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聋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充分了解对症下药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健康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
社会需要的是精明强干、心理素质好的建设人才;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能够健康、和谐地发展,能够坦然面对挫折,能够融入周围人群,真诚地与人沟通,将来走上社会能够处理好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心理世界和心外世界一样阳光灿烂。
然而目前,很多中小学生尽管知识水平越来越高,但心理素质水平却不高。
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在聋校表现也很突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聋哑孩子存在一些不良心理现象,如爱占小便宜,喜欢拿别人的东西,说谎,欺侮同学,认识问题片面、学习主动性差、偏激、精神抑郁、自卑等等。
这些不良的心里造成了他们在认知、学习、交往等诸方面的困难和心理偏差,造成聋生很难融入社会,与正常人互相沟通理解,而他们的单纯和幼稚却很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特别是聋哑的不法分子的诱惑从而上当受骗,有的甚至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因此,对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开展对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充分了解聋生的心理与行为的发展。
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了解每个阶段聋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在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逐步认识自我,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辨别人世间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加强聋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能客观地看待问题,正视现实,不主观、不偏激、不固执,对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矛盾,能力求有效地认识、适应和克服,并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在意志、性格、人格等方面更健全的发展,使聋生能够健康的成长。
聋生的心理与行为发展障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发展障碍:聋儿情绪发展障碍的表现有:缄默、孤僻、胆怯、恐惧等。
由于听力语言障碍的影响,聋儿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了解有着明显的缺陷,他们几乎会错过全部交谈的语言信息。
视觉在聋儿认知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常常集中精力用眼情来观察,因此常常表现出异常的安静或处于缄默状态,让人感觉不太正常或不够灵敏,久而久之,会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挫伤,情绪低落。
要知道,聋儿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的观察力也极
为敏锐,如果他们不被环境接纳,有的会产生冷漠、退缩、自卑等情绪,有的可能出现烦躁不安、焦虑,甚至故意破坏东西等行为。
2、心理需要障碍:主要表现为:过分依赖、固执、任性等。
很多聋儿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尤其对母亲。
当聋儿产生孤僻、胆怯等情绪障碍时,这种依赖心理更为明显。
这种现象在低年级特别明显,有的聋生渴望情感交流与表达,当这种心理需要被听力言语障碍所影响,家长又可能忽视他们的这种需求而又交流不通时,聋生会有较明显的固执、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等表现。
当自身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会对家长和同学发无名火,甚至动手打人等。
3、学习障碍:聋生所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学习障碍,由于他们听力言语的障碍,在学习中会出现词汇贫乏、组句困难、语句颠三倒四等问题,加之他们需要非常专注地聆听和观察,容易出现疲劳、注意力涣散等现象,所有这些因难很容易使聋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兴趣和主动性,不能专心听讲,甚至厌学。
因此,聋生的教育问题是复杂而艰巨的。
4、社会交往障碍:听力言语障碍严重地防碍聋生的社会交往,长期的听力言语障碍使聋生的交往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难于结交同年龄的正常儿童,有的可能因为耳聋而被他人欺负,也可能会被认为是能力低下的儿童。
在生活交往中,由于种种障碍,他们会感到非常自卑,他们害怕见陌生人,害怕别人的指点和议论,假期回到家里他们一般不出来,即使有交往也仅局限于聋人的小圈子。
这样使他们同社会进一步疏远。
久而久之,聋生很容易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爱冲动且易发脾气。
5、精神障碍:有些聋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与社会上的人的多方接触,发现自己身体的缺陷越来越有些无法接受,从而导致他们精神压抑,又缺乏倾诉,久而久之便患上程度不同的精神抑郁症,严重摧残了聋生的身体健康。
二、对症下药,使聋生得到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对聋生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预防、矫治是十分有意义的,作为一名特殊教育的工作者,应积极主动参与担负聋儿心理、行为健康发展的任务,使之早日康复,回归主流社会。
那么,如何进行预防和矫治呢,这里介绍几种方法。
1、表达爱心、增加情感,多进行思想交流
感情是信任的基础。
教育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情感性质和特点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的名言“用爱来交换爱”,就很好地对动之以情做出了阐释。
教育实践证明:师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教师与学生之间真挚的情感,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亲切感,从而乐于接受教师讲解的道理,产生对道德观念的认同感。
因而我们不要吝惜自己的语言和表情,通过各种形式善于向聋生表达爱,比如:针对聋生中因缺乏家庭温暖的“情困生”,教师真挚的关
爱、细心的关怀无疑像涓涓细水流入他们干涸的心田,教育的作用如春风化雨般自然。
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但它确确实实地表达了教师对聋生的爱和关注,它对促进聋生心理健康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2、抓住教材,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材不仅具有知识性,同时具有教育性。
现代教育教学观提出,教育应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价值观为重要目标之一。
在各科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教材中的教育契机,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材与学生心灵的潜移默化,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例如,在聋校语文教材《让座》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学课文,演情节,明事理,让聋生认识到让座是美德,聋生同样具备这样的美德,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美德。
引导学生要向文中的小朋友那样,乘车回家时,不顾忌自身的缺陷,可以大大方方地给别人让座。
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避免学生在公共场合怕别人耻笑自己是“哑巴”而“缄口不语”,失去与别人交流的机会。
数学课、理科、自然、社会等都蕴涵着方方面面的教育契机,关键在于教师的挖掘和引导。
在各科教学中,思想品德课尤为重要,但是,很多老师把思品课换成了语文课、数学课,可以说是剥夺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任课老师要生动活泼地上好每一节思想品德课,对聋生进行心理健康主题教育。
另外,课堂教学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消除学生紧张、焦虑的情绪,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学习。
3、恰当引导,调适情感
心理不平衡造成的不良情绪需要得到宣泄,才能保持心理健康发展。
聋生由于生活经历和能力的限制,常常不知如何平衡自己的情绪。
我们要引导聋生学会用适当的方法宣泄自己的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
要经常告诉他们,在没有侵害他人的情况下,适当地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是允许的,如:当愤怒时,可以“哭”,但不可以大吵大闹,同时告诉他:别哭太久了,小心别把嗓子哭坏了,等一下说说是怎么回事等。
同时还可以让他通过大声说话,捶捶枕头等方式将不良情绪发泄出来。
保持心理健康还要学会适度地控制情绪上的躁动,有的聋生在高兴时容易兴奋过度,弄得不知所措,甚至出现破坏性行为。
因此,我们也要适当的教给他们表达高兴的方式,例如,大幅度的跳舞,踢球,画画,找朋友聊天等等,恰当地表达情感,用正确的方法宣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在这方面,聋生需要我们以同情,理解和耐心的方式进行引导。
4、鼓励交往,改善心理状况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朋友,特别是在自己遇到挫折或不愉快的事情时,更需要找一个知心朋友一吐为快,这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聋生的人际关系虽然简单,可对于聋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关系极为重大:在同伴群体中,受欢迎的聋生会有安全感,归属感;反之,被排斥的聋生和被忽略的聋生孤独感、自卑感会更为严重。
因为通过倾诉,会使消极的情绪得到宣泻,压抑的心境得到缓解,心理平衡能逐步得到恢复,而且还能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理解,获得新的认识和思路,从而能增强其自信心,生成平等融洽的同伴关系。
教师可通过有组织有特色的课外活动教会聋生找朋友,建立友谊,教育聋生助人为乐,教给聋生基本的社会交往的规范,创造机会让聋生参与社交。
在友好的人际交往氛围中,聋生自然心情愉悦,乐观自信,形成了良好的心理状态。
总之,老师的工作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聋生优化环境,教聋生自我调整,做到防患于未然,是教师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要决。
5、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建立心理咨询档案
有的老师把心理咨询看成是一个神秘的名词,提到心理咨询,就摇头否定。
认为由于语言交流的障碍,聋生的内心世界不容易了解,对聋生进行心理咨询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其实不然,心理咨询活动简单说就是与学生交流谈心。
自卑的心理使聋生不愿敞开长期封闭的心扉,而在他们内心深处却有一种想强烈表达的愿望,他们渴望被别人理解,被别人接受。
教师要消除学生拘束的心理,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朋友,要积极主动、热情耐心、尽职尽责地与学生谈心。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不一定非要在心理咨询室进行,要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安排时间与场所。
当然,与学生交流谈心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要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巧妙地进行引导。
如,学生孤僻、自闭,教师可以和其共同做一件他(她)喜欢的事情,然后,在学生不经意中与其交谈,询问其和家里人相处情况,和同学相处情况,了解其内心想法等。
笔者曾经和班里一名自闭心理较强的女生交流谈心,了解到她曾经在普校随班就读时,学生都嘲笑她耳聋不会说话,不和她一起做游戏,聚在旁边说她的坏话,甚至当面指指点点,对她的内心造成了很深的伤害,从此,她不与任何人交流,并且再不去那所学校读书,父母才把她送到聋校。
针对这种情况,我背地里要求班里其他同学主动和她玩,主动关心她、帮助她。
现在,她已经基本从封闭狭窄的自我世界中走了出来,融合到集体生活中,享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通过交流谈心,要把了解到的学生心理状况记录下来,拟订好心理辅导计划,并且要记下心理辅导效果,整理所有资料,建成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以备查阅,做好进一步心理教育工作。
6、开设“家长心理教育”指导课
现在,很多家长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懵懂、茫然状态,这在前面分析诱发聋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时已经提到了。
要想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忽视家长的作用。
针对大多数聋生家长思想教育观念落后的实际情况,聋校有必要定期开设“家长心理教育”课,以引起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度关注。
“家长心理教育”指导课主要从聋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等方面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变家长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从而实现了家校联合教育机制,使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防止学生心理的畸形发展,遏制不健康心理问题的肆意蔓延。
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聋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把与聋生的沟通障碍最小化。
要善于抓住各种教育契机,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积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或者诊断不良心理问题时,要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采取可行的措施,运用有效的方法,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实处,这样才能改变聋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维护和促进聋生的健康心理水平,进而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残而不废的有用人才。
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聋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把与聋生的沟通障碍最小化。
要善于抓住各种教育契机,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积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或者诊断不良心理问题时,要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采取可行的措施,运用有效的方法,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实处,这样才能改变聋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维护和促进聋生的健康心理水平,进而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残而不废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