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国际商贸城各区简介、楼层产品分布,详细平面图-2013年最新版,信息全面,大图完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放上一张官方最新的权威义乌国际商贸城导购全景图(1区-4区)可以更好的理解各区在地理位置上的关系。
插一句,刚来义乌的童鞋们注意了,千万别被公交车报站的国际商贸城一期,国际商贸城二期,国际商贸城等骗了,很多标的叫人摸不着头脑。
一期就是一区(包括A,B,C,D,E区),二期包含2区(包括F区和G区)和3区(包括H区和L区,H区占大部分),三期就是4区。
从“鸡毛换糖”到“世界超市”
30年前,义乌还是浙江中部一个贫困的农业小县,人多地少,资源贫乏。
这里的人自古就有经商的习惯,“鸡毛换糖”是义乌货郎们传统的谋生手段。
农闲时,义乌货郎们便摇起拨浪鼓,挑着装满敲糖的箩筐,行走在浙江及其周边省份的城乡换取鸡毛和牙膏皮等废品,回家后再把换来的鸡毛当作农田的肥料,或制成掸子卖给供销社,牙膏皮等则卖给废品回收站。
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在我国一些地方逐步解冻,手工制品、农产品摆上了集市,然而长途贩卖、摆地摊做小生意仍被当作投机倒把行为加以打击。
此时,一些义乌人开始不满足仅仅靠“鸡毛换糖”解决生计问题,提心吊胆地做起了贩卖日用小商品的生意。
1980年,有5个子女的义乌妇女冯爱倩开始了艰辛的从商之路,在县城偷偷摸摸地摆起地摊。
1982年5月的一天,货物屡次被没收的冯爱倩鼓足勇气站在了义乌县委门前,来跟新来的县委书记谢高华讨说法。
县委书记谢高华与普通农妇冯爱倩的争论进行了一个下午。
最后,谢高华告诉冯爱倩:你回去摆摊吧,我告诉有关部门不查你们。
1982年8月,义乌县委、县政府在经过调查研究和反复讨论后,毅然作出一个大胆决策: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
随即,简陋的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诞生了。
这是义乌货郎“鸡毛换糖”的资料照片(摄于上世纪70年代)。
1984年,义乌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兴商建县”发展战略。
此后的20多年间,义乌小商品市场数次易址、扩建,逐步转变提升为现代化、国际化的商贸城,发展成全国性小商品流通中心和国际性小商品采购基地。
2005年,义乌市场被联合国、世界银行、摩根士丹利银行评为“全球最大的日用商品批发市场”,义乌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世界超市”。
2006年10月,由国家商务部主持编制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开始定期向全球发布,成为全球日用消费品生产贸易价格变动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义乌第一代市场
义乌小商品市场最早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廿三里。
1974年春节前后,县城稠城镇县前街也兴起了小商品市场。
在特殊年代,在上级明令禁止、取缔,而半合法的“敲糖换鸡毛”又需要市场存在的矛盾冲突之中,两个提篮叫卖、批零兼营的季节性市场悄然孕育。
1982年3月26日上午,就稠城市场整顿问题,县政府再次召开由一名副职主持的县长办公会。
当时工商局副局长叶荣贵、城阳区工商所所长王廷腊,也列席了这次会议。
这就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开放前夕著名的“第二次县长办公会议”。
根据一位副县长的提议,会议首先解决了与稠城集市整顿有关的猪市、牛市摆布问题。
紧接着对小百货市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由于当时政策滞后,问题敏感且涉及方方面面,敞开观点的讨论持续了一整个上午。
农民经商、农民进城、批发购销、自由市场等敏感问题,在你一言、我一句的提起后作了再一次研究。
其他需要研究的六项议题不得不放在下午进行。
对市场整顿,会议形成初步意见:作为对小百货市场的全面管理,一是全面登记;二是(颁发)临时执照;三是建立组织;四是自己建帐,税收按营业额征收;五是成立由工商局、工商所、财税所、镇爱卫会、派出所组成的市场整顿具体实施临时机构。
这次会议甚至对市场全面整顿动员都作出了具体安排。
这是1982年9月开业的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的资料照片。
1984年,这个市场的成交额达2321万元,商品主要销往义乌周边县市。
党的十二大胜利召开,象春风吹开了这个小百货市场个体商贩人员的张张笑脸,城阳工商所干部通过学习认为,有党中央撑腰,湖清门市场应该让它存在和发展……十二大期间,他们在县工商局的直接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发出了关于加强小百货市场管理的第一号通告,装起高音喇叭大力反复宣传,小百货市场的经营范围是国家规定的三类小商品和家庭工副业产品。
同时,对符合条件经商的人员均发给营业许可证。
按经营商品的范围分别编制了十五个小组……整顿后的湖清门小百货市场,秩序井然,面貌一新”。
市场被正式认可之后,发展的速度超出了任何人的意料。
于是又有了第二代市场的建设。
义乌第二代市场
在当代中国经济奇迹中,曾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过“凹地效应”。
在上世纪整个八十年代,深圳是中国最大的一块凹地。
特区政策的优惠性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力,使大量国内资金和优秀人才“孔雀东南飞”。
当时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也是这样的一块凹地。
义乌太祖殿畈的第二代市场开张后,近两千个摊位迅速摆开,每天前来交易的超过万人,其中六成以上为外地人,申请进场者络绎不绝。
前来投奔的还有整个整个的市场。
在温州乐清,曾有过一个规模不小的服装市场,但是,随着义乌第二代小商品市场的兴起,经商农民纷纷迁巢义乌。
道理很简单,无论人气、名气、信息还是交通,当地与义乌小商品市场都不好相比。
后来有位温州干部做过一个统计,发现上世纪80年代初在温州从事小商品经营的个体户,后来有一半以上的人去了义乌。
这是1984年底开业的义乌第二代小商品市场的资料照片。
1986年,义乌市场的成交额突破1亿元,辐射范围从周边县市延伸到省内外。
“凹地效应”的形成,使市场的发展完全超出了人们的预计。
刚开业不久的第二代市场马上又显得太小了。
1985年初,工商部门不得不动用预备用地架起300个临时摊来缓解摊位供求矛盾,接着又在部分地块两排棚架间加摊。
1985年底,二代市场摊位总数达到了2847个,税收分别为前三年的8.1倍、3.4倍、2.0倍……
市场的再度扩建,已呼之欲出。
义乌第三代市场
1985年4月25日,县长姜补根、副县长陈正兴来到小商品市场,召集工商局、小商品市场工商所负责人和部分个体户,研究如何解决市场进一步扩大的问题。
会后,陈正兴副县长就二代市场扩建宜易址新建、规划占地60亩、设摊4000个的构想,提交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会议讨论。
讨论中,大家对于市场规模、只建一个小商品市场和将原市场改为农贸市场均无异议,但对市场要占用60亩良田的问题提出了异议。
7月中旬县委召开五大班子联席会议,吸收工商、土管、财税、计委和城建等部门和稠城镇政府领导参加,对新建小商品市场的设想方案进行专题讨论。
为解决颇有争议的选址问题,县委书记赵仲光亲自带领与会同志到朝阳村附近、仓后路实地察看,最后作出决定:兴建新市场,场址选在城中路(当时叫环城路)以东、前大路与标准件厂之间地块,有意见只听不改。
市场扩建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牵头,整个建设现场总指挥由工商局领导担任。
市场1985年12月破土动工,到1986年9月中旬,采用火车站月台式钢筋混凝土棚架,占地44000平方米、设摊4096个、总投资440万元的大型集贸市场基本建成,可容纳3万人在场内交易。
市场建设前后仅用了10个月时间。
1986年9月26日,第三代市场正式开业。
国务委员陈俊生派代表参加,省长薛驹寄来题词,常务副省长沈祖伦专程参加开业剪彩,22家新闻单位43名记者参加了开业典礼。
这是1986年9月建成开业的义乌第三代小商品市场的资料照片。
义乌第三代小商品市场经两次扩建,到1990年底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小商品专业批发市场。
1991年,义乌市场的成交额突破10亿元。
这时,小商品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很多义乌人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市场。
但是,在市场建设过程中,人们的觉醒程度还是有差别的。
两位经历了第二、第三、第四代市场建设的工商局领导,这样回忆道:三代市场扩建方案提出后,社会各界持反对意见的人还是有的,他们中有的人提出了二代市场刚开业再建市场有否必要的意见;个别态度激烈的人,以这一带是良田为由,向省和中央反映:这么好的田毁掉建市场太可惜了,光靠市场能吃饱饭吗?对建设这样一个集贸市场,工商局有些同志在思想上也顾虑重重。
据陈正兴副县长回忆,三代市场建设时,原计划兴建乡镇工业产品展销服务楼,为各区乡企办提供一个面向市场的窗口,由于牵头单位积极性不高,最后只好改由挂靠工商的市个协投资,改建为个体户大楼,望江楼的组建融资也几经反复才得以落实。
义乌第四代市场--篁园市场
义乌第四代市场于1990年筹办,1991年动工兴建,1992年1月17日通过交工验收,可安排摊位7100个。
1月26日至28日,义乌第四代市场新老摊位共13910个通过抽签、公证进行分配。
2月13日,义乌第四代市场试营业。
3月2日,国家工商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首次公布全国十大市场名单,义乌小商品市场名列榜首。
8月3日,义乌小商品市场名列榜首。
1993年12月17日,中国小商品城股份有限公司(商城集团前身)创立。
1994年6月4日,中国小商品城中国小商品城第四代市场二期工程通过交工验收,6月23日至26日,小商品城14673个新老摊位进行了调整。
7
月8日,二期市场试营业。
至此小商品城建筑面积扩大到22.8万平方米,摊位数增至23000个。
这是1992年建成开业的义乌第四代小商品市场的资料照片。
同年,义乌小商品市场更名为“浙江省义乌市中国小商品城”。
1994年,义乌小商品市场成交额突破100亿元。
中国小商品城第四代市场的建设,采取了集资建场办法,其中一期市场7710户集资1542万元,二期市场5989户集资1197.8万元。
1992年,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20.54亿元,1993年45.15亿元,
1994年猛增至102.1亿元。
1995年达到152亿元。
再到后面就是第五代市场宾王市场和现在的义乌国际商贸城。
从“鸡毛换糖”到“世界超市”,义乌,这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完成了美丽的蜕变。
附: /index.asp 按区域楼层查看商铺列表(公司名,产品,联系电话都有哦!(*^__^*),
但是信息不是特别全,你要知道义乌国际商贸城有7万多个商位的,哈哈!)
Via Wangyouchen Nail products
406461519
于2013年2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