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蜜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蜜蜂

中华蜜蜂是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细腰亚目、蜜蜂科的昆虫,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我国的土著蜂种。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就有养蜂取蜜的习惯,特别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推行中蜂新法伺养以来,各地养蜂业不断发展。我国幅员辽阔,气候适宜,蜜源丰富,是发展养蜂的好地方【1】中华蜜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是中国独有的蜜蜂当家品种,是以杂木树为主的森林群落及传统农业的主要传粉昆虫,有利用零星蜜源植物、采集力强、利用率较高、采蜜期长及适应性、抗螨抗病能力强,消耗饲料少等意大利蜂无法比拟的优点,非常适合中国山区定地饲养。中华蜜蜂体躯较小,头胸部黑色,腹部黄黑色,全身被黄褐色绒毛。2003年,北京市在房山区建立中华蜜蜂自然保护区。2006年,中华蜜蜂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2】在中国,中华蜜蜂除最西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从东南沿海到青藏高原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据杨冠煌等调查,中蜂的分布,北线至黑龙江省的小兴安岭,西北至甘肃省武威、青海省乐都和海南藏族自治州,西南线至雅鲁藏布江中下游的墨脱、摄拉木,南至海南省,东到台湾省。集中分布区则在西南部及长江以南省区,以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福建、广东、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等省区数量最多。中国饲养量200多万群,约占全国蜂群总数的1/3左右。【3】

中蜂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蜂群由三种形态和职能不同的蜂组成,蜂王是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性蜂,蜂体比工蜂及雄蜂大,亦比工蜂重,体色分两种变异,一种腹节黄色环明显,整个腹部呈暗褐色,称为枣红色王;另一种腹节黑色环明显,整个腹部呈黑色,称为黑色王。【4】

一、外部形态特征

中华蜜蜂工蜂腹部颜色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有的较黄,有的偏黑;吻长平均5mm。蜂王有两种体色:一种是腹节有明显的褐黄环,整个腹部呈暗褐色;另一种的腹节无明显褐黄环,整个腹部呈黑色。雄蜂一般为黑色。南方蜂种一般比北方的小,工蜂体长10~13mm,雄蜂体长约11~13.5mm,蜂王体长13~16mm。

1.蜂王【5】中蜂蜂王的体长18~22mm,体重250 mg左右。头部呈心形,上颚锋利,上颚腺特别发达,喙短。体形较长,腹部呈长圆锥形,占体长的3/4,可见腹节6节,同时它的翅长与体长的比例比工蜂和雄蜂小得多。

2.工蜂

个体较蜂王和雄蜂小。体型小,体灰褐色,头、胸、背面密生灰黄色的细毛。头略呈三角形,有复眼1对,单眼3个,触角1对,膝状弯曲;El器发达,适于咀嚼及吮吸;足3对,股节、胫节及跗节等处均有采集花粉的构造。腹部圆锥形,背面黄褐色,1~4节有黑色环节,末端尖锐,有毒腺、螯针;腹上有蜡板4对,内有蜡腺,分泌蜡质。成年蜂重80mg,体长10~13 ram 3.雄蜂

雄蜂头部比工蜂大,近似圆形;体型较工蜂粗壮,体表绒毛多而长,腹部尤甚且体色较深;此外,翅宽大,腿亦粗短

二、生物学特性

(一)发育特性:

1.1蜂王

由于蜂王的主要职能是产卵,因此它的生殖器官特别发达。产卵盛期,卵巢膨大,腹部伸长,可以很容易地在子脾上找到它。

1.2工蜂

3日龄以内的工蜂的主要职务是清理巢房,供蜂王产卵;以后两周内,随着舌腺(营养腺、王浆腺)、蜡腺、毒腺等腺体的发育,它们分泌蜂王浆饲喂蜂王,同时从蜂王处取得蜂王素(蜂王物质,属信息素)饲喂幼虫,调制幼虫浆(蜂王浆加蜂蜜和蜂粮)饲喂大幼虫,调节巢内温湿度,使箱内空气流通,分泌蜂蜡,修筑巢脾,采集树胶涂塞蜂箱缝隙,接收花蜜酿造蜂蜜,守卫蜂巢;在蜂群繁殖旺期,尤其是即将分蜂前,工蜂也对雄蜂进行饲喂。随着职务的变化和日龄的增长,它们由蜂巢中央向蜂巢外侧转移。

1.3雄蜂

雄蜂的上鄂和采集花粉的器官及功能均退化,所以雄蜂没有采集能力,只能取食巢内的食物。雄蜂没有螯针、也无蜡腺和臭腺。它的职能主要是寻找与在巢外空中婚飞的处女王交配。

1.4卵

中锋蜂王在早春三月开始产卵比意蜂约早10余天【6】,卵被蜂王产出时,较小的一端有黏性分泌物粘在房底上,使卵立在巢房中,较粗的一端朝向巢房口。一般在适温下(32~35℃)卵产出后经过3d发育成为幼虫,此时,由于胚胎肌的收缩,引起卵的屈伸“弯腰”活动,致使卵膜破裂,卵内流出液滴,覆盖在卵的表面,溶解大部分卵膜,呈新月形的幼虫得以破膜而出,平卧于巢房底,被哺育蜂饲喂的饲料所包围。在低温下易冻死

或冻伤。

1.5幼虫

哺育工蜂将王浆吐在幼虫周围,使幼虫浸在王浆内。由于有大量营养丰富的饲料供给,幼虫生长非常迅速,每天体重增加可达几百倍。一般蜜蜂的幼虫期需要经过5个龄期,每经过一个龄期后即蜕一次表皮。幼虫期的前4d,大约每24h蜕一次皮。蜕皮过程是先从头部的表皮裂开,逐步裂至体躯后端,整个过程一般不超过30s。每蜕一次皮,虫体比蜕皮前稍大,发育到后期的幼虫,虫体几乎充满整个巢房,这时工蜂便停止饲喂,并给幼虫的巢房封上蜡盖。蜡盖上有许多微小的通气孔,使空气流通,便于幼虫和蛹进行呼吸。封盖后的3 d,幼虫停止取食,虫体由卷曲逐渐伸直,头部朝向巢房口,将积存的粪便排在房底,然后吐丝做茧。经过1d的预蛹期,幼虫在茧内进行第五次蜕皮。但不立即去掉表皮,而是幼蛹在幼虫表皮内进入蛹期发育。

1.6蛹

蜜蜂发育进入蛹期后,主要是将内部器官改造和分化,形成成虫各种器官。成熟蛹摆脱幼虫表皮,外部不再改变,内部仍继续分化,直至成虫在蛹内完全形成时,蛹壳裂开,咬开巢房盖羽化出房。

【7】雄蜂卵期3天,幼虫期7天,封盖后13天出房,发育期共23天,出房后6~7天才会出巢飞游。它行动不大灵活,飞翔时嗡嗡之声大而响亮。以后再过7~8天就到了性成熟期,在风和日暖的天气飞到空中寻找处女王进行交配。和处女王交配过的雄蜂,马上就会死亡。雄蜂没有螫针,不会螫人,等交配成功的处女王产卵后,雄蜂就成了蜂群中的赘物,工蜂把它咬死或赶出巢外冷死、

饿死,或者把它们撵到蜂箱底部围起来,不让它们上脾吃食,直到饿死。弱小蜂群和没有交尾成功的处女王蜂群,会把雄蜂保留一段时期。中蜂过了分蜂期,绝大多数蜂王就不再产未受精卵了,这和意大利蜂有显著不同;同时,较好的中蜂王在产卵盛期,工蜂会把雄蜂房咬掉改造成工蜂房。工蜂是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工蜂的身躯比蜂王和雄蜂小,体长约13.55mm,翅长到尾部,尾端呈尖形,腹内有蜜囊、毒囊、螫刺和未发育完全的雌性生殖器官;腹下有蜡腺,腹上有臭腺。工蜂通常不产卵,巢内巢外的工作都是工蜂所做。

(二)信息交换特性

蜜蜂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了一个可以适应生存、解决问题的信息交换系统。整个蜂群为了生存和发展,能够有条不紊、协调一致地进行活动。这里主要介绍蜜蜂的信息素。

蜜蜂长期生活在黑暗的蜂巢中,除依靠接触、声音、舞蹈进行通讯联络外,很多信息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的。信息素是昆虫的外分泌腺分泌到体外的化学物质,通过个体间的接触或空气传播,作用于同种的其他个体,引3起特定的行为或生理反应,所以又称为外激素。同种个体间传递的信息素,对它们说来是一种特殊“语言”,接受的个体能了解其中含有的信息密码,从而产生有利于群体的行为或生理反应。

(三)生活环境特性

外界环境对蜜蜂生活有很多大的影响。主要有温度、湿度、光照、和其他气候因素的影响。

1温度

蜜蜂属变温动物,【8】温度影响蜜源移物的泌蜜,因此,在同样的蜜源条件下,温度不同,工蜂出勤也不同。特别是气温变化大的情况下影响尤甚。然而由成千上万只蜜蜂组成的蜂群,具有恒温动物所特有的调节体温的能力。蜜蜂数量越多,巢内温度越稳定,并能够保持在适温34"-35℃的范围内。温度太高或太低均不利于其发育和繁殖。夏季蜂王每日的产卵量往往超过1500粒,新蜂的羽化数大大超过老蜂的死亡数,蜜蜂的数量逐渐增多,蜂群发展到高峰。

一年四季气温变化很大,为了生存,蜜蜂通过各种方式来调节箱内温度。在炎热的夏季,当蜂巢内温度超过适温范围时,蜜蜂外出采水,蒸发水分(扇风)进行降温,当蜂巢受烈日暴晒,辐射热过高时,蜜蜂离开巢脾,集结到巢内较大的空间及堆集到巢门口散发热量。

2光照的影响

日照能刺激蜜蜂出动,采集季节为一年的长日照季节,蜂箱宜放阴凉处,巢门朝南。蜜蜂具有趋光性,蜂场夜间应处在黑暗的环境中,不应放在光源充足的场所,以免引起蜜蜂出巢扑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其他气候因素

蜜蜂生活要求流动新鲜的空气,当空气不流通,群蜂易显不安状态,特别闷热场合更十分危险。阵雨或突然的暴晒,对于蜜蜂出动安全亦有很大的影响。海滨经常风大的地区,蜜蜂采集活动被迫贴地面飞行,因此,选择场址,对于风力、风向的频度以及所处范围的天然屏障或人造屏障都必须加以注意。

(四)其他特性

中华蜜蜂飞行敏捷,嗅觉灵敏,出巢早,归巢迟,每日外出采集的时间比意大利蜂多2~3小时,善于利用零星蜜源。造脾能力强,喜欢新脾,爱啃旧脾;抗蜂螨和美洲幼虫腐臭病能力强,但容易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易受蜡螟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