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电压保护装置

过电压保护装置
过电压保护装置

过电压保护装置采用面板式安装,高雅、亮丽的外观,为低压电控装置提升档次。

相序保护器、过欠压保护器等)主要用于交流50/60Hz,

400V)、440V(460V)、660V等电压级别的各种故障检测,对三相输入电源的电压过高、电压过低、断相、错相(逆相序)、三相电压不平衡等提供继电保

复位方式:相序、缺相故障手动复位;不平衡、过欠压故障自动复位,也可按复位键手动复位。断

电后故障锁存功能。

JL-410过电压保护装置功能选型

过电压保护装置按功能的组合分以下四个系列,每个系列都有不同电压等级的产品。

●表示具有该功能 ○表示不具有该功能

过电压保护装置不同电压等级的产品选型

产品选型举例

1. 如用户需要全部保护功能(过电压保护、欠电压保护、缺相保护、三相电压不平衡保护、相序保护),

使用于380V 电压,那所选择的过电压保护装置产品型号,应该为JL-410。

2. 如用户只需要相序保护,缺相保护两种功能,使用于煤矿660V 的电压,那所选的过电压保护装置产

品型号应该为JL-411-60。

JL-410过电压保护装置功能描述:

1、过压保护:当电网电压大于设定值时启动该项保护功能,动作门限值设定范围OFF-390-490V ,动作

方式为定时限,动作时间设置范围0.1-25s 。保护动作后电网电压恢复到小于设定值10V 以上时,保护器

自动复位,也可按复位键手动复位。用户可选择是否启用该项保护功能。

2、欠压保护:当电网电压小于设定值时启动该项保护功能,动作门限值设定范围300-370V-OFF ,动作

方式为定时限,动作时间设置范围0.1-25s 。保护动作后电网电压恢复到大于设定值10V 以上时,保护器

自动复位,也可按复位键手动复位。用户可选择是否启用该项保护功能。

3、三相电压不平衡保护:当电网电压三相不平衡度大于设定值时启动该项保护功能,不平衡度动作门

限值设定范围OFF-5-30%,动作方式为定时限,动作时间设置范围1-25s 。当电网电压三相不平衡度恢复

到小于设定门限值2%以上时,保护器自动复位,也可按复位键手动复位。用户可选择是否启用该项保护

功能。

三相电压不平衡度计算公式:

A ——电压不平衡度

max U ——三相线电压中最大线电压值

%

100max

min

max ?-=U U U A

min

U——三相线电压中最小线电压值

4、缺相保护:当电网电压三相不平衡度大于30%时启动该项保护功能,动作时间1s。当断相故障消失后,可按复位键手动复位。三相电压不平衡保护关闭时,断相保护功能也随之关闭。

5、相序保护:当三相电源相序错误时启动该项保护功能,动作方式为定时限,动作时间1s。当相序错误故障消失后,可按复位键手动复位。用户可选择是否启用该项保护功能。

6、故障记忆:能记忆最近三次故障信息,故障序号1为最近一次故障信息,当故障信息大于三次时,自动把最早的故障信息删除。

7、声光报警:保护器显示屏的背光作为光报警信号,当保护器检测到任何故障时,保护器还未动作脱扣时,故障指示符长亮,背光闪烁;当保护器动作脱扣动作后,故障指示符闪烁,背光长亮,蜂鸣器断续鸣叫,此时按任意键可消除声音报警。按复位键或故障自动复位后光报警才停止。

8、背光技术:操作任意按键背光点亮,方便全天候的操作、观察。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无按键操作25秒后关闭背光;在报警状态下无按键操作5秒后背光闪烁。

9、声报警: 保护器进入和退出设置状态时蜂鸣器发“嘟”声提示。在报警状态下蜂鸣器发出断续报警声音,此时按任意键取消报警音,直到下次报警时才发出响声。

10、电压表功能:正常运行状态:保护器默认显示“A相、B相”及电压值,即A、B相线电压Uab。此时按“▲”“▼”键可切换显示“B相、C相”及电压值,即B、C相线电压Ubc;或“A相、C相”及电压值即A、C相之间线电压Uac。

JL-410过电压保护装置技术参数

额定控制电压Ue ·相电压

·线电压

AC-220V

AC-380V

功耗2VA

供电压电压误差-30% (30)

供电电压频率50/60Hz

供电时间100%

监视功能过/欠电压、相序、缺相、不平衡

测量范围相电压:150/300V 线电压:280/500V

阀值可调

过/欠电压迟滞10V

测量频率50/60Hz±10%

电压响应时间50ms

供电误差范围内测量误差≤0.5%

温度范围内测量误差0.06%/℃

过/欠电压0.1-25S范围可调相序1S

缺相1S

三相电压不平衡1-25s

产品标准IEC255-6、EN60255-6 EMC导则89/366/EEC

CE标志测量和控制继电器符合欧洲相关的CE 标准

正常供电电压显示工作电压值输出继电器动作显示故障信息

过电压故障显示【过压】,数字窗显示最大相电压值

欠电压故障显示【欠压】,数字窗显示最小相电压值

缺相故障显示【缺相】,数字窗显示000 相序故障显示【相序】,数字窗显示电压值

三相电压不平衡故障显示【不平衡】,数字窗显示最小相电压值

输出回路 95/96 97/98

触点数量2C/O触点动作原则闭路原则触点材料AgNi

额定电压VDE0110、IEC 6094-1 250V

最大开关电压440V

额定开关电流(IEC 60947-5-4) AC-12(阻性)230V 5A AC-15(感性)230V 3A AC-12(阻性)24V 5A AC-13(感性)24V 2A

机械寿命30×106次电气寿命AC-12,230V,4A 0.1×106次

导线载面面职1、0.75-1.5mm带压线端子多股软导线,

2、0.52-4mm (2×20-12awg)硬线

安装位置任何

防护等级IP50/IP20 工作温度-20 (60)

储存温度-40 (85)

允许相对温度范围符合IEC60721-3-3 15…85%环境等级3K3

复位功能过电压、欠电压、不平衡自动复位,相序、缺相手动复位

安装96 x96面板式(开孔尺寸91x91mm)电磁兼容

静电放电(ESD)IEC/EN61000-4-2 Level3-6kV/8kV

射频辐射IEC61000-4-3、EN61000-4-3 Level3-10V/m

瞬变冲击IEC61000-4-4、EN61000-4-4 Level3-2kV/5kHz

浪涌IEC1000-4-5、EN61000-4-4 Level4-2kVL-L

射频传导发射Level3-10V

低压导则73/23/EEC

机械振动IEC600-68-2-6 6g

供电回路、监视回路、输出回路间额定绝缘电压

VDE0110、IEC60947-1

1000V

所有隔离回路的额定冲击耐受电压Uimp

VDE0110、IEC664

测量回路:6KV输出回路:4KV 所有隔离回路间试验电压 2.5KV 50Hz 1min

污染等级VDE0110、IEC664、IEC-255-5 Ⅲ

过电压等级VDE0110、IEC664、IEC-255-5 Ⅲ

环境试验IEC68-2-30 24小时循环、55℃、相对湿度93%、96h

JL-410过电压保护装置工作原理

被检测的三相电源连接于继电器L1 L2 L3端子上。无须提供一个单独的电源给继电器,它们通过端子L1 L2 L3自供电。

相序保护

相序监测:当过电压保护装置通电时,如果相序正确并且所有三相带电,继电器吸合。

过压/欠压

A:“过压”字符闪烁 B:“过压”字符长亮 C/D:“欠压”字符闪烁 E:“欠压”字符长亮

过压和欠压检测: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过电压保护装置通电,如果三个线电压中其中有一个线电压超出监测范围,输出继电器延时释放,显示过压或欠压故障信息。延时期间,故障信息闪烁;输出继电器释放后,故障信息长亮。当电压返回额定值,继电器根据滞后值10V重新吸合并且过压或欠压故障信息消失。设置按键可以进0.1s到25s的可延时调整。为了检测过压或欠压的持续时间必须大于测量周期(80ms)。

缺相保护

缺相检测:当缺相故障时,输出继电器断电。正常工作(无故障)时继电器吸合。

不平衡

A、B、C:“不平衡”字符闪烁 D:“不平衡”字符长亮

不平衡检测: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输出继电器吸合。当出现不平衡故障时,经过设定的延时动作时间后。输出继电器释放,屏幕显示不平衡故障。

JL-410过电压保护装置外形尺寸:

JL-410过电压保护装置接线图:

主操作界面 开孔尺寸

QS :隔离开关QF :断路器断路器分励脱扣线圈

9798L1

三相三线制分励脱扣器接线图KM

L1

KM

负载三相三线制交流接触器接线图

QF :断路器

KM :交流接触器

如(图1)所示,为保护器的主操作界面。主操作界面由LCD、背光以及按键组成。按键的功能定义如下:

(图1)

设置键

在查询模式下,持续按设置键1.5秒,系统将进入设置模式。

在设置模式下,将按照“过压值、过压动作时间、欠压值、欠压动作时间、不平衡度、不平衡动作时间、相序开关、故障查询”的顺序,依次切换当前设置。

▲键

在查询模式下改变当前显示的线电压。按照“AB – BC – AC”的顺序,每按▲一次,改变一次显示的线电压对应的数据,如(图2)所示。

(图2)

在设置模式下对各项功能进行开启关闭操作。如果当前功能为OFF,则按▲后变为ON,再次按▲后变为OFF依次循环,如(图3)所示。

(图3)

在设置模式下对当前数值进行增操作。每按▲一次,数值在限定范围内加1。持续按下超过1秒钟,数值会以10倍速度增加,如(图4)所示。

(图4)

▼键

在查询模式下改变当前显示的线电压。按照“AC – BC – AB”的顺序,每▼按一次,改变一次显示的线电

压对应的数据。

在设置模式下对各项功能进

行开启关闭操作。如果当前功能为ON,则按▼后变为OFF,再次按▼后变为ON,依次循环。

在设置模式下对当前数值进行减操作。每按▼一次,数值在限定的范围内减1。持续按下超过1秒钟,数值会以10倍速度减少。

复位键

在故障状态下,按一次复位,系统复位。

操作方法

查询

保护器上电后,默认显示AB线电压。如需查询BC,AC线电压,可以操作▲, ▼键进行查询。每按一次▲键,当前线电压正向切换为下一个线电压,顺序为“AB – BC – AC –AB……”。每按一下▼键,则逆向切换,顺序为“AB – AC –BC – AB ……”。

复位

在非设置状态,按复位键,保护器将复位。

设置

任何时候,按下设置键,保护器进入设置模式。首先进行相序保护功能的设置,如图5所示。

如图5所示,为过压值设置界面。过压值设置只有在过压功能开启之后才会出现。默认过压为关闭(OFF)。过压值的设置范围为390V – 490V–OFF。按▲一次增1,按▼一次减1。持续按下▲不放超过1秒,数值会以10倍速度增加。同样的,按下▼不放持续1秒,数值会以10倍速度减少。在设置好所需要的过压值后,按设置键保存参数,并且进入过压动作时间的设置。

(图5)

如图6所示,为过压动作时间设置界面。过压动作时间只有在过压功能开启之后才会出现。过压动作时间的设置范围为0.1s – 25s。默认为10.0s。按一次▲增加0.1s,按一次▼减少0.1s。持续按下▲则以10倍速度增加,持续按下▼则以10倍速度减少。在设置好过压动作时间后,按设置键保存参数,并且进入欠压功能设置。

(图6)

如图7所示,为欠压值设置界面。欠压值必须在欠压保护功能开启之后才能出现。欠压值的设置范围为300V – 370V。默认欠压为关闭(OFF)。如果改变,按▲键一次,数值增1,按▼键一次,数值减1;持续按下▲,数值以10倍速度增加。持续按下▼键,数值以10倍速度减小。欠压值调整好后,按设置键保存当前参数,并进入欠压动作时间设置。

(图7)

如图8所示,为欠压动作时间设置界面。欠压动作时间必须在欠压保护功能开启之后才能出现。欠压保护时间的设置范围为0.1s – 25s。操作方法同上,按设置键保存当前参数,并进入不平衡功能设置。

(图8)

如图9所示,为不平衡度设置界面。不平衡度必须在不平衡保护功能开启之后才会出现。不平衡度的设置范围为OFF-5% -30%。这里,修改不平衡度的方法如上,不在赘述。按设置键保存当前参数,进入不平衡动作时间设置。

(图9)

如图10所示,为不平衡动作时间设这界面。不平衡动作时间必须在不平衡保护功能开启之后才会出现。不平衡动作时间设置范围为1s – 25s。按▲一次,增加1s;按▼一次,减少1s;持续按▲,数值以10倍速度增加;持续按下▼,数值以10倍速度减少。按设置键保存当前参数,进入设置相序开关。

(图10)

如图11所示,为相序功能设置界面。默认,相序保护功能关闭,LCD显示OFF。如需开启,可以按▲键,或者▼键将其设置为ON。按设置键,保存当前相序参数,并且进入故障查询界面。

(图11)

如图12所示,为故障查询界面。

右边数字为最近第几次的故障记录,按设置键键入记录的数据内容,如图13,此时可以按▲键,或者▼键查看三相电压数据。

(图12)

(图13)

如图14所示,为准备退出界面。表示所以参数设置完毕,按设置设置键将退出设置模式,保护器按照新设置的参数运行。

图14

报警

15秒内没有任何操作,保护器自动关闭背光。故障发生后,蜂鸣器发声,继电器动作,背光1秒钟闪烁一次,LCD锁定故障显示。

自动退出

在设置模式下,30秒没有任何操作,保护器将退出设置模式。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防护(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防护(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239-87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防护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及其防护可以分为线路和变电站两个方面。线路的雷电过电压防护包括绕击和反击防护,变电站的雷电过电压防护包括直击雷和侵入波的防护。 1.特高压线路的雷电过电压防护 由于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高度高,导线上工作电压幅值很大,比较容易从导线上产生向上先导,相当于导线向上伸出的导电棒,从而引起避雷线屏蔽性能变差。这一点不但可从电气几何理论上得到解释,运行情况也提供了佐证。前苏联的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运行期间内曾多次发生雷击跳闸,基本原因是在耐张转角塔处雷电绕击导线。日本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在降压运行期间雷击跳闸率也很高,据分析是线路遭到

侧面雷击引起了绝缘子闪络。 理论分析和运行情况均表明,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是避雷线屏蔽失效,雷电绕击导线造成的。因此采用良好的避雷线屏蔽设计,是提高特高压输电线路耐雷性能的主要措施。同时还应该考虑到特高压输电线路导线上工作电压对避雷线屏蔽的影响。对于山区,因地形影响(山坡、峡谷),避雷线的保护可能需要取负保护角。 2.特高压变电站的雷电过电压保护 根据我国110~500千伏变电站多年来的运行经验,如果特高压变电站采用敝开式高压配电装置,可直接在变电站构架上安装避雷针或避雷线作为直击雷保护装置;如果采用半封闭组合电器(HGIS)或全封闭组合电器(GIS),进出线套管需设直击雷保护装置,而GIS本身仅将其外壳接至变电站接地网即可。 与超高压变电站一样,特高压变电站电气设备也需考虑由架空输电线路传入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的保护,其根本措施在于在变电站内适当的位置设置避雷

电子设备的雷电及过电压保护

电子设备的雷电及过电压保护 过电压主要是指雷击过电压、电力网络操作过电压,损坏电子设备的过电压通常就是这两种。众所周知,作为一种大气物理现象,每一次雷击都是由一系列的放电(云间、云地)形成的。雷击过电压是指由于雷电直接击中电线;雷击避雷针时由于电阻耦合、电容耦合、电感耦合引入电线;或雷击某地造成不同地之间的地电位不均衡等原因在有源或无源导体上产生的瞬态过电压。雷击过电压的能量有时非常强,雷电的放电电流一般为20_40千安培,在大雷暴时最大可达430千安培,雷击概率及其电流数据如下表所示: 概率50%10%5%≈1% 电流峰值kA3080100200 电荷量As1080100400 雷电现已成为破坏电子设备的主要原因。操作过电压是指开关中央电源设备、电力网中大型感性或容性设备的投切等原因产生的过电压。操作过电压不如雷击过电压高,但出现频繁,对电子设备同样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 1.过电压保护必要性 现在已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都日益广泛地采用电子信息技术装备自己,如一座现代化的大厦,一般都装有自动消防、防盗保安、程控电话、楼宇自控、电脑管理、群控电梯、广播音响、闭路等一系列电子信息系统;又如国防现代化建设,电子信息技术已作为其发展的基础;其它航天、金融、邮电、石油化工、电力、广播电视等部门及工厂企业也不例外,所以电子信息设备的应用已日趋广泛,其数量与规模正在不断地扩大。但是这种电子信息设备的工作信号电压很低,一般仅5V左右,因此,其抗干扰、抗电涌的能力极低,对电磁环境的要求很高,所以随着电子信息设备的广泛应用,过电压的危害也将日趋严重,尤其是雷电引起的过电压,其后果不但使这种昂贵的设备损坏,而且有可能使整个系统的运行中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日益成为雷电破坏的主要对象之一。为此,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IEC(国际电工委员会)、ITU(国际电信联盟)等组织都制定了相应的防雷电及电磁脉冲的标准,如IEC1024、IEC1312、ITU的K系列等。IEC1024、IEC1312相继公布了雷电流参数(如表1)和雷电波形,并对雷电保护区(LPZ)的划分、系统的分级保护和浪涌过电压保护器(SPD)的各项指标进行了规定。我国的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也对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进行了规定:“在配电盘内,宜在开关的电源侧与外壳之间装设过电压保护器”(第3.5.4条,三);信息产业部《移动通信基站防雷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5068-98)中规定:“3.1.5……出入基站的所有电力线均应在出口处加装避雷器”,“ 3.3.3同轴电缆馈线进入机房后与通信设备连接处应安装馈线避雷器”,“ 3.4.1信号电缆应由地下进出移动通信基站处应加装相应的信号避雷器”;公安部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GA173-1998)中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加装有效可靠的防雷保安器,是国际上通用的最有效的防护措施”等。 表1 首次雷击的雷电流参数保护级别 Ⅰ(一类)Ⅱ(二类)Ⅲ-Ⅳ(三类) I幅值(KA)200150100 T1波头时间(μS)101010 T2波头时间(μS)350350350 2.雷电过电压保护系统 现代意义的防雷,把防雷看成一个系统工程,根据雷电电磁脉冲(LEMP)防护的国际标准:

瞬态过压分析

瞬态过压问题的本源 危害综述 以浪涌电压形式出现的电气瞬态现象一直存在于配电系统中,而在半导体器件应用之前,电气瞬态现象没被重视。 1961年,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研究了半导体在雷击中的易损性。[1]稍后的一篇报告尝试确定了特定的半导体在静电放电还没有造成潜在或灾难性损坏的情况下,能够吸收的能量的数值。[2]尽管已经有了这些早期的警告,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业界才开始圆满地处理这个问题。 所有的电气和电子设备都可能被电压瞬态过程损坏。不同之处是在损坏发生之前,它们所能够吸收的能量大小。由于许多现代半导体器件,比如低压MOSFET以及集成电路(IC),可能被只超过10伏(V)的电压波动损坏,因此它们在无保护环境中的存活性很差。 在许多情况下,随着半导体器件的演进,它们的耐用性下降了。生产更快更小的器件的趋势,以及MOSFET和砷化镓FET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加了易损性。高阻抗输入和小的结尺寸限制了这些器件吸收能量和传导大电流的能力。因此,需要使用专门用来应对这些危害的器件来保护这些脆弱的电子元件。 选择恰当的保护方法应当建立在对过压危害潜在来源进行仔细调查的基础之上。不同的应用和环境会带来不同的过压来源。这些来源可能是外来的,也可能是电路内部的。 雷电 在任何给定时刻,世界上都有1,800场雷雨正在发生,每秒大约有100次雷击。在美国,雷电每年会造成大约150人死亡和250人受伤。在雷电发生频率呈现平均水平的平坦地形上,每座300英尺高的建筑物平均每年会被击中一次。每座1,200英尺的建筑物,比如广播或者电视塔,每年会被击中20次,每次雷击通常会产生6亿伏的高压。 每个从云层到地面的闪电实际上包含了在60毫秒间隔内发生的3到5次独立的雷击,第一次雷击的峰值电流大约为2万安培,后续雷击的峰值电流减半。最后一次雷击之后,可能会有大约150安培的连续电流,持续时间达100毫秒。 经测量,这些雷击的上升时间大约为200纳秒或者更快。通过2万安培和200纳秒,不难计算得到dI/dt的值是每秒1011安培!如此大的数值意味着瞬态保护电流必须使用射频(RF)设计技术,特别是需要考虑导体的寄生电感和电容。 尽管这个峰值能量特别引人注目,但实际上是持续时间较长的电流携带了云层和地面之间传输的大部分电荷。

农村配电网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农村配电网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7-05-04T11:52:46.5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3期作者:武兆敏孙成范赵君明 [导读] 必须对农村电网进行治理,本文阐述农村电网低电压出现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方式。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禹城市供电公司山东德州 251200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家电下乡政策的深入,各种大功率的家用电器出现在农民家庭之中,农村用电量迅速的增长,电网的用电压力也不断的增加,进而出现了"低电压"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必须对农村电网进行治理,本文阐述农村电网低电压出现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方式。 关键词:农村电网;低电压;发生原因;综合处理措施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电网的全覆盖,满足了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随着家电下乡政策的不断深入,各种大功率的家用电器出现在农民的家庭之中,农村用电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农民用电量迅速攀升,电网的用电压力也急剧增加,“卡脖子”、“过负荷”等显现突出,少数地区“低电压”的问题较为严峻,严重的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农村电网“低电压”严重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根据农村电网“低电压”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治理方案。 1、配网低电压产生的原因 1.1从农村配网线路角度 现行培养低电压问题产生的主要归结于配网线路问题,其自身供电半径过长极易造成电压出现不平稳的情况。因配电网线路产生的低电压问题具体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农村配网线路随农村整体建设规模的扩大而逐渐延伸,若在线路建设中未及时改造配网线路,将出现配网电能损耗问题。第二,变压器在配电网中的设置不够合理,且供电线路的设置主要以单向放射形式为主,或用电负荷中心难以保证10kV线路作用的发挥,这些因素都将导致线路末端电压出现持续降低的现象。若低电压问题较为严重,将使电力系统整体难以正常运行 1.2从配电网负荷角度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逐渐引入更多的惠农政策,如典型的“家电下乡”等,其直接使农村电气设备在数量上逐渐增多,需要更多的用电需求量以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农村建设中逐渐改变以往完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形式,如养殖业或工业等各方面,这些都使配电网负荷压力进一步增加。因此,配电变压器在用电负荷作用下将表现出过载、重载电现象,直接导致低压线路电压过低 1.3从无功功率补偿角度 传统农村弄点格局多停留在照明系统方面,而当前农村发展中如冰箱、空调或家电等方面逐渐引入其中,这些电气设备往往以感性负荷为主,对无功功率的要求较高。大多农村地区配网变压器往往难以对这些设备进行无功功率补偿,即使部分区域不断引进如电容器等设备,但普及率较低,因此线路在进行大量无功功率输送过程中将使自身对电压逐渐降低。除此之外,现行对用电负荷的管理工作仍表现较为薄弱,如对装接容量的考虑,一旦其高于配变台区标准容量便可能出现低电压问题。 2、农村低电压治理研究 2.1变电站的完善 大多农村变电站中半径超出15km的10kV线路占总线路的50%以上,很容易出现低电压问题,对此现状可结合实际电网规划要求进行变电站电源点增设工作,使变电站的运行更为可靠。具体实践中为使主网供电能力得以提升,可通过110kV变电站的构建来实现,针对其中的10kV线路,若供电半径大于30km可构建下供应的公用配变,这种方式可使用电负荷压力过大问题得以解决。同时要求对过长的线路半径进行缩短,通过促进供电能力的提升保证电压质量。借助GPRS、配变数据上传、TTU、智能电表、移动式电压监测仪、LED显示等技术,建立健全“低电压”监测网络,完善监测手段。开展变电站、配变和低压用户电压联调管理。借助GPRS技术,实现低电压用户电压信息反馈,参与变电站、配变调压和无功投切判据,建立联调机制,完善调压手段。 2.2加强线路设备 改造根据“容量小,分布密,半径短和绝缘化”这一原则来对农村配电变压器进行改造,同时创建更多的配电变压器来缩小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对不同情况的线路进行改造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其一,通过增加配电变压器的布点或增大容量来改造那些一直存在负荷过载问题的台区以及部分低压线路,提升半径大于510米并且电压过低的低压线路的电压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布点后的老变压器需根据最优供电半径进行优化调整。其二,通过增大导线的线径以及将一定负荷调整到附近台区的方法来改造低压线路中线径较小和负荷过载的配电台区 2.3做好无功功率补偿工作 大多农村地区无论在变电站或10kV线路等方面都难以起到补偿无功功率的作用,是造成低电压问题的主要原因。对此现状首先对于变电站可采取相应的优化补偿措施,具体操作中可进行无功补偿容量的优化配置,结合负荷特点选择集中、分散等补偿方式,这样可达到优化分布无功潮流的目标。同时在10kV线路补偿方面,可引入相应的无功补偿装置,如电容器等。除此之外,农村地区公用配变往往也是产生低电压问题的来源,可结合公用配变功率与负荷情况进行无功补偿装置的设置。 2.4注重调压能力的提升 调压能力的上升主要集中在线路与变电站方面。其中对于10kV线路,可将自动调压器设置其中,可有效解决低电压问题。而在变电站方面,若电网建设规划中涉及变电站构建内容,应保证变电站在变压器使用方面选择有载调压变压器。若不存在变电站规划内容,对于运行年限较长的变电站可通过技术措施进行主变的改造或更换,选择有载调压主变 2.5降低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度 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载的不平衡,导致中心点的电压位置发生变化,最终负载相对轻的一相反而电压偏高,而负载相对重的一相电压却偏低。所以为了降低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的不平衡度,首先要建立无功电源设备的运行制度,着重对线路设备的负荷管理,以及农村对侧用电的需求管理。3.4加强柱上变压器负荷管理要加强对柱上变压器的负荷管理,不仅是做好季节性负荷的日测工作,还要分析那些通过负荷测录仪器测量出来的每一时刻的电流以及电压数据,计算电量,无功电源,有功电源和负载率等相关数据,并且及时的应用这些数据。尤其要重点分析那些超负荷的柱上变压器。从而确保不会出现老化的低压电网和柱上变压器从而影响到电网的运行质量,保证低压电网的

电压保护装置

电压保护装置采用面板式安装,高雅、亮丽的外观,为低压电控装置提升档次。 相序保护器、过欠压保护器等)主要用于交流50/60Hz, 400V)、440V(460V)、660V等电压级别的各种故障检测,对三相输入电源的电压过高、电压过低、断相、错相(逆相序)、三相电压不平衡等提供继电保

复位方式:相序、缺相故障手动复位;不平衡、过欠压故障自动复位,也可按复位键手动复位。断 电后故障锁存功能。 JL-410电压保护装置功能选型 电压保护装置按功能的组合分以下四个系列,每个系列都有不同电压等级的产品。 ●表示具有该功能 ○表示不具有该功能 电压保护装置不同电压等级的产品选型 产品选型举例 1. 如用户需要全部保护功能(过电压保护、欠电压保护、缺相保护、三相电压不平衡保护、相序保护), 使用于380V 电压,那所选择的电压保护装置产品型号,应该为JL-410。 2. 如用户只需要相序保护,缺相保护两种功能,使用于煤矿660V 的电压,那所选的电压保护装置产品 型号应该为JL-411-60。 JL-410电压保护装置功能描述: 1、过压保护:当电网电压大于设定值时启动该项保护功能,动作门限值设定范围OFF-390-490V ,动作 方式为定时限,动作时间设置范围0.1-25s 。保护动作后电网电压恢复到小于设定值10V 以上时,保护器 自动复位,也可按复位键手动复位。用户可选择是否启用该项保护功能。 2、欠压保护:当电网电压小于设定值时启动该项保护功能,动作门限值设定范围300-370V-OFF ,动作 方式为定时限,动作时间设置范围0.1-25s 。保护动作后电网电压恢复到大于设定值10V 以上时,保护器 自动复位,也可按复位键手动复位。用户可选择是否启用该项保护功能。 3、三相电压不平衡保护:当电网电压三相不平衡度大于设定值时启动该项保护功能,不平衡度动作门 限值设定范围OFF-5-30%,动作方式为定时限,动作时间设置范围1-25s 。当电网电压三相不平衡度恢复 到小于设定门限值2%以上时,保护器自动复位,也可按复位键手动复位。用户可选择是否启用该项保护 功能。 三相电压不平衡度计算公式: A ——电压不平衡度 max U ——三相线电压中最大线电压值 % 100max min max ?-=U U U A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复习大纲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复习大 纲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复习提纲 第一篇电力系统故障分析 1.短路的定义、基本类型;短路计算的意义;产生短路故障的原因;短路冲击电流定义及定义式 2.无限大功率电源的定义;有无限大功率电源供电的三相电路发生短路时短路电流的特点 3.输电系统等值电路参数标幺值计算 4.空载情况下短路后定子回路与转子回路各电流分量及相互对应关系 5.短路电流交流分量初始值计算 6.派克变换物理意义及计算 7.计算空载电动势 8.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实用计算 9.运算曲线法计算短路电流(个别变化法及同一变化法) 10.对称分量法基本概念及计算(相序分量) 11.变压器零序等值电路

12.架空输电线零序阻抗 13.作零序等值网络图 14.不对称短路故障、各相、序电流及电压的推导;作电流电压相量图 15.各序电流比较 16.正序等效定则 17.不同短路形式,变压器两侧电流相量图 第二篇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 1.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基本概念 2.发电机功率角特性推导及特性曲线 3.静态稳定概念;静态稳定实用判据;静态稳定极限;整步功率系数;静态稳定储备系数 4.小干扰;小干扰法分析系统静态稳定性 5.提高系统静态稳定性措施 6.暂态稳定概念;影响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因素 7.等面积定则及定义 8.提高系统暂态稳定性措施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 1、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分类 答: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分为稳态运行和暂态过程两种,其中暂态过程又分为波过程、电磁暂态过程和机电暂态过程。波过程主要研究与大气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有关的电压波和电流波的传递过程;电磁过渡过程主要研究与各种短路故障和断线故障有关的电压、电流的变化,有时也涉及功率的变化;机电暂态过程主要研究电力系统受到干扰时,发电机转速、功角、功率的变化。 2、电力系统的干扰指什么? 答:电力系统的干扰指任何可以引起系统参数变化的事件。例如短路故障、电力元件的投入和退出等。 3、为什么说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状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运行状态? 答:由于实际电力系统的参数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所以电力系统总是处在暂态过程之中,如果其运行参量变化持续在某一平均值附近做微小的变化,我们就认为其运行参量是常数(平均值),系统处于稳定工作状态。由此可见系统的稳定运行状态实际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工作状态。 4、为简化计算在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过程分析和机电暂态过程分析中都采用了那些基本假设?

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最新版

第6章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 6.1 配网低电压产生原因 6.1.1 低电压特征分类 依据低电压发生和持续的时间特点,大致可分为3类:长期性、季节性和短时性。①长期性低电压指用户低电压情况持续3个月或日负荷高峰低电压持续6个月以上的低电压现象;②季节性低电压是指度夏度冬、春灌秋收、逢年过节、烤茶制烟等时段出现的具有周期规律的低电压现象;③短时性低电压主要是指由农村居民临时性挂接负荷或建筑用电负荷引起的不具有长期性和季节性特点的阶段性不规律低电压现象。 6.1.2 低电压发生时段分布 1)农村集中排灌期间。每年1~3月份、6~9月份和11~12月份,农业排灌负荷较为集中,用电量较大,部分带有排灌负荷的公用配电变压器短时间出现满载、过载现象,造成处于低压线路末端负荷的供电电压较低。 2)日用电高峰时段。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户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家用电器保有量快速增加,农村配电台区用电负荷快速增长,农村日用电高峰时段相对集中,具体情况见表1 。表1日用电高峰时段 Tab.1Daily peak load time 季节月份时段备注 夏季7,8 中午:11:00~15:00 晚上:19:00~22:00 地方特色经济作物加 工季节,如南方春季 采茶期等 冬季12,1 晚上:19:00~22:00 6.1.3 低电压产生的管理层面原因 1)供配电设施运维管理粗放。中低压供电设备台账不健全或更新不及时,网架

和设备的基础性资料不完善。营销、配电、调度数据资源信息不能充分共享,变电站、线路、配电变压器(简称配变)和低压用户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联调管理机制,未依照季节性负荷情况和用电峰谷状况及时调整配变分接头位置和投切无功补偿设备,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运行状态和补偿效果不清楚、不了解、不掌握,对损坏或缺陷设备发现、处理、更换不及时。 2)部分地区营销管理不精细。个别地区农村用户 报装接电管理较为松散,存在较大集中负荷接于公用配变用电或农村居民用户生产负荷报小用大的现象,造成配变过负荷低电压情况;配电台区管理人员对台区单相用户未均衡分配接入A、B、C相,大量农村用电负荷集中在农忙时节,如春耕秋收和排灌期间,用电负荷分布不均,造成配变低压侧用电负荷三相严重不平衡,导致重载相中后段用户低电压。 3)中低压配电网电压监测不全面。按照电压监测点一般配置要求,农村电网每百台配变设置1个电压监测点配置,城市电网每百台配变设置2个电压监测点进行配置。农村居民用户点多面广,客户端电压监测不全面;个别电压监测点代表性不强,依据监测数据难以准确掌握农村电压质量真实情况;配电台区监测、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的运行和状态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可用率低,通过系统性关联分析定位低电压问题原因难度大。 4)低压需求侧管理工作不到位。对用户用电性质 掌握不全面,对台区负荷发展的预见性不够,高峰负荷时造成台区配变过负荷运行,未得到有效监测和及时处理;对用户用电知识宣传不够,部分用户的户内线未根据实际用电负荷增长情况同步进行增容改造,超年限超负荷使用,线路老化严重,电压过低致使家用电器无法正常使用;对类似农产品加工的季节性负荷缺乏有效的调峰措施;对大负荷用户错峰用电宣传和引导不力,负荷过于集中,未能及时转移负荷,造成用户低电压问题。 6.1.4 低电压产生的技术层面原因 1)农村配电网供电能力不足。农村用电负荷相对城市负荷密度小,部分农村特别是丘陵、山区等地居民居住比较分散,变电站布点不足,缺乏合理规划,配变布点和线径配置凭经验,缺少必要的电压降落校验;个别新上或改造的配电台区设计时超合理负荷距供电,配变容量配置不足,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大。2)中低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防护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6195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防护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防护 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及其防护可以分为线路和变电站两个方面。线路的雷电过电压防护包括绕击和反击防护,变电站的雷电过电压防护包括直击雷和侵入波的防护。 1.特高压线路的雷电过电压防护 由于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高度高,导线上工作电压幅值很大,比较容易从导线上产生向上先导,相当于导线向上伸出的导电棒,从而引起避雷线屏蔽性能变差。这一点不但可从电气几何理论上得到解释,运行情况也提供了佐证。前苏联的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运行期间内曾多次发生雷击跳闸,基本原因是在耐张

转角塔处雷电绕击导线。日本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在降压运行期间雷击跳闸率也很高,据分析是线路遭到侧面雷击引起了绝缘子闪络。 理论分析和运行情况均表明,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是避雷线屏蔽失效,雷电绕击导线造成的。因此采用良好的避雷线屏蔽设计,是提高特高压输电线路耐雷性能的主要措施。同时还应该考虑到特高压输电线路导线上工作电压对避雷线屏蔽的影响。对于山区,因地形影响(山坡、峡谷),避雷线的保护可能需要取负保护角。 2.特高压变电站的雷电过电压保护 根据我国110~500千伏变电站多年来的运行经验,如果特高压变电站采用敝开式高压配电装置,可直接在变电站构架上安装避雷针或避雷线作为直击雷保护装置;如果采用半封闭组合电器(HGIS)或全封闭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复习大纲内附真题和答案

绪论: 1、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分类 答: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分为稳态运行和暂态过程两种,其中暂态过程又分为波过程、电磁暂态过程和机电暂态过程。波过程主要研究与大气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有关的电压波和电流波的传递过程;电磁过渡过程主要研究与各种短路故障和断线故障有关的电压、电流的变化,有时也涉及功率的变化;机电暂态过程主要研究电力系统受到干扰时,发电机转速、功角、功率的变化。 2、电力系统的干扰指什么? 答:电力系统的干扰指任何可以引起系统参数变化的事件。例如短路故障、电力元件的投入和退出等。 3、为什么说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状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运行状态? 答:由于实际电力系统的参数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所以电力系统总是处在暂态过程之中,如果其运行参量变化持续在某一平均值附近做微小的变化,我们就认为其运行参量是常数(平均值),系统处于稳定工作状态。由此可见系统的稳定运行状态实际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工作状态。 4、为简化计算在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过程分析和机电暂态过程分析中都采用了那些基本假设? 答:电磁暂态分析过程中假设系统频率不变,即认为系统机电暂态过程还没有开始;机电暂态过程中假设发电机内部的机电暂态过程已经结束。 第一章: 1、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 答:电力系统的故障主要包括短路故障和断线故障。短路故障(又称横向故障)指相与相或相与地之间的不正常连接,短路故障又分为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接地短路和两相短路接地,各种短路又有金属性短路和经过渡阻抗短路两种形式。三相短路又称为对称短路,其他三种短路称为不对称短路;在继电保护中又把三相短路、两相短路称为相间短路,单相接地短路和两相短路接地称为接地短路。断线故障(又称纵向故障)指三相一相断开(一相断线)或两相断开(两相断线)的运行状态。 2、短路的危害 答:短路的主要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短路电流大幅度增大引起的导体发热和电动力增大的危害; 2)短路时电压大幅度下降引起的危害;

过电压保护(装置)及维护

过电压保护(装置)及维护 一、过电压的定义及分类 1、过电压:超过电力系统最高工作电压的电压,称为过电压。 2、过电压的分类 ①外部过电压(雷电过电压):由电力系统外部的雷电引起的 过电压。 ②内部过电压(操作过电压、谐振过电压):由电力系统内部 原因引起的过电压。 二、过电压保护措施的选用原则 一个世纪以来,始终是遵循着如下原则。 1、选用保护措施、避雷器保护性能、绝缘水平等,归根到底 是经济问题。 保护措施可靠性越高,避雷器保护性能越优,保护系统投资和避雷器售价越大,可以降低绝缘造价或减少运行故障损失得到回报。反之,保护措施可靠性越低,避雷器保护性能越差,保护系统投资和避雷器售价越小,绝缘造价或运行故障损失越大。 总之,选用过电压保护措施,力求达到最佳经济效益。 2、任何防雷技术措施应经实践检验原则 至今,在实验室里不能逼真模拟自然雷。理论计算和模拟试验 只能作某些定性分析。防雷保护技术措施主要依据长期的大量

的运行经验积累,不断地修正和改进。国际上常出现过以假设 为依据的形形色色的防雷保护装置,经实践检验被淘汰掉了。 三、过电压保护措施的发展概况 1、人为制造弱绝缘,最早采用的,也是最简单的是放电间隙。 迄今为止,人们还在应用放电间隙。仅是结构不断改进。放电 间隙存在的问题是不能自动熄灭工频续流电弧。 2、1870~1890年,主要是放电间隙和熔丝构成变电设备防雷 保护装置。 3、1896~1908年,制成羊角放电间隙。为了增强间隙熄弧能 力,在间隙上加装磁吹线圈。为了限制工频续流,间隙串联线 性电阻。随后发展多间隙,构成多间隙又串又并联线性电阻的 防雷保护装置。 4、1907~1920年,发明了氧化铝和氧化铅电阻器来替代多间 隙串并联线性电阻,这是阀式避雷器的原型。 5、1920~1930年,又将氧化铝和氧化铅避雷器加装外串羊角 放电间隙,或内串间隙。比较广泛地采用羊角放电间隙与消弧 线圈配合使用。 6、1930~1940年,发明了碳化硅非线性电阻片。使阀式避雷 器起了质的变化。 7、1940~1950年,碳化硅阀式避雷器迅速发展和普及。至今, 我国仍在采用这种普阀避雷器。即我国第一代阀式避雷器。

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及治理措施初探 廖寿松

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及治理措施初探廖寿松 发表时间:2019-06-10T11:00:51.877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3期作者:廖寿松 [导读] 摘要:为改善供电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有必要及时、有效地解决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 (广西广信电力设计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为改善供电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有必要及时、有效地解决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以某10kV线路为例,按所提出的低电压问题分析思路,结合该线路的实际情况,分析得到造成该线路低电压的主要原因是线路重过载和导线截面偏小,其他原因有线路供电半径处于临界状态和线路末端专变用户较集中。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治理建议,并对线路重过载对末端电压的影响及安装调压器后的调压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成果为该线路低电压问题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10kV线路;低电压;调压;治理措施 引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用电需求逐渐提高,这就为我国的供电顺利进行提出了重大的挑战,现阶段低电压线路的分析与改造已经成为电网公司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通过调查发现,我国电网公司在接受电压投诉方面,其中一大部分都是电压偏低问题,所以为了有效的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我国就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对低电压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由此可见,对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以及治理措施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分析 本文主要以我国某10kV线路为例,该线路的主干线一共有110个基杆,主干线的总长度为9.949km,供电半径为13km,其中1号杆-44号杆的距离长度为3.8km,44号杆-96号杆的距离为7.8km,96号杆-108号杆的距离为1.1km,该线路中拥有的变压器数量一共为96台,总容量为1200kVA。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内,该10kV电路频频出现低电压问题,通过调查发现,该线路的低电压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我国供电配网分布局域较广,一些地区没有进行电网的改造工作,在10kV线路运行的过程中,仍然采用落后、老旧的设备,这些设备在10kV配电线路运行中极易出现各种故障,这些故障就会导致一系列低电压问题的出现,所以我国部分地区急需对电气设备的基础设施进行更新。另外,我国缺乏检测与分析设备,在10kV配电线路的运行中,检测与分析设备是对电能指标进行测量的基础,但是由于设备的缺乏,就无法及时的了解调度数据,其中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企业资金不足,没有购买先进的信息化检测设备,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检测设备极度匮乏,这就使得电能指标检测数据存在不准确性,企业难以针对检测数据有效的开展调度管理,从而造成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的出现。 1.2经济发展速度与电力供应缺乏协调性 现阶段在10kV线路运行的过程中,电力供应与经济发展速度具有较大的差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对电力质量要求较高,并且我国用电数量也在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就给我国电力企业的电力输送工作带来较大的压力,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在电力供应的过程中急切的增加变压器,使得电力系统中各种问题的出现,其中也包括了低电压问题。 1.3电压调节能力不足 通常情况下,我国生活用电具有季节性的特征,不同的季节,日负荷的波动范围具有较大的差异,需要我国对负荷进行准确的计算,但是目前我国配电线路在运行的过程中,没有对节点负荷进行准确的统计,三相负荷普遍不具有协调性,使得10kV配电线路中呈现出低电压问题。并且部分地区在安装电表时,没有在接表之前对三相负荷问题进行统计和分析,配电线路低电压问题时有发生。 1.4变压器运行档位 对变压器的运行档位进行合理的配置是解决低电压问题常用的办法之一,合理设置配电变压器的运行档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压的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受到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0kV线路中普遍存在运行档位不明的情况,无法依据实际的电压状况,对档位设置进行适当的调整。 1.5无功补偿 据了解,该线路专变1、专变3用户正常运行时功率因数曾分别达到0.67、0.46。但4个专变用户均安装有无功补偿装置,在测量期间4个专变用户的整体功率因数均处在较高水平。计量自动化系统数据显示,10kV主供线路的年平均功率因数为0.91。因此,功率因数偏低不是造成10kV线路低电压的原因。 1.6变压器运行档位 合理设置配电变压器的档位是解决低电压问题最经济的办法,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起到有效的调压作用。但目前该线路各配电变压器的运行档位信息不明,无法根据实际电压的情况,及时调整档位设置。 2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的治理措施 2.1确保规划配网节点的合理性 促进配网节点的合理规划,首先需要对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我国可以对有关的技术进行研发和引进,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对配网进行优化,利用现有的技术对已有配网进行电源点负荷转移工作,从而使三相负荷处于平衡的状态,将供电半径进一步缩短,有效的延长电线的使用寿命,避免低电压问题的出现,确保供电朝着稳定性、科学性的发展。其次,企业需要加强配网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具体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企业可以高薪聘请一些优秀院校毕业的人才,这些人才通常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第二,企业可以对配网施工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在培训结束后也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从而有效的发挥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加强配网施工人员的专业化程度。 2.2加强电压质量监测工作 电网监测工作的加强,首先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督检查队伍,对“低电压”进行定期的普查,具体相关的检查人员可以利用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电表等对供电用户的电压质量进行实时的监测。在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可以选择高峰时段采取人工手持电压表和入户测量结合的方式来开展电压的普测工作,加强对配网“低电压”情况的全面了解。其次,在进行电压质量的监测工作中,也需要对配网的用电负荷进行实时的检测,根据配网的用电需求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展相关性分析,依据电源支撑、变电站容载比、供电半

过电压保护

电力电子器件的保护 一 、过电压保护 电力电子装置中可能产生的过电压外分为外因过电压和内因过电压两类。外因过电压主要来自雷击和系统中的由分闸、合闸等开关操作引起的。电力电子装置中,电源变压器等储能元器件,会在开关操作瞬间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压。 内因过电压主要来自电力电子装置内部器件的开关过程,包括: (1)换相过电压:由于晶闸管或者与全控器件反并联的续流二极管在换相结束不能立刻恢复阻断能力,因而有较大的反向电流过,使残存的载流子恢复,而当其恢复了阻断能力时,该反向电流急剧减小,会由线路电感在器件两端感应出过电压。 (2)关断过电压:全控型器件在较高频率下工作,当器件关断时,因正向电流的迅速降低而由线路电感在器件两端感应出的过电压。 电力电子电路常见的过电压有交流测过电压和直流测过电压。常用的过电压保护措施及配置位置如图1-1所示。 S F RV RCD T D C U M RC 1 RC 2 RC 3 RC 4 L B S DC 图9-10 过电压保护措施及装置位置 F ─避雷器 D ─变压器静电屏蔽层 C ─静电感应过程电压抑制电容 1RC ─阀测浪涌过电压抑制用RC 电路 2RC ─阀测浪涌过电压抑制用反向阻断式RC 电路 RV─压敏电阻过电压抑制器 3RC ─阀器件换相过电压抑制用RC 电路 4RC ─直流测RC 抑制电路 RCD─阀器件关断过电压抑制用RCD 电路

过电压保护所使用的元器件有阻容吸收电路、非线性电阻元件硒堆和压敏电阻等,其中RC 过电压抑制电路最为常见。由于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所以能有效抑制尖峰过电压。串联电阻能消耗部分产生过电压的能量,并抑制回路的振荡。 视变流装置和保护装置点不同,过电压保护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式。图9-11所示为RC 过电压抑制电路用于交流测过电压抑制的连接方式。 + -+ -a) b) 网侧 阀侧 直流侧 C a R a C a R a C dc R dc C dc R dc C a R a C a R a 图9-11 RC 过电压抑制电路联结方式 a)单相 b)三相 二、过电流保护 过电流分为过载和短路两种情况。过流保护常采用的有快速熔断器、直流快速断路器、过电流继电器保护措施,以晶闸管变流电路为例,其位置配置如图2-1所示。

低电压治理

汤阴县电业局编制《低电压治理三年规划》 时间:8-11作者:王素芳 笔者8月10日从汤阴县电业局获悉,该局由生产技术部牵头,营销、调度、实业公司等部门配合,编制了《2010-2012年低电压治理规划》,计划投资4798万元,新建、改造35kV线路24km,更换35kV主变5台,容量42.6MVA,35KV变电站更换自动跟踪无功补偿装置,容量1680kvar,建设与改造10kV线路50.8km,新增、改造台区350个,整改低压线路344.48km,新增补偿电容装置8530kvar,以彻底解决农村低电压问题。 近年来,随着家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用电负荷不断攀升。农村台区用户在用电高峰时段电压偏低,已成为居民夏季用电的突出问题。汤阴县电业局高度重视,于7月初启动了“低电压”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了全面摸底排查,深入分析农村用电负荷特性,按照轻重缓急分年度编制了低电压综合治理规划和资金需求计划,明确各部门职责,新增、改造项目标准,按时序节点推进项目建设,争取利用三年时间,优化电网结构,有效改善农村配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王素芳 共青城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成效斐然 发布时间:2010-07-08 09:33:03 来源:九江新闻网 九江新闻网讯(张佑发罗嘉良)7月6日,共青城供电公司最高用电负荷屡创新高,最高峰达到2.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6.7%。面对高温带来的负荷高峰,居民关于用电高峰电压低的投诉率却降低了80%,调度中心副主任唐贤锋说:“今年共青公司按照江西省电力公司的部署,开展了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工作,低压电网供电能力进一步提高,总体满足了居民用电需求。” 据了解,为在1年的时间内基本解决当前存在的农村低电压问题,该公司高度认识 综合治理农村低电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是建立以经理为组长,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为 成员的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细化责任,明确分工,做好低电压综合治理工作 的管理策划及协调。二是在全网范围内,组织变电站、各供电所人员携带万用表,在同 一用电高峰时段进行电压情况的监测,提供第一手准确电压数据。三是根据用电负荷及 电压情况及时调整变电站的档位,同时加强配电变压器的运行管理,对低电压区域内的 配变分为三种情况进行档位调整,馈线的首端配变调在一档,中段配变调到二档,后段 配变调到三档。四是对低压供电线路超过500米的7个台区,低压线路线径小的16个台区,时段性负荷过高导致电网供电的电压质量下降的配变进行了改造。目前,农村电网 电压质量监测网络和管理平台逐步健全,农村“低电压”改造工程进展顺利。 本网讯 8月14日,在“福建南大门”诏安,60多名电力施工人员放弃周末休息时间,顶着酷暑,全力实施县城旧城区的“低电压”线路改造。 “我们诏安‘低电压’问题主要集中在旧城区。”据介绍,今年,供电部门拟投资600万元,加快改造诏安地区“低电压”。至7月底,已完成投资200万元,已有1万多户旧城区居民告别“低电压”。 “低电压”问题攸关百姓切身利益,也事关“国家电网”品牌建设的方方面面。漳州郊区供电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由于线路设备老化、客户用电量迅速增长,近年来“低电压”

雷电保护及电力装置过电压防护

第十三章雷电保护及电力装置过电压防护 第一节建筑物防雷 1 建筑物防雷的分类 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1) 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一、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二、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三、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2) 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二、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三、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四、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五、具有1区爆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六、具有2区或1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七、工业企业内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八、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九、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3) 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二、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三、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四、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五、根据雷击后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并结合当地气象、地形、地质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需要防雷的21区、22区、23区火灾危险环境。 六、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 2 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 一般规定 一、各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四、五、六款所规定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尚应采取防雷电感应的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