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道路运输结构调整优化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道路运输结构调整优化总结
摘要:道路运输结构调整是目前我国运输行业改革的主线,文章从道路运输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及目标出发,介绍了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内容,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道路运输结构的调整。
关键词:改革开放;道路运输;结构调整
一、道路运输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结合道路运输的发展实际,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为指针,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继续推进全行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提高全行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道路运输的经营优势,切实提高竞争能力和运输效率,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品结构的升级。到XX年,初步形成以安全、优质、高效为特征,有效供给与需求相适应的,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与其他运输方式发展相协调的道路运输体系。
二、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内容
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道路运输是一个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运输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控制力,确保其在运输市场中发挥主导作用。
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主要任务是:按照政企分开、规模经济和“抓大放小”的原则,对汽车运输企业进行重组,积极培育并引导组建大公司和企业集团,进一步提高市场集中度,促进道路运输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和规范化服务,力争用几年的时间,形成由50个左右具有全国性网络的骨干企业集团主导行业发展方向,其他中小企业和零散经营业户起补充作用,分工合理、公平竞争的市场格局,彻底扭转道路运输业多、小、散、弱的局面。另外还要积极引导并组建汽车运输企业集团及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运力结构调整
运力结构调整主要任务是:改变运输车辆技术落后、可靠性和舒适性差、运输效率低下及运力分布不合理的状况,以促进高效低耗车型的应用发展为目标,按照安全、环保、节能及车辆轴负荷等有关技术要求来进行;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调整运力布局,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对运力供给的实际需求,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
经营结构调整
经营结构调整主要任务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加快货运及现代物流、客运和汽车维修发展为重点,不断拓展道路运输新的发展领域和空间,形成若干新的运输经济增长点,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运输需求。
运输组织结构调整
运输组织结构调整主要任务是:以客货运输企业为主体,以运输站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提高运输生产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对传统的客货运输生产组织进行改革,加速运输信息网络建设,进一步提高道路运输尤其是货运在几种运输方式中的竞争力,切实加快道路运输现代化进程。
三、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的发展历史
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把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分为以下4个阶段,并且从运输企业的重组及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两个方面来介绍。
第一阶段是1978-1982年。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经济体制主要是以计划经济为主。1978年以后,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而市场经济体制要通过产品、市场来定价,来提高经济效益,所以传统的国有企业的体制就存在产权不明、政企不分、行为混乱的问题,极不适
应市场经济要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所以必须要改革。改革开放初期,国企改革主要是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继之以双轨条件下的企业经营承包制为主线。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各种运输企业实行的是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运输企业仅仅充当生产组织者和计划执行者的角色,几乎没有自主经营权。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突破后,我国的运输企业还是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几乎没有私营的运输企业,且企业的组织形式比较单一。
第二阶段是1983-1992年。从1983年开始,我国进入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代,国家建立经营责任制,国企进一步松绑,在这个阶段中,企业改革的特点是以建立经营责任制。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经过改革,扩大了运输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极大调动了运输企业生产的积极性。但是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对政府的行政依附关系依然存在,在投资、资产处理、收益分配、人事任免等方面还是受制于政府的行政支配,政企尚未分开,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确立。1983年国家实施了开放运输市场,实行“有路大家走”,“国家、集体、个体”,“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一起上的道路运输政策,使道路运输市场经营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彻底打破了此前国营道路运输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逐渐出现了集体企业、个人企业、合资企业。
第三阶段是1993-XX年。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制度创新、
配套改革的新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国有企业改革开始由政策调整转向创新阶段,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目标。从XX年初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已基本形成,国有企业3年脱困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XX年,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当中的地位与作用,并进一步深化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坚持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虽然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但是运输企业“多、小、散、弱”的经营主体并没有明显的改善,企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
第四阶段是XX年至今。通过遵循“政策引导、制度规范、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方针,我国道路运输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基本实现了“十五”期间确定的结构调整目标。我国道路运输企业组织化程度明显提升,以资产为纽带,企业兼并、重组和改制步伐加快,涌现出中远物流、中外运、山东交运、江西长运、XX长运、辽宁虎跃、XX汽车修理公司等一批具有全新经营理念和较高管理水平的规模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