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对我国的经济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业对我国的经济影响分析
[大] [中] [小]
1、我国旅游业发展概况
我国旅游业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产业体系和产业规模,对经济和社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九五”期间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历史上的最好时期,5年中旅游生产力全面增长,旅游产品结构逐步完善,旅游业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1999年我国接待的入境旅游人数达7280万人次,为1978年的40倍。其中,过夜旅游人数为2705万人次,位居世界第5;旅游外汇收入141亿美元,为1978年的54倍,在世界所居位次由“七五”时期的第24位,跃升至1999年的第7位。国内旅游人数达7.1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为2831.92亿元,旅游业不仅成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而且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具发展活力的行业之一。
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在第三产业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今后十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把旅游业确定为第三产业“积极发展”的新兴产业序列中的第一位,标志着在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大局中,旅游业的产业形象进一步明确和提高。在1998年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做出了把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决策,为旅游业在新世纪的发展创造了重要的发展机遇。目前全国已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把旅游业作为本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将旅游业和将旅游业作为当地未来的支柱产业培植发展。其中,云南、海南、陕西、江苏、湖南、湖北、黑龙江、安徽、贵州把旅游业定为本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上海、福建、辽宁、山西、新疆、河南、甘肃把旅游业确定为重点产业或先导产业;广东、北京、河北、四川、江西等省市把旅游业发展作为第三产业的先导产业和龙头产业。这些省区市都在加大对旅游业和相关行业的投入,以期形成一系列新的经济增长点。
根据中国旅游业 “十五”发展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我国旅游业将形成更大的规模效应。以1999年中国旅游业发展情况的实绩为基数,规划数量指标为:到2005年,旅游业总体产出为7500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5.8%。到2015年,旅游业总产出为2.1万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7%。到2020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超过3.3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真正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支柱产业。由此可见,21世纪的我国旅游业将会以更大的规模、更高素质、更完整的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21世纪我国最有活力的新经
济增长点之一,并最终成为我国国民经
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2、旅游业的旅游创汇功能(交易乘数效应)
2、旅游业的旅游创汇功能(交易乘数效应)
从外汇的意义上看,接待国际入境旅游者同向海外出口商品一样也是一种出口。“九五”期间,我国旅游外汇收入累计为645亿美元,成为国家非贸易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1999年旅游外汇收入达140.99亿美元,相当于当年我国外贸出口创汇的7.2%,可见旅游出口是我国获取外汇的一种重要途径。旅游业创汇收入,对弥补贸易逆差、平衡国际收支起了重要作用。旅游创汇较之贸易创汇,有四个显著优势:1)旅游创汇是无形贸易,国际上称“无烟工业”。旅游业提供的是服务产品,不需付出很多物资产品,不消耗很多能源。2)旅游创汇是就地出口,不受一般的贸易保护限制。3)旅游创汇是现汇收入,资金可马上投入周转使用。4)旅游创汇的换汇成本较低。
3、旅游业的回笼货币功能(旅游收入乘数效应)
国内旅游可以回笼货币,加速建设资金的周转,在防止通货膨胀、繁荣市场、安定民心等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货币回笼的途径之一是向市场投放相应数量的商品,再则是供应商业性的服务消费品。在商业投放能力有限,难以及时扩大市场所需商品投放量或市场需求不足、消费欲望下降的情况下,转移人们的购买倾向,鼓励人们多消费服务产品,就成为必要的货币回笼手段。在这个意义上,通过发展国内旅游来促进货币回笼不仅意义重大,而且现实可行。近几年,国内旅游发展迅猛,1999年在1998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国内旅游人数达到7.1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了3.6%,国内旅游收入达到2831.92亿元人员币,比上年增长了18.4%,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国旅游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达70.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数字是相当可观的,对促进货币回笼起了重大的作用。
4、旅游业的关联带动功能(产出乘数效应)
旅游业完成每一次供给直接涉及十几个行业,间接涉及行业高达70个左右,为现有各产业部门关联度之冠。围绕着旅游业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旅游业可直接扩大这些相关行业的需求、质量和服务水平,有“一业兴,百业旺”的功能。旅游业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邮电、建材、城市建设、商业服务、轻纺工业、对外贸易、金融、房地产等部门的发展,特别是与旅游业关系密切的外贸、民航、建筑业所受影响最大。旅游需求可以带动基础产业、服务业及文化事业共同兴旺。据“世界旅游组织”资料
,
旅游业有较高的乘数效应,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4.3
元。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关联系数更高一些,据贵州、云南一些地方的调查,关联系数高达1.7左右,对国民经济相关部门的促进作用更大。
5、旅游业的劳动就业功能(就业乘数效应)
十几年来通过发展旅游业,吸纳了大量劳动者,开辟了劳动就业的新门路。1999年,全国旅游业共有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24.92 万个,直接从业人员达512.13万人,间接从业人员约为2500万人,其发展速度之快,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可与之相比。同时旅游业又是一个能为相关产业和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产业,因为旅游业是综合性的服务行业,它要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食、住、行、游、娱、购等多方面的需求,从而它要向旅游者提供多方面供给,所以,发展旅游业势必要发展为旅游业直接或间接提供服务的各行各业,这就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6、旅游业的旅游扶贫功能(政府收入乘数效应)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会带来国内财产的移动和再分配,旅游业实现了财富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的转移,即从收入高的地区注入到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旅游地区的很多人可从旅游的直接收入中得到益处。在我国,贫困地区大多在山区、半山区、荒漠地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其交通不便,产业基础薄弱,但同时这些地区得以保存了比较完整的原始地形、地貌、人文景观和风士人情。我国旅游资源蕴藏丰富的地区与贫困地区有很大的重合性,发展旅游业与扶贫工作客观上存在着有机的联系。许多有旅游资源的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旅游业,并依托旅游市场发展旅游农业、旅游工业,取得了大面积脱贫致富的效果。1991年贵州省创造性地提出了“旅游扶贫”的观念,几年来取得了一些实际效果。一是景区周围农民普遍脱贫致富;二是活跃了村级经济;三是给县级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了其他产业迅速发展。据河北省有关部门搞的社会调查,全省通过发展旅游业脱贫致富的村庄达1200个,30万户,近百万人。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通过旅游开发而脱贫的人口已有300万人以上,旅游业在脱贫致富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党中央关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决策,将对我国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大发展产生极其巨大的推动作用。旅游业在振兴中西部经济中是大有可为的产业,在我国经济体系的结构调整中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起到合理利用资源、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国中西部
地区
的不少地方,如云南、新疆、四川、贵州、西藏、湖南、湖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都已开发出了一大批旅游资源,
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