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前夜的危机(30分钟)ppt课件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五十二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 习题精选第五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明代引进南美洲的农作物新品种的是( ) A、玉米 B、甘薯 C、葡萄 D、花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康乾盛世和前代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 A、政局的稳定方面 B、社会的安定方面 C、经济的繁荣方面 D、面临的国际环境方面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清朝初年从开放四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关闭其他港口,仅留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此港是( )

A、漳州 B、宁波 C、云台 D、广州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指( ) A、“康乾盛世” B、从明中期到清前期 C、从元中期到明前期 D、隋唐时期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明清时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说明我国( ) A、封建社会开始衰落 B、封建社会融和发展 C、封建社会繁荣开放 D、封建社会开始分裂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清朝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的最严重后果是( ) A、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妨碍工商业的发展 B、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阻碍中外经济交流 C、长期与世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D、避免西方影响,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1840年的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而对这个挑战却毫无认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战前清政府与西方完全隔绝 B、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战争 C、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D、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答案】: 【解析】: 第8题【问答题】

第24课近代前夜的危机练习题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4课近代前夜的危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说“这样一个帝国(指清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的主要原因是清帝国() A.没有能够制止鸦片贸易 B.愚昧自大、故步自封 C.鄙薄科学技术 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是()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3、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的政策是() A、重本抑末 B、重商抑农 C、重农主义 D、本末兼商 4、1700~1820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的位次是()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五 5、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货币之一是() A.扇贝 B.白银 C.银票 D.黄金 6、启蒙学者伏尔泰称赞17~18世纪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 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他的国籍是()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7、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曾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当时中国处于什么时期() A、明朝前期 B、明朝后期 C、清朝前期 D、清朝后期 8、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占()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9、“康乾盛世”是指() A.康熙帝在位 B.康熙和乾隆在位 C.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 D.整个清朝前期 10、到1800年(乾隆年间)我国人口增长至() A.1亿 B.2亿 C.3亿 D.4亿 二、阅读下面材料: 11、材料: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完成(1)~(3)题: (1)材料中的“帝国”指我国的什么朝代?

参考书目(世界近代史)

导 论 (美)L. S.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上、下),魏凤莲,张颖,白玉广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全24册),台北幼狮文化公司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年。 (美)马里·佩里等编:《西方文明史》(上、下卷),胡万里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 (美)罗宾·W. 温克,R. J. Q. 亚当斯著:《牛津欧洲史》(全4卷),吴舒屏, 张良福等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9年。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年。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中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潘润涵、林承节、王建吉:《简明世界近代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吴于廑主编:《大学世界历史地图》,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顾良译,北京:三联出版社,1993年。 (英)G. N. 克拉克主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梁于华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 (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修订插图本),刘北成,郭小凌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一、二、三卷,尤来寅、孙立田、吕丹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000年。 文艺复兴 (意)欧金尼奥·加林:《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法)丹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傅雷译,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年。 (美)玛格丽特·L. 金:《欧洲文艺复兴》,第2版,李平译,上海:上海人民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课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四十四篇 第1题【单选题】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 ) A、害怕外国人危机自己的统治 B、中国工商业发达 C、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 D、天朝物质丰富,无所不有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如图描述了一对夫妇经营丝织业机房的情景。据此你认为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现象出现于明朝中后期 B、该现象出现于江南地区的纺织业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壮大,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日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 A、民族矛盾尖锐 B、皇权高度膨胀 C、工商业市镇繁荣 D、近代科学传入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图对联行文巧妙,其表达的意图是( ) A、赞美唐朝繁荣开放 B、嘲讽宋朝重文轻武 C、抨击明朝专制皇权 D、颂扬清朝帝王功德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工商业发达 B、天朝物产丰富 C、外国人滋扰生事 D、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 【答案】: 【解析】:

世界现代史阅读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一) ●通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导论》,张广勇、张宇宏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 (美)威廉·麦克尼尔:《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魏凤莲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年到2000年的经济变化和军事冲突》,王保存、王章辉、余昌楷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3年。 (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巧》,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悉·布·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上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 (英)A·J·P·泰勒:《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1848—1918》,沈苏儒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 (美)巴巴拉·W·塔奇曼:《八月炮火》,上海:上海译文出版,1981年。(原联邦德国)弗里茨·费舍尔:《争雄世界,德意志帝国1914—1918年战争目标政策》(上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 (苏)罗斯图诺夫主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史1914—1918》(上下册),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 (英)A·J·P·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潘人杰、朱立人、黄鹂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美)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钮先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英)阿诺德·托因比、维罗尼卡·M·托因比编:《大战前夕,1939年》(上、下),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 (英)阿诺德·托因比、维罗尼卡·M·托因比编:《轴心国的初期胜利》(上、下),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 康春林:《世界战争起源新论——东欧与两次世界大战》,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美)赫伯特·菲斯:《通向珍珠港之路》,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美)威廉·麦克尼尔:《美国、英国与俄国——它们的合作与冲突》,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 ●英国 (英)梅德利科特:《英国现代史1914—1964》,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英)肯尼斯·摩根主编:《牛津英国通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英)伊恩·麦克劳德:《张伯伦传》,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课堂同步训练

第24 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课堂同步训练[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通过明清经济发展、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等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国由盛转衰的过程。 2、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相比较,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历史现象。 3、通过观察“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周边形势”图,学习识读国家周边形势图的方法。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明请时期,闭关政策的限制并未能完全阻止对外贸易发展,下列哪种物资 不是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顺差。() A 、纺织品 B 瓷器 C 铁器 D 茶叶 2、19 世纪,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有六个。下面哪个不是() A 、北京 B 江宁 C 苏州 D 开封 3、你知道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么? A .贞观之治 B .康乾盛世C.开元盛世D.忽 必烈统治时期 4、法国学者伏尔泰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 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这一时期中国正处在() A .贞观之治 B .康乾盛世C.开元盛世D.忽 必烈统治时期 5、士农工商,变成“商贾大于农工” ,商人的地位升高。下列解释不 正确是() A、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农耕社会已经发生变化。 B、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成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

C、人们观念发生变化,更多人想成为商人。 D、“士人”重视商人,重农抑商完全改变。 6、明朝丝织业中出现的机房被认为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A .使用机器生产且具有一定规模 B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计时授值” C.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用于商品交换D .分工精细,生产有序 7、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A .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B .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 C.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 D.促成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 8、马克思说“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下面不是被打垮原因() A、对外“闭关锁国”,对内“重农抑商” B、鄙视科学技术,摧残近代化因素萌芽 C、思想领域大兴文字狱,把文化专制推向顶峰D中国处在外国殖民地的包围圈 二、课堂回顾 1、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清朝统一台湾后,曾开放四个海港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由于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政府只留广州一处海港通商,关闭了其他海港。 请回答: ①清政府后来的政策是什么?②从材料中分析,清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③这种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世界史参考书

1.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六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四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三卷本,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4. 王绳祖编:《国际关系史》十卷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 5. 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8. (美)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著,钱乘旦审读:《世界:一部历史》第2版(全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9. [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著:《现代世界体系(四卷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10. (美)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2010。 11. (美)彭慕兰著,史建去译:《大分流》,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12. (德)弗兰克著,刘北成译:《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13. (德)韦伯著,马奇炎,陈婧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4. (美)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版)》,新华出版社,2010。 15. (英)鲍威尔等著,杨凯译:《全球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16. 彭树智:《文明交往论》,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2。 17.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8. (英)霍布斯鲍姆著,李金梅译:《民族与民族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9. (美)安德森著,吴叡人译:《想象的共同体》,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0. 钱乘旦等著:《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学设计北师大版1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取得一定成就。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康乾盛世、明清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文字狱、鸦片贸易等基础知识;通过阅读课文插图、地图和文字材料,培养分析问题能力;通过同时期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的对比,培养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从众多的材料中提炼信息,并把它们分类加工(按需选择)、“为我所用”,培养分析材料的能力;采用教师指导下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的学习,明白固步自封、愚昧无知不可行,停滞在原有的成绩上不会进步,反而会落后,培养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盛世与危机的对比,培养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学会设问质疑、讨论分析问题。 难点:本课出现的许多专用的高难度概念,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材料: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称赞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设问:指中国哪个历史时期? (设计意图:形成反差,呼应标题,“盛世”背后隐藏“危机”) 二、主体知识梳理 (一)明清经济发展 设问:①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 ②最后的盛世: 小组讨论: ③发展表现: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对外贸易: (设计意图:学生学会独立提取信息。也会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梳理知识点,感受“明清经济的发展”的状况)

配合图片、材料解说: 农业:《清?耕织图册页》、《清?京畿水利图卷局部》、《清?黄河筑堤图册页》为了限制明末以来土地兼并的发展,恢复农业生产,清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康熙曾下令把一部分明代各地藩王所占田地归还农民垦种,奖励垦荒屯田,并实行开垦荒地之初,免其杂项差役,三年免科,或通计十年,方行起科等办法,还颁布“生人丁,永不加赋”令,重视兴修水利。 手工业:粉彩镂空转心瓶、仿宋官窑兽耳瓶、朝鲜青花云龙瓶、明琉璃人身鱼尾瓦 商业:明《皇都积胜图》、《北京前门商业区》、清《盛世滋生图》(局部)《晋商——乔致庸》材料:《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进献乾隆皇帝,以赞乾隆盛世。 对外贸易:明《南都繁会图》(局部)“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的招牌反映了什么? 18世纪的广州港口:明清帝国是当时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国内生产总值一向排在全球前两名。国内市场相当发达,两省之间的贸易额往往超过欧洲两国之间的贸易额。正如斯密所说,中国的国内市场等于欧洲所有国家国内市场的总和。因此相对来说,外贸对明清就远不如对欧洲国家那样重要。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直观更清晰了解明清经济的发展状况) (二)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 设问:①近代化含义: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据测算,1700~1820年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23%提高到32%,而欧洲仅从23%提高到26%,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 思考回答问题: 1、你如何看待中国和欧洲经济比重的增长? 2、你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经济有没有近代化的因素? Tips: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生活城市化; (设计意图:解释清楚“近代化”的概念) ②表现: 社会 经济 观念 思想 情景剧引导得出结论:第一幕:(市场中) →特点一: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的农耕社会开始变化 第二幕:(劳动力充足的货运码头) →特点二: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第三幕:(一家客栈里) →特点三:“商贾大于农工”,商人地位提高 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一、目标: 1、通过明清经济发展、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等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国由盛转衰的过程。 2、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相比较,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历史现象。 3、通过观察“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周边形势”图,学习识读国家周边形势图的方法。 二、练习 填空题 1.清朝前期的100多年里,耕地面积增加了_______(百分比)以上,人口迅速增长到________亿。 2.清朝_______时,政府严禁民间开矿,后来不断放宽开矿政策。乾隆年间_________的铜矿,有500多处;_________、______等地方的丝织业超过了苏州。 选择题 1、明请时期,闭关政策的限制并未能完全阻止对外贸易发展,下列哪种物资不是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顺差。() A、纺织品 B 瓷器 C 铁器 D 茶叶 2、19世纪,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有六个。下面哪个不是() A、北京 B 江宁 C 苏州 D 开封 3、你知道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么? A.贞观之治B.康乾盛世 C.开元盛世D.忽必烈统治时期 4、法国学者伏尔泰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 好的国家“。这一时期中国正处在() A.贞观之治B.康乾盛世 C.开元盛世D.忽必烈统治时期 5、士农工商,变成“商贾大于农工”,商人的地位升高。下列解释不正确是() A、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农耕社会已经发生变化。 B、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成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 C、人们观念发生变化,更多人想成为商人。 D、“士人”重视商人,重农抑商完全改变。 6、明朝丝织业中出现的机房被认为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A.使用机器生产且具有一定规模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时授值” C.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用于商品交换 D.分工精细,生产有序 7、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A.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B.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 C.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 D.促成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 8、马克思说“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下面不是被打垮原 因() A、对外“闭关锁国”,对内“重农抑商” B、鄙视科学技术,摧残近代化因素萌芽 C、思想领域大兴文字狱,把文化专制推向顶峰D中国处在外国殖民地的包围圈 三、课后检测 1、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清朝统一台湾后,曾开放四个海港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由于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进

世界史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世界上古中古史一: 世界历史地图:https://www.360docs.net/doc/d0413063.html,/maps/historical/ 罗马建筑、雕塑:https://www.360docs.net/doc/d0413063.html,/roman/html/ 圣经绘画:https://www.360docs.net/doc/d0413063.html,/jesusm/ 1.恺撒《高卢战记》,商务印书馆,1991年。 2.恺撒《内战记》,商务印书馆。1996 3.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 4.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 5.罗伯逊《基督教的起源》,三联书店,1986年。 6.韦戈尔《罗马皇帝尼禄》,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 7.苏维托尼乌斯《罗马十二帝王传》,商务印书馆,1995年。 8.朱龙华《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 9.杨共乐《罗马史纲要》,东方出版社,1994年。 10.塔西佗《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商务印书馆,1985年。 11.巴洛《罗马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12.奥古斯丁《忏悔录》,商务印书馆,1991。 13.勒博埃克《恺撒》,商务印书馆,1995。 14.布洛克《罗马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98。 15.施特劳斯《耶稣传》,商务印书馆,1993。 16.《吉本自传》,三联书店,2002。 17.阿庇安《罗马史》,商务印书馆,1995。 18.塔西佗《历史》,商务印书馆,1997。 19.塔西佗《编年史》,商务印书馆,1991。 20.蒙森《罗马风云》,漓江出版社,1997。 21.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商务印书馆,1995。 22.撒路斯提乌斯《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商务印书馆,1995。 23.西塞罗《国家篇法律篇》,商务印书馆,2002。 24.梅因《古代法》,商务印书馆,1997。 25.格里马尔《西塞罗》,商务印书馆,1998。 26.汤姆森《奥古斯丁》,中华书局,2002。 27.韦尔斯:《世界史纲——生物和人类的简明史》,人民出版社,或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1年。 28.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29.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78年。 30.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十一卷,包括《东方的遗产》,《希腊的生活》,《恺 撒与基督》,《信仰的时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理性开始时代》,《路易十四时代》,《伏尔泰时代》,《卢梭和大革命》,《拿破仑时代》,东方出版社,1998年。 31.让-诺埃尔·罗伯特《古罗马人的欢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32.《老年·友谊·义务——西塞罗文集》,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 33.《幸福而短促的人生——塞涅卡道德书简》,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 34.克勒尔《圣经:一部历史》,三联书店,1998年。

世界近代史考试大纲

《世界近代史》课程考试大纲 英文名称:Modern World History 课程编号:406031030 适用专业:历史学 学时数:64 学分数: 4 执笔者:刘书增 一、考试总体要求 (一)考核目的 世界近代史是研究全球社会发生、发展的历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包含现代世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的基本内容。世界近代史的考试目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现代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社会变革及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类发展的最终归宿是走向一体的必然。 (二)考试从三个层次上对学生进行测试 三个层次由低到高,高层次内容包容低层次内容,其涵义是:识记──准确地识别和记忆基本的历史事实及其相关的历史知识、主要的历史结论。理解── 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以及基本的历史概念,结论和观点;理解历史的变化发展及其原因;理解历史材料的内容、要旨。运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将历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所掌握的知识相结合进行论证。文字表述准确,条理清楚。 (三)考试要实现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 基础知识、能力提高和思想教育 (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1、再认、复述重要的历史事实。 2、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或从中选取某些越小信息支持特定论点;分析不同的历史材料,得出正确结论。 3、依据历史事实比较、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某些观点进行论证。 4、叙述历史现象产生、发展或消亡的过程,并概括其原因。 5、文字准确、表述条理清楚。 二、考试内容 绪论 第一编:近代世界的曙光 识记:教皇子午线,人文主义,《九十五条论纲》,南特敕令,重商主义,根特协定。 理解和运用: 1、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和影响; 2、比较地理大发现和郑和下西洋; 3、评价人文主义; 4、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5、分析英、法、俄、西专制制度的异同。 第二编:革命时代 识记:汉萨同盟,《大抗议书》,开明专制,米勒特制,《航海条例》,《独立宣言》,网球场宣誓,八月法令,《拿破仑法典》,《俄罗斯真理》,西进运动。 理解和运用: 1、英国较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2、试评价克伦威尔; 3、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影响;3、三十年战争的影响; 4、评价“开明专制”; 5、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6、穆斯林帝国衰落的原因; 7、殖民扩张的后果; 8、论述西方形成优势而东方的落后及其原因; 9、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10、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11、评价君主立宪派在法国大革命中的作用;12、评价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13、分析拿破仑战争的性质;14、拿破仑帝国覆灭的原因;15、试析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16、拉丁美洲

世界近代史期末考核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 《社会契约论》 2.巴士底狱 3. 雅各宾派 4. 终身执政 5. 拉普拉塔地区 6. 济贫法 7.1642年 8.普莱德清洗 9. 约克镇10. 雅各宾派 11. 旺多姆 12. 梵蒂冈 13.戍辰战争 14. 马斯顿草原 15.沃尔波 16. 霍布士 17. 八月法令 18. 1793年宪法 19. 马拉 20. 大陆封锁政策 21. 开罗 22. 君主专制 23.温斯坦来24.黑人奴隶制25. 华盛顿26. 瓦尔米大捷 27. 秋千政策 28. 《最后总决定》 29. 孟德斯鸠 30. 排斥法案 31.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2.葛底斯堡战役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5 BBBAA 6-10 BBCBB 11-15 B B BAA 16-20 ABDCB 21-25 CCADA 26-30 BDDCA 31-35 BCBBA 36-37 BB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的历史文件。1688年革命后,为防止国王恢复天主教和专制制度,国会通过该法案,规定国王未经国会的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国会的同意不能征税等。法案确保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使英国资本主义确立了新的重心。 2. 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雅各宾派的领袖。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领导了1793年6月2日起义,以民主的方式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实行革命恐怖,全面限价,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颠覆阴谋,将法国大革命推向最高峰。后期当雅各宾派面临左右的威胁时,罗伯斯庇尔先后镇压了丹东派和埃贝尔派,动摇了政权的根基。1794年的热月政变中被处死。 3. 法国拿破仑发动的推翻督政府的政变,因发生在新历共和8年雾月而得名。督政府统治时期,法国政治、军事、经济混乱,急需建立强有力的政权,拿破仑伺机于1799年发动政变,解散督政府,建立临时执政府,开始了拿破仑的军事独裁统治。雾月政变是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4. 大觉醒运动是18世纪30-40年代发生在北美殖民地的一次大规模反对宗教专制、争取信仰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以宗教复兴为旗帜,矛头指向官方教会的教义,提倡民主平等、信仰自由、人民主权和反暴政的革命思想。运动冲击了殖民地的官方教会,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觉悟和民主意识。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课程标准〗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取得一定成就。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康乾盛世、明清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文字狱、鸦片贸易等基础知识;通过阅读课文插图、地图和文字材料,培养分析问题能力;通过同时期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的对比,培养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从众多的材料中提炼信息,并把它们分类加工(按需选择)、“为我所用”,培养分析材料的能力;采用教师指导下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的学习,明白固步自封、愚昧无知不可行,停滞在原有的成绩上不会进步,反而会落后,培养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盛世与危机的对比,培养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学会设问质疑、讨论分析问题。 难点本课出现的许多专用的高难度概念,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 本课为中国古代史部分的结束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史的灿烂辉煌就要过去,屈辱艰辛的近代史即将来临。本课用了“明清经济发展”“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和“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三目来突出“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的种种表现。 学情分析 学生已对明清的历史有了初步认识,通过本课,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史末期的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深入的认识。 初一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而本课是以经济史为主的一节课,枯燥的说教式授课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所以要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设计(教法与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和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法与学法是: 1.在本课的设计中教师采取“三步走”策略: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2.“明清经济发展”一目中,教师提供给学生“学习材料”和“分析提示”,力求培养学生获取材料、归纳概括材料的能力和进行电脑文字编辑的操作能力。 3.“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的学习中,提倡学生利用教材插图和文字,通过编写、表演历史剧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丰富的想像力和表达力。 4.“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的教学中,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分析能力。 5.本节课的教学中,涉及了多个历史名词、术语,教师可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6.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发掘思想感情教育的内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8课时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学案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记住康熙至乾隆年间经济发展的表现;明中叶以后,出现了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在西方列强挤压下,清帝国出现了危机。 能力目标:理解“近代化”、“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等概念。 情感目标:反思中国的经济文明由先进走向落后的原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不断开拓进取,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重点难点:康乾盛世;近代化因素的萌发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说出本课所有子目。 (二)自主梳理:细读课文,梳理知识,填写要点。 明清经济的发展 1、概况:明中期到清前期,国力空前强盛,史称,这是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 2、表现:(1)农业发展。 (2)手工业生产兴盛。 (3)对外贸易发展:纺织品、瓷器、茶叶大量出口,形成贸易,白银占有量居世界之首。 (4)商业发达:安徽、山西等地商人资本雄厚,形成。当时,中国拥有个闻名世界的大城市,为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 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 1、社会方面:人口增大,传统的开始发生变化。 2、经济方面:出现了新型地主,还出现了雇佣劳动方式和新的经营方式。 3、思想方面:观念发生变化,的地位升高。 清帝国的危机 1、原因:(1)闭关锁国。 (2)对内推行政策。 (3)打击,鄙薄。 (4)大兴。 (5)愚昧自大,固步自封。 2、表现:①农民战争的打击;②封建者愚昧自大,固步自封,不了解外部世界,落伍于世界潮流 ③实行等、、政策阻碍了历史发展 ④英国19世纪推行贸易后,中国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机。 (三)重点探究:根据所学知识,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三十三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巩固 辅导[含答案解析]三十三 第1题【单选题】 下面史实能够说明大清王朝出现社会危机的是( ) A、创立科举制 B、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C、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D、设驻藏大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清朝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政策是( ) A、对外开放政策 B、修养生息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汉化政策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汉唐、宋元时期,我国对外交流十分活跃,大批外国学者来到中国,或经商致富,或学习求成。明清以后,中外交流一改前朝,逐渐冷落。导致这一现象出的重要原因是( ) A、闭关政策的推行 B、民族压迫政策的推行 C、中国政局动荡 D、航海事业衰落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清朝后期,只开放哪里与外国通商?( ) A、福州 B、广州 C、泉州 D、漳州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中国在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曾经错失了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导致中国错失“第一次重大机遇”的政策是( ) A、重农抑商 B、盐铁官营 C、八股取士 D、闭关锁国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康乾盛世和前代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 A、政局的稳定方面 B、社会的安定方面 C、经济的繁荣方面 D、面临的国际环境方面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清代前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指( ) A、严格限制对外交易 B、封闭关口,严守疆域 C、不许外国人来华 D、禁止中国对外交往 【答案】:

世界现代史参考书目

世界现代史主要参考资料: 一、基本参考教材和期刊: 1、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2、斯塔夫里亚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年 3、齐世荣主编;张象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4、李植彤主编:《宏观世界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 5、(意)杰奥瓦尼·阿瑞基著:《漫长的20世纪》,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6、(美) 理查德·W·布利特等著:《20世纪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7、(英) 保罗·约翰逊著:《现代:从1919年到2000年的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年 8、齐世荣、廖学盛主编:《20世纪的历史巨变》 9、马克尧主编:《世界文明史》(下册) 10、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1、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2卷 12、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下册) 13、波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第4卷) 14、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导论》 15、(英) 阿诺德·托因比:《国际事务概览》(Survey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1920-1956,London ;New York :H. Mil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25-1977),上海译文出版社 16、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主办:《世界历史》杂志 17、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世界史》月刊,复印资料 18、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USA), 二、其他参考资料: 1、米歇尔博德:《资本主义史,1500-1980》,1986年版 2、王辉章主编:《工业社会的勃兴:欧美五国工业革命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1995 年 3、费舍尔:《争雄世界:德意志帝国1914-1918年战争目标政策》,商务印书馆,1987 年 4、萨那等编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 5、福尔克尔·R.贝格哈恩:《自杀的欧洲: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中国城市出 版社,1999年 6、李巨廉著:《血碑:震撼全球的两次世界大战》北京:西苑出版社,2000年 7、孙成木:《十月革命史》,三联书店,1980年 8、(美)里德:《震撼世界的十天》,人民出版社,1980年 9、(俄)阿宁编:《克伦斯基等目睹俄国一九一七年革命》,三联书店,1984年 10、刘淑春等编:《“十月”的选择——90年代国外学者论十月革命》,中央编译出 版社,1997年

10世界近代史

历史文化与旅游院(系、部)历史学专业 10 级《世界近代史》 期中试卷 姓名:学号:成绩: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启蒙运动 2、大陆会议 3、雅各宾派 4、大陆封锁令 5、维也纳会议 三、材料分析题(15分): 材料: ……灵俗两界贵族与众议员等……宣告: (1)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 (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6)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 (9)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 ——摘录自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第28—29页 阅读以上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以上材料出自哪个国家?哪个文件?另一个类似的文件是什么?分别发表于哪一年? ②这两个文件确立了哪些原则?有什么重要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比较《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三个文件对权利问题的阐述, 并分析它们是如何深化的及促进此深化的思想根源。 2、试评析1787年宪法

历史文化与旅游系历史学专业 10 级 《世界近代史》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姓名:学号: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1832年英国议会改 2、加富尔 3、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4、三国协约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领土扩张与西进运动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材料题(10分) 材料: 第一条各缔约国相互允诺和平与友好,并且将不参加反对缔约国任何一方的任何同盟或约定。…… 第二条如果意大利未进行直接挑衅而受到法国不论何种理由的进攻,其他两个缔约国有义务尽其全力给予受进攻一方以救援和帮助。 如果法国未受直接挑衅而对德国进行任何侵略,意大利也承担同样义务。 第三条如果缔约国之一方或两方在自己方面未进行直接挑衅,而一旦受到进攻,并同非签署本条约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大国进行战争,则对所有各缔约国同时构成参战理由。 第四条如果非签署本条约的一个大国威胁到缔约国之一的国家的安全而受威胁的一方被迫对该强国进行战争,则其他两个缔约国有义务对它们的盟国保持善意中立。在此情况下,上述两个缔约国每一方各自保留在它认为适当时参战的权利,以便同其盟国进行联合。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习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习题精选第四篇 第1题【单选题】 清朝后期只设一地与外通商,此地是( ) A、广州 B、香港 C、厦门 D、澳门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 ) A、广州 B、漳州 C、宁波 D、云台山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康乾盛世时,超过苏州、杭州成为新兴的丝织业中心的是( )

A、南京 B、松江 C、无锡 D、北京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图描述了哪朝何地的商业繁荣景象( ) A、明中后期北京 B、清代初期北京 C、明代初期南京 D、清代中期南京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清朝蓝鼎元的《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窘迫)。”该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戚继光闽广抗倭 B、明朝强化了封建专制统治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最能概括这段历史全过程的是( ) 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下列货币( )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②①④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明朝嘉靖年间,法令严格禁止人民“与外洋番人贸易”。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