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三)即景抒情诗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
小结:
以景结情: • 1、特征:结尾处 画面感 画中情 • 2、效果:如撞钟 • 3、思路:明手法 析手法 析效果
• 景与情的关系:
• 情景交融,其实不需要这么复杂,我们只需 要记住: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 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关于 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 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 景、乐景?
• 3、以乐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 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 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 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 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 :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 之情更加浓厚。
答案:
1:表达了抒情女主人公对于红英落尽、芳歇春去的 感伤与惋叹,对意中人思念之情以及无人陪伴的 孤寂之情。 2:“长空黯淡连芳草”运用“以景结情”手法。( 2分),通过写女主人公遥望远方,只见长空惨淡 晦暗,芳草连接长空,营造了一幅惨淡凄美的意 境,(1分)表达了因意中人长久不归,主人公翘 首以待后的失望之情和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1 分)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悠长。(2分)。
课本内容回顾:
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 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 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 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 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 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即景抒情诗
即景抒情诗
题李凝幽居
贾 岛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思考填空
题中“题李凝幽居”中的 写 “题”字的意思是__,“幽居” 僻静的居处 的意思是_________。 邻舍稀少 “少邻并” 是____的意思, “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 不违背诺言 言”表示__________。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 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 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 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 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前往投靠, 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 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 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 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 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2005年高考广东试题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 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2)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 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一孤 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 你的理由。
即景抒情诗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古诗分类繁多,本文因为鉴赏的需要,将其分为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希望大家喜欢!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在即景抒情诗中,诗人所借助的客观景物往往是山、水、田园、鱼虫鸟兽等。
诗人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客观景物上,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由所描写的景物触发。
因此,可以以赏析景物为切入口来答题。
其提问方式有:①请结合诗句说明其中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②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③全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以上3个题干,有问表现手法的,有问思想感情的,有问意象运用表达情感的,基本包涵了古诗考查的方方面面。
也就是说,在解答即景抒情诗题时,研究题干的特点不重要,因为其设问方式与其他古诗基本一样。
所以,我们得把研究重点放到答题内容和方法上去。
下面我们用3个例题解说。
例 1 读王维的《登裴秀才迪小台》,回答: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学生答案诗中采用了夸张、直抒胸臆的手法,鸟儿飞到落日上栖息是夸张的手法;人在秋日原野上分外悠闲是直抒胸臆。
分析答案找出了诗句中的重要景物,但是分析手法时出现了错误。
不是鸟儿飞到落日上栖息,而是鸟儿向天边落日飞去。
点拨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首先提取诗中景物——落日、鸟、秋原。
然后通过指出景物之间的关系分析表现手法。
落日、鸟儿是动态的,秋原是静态的,由此得知表现手法是动静结合。
最后分析情景关系,不是直接抒发内心情感,而是寓情于景,鸟儿向天边落日飞去,开阔的秋日原野,这些意象营造出一幅空旷幽静的画面,由此分析出寓情于景的手法。
示例①动静结合。
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
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例2 读赵善庆《水仙子·客乡秋夜》回答:这首元曲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梧桐一叶弄秋晴,砧杵千家捣月明,关山万里增归兴。
即景抒情诗鉴赏
第一句选取 枯藤、老树、昏鸦 等景物,写尽 了 秋之萧索(特征)以 哀景 写 哀情 ,衬托 出作者内心的 悲凉 (情感)。 第二句选取 小桥、流水、人家 的景物, 显得 安详、静谧、温馨(特征), 以乐景 写 哀情, 反衬 作者的悲苦(情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 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 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 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 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 骤三)。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廿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姜夔《扬州慢》
四、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
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
诗 句句写景 ,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但情
蕴其中。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即景抒情诗教师版
古代即景抒情诗阅读鉴赏专题教学目标:1. 了解即景抒情诗相关知识,通过诗例加深对即景抒情诗的认识。
2. 利用总结的即景抒情诗相关知识对其他即景抒情诗进行鉴赏。
3. 通过诗中景和事,体会诗人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内心情怀。
教学重点:了解即景抒情诗相关知识,通过诗例加深对即景抒情诗的认识。
教学难点:利用总结的即景抒情诗相关知识对其他即景抒情诗进行鉴赏;通过诗中景,体会诗人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内心情怀。
一、即景抒情诗概述(一)概念即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二)特点即景抒情诗往往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诗人在诗中大多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移情于物,融情于景。
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但也有一小部分即景抒情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
(三)思想内容1、借景、物、事寄托身世之感:或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
2、借景、物、事表达忧国忧民之心:或寄寓作者的政治理想;或倾诉君国之忧、家国之仇;或抒发盛衰之感、兴亡之叹。
3、借景、物、事抒写自然之景生活之趣:或乐生活闲适;或喜自然美景。
(四)常见艺术手法1、抒情方式(1)触景生情: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某种情感的抒发。
题菊花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青帝:司春之神。
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因此有了下面的感慨: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
诗人触景生情,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
(2)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晚泊岳阳诗歌鉴赏
《晚泊岳阳》是宋朝诗人欧阳修的一首佳作。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诗。
诗人小泊岳阳城,面对洞庭湖的胜景,即景生情,抒发了因国家处在多事之秋而产生的忧虑和感慨。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在于,将眼前景、身世情、国家忧融为一体,层层相扣,步步加深,既表现了岳阳湖的景色之美,又揭示出诗人的内心之美,同时又体现出忧国忧民的崇高境界。
“卧闻岳阳城里客,月明吹笙朝湖上。
”所闻之中,透出城客们笙歌之声的欢快气氛,该句语言颇具韵味,尤其是“闻”字、“客”字与“朝湖上”连用,造成一种声势。
同时,也为下句转入写景抒情作了铺垫。
“举酒吟哦俱寂寞,何人更听柳枝歌?”这里又作一小顿。
诗人酒意正浓之时,忽听湖上传出柳枝词(即乐府民歌)的歌声,由是而发感慨良多:且喜且叹、且愁且悲。
他感到举酒吟诗虽为寂寞之事,却自得其乐;柳枝少年新曲却道是:“瞿唐水,巫峡云,朝暮去来元不知”(《竹枝词》),哪里晓得其中甘苦呢?这样便把诗人的闲愁、无奈、悲慨等纷繁心绪传达出来了。
“宫漏催钟催我老,茫茫一枕黄粱梦。
”诗情至此,又生变化。
一枕黄粱梦语出唐李公佐《南柯记》,形容人世荣华、幻灭无常。
此处既用一“催”字把时间和梦联系起来(古时以击鼓报时),便使诗具有时空综合感。
这时夜已很深,时间紧迫,催人衰老;而诗人又一事无成,虚度年华,不禁满腹忧虑悲慨。
“一枕黄粱”意蕴双关:既写实景,又象征人生之虚妄。
这首诗写得深沉蕴藉,意境幽远。
诗中既有诗人的自伤之情,又有忧国忧民的崇高境界。
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
以上是对这首诗的鉴赏,如果您还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即景抒情诗鉴赏例说(秋兴八首其一、登高)
即景抒情诗:
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 诗作。也可以叫“写景抒情诗”。
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 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 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
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即 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 深切动人。
即景抒情诗鉴赏要点
多与战争相联系,体现军人远 征在外,家人绵绵的离恨和思 念之情。
• 丛菊两开他日泪, 砧[zhēn],即捣衣石,又名
• 孤舟一系故园心。 “女须砧”。
• 寒衣处处催刀尺,
• 白帝城高急暮砧。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子夜吴歌》
• 雨乍晴,月笼明,秋香院落砧杵鸣。二三更,千万声, 捣碎离情,不管愁人听。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写景
登 高
抒情
首联
起
颔联
承
仰观 云天秋风 俯察 江水洲渚 仰观 无边的落木 俯察 不尽的江水
颈联
转
尾联
合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玉露 枫树林 巫山巫峡 江间波浪 塞上风云
凋伤 萧森 兼天涌 接地阴
• 塞上风云接地阴。 • 丛菊两开他日泪, • 孤舟一系故园心。 • 寒衣处处催刀尺, • 白帝城高急暮砧。
丛菊 孤舟 寒衣 刀尺 白帝城 暮砧
两开 一系
高 急
一、缘景析情:分析景物特征及情感指向
• 秋兴八首(其一) • 玉露凋伤枫树林, • 巫山巫峡气萧森。 • 江间波浪兼天涌, • 塞上风云接地阴。 • 丛菊两开他日泪, • 孤舟一系故园心。 • 寒衣处处催刀尺, • 白帝城高急暮砧。
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二)
什么是意境?
•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 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 意象与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 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某一句诗所造 成的境界,而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 具体的、细小的单位。以王维的《山居秋 暝》为例,诗句中的“明月”“松 树”“清泉”“石头”是构成这两句诗的 意境的四个具体单位,但这两句诗的意境 就不单是这四个名词所含有的意义了。
一年时令景物之春景:
东风、粉蝶、柳絮、新燕、花树、草芽、 黄鹂、芭蕉、杨花、浮萍、翠柳、翠微、 绿波、兰溪、烟笼、鹊声。
一年时令景物之夏景:
子规、蚕桑、蛙声、蜻蜓、小荷、黄梅、 雨蕉、枇杷、雨蓑、菜花、榴花、初莲、 萤火、稻畦、浓荫。
一年时令景物之秋景:
秋景因多表示凄清、悲凉之意,故常用:
愁、孤、残、寂、冷、昏、黄、寒、衰等 字修饰。 寒山、孤烟、芦花、秋夕、残阳、桐叶、 衰草、黄叶、流萤、霜晴、露冷、霜天、 鸿声、冷桂、寒雁、寒塘、虫吟、雁阵、 枫林、西风、菊黄、蟋蟀、清秋、昏鸦、 孤灯、荷尽、菊残。
一年时令景物之冬景:
冬雪、沙雪、江雪、寒关、琼枝、飞花、 天寒、草尽。
景物修饰之冷词、热词:
在分析景物的特点时,关键是要抓住其前 面起修饰作用的冷词或热词。 1、冷词就是有关景物或心理表现冷清、凄凉 的字词,诸如:绝、寂、断、冷、凉、萧、 孤、苦、愁、悲、空、怨、恨、残、昏、 寒、衰、漠等,这些字词一般都能表现寂 寞、孤独、悲凉、冷清的心境。 2、热词一般带有高兴、喜悦、欢乐的意味。 这类字词有:喜、笑、明、春、暖等。
高考专题辅导
古代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山水田园诗:山水景色、田园风光
常见景物:
田地、原野、溪泉、山林、炊烟、农舍、 人家、鸡犬、农妇、孩童。
即景抒情诗
什么是即景抒情诗
即景抒情诗:借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 田园等景物,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的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笔下的自然 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
• 主要内容: • 1、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倦官场,不 愿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 • 3、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或其 他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 • 4、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和追求。
•
3、蟋蟀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 豳风· 七月》。 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 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经觉 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 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 被直接唤为“促织”
例如: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 《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 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3)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寂寞的情怀。
• 例如: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 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 火对愁眠。白居易《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姜夔《扬州慢》:廿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冷月无声。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即事抒怀诗歌鉴赏三首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唐诗宋词之即景即事抒怀诗鉴赏导学案(三)《旅夜书怀》《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安定城楼》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背诵《旅夜书怀》《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安定城楼》2.学习鉴赏文字,体悟即时即景诗的意象和情感。
3.完成当堂练习。
二、默写《旅夜书怀》《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安定城楼》三、诗歌鉴赏《旅夜书怀》杜甫“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
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州(今重庆)、忠轴(今重庆市忠州)时写下的。
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这首诗是杜甫五律诗中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
《四溟诗话》评此诗“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3]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765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诗人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的感情,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
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凄怆心情。
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
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古诗鉴赏-古诗题材类别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
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 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 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 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 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二、间接写别情
【赠 别】杜牧
通过写宴席上燃烧的蜡 烛借物抒情,表现自己 留恋惜别之情。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古诗鉴赏
咏物诗
山水田园诗
惜别送别诗 思乡怀远诗
怀古咏史诗 边塞诗
咏怀诗 羁旅行役诗 讽喻诗
爱情诗
一、 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
咏物诗(侧重于托物言志)
石灰吟 (明)于谦
爆竹(明)黎淳
千锤万凿出深山, 自怜结束小身材, 烈火焚烧若等闲。 一点芳心未肯灰。 粉身碎骨浑不怕, 时节到来寒焰发,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万人头上一声雷
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 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 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 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或拟人,或比喻,或双关、 借代,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象征)
• 咏物诗有两大特点: ①是借物寄托、借物抒怀,或发其志士之悲、 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秋士迟暮的感 受。 ②是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 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我 们在复习时,对同类的诗歌,如果能从“咏 物”的特征入手,那将会事半功倍。
诗歌鉴赏全程突破诗歌鉴赏全程突破(三)(视角新成系统内容翔实)
[答题策略]1.就诗论诗,不枝不蔓高考是初步鉴赏,强调对诗歌本身特点进行思考作答,无需引经据典,用它作品比较。
2.分点答题,点后例证3.品评技巧,品味语言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答题时一定要根据要求,抓住诗歌本身特点,把握其艺术技巧。
4.知人论世,评出特点5.文学理论,适量点缀如“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等理性语言要恰当地运用上,可以使答案显得厚实,有深度和力度,技高一筹。
[诗歌集萃]李白(701—762)字太白,凉武昭王九世孙,蜀人。
天才奇特,游长安,贺知章见其文曰:“谪仙人也。
”言于玄宗,召见,论当世事,诏供奉翰林,眷遇甚优。
因忤杨贵妃,放还。
永王迫致之府,起兵,白逃回。
坐永王府僚当诛。
先是尝救郭子仪,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
诏长放夜郎,赦还。
客当涂令李阳冰所。
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
其诗纵横变化,凌云百代,所谓天授,非人可及。
特天性不羁,故放浪于诗酒间。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①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南,东面博望山,西南梁山,两山夹峙长江如门,形势险要。
总名天门。
②楚江:长江流经时楚国疆域的一段。
③“两岸”二句:可以看出诗人是在舟中行进时望天门山,描写景物极富动态。
“日边”,指水天相接处。
[鉴赏提示]李白的《天门山》是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可能是他出蜀漫游时的作品。
开头两句,诗人以自己奇异的感觉,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壮美的江山胜景图;末尾两句则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悠远的情趣。
全诗意境开阔,层次清晰,形象生动。
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①塞下曲:唐代乐府曲名。
②天山: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
③折柳:即《折杨柳》,古乐府《横吹曲》的曲调名。
即景抒情诗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你认为用“推”还是“敲”好呢?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敲”字好。于万籁俱寂之时来“敲”月下 之门,剥啄之声惊于动“宿鸟”,以喧衬寂, 以动形静,更显寂万静。
籁 俱 寂
之
时
【参考答案】
• ⑴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 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 景物。
• ⑵观点一: • 这种说法有道理。 •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
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 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 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 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 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 答:
• ⑵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 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 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 【解析】
• 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 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4.要领会修辞手法在写景诗词中的作用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1)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 (2)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 忍离去。
王实甫的“晓来谁染层林醉,总是离人泪”等。诗人们 在写诗填词中所用的拟人手法,一言以蔽之,都带上诗人的立意。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 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表现诗人怀才不 遇,寂寞孤独的情绪。深刻地揭示了 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 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 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 的典型社会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 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 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 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 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 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 《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 篇。
2.蝉——栖高饮露——志行高洁——高洁之士 古人误以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故把蝉视为高 洁的象征,并咏之颂之,或借此来寄托理想抱负, 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 3.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4.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 清——忧愁忧思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名叫 杜宇,他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 暮春啼哭,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因 名为杜鹃。而杜鹃花则传为杜鹃血染成。后世即以杜鹃啼 血来喻悲苦之情,或多用作离愁的寄托。中国几千年一代 代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鸟定位为一种悲鸟,一种悲愁的 象征物。
诗歌鉴赏(三)即景抒情诗
一、专题阐述 即景抒情在古代诗歌中所占的比例相当高,题材也相当 广泛。写景抒情的方式一般来说分为两种: ①即景抒怀:先有“景”后有“情”。诗人因眼中所见 景物 引起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感 慨。触“景”而生“情”,兴之所至,情感自然深挚。 如: 广东2005年高考试题寇准《春日登楼怀归》。 ②借景抒情:先有“情”,后有“景”,诗人不能直抒 胸
【练一练】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贵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 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地 貌)。 (1)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答案参考】“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 上 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 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铿然”却表现了作 者 行走时的愉悦,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 的情怀。
(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 象。(什么形象) (2)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 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 线。(形象的特征) (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 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形象的意义)
二、诗歌鉴赏之练字题 (1)指出所练之字在诗中的含义; (2)分析所练之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若运用 了艺术手法须结合手法进行分析) 注:所练之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 词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从诗中找出写景和人物活动的意象词,并体会诗 人表达的情感。 景——明月 人物活动——望月、怨夜相思、灭烛、披衣、掬 月、还寝人梦 情——相思
2.本诗应抓住哪些关键词进行赏析? “生”——运用拟人手法对月亮从海面升起过程 进 行动态的描写,突出从无到有 “共”——一“共”字引起诗人一系列的联想, 联想 到自己和天下有情人曾经与情人共度此刻的美好 时光,联想到如今有情人天涯相隔,从而流露出 感伤的情怀 “怨、竟夕”——表达出诗人相思之深,整夜受 相 思之煎熬,无法入睡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 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 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 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 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网”有“网住”之意,本处运用拟人手法非常形象生 动地 描绘出细雨密集成网的景象,同时作者借细雨网春来表达 自己对春天的留恋。
【“山水田园诗”和“即景抒情诗”常见考题及答题模式】 一、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 (1)什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义。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 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 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 兴镜湖边的三山。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 后代的明主, 要等到什么时候?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 独 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知识补充——意象(动物类) 1.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 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壮士、游子、 怀人 (1)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 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 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 说,尤为强烈。 (2)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 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对亲人的 思念之情。 (3)鸿雁传书。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故事, 故鸿雁在古代诗文中常代指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