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英语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英语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英语教学的优劣关系到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成败,在合作办学中处于关键地位。

然而,当前英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急需从招生政策、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改革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由中国教育机构和外国教育机构依法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

中外合作办学通过引进国外教育机构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满足部分学子不出国留学的教育需求。

我国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至2012年2月22日止,依法批准设立和举办的实施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含内地与港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已达到467个。

英语教学的优劣关系到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成败,在合作办学中处于关键地位。

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所处的困境,指出了走出困境的出路。

一、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中外合作办学以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学生不仅要具有专业特长,而且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国际观念、国际意识和国际交往能力,能够适应到国外大学学习和在跨国企事业单位工作的需要。

按照教育部有关课程引进的三个“三分之一”的要
求,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中方学校引进的外方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应至少占全部专业课程的三分之一;由外方教师面授的专业课程门数和教学时数应至少占所有专业课程门数和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

[2]外方课程大多采用外方原版教材,用外语进行教学。

学生要想顺利完成这些课程的学习,良好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另外,为了获得外方学校颁发的学历、学位证书,学生必须参加规定的外语考试(如雅思),成绩达到一定的水平。

从合作对象看,外方合作者主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经济发达、科技及教育先进的英语国家。

因而,英语教学不仅关系到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直接影响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合作办学中处于关键地位。

二、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所处的困境
1. 学生英语基础薄弱,难以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领域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经历了约30年的发展历程,规模有了很大扩张,办学水平整体有所提高。

但因其毕竟是一种新生事物,尚未成熟和完善,不同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人才培养质量良莠不齐,甚至存在以合作办学之名提高收费标准且实质上和普通专业相差无几的现象。

因而,中外合作办学这种办学模式的社会认可度整体不高。

其本科段专业一般放在本科三批招生,专科段专业一般放在高职高专二批招生。

大多数学生是出于无奈才来学习这种
专业,他们的高考成绩与同批次录取的普通专业的学生相比普遍较差,多数在省定录取控制分数线左右。

另外,由于当前生源竞争激烈,多数举办合作办学专业的高校为了能够完成招生计划,对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不作任何限制,致使被录取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英语高考成绩不及格。

以河南省某高校为例,该高校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2011年共录取681名考生,总分在省定控制分数线(按文科455计)以上的考生有371人(占54.5%),在省定控制分数线以下的考生有310人(占45.5%);英语成绩及格的有430人(占63.1%),不及格的有183人(占36.9%)。

中外合作办学专科专业所录取学生的总体英语成绩更为糟糕,仍以上述某高校为例,在2011年所录取的704名专科生中,只有12人高考英语成绩及格,及格率仅为1.7%,40分以下的有286人,占40.6%,英语总评成绩仅为47.22(注:满分为150分)。

不仅如此,大量事实表明,英语入学成绩差的学生一般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自主学习能力比较薄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

而合作办学专业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英语,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大量记忆和操练,基础不好而又缺乏耐心和毅力的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进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最后放弃英语学习。

那么,是降低人才培养标准以适应学生实际水平,还是提高录取标准以保证培养质量呢?这是合作办学的决策者必须首先加以考虑的问题。

2. 英语课程设置的困境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基本单元,要切实落实培养目标,必须构建一个与之相对应的课程体系。

与非外语类普通专业相比,合作办学专业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理应设置有别于普通专业的英语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应涵盖听力、口语、语法、阅读、写作、翻译、英美国家文化和专业英语,体现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阶梯性,而且需要达到一定的课时数。

然而,高等教育合作办学专业仍然是专业教育,不能通过削弱专业教育来达到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的目的。

这样,在不减少其它课程课时量的情况下增加英语课程,就会导致合作办学专业课时量远远大于普通专业课时量的问题。

据调查,河南省某高校合作办学专业周课时量达到35节,学生不堪重负,怨声载道。

为了不增加学生负担和教学成本,有的学校只开出了大学英语和英语口语两门基础英语课程,与普通专业相比仅多了一门英语口语,培养熟练掌握英语的国际化专业人才这一目标很难落实。

合作办学专业究竟应该开设哪些英语课程?这些课程如何进行整合?每门课程开设多少个课时?这些问题至今依然困扰着合作办学的决策者和管理人员。

3. 中外教师不能适时调整教学模式,缺乏灵活性
国内教师习惯采用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过程,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教师讲
什么,学生就学什么。

[3]使用这种模式可以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能够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学生对接受的信息很难真正地理解,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

学生认为中方教师讲的课和中学教师并无多大区别,激不起学习英语的兴趣。

外籍教师大多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课堂上一般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然而,在应试教育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学生习惯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所以,外教课堂氛围看似活跃,但往往流于形式,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内容杂乱无章,讨论常言之无物,课堂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4]如上所述,每种教学模式各有利弊,各自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不在于教学模式本身,而在于中外教师不能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等适时调整所采用的教学模式,缺乏变通性。

三、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走出困境的出路
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之所以陷入困境,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来讲,举办者办学目的过于功利化,只顾能否招到足够的学生,而较少考虑人才培养质量,致使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水平差距悬殊;从客观上来说,这种办学模式历史比较短,从理论到实践都还不成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资借鉴。

通过长期思考和实践,笔者认
为,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要想走出困境,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可持续发展,急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

1. 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设定学生可以达到的培养目标,规范招生政策
众所周知,不同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办学条件不同,合作模式也不一样,有的与外方合作紧密,全部专业课程和英语课程以及这些课程的师资都由合作外方提供,学生毕业时可以拿到合作外方颁发的学历和学位;有的只有部分课程和师资由合作外方提供,基本达到了三个“三分之一”的要求;有的与合作外方并无实质性的合作,仅是聘请了一些外教担任语言课或个别专业课教学任务,尚达不到三个“三分之一”的要求。

其中,部分办学条件好、培养质量有保证的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已经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信赖,能够吸引一些基础比较好的生源;而那些办学条件不好的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只能招收一些“末端”的学生,没有什么选择生源的余地。

鉴于上述情况,不同的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办学条件和生源素质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办学条件好的机构(项目)要培养熟练掌握英语的国际化专业人才,招生时要严格入学标准,针对英语单科成绩应当单独设立分数线,英语成绩低于此分数线的学生不得入学。

办学条件不太好的机构(项目),从长远来看当然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生源素质,但针对当前的
实际情况应适当降低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培养有一定英语知识和交流能力、了解西方文化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外方课程要聘请懂中文的外教用双语进行授课,或由中方教师协助外教进行授课。

2. 英语课程设置改革
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设置也必须体现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阶段性。

针对新生的情况,课程设置应体现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的初级要求,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奠定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但就中外合作办学的生源情况来说,若按照英语四个基本技能独立设置课程,学生获得的知识将会支离破碎,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单一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而,初级阶段的课程设置应能体现出各技能之间的逻辑关系,改变传统的基础英语课程设置,一方面将《精读》、《泛读》和《语法》课程整合在一起,并通过阅读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基本技能;另外一方面将传统的《听力》与《口语》课程相结合,开设融“听”、“说”技能训练为一体的《英语听说》课程。

在英语教学进入中级阶段时,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要提出较高要求,英语教学应从内容型向技能型过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引导”和“组织”为主,课程设置方面应分开独立设置“听、说、读、写”课程,以便学生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掌握各项技能。

在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的高级阶段,要通过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机会,从课堂教学转向“自学——辅导”式教学。

减少课堂
学时、增加课外辅导学时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特色,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发和提供丰富多彩的网络英语学习资源,并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

同时,该阶段的教学应从功能型向综合型转变,增进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和教育体系等方面的了解,为学生出国深造或进行涉外工作打下基础。

3. 分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的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现有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采用最有效的教学模式。

[3]由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的学生在入学前英语学习习惯和方法上都存在问题,英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师在课堂中应起主导作用,主要采用以“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同时,应以小班教学为主,在使学生掌握英语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学习者训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掌握英语学习的正确方法,鼓励他们经常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和合作,使他们在语言实践中迅速提高英语交流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在英语教学的中级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从被动式学习向自主性学习过渡,进一步丰富教学形式和手段,采用以课堂内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进入英语教学的高级阶段,由于学生已经
奠定了较好的英语基础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对网络等学习资源有了初步了解,再加上部分学生有出国的需要,学生在本阶段应以自主学习为主。

因此,该阶段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挥虚体教学的作用,为学生快速适应国外学习打下基础。

4. 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
中外合作办学各专业的总课时是有限的,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仅靠课堂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是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因而,英语教学一定要课内外相结合,使二者相得益彰。

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应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教师应引导和训练学生养成自觉在课外自觉大量阅读和听说的好习惯,使他们学会充分利用英语相关学习资源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举办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英语短剧表演、英语歌咏比赛等活动,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以英语为交流语言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中进行语言和专业的实践。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z].2003-03-01.
[2]鲁丹.中外合作办学外方专业课程至少占三分之一
[eb/ol]./syfb/201107/t1398307.htm,2011-0 7-22.
[3](美)乔伊斯等,(荆建华等译).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王黎生.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