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移民建设中社区规划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移民建设中社区规划的思考
摘要:生态移民工程是构建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以红寺堡区鲁家窑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为例,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运用生态导向发展理念,为西部生态移民工程新农村建设的社区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移民;生态导向发展;社区规划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resettlement projec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o build a conservation-oriented society and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take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o the hongsibao district lujiayao ecological migrants for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use of eco-oriented development philosophy and the principl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settlement project in the western ecological community planning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key words: ecological migrants; eco-oriented development; community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b845.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
生态移民工程中的新农村建设要求
生态移民是在当代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提出的,是指在生态系统之中,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和自然资源的枯竭,导致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激化,迫于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
同时在区位差异引力和经济发展需求动力共同作用下,所发生的各种方式的人口迁移。
2001年,为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进程,从根本上解决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群众的生存问题和脱贫致富问题,中央提出,在西部地区将部分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扶贫搬迁易地安置,使扶贫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效结合起来。
生态移民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为西部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生活提供了一次发展良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建设问题,它是一个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交通、人民生活、社会治安和社会保障等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有机整体,是农村社会综合发展程度的标志。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改善农村环境,整治村容村貌,使用好有限的资源,减少土地浪费和水污染,积极实施特色民居改建,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规划现状与存在问题
移民工程建设中,新农村规划成为摆在规划部门面前的紧要问题。目前农村住区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种情况。
首先,农村住区缺少当地文化传统方面的延续。将农村住区城市社区化,导致新建的居住区缺乏真正需要的公共空间的缺乏。或者是对农村住宅的简单整合与诠释,兵营式的布局,缺乏设计的规划,形成呆板单调的布局。
其次,规划设计中不注意微气候环境质量:居民没能给予住宅周围环境绿化足够的重视,从树种选择到种植布局都是自发的,缺乏经验者难免忽略植物、水等自然元素对自己生活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如改善住宅庭院的小气候、净化空气、防止噪声等。若住宅周边微气候营造精当,能起到改善室内气候环境,降低能耗的作用。
最后,资源能源浪费严重。由于缺乏合理使用土地和节约耕地的意识,许多农村住宅建设出现了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
农村居民住宅区设计暴露出的弊端给生态移民的农村发展造成巨大障碍。无论那一种形式都未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需求,造成新农村建设的
生态移民社区的规划设计实践
在充分调研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具体实践。通过红寺堡鲁家窑农民社区的规划设计研究,运用生态导向发展理念
,以生态环境建设引导的开发模式,通过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利用规划,建立一套合理的人类活动及生态代谢网络,在改善原有生态功能的同时,提升人居环境的宜居性,提高土地价值及市场竞争力,以提升这些社区的品质。下面将通过具体案例进行总结分析。
合理的功能分区
(1)生活环境公平、公共服务均好。规划中拟继承和发扬历史
传统的空间骨骼,通过基准网络走廊的设置来强调生活环境的公平性,每家每户均能感受美好的环境和便利的交通。各类服务设施的布置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设计手法,方便各处使用及到达,体现其服务的均好性。景观空间则渗透于居住空间各处,集中的游园和沿街的绿地,方便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2)突出院落、淡化组团。为了更好的组织和丰富居民的邻里交往和生活活动内容,采用规模较小、便于管理的邻里单位和院落空间来构成基地的基本空间,利用较宽的住宅间距,结合绿地和步行系统布置成多种形态的居民交往、老人休闲和儿童游乐的院落空间。
(3)重点突出、分级服务。根据小区布局和交通的特点,组团内规划拟通过独立的步行系统来组织绿化和景观体系,并连接到以院落组合为主的基本结构单元内。以环境建设为重点,以院落绿地、村级游园、沿街道路绿地及标志性公共建筑等内容为载体,点、线、面互为串联,全方位营造引人入胜的生活景观环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力求创造出一个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相和谐的富有诗意的居住空间。
(4)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考虑分区开发建设周期和经济可操作性,使各期开发具有既独立又整体的特性。
街道排列规划
(1)沿穿越村庄的公路两侧布置南北二大片区。(2)小学、幼儿园、村委会、商业网点等公共建筑与设施布置在村庄中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