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师角色转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师角色转换
【摘要】: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之中的同时,应及时地对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目标教师角色
2006年秋安徽省已全面启动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将全面引发一场教育的重组活动,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管理者、教师、学生)。教师是变化的核心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作用和身份的转变是变化的重心。在新的标准下要求教师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中的研究者。因此在当前形式下,教师的角色转换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就高中生物教师的角色转换谈谈笔者的个人看法。
1、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新课程下的知识传授者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传统的知识传授者通常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简单的“倒”与“给”的过程,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许多生物教师都非常重视自身生物学知识的积累,花大量的时间来收集信息,积累习题和解题技巧,然后尽可能的把所有的知识“灌”给学生。通常使得学生在遇到老师上课讲过的问题时能很好的解决,而对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就会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成了学习行为的被动接受者,而并非学习行为的主体。在新课程标准下,生物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的倾向,努力使形成
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由单向的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不要一切都自己包办,要多鼓励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例如笔者在复习不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时,首先让学生自己总结根本原因是什么。许多同学马上就能想到是由于dna上脱氧核苷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不同。老师暂不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让学生做思考题:
例1. 马和豚鼠体细胞具有相同数目的染色体,但性状差异很大,原因是
a.生活环境不同
b.着丝点数目不同
c.dna分子中碱基配对方式不同
d.dna分子中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例2. 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
a.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b.核糖体不同
c.转运rna不同
d.信使rna不同
在做思考题1时几乎所有同学都能选出正确答案d,但在做思考题2时有不少同学选择了错误答案a。请选a答案的同学谈谈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dna有什么不同,许多同学马上就意识到自己在做题时犯了经验主义错误,神经细胞与肝细胞同为人体的细胞dna碱
基排列顺序是相同的,只是表达的基因不同,既而选出正确答案d。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正确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也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了成就感。
2、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
接受者。教师拥有权利,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都由老师决定,学生的兴趣和性格等不大受教师的关注。师生关系往往过于严肃,缺乏亲和力。以至于许多学生出现怕老师,怕上生物课的现象,尤其怕做实验(实验过程中最容易出错)。使原本兴趣盎然的生物课变成了了无生趣。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生物教师要为创造一个接纳的、宽容的课堂气氛而努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例如每次阅卷时都会发现许多学生在答题时出现一些“常见病”,甚至老师多次强调过的内容也会再次犯错。过去很多老师会责怪学生上课不认真,答题不仔细。在这种情况下一味的指责只能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在新课程标准下,老师不妨让出错同学分析自己的答题思路,敢于
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在轻松的氛围中和学生一起找出错误之处。更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具体知识。
例: 豌豆的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每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f1自交后代均表现为3:1的性状分离比。以上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来自对以下哪代植株群体所结种子的统计( )
a f1植株f1植株
b f2植株f2植株
c f1植株f2 植株
d f2植株f1植株
学生最常见的错误答案是a,在一次试卷分析课时我先请一位出错的同学谈谈选a的理由,再请其他同学指出其错误之处。最后一起做出正确答案d。在学生出错时,老师更应象学生的朋友和知己,是学生可信赖的心理支持者。
3、成为研究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着自己的经验化处理方式。新课程的出现,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教师即研究者”显得更为重要。教师不应只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更是研究者。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因来看,社会的发展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原来的某些教育内容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许多新的内容又在不断的涌现,这就要求教师自觉的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自身知识结构的新陈代谢,要求现代教师具有不断更新自己教育技术的意识,不断追求新知,并有意识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和浓厚的科研意识。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因来看,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必要。过去的经验和理论很难解释我们目前教育领域所发生的一切。教师必须从“教书匠”的角色中挣脱出来,成为“科研型”教师。
例如在学习特异性免疫时,很多老师抱住经验不放,花大量的时间来介绍天花。但是1961年以后,天花就在我国终止传播了,学生对天花没有很深的感性认识,难以激起兴趣。而今,大多数学生都接种过乙肝疫苗,如果从乙肝疫苗的接种入手,学生很感兴趣,也容易掌握新知识。另外在信息网络时代,学生很容易学校外部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老师如果不跟上步伐,就很难应对一些教学中的突发问题。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下,老师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理念,转换角色,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才能实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