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婺文化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婺文化的特点与地位
主讲人:陈国灿
文化即是一种精神价值,又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在人们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孕育、积累、发展起来的。国学大师钱穆说:“文化即是人类生活之大整体,汇集起人类生活之全体,即是文化。”每个地区、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不同地区和群体的文化又各具特色。古称婺州的金华地区,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由此形成的婺文化内涵丰富,个性突出,从某种意义可以说是浙江乃至江南地方文化多样性和共融性的一个标志系统挖掘和整理婺文化,研究和介绍婺文化,丰富和发展婺文化,这既是当前金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婺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
一个地区的文化是随着当地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在不同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
从历史的角度讲,婺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朔到遥远的原始时代。2001年在浦江县境内发现的上山遗址,表明早在距今约一万年前,金华的先民们就已经初步掌握了水稻耕种技术,创造了较成熟的原始稻作文明。商周以后,金华地区又有姑蔑文化与越文化互相融合而形成的“乌伤文化”,其突出标志是发达的青铜器、玉器和原始青瓷制作技术。尤其是原始青瓷的制作技术,处于同期全国的领先水平。如1981年发掘的义乌平畴西周墓,出土了100件随葬的原始青瓷,其数量和种类之多,为各地同期单一墓葬所少见。2003年,在义乌春秋战国墓葬群中发现的原始青瓷,出土时还保质原有的光泽。正是在次基础上,进入秦汉时期,金华地区的青瓷制作技术日趋成熟,最终促成作为中国早期青瓷代表之一的婺瓷的兴起。
当然,作为一种地域文化体系,婺文化是从东汉时期起才逐渐开始形成的,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魏晋至隋唐,为初兴期。这一时期,金华地区经历了大规模的社会开发和经济发展,逐渐摆脱了相对中原地区而言较为原始落后的状态,地方文化也日趋活跃,并开始形成自身的地域特色。如制瓷技术达到鼎盛,婺瓷发展成为与越瓷齐名的一大青瓷体系;宗教文化发达,形成了独特的赤松山道教文化;酿酒业兴起,以兰溪“瀫稀春”为代表的金华酒到晚期时已名闻江南各地;名人迭出,既有骆宾王、张志和、冯宿、贯休等一批本地名人,又吸引了葛洪、沈约等不少外来名人。
二、是宋元时期,为兴盛期。这一时期金华逐渐发展成为东南地区著名的文化和学术中心,被人们誉为“小邹鲁”。尤其是进入南宋以后,“婺学”全面兴起,影响广泛。其中,以吕祖谦为代表的“吕学”,月朱熹的“朱学”和陆九渊的“心学”并为南宋前期和中期理学三大流派;以唐仲友为代表的“经制之学”和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之学”,是南宋事功思潮的两大代表性流派;以“北山四先生”(既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为代表的北山学派(又称“金华朱学”),不仅是程朱理学影响最大的分支之一,而且在元代理学北传过程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这些学术流派历史上又被统为“金华学派”。此外,南宋初抗金名将宗泽爱国爱家、百折不挠的举动,也反映出婺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内核。
三、是名清至近现代,为发展期。这一时期,婺文化在内涵上不断得到丰富和充实,在地方特色上也更加突现和完善。如以义乌货担贸易和兰溪商帮为代表的尚贸文化的兴起;以金华府酒为代表的酒文化的空前兴盛;以具有深厚乡土气息的婺剧为代表的地方戏剧文化的形成等。
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为转型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金华的社会发展进入全面走向现代化阶段,各项事业蓬勃向上,文化建设日新月异,婺文化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转型。这种转型就其实质而言,是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环境下如何实现自身的改革与创新,实现从内容和形式的全面越升。它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否定,也不是不顾实际的随大流而抛弃自身的特色。恰恰相反,只有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华和特色的基础上,才能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的文化。事实上,在近年来的社会实践中,婺文化在不少方面已很好地实现了现代转型,有的甚至可以说是当代地方文化发展的一种典范,如义乌商业文化就是其中颇为典型的例子。
需要指出的是,婺文化之所以能长期延续和发展,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它始终保持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所具有的开放性,善于吸收和融合其他地方文化。如前面提到的先秦时期的乌伤文化,宋元时期的婺学,明清时期的商业文化,以及婺剧等戏曲文化等,都在吸收有关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
二、婺文化的结构体系和地域特色
婺文化在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地方文化体系,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其中地方特色比较突出的主要有六部分:
一是博大雄厚的学术文化。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婺学。婺学的形成和兴盛,虽只局限于南宋至明初,前后不过200多年,但在此背后,实际上反映出金华地区重视教育的文化传统和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精神风貌。正是重教兴学的历史传统,不仅金华地区自古至今人才辈出,还形成了与之相关的家训文化,最典型的是浦江的郑义门和《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古代家族文化和儒学治家的典范。也正是在积极探索和创新的精神的熏陶下,金华人总能在时代的潮流中搏击风浪,开拓前进。
二是别具一格的手工技艺文化。这方面,较具代表性的有婺瓷、金华火腿、金华酒、婺罗、东阳木雕等。婺瓷从东汉时兴起,到宋以后逐渐衰落,前后持续了上千年。作为中国早期青瓷的典型代表致意,婺瓷自成一体,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制作工艺。金华火腿在宋代就已经闻名,明代时成为贡品,不仅有着独特的腌制技艺和风味,而且还引发了相关饮食文化的兴起和众多文人墨客的歌咏诗赋。以白蓼曲酿造的金华酒以物质的造曲方法、优化的用曲技艺、复杂的酿造程序和出众的品质,在唐宋时就已跻身名酒之列,元时被官府定为米酒酿造“标准方”,明时更是广泛流传有“晋字金华酒,围棋左传文之说”,成为当时字、酒、棋、文四绝之一,其酿造技艺堪称我国古代早期米酒酿造技艺的典型代表和完整文化遗产。婺罗是宋元时期有名的丝织品,为金华地区所独产,一度产量巨大,远销各地。东阳木雕是一种以平面浮雕为主的雕刻技艺,它成形于唐代,发展于宋代,明清以来长盛不衰,位居全国四大木雕之首,已被列为国家首批重点保护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
三是与时俱进的婺商文化。金华曾长期是农耕文明十分发达的地区,但从两宋时期起,尤其是明清以来,商贸文化全面兴起,不断发展,成为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义乌等地货担贸易,到兰溪商帮的崛兴,再到今天名扬天下的义乌小商品城、永康五金城和东阳影视文化产业等,都折射出婺商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特征。
四是形式多样的戏曲文化。自明清以降,金华地区民间戏曲异常活跃,形成了众多地方戏曲形式,包括道情、兰溪摊簧、浦江乱弹、婺剧。其中婺剧的形成时间最晚,也最具代表性,它是金华本地民间曲艺与外来戏剧腔调互相融合形成的综合性剧种,也是目前浙江省的主要戏曲剧种之一。
五是风格独特的古建筑文化。这方面,较具代表性的有以武义俞源村代表,集木雕、砖雕、石雕于一体和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建筑风格;以浦江郑义门古建筑群和东阳卢宅为代表的家族宅院结构;以兰溪诸葛村和武义郭洞村为代表的聚落建筑布局,以八咏楼为代表的亭楼建筑,以太平天国侍王府为代表的府衙建筑,以武义熟溪桥为代表的桥梁建筑等。
六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文化。这方面,比较突出的是民间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民间宗教文化以赤松道教文化和黄大仙的传说为代表,所表现出来的已不再是宗教信仰,而是民间的一种感怀寄托和生活向往。民俗文化以斗牛、迎板登龙、庙会、抬阁、高跷等代表,所反映的是地方节庆娱乐风俗和生活情趣。
在上述各种婺文化形式中,最具地方特色、也最能反映婺文化独特性的是婺学、婺瓷和婺剧。婺学代表了婺文化的内在精神,婺瓷代表了婺文化的悠久历史,婺剧代表了婺文化的发展形态。
三、婺文化的地位与价值
对于婺文化的历史地位与价值,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第一,婺文化虽是一种地方文化体系,但在历史上,其许多方面具有超越本地范围的影响,有的甚至具有全国性意义。这当中,首推婺瓷和婺学。前者以深厚的历史积淀,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并且直接推动了宋以后著名的龙泉窰的兴起;后者以勃兴的姿态,开启了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崭新的篇章,成为古代“浙学”开始走向全面兴盛的标志,并孕育了浙江传统精神的核心,那就是:“兼容并包,求真务实,敢于进取,勇于创新”。其次是婺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婺商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展示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向商业文化转变的一个典型范例,一条成功道路。再次是戏曲文化和古建筑文化。它既是古代江南文化多样性的反映,又是地方文化互相融合的一种折射。
第二,从浙江乃至江南地方文化的空间格局来看,婺文化代表了一种相对独立的地域文化体系模式。浙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地域模式,其中主要有四种,即平原文化模式,沿海文化模式,山区文化模式和丘陵盆地文化模式。平原文化模式的突出特点是融合,沿海文化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开放,山区文化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