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闭和油气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中间地层垂距的变化:
中间地层 厚度发生 变化,区 域性地层 倾斜时, 不同地层
的构造高
点位置就
会不同。
2.多期重复褶皱作用:因多期重复褶皱作
用,造成老地层褶曲度大,新地层褶曲度小,
褶曲度随深度的增加向下增加,构造高点位置 也会变化。 3.不调和褶皱和刺穿褶皱作用:当坚硬岩 层与脆弱岩层互为上下层时,由于它们的褶皱 变形情况差异很大,从而造成不调和的褶皱形 态,其构造高点也不一样。
三、裂缝性背斜圈闭和裂缝性背斜油气藏
(一)、概念: 在背斜构造控制下,裂缝性储集层(体)被非渗透 性岩层和水体联合封闭所形成的圈闭称为裂缝性背斜圈 闭。 在其中形成油气聚集的则称为裂缝性背斜油气藏。
此类油气藏与背斜油气藏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储集 层不是层状的孔隙-渗透层,而是经裂缝改造的非渗透 或渗透性很差的岩层。其储集空间为构造裂缝。
流 动 页 岩 封 闭 形 成 的 圈 闭 和 油 气 藏
2. 断层两盘存在有利的岩性组合及接触关系:
在盖层不被破坏,两盘储集层互不接触(或接触很少)
时,就能阻止油气横向移动,形成好的圈闭条件。
注意:断层封闭是比较复杂的,同一条断层,在一个地区封 闭;在另一个地区,因岩性和断距的变化,就可能不封闭。 在某一层位封,在另一层位,因断距不同深度的变化,就可 能不封。
(二)、裂缝性背斜圈闭形成条件
形成裂缝性背斜圈闭的基本条件主要是构造变动和局部产生 裂缝的岩石类型。
1.构造变动:
不言而喻,裂缝的发育主要是构造变动下形成的,不同构造 变动部位,裂缝发育程度不同,背斜的轴部最易形成张性储油裂 缝。 2.岩石的性质:
地壳上所有岩石,经构造变动都会产生裂缝,但比较起来, 质纯、性脆、层薄的岩石,构造裂缝较为发育。
圈闭和油气藏
圈闭及油气藏分类
根据圈闭形成的条件和生产上使用的习惯,可以将圈闭分为三大基 本类型和一复合类型,每一种类型又可细分为若干亚类和具体形式。油 气藏的分类和命名既是在上述圈闭分类方案基础上定义的。
圈闭分类系统表
大类 构造圈闭 1.背斜圈闭 亚 2. 断层圈闭 地层圈闭 1. 岩性圈闭 2. 不整合圈闭 水动力(流体)圈闭 1. 构造鼻和阶地型水动力圈闭 2. 单斜型水动力圈闭 3. 单独(完全)水动力圈闭 复合圈闭 1. 构造-地层复合圈闭 2. 流体-构造复合圈闭 3. 地层-流体复合圈闭 4. 构造-地层-流体复合圈闭
当冲刷水流作用增大时,油水界面倾斜度将显 著增大,油、气圈闭位置逐渐错开,气仅部分覆 于油上,而另一部分覆于水上,油水界面倾斜度 与气水界面倾斜度不一致。 当冲刷作用再继续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则油 气圈闭位置可完全错开。
当水流冲刷作用使油水界面倾角>背斜构造翼 部的倾角时,则该背斜不能圈闭石油。
当水流冲刷作用使气水界面倾角>背斜构造的 翼部倾角时,则该背斜连天然气也不能封闭住。
变化,下盘构造复杂,上盘简单。
(三)背斜油气藏的特点
1. 含油层系在油藏范围内分布广泛,储油物性相对稳 定。 2. 油气聚集严格受背斜圈闭的控制,超出圈闭即不含 油,且轴部含油气一般较翼部好。 3. 构造大多数较完整,同一油气藏中,具有统一的压 力系统,而上下不同层的油藏各自保持独立的压力系统和 油水界面。
(二)、潜伏剥蚀突起圈闭及油气藏
这种类型的圈闭和油气藏是因古地形突
起(剥蚀突起长期风化、剥蚀、溶解,具备 良好的储集空间和渗透通道)被上覆不渗透 层覆盖形成的圈闭,油气聚集其中即形成了 该类油气藏,又称潜山圈闭或油气藏。
任 丘 油 田 潜 伏 剥 蚀 突 起 油 气 藏
(三)、潜伏剥蚀构造油气藏
我们知道,不是任何一条断层都有封闭性的,决定 断层封闭性的因素主要有下列三方面: 1.断层带是紧密的: 只有断层带是紧密的,才能阻止油气沿断裂带发生 纵向运移。 一般认为有挤压力形成的逆断层,断层带最紧密。 但是,若张性断层,断层面倾角较缓,断开地层较软, 较软地层沿断面向下的塑性流动也可形成张性正断层的 封闭油气藏。如流动页岩遮挡即为正断层所形成的一种 封闭。
脱离上述的基本类型。所以,在此就不详讲了。
思考题:
1.分析各类背斜油气藏的形成机制?
在静水条件下,这种构造不能形成圈闭。但在一定水流作用下,就 可在倾角变化处形成构造鼻型水动力油气藏。
3 、低渗透层中高渗透带岩性油气藏
除上之外,向斜型水封气藏和纯水动力型油藏与构造鼻水动 力型油气藏形成原理类似,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自己看一下就行
了。
另外在自然界中,某些油气常常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因素共同 封闭而成藏的,这就是书上介绍的复合油气藏。因其研究方法仍不
三角洲的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砂体皆可形成重要的岩性油 气藏
与堡坝(障壁砂坝)及河口坝有关的岩性油气藏 与岸带附近砂岩体有关的透镜型岩性油气藏
走向谷砂岩体、侧向深切谷砂岩体等以及内源碎屑灰岩透 镜体,介壳灰岩透镜体,鲕粒灰岩透镜体等均可形成此类油气 藏。
(二)、上倾尖灭型油气藏
这类油气藏主要是与沉积物的相变有关。 造成粗碎屑物向上倾方向相变被封闭而成藏 。
4.不整合 前的变形:被 埋在不整合面 以下的褶皱, 在地面上多半 是看不出的, 但向下却变成 了褶皱,其构 造高点也发生 了变化。
5.不对称褶皱作用:自然界不对称褶
皱很多,不对称褶皱的结果也会使同一
背斜,不同层位的构造高点随深度的增
加向平缓的一翼位移。
6.上冲逆掩断层:上冲逆掩断层的上
下盘构造形态常不一致,构造高点易于
在沉积岩中,一般由白云岩到石灰岩到泥灰岩到泥岩到粉砂
岩到石膏到盐岩,裂隙发育程度依次减弱。
四、刺穿圈闭和刺穿油气藏
地下深处岩石侵入到上覆沉积层中形成的构造,称 为刺穿构造。 按其性质可分为盐岩,软泥岩及岩浆岩三种。
盐 丘 刺 穿 油 气 藏 理 想 剖 面 示 意 图
第二节
地层油气藏
地层圈闭及地层油气藏概念:
透镜状产出而形成的圈闭。
成岩后生作用可使非渗透性岩层的一部分变为渗透性 岩层。从而形成圈闭。如溶蚀和次生白云岩化作用即可使
碳酸盐区形成岩性圈闭。
(一)透镜型岩性油气藏
与河道砂有关的透镜型油气藏
这类砂体与河床的侧向侵蚀面呈突变接触,平面上呈带状
或分支带状。具体包括心滩砂和边滩砂。
与三角洲砂岩体有关的透镜型油气藏
4. 油气藏上下均为不渗透的岩层所限。
5. 一般情况下,油藏中油水的接触面是水平的。但也 有一些油藏的油水接触 因 示 意 图
二 断层圈闭和断层油气藏
(一)、断层圈闭形成机制
凡是在储集层上倾方向,有时也包括旁侧各个 方向被断层所封闭的圈闭即为断层圈闭。 聚集了油气的断层圈闭即为断层油气藏。
(三)、与白云岩化和溶蚀作用有关的岩性油气藏
白云岩化作用使离子半径较小的Mg2+ 取代离子半径较 大的Ca2+, 从而使局部储集空间变好。形成气藏。
白云岩化的同时还常有大量溶蚀空洞,形成较好的岩性 油气藏。
二、不整合油气藏
不整合圈闭是指储集层上倾方向直接与不整合面相切被封 闭所造成的圈闭(B、C、D、E)。在这类圈闭中形成的油气 藏,即为不整合油气藏。 不整合油气藏的储油圈闭,可以位于紧挨不整合面的下面 ,也可位于紧挨不整合面的上面,还可位于不整合风化带中, 但对那些虽在不整合面上下,但不直接与不整合面相接触的圈 闭和油气藏,均不属于此类。
以上即为水动力作用对油气藏的影响的原理。
二 水动力油气藏的基本类型
水动力油气藏可分为背斜型、构造鼻或构造阶地型、单斜型、纯水动 力型、向斜型。 1 背斜型水动力(流体)油气藏: 该类油气藏是指由于水动力作用,使油水界面发生严重倾斜,油气分 布已超出背斜圈闭的范围。对未使油气超出背斜圈闭的弱水动力作用则应 归背斜圈闭。 2构造鼻或构造阶地型水动力油气藏
3.在平面上,断层必须与储集层的一定构造形态结 合,或与地层、岩性相结合而构成封闭形态。
(二)、断层油气藏的特点
1.断层附近储集层裂隙增多,渗透性变好。 2.断层的发育使油藏复杂化; 3.断层油气藏的闭合高度和闭合面积决定于断距的 大小、盖层和储集层厚度,同时与断层的位置、性质有 关。 4.油气富集带在断层靠近油源一侧。
老 君 庙 油 气 藏
(一)背斜油气藏的类型
胜利油田坨庄——胜利村滚动背斜油气藏
逆 牵 引
滚 动 背 斜 成 因 示 意 图
江 汉 王 场 油 田 底 辟 油 藏 平 剖 面 图
(二)背斜圈闭的特点
背斜的成因不同,其形态各异,其闭合度和闭合面积 也差异悬殊。 但背斜圈闭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背斜圈闭向下往往垂 直延伸较大厚度的沉积岩层,在较深的储集层中也能形成圈 闭。 注意:背斜圈闭向下虽可延伸较大厚度,但由于各种原 因,褶皱的各种特征及其构造高点可能会发生变化。这一特 点是油气勘探工程部署所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造成构造高点变化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不整合油气藏
潜伏剥蚀突起圈闭及油气藏; 潜伏剥蚀构造油气藏 ;
礁型油气藏
该类油气藏以储集物性好,气藏 储量大,产量高而普遍受制勘探 的重视。
一、岩 性 油 气 藏
凡是储集层岩性变化所形成的圈闭、称为岩性圈闭。 聚集油气后,则称为岩性油气藏。 岩性圈闭可以沉积过程中形成的,也可是成岩(包括 后生)作用过程中形成的。 沉积过程的岩性圈闭、也称为沉积圈闭。这种圈闭主 要是由具良好物性的碎屑或粒屑灰岩向上倾方向尖灭或是
一 、水动力圈闭(流体圈闭)形成机制
以背斜油气藏为例,当背斜油气藏无水动力冲刷,处于静水作 用状态时,则背斜中的油气界面,油水界面呈水平状。
但是当某一翼有冲刷水流存在时,则情况就不同了。
冲刷水流的作用,会使静水状态下的油气圈闭位置发生位移, 位移的方向与水冲刷方向一致。具体过程如下:
当冲刷水流作用较弱时,冲刷作用只能使油 水界面发生倾斜,而气油界面是水平,但气水无 直接接触界面
这类油气藏是由于地层褶皱隆起,原有的部 分构造被剥蚀,而残留的构造又被新的不渗透 性地层所覆盖,从而形成了圈闭和油气藏。如 果这类油气藏是原有的背斜仅被剥蚀了顶部而 形成的,则称之为秃顶背斜油气藏。
三、礁型油气藏
第三节 水动力油气藏
对该类油气藏的理解,不同的学者仍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 对该类油气藏的熟悉,对于准确的进行油气藏预测是非常重要的,下 面我们就简单的对其特征及发育原理作一介绍:
另外,即使在圈闭中有不整合,但不整合面对油藏的形成 不起决定性作用,也不归入此类,如礁型油气藏。
(一)、地层超覆圈闭及油气藏
这种圈闭一般位于盆地边缘不整合面之上,水退期, 在不整合侵蚀面上,首先沉积了孔隙性和渗透性均好的 储集层;水进期,在储集层之上超覆沉积了不渗透的盖 层,而不整合面下的不渗透层,又将下面与储集层上倾 方向相切产生遮挡,从而形成圈闭。

3. 裂缝性背斜圈闭 3. 礁型圈闭 4. 刺穿圈闭 4. 沥青封闭圈闭
第一节
构造圈闭和构造油气藏
凡是储集层顶面发生局部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 闭即称构造圈闭,其内聚集油气后称为构造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
断层油气藏
裂缝性背斜油气藏
刺穿油气藏
一、背斜圈闭和背斜油气藏
背斜圈闭主要是由于储集层顶面拱起而形成的圈闭, 油气在背斜圈闭中聚集即形成了背斜油气藏 。
凡是储集层因地层变化(包括地层 被削蚀、超覆,砂或多孔隙储集层的楔 入、尖灭、侧向渗透性变差或非渗透性 等)而形成的圈闭,称地层圈闭。 其中聚集了油气即称地层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分类
岩性油气藏
透镜型岩性油气藏 ; 上倾尖灭性油气藏 ; 与白云岩化和溶蚀作用有关的岩性 油气藏 ; 地层超覆圈闭及油气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