中进行抽选,为了抽样的便利与有效,在各层内再进行多阶段抽样。
在多阶段抽样中的第一阶段,楼栋为初级单位,抽选寝室楼。
在第二阶段,在被抽中的寝室楼中按等距抽样制选寝室作为抽中的第二级单位。
最后在第三阶段中,被调查的寝室随机的选择一个寝室成员作为调查对象。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尽量的减少抽样误差,提高准确率。
经统计,此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20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88份。
从不同年龄和年级所收回的问卷份数及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
使用在高校中已经比较普遍,如下图。
(三)大学生对二手教材所持的态度
通过问卷,对大学生对二手教材本身的基本态度进行了了解,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1:
对二手教材使用的看法
0%10%20%30%40%50%
有高达83%的大学生支持使用二手教材,其中41%的人出于环保和经济因素,持全面支持的态度;同时43%的人则认为应该有选择性的进行使用,并不是所有的教材都具备二手流通的条件。
不支持的人数占总数的13%,认为旧教材无法适用新形势下的教学是主要原因,占10%。
而旧教材残旧也是不支持使用的原因之一,有3%的学生持有此观点。
由以上数据可知,大多数的大学生支持使用二手教材。
那么对将自己使用过的教材作为二手教材流通的看法呢?
图2:
对曾使用过的教材成为二手教材的看法
图2显示:不支持的比例只有7%,出于教材应私有的认知。
于此同时,有69%的大学生相当认可这种行为具有经济和环保的双重意义,属于强烈支持的范畴,而还有24%
的人群表示了支持,但苦于没有途径进行此类活动。
综上可知,大学生群体对将自己使用过的教材作为二手教材流通具有强烈的兴趣和意愿。
图3:
对使用二手教材是否会形成风气的看法
46%
0%10%20%30%40%50%
图3则表明的是大学生对二手教材流通使用前景的预估。
有43%的人认为使用二手教材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风气;而更多的人(46%)则相信,尽管现在使用人数较少,但二手教材的使用具有相当的市场潜力。
可见,多数大学生对二手教材使用的社会化前景表示看好。
(四)二手教材的流通情况分析
1、二手教材的使用初衷
从调查所得数据得知,大部分学生选择使用二手教材是出于价格考虑,这占到了55%,还有一些同学选择二手教材是考虑到环保和前人笔记,可见价格是影响二手教材流通的关键因素。
2、二手教材的可接受定价范围
对于能够接受的最高价格,63%的同学选择了5折,17%的同学选择六折,如果价格高于原价的六折,选择使用二手教材的人就减少。
3、二手教材的获得途径
目前二手教材的获得途径主要集中于从师兄师姐处购买借用和从旧书店购买,这部分比例占到94%,由此可见,二手教材的来源途径还较为单一。
目前二手教材的获得途径主要集中于从师兄师姐处购买借用和从旧书店购买,这部分比例占到94%,由此可见,二手教材的来源途径还较为单一。
(五)大学生对教材循环使用制度的意见
教材循环使用制度是一个热议的话题。
强制实行,有组织回收以及费用承担都是热点,对此我们也进行了数据收集以了解大学生的“民意”。
结果如下图:
图1:
对学校是否应强制实行教材循环使用制度的看法
0%10%20%30%40%50%60%70%80%主流意见(占到了70%)是学校可以实行教材循环制度,但不应该强制参
与。
有16%的人表示有必要强制实行,而也有10%的反对方。
可见,对强制实行,大学生还是具有很大程度上的抗拒心理。
校方制定制度,学生自由参与是主流呼声。
由此可知,强制实行教材循环制度仍存在不小的阻力。
图2:
对有组织的进行教材回收的态度
0%10%20%30%40%50%60%
有组织回收将为大学生处理使用过的教材提供途径,同时因为关系着教材来源,也是循环使用教材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而有组织回收又涉及到价格统一化,组织机构一体化等问题。
因此存在争议。
由图2可知,大学生群体中,支持有组织回收的还是占据了大多数,有77%的被调查者拥有此意愿。
有组织回收教材具有广阔的受众群体和市场空间,具备可行性。
图3:
教材循环使用发生损毁时,谁应承担产生的费用?
0%5%10%15%20%25%30%35%40%45%50%
在教材循环使用的过程中,发生教材的损毁是不可避免的,随之也会产生出各种费用。
47%(最大比例)的受访者认为应当由相关的政府部门或社会机构来承担。
有22%的人则支持由施行的学校负责,相同比例的人则相信应该由相关的学生自行担负。
还有9%的大学生提出了其他看法,如:①购书者,收购人员自己负责;②从学生收取损耗费,每人都付;③签订协议商议具体的关于损害承担负责条款。
由调查得出的结果,我们进行了分析,认为如果二手教材由校方回收并实现而后教材校内大规模使用,那么相关费用可以由相关政府部门及学校承担。
如果以市场促进二手教材的循环使用,就应该由相关经营者自行负责相关费用,政府可以在政策或经济上予以鼓励。
是较为合理可行的承担制度。
(六)综合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显示,参与本次调查的人员的男女比例接近1:1,各个年级的比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接近3:5:2,也就说明本次的调查结果是有效可信的。
目前,在大学校园里二手教材的流通和使用也越来越普遍,根据调查显示,有80%的学生使用过二手教材,且有高达83%的大学生支持使用二手教材,其中41%的人出于环保和经济因素,持全面支持的态度;同时43%的人则认为应该有选择性的进行使用,并不是所有的教材都具备二手流通的条件。
但是,支持使用二手图书的学生中也有部分同学反映二手图书的来源还不够广泛,调查结果说明,在93%的相当认可使用二手图书这种具有经济和环保的双重意义的行为的大学生中仍有24%的人群表示了虽然支持,但苦于没有途径进行此类活动。
此外,二手教材的获得途径主要集中于从师兄师姐处购买借用和从旧书店购买,这部分比例占到94%。
总结来说,大学生群体对将自己使用过的教材作为二手教材流通具有强烈的兴趣和意愿,认为二手教材的使用具有相当的市场潜力。
然而由于现实原因,实施起来还有很多困难。
经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以市场促进二手教材的循环使用,相关经营者自行负责相关费用,自负盈亏,但政府可以在政策或经济上予以鼓励,这样的教材循环使用制度是较为合理可行的承担制度。
当然,这样的想法也是受到了同学们的支持的,有70%的同学认为学校可以实行教材循环制度,但不应该强制参与。
且大学生群体中,支持有组织回收的还是占据了大多数,有77%的被调查者拥有此意愿。
五、研究成果
通过对所获得信息的整理分析,我们取得的成果如下:
(一)二手教材市场现有基本情况
大学生对二手教材的需求量大
通过调查后的数据比对,可以发现我国高校的课程性质较适合采用循环使用教材,很多课程理论内容少、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教材的使用频率完全可以循环利用。
二手教材市场空白大,市场前景好
现阶段各高校普遍拥有一定量的二手教材零售交易场所,缺乏专业化、规模化的交易平台的产生,市场前景较好,一些辅修学科普遍存在需求量大,供应不足的现状。
二手教材市场利润高
现中国二手教材市场的成交价格普遍在五折的价格左右,而收购价则在一折至三折的价格,中间含有两层以上的利润空间,市场利润比国外二手教材专业化交易平台更高。
(二)二手教材使用中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缺乏二手教材专门管理机构,以及正规交易平台。
目前国内B2C图书企业,像卓越、当当、99、博库等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比较分散、规模小、数量也有限、没有形成集群效应,我国的教材循环使用仍处于探索阶段,至今尚未有正式的机构从事二手教材交易平台构建工作。
2、现有教学机制,学生对教材的定制途径没有选择权。
中国学生上学买书,学校订购发书这样一种“统包统分”现象已经成为惯例,虽然现在已经有一些高校在做出尝试性努力,但是普遍依旧存在各部门利益无法平衡的根本原因,从而阻止了二手教材专业化平台的产生。
3、现有教材普遍存在修订版本过多,间隔时间过短的问题。
我国高校现有教材普遍存在修订版本过多、间隔时间较短的问题,造成学生不敢轻易使用二手教材,担心老师上课的内容与旧教材有较大出入。
这也成为了二手教材规范化市场形成的一个瓶颈。
4、中国学生习惯在课本上随手做笔记,使二手教材的利用价值降低。
在国外,学生已养成学期末把不用的教材由大学生书店进行回收,但是在中国,由于没有这些观念,学生普遍习惯在教材上做大量的笔记,而不使用笔记本,因此造成了我国二手教材使用率的下降,使其利用价值收到较大的影响。
5、二手教材市场中有一定数量的书籍存在较严重的供需失衡状况,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我国市场中,二手教材在一些特定课程上使用率很高,但是由于缺乏市场化的交易体制,因此缺乏大量的存货保证供需的平衡。
因此出现了在学期初一些辅修教材或者参考书目大量缺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的状况。
(三)建议方案
高校在积极鼓励广大教师优先选用优秀、统编和重点院校教材,支持教师主编和参编各类教材的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尽最大努力来保证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为教材的循环使用提供有利条件。
高校应从节约社会资源的角度更好地开展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拓宽二手教材类图书的进馆渠道,有计划、有选择地开展二手教材收购工作;建议高校自身建立网络二手教材交易平台,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并在高校广泛进行宣传、倡导工作,完善院校间的交流机制和平台,以减少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
高校学生应以大局为重,个人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主动为教材的循环使用工作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高校应大力支持倡导教材的循环使用。
在中国,已有一些高校开始号召二手教材的循环使用,但是普遍高校均缺乏二手教材的规范化,专业化交易平台,各高校应大力支持适合本学校的二手教材交易平台的建立,同时积极培养在校学生循环利用教材,节约纸张绿色环保的理念。
2、高校应给与学生自主选择购买教材的途径。
在中国高校中,已有几所大学开始施行这种选购教材的方式,把教材的选购权交还予学生,但是大量学校依然施行的是由学校教材科统一负责全校学生教材的订购工作,通过调查取证,学生普遍希望教材的订购采用向高校征订与自主购买相结合的方式。
3、大学生自身应培养爱惜书籍的意识,使用笔记本做课堂记录。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更应该注重绿色环保理念的培养,应该更加爱惜自己的教材,并拥有环保的理念,不在教材上随意做笔记,而采用笔记本做笔记。
这样不仅爱惜了书籍,也更方便自己本身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4、建议高校自身建立网络二手教材交易平台,并在高校广泛进行宣传、倡导工作,以减少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