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系列微课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循环小数》公开课

小 数
循环小数 如:3.2121…
无限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如:3.1415926 …
下面的数中,哪些是循环小数?若是, 将它们用简便形式表示出来。
0.3757… × 1.66666… =1.6 3.161616… =3.16
1.13804804…=1.13804
0.417417…=0.417 5.324252… × 4.3737 × 0.505005… ×
46.74÷7.1= 5.58309859… 的小数,叫 做无限小数。
400÷75= 5.333… 78.6÷11= 7.14545…
循环小数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 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你知道吗?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 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 2.35 < 2.53
1.1. 2.
<
. 1.12
比大小的时候,可以先把循环小数写成一般 形式后再比。
写出下面各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保留三位小数)。
1.29090…≈ 1.291
0.444…≈ 0.444 0.018≈ 0.019
7.275≈ 7.275
•• 一个循环小数是3.1923,小 数点右边第八位数字是多少?第 四十和第五十位呢?
把循环小数的简便形式改写成一般形式。
2.49= 2.499… ,
在改写成一般
7.518 = 7.518518… 形,式的时候,要
把循环节连续重
42.512 = 42.51212… 复两,次,再添上
省略号。
8.0479 = 8.0479479… 。
比较下面两个数的大小。
分数与除法微课设计

《分数与除法》微课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A、B、C、D四位同学买了3块饼,现在要平均分给4人,A 很快列出了算式:3÷4,每人分不到一块,这可把它们给难住了。
聪明的同学们,你们会吗?
二、思考分析形成猜想
经过四位同学的讨论,他们有了初步意见:结果得不到整数,可以用分数表示,分子分母不是3就是4, 4/3已经超过1块,不可能,所以应该是3/4。
当然,这只是猜测,到底对不对呢?他们准备用分一分加以验证,并形成了两种分饼方案:第一种是先
分第一块,完成后再分第二块,最后再分第三块;第二种是三块一起分。
三、操作感知验证猜想
我们先看第一种分法。
每人分得3个1/4块,究竟是多少块呢?我们将它们拼起来,不难发现3个1/4块就拼在一起是一块的3/4,也就是3/4块。
下面再看第二种分法。
每人分得3块饼的1/4,究竟是多少呢?像刚才那样,我们将它们拼起来,发现3块的1/4与1块的3/4同样多。
3/4块既可以表示为1块的3/4,也可以表示为3块的1/4。
四、归纳小结巩固提升
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发现,除法与分数间关系非常密切,3÷4的结果可以用3/4表示,你能够在表格中将除法与分数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吗?怎么样,是不是很简单?下面的练习一定难不到你!需要注意的是,因为除法的除数不是为0,所以分数的分母也不可以为0.。
小学教师职称晋升(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答辩微课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七)折线统计图(3课时)

小学教师职称晋升(教师资格考试)微课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重点难点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2课时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知识结构】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4~105页例1及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重点难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数据。
2006年:426支;2007年:394支;2008年:468支;2009年:454支;2010年:489支;2011年:499支;2012年:519支。
这是老师收集的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
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经常用这种方式来表示这些数据,课件出示课本105页例1折线统计图。
(揭示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新课讲授(一)、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

五、课后练习
2.(1)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
,用5个
小正方体可以怎样摆?
(2)如果再从上面看到的是
,你能确
定这5个小正方体是怎么摆的吗?摆摆看。
3.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
7.
我搭的积木 从上面看是 这个形状。 上面的数字表示在这个位置 上所用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搭的这组积木,从正面看是 ① ,从左面看是 ③ 。
可以想哪些整数除以这个数 商是整数,那这些整数就是 这个数的倍数。 还可以用这个数分别乘1、 2、3、4、5„„,所得的 积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2的倍数有:2,4,6,„ 3的倍数有:3,6,9,12,15,„ 5的倍数有:5,10,15,20,25,„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 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在找倍数的过程中 你发现了什么?
2.教材练习一第5题。 哪个几何体符合要求?在对的括号里打“√”。
(√ ) 从正面看
(
)
(
)
从上面看
3.教材练习一第7题。
我搭的积木从上 面看是这个形状。 上面的数字表示在 这个位置上所用的 小正方体的个数。
3
1
1 搭的这组积木,从正面看是
2 ① ,从左面看是 ③ 。
①
②
③
④
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 形状?连一连。
5.判断对错 (1)4×9=36,所以36是倍数,9是因数。 (× ) (2)48是6的倍数。( √ ) (× ) (3)在27÷4=6 … 3中,27是4的倍数。 (4)36是6的因数。(×) (5)9的倍数只有18、27、36。(×)
四、课堂小结
最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优质课件

47
小试牛刀
4.列式计算。 (1)把一个数扩大为原来的34倍后是20.4,求这个数。 20.4÷34=0.6 (2)把30.856平均分成14份,每份是多少? 30.856÷14=2.204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19.6,其中一个因数是56,另一 个因数是多少? 19.6÷56=0.35
12
典题精讲
1.列竖式计算。 9.6÷4= 2.4 6.6÷4= 1.65 1.35÷15=0.09 20.4÷24=0.85
2.算一算,比一比。 42÷3=14
4.2÷3=1.4
25.2÷6= 4.2 43.5÷29= 1.5 37.5÷6=6.25 3.64÷52=0.07
84÷4=21 8.4÷4=2.1
探究点 1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原理
我计划四周跑步22.4km。
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7
探索新知
22.4÷4=
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 该怎么除呢?
思考: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
8
探索新知
探究点 2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2.4÷4= 自学提示: 1.请结合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试着完成。
27
2 新课精讲
28
探索新知
探究点 1 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的除法
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9.8÷7=1.4
1. 4 7 9. 8
7 28 28
0
16.8÷12= 1.4
1. 4 12 16. 8
12 48 48 0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9
探索新知
王鹏的爷爷计划16天慢跑28km,平均每天慢跑多少千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1微课PPT课件

18 ( 36
) ( 14 ) ) - ( 36 )
(1 )
=
( 36 )
可编辑ppt
4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单位不同 不能直接加减
1)先通分 2)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计算
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是假分 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可编辑ppt
5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1
2
=
2
3
6
化 异为 同
通分
3
5
=
6
6
分数单位不同 不能直接加减
1
3
2
6
1
2
3
6
可编辑ppt3Βιβλιοθήκη 练一练15
-
(7
=
)
(
-
5)
( =
2
)= 1
2
14 ( 14 ) ( 14 ) ( 14 ) 7
7
8
+
( =
63
)
+
(
64
)
= ( 127 )
8
9 ( 72 ) ( 72 ) ( 72 )
5 -
12
7 ( 15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德阳市中江县小南街小学:张天应
可编辑ppt
1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计算: 11
+ 23
42 -
5 15
讨论思考题:
1、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减,为什么?
2、如果不能直接相加减,怎么办?
3、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与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有什么区别
和联系?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系列微课PPT课件

解: 〔45,60〕=180
15 45 60
3
4
180÷60=3(时)
15×3×4=180
6+3=9 答 :下一场是上午9时同时发车。
林東昱 許育瑋
製
例、花伯伯有三个小孩,老大3天回家一次,老二4天 回家一次,老三6天回家一次,这次10月1日一起回家 ,则下一次是几月几日一起回家?
解:
〔3,4,6〕=12 12+1 =13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或最小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一般都用两个数除以它们的公公倍数一般都用两个数除以它们的公因数一直除到所得的两个商只有公因因数一直除到所得的两个商只有公因为止
1、暑假期间,贝贝和明明去敬老院照顾老人
。
7月7日她们都去了敬老院,并约定以后贝贝每
(隔1)2天两去人一下次一,次明明在每敬隔老3院天相去一遇次是。几月几日?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或最小 公倍数,一般都用两个数除以它们的公 因数,一直除到所得的两个商只有公因 数1为止。
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就得到这两 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 个商连乘起来,就得到这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答 : 10月13日
2 34 6 33 2 3
121
2×3×2=12
林東昱 許育瑋
製
例2、有一张长6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色纸,将它剪成 最大的正方形而不浪费纸,此正方形边长为几分米?
解:
(6,4) =2
6÷2 =3(长可剪成3个)
264 32
4÷2 =2(宽可剪成2 个) 答 : 此正方形边长是2分米。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微课教学设计(精选7篇)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微课教学设计(精选7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微课教学设计(精选7篇)1设计理念:利用知识迁移及剪、移、拼的实际操作来分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等积转化,通过“剪、移、拼”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把握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等积转化成长方形面积。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79-81页《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1、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探究、对比、交流,经历平行四边形的推导过程,初步认识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运用猜测—验证的方法,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发展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学情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渗透转化、等积变形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环节。
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这节课,让他们动手实践,在做中学,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过程,让孩子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直尺、三角板等。
学具准备:2块平行四边形彩色纸片、三角板、直尺、剪刀。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1、游戏:小小魔术师。
教师出示不规则图形。
你能将这些图形分别变成我们学过的一个平面图形吗?(强调变形后的图形形状变了,面积不变。
)2、现在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你能求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小结:刚才同学们先将不平整的部分剪下,再平移补到缺口处,就将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黄陂客运有A、B两种车,A车每45分发车一次, B车每1小时发车一次,两车同时由上午6点发车,下 一次同时发车是什么时候?
解: 〔45,60〕=180
15 45 60
3
4
180÷60=3(时)
15×3×4=180
6+3=9 答 :下一场是上午9时同时发车。
林東昱 許育瑋
製
例、花伯伯有三个小孩,老大3天回家一次,老二4天 回家一次,老三6天回家一次,这次10月1日一起回家, 则下一次是几月几日一起回家?
林東昱 許育瑋
製
把46块水果糖和38块巧克力分别平 均分给一个组的同学,结果水果糖剩 1 块,巧克力剩3块,你知道这个组最多有 几位同学吗?
36—1=35(块) 48—3=45(块)
35与45的最大公因数是5.所以这个 组最多有5个人。
36÷5=7……1(块) 48÷5=9……3(块)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或最小 公倍数,一般都用两个数除以它们的公 因数,一直除到所得的两个商只有公因 数1为止。
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就得到这两 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 个商连乘起来,就得到这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已知总数、求每份数,应用最大公 因数的知识。
已知每份数,求总数,应用公倍数 的知识。
求最大或最多的问题,多数是求它 们的最大公因数。
求至少或最少的问题,多数是求它 们的最小公倍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系列微课
1、暑假期间,贝贝和明明去敬老院照顾老人。
7月7日她们都去了敬老院,并约定以后贝贝每
隔2天去一次,明明每隔3天去一次。
(1)两人下一次在敬老院相遇是几月几日?(2)从源自月7日到8月底,她们一起去敬老院的
日子〖有3几、次4〗?=12 7+12=19 答:两人下一次在敬老院相遇是7月 19日。A、可以用列举法解答 B、24+31=55(天) 55÷12=4 (次)……7(天) 4+1=5(次)
解:
〔3,4,6〕=12 12+1 =13
答 : 10月13日
2 34 6 33 2 3
121
2×3×2=12
林東昱 許育瑋
製
例2、有一张长6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色纸,将它剪成 最大的正方形而不浪费纸,此正方形边长为几分米?
解:
(6,4) =2
6÷2 =3(长可剪成3个)
264 32
4÷2 =2(宽可剪成2 个) 答 : 此正方形边长是2分米。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