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施护治疗耳鸣、耳聋患者的临床护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辨证施护治疗耳鸣、耳聋患者的临床护理

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中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它可发生于单侧,也可发生于双侧,有时患者自觉鸣声来自头颅内部,可称为“鸣颅”或“脑鸣”;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程度较轻者也称“重听”。耳鸣与耳聋临床上常常同时或先后出现,两者的病因病机及辩证施治原则也基本相似,它们既是多种耳科疾病乃至全身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有时也可单独成为一种疾病。西医学的突发性聋、爆震性聋、传染病中毒性聋、噪声性聋、药物中毒性聋、老年性聋、耳硬化症以及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混合性聋及耳鸣等疾病。

标签:中医辨证;耳鸣、耳聋

1 评估耳鸣、耳聋的病因

风热之邪侵袭;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或思虑过度,伤及脾胃;跌仆爆震、突闻巨响等伤及气血;先天肾精不足,或后天病后失养,恣情纵欲,伤及肾精,或老年肾精渐亏等;评估耳鸣、耳聋的病位:主要在耳窍,与肝肾关系密切;评估耳鸣、耳聋的病性:有虚实之分,实者多因外邪或脏腑实火上扰耳窍,或瘀血、痰饮蒙蔽清窍;虚者多为脏腑虚损、清窍失养所致。评估耳鸣、耳聋的病程:一般来说,起病急、病程短者以实证为多见;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者以虚证为多见。

2 辩证施护

耳鸣、耳聋可分为实证和虚证两大类。实证常见于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火郁结、气滞血瘀等证型;虚证常见于肾精亏损或气血亏损等。

2.1实证

2.1.1风热侵袭由于寒暖失调,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肺失宣降,致外邪循经上犯耳窍,清空之窍遭受蒙蔽,失去”清能感音,空可纳音”的功能,而导致耳鸣或耳聋。应加强起居调摄,适当增减衣被,慎防风邪侵袭。及早治疗,尽快控制喷嚏、流涕、鼻塞等症状,指导患者正确擤鼻方式,以防涕液由咽鼓管逆行进入中耳腔,引起感染而加重病情。遵医嘱配合外治法,如用滴鼻灵滴鼻宣利鼻窍;或用鲜菖蒲捣汁滴耳开通耳窍等。伴恶寒发热者,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高热者予物理降温,或针刺大椎、曲池,亦可用柴胡注射液肌肉或穴位注射。但不宜用冰水或冰块降温,以免妨碍风热之邪的表散。宜进食蒲公英粥等疏风清热的半流质食物。忌食辛辣、油腻、荤腥之品。中医治法为疏风清热、宣肺通窍。方药用银翘散加减。中药汤剂宜热服。服喉注意观察体温及出汗情况。

2.1.2肝火上扰外邪由表而里,侵犯少阳;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致肝失条达,气郁化火,均可导致肝胆火热循经上扰耳窍,引起耳鸣、耳聋。应居室温度

宜相对较低,空气凉爽清新,忌闷热、潮湿。饮食宜清淡,可进食金银花粥,苦瓜羹等清肝泻热;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酒,级辛辣燥热食品。减少情志的刺激,保持愉悦心情,稳定的情绪,利于机体气血条达,促进疾病的康复。中医治法为清肝泻热、开郁通窍。方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中药汤剂宜凉服。

2.1.3痰火郁结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使脾胃受伤,或思虑过度,伤及脾胃,致水湿不运,聚而生痰,久者痰郁化火,痰火郁于耳中,壅闭清窍,从而导致耳鸣或耳聋。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暖向阳、伴眩晕较甚者,应取舒适体位,闭目养神,减少体位移动。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的半流质。可进食绿豆粥,鲜萝卜粥,山楂排骨汤,荷叶粥等以清热化痰。忌食肥甘厚味及鱼腥发物,中医法治为化痰清热,散结通窍。方药用清气化痰丸加减,中药汤剂宜饭后温服。

2.1.4气滞血瘀情志抑郁不遂,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滞则血瘀;或因跌仆爆震、突闻巨响等伤及气血,致瘀血内停;或久病入络,均可造成耳窍经脉壅阻,清窍闭塞,发生耳鸣或耳聋。应合理饮食,宜食理气活血之品,如玫瑰花,山楂等。若遵医嘱予血管扩张剂静脉输液时,应严格控制滴数,不应过快,并应观察有否头晕、胸闷、心悸等的发生。多予情志疏导,使之明白情志不疏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加重耳鸣、耳聋,从而保持心平气和,积极配合治疗。中药治法为活血化瘀、行气通窍,方药用通窍活血汤加减,中药汤剂宜饭后温服。

2.2虚证

2.2.1肾精亏虚先天肾精不足,或后天病久失养恣情纵欲,伤及肾精,或老年肾精渐亏等,均可导致肾精亏损。肾阴不足,则虚火内生,上扰耳窍;肾阳不足,则耳窍失于温煦,两者均可引起耳鸣或耳聋。应伴头晕目眩者应卧床休息,老年患者必要时加设床栏,并加强陪护,防止坠床。在外检查或户外活动时应有人陪同,防止意外伤害。多食补肾益精的食物,如核桃、黑芝麻、黑豆、猪肾枸杞汤等。少食咸味,以免过咸伤肾。不宜过度疲劳,保证足够的睡眠,节制房事以保肾精。中药法治为补肾填精、滋阴潜阳。方药用耳聋左慈丸加减。中药汤剂宜饭前温服或热服。

2.2.2气血亏虚饮食不节,饥饱失调,或劳倦、思虑过度,致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气血生化之远不足,而致气血亏虚,不能上奉于耳,耳窍经脉空虚,导致耳鸣或耳聋。或大病之后,耗伤心血,心血亏虚,则耳窍失养而致耳鸣、耳聋。故脾虚气血不足,下蹲时间不宜过久,以防站起时体位突然改变致头部供血不足而发生跌扑等意外。患者体质虚弱,易受外邪侵袭,应注意保暖,避免对流风直接刺激头面部及耳部。

纳少腹胀者,宜多食健脾祛湿之食品,如淮山猪肚粥、莲子桂圆粥或皮蛋瘦肉粥等,并注意饮食有节,以免损伤脾胃。耳鸣时,可艾灸中脘、百会、足三里及背部俞穴,或耳穴贴敷药籽,或指导患者“鸣天鼓”等自我按摩、导引的方法,以达到疏通经脉,运行气血的目的。中医治法为健脾益气、养血通窍,方药用归脾汤加减,中药汤剂宜饭前温服或热服。

3 健康指导

休养环境宜安静舒适,保证足够睡眠。若在噪声环境下工作,应戴保护耳塞,尽可能避免持续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作业,并经常做听力检查,及时发现病情,及早治疗。加强身体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早操,太极拳,慢跑等运功。要掌握恰当的运功量,避免过劳而导致外邪乘虚入侵。积极治疗可引起耳鸣、耳聋的疾病。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氨基苷类抗生素、呋塞米等,若因病情需要使用,应严密监测听力变化。注意耳部保健,不要随意挖耳,以免损伤感染。如有鼓膜穿孔者,宜暂免游泳,并及时就医诊治。饮食有节,少食肥甘厚味,及时辛辣燥热等刺激之物。戒烟,禁酒。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兴奋或恼怒,尤其是素体阳盛、肝火偏盛者更应注意情志的协调。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慎防头部及耳部外伤等致聋。

4 护理措施

4.1尽量减少外界压力和刺激。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睡眠和娱乐活动。

4.2询问患者耳鸣音调的高低以及时间规律,耳聋程度的增减以及伴随症状等,并且注意观察舌,脉象及二便情况,详细了解病史,尽可能排除导致耳鸣、耳聋的相关因素。

4.3日间耳鸣严重时,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松弛的方法。可用中指按压耳屏并有节奏的一按一放,在按压的同时做吞咽动作。或行耳廓按摩,轻轻按揉至有发热感。并可适当参加一些娱乐活动,以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耳鸣的干扰。另外,还可以用耳鸣掩蔽器,助听器或纯音听力计,以耳鸣同样的频率,比耳鸣强度大10 dB的声音,刺激10 min,可减轻耳鸣。

4.4夜间耳鸣影响睡眠时,指导患者用热水浸泡双足,或按摩双足底心(相当于涌泉穴处)至局部发热为度。另外,睡前禁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以免引起神经兴奋而影响睡眠。

4.5理解患者的感受,同情患者,倾听患者说出焦虑,悲哀的原因,讲明耳鸣与情志息息相关,规劝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忧郁、恼怒。根据病性、体质进行合理的饮食调护,注意增强营养及维生素的补充,饮食以低盐、易消化为宜。

耳聋严重者,说话音量宜适当提高,亦可以纸笔书写、图片、简单手势和形体语言等方式进行交流。做好病情观察与处理若有耳痛、耳胀者,应注意观察鼓膜的情况以及外耳道有否脓液渗出。如耳痛严重时,可予穴位按摩或遵医嘱针刺治疗。选穴:停宫、停会、风池、合谷等,针刺手法一泻法为宜。如耳胀不适,则可予按摩鼓膜、按压耳屏等,以缓解耳部胀痛感。若有头痛、眩晕者,应多卧床休息,并密切观察患者头痛部位、眩晕程度和持续时间,以及神志、面色、表情、血压等变化,并应注意有否眼球震颤现象,做好记录,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