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利用下的大学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利用下的大学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探索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在大学课程中亦是如此。与传统“填鸭式”教学相较,想做到以生为本,首先知道学生想学什么,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1把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来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第一步是要把学生放在一个整体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来认识。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群居的“社会人”,这是由于人的天然属性决定。不能割裂社会和时代背景来分析当下的“人”(学生)。一个简单实例:在“抖音”“吃鸡”“双十一”“追剧”盛行的今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用“唯我独尊”的思维模式和学生相处。更应该发觉这些现象背后的实质,和观察学生为何如此沉迷这些事物,找到切入点才能与学生实现“同频共振”。当然,找到切入点不等同于课上打游戏、购物,而是以此来窥见学生内心所需,从而找到一条通道可以和学生“心理相容”,这是教育开始的前提,和最佳的教育环境。
2借助媒介了解学生学习风格
创建了良好的开启学习的师生氛围,再者就是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风格,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日,我们可以借助很多优秀的研究成果为我所用来引导教学。APP 是一个极为方便和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如“问卷星”作为一个调查问卷类别的软件,其中kolb学习风格问卷,可以很好的帮助老师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方式。从而根据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模式,和因材施教个别有目的的沟通。
二、制定小组共同学习
1“求同存异,大致类似”的分组原则
可以根据学生自愿,教师引导的原则进行分组。老师的干预原则是根据每位同学的学习风格,每个小组6-10人(根据一个班级人数的多寡)其中,每组保证有一人学习积极性和能力较强,这样便于帮助后进同学和带动本组学习积极性。还需保证每组一名后进生,和一名中等生。这样就实现了每组之间的“求同存异。大致类似”。根据这个原则学生可以自愿选择小组或者和他人调换。
2实现组内互帮互助
每个小组内部设置组长、通讯员、信息收集员,他们分别负责维持小组的内部团结,联络老师,和收集组员的作业。其次每个小组内部要有自己的组名、口号、集体照片,这样以来学生们就有了归属感和责任感,以及年轻人喜爱的形式
感。
三、教师组织课件上传和抛出核心问题。
利用学习通APP进行教学,最重要的是利用网络化的手段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时代,学生人手一部手机并且对手机的依赖很强。借助这个特点实现和学生同频共振。学习通的软件具有灵活性和便利性。也可以利用其与学生互动和点名及搜集学生掌握的情况。
1学生自行解决教师给出的问题。
解决问题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属点,它是教学的重点或者难点,换句话说是教师教给学生的核心知识。因为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才是有效率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不同,在这里教师抛出的问题是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解决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或者杂志书刊以及著作进行解决。学生得出的结果由本组的负责人搜集并上交给老师。学生呈现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图片、可以是文字论证、亦可以是图文并茂甚至是视频的方式进行来呈现。
2老师课上主要任务是解决学生的问题。
由于学习通软件可以自行统计学生的问题关键词和问题解决的程度,所以为教师提供了很重要的数据,这样更精准的做到“有的放矢”。在课上教师也只是引导学生向问题的正确方向进行思考,自由讨论(以原有小组为单位)。其讨论是开放的、多元的,因为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百家争鸣”中捕捉到智慧之光,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引导中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和知识体系。其作用是双向的。
3教师学生课后利用群软件进行深入探讨。
学生的讨论可以是匿名也可以是实名,这样在学生熟悉的虚幻的网络世界中,探讨真实的感受和获取更贴近生活的知识。这样的知识获取更符合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亦称为21世纪素养,是人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景的高级能力和人性能力”。1
四、双管齐下的教育是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教育
所谓双管是其一指利用网络和软件,其二指利用既有的科学的教育模式“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进行教学。这样既能保证陶行知教育教的“从生活中学,从做中学。”也能让学生感觉学有所用,才能在走上社会之际“学以致用”。更符合国家教育认证提出的“基于问题导向的教育模式”。所以,利用软件实现大学教学的翻转课堂模式的方式是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新型教育模式。
總结:关于教育模式的探讨自古至今,从未停息。今天的时代,赋予了我们作为教育者新的使命和指责。其趋势我们探索更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更符合时
代特征的教育方式,更能使学生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注释
[1] 张华关于核心素养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