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采矿理论与技术daan

现代采矿理论与技术daan
现代采矿理论与技术daan

1、煤矿开采技术发展的应该立足在哪些方面?

1)立足点

在当今科技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煤炭开采技术的研究必须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立足于煤炭开采技术的前沿,立足于中国煤炭发展战略所必要的技术储备,立足于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所必须的关键技术的攻关,立足于煤炭工业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重点从事中长期研究开发和技术储备,跟踪产业科技前沿,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煤矿开采技术及配套装备为主导的核心技术,占领技术制高点。

2)采煤方法和工艺

采煤方法和工艺的进步和完善始终是采矿学科发展的主题。采煤工艺的发展将带动煤炭开采各环节的变革,现代采煤工艺的发展方向是高产、高效、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基本途径是使采煤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研究开发强力、高效、安全、可靠、耐用、智能化的采煤设备和生产监控系统,改进和完善采煤工艺。在发展现代采煤工艺的同时,继续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采煤工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采煤工艺理论。

3)高产安全高效矿井开采技术

开发煤矿高效集约化生产技术、建设生产高度集中、高可靠性的高产安全高效矿井开采技术。以提高工作面单产和生产集中化为核心,以提高安全、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研究开发各种条件下的高效能、高可靠性的采煤装备和工艺,简单、高效、安全、可靠的生产系统和开采布置,生产过程监控与科学管理等相互配套的成套开采技术,发展各种矿井煤层条件下的采煤机械化,进一步改进工艺和装备,提高应用水平和扩大应用范围,提高采煤机械化的程度和水平。

2、采煤工艺的发展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3、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中国21世纪议程》确立了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框架各个领域的主要目标。特别是2003年,我国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它已经成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动力和重要指导方针。

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以归纳为: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水平;建立重要资源安全供应体系和实施重要战略资源储备,最大限度地保证国民经济建设对资源的需要。

4、谈一谈煤炭绿色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或认识。

(1)环境是一种资源---自然环境是亿万年来自然力作用的结果.破坏后很长时间得不到恢复,因而具有不可逆性。矿产资源与土地、水、植被等环境要素紧密相关。大规模地采矿将直接构成对亿万年来自然力作用形成环境的威胁和破坏。

(2)环境容量---环境通过各种各样过程转化人类生产和消费产生废弃物的能力称为环境的自净能力。

(3)根据矿产资源开发的正负价值两面性。应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意志,在人类向自然索取的同时,时刻不忘回馈自然和养护自然,从而在人类和自然之间建立起复合的生态平衡机制。

(4)开采后的岩体运动造成应力的再分布和能量集中,导致环境破坏,因此研究开采后岩层

运动规律是实现绿色开采和保护矿区环境的基础。

(5)实现既能最大限度的采出煤炭而又保证安全和保护环境的开采技术--科学采矿。形成矿区环境容量和环境评价体系等计算方法。

5、绘图说明绿色开采的技术体系

6、谈一谈绿色开采重要意义。

“资源开采-环境保护-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关系,是我国21世纪资源开发的全局性课题。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实现“绿色开采”。“绿色开采”重大意义在于:

(1)绿色开采要求开采技术水平提升。我国煤炭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长期走的是粗放型发展路子,生产集约化程度很低。绿色开采必然要求多层面、多角度的技术创新。

(2)绿色开采要求系统高效利用产品。绿色开采要求从广义资源的角度看待矿区范围内的煤炭、地下水、煤层气、土地、煤矸石以及在煤层附近的其他矿床等可用资源,在追求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绿色开采要求全面评价企业效益,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绿色开采以生态大系统的观念来看待、评价企业的经济活动,实现生态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这自然要求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全面考虑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7、绘图说明煤与瓦斯协调开采的技术体系。

8、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的技术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1)土地复垦技术

排土场复垦:排土场排弃物料中岩石居多,土壤较少,在岩石层上进行农业复垦有一点难度,因而排土场主要适用于林业复垦,少量用于农业复垦或其他用途。

2)露天矿采场复垦

露天矿采场的复垦主要取决于矿床赋存与地形条件,其次与围岩、表土及当地实际需要有关。

3)煤矿塌陷地复垦

对矿区塌陷地可以实行梯次动态复垦,根据采区内煤层赋存情况,合理布置回采工作面,厚薄煤层交替配采,使地表塌陷呈梯次动态变化。煤矿塌陷地复垦技术可分为充填复垦与非充填复垦。

4)植被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是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的一项新兴的有潜力的绿色植物技术。植被恢复是矿区复垦生态工程最重要的环节,主要包括立地评价、整地措施、植物选择、播种栽植、施肥管理等方面。

5)综合利用与管理技术

包括农业开发、林业开发、牧业开发、渔业开发、建筑与休闲娱乐开发五个方面。

9、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结合我国煤炭企业的实际谈一谈我国煤炭企

业如何进行绿色开采。

(1)树立绿色价值观

树立绿色理念、培育绿色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是现代企业的核心,在绿色文明时代来临之际,树立绿色价值观,即将环境保护作为煤炭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之一,是煤炭企业推行先进管理模式、构建和谐矿区的关键。

(2)依靠科技进步

煤炭企业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抗灾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煤炭工业向安全、高效、洁净、优质的方向发展。

(3)加强国际合作

煤炭企业要要通过多种有效方式加强国际合作,进入国际技术市场,学习、引进和借鉴发达采煤国家的先进技术,并在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符合我国煤炭生产实际的新技术。在学习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新中国煤炭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技术水平也有了长足进展。所以我们也要努力参与国际煤炭技术市场的竞争,输出先进采煤技术和装备。

10、解释概念

条带开采、限厚开采、“采-注-采”三步法开采、覆岩离层注浆

条带开采是目前国内建筑物下采煤地表沉陷控制的主要技术途径,应用最为广泛。条带开采的原理是把要开采的煤层划分成比较正规的条带进行开采,采一条,留一条,利用保留的条带煤柱支撑上覆岩层,从而减少覆岩沉陷,控制地表的移动和变形,达到地面保护目的。限厚开采

以不产生地表积水和满足建筑物所要求的保护等级为依据,确定可开采的煤层厚度,仅回采这一厚度的煤,以实现减少下沉保护地面建筑物及土地的目的。

5)“采-注-采”三步法和“采-注-跳采”三步法开采

“采-注-采”三步法开采(图3-10),即“小条带开采-注浆充填采空区-剩余条带开采”,布置条带式工作面跳跃式开采,注浆充填和加固采空区破裂岩体恢复承载能力,利用覆岩结构对上覆岩层移动的控制。

“采-注-跳采”三步法是在“采-注-采”三步法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基本内涵是将开采区布置成类似于条带式的宽、窄条带相间的工作面。

覆岩离层注浆

覆岩离层注浆就是通过地面钻孔向采空区上方覆岩中的离层带高压注入液体充填材料,控制覆岩下沉,控制地表沉降。

写一篇关于与本课程授课内容有关联方面的论文,字数3000~4000左右(要求:按照正规刊物要求,有题目、作者名字、摘要(100~150字)、关键词,上述这几项要翻译成外文,正文部分要求对后面的参考文献要引用,有结论或结语,参考文献,正文格式、文中图标按标准撰写)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三版课后_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1 以无线广播和电视为例,说明图 1-1 模型中的信息源,受信者及信道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在无线电广播中,信息源包括的具体内容为从声音转换而成的原始电信号,收信者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就是从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乘的声音;在电视系统中,信息源的具体内容为从影像转换而成的电信号。收信者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就是从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成的影像;二者信道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分别是载有声音和影像的无线电波 1.2 何谓数字信号,何谓模拟信号,两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数字信号指电信号的参量仅可能取有限个值;模拟信号指电信号的参量可以取连续值。他们的区别在于电信号参量的取值是连续的还是离散可数的。 1.3 何谓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有哪些优缺点? 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 优缺点: 1.抗干扰能力强;2.传输差错可以控制;3.便于加密处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越来越重要,数字通信的加密处理比模拟通信容易的多,以话音信号为例,经过数字变换后的信号可用简单的数字逻辑运算进行加密,解密处理;4.便于存储、处理和交换;数字通信的信号形式和计算机所用的信号一致,都是二进制代码,因此便于与计算机联网,也便于用计算机对数字信号进行存储,处理和交换,可使通信网的管理,维护实现自动化,智能化;5. 设备便于集成化、微机化。数字通信采用时分多路复用,不需要体积较大的滤波器。设备中大部分电路是数字电路,可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因此体积小,功耗低;6. 便于构成综合数字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采用数字传输方式,可以通过程控数字交换设备进行数字交换,以实现传输和交换的综合。另外,电话业务和各种非话务业务都可以实现数字化,构成综合业务数字网;缺点:占用信道频带较宽。一路模拟电话的频带为 4KHZ 带宽,一路数字电话约占64KHZ。 1.4 数字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中的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数字通行系统的模型见图1-4 所示。其中信源编码与译码功能是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进行模数转换;信道编码和译码功能是增强数字信号的抗干扰

当今世界深海采矿技术的发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当今世界深海采矿技术的发展 国际海底区域活动及其科技、经济、政治及法律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主要特点是:当今区域活动由单一多金属结核资源向多种资源(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多金属软泥、天然气水合物、生物基因资源等)发展和出现区域多种资源的第二轮竞争的严峻形势。 70 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进行深海多金属结核资源采矿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以美国公司为主的四大财团研究开发的集矿机和管道提升采矿系统,于70 年代末在太平洋C-C 区首先进行了每小时30-40t 的海上中间性试验。该系统配套的设备是:拖曳式水力和机械式动力集矿机;气力和水力提升管道,以及2-4.5 万t 级宽体双底采矿船。 80 年代,法国研制成PKA2-6000 号深海多金属结核采矿系统,可从6000m 的深海底进行快速采矿,日产可达1500-2000t,然后按自控程序返回海面。英国也正在研制一种气力提升采矿系统,日产量可高达10000t。专家普遍认为日产千吨级以上的采矿系统将成为21 世纪最有前途的第一代深海商业开采系统。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在深海开采技术方面已经拥有了足够的技术储备,正在等待商业开采时机的到来。 我国自90 年代以来开展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开采技术的研究开发,现已研 制出两套集矿原理机-水力式集矿机和复合式集矿机的模型机,具有结构简单、作业可靠、采收率高的特点,其室内集矿效率达到85%以上;建成了一套高 30m、管径100cm 的实验室扬矿系统。研制单位较系统地进行了水力(矿浆泵、清水泵、射流泵)和气力扬矿方法的实验室研究,以及配套的遥测遥控技术。但是这套系统仅局限在试验室不足5m 水深的水池内,距离五、六千米水深采矿的技术要求相差甚远。大洋协会计划2000 年将对这套改进的采矿系统进行水

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

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 能源,材料,信息技术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能源是动力基础,材料是动力目标,科技是动力手段。具体可分为: 1.光电子信息产业 在本世纪微电子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21世纪将把光、电、声、磁等物理特性加以综合开发利用,形成包括光电子器件、激光配置、光纤系统、全息图像、光是集成电路、光计算机等基本内涵为新一代光电子信息产业。这一新产业将全面更新现有的各类信息手段,以适应人们对信息的最广泛的需要。 2.软件产业 在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处理和知识处理业务将空前活跃,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产业的成长将加快步伐;大量的、遍及各个领域的数据库、信息库、知识库将普遍建成并广泛应用;基本软件、应用软件、智能软件、专家系统等软件产业,并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占有越来越突出的地位。 3.智能机械产业 在21世纪,传统的各种机械工具将广泛地与微电子、光电子和人工智能机械产业。这个产业提供的智能机器人、智能计算机、智能工具(智能汽车、船舶、火车、飞机、航天器等)、智能生产线、智能化工厂等等,不仅在体力上,同时也在脑力上部分替代人类的各种劳动,使人类的智能获得新的解放,从而人类可以开展更富创造性的工作。 4.生物工程产业 以现代生命技术的四大组成部分(微生物、酶、细胞、基因)为基础,到21世纪将逐步形成以动植物工程、药物及疫苗、蛋白质工程、细胞融合、基因重组、生物芯片及生物计算机等为基本内涵的生物工程产业。这个产业将改造和创建若干高效益的生物物质,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5.生物医学产业 在疾病诊断、医疗手术、人工合成材料新成就的基础上,在21世纪人类能安全地掌握生物的或人工的脏器(心、肺、肾、脾等)、骨骼、血管、知觉(视、听、嗅、味、触)的移植和再造技术,从而使新的医疗技术达到能对人体各单位进行有效替换和重建的高水平,生物医学产业必将成为令人瞩目的高技术产业之一。 6.超导体产业 下个世纪,超导体产业将崛起。超导材料的某些独特性能将改变传统的若干概念和理论。超导电机、超导输电系统、超导储能装置、超导磁浮列车、超导计算机、超导电子器件等一系

煤矿采矿工程中的采矿工艺与技术分析

煤矿采矿工程中的采矿工艺与技术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对煤矿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煤矿企业必须要加强新技术的应用,从而提高煤炭开采质量与效率,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且要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研究新技术,保障我国煤炭开采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提高我国煤矿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煤矿行业健康发展,同时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标签:煤炭开采;采煤工艺;技术应用 一、煤矿采矿特点和问题 1.1煤矿资源不可再生 煤炭是在长期的地质变迁和历史环境中产生的,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煤炭资源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其开采量和开采效率标志着一个国家煤炭工业发达与否,因此在煤炭开采过程中,要提高采煤的质量与效率,避免宝贵的煤矿资源因为技术原因导致开采浪费。 1.2 煤矿技术设备和人员欠缺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比较分散,在国有煤矿中自动化设备已经逐渐扩散应用,专业技术人员配置和技术应用都比较先进,为国家和社会供应了较多的煤矿资源。但是,在众多小型煤矿企业中,煤炭开采在开采技术、设备和人员专业技能上都有较大欠缺,资源回采率较低,浪费严重。小煤矿中储煤量虽然不大,但在煤炭资源日益缺乏的背景下,如何高质量、高效率的开采煤炭已经是行业发展的重点,也是国家对煤炭行业的要求。 1.3需要高新技术支持 人类经过长期的开采活动,浅层煤炭资源大都已经被开采殆尽,而深层地壳和海底涉足很少,需要人们进一步开发。此外,受限于技术水平,一些已关闭或者老煤矿中还有较多煤矿资源未能够被开采出来,造成了较大的资源浪费。这就要求必须要不断发展相适应的高新技术,从勘探技术、开采技术和高效应用这三个方面实现煤矿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同时,提高煤炭开采的新工艺、新技术,也有利于降低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及实现煤矿资源与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4开采难度大 煤矿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深层地壳和复杂地质环境中的资源有待于开发,但由于技术水平有限,还无法对复杂地质条件中的资源进行开采与利用。由于开采难度大,已有的深井开采,资金投入大,人员设备伤亡的风险也很大。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课后答案完整版-张辉第五章

5-2 解(1)随机二进制序列的双边功率谱密度为 由得 式中,是的频谱函数,在功率谱密度中,第一部分是连续谱成分,第二部分是离散谱成分。 随机二进制序列的功率为 (2)当基带脉冲波形为 的付式变换为 因为 所以该二进制序列不存在离散分量。 (3)当基带脉冲波形为

的付式变换为 因为 所以该二进制序列存在离散分量。 5-3 解(1)由图5-7得 的频谱函数为 由题意 且 所以 代入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的双边功率谱密度函数式,可得

(2)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的离散谱分量为 当 代入上式得 因为该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中存在离散谱分量,所以能从该数字基带信号中提取码元同步所取得频率的分量。 该频率分量的功率为 5-6 解AMI码为+1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HDB3码+1 0 -1 +1 0 0 0 +V –B 0 0 –V 0 +1 0 -1 5-7 解PST码为- + + 0 + - - + 0 - + 0 - + + - 双相码为01 01 10 01 10 10 01 01 01 10 10 01 01 01 10 10 5-8 解原信息代码为101000010000110000101 5-9 解(1)令 由图5-8可得, 因为的频谱函数为 所以,系统的传输函数为 (2)系统的传输函数由发送滤波器,信道和接收滤波器三部分

组成,即 因为 则 所以,发送滤波器 和接收滤波器 为 5-10 解(1)总特性H (f )可以看成是图5-11两个三角形特性之差,即 H (f )=H1(f )-H2(f ) 其中 []211111()()(1)(1)2H f h t W Sa W t α απαα +?= ++g []222111()()(1)(1)2H f h t W Sa W t α απαα -?= --g 所以冲激响应 [][]122222 1`1`()()() (1)(1) (1)(1)22h t h t h t W Sa Wt W Sa Wt ααπαπααα =-+-=+--g g (2)因为该系统克等小成理想低通特性1 1 1,()0, eq f W H f f W ?≤? =? >?? 它所对应的无码间串扰的最高传码率为2W1,所当传输速率为2W1时,在抽样店无码间串扰。 (3)系统实际带宽为 2() i s s H C T T ππωω+ =≤∑1(1)B W α=+,因此频带利用率为 1122 (1)1B R W B W ηαα = ==++ (4)该系统的h(t)的谓不衰建较快,与2 t 成反比,因此有利于减小由码元定时误差所引起的码间串扰。 5-11 解 方法一:根据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当最高传码率1 B s R T = 时,能够实现无码间串扰传输的基带系统的总特性()H ω应满足 2() i s s H C T T ππωω+ =≤∑

现代通信与香农三大定理

现代通信与香农三大定理 姓名:杨伟章学号:201110404234 摘要:当我们提起信息论,就不得不把香农和信息论联系在一起,因为正是香农为通信理论的发展所做出的划时代贡献,宣告了一门崭新的学科——信息论的诞生。从此,在香农信息论的指导下,为了提高通信系统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人们在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两个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实,信息论是人们在长期通信实践活动中,由通信技术与概率论、随机过程、数理统计等学科相互结合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关键词:信息论基础现代通信系统香农三大定理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半导体三极管还未发明,电子计算机也尚在襁褓之中。但是通信技术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从十九世纪中叶,电报就已经很普遍了。电报所用的摩斯码(Morse Code),就是通信技术的一项杰作。摩斯码用点和线(不同长度的电脉冲)来代表字母,而用空格来代表字母的边界。但是每个字母的码不是一样长的。常用的字母E只有一个点。而不常用的Z有两划两点。这样,在传送英语时,平均每个字母的码数就减少了。事实上,摩斯码与现代理论指导下的编码相比,传送速度只差15%。这在一百五十多年前,是相当了不起了。 在二次世界大战时,雷达和无线电在军事上广泛应用。无线电受各种噪声的干扰很厉害,这也给通讯技术提出了新的课题。各种不同的调制方式也纷纷问世。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给定信道条件,有没有最好的调制方式,来达到最高的传送速率? “传输速率是波特率与每波特所含比特数的乘积。波特率受频宽的限制,而每波特所含比特数受噪声的限制。”前一个限制,由那奎斯特(Harry Nyquist)在1928年漂亮地解决了。而后一个问题则更复杂。1928年,哈特利(R. V. L. Hartley)首先提出了信息量的概念,并指出编码(如摩斯码)在提高传送速度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他未能完整定量地解决这个问题。二战期间,维纳(Norbert Wiener)发展了在接收器上对付噪声的最优方法。但是传输速率的上限还是没有进展。 在这种情况下,香农(Claude E Shannon)在1948年发表了《通信的一个数

现代化采矿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王步伟

现代化采矿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王步伟 发表时间:2019-03-12T10:43:11.2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作者:王步伟 [导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环保,节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影响了许多行业的发展。 滕州市金达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滕州 2775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环保,节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影响了许多行业的发展。因此,矿业公司必须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这一概念的影响。在当前的采矿过程中,如何保证矿山技术的环境保护和节能,已成为当前矿业企业关注的焦点,也是提高矿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企业可以更好地促进矿业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矿业技术作为矿业公司发展的重点,不仅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生态环境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它的存在对矿业公司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现代化;釆矿工艺技术;采矿工程;应用 1采矿工艺技术的特点 1.1结合异样的开采状况持续优化采矿工艺技术 发展经济要求可持续性,煤矿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当今也逐步地提升采矿的难度,新技术的应用非常迫切。各种开采条件都会破坏自然环境与浪费煤矿资源。根据不一样的开采条件,应持续优化采矿工艺技术,例如采集天然气、水、原油技术或者是采油填水技术,不但采集了原油资源,而且不会破坏地层构造。 1.2结合矿产的开采范围和分布选择适宜的采矿工艺技术 矿产资源在国内出现的形式是矿、油、煤,这些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导致当前工业分布的不均匀。地下的矿产资源具备较高隐蔽性,只有结合相应的勘探技术才可以找到。工业发展现状要求应用不同的采矿工艺技术,因为如果应用一样的采矿工艺技术,那么会破坏工业区或农田等,因此需要将各种采矿工艺技术有针对性地应用于各种地区。 2当前时期采矿工程中工艺技术的应用前提 在当前形势下,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低碳节能,环保等理念已渗透到各个领域。鉴于此,现代采矿项目在采用现代技术的同时,必须坚持绿色,低碳,环保的原则。矿业企业只能利用生态,环保,绿色,高效的采矿技术来发现和解决矿山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从而实现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绿色采矿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选择和应用,不仅保证了采矿项目的顺利进行,而且对我国矿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3采矿工程中应用的一些现代化采矿技术 3.1崩落采矿工艺技术 在国内的采矿工程中,崩落采矿技术通过崩落矿洞围岩的形式来管理地压,适用于矿区地表不禁止崩塌的区域以及崩落围岩的范围,应用较广。崩落采矿重点涵盖分层崩落、分段崩落、阶段崩落、自然崩落等技术。它的特点是高效、迅速、安全,在应用大参数且做好全面的技术策略后,可以显著提升采矿强度以及采矿生产效率,降低实现工作量和生产成本。 3.2填充采矿工艺技术 填充采矿技术是指采空区应用其他种类材料充当填充物,以此管理地压,防止由于崩落围岩或下沉地表而导致安全隐患的一种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会导致作业面承受较大的压力,要求通过支架对压力进行缓解。为了对崩落围岩和下沉地表的情况进行控制,还应结合填充物对地压问题进行处理。如此,才可以为填充开采创造安全的条件和环境。该技术可以实现煤炭资源的安全开采。 3.3岩体加固开采工艺技术 加固岩体开采工艺技术是指结合适宜的加固处理手段,涵盖锚杆和锚索等对内部构造和地表进行加固,从而实现岩层可靠性的提升,防止岩层出现坍塌和位移的情况,从而确保采矿工作的正常开展。其中,在表层岩层(2~3)m适于用锚杆加固,在到达岩层(10~20)m以及大范围岩体中适用锚索加固。 3.4溶浸采矿工艺技术 溶浸采矿技术是指结合化学溶剂溶浸处理采空区,从而使目标矿产实现。该技术要求专门的技术工作者系统地探究矿产资源的化学和物理特性,再对适宜的试剂进行配置或选择,在工作层中倒入试剂,通过化学反应原理来处理、回收矿产资源。 3.5大采高综放开采工艺技术 在分层次开采较厚岩层范围中适宜应用大采高综放技术。在传统的采矿活动当中,分层采矿技术可以扩大开采范围,然而这种技术在开采煤矿下层的情况下适用范围有限而工作面移位频繁,会提高维护巷道的难度系数。 3.6深矿井开采工艺技术 开采深井要求处理的关键性问题是冲击地压以及地热危害,而开采深井还会受到顶板、火、瓦斯、水、煤尘等制约作用。通常将深矿井开采技术应用于强冲击地压、大地热危害、低岩石抗压力的区域。 3.7缓倾斜煤层开采工艺技术 缓倾斜煤层的开采要求严格的支护构造强度,在开采厚煤层的情况下,一般在开采缓倾斜厚煤层中应用一次性开采技术方式。这种技术在进行开采的时候应避免四连杆的变形或滑倒,还应防止顶梁焊接缝裂开。在开采薄煤层的情况下,一般应用刨煤机进行,刨煤机的优势是体积小、功率小,可以有效确保施工全程的安全。 4我国未来的现代化煤矿开采工艺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4.1进行地下矿场的牢靠性提升以及矿区围岩处理 在我国以往的开采工程当中,通常也会通过将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进行回填,从而达到在增加矿区牢靠性的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将这些废料进行合理的处理,对于整体的施工效率而言有着较为深远的意义。而随着现阶段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运用到各行各业当中,在煤矿的开采当中同样如此。使用较为高效的现代化审查技术对施工地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掌握,将其中的薄弱点以及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区域查找出来,并制定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案对其进行处理,以达到增强施工安全性以及提升整体效率的目的。 4.2填充地下矿山混合填充料(尾矿与废石)的技术贯彻实施废石不出坑的原则。 为了提高充填体的强度,应多次开展科学的试验,合理确定充填体当中废石的比重,以及根据充填料水的渗透实验结果布置设计填充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是全国高职高专一体化教学通信专业通用教材。本书全面介绍了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基本分析方法。全书共七章,分别是:绪论、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差错控制编码和同步系统。 本书是全国高职高专一体化教学通信专业通用教材。本书全面介绍了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基本分析方法。全书共七章,分别是:绪论、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差错控制编码和同步系统。 作为高职高专通信专业的一门核心技术基础课程教材,在本书的编写中考虑了以下的原则与特点: 1.充分考虑了高职教育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特点,并考虑了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内容上力求通俗易懂,以必需够用为度,并适当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讲述简明透彻、概念清楚,重点突出。着重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大大缩减了不必要的数学推导和计算。 3.本着学用一体的思想,本书加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尽可能的体现现代通信系统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在大部分章节配有相应的实训内容与要求,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4.在教学内容和思考练习中,着重训练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系统的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能力。 全书内容丰富,编排连贯,系统性强。先介绍基础知识,后介绍

系统知识,每章配有小结和富有针对性的思考题和习题,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高专层次的各类高校通信、电子、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教材,又可作为成人高等学校有关专业教学用书,还可以作为信息类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由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陈霞、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杨现德担任主编,曾庆磊、姜维正、秦爱民担任副主编,寇迎辉、张慧香、房曙光、崔雪彦参加了部分章节的编写。垒书由陈霞统稿并主审。 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现代采矿技术理论的发展历史及其发展动力分析

现代采矿技术理论的发展历史、发展动力分析及我国煤炭工业在新世纪的发展战略 现代采矿技术的发展与采矿理论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现代采矿理论与系统工程紧密相联,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渗透到采矿工程中的各个方面,使采矿理论有了新的进展,更适应现代化的管理和决策。 一、采矿技术及发展过程 我国是世界产煤最多的国家,地域辽阔,煤炭赋存条件各异,有许多种不同类型的采矿方法以与技术,其发展过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下面就我国的采矿技术进行论述。 1、原始的采煤技术 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就已开始进行煤炭的矿业开采。1840年鸦片战争后,我国的采煤方法仍然非常落后,采用原始的穿峒式、残柱式、高落式等采煤方法,采掘等主要工作,仍然依靠工人繁重的体力劳动。 1895年以后,日、英、德帝国主义相继在我国开矿,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我国东北,以掠夺中国煤炭资源作为其穷兵黩武的重要政策。掠夺性的采煤方法日趋严重,滥采滥挖,开采的煤炭资源损失率高达70%~80%以上;矿工的劳动条件极端恶劣,煤矿的安全状况极差,伤亡事故严重。 2、旧中国采煤方法的改造(1949~1957) 新中国成立后,即对旧中国的采煤方法进行改革。1950年5月,燃料工业部在全国煤矿会议上作出了国营煤矿推行生产方式改革和安全生产的决议,提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生产改革。首先从改革采煤方法开始,把落后的穿峒式、残柱式、高落式等旧采煤方法,改为新的长壁式采煤方法,有利于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保护国家资源。强调在安全的原则下进行生产,改善矿井通风,改善工人的劳动环境和安全生产条件,通过了《关于全国煤炭全面推行新的采煤方法的决定》,强调指出“采煤方法的改革是煤炭工业的一次革命”。在缓倾斜薄及中厚煤层中,将穿峒式和残柱式改为单一长壁工作面采煤方法;在缓倾斜、倾斜厚煤层中,将高落式等采煤方法改为倾斜分层下行垮落采煤法,少数特厚煤层改用走向长壁上行水砂充填采煤方法,对急倾斜厚煤层则改用了水平分层下行垮落采煤法。到1957年,国营煤矿以长壁式为主的新采煤方法的产量比重达到了%,采区回采率提高到70%左右,工人的劳动环境和安全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3、长壁式采煤方法的巩固与发展(1957~1974年) 我国长壁式采煤方法的巩固与发展,是在不断改善顶板管理和提高采煤机械化程度的过程中实现的。在顶板管理方面,改变了旧采煤方法的无支护状况,采煤工作面从采用各种形式的木支架到推广应用金属摩擦支护和铰接顶梁。在缓倾斜、倾斜厚及特厚煤层,主要推行和完善倾斜分层下行垮落采煤法,改进人工假顶铺设,采用竹笆假顶、荆条假顶、金属网假顶等代替木板假顶,发展了以金属网为主要假顶材料铺网工艺;并推行黄泥灌浆等措施以形成稳定的再生顶板;同

现代科学技术试题

信息技术 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变换、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的工程技术,又称信息工程。 激光 是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系统在实现了粒子数反转的条件下通过受激发射所产生的强光束。 新型陶瓷 新型陶瓷是采用高度精选的不含硅酸盐的天然材料,通过一般的高温烧结成型工艺制成的陶瓷。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具有更加优异性能的新材料。 功能复合材料: 将两种或多种具有不同功能的材料复合成一体,形成一种具有多种功能或新功能的材料,称之为功能复合材料。 智能材料 智能材料能对材料的工作环境进行判断,并产生相应的反应,从而使材料继续不断地工作。 二次能源 需要依靠其他能源来制取或转换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原子能 原子能又称核能,是由原子核结合的变化而释放出的一种能量。 碱基互补配对 在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腺嘌呤(A)与另一条链上胸腺嘧啶(T)或一条链上的鸟嘌呤(G)与另一条链上的胞嘧啶(C)总是通过氢键结合,组成碱基对,这种A—T或G—C的配对方式,称为碱基互补配对。

半保留复制 新合成的子DNA分子总是以母链DNA分子为模板,且两条链中有一条链为母链所遗传,保留母链DNA遗传信息(碱基排列顺序),这种合成DNA 的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解旋 复制时,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扭成螺旋的长链逐渐解开的过程,称解旋。 海洋牧业化 海洋牧业化就是在一定的海域中大量放养优质鱼苗,使之在海洋自然条件下生长发育,以便集中捕捞,稳产高产。 水声技术 研究和开发海洋所用的声学技术叫水声技术,包括回声探测、被动探测、声纳重人系统和水声通信等。 海洋矿产资源: 海洋矿产资源是指蕴藏海底可供开采的石油、天然气、矿砂、煤炭、锰结核和多金属软泥等。 航天科学技术 航天科学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以及地球以外其他天体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包括由地面至太空的一切运载工具的研制,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宇宙探测器、空间站等飞行器的研制,以及飞行器的发射跟踪、控制、通信,遥测等系统的建立与实施。 地球同步静止轨道 指同步卫星运行的轨道,在赤道上空距地面高度为3.58万公里的圆形轨道。 航天器 航天器也叫空间飞行器。一般指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基本上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的各类飞行器。 空间工业化 空间工业化是一种在地球大气层以外宇宙空间进行工业生产的设想。

煤矿采矿工程中的采矿工艺与技术分析 田启生

煤矿采矿工程中的采矿工艺与技术分析田启生 发表时间:2018-03-23T11:19:35.8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作者:田启生1 胡晓波2 郭峰3 [导读] 摘要: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对能源的消耗量与需求量也大幅增加,特别是对煤炭资源的耗用逐年上升。 1淮南矿业集团潘集第三煤矿掘进一区安徽淮南 232096; 2淮南矿业集团潘集第三煤矿掘进二区安徽淮南 232096; 3淮南矿业集团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淮南 232001 摘要: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对能源的消耗量与需求量也大幅增加,特别是对煤炭资源的耗用逐年上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经济效益对于中国工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便是在监控流程中,不能对采煤设备的各项数据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使其出现一定的故障,给采煤工作造成极大困扰。只有立足于解决煤炭工业实际问题,发展煤矿采矿工艺技术,才能提高煤矿产量,保障能源安全。 关键词:煤矿采矿工程;采矿工艺;技术;分析 导言 煤炭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重要的能源。煤炭资源一般都深埋于地底下,需要经过上千年的时间才能够沉积而成,因此煤炭资源是非常珍贵的一种资源。在目前的煤炭开采过程中,常会出现浪费和采矿事故。这不仅使采矿人员的安全存在很大的因患,也浪费了煤矿资源。为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效率以及保障采矿人员的安全,必须不断的完善和改进采矿工程中的采矿工艺和技术。 1采矿工艺与技术分析 1.1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 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是由于煤矿类型的不同而采取的两种煤矿开采方法,同时这两种煤矿开采方法也是最为常见的。 1.1.1露天开采。采用露天开采的方式是因为矿层已接近表面,只需要将地表土移除,矿层就会暴露出来。这种开采方式是较为经济的,同时安全性也较高。其主要是在表土埋设炸药,炸开后用挖土机等设备将表土移除,然后将煤矿钻碎或炸碎,运往煤场进行加工处理,获取煤矿资源。 1.1.2地下开采。采用地下开采是由于煤矿层深埋于地底下且离地表较远,需要使用各种方式深入地底,才能够获取煤矿资源。在地下开采中,开采人员首先要把采矿层进行划分,然后通过对矿层物质的探测分析来确定开采方法,以保证有效安全的进行采矿工作。 1.2充填式采矿法 充填式采矿法属于人工支护采矿法,是指在矿房或矿块中,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像采空区送入充填材料,以进行地压管理,控制围岩崩落的地表松动,并在形成的充填体上或在其保护下进行回采。此类采矿方式只适用于开采围岩不稳固的高品位、稀缺、贵重矿石的矿体。优点:适应性强,矿石回采率高,贫化率低,作业较安全,能利用工业废料,保护地表等;缺点:开采条件较为复杂,工艺复杂,成本高,劳动生产率和矿块生产能力都较低;类型:干式充填法、水里充填法、胶结充填法、上/下向分层充填法、壁式充填法、削壁充填法、方框支架充填法。 1.3崩落式采矿法 沿矿体边界挖有环形运输巷道;在矿体的上盘或下盘开挖切割巷道形成切割空间,在堑沟中向上凿钻扇形炮孔进行爆破,后退回采。优点:采场结构简单,减少了采掘工作量,降低了采矿成本,生产效率高、作业安全、使用灵活;缺点:需满足地表允许陷落的条件才能够使用崩落式采矿法;类型:壁式崩落法、分层崩落法、阶段崩落法。 1.4空场采矿法 在矿体中形成的采空区主要依靠围岩自身的稳固性和留下的矿柱来支撑的一种采矿方法。 优点:允许有较大的暴露面积;缺点:矿房采完后,要及时回采矿柱,并及时处理采空区或事先充填矿房;类型:房柱法、浅孔留矿法、分段法、阶段矿房法。 1.5其他采矿法 除上述几种主要的采矿方法以外,还有一些采矿方法也偶会用到,如采取砂矿时,可采用砂矿床露天开采,还有细菌化学采矿方法等。 2煤矿的开采技术 2.1填充开采技术 填充开采技术是目前煤矿开采过程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这一方法以前都是以水砂为填充材料,但这种工艺的制作工序与流程比较复杂,在实际运用中效果不是很理想,不能有效实施减沉方面的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选用了新型填充材料。膏体和矸石等物质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特性,有效解决了压煤和和堆存煤石这一问题,促进了煤矿开采环保生态化的循环发展。 2.2煤与瓦斯共存煤矿开采技术 煤与瓦斯共存煤矿开采技术通过研究和攻克低透气性与高低压方面的技术问题,进行一系列创新与改革,简化了通风降温与采掘方法的交替过程,处理解决了地温、高低压和冲击地压等实际问题,从而有效解决沿空留巷的问题。实际工作中,这一方法有效利用对覆岩层的矿压,同时使用抽采工艺,进而精准有效把握煤层的卸压时间,使得煤矿能持续开采煤炭资源,也进一步保证了煤炭开采过程的安全性,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3壁式体系方面的煤矿开采技术 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首先在煤炭的开采中发明并使用壁式体系方面采煤这一技术,在当时的煤矿开采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现在,此种开采方法在国际上已被广泛使用,也是中国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技术。使用这种方法,可使一些矿井在单个工作面上的具体功效达到150kW左右,大幅度提升了煤矿产能速率。鉴于中国煤层自身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于缓斜性煤层,主要使用分层倾斜的长壁开采技术。 2.4高效集约化的生产技术 煤矿开采只有实现开采工艺的高效集约化,才能提高单个工作面的产量。为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改革创新采煤设备和采煤工艺。中国在煤炭的生产发展过程中,注重简单高效的开采布置和生产系统,同时在开采、布置过程中的运行、管理和监控都具有相应科学的配套设

露天矿山开采工艺与安全技术

露天矿山开采工艺与安全技术 第一节露天开采概况与常用术语 一、开采概况 露天开采是用一定的采掘运输设备在敞露的空间从事矿石开采作业。露天开采的特点是:采出矿石需将矿体周围的岩石及覆盖岩层剥掉,通过露天运输通道或地下井巷把矿石或岩石运至地表。这种开采方法广泛用于开采金属矿、冶金辅助原料、建筑材料、化工原料及煤等矿床。 基于露天开采是在敞露的空间从事矿床开采作业,与地下开采比较,它有如下特点: (1)相对讲,开采空间受限较小,有利于采用大型机械化设备。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高,可提高矿山开采强度和矿石产量。 (2)劳动生产率高。 (3)开采成本低,使大规模开采低品位矿石成为可能 (4)矿石损失贫化小,有利于地下矿产资源的回收。 (5)基建时间短,年产吨矿石的基建投资比地下开采低。 (6)对于高温易燃矿体的开采,露天开采也较地下开采较为安全。 (7)劳动条件较好,工作也较安全。 (8)露天开采过程中可产生较大粉尘,自卸汽车运行中可排放废气,爆破后的岩石因含有害成分对与之接触的大气、水和土壤有一定程度的污染。 (9)把大量剥离岩、土排弃到排土场,排土场占地面较大占用山地和农田且局部恶化生态环境。 (10)遇冰雪、暴雨等天气,对露天开采有一定影响。 二、常用基本术语 根据矿床埋藏的地形条件及开采空间的不同,露天矿可分

为山坡露天矿和深凹(凹陷)露天矿。露天开采境界封闭圈以上的为山坡露天矿,封闭圈以下的为深凹露天矿。 封闭圈:指露天开采境界与地表相交的封闭的上部界限。 台阶:露天开采时,通常需要把矿岩划分成一定厚度的水平分层,自上而下逐层开采,并保持一定的超前关系,在开采过程中各工作水平在空间上构成了阶梯状,每个阶梯就是一个台阶或称为阶段。台阶是进行独立采剥作业的单元体。 露天开采所形成的采坑、台阶和露天沟道的总和称为露天矿场。 开采时,将工作台阶划分成若干条带逐条带顺次开采,每一条带叫采掘带。 由结束开采工作的台阶平台、坡面和出入沟底组成的露天矿场的四周表面称为非工作帮或最终边坡(图1-3中的AC、BF)。位于矿体下盘一侧的边帮叫底帮,位于矿体上盘的一侧的边帮叫顶帮,位于矿体走向两端的边帮叫端帮。 正在进行开采和将要进行开采的台阶所组成的边帮叫工作帮 通过非工作帮最上一个台阶的坡顶线与最下一个台阶的坡底线所作的假想斜面叫非工作帮坡面或最终帮坡面。最终帮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最终帮(边)坡角。 通过工作帮最上一个台阶的坡底线与最下一个台阶的坡底线所作的假想斜面叫工作帮坡面。工作帮坡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工作帮坡角。 最终帮坡面与地表的交线为露天矿的最终境界线。最终帮坡面与露天矿场底平面的交线为底部周界。上部最终境界线与下部最终境界线所在水平的垂直距离为露天矿场的最终深度。 非工作帮上的平台,按用途分为安全平台、运输平台和清扫平台。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答案1-8章

第一章 1-1 e 的信息量 ==)(1log 2 e P I e 3.25bit v 的信息量 ==) (1 log 2v P I v 6.96bit 1-2 因为全概率1)1()0(=+P P ,所以P(1)=3/4,其信息量为 ==) 1(1 log 2 P I 0.412(bit) 1-3平均信息量(熵) ∑=- =n i i i x P x P x H 1 2 )(log )()(=2.375(bit/符号) 1-4 (1)一个字母对应两个二进制脉冲,属于四进制符号,故一个字母的持续时间为10ms 。传送字母的符号速率为)(10010521 3 B R B =??=- 等概率时的平均信息速率 )/(200log 2s bit M R R B b == (2) 平均信息量为 ∑=- =n i i i x P x P x H 1 2 )(log )()(=1.985(bit/符号) 则平均信息量为)/(5.198s b H R R B b =?= 1-5 (1) )/(2400s bit R R B b == (2) )/(96004240016log 2s bit R R B b =?== 1-6 (1) 先求信息源的熵,∑=- =n i i i x P x P x H 1 2 )(log )()(=2.23(bit/符号) 则平均信息速率 )/(1023.23 s b H R R B b ?=?= 故传送1小时的信息量)(10028.81023.236006 3bit R T I b ?=??=?= (2)等概率时有最大信息熵,)/(33.25log 2max 符号bit H == 此时平均信息速率最大,故有最大信息量)(10352.86 max bit H R T I B ?=??= 1-7 因为各符号的概率之和等于1,所以第四个符号的概率为1/2,则该符号集的平均信息量为)/(75.12 1 log 2181log 81241log 41222符号bit H =-?-- = 1-8 若信息速率保持不变,则传码率为

现代采矿技术理论的发展历史、及其发展动力分析

现代采矿技术理论的发展历史、发展动力分析及我国煤矿工业在新世纪的发展战略 现代采矿技术的发展与采矿理论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现代采矿理论与系统工程紧密相联,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渗透到采矿工程中的各种方面,使采矿理论有了新的进展,更适应现代化的管理和决策。 一、采矿技术及发展过程 我国是世界产煤最多的国家,地域辽阔,煤炭赋存条件不一,有许多种不同类型的采矿方法以与技术,其发展过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下面就我国的采矿技术进行论述。 1、始的采煤技术 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就已开始利用煤炭进行煤炭的矿业开采。在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我国的煤矿采煤方法仍然非常落后,采用原始的穿峒式,残柱式、高落式等采煤方法,采掘等主要作业依靠工人繁重的体力劳动。 1895年以后,日、英、德帝国主义相继在我国开矿,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我国东北,?掠夺中国煤炭资源作为其穷兵黩武的重要政策。采煤方法更向富有掠夺性的方向发展,滥采滥挖,开采的煤炭资源损失率高达 70%~80%以上;矿工的劳动条件极端恶劣,煤矿的安全状况极差,伤亡事故严重。 2、旧中国采煤方法的改造(1946~1957) 新中国成立后,即对旧中国的采煤方法进行改革。1950年5月,燃料工业部在全国煤矿会议上作出了国营煤矿推行生产方式改革和安全生产的决议,提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生产改革。首先从改革采煤方法开始,把落后的穿峒式,残柱式、高落式等旧采煤方法,改为新的长壁式采煤方法,已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保护国家资源。强调在安全的原则下进行生产,改善矿井通风,改善工人的劳动环境和安全生产条件,通过了《关于全国煤炭全面推行新的采煤方法的决定》,强调指出“采煤方法的改革是煤炭工业的一次革命”。在缓倾斜薄及中厚煤层中,将穿峒式和残柱式改为单一长壁工作面采煤方法;在缓倾斜、倾斜厚煤层中,将高落式等采煤方法改为倾斜分层下行垮落采煤法,少数特厚煤层改用走向长壁上行水砂充填采煤方法,对急倾斜厚煤层则改用了水平分层下行垮落采煤法。到1957年,国营煤矿以长壁式为主的新采煤方法的产量比重达到了92.6%,采区回采率提高到70%左右,工人的劳动环境和安全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3、长壁式采煤方法地巩固与发展(1957~1974年) 我国长壁式采煤方法的巩固与发展,是在不断改善顶板管理和提高采煤机械化程度的过程中实现地。在顶板管理方面,改变了旧采煤方法无支护状况,采煤工作面从采用各种形式的木支架到推广应用金属摩擦支护和铰接顶梁。在缓倾斜、倾斜厚及特厚煤层,主要推行和完善倾斜分层下行垮落采煤法,改进人工假顶铺设,采用竹笆假顶、荆条假顶、金属网假顶等以代替木板假顶,发展了以金属网为主要假顶材料铺网工艺;并推行黄泥灌浆等措施以形成稳定地顶板;同时,在缓倾斜特厚煤层中,推行了分层上行水砂充填采煤方法。对急倾斜薄及中厚煤层开采,先后推广应用了风镐落煤倒台阶采煤法及爆破落煤单一长壁采煤法。对

金属矿山开采中现代化采矿工艺与技术解析

金属矿山开采中现代化采矿工艺与技术解析 发表时间:2018-09-28T11:18:19.190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2月下作者:叶英明 [导读]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已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这些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青海煤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青海西宁 810001 摘要: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已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这些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是我国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浪费十分严重,在矿石提炼技术和矿石开采和利用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有效的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应用现代化的采矿工艺技术。 关键词:金属;矿山开采;现代化采矿;工艺与技术 1、金属矿山开采中现代化采矿工艺与技术解析 目前的社会形势要求各行各业都向着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因此,在金属矿山开采中现代化采矿工艺与技术应用也应该严格遵循这一原则,企业才能有效统一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在应用现代化采矿工艺与技术的同时解决采矿中所面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金属矿企业想要在竞争中提升自身优势,首先要实现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金属矿开采中现代化采矿工艺与技术的应用,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这不但关系着金属矿采矿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样为今后我国金属矿采矿业的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金属矿采矿拥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与危险性,因此要求采矿人员在作业时的合理性与正确性,采矿人员的规范性不仅关系着矿产开采的效率,更关系着采矿人员自身的生命安全。 因此金属采矿人员需要对工作性质与采矿作业特点进行了解,才能有效避免工作中安全事故的发生。金属矿属于自然界中的固定矿体,具有固定性与不可再生性,因此金属矿开采的矿址无法随意选择。我国大部分金属矿产企业都是中小型采矿企业,不仅规模小、生产能力低,同时采矿地点不固定、生产环境恶劣。在生产过程中人员流动性也较大,技术较为落后。金属矿作为不可再生资源,金属矿产资源枯竭成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需要对金属矿进行劣质矿产开发与深度开采。开采环境的不断恶劣,也导致开采难度与成本的增加,降低企业生产效率与质量,为改善这一状况应不断提高金属矿山开采中的现代化采矿工艺与技术,减少成本投入,提高生产效率。 2、金属矿山开采中现代化采矿工艺分类 金属矿的开采会带来资源质量变差、资源枯竭、开采条件变恶劣等问题,金属矿资源的稀少使其价格随之上涨,开采成本也会提高。在采矿过程中,采矿人员需要根据采矿地点与进度的不同进行迁移。开采工作进行前首先进行挖掘路线的确定,做好准备工作,才能确保金属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2.1充填采矿工艺技术 金属矿山开采过程中在回采工作进行时,需要借助填充材料对采空区进行填补,充填采矿技术保障了金属矿区采空区支撑强度可以满足安全生产要求。在特定情况下,为保证采空区围岩支撑强度,可以采取支架与填充材料相结合的方式,最常用的方法为向下分层填充法。充填采矿在帮助金属矿山开采有效提升回采有效性的同时,降低安全事故出现几率,有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2.2岩体加固工艺技术 在金属矿山开采中会受到地质情况、气候、机械设备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矿区岩体经常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想要正常进行金属矿开采,需要对采矿区的顶板、围岩、溜井等进行加固,一般主要利用锚索等工具,即岩体加固技术。在开采中,为确保采矿安全性,岩体加固技术一般与空场采矿技术、充填采矿技术等相结合。 2.3崩落采矿工艺技术 崩落采矿技术主要分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与有底柱分段崩落法两种。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对分段水平断面尺寸、漏斗间距、分段高度、阶段高度以及底柱高德等进行设计。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技术相较于有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技术具有较高的机械化水平,不仅节省了人力资源,更能实现回采巷道上面分段临时底柱的取消,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2.4溶浸采矿工艺技术 金属矿山开采中现代化开采工艺与技术的应用中,溶浸采矿技术主要结合地质勘查结果从而进一步对开采矿床的化学性质与物理特性进行探究。根据化学性质选用适宜的溶浸液,再向矿层中进行灌注。达到与目标产物形成化学反应,实现将需要开采的矿物从固体向液体形式的转化,帮助金属矿有效开发。 2.5深矿井开采 金属矿深矿井开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冲击地压与地热危害,影响深矿井开采的主要因素有水、火、顶板、瓦斯等。深矿井开采技术主要应用于地热危害较大、岩石抗压力较低、冲击地压力较强的地段。 2.6大采高综放技术 在金属矿山开采中,对于较厚岩层区域采取大采高综放技术对岩层进行分层开采。分层采矿技术在传统采矿活动中能够有效扩展开采区域,但这种技术在开采中由于经常进行工作面位移,导致开采资源有限,同时增加巷道维护难度。 2.7开采缓倾斜矿层 缓倾斜矿层在开采过程中对之家结构强度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在对厚矿层进行开采时,通常采用一次性的开采方式对缓倾斜厚矿层进行开采,这种开采技术不仅能够防止四连杆的变形与滑到,更能避免顶梁焊接缝的开裂。在对薄矿层进行开采时,主要选用体积小、功率大的机械设备进行施工,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2.8智能机器人与数字化集成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如今的智能机器人、遥感技术等应用愈加广泛。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已经涉及到了智能机器人与遥感技术,其中也包括金属矿山行业。通过这两种新技术能够使传统的采矿工程朝向智能化、机械化发展,同时也提高了金属矿山工程开采质量与效率,大大降低采矿工程的人力消耗,并且通过机械采矿能够保障采矿人员的人身安全。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在智能机器人以及遥感技术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