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道路运输结构调整优化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道路运输结构调整优化总结
摘要:道路运输结构调整是目前我国运输行业改革的主线,文章从道路运输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及目标出发,介绍了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内容,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道路运输结构的调整。

关键词:改革开放;道路运输;结构调整
一、道路运输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结合道路运输的发展实际,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为指针,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继续推进全行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提高全行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道路运输的经营优势,切实提高竞争能力和运输效率,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品结构的升级。

到XX年,初步形成以安全、优质、高效为特征,有效供给与需求相适应的,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与其他运输方式发展相协调的道路运输体系。

二、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内容
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道路运输是一个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

运输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控制力,确保其在运输市场中发挥主导作用。

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主要任务是:按照政企分开、规模经济和“抓大放小”的原则,对汽车运输企业进行重组,积极培育并引导组建大公司和企业集团,进一步提高市场集中度,促进道路运输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和规范化服务,力争用几年的时间,形成由50个左右具有全国性网络的骨干企业集团主导行业发展方向,其他中小企业和零散经营业户起补充作用,分工合理、公平竞争的市场格局,彻底扭转道路运输业多、小、散、弱的局面。

另外还要积极引导并组建汽车运输企业集团及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运力结构调整
运力结构调整主要任务是:改变运输车辆技术落后、可靠性和舒适性差、运输效率低下及运力分布不合理的状况,以促进高效低耗车型的应用发展为目标,按照安全、环保、节能及车辆轴负荷等有关技术要求来进行;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调整运力布局,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对运力供给的实际需求,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

经营结构调整
经营结构调整主要任务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加快货运及现代物流、客运和汽车维修发展为重点,不断拓展道路运输新的发展领域和空间,形成若干新的运输经济增长点,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运输需求。

运输组织结构调整
运输组织结构调整主要任务是:以客货运输企业为主体,以运输站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提高运输生产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对传统的客货运输生产组织进行改革,加速运输信息网络建设,进一步提高道路运输尤其是货运在几种运输方式中的竞争力,切实加快道路运输现代化进程。

三、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的发展历史
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把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分为以下4个阶段,并且从运输企业的重组及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两个方面来介绍。

第一阶段是1978-1982年。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经济体制主要是以计划经济为主。

1978年以后,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

而市场经济体制要通过产品、市场来定价,来提高经济效益,所以传统的国有企业的体制就存在产权不明、政企不分、行为混乱的问题,极不适
应市场经济要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所以必须要改革。

改革开放初期,国企改革主要是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继之以双轨条件下的企业经营承包制为主线。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各种运输企业实行的是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运输企业仅仅充当生产组织者和计划执行者的角色,几乎没有自主经营权。

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突破后,我国的运输企业还是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几乎没有私营的运输企业,且企业的组织形式比较单一。

第二阶段是1983-1992年。

从1983年开始,我国进入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代,国家建立经营责任制,国企进一步松绑,在这个阶段中,企业改革的特点是以建立经营责任制。

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经过改革,扩大了运输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极大调动了运输企业生产的积极性。

但是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对政府的行政依附关系依然存在,在投资、资产处理、收益分配、人事任免等方面还是受制于政府的行政支配,政企尚未分开,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确立。

1983年国家实施了开放运输市场,实行“有路大家走”,“国家、集体、个体”,“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一起上的道路运输政策,使道路运输市场经营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彻底打破了此前国营道路运输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逐渐出现了集体企业、个人企业、合资企业。

第三阶段是1993-XX年。

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制度创新、
配套改革的新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国有企业改革开始由政策调整转向创新阶段,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目标。

从XX年初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已基本形成,国有企业3年脱困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XX年,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当中的地位与作用,并进一步深化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

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坚持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虽然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但是运输企业“多、小、散、弱”的经营主体并没有明显的改善,企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

第四阶段是XX年至今。

通过遵循“政策引导、制度规范、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方针,我国道路运输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基本实现了“十五”期间确定的结构调整目标。

我国道路运输企业组织化程度明显提升,以资产为纽带,企业兼并、重组和改制步伐加快,涌现出中远物流、中外运、山东交运、江西长运、XX长运、辽宁虎跃、XX汽车修理公司等一批具有全新经营理念和较高管理水平的规模化企业。

运力结构调整
第一阶段是1978-1991年。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客运车辆较少,车辆的档次较低,可靠性及舒适性也较差,且客运、货运的车辆结构比较单一,几乎没有特种车辆,这使得运输效率一直处于偏低的状态。

而且由于我国的运力分布不均匀,道路的基础建设还在初级阶段,有些城镇及乡村汽车不能到达,使得运输服务质量也比较低下。

第二阶段是1992-XX年。

国家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对车型结构进行调整。

客车选型适应客运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快速化发展趋势,注重安全、舒适和快捷;货车选型适应新型运输组织方式,满足各类物资运输效率及安全质量需求。

积极引导企业和经营者购置技术先进、性能良好、高效低耗的高中级客车和大吨位柴油厢式货车以及集装箱、危险品运输等专用货车,并重点发展长距离运输用的大吨位货运列车和短途集散用的小型货运车辆。

鼓励使用清洁能源车辆和符合环保要求的柴油车辆。

第三阶段是XX年至今。

这一阶段,我国在货运车辆结构调整方面,降低大吨位车辆和集装箱运输车辆的收费公路通行费收费标准,引导多轴重型车辆和集装箱运输车辆的发展。

制定了国家强制性标准《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该标准是汽车设计、生产、使用等方面必须遵守
的强制性标准。

研究制定了货运车辆推荐车型和重点监管车型的管理办法,推进车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为提高干线公路客运车型的高档化,确保干线客运车型舒适、安全、高效,交通部继续推进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制度,分批发布了高级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表,并指导地方交通主管部门做好中级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表的发布和实施工作。

我国出现了一大批中外合资、合作的中高级客车生产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基本与世界同步。

制定养路费、车辆通行费等交通规费优惠政策,发展厢式运输、甩挂运输和汽车列车,引导运输经营者购买、使用节能、环保、标准化的车辆。

完善营运客车等级评定制度和货运汽车推荐车型制度,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节油型车辆,限制淘汰高耗老旧运输车辆。

进一步提高干线客运车辆档次,在农村客运中推广使用符合《乡村公路营运客车结构和性能通用要求》的经济适用车辆。

对安全、节能、环保性能达不到国家标准以及存在超限超载隐患的车辆,禁止进入道路运输市场。

经营结构调整和运输组织调整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各级主管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措施使得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运力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而对经营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调整却刚刚起步。

交通部在颁布的《道路运输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以企业资质管理为切入点,加快运输组织结构调整;通过加快产业布局和经营结构调
整,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目标。

通过颁布的《纲要》,可以看出经营结构调整和运输组织调整将会成为近十几年道路运输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

国家采取了以下的措施进行经营结构调整和运输组织调整。

1、通过加快经营结构的调整,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鼓励大型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全国性或区域性的运输企业集团,并引导其按“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调整企业经营结构,构建、发展企业经营网络,重点发展组织化程度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客货运输业务。

客运方面,主要以高速公路沿线中心城市为结点,发挥高速公路快速直达和道路运输班次多、密度大的优势,树立精品名牌意识,着力提高行业竞争力。

同时,围绕春节、“十一”等节假日运输,大力发展旅游客运;货运方面,要发挥道路运输“门到门”的优势,完善货运网络,大力发展快件、零担班车、集装箱和危险货物运输。

道路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实现物流化。

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业在功能上有继承性。

现代物流的主要功能是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运输是物流系统的核心环节。

这种业务功能上的继承性使运输向物流转化比进一个陌生行业具有更低的“门槛”。

公路运输企业具有一定数量的运力装备和场站设施、一定规模的经营网络和丰富的运输经验,应紧紧抓住我国现
代物流发展机遇,转变经营观念,大力发展物流业、快件运输、城市“货的”、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等,扩大经营范围,应用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等,提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

2、以企业资质管理为切入点,加快运输组织结构调整。

通过道路运输企业资质管理、推行客运线路服务质量招投标等政策措施,引导部分优势企业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经济原则,采取股份合作,兼并、联合、重组、收购、引进外资等形式,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大型运输企业集团,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网络化、专业化经营;引导个体经营业户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实现公司化经营。

要研究促进现代道路运输企业发展的新的经营模式,推进道路运输组织结构调整的进程。

加快道路运输法制化建设,依法行政。

之所以把法制化作为首要的措施提出来是因为法制化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有法可依。

各方面的管理制度管理措施都要进行立法。

而且加入WTO也迫切要求我国的道路运输业实行法制化管理。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已经开始颁布实施,但还需制定与之相配套的其他法规规章,以完善我国道路运输业的法律体系。

参考文献:
1、郗恩崇.道理运输行政管理学[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2、陈贻龙,邵振一.运输经济学[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3、杨正才.调整与优化道路运输结构促进运输经济发展[J].湖南交通科技,XX(12).
4、段素林.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与改革[D].南昌大学,XX.
5、邹海波.对我国道路运输结构调整的几点认识[J].太原科技,XX(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