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知识网络

初中数学知识网络
初中数学知识网络

中考总复习-数学知识网络--1

第一单元 数与式

一、 实数的有关概念

1、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即a 的相反数为-a.注意:0的相反数为0;两个

相反数和为0. 2、 倒数:两个数的积为1,这两个数互为倒数.即a 的倒数为

a

1

.注意:0没有倒数. 3、 绝对值:a 的绝对值为|a|,|a|=?

?

?≤-≥)0()

0(a a a a

4、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5、 实数大小比较:正数大于负数,0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6、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7、 实数分类:实数?

???????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小数)

(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分数

整数有理数 8、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成a ×n

10的形式(其中1≤ a<10,n 是整数)

9、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10、 非负数:指 a ≥0,非负数有|a|,2

a ,a .注意: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一个非

负数为0.

二、 实数的有关计算

1、 六种基本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2、 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

同级运算应从左到右;如果符合运算律,可以变更运算顺序,简便计算。 3、 运算律:

(1) 加法交换律:a+b=b+a

(2) 加法结合律:(a+b)+c=a+(b+c) (3) 乘法交换律:ab=ba

(4) 乘法结合律:(ab)c=a(bc)

(5) 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a+b)c=ac+bc

三、 代数式有关概念

1、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代数式。注意:单独一个数

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2、 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代数式的值。

3、 代数式分类:代数式???

???????????

?握二次根式)无理式(初中只要求掌分式

多项式(次数、项数)

单项式(系数、次数)整式有理式 中考总复习-数学知识网络--2

四、 整式

1、 整式定义: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有理式叫整式。

2、 整式运算:

(1)整式的加减法:实质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

①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同类项 ②合并同类项: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注意: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 ③去括号法则: a+(b+c)=a+b+c a-(b+c)=a-b-c ④添括号法则:a+b+c=a+(b+c) a-b-c=a-(b+c) (2)整式的乘、除法: ①幂的运算法则:

n m n m a a a +=? n m n m a a a -=÷(a ≠0) mn n m a a =)( m

m m a a b a ?=?)(

m m m b a b a =)( ( b ≠0) 10=a (a ≠0) m m a

a 1

=-(a ≠0) ②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2

2

))((b a b a b a -=-+

完全平方公式2

2

2

2)(b ab a b a +±=±

③单项式乘以(或除以)单项式

④单项式乘以多项式:ac ab c b a +=+?)(

⑤多项式乘以多项式:bn bm an am n m b a +++=++))(( ⑥多项式除以单项式:m b m a m b a ÷+÷=÷+)(

五、 因式分解

1、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多项式的积的形式叫因式分解

2、因式分解方法与步骤:

一提(公因式):)(c b a m mc mb ma ++=++ 二用(公式):平方差公式

))((22b a b a b a -+=-

完全平方公式2

2

2

)(2b a b ab a ±=+±

三试(十字相乘)

四查:检查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中考总复习-数学知识网络--3

六、 分式

1、 分式;除式中含有分母的有理式叫分式

2、 分式基本性质:,bm am b a = m b m

a b a ÷÷=

(m ≠0) 3、 约分和通分:约分b a bm am =,通分d c b a ,→bd

bc

bd ad ,

4、 分式运算

①分式的加减法:同分母

c b a c b c a ±=

± 异分母bd

bc

ad d c b a ±=± ②分式的乘除、乘方:,bd ac d c b a =? ,c

d

b a d

c b a ?=÷ n n n b a b a =)(

注意:分式运算时先把分子和分母能因式分解的都因式分解,然后进行约分和通分。

七、 根式

1、 方根的有关概念

(1) 平方根: a 的平方根a ±

(a ≥0),注意:负数没有平方根

(2) 算术平方根: a 的算术平方根a (a ≥0) (3) 立方根: a 的立方根3a (a 为全体实数) 2、 二次根式

(1)式子a (a ≥0)叫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性质: ①a a =2

)( (a ≥0) ②=2a |a|=??

?≤-≥)

0()

0(a a a a

③)0,0(≥≥?=

?b a b a b a ④b

a b

a =

(a ≥0,b >0) (3)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中每一个因式的指数都小于2,并且被开方数不含分母的二次根式叫最简二次根式 (4) 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

根式叫同类二次根式

3、 二次根式的运算:

(1) 加减法:把各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 乘除法:)0,0(≥≥?=

?b a b a b a b

a b

a =(a ≥0,

b >0)

(3) 分母有理化:把分母中根号去掉叫分母有理化:

a

a a a

?=

1,

)

()(1b a b a b

a b

a ?±=

±

第二单元 方程与不等式

一、一元一次方程

1、 标准形式:b ax =(a 、b 为常数,且a ≠0)

2、 解法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

1、 概念:由几个一次方程组组成并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

2、 解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三、一元二次方程

1、 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它

的一般形式是: 2

0(0)ax bx c a ++=≠ 2、 解法和步骤:

一看(直接开平方法):k h x =+2

)((k ≥0)

二试(因式分解法):提公因式(02

=+bx ax );用公式(如0442

=++x x );十字相乘

三用(求根公式):)04(2422≥--±-=ac b a

ac b b x ,注意:ac b 42

-<0,方程没有实

数根

四配(配方法):二次项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3、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

四、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关系 1、根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02

=++c bx ax 的根的判别式△=ac b 42

- (1)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反之也成立!注意:△≥0时,方程有实数根 2根与系数关系(韦达定理)

一元二次方程02

=++c bx ax 的两个根为21,x x ,则,21a b x x -

=+ a

c x x =?21 利用它求含根代数式的值的方法有:(1)通分:如倒数和2

112122111x x x x x x x x ?+?=+ (2) 配

如平方和

21221212

2212

12

22

12)(22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3) 去括号:如1)1()1(212121+++=+?+x x x x x x (4) 提公因式:如)(21212

2122

1x x x x x x x x +=+

五、分式方程

1、概念:分母含有未知数的有理方程叫分式方程

2、解法步骤:(1)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2)解所得整式方程

(3)检验:把解得的整式方程根代入最简公分母,不为0是原方程根,为0不是

原方程根(是增根)

六、方程(组)应用题

1、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1)审题;(2)设未知数;(3)列方程(组)

(找等量关系);(4)解方程(组);(5)检验作答

2、几个重要关系式 (1)路程=速度×时间

(2)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3)增长(降低)量=原量×增长(降低)率

连续增长(降低)两次后的量=原量(1±增长(降低)率)2

(4)利润=售价-进价

总利润=单个利润×销售量

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 不等式基本性质: (1) 若a >b,则a ±c >b ±c

(2) a >b ,c >0,则ac >bc ,

c a >c b

(3) a >b ,c <0,则ac <bc ,c a <c

b

2、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特别注意:

两边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一定要改变)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1) 求每个不等式的解集 (2) 在数轴上找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并写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第三单元 函数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 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

2、 坐标平面内的点的特点:

(1)原点(0,0) 在x 轴上点(x ,0) 在y 轴上点(0,y )

(2)第一象限的点(+,+) 第二象限的点(-,+) 第三象限的点(-,-) 第四象限的点(+,-)

二、函数有关概念

1、 概念: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x 、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值和它

对应,那么y 是x 的函数,x 叫自变量。 2、 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 使函数关系式有意义: 整式:全体实数 分式(

a

1

):分母a ≠0 二次根式(a ):被开方数a ≥0 (2) 使实际问题有意义,如时间不能为负等

3、 函数值:对于自变量取的每一个值,函数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这个值是函数值。

4、 待定系数法:先根据条件设函数关系式,然后根据条件求出待定的系数,从而求出函数

关系式的方法

三、四种特殊函数图象和性质 函数名称 解析式

象 性质

正比例函数 y=kx(k ≠0)

条直线 (

过原点)

①k >0,图象在第一、三象限,y 随x 增大而增大

②k <0,图象在第二、四象限,y 随x 增大而减小 一次函数 y=kx+b(k ≠0)

一条直线

①k >0,y 随x 增大而增大,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外,还要经过一个象限,通过b >0上移或b <0下移得到

②k <0,y 随x 增大而减小,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外,还要经过一个象限,通过b >0上移或b <0下移得到

反比例函数

y=

x

k

(k ≠0) 双

曲线

①k >0,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增大而减小

b

C ②k <0,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增大而增大

二次函数

一般式

c bx ax y ++=2

( a ≠0)

物线

①开口方向a >0,向上,a <0,向下 ②对称轴a

b x 2-

= ③顶点坐标)44,2(2

a

b a

c a b -- ④最值,若a >0,当a

b

x 2-=时=最小值y a b ac 442-,

若a <0,当a b

x 2-=时=最大值y a

b a

c 442-

顶点式

k h x a y +-=2)(

(a ≠0)

①开口方向a >0,向上,a <0向下 ②对称轴h x =

③顶点坐标),(k h

④最值,若a >0,当h x =时=最小值y k ,

若a <0,当h x =时=最大值y k

第四单元 图形认识

一、角

1、 角度进制:1°=60′,1′=60″

2、 对顶角:相等。如图∠1=∠2

3、 余角、补角及其性质

(1) 余角:∠1+∠2=90°。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 补角:∠1+∠2=180°。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二、线

1、 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 线段: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垂线:

(1)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2)垂线段最短 (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长度 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MN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PA=PB

5、角平分线: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反之也成立。 ∵OC 是∠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且PD ⊥OA ,PE ⊥OB ,∴PD=PE

b

a

6、平行线:

(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2)平行线间距离:相等。如图,a ∥b ,OP ⊥b ,OP 为平行线间距离 (3)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图形

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

b

a ①同位角相等(∠1=∠2) 2=∠3) 内角互补(∠2+∠

两直

线平行

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1、 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图形

角与角

边与边

(1)∠A+ ∠B+∠ ACB=180°

(2)∠1=∠A+∠B

(3)∠1>∠A ,∠1>∠B

a-b <c <a+b

2、 三角形的“五线”、“四心”

线

图形

性质

角平分线

内心

到三边距离相等 IA=IB=IC

中线

重心

到对边中点距离是到顶点距离的一半 GD=

2

1AG

垂线

垂心

四点共圆(不要求掌握)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外心

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OA=OB=OC

中位线

平行于第三边,并且

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DE ∥BC ,DE=

2

1BC 3、 三角形分类:

(1) 按角分:?

??????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斜三角形

(2) 按边分:??

?

?????等边三角形

角形底边和腰不等的等腰三

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四、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

判定

一般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边角边SAS 二直角边对应相等 角边角ASA

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

角角边AAS 边边边SSS 斜边、直角边(HL)对应相等 性质

(1)对应角相等

(2)对应线段(边、中线、高、角平分线)相等

五、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类型 图形 性质

判定

等腰三角形

(1)等边对等角 ∵AB=AC ∴∠B =∠C (2)三线合一 (3)轴对称图形

等角对等边 ∵∠B =∠C ∴AB =AC

等边三角形

B

(1)具有等腰三角形一切性质

(2)∠A =∠B =∠C=60°

(3)轴对称图形

(1)∠A =∠B =∠C (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

备注:

三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中线

六、直角三角形

图形

性质

判定

其它

B

A

(∠C=90°)

(1)∠A+∠B=90°(2)勾股定理

2

22c b a =+

(1)∠A+∠B=90°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22c b a =+

(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七、解直角三角形 1、 锐角三角函数

锐角三角函数

(∠C =90°)

正弦

sinA=

斜边的对边A ∠=c a

余弦

cosA=

斜边的邻边A ∠=c

b

D

C

B

h

正切 tanA=

的邻边的对边A A ∠∠=b

a

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角度α 30°

45°

60°

sin α

2

1 2

2 2

3 cos α

23 2

2 2

1 tan α 3

3 1

3

3、

解直角三角形:利用直角三角形已知2个条件(除直角外,至少一个为边)求其它边和角的过程,叫解直角三角形

(1)三边关系:勾股定理2

2

2

c b a =+ (2)锐角关系:∠A+∠B=90° (3)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sinA=

斜边的对边A ∠ cosA= 斜边

的邻边

A ∠

tanA=

的邻边的对边A A ∠∠ cotA= 的对边

的邻边

A A ∠∠

4、坡度:i=αtan =l

h

八、四边形

1、 四边形内角和360°,外角和360°

2、 n 边形内角和(n-2)180°,外角和360°

3、 梯形中位线:MN 是梯形ABCD 的中位线,

则MN ∥AD ∥BC ,MN=2

1

(AD+BC )

4、 特殊四边形的性质: 称

图形

角线

称性

行四边形

D

对边平行且相等 对角相等,

邻角互补

相平分

心对称

C

B

A

边平行且相等

个角是直角

相平分且相等

心对称、轴对称

D

B

对边平行四条边相等 对

角相等,

邻角互补

相平分且

垂直,每

条对角线

平分一组对角

心对称、轴对称

方形

B

对边平行四条边相等,邻边垂直

个角是直角

相平分、相等、垂直,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中

心对称、轴对称

腰梯形

B

底平行,

两腰相等

一个底上

两个角相

角线相等 轴

对称

5、 特殊四边形的判定: 平行四边形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5、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

矩形 1.有三个角是直角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3、两条对角线平分且相等

菱形 1、四条边相等 2、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3、两条对角线平分且垂直

正方形 1、有组邻边相等的矩形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 3、两条对角线平分、相等且垂直

等腰梯形

1、同一个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

2、对角线相等的梯形

九、 圆

1、 圆的有关性质:

(1)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三个点确定一个圆,圆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2)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MN 是⊙O 的直径,MN ⊥AB ,∴AC=BC ,AM=BM ,AN=BN

(3)圆心角: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4)圆周角:

①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BAC=

2

1

∠BOC ②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③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图形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d 与r 关系

点在圆内

d <r

点在圆上 d =r

P

点在圆外 d >r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图形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d 与r 关系

相交 d <r

相切

d =r

_ P

相离d>r

(3)切线(长)性质与切线判定:

图形切线(长)性质切线判定

a a为⊙O的切线,则OP⊥a

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与

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

线

P,∠APO=∠BPO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图形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d与

R、r关系(Rr)

外离

d>R+r

外切d=R+r

相交

R-r<d<R+r

内切

d=R-r

内含0<d<R-r

2、与圆有关的计算

(1)弧长公式:

180

n r

l

π?

=

C

c

(2) 扇形面积公式:lr r n s 2

1

3602==π (3) 圆柱的侧面积:

h r S ?=π2侧

=表面积s 侧面积s +底面积s

(4) 圆锥的侧面积:

ra S π=侧

=表面积s 侧面积s +底面积s

第五单元 图形与变换

一、对称、平移、旋转

1、 轴对称图形: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

圆、正n 边形

2、 中心对称图形:线段、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圆、正n 边形(n 为偶数)

二、相似

1、 比例线段:

(1) 基本性质:bc ad d c

b a =?= (2) 合比:d d

c b b a

d c b a +=

+?= (3) 等比:(0)a c m a c m a

b d n b d n b d n b

++

+===+++≠?

=++

+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a ∥b ∥c EF DE

BC AB =

? DE ∥BC CE

AE

BD AD =

? 3、黄金分割 4、相似三角形:

判定

两角对应相等

两边对应成比例,夹角相等 三边对应成比例 性质

(1)对应角相等 (2)对应边成比例

(3)对应线段(中线、高、角平分线)比等于相似比

(4)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5)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5位似图形:如果两个图形相似,且对应点的连线(或延长线)交于一点,这两个图形又叫位似图形,交点叫位似中心

三、尺规作图

1、 五种基本作图:(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线段垂直平分线(3)作角平分

线(4)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5)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2、 会作特殊三角形、四边形、外接圆、内切圆、圆的切线

四、视图与投影、镶嵌

1、 三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2、 任意一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

第六单元 统计与概率

十、总体、样本、平均数 1、 总体与样本:

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 个体:总体中每一个考察对象

样本: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2、 平均数:

(1) 如果有n 个数n x x x ,,21,则它们的平均数为)(1

21n x x x n

x +++= (2) 加权平均数:如果在n 个数中,

)(212211n f f f f x f x f x k k k =+ 次出现次,出现次,出现,那么他们的平均

数为n

f x f x f x x k

k ?+?+?=

2211

(3) 通常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3、 众数、中位数

(1)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

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十一、 统计图表 1、 条形图:如图1 2、 折线图:如图2 3、 扇形图:如图3

十二、 频率与方差 1、极差: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2、方差:[]

222

212

)()()(1

x

x x x x x n

s n -++-+-=

3、标准差:2s s =

注:极差、方差、标准差都是用来衡量样本波动大小的量,极差(方差、标准差)越大,波动性越大

4、频数、频率:

频数:在一个样本中,每一个数据出现的次数 频率=

样本容量

频数

, 注意:一个事件中频率的和=1

5、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及频数折线图: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图2

(得票率)

图1

图3

(1)频数分布表:如图1

(2)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2):

一般步骤:①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②决定组距与组数;③列频数分布表;④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3) 频数折线图:如图3

三、概率

1、 概率()A A p

事件事件出现次数

所有可能的结果数

, 0 ≤()A p 事件≤1

必然事迹:()A p 事件 =1 不可能事件:()A p 事件 =0 不确定事件(可能事件):0<()A p 事件<1 2、 求概率的方法:

(1)列举法(包括列表) (2)画树状图

(3)大量重复实验时的频率可以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分组 频数 频率 144.5149.5~ 1

0.05 149.5~154.5 A B

154.5~159.5 7 0.35 159.5~164.5 C D

164.5~169.5 3 0.15

合计 20 1 图3 图2

2020最新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

精选教育类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马上就要中考了,祝大家中考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中!欢迎同学们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最新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实数重要复习的知识点: 一、实数的分类:

??????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实数 1、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写成q p 的形式,其中p 、q 是互质的整数,这是有理数的重要特征。 2、无理数:初中遇到的无理数有三种:开不尽的方根,如2、34;特定结构的不限环无限小数,如1.101001000100001……;特定意义的数,如π、45sin °等。 3、判断一个实数的数性不能仅凭表面上的感觉,往往要经过整理化简后才下结论。 二、实数中的几个概念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实数a 的相反数是 -a ; (2)a 和b 互为相反数?a+b=0 2、倒数: (1)实数a (a ≠0)的倒数是a 1;(2)a 和b 互为倒数?1=ab ;(3)注意0没有倒数 3、绝对值: (1)一个数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 ?????-==0,0, 00, a a a a a a (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必须要对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实数进行数性(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 4、n 次方根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结构图

有理数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有理数 概念: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 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有理数的分类:①有理数 正有理数 零 负有理数 正整数 正分数 负整数 负分数 ②有理数 整数 分数 正整数 零 负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 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b互为相反数。 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 (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 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 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 (-a)n=-a n 或(a -b)n=-(b-a)n , 当n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a-b)n=(b-a)n .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举几个例子:3一共有1个有效数字,0.0003有一个有效数字,0.1500有4个有效数字, 1.9*10^3有两个有效数字(不要被10^3迷惑,只需要看1.9的有效数字就可以了,10^n 看作是一个单位)。 整式的加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 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 大全

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 一、数与代数 1. 数与式 (1) 实数 实数的性质: ①实数a 的相反数是—a ,实数a 的倒数是a 1 (a ≠0); ②实数a 的绝对值: ?????<-=>=) 0()0(0) 0(a a a a a a ③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二次根式: ①积与商的方根的运算性质: b a ab ?=(a ≥0,b ≥0); b a b a =(a ≥0,b >0); ②二次根式的性质: ???<-≥==)0() 0(2a a a a a a (2)整式与分式 ①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n m n m a a a +=?(m 、n 为正整数);

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n m n m a a a -=÷(a ≠0,m 、n 为正整数,m>n ) ; ③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n n n b a ab =)((n 为正整数); ④零指数:10=a (a ≠0); ⑤负整数指数:n n a a 1=-(a ≠0,n 为正整数); ⑥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即22))(( b a b a b a -=-+; ⑦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即2222)(b ab a b a +±=±; 分式 ①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m b m a b a ??=;m b m a b a ÷÷=,其中m 是不等于零的代数式; ②分式的乘法法则:bd ac d c b a =?; ③分式的除法法则:)0(≠=?=÷c bc ad c d b a d c b a ; ④分式的乘方法则:n n n b a b a =)((n 为正整数); ⑤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 c b a c b c a ±=±; ⑥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bc c d ab b d c a ±=±; 2. 方程与不等式 ①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a ≠0)的求根公式:

完整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汇

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汇 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结构图

第五章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 第六章知识结构 第七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二)开展好课题学习 可以如下展开课题学习: (1)背景了解多边形覆盖平面问题来自实际. (2)实验发现有些多边形能覆盖平面,有些则不能. (3)分析讨论多边形能覆盖平面的基本条件,发现问题与多边形的内角大小有密切关系,运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运用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 首先引入用地砖铺地,用瓷砖贴墙等问题情境,并把这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一些多边形能否镶嵌成平面图案,并记下实验结果:

(1)用正三角形、正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图1).用正五边形不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2)用正三角形与正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用正三角形与正六边形也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3)用任意三角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用任意四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图2).

观察上述实验结果,得出多边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需要满足的两个条件: (1)拼接在同一个点(例如图2中的点O)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周角); (2)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例如图2中的OA两侧的多边形有公共边OA). 运用上述结论解释实验结果,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在图2中,∠1+∠2+∠3=180°.因此,把6个全等的三角形适当地拼接在同一个点(如图2), 一定能使以这点为顶点的6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并且使边长相等的两条边贴在一起.于是, 用三角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又如,由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可以得到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5-2)×180°=540°. 因此,正五边形的每个内角等于 540°÷5=108°, 360°不是108°的整数倍,也就是说用一些108°的角拼不成360°的角.因此,用正五边形不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最后,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使所学内容得到巩固与运用.1.利用二(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本章知识安排的前后顺序

初中数学各种公式(完整版)

数学各种公式及性质 1. 乘法与因式分解 ①(a +b )(a -b )=a 2-b 2;②(a ±b )2=a 2±2ab +b 2;③(a +b )(a 2-ab +b 2)=a 3+b 3; ④(a -b )(a 2+ab +b 2)=a 3-b 3;a 2+b 2=(a +b )2-2ab ;(a -b )2=(a +b )2-4ab 。 2. 幂的运算性质 ①a m ×a n =a m +n ;②a m ÷ a n =a m -n ;③(a m )n =a mn ;④(ab )n =a n b n ;⑤(a b )n =n n a b ; ⑥a -n = 1n a ,特别:()-n =()n ;⑦a 0 =1(a ≠0)。 3. 二次根式 ①( )2=a (a ≥0);② =丨a 丨;③ = × ;④ = (a >0,b ≥0)。 4. 三角不等式 |a|-|b|≤|a±b|≤|a|+|b|(定理); 加强条件:||a|-|b||≤|a±b|≤|a|+|b|也成立,这个不等式也可称为向量的三角不等式(其中a ,b 分别为向量a 和向量b ) |a+b|≤|a|+|b|;|a-b|≤|a|+|b|;|a|≤b<=>-b≤a≤b ; |a-b|≥|a|-|b|; -|a|≤a≤|a|; 5. 某些数列前n 项之和 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 -1)=n 2 ;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 2=n(n+1)(2n+1)/6; 13+23+33+43+53+63+…n 3=n 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6. 一元二次方程 对于方程:ax 2 +bx +c =0: ①求根公式是x =2b a -,其中△=b 2-4ac 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第一册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一”的书叫做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1.2有理数 1.2.1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2.2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注意事项: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1.2.3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1.2.4绝对值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⑴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⑵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饿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a+ b= b+ a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

初中数学知识大全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知识 一、数与代数 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 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 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 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 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 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 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 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 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全部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有理数 一. 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 a 1;若ab=1? a 、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经典版)

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知识 ㈠、数与代数 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 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 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 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 负数。 绝对值: 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 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 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 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 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 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 ②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最新最全)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 2 +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 2 +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 2 -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 -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32-x 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2 1-x 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 3 21-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x y 2 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 -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 -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2)1(2 12+-=x y 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x y 2 =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 3. 2.sin 2 60°+ cos 2 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5.cos60°+ sin30°= 1.

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图1

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图 两点说明: 一、初中数学知识总共包括代数、几何、统计概率三部分。本资料亦按照这一架构汇总。 二、背诵本资料请一定把握以下三点: 1、背诵定义,不仅要背诵定义内容,而且一定要牢记定义中的条件要素; (注:大部分定义等同于公式,同样可以用于解题。比如定义的条件就是选择、填空甚至大题必考的考点。) 2、背诵公式,不仅要背诵公式内容,而且一定要熟记书上的标记例题,掌握公式的运用; 3、不管是背诵定义还是公式,头脑中务必要时刻与平时所做的练习题尤其是错题结合起来,加深对有关公式 定义的理解。 (注:以上三条同样适用于其他各学科。) 1 / 16

2 / 16 1、代数(这部分主要包括实数、代数式、方程式、不等式、函数五个内容。) 1.1 实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有理数: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它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带循环节符号,如5.? 36?4)。 1.1.1概念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①带省略号......;②与π 有关;③带根号且开不尽。如5.63……;3π;3;33) 正整数:如1,2,3...... 整数 零: 0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整数:如 -1,-2....... ① 正分数:如21,34,5.2 ...... 分数 负分数:如-3.5,-65...... 有理数 (通常有 正整数(正数“+”可省略不写,“-”不行。但具体生活题最好写正号,如往东100米写作“+100”) 两种分 正有理数 (我们常常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往东计正,往西就计负) 类方法) 正分数 ② 零:0 ① 负整数 负有理数 1.1.2 负分数 实数 正无理数 分类 无理数 (通常 负无理数 两种) 正实数(包括正有理数和正无理数)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新版)

中考数学知识点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 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 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 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32-x 的值为 1. 2.当x=3时,函数y= 2 1-x 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 3 21-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x y 2 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1,2). 6.抛物线 2)1(2 1 2+-= x y 的顶点坐标是7.反比例函数x y 2=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 3. 2.sin 260°+ cos 2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5.cos60°+ sin30°= 1. 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完整版)初中数学代数知识大全

初中数学代数知识大全 一、有理数的运算 1、 相反数:::0:0a a a a --的相反数为的相反数为的相反数为 2、 绝对值: 3、 倒数:1ab =,.a b 和互为倒数 或 1a b = 4、 有理数的加法:(||||)a b a b ++=++ ()(||||)a b a b -+-=-+ (||||)a b a b -+=-- ()(||||)(||||)a b a b a b +-=+-> 5、 有理数的减法:()a b a b -=+- 6、 有理数的乘法:||||a b a b ?=+? ||||a b a b -?=-? (0,0)a b ≥≥ 7、 有理数的除法:||||a b a b ÷=+÷ ||||a b a b -÷=-÷ (0,0)a b ≥≥ 8、 有理数的乘方: ()n a a a a n a a =????L 个 22() n n a a =- 21 21 () n n a a ++=-- (0)a ≥ 二、整式的运算 1、 整式的加减: (1) 非同类项的整式相加减:ab mn ab mn ±=±(不能合并!) (2) 同类项的整式相加减:()ab an b n a ±=±(合并同类项,只把系数相加减) 2、 整式的乘除: (1) 幂的八种计算 (a ) 同底数幂相乘:m n m n a a a +?= (b ) 同底数幂相除:(0)m n m n a a a a -÷=≠ (c ) 零指数:0 1(0)a a =≠ (d ) 负指数: 1 (0)p p a a a -= ≠ (e ) 积的乘方: () m m m ab a b =?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超全、超好用)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1、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 △=b2-4ac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②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他的对角线。 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相等。 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菱形: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领心的四条边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③判定条件:定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矩形与正方形: ①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④ 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⑤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多边形: ①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度 ②多边心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在每个顶点处取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他们的和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360度) 平均数:对于N 个数X 1,X 2…X N ,我们把(X 1+X 2+…+X N )/N 叫做这个N 个数的算 术平均数,记为X 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里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 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加一个权,这就是加权平均数。 二、基本定理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 一?代数: 1.1绝对值运算 2.1平面几何:角 1.2有理数的运算 2.2 三角形 1.3整式的乘法运算 2.3四边形 1.4整式乘法公式 2.4比例性质 1.5整式除法公式 2.5三角函数 1.6分式的运算公式 2.6与圆有关的公式1.7 一兀二次方程 2.7点与圆的位置1.8因式分解 2.8直线与圆的位置1.9不等式 2.9两圆的位置 1.10二次根式 1.1绝对值运算 1.2有理数的运算 1.3整式的乘法运算

1.4 整式乘法公式 1.5 整式除法公式 1.6 分式的运算公式 1.7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1.8 因式分解

1.9 不等式若,则 若,则 若,则 1.10 二次根式 2.1 角 1周角=360 ° 1 平角=180 ° 1 直角=90 ° 1°= 60 ;1 = 60”若,则/ A与/ B互为余角。 若,则/ A与/ B互为补角。 2.2 三角形 若,则 若,则 若,则为直角三角形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2.3 四边形 (a为底边长,h为底边上的高)(ab 为两邻边长) (ab 为菱形的两条对角线) 2.4 比例性质 若,则 若,则 2.5 三角函数

2.6 与圆有关的公式 圆周长 圆面积 弧长 扇形面积 2.7 点与圆的位置 设P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圆的半径长为r,则点P 在圆上 点P 在圆内 点P 在圆外 2.8 直线与圆的位置 设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圆半径长为r,则

直线与圆相切 直线与圆相离 直线与圆相交 2.9 两圆的位置 设两圆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则 两圆外离 两圆外切 两圆相交 两圆内切 两圆内含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归纳整理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归纳整理 很多初中同学想要初中的公式,所以整理了一些,希望大家多多理解并进行记忆,以便考个好的数学成绩。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归纳乘法与因式分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S=c*h 斜棱柱侧面积S=c'*h 正棱锥侧面积S=1/2c*h' 正棱台侧面积S=1/2(c+c')h' 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S=4pi*r2

圆柱侧面积S=c*h=2pi*h 圆锥侧面积S=1/2*c*l=pi*r*l 弧长公式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s=1/2*l*r 锥体体积公式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 斜棱柱体积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V=s*h 圆柱体V=pi*r2h 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初一至初三数学全部知识点!!

七上 第二章有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m/n(m,n都是整数,且n≠0)的形式。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 无限不循环小数和开平方开不尽的数叫作无理数,比如π,3.141592653589793 2384626...... 而有理数恰恰与它相反,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其中包括整数和通常所说的分数,此分数亦可表示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有理数分为正数、0、负数 正数又分为正整数、正分数 负数又分为负整数、负分数 如3,-98.11,5.72727272……,7/22都是有理数。 全体有理数构成一个集合,即有理数集,用粗体字母Q表示,较现代的一些数学书则用空心字母Q表示。 ①加法的交换律a+b=b+a; ②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③存在数0,使0+a=a+0=a; ④对任意有理数a,存在一个加法逆元,记作-a,使a+(-a)=(-a)+a=0; ⑤乘法的交换律ab=ba; ⑥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⑦分配律a(b+c)=ab+ac; ⑧存在乘法的单位元1≠0,使得对任意有理数a,1a=a; ⑨对于不为0的有理数a,存在乘法逆元1/a,使a(1/a)=(1/a)a=1。 ⑩0a=0 文字解释:一个数乘0还等于0。 0的绝对值还是0. 第二章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1.理数加减统一成加法的意义: 对于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减法,我们可以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这样就可将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统一后的式子是几个正数或负数的和的形式,我们把这样的式子叫做代数和。 2.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1)运用减法法则将有理数混合运算中的减法转化为加法。 (2)运用加法法则,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简便运算。 有理数范围内已有的绝对值,相反数等概念,在实数范围内有同样的意义。 一般情况下,有理数是这样分类的: 整数、分数;正数、负数和零;负有理数,非负有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有理数可以用a/b的形式表达,其中a、b都是整数,且互质。我们日常经常使用有理数的。比如多少钱,多少斤等。

初中数学代数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代数公式大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初中数学知识大全

初中数学知识大全初中数学知识:数与式 ①有理数 1、有理数的分类 2、数轴的定义与应用 3、相反数 4、倒数 5、绝对值 6、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7、有理数的运算 ②实数 8、实数的分类 9、实数的运算 10、科学记数法 11、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12、平方根与算术根和立方根 13、非负数 14、零指数次幂、负指数次幂 ③代数式 15、代数式、代数式的值 16、列代数式 ④整式

17、整式的分类 18、整式的加减、乘除的运算 19、幂的有关运算性质 20、乘法公式 21、因式分解 ⑤分式 22、分式的定义 23、分式的基本性质 24、分式的运算 ⑥二次根式 25、二次根式的意义 26、根式的基本性质 27、根式的运算 初中数学知识:方程和不等式 ①一元一次方程 28、方程、方程的解的有关定义 29、一元一次的定义 30、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②二元一次方程 32、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3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3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法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3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③一元二次方程 36、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37、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 38、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和根的判别式 39、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④分式方程 40、分式方程的定义 41、分式方程的解法(转化为整式方程、检验) 42、分式方程的增根的定义 43、分式方程的应用 ⑤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44、不等式(组)的有关定义 45、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46、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4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48、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初中数学知识:函数 ①位置的确定与平面直角坐标系

鲁教版初中数学定义定理(大全)

第一篇数与代数 第一节数与式 一、实数 1.实数的分类: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 3, ,0.231,0.737373…, , 等;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 如: π, ,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3.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数a的绝对值,记作∣a∣。正数的绝对值 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如:丨- _丨= ;丨3.14-π丨=π-3.14. 4.相反数: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 是0。 5.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 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6.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 数法. 如:407000=4.07×105,0.000043=4.3×10-5. 7.大小比较: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8.数的乘方: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 9.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a就叫做x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10.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1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 12.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13.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14.平方根易错点:(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不分,如 64的平方根为士8,易丢掉-8,而求为64的算术平方根;(2)的平方根是士,误认为平方根为士 2,应知道=2. 15.二次根式: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二次根式. 16.二次根式的化简: 17.最简二次根式应满足的条件:(1)被开方数的因式是整式或整数;(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能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 18.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9.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公式 20..二次根式运算注意事项:(1)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防止:①该化简的没化简;②不该合并的合并;③化简不正确;④合并出错.(2)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常用乘法公式或除法公式来简化计算,运算结果一定写成最简二次根式或整式. 21.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2.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