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中国七大茶系简介

茶知识—中国七大茶系简介
茶知识—中国七大茶系简介

茶知识—中国七大茶系简介

一绿茶

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热锅里炒制,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

名贵品种有:龙井茶、碧罗春茶、黄山毛峰茶、庐山云雾、六安瓜片、蒙顶茶、太平猴魁茶、君山银针茶、顾渚紫笋茶、信阳毛尖茶、平水珠茶、西山茶、雁荡毛峰茶、华顶云雾茶、涌溪火青茶、敬亭绿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匀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干黄芽茶、五山盖米茶、普陀佛茶。

二红茶

红茶主要是经过“发酵”形成的。所谓“发酵”,实质是茶叶中原先无色的多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以后形成了红色的氧化聚合物——红茶色素。这种色素一部分能溶于水,冲泡后形成红色的茶汤,一部分不溶于水,积累在叶片中,使叶片变成红色。

中国红茶最早出现的是福建崇安一带的小种红茶,以后发展演变产生了我夫红茶。工夫红茶的制法传至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后来发展产生了“红碎茶”。我国1957年以后也逐渐推广红碎茶的生产,因此,红茶可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类。

①小种红茶是福建省特有的一种红茶,红汤红叶,有松烟香,味似桂圆汤。它产于福建崇安星村乡桐木关的称“正山小种”,品质最好。

②工夫红茶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茶类,远销东欧、西欧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产于安徽、福建、湖北、湖南、江西等10多个省

区。其中产于安徽一带的“祁红”,外形条索细紧,具有类似玫瑰花香(甜花香),滋味甘醇;产于云南凤庆、勐海的“滇红”,外形肥壮,显金黄毫,汤色红艳,滋味浓醇。祁红与滇红是在海外享有很高声誉的工夫红茶。此外,福建的“闽红”、湖北的“宜红”、江西的“宁红”、广东的“粤红”等都是中国工夫红茶的主要品类。

③红碎茶是揉切成颗粒形碎片后发酵干燥而制成的红休,外形细碎也称红细茶。红碎茶冲泡后茶叶浸出快,一次冲泡浸出量大,很适合作袋泡茶原料,加糖加奶饮用,十分可口。红碎茶主产于云南、海南、广东、广西等省区。通常以大叶种为原料加工成的红碎茶,茶汤滋味浓强鲜爽,加奶后,汤色橙黄。红碎茶的初制毛茶经精制加工后产生叶茶、碎茶、片茶和末茶四类。叶茶是短条形红碎茶,碎茶是颗粒形红碎茶;片茶是小片状红碎茶;末茶是细末状红碎茶。

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的茶,茶汤呈透明琥珀色,非常有特色。乌龙茶为我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其中以福建的武夷岩茶最出名。乌龙茶和绿茶是由同一种茶树所生产出来的,差别在于有没有经过发酵这个过程。

三青茶(乌龙茶)

种类:乌龙茶按产区不同,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等四大类。乌龙茶还可以细分成:水仙、白牡丹,黄旦(黄金桂)、本山、毛蟹、武夷岩茶、冻顶乌龙、水仙、肉桂、奇兰、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以及铁观音等。

武夷岩茶:产自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岩茶外形肥壮匀整,紧结卷

曲,色泽光润,叶背起蛙状。颜色青翠、砂绿、密黄,叶底、叶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呈浅绿色。尤以大红袍为最佳。

凤凰单枞:产于广东省潮州市凤凰镇乌岽山茶区。茶形壮实而卷曲,叶色浅黄带微绿。汤色黄艳衬绿,香气清长,多次冲泡,余香不散,甘味尤存。

台湾乌龙茶:产于中国台湾,条形卷曲,呈铜褐色,茶汤橙红,滋味纯正,天赋浓烈的果香,冲泡后叶底边红腹绿,其中南投县的冻顶乌龙茶(俗称冻顶茶)知名度极高而且最为名贵。

铁观音:闽南安溪产,铁观音既是茶名,又是茶树品种名。此茶外形条索紧结,有的形如秤勾,有的状似蜻蜒头,由于咖啡碱随着水份蒸发,在表面形成一层白霜,称作“砂绿起霜”。

凤凰水仙:产于广东潮安凤凰乡的条形乌龙茶,分单丛、浪菜、水仙三个级别。凤凰水仙享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之誉。茶条肥大,色泽呈鳝鱼皮色,油润有光。茶汤澄黄清澈,味醇爽口回甘,香味持久,耐泡。

功效:乌龙茶除了与一般茶叶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劳、生津利尿、解热防署、杀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腻、减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还有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

四花茶

花茶,又名香片,利用茶善于吸收异味的特点,将有香味的鲜花和新茶一起闷,茶将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筛除,制成的花茶香味浓郁,茶汤色深,深得偏好口味重的北方人喜爱,最普通的花茶是用茉莉花

制的茉莉花茶,根据所用的鲜花不同,还有玉兰花茶、桂花茶、珠兰花茶、玳玳花茶等。普通花茶都是用绿茶制作,也有用红茶制作的。

花茶,亦称熏花茶、香花茶、香片。花茶是以绿茶、红茶、乌龙茶茶坯及符合食用需求、能够吐香的鲜花为原料,采用窨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一般根据其所用的香花品种不同,划分为茉莉花茶、玉兰花茶、珠兰花茶等亚类,其中以茉莉花茶产量最大。每种亚类又根据其加工原毛茶坯的产地、质量与制作工艺的精细程度划分出若干等级,有特级、一、二、三、四、五级等六至七个等级。

花茶是集茶味与花香于一体,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相得益彰。既保持了浓郁爽口的茶味,又有鲜灵芬芳的花香。冲泡品吸,花香袭人,甘芳满口,令人心旷神怡。花茶不仅仍有茶的功效,而且花香也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裨益人体健康。

五黄茶

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基本工艺近似绿茶,但在制茶过程中加以闷黄,因此具有黄汤黄叶的特点。黄茶制造历史悠久,有不少名茶都属此类。

君山银针产地湖南、属芽茶,因茶树品种优良,树壮枝稀,芽头肥壮重实,每斤银针茶约2.5万个芽头。君山银针风格独特,岁产不多,质量超群,为我国名优茶之佼佼者。其芽头肥壮,紧实挺直,芽身金黄,满披银毫,汤色橙黄明净,香气清纯,滋味甜爽,叶底嫩黄匀亮。根据芽头肥壮程度,君山银针产品分特号、一号、二号三个档次。

用洁净透明的玻璃杯冲泡君山银针时,可以看到初始芽尖朝上、蒂头下垂而悬浮于水面,随后缓缓降落,竖立于杯底,忽升忽降,蔚成趣观,最多可达三次,故君山银针有“三起三落”之称。最后竖沉于杯底,如刀枪林立,似群笋破土,芽光水色,浑然一体,堆绿迭翠,妙趣横生,历来传为美谈。且不说品尝其香味以饱口福,只消亲眼观赏一番,也足以引人入胜,神清气爽。根据“轻者浮,重者沉”的科学道理,“三起三落”是由于茶芽吸水膨胀和重量增加不同步,芽头比重瞬间变化而引起的。

蒙顶黄芽产地四川,其品质特点是外形扁直,色泽微黄,芽毫毕露,甜香浓郁,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全芽,嫩黄匀齐,为蒙山茶中的极品。

六黑茶

黑茶属后发酵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生产历史悠久,花色品种丰富。早在11世纪前后,即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74年)就有用绿毛茶做色变黑的记载。黑茶是很多紧压茶的原料,黑茶压制成的紧压茶有茯砖茶、黑砖茶、花砖茶、湘尖茶、青砖茶、康砖茶、金尖茶、方包茶、六堡茶、圆茶、紧茶……等等。以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为主要产区。黑茶的年产量很大,仅次于红茶、绿茶产量,成为我国的第三大茶类。黑茶以边销为主,部分内销,少量外销,因此,习惯上又把黑茶制成的紧压茶称为边销茶。

普洱茶是用优良品种云南大叶种,采摘其鲜叶,经杀青后揉捻晒干的晒青茶(滇青)为原料,经过泼水堆积发酵(沤堆)的特殊工艺加工

制成。

普洱散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俗称猪肝色),滋味醇厚回甘,并具有独特的陈香。普洱茶,历来被认为是一种具有保健功效的饮料。现经国内外有关专家的临床试验证明,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种功效。因此,昔洱茶在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有“美容茶”、“减肥茶”、“益寿茶”和“窈窕茶”之美称。

七白茶

白茶为福建的特产,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基本工艺是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

白茶,顾名思义,这种茶是白色的,一般地区不多见。白茶生产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最早是由福鼎县首创的。该县有一种优良品种的茶树——福鼎大白茶,茶芽叶上披满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原料,最初用这种茶片生产出白茶。茶色为什么是白色?这是由于人们采摘了细嫩、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加工时不炒不揉,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这就是它呈白色的缘故。

中国茶文化王玲的介绍

中国茶文化王玲的介绍 《中国茶文化》不仅全面地介绍了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而且从哲学层面论述了其由技而艺,由艺而道的核心精神,以及儒、道、佛各家的茶文化特点和思想。 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欢迎,连印数版,被读者称为“茶道、茶艺、茶文化入门的基本读物”和“中国茶文化的理论性著作”。 《中国茶文化》一书写作于20世纪80年代末,于1992年由中 国书店正式出版。此后,在三四年中连续印刷了五次。承蒙广大读 者抬爱,给了我许多鼓励。然而,越是得到鼓励,越感到诚惶诚恐。这并非是故作谦词,实在是发自心底的感觉。因为,我的本行本来 是进行北京史的研究,那时我们正在编写十卷本的大型学术专著 《北京通史》,我除了自己分工的卷次外,还要协助主编做些组织 和学术构架方面的事务。这样,便要把历史从头到尾的学习、思考。于是便激发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我觉 得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很大不同,其中一点便是“以物载道”, 而并非像西方那样,把物质与精神严格分开或对立。比如中国的茶 文化、酒文化、园林文化等,皆是如此。于是,.便想选一种来探讨,做一种尝试。恰好单位的工作完成得早一些,便抽空“反串”,开 始研究茶文化。说实在话,那时我还很少喝茶,既不懂茶叶的制作、品质,更不懂经营销售,说我是“茶人”实在惭愧。但搜集资料, 进行考察,一年下来居然被这茶文化所震撼,脑海中总是挥之不去。于是决定写一本小书,厘清它的脉络,找到它的核心。就这样,书 写出来了,但总感觉不满意。假如让我再写一遍,我想,我会用更 为通俗的语言和更加简洁的结构,写得更生动一些,更符合大众的 口味。用通俗语言表达深刻的內容其实是最难的。正因为这种功力 不够,加上当时的材料有限,所以留下了不少遗憾。此后总想修改,但事务缠身,无暇去做,只好与出版社商量,暂时先不再印刷了。 这样一来,便几次发现在南方出现盗版,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1 ( 第一部分茶叶的类别 中国茶叶的类别(共分7类) 1、绿茶类:绿茶是我国类别最多,销量最大,产量最高的茶类。外观造型千姿百态,香气滋味各俱特色,十分诱人。属于不发酵茶,最好当年新茶,芽茶,明前茶。 绿茶的基本工艺流程分:杀青、揉捻、干燥三个步骤。(包括蒸青绿茶、炒青绿茶、晒青绿茶) 如:西湖龙井、都匀毛尖、太平猴魁、碧螺春、竹叶青、峨眉雪芽、六安瓜片、信阳毛尖、黄山毛峰。 功效:消炎去火,排毒养颜,解中暑。 2、红茶类:红茶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传统茶叶,后来发展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 红茶制做的基本工艺流程: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红茶红汤红叶的品质特点主要是经过“发酵”以后形成的。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以后形成了红色的氧化聚合产物——红茶色素。这种色素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积累在叶片中,使叶片变成红色。红茶的红汤红叶就是这样形成的。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红茶兼容性较强,喝红茶暖胃,易冬天喝。 如:祁门红茶、滇红、宁红、正山小种、红碎茶等。

工夫红茶:祁门工夫、滇红工夫、宁红工夫、宣红工夫、川红工夫、闽红工夫。 3、乌龙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是介于不发酵茶(绿茶)与全发酵茶(红茶)之间的一类茶叶。外形色泽青褐,因此也称它为青茶。乌龙茶冲泡后叶片上有红有绿,典型的乌龙茶叶片中间呈绿色叶缘呈红公,素有“绿叶红镶边”之美称。经久耐泡,入口醇厚回甘有天然花香味。乌龙茶是四季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乌龙茶一般分四个产地 闽北乌龙: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等。 闽南乌龙:铁观音、观音王、黄金桂等。 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等。 台湾乌龙:文山包种、冻顶乌龙、东方美人等。 4、白茶类:白茶属于轻微发酵茶类,基本工艺过程是萎调,晒干或烘干等,芽壮多毫,制成的成品茶满披白毫,十分素雅,汤色清淡,味鲜酵。如:银针白毫、白牡丹等。 5、黄茶类:属微发酵茶,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这是在制茶过程上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有的揉前堆积闷黄,有的揉后堆积闷黄。如:君山银会、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 6、黑茶类:黑茶属后酵茶。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揉捻、渥堆、干燥。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工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

张允碧中国的茶文化》教案

《中国茶文化》教案 ——张允碧第一讲侃侃生活中的茶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生活中的茶事 2、知道生活中常用的茶具名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基本的茶具名称及用途 三、教学内容: 1、学习生活中接触的与茶有关的那些事儿 日常饮茶 茶馆 与茶有关著作及电视剧——《红楼梦》、《狄仁杰之神都龙王》 茶诗——卢仝《七碗茶》 2、基础茶具的认识 1)茶壶 2)盖碗:又称三才杯 由盖、碗、托三部件组成 可泡茶 可泡、饮合用 3)茶道六君子:又称“君子六艺”

茶筒、茶匙 茶漏、茶则 茶夹、茶针 4)茶船: 放置泡茶用具的垫底茶具 既可增加美观,又可防止茶壶烫伤桌面 5)公道杯:亦称茶盅、茶海 盛放泡好的茶汤。因有均匀茶汤浓度的功能,故亦称公平杯 6)茶滤网 7)品茗杯 8)闻香杯 9)杯托 10)盖置: 放置壶盖、盅盖、杯盖的器物 11)茶荷 第二讲中国茶文化概述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茶文化的概念 2、了解茶文化的形成及发展 3、了解中国饮茶史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茶文化的概念和茶文化的形成及发展

中国的饮茶发展史 三、教学内容: 1、茶文化内涵 ●广义的茶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创造的所有与茶有关 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茶文化——是指茶对人的精神和社会的影响及作用。 ●茶文化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 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 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 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茶事旅游。 2、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茶文化的启蒙阶段 ?公元前2700-三国时期 ?茶的发现和利用 ?神农发现茶,《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西汉时期有以茶命名的“茶陵”县; ?东汉华佗《食经》:“苦荼久食,益意思。” ?三国《广雅》:“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茶文化的萌芽阶段 ●三国至唐代 ●文人饮茶的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脱离一般的饮食而走 向文化圈,对人的精神和社会产生作用

中国六大茶类是哪些

中国六大茶类是哪些 中国六大茶类 中国茶类的划分有多种方法,根据制作方法和茶多酚氧化(发酵)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六大类:绿茶(不发酵)、白茶(轻微发酵)、黄茶(轻发酵)、青茶(乌龙茶、半发酵)、黑茶(后发酵)、红茶(全发酵)。外观由绿向黄绿、黄、青褐、黑色渐变,茶汤也由绿向黄绿、黄、青褐、红褐色渐变。 绿茶 知名绿茶有:①西湖龙井(扁形,杭州);②洞庭碧螺春(螺形,苏州);③黄山毛峰(毛峰,安徽);④太平猴魁(尖形,安徽);⑤六安瓜片(片形,安徽);⑥信阳毛尖(毛尖,河南);⑦庐山云雾(条形,江西);⑧都匀毛尖(毛尖,贵州);⑨恩施玉露(松针形,湖北)等。 白茶 白茶基本特征是:色白隐绿,汤色黄白,滋味鲜醇,清香甘美,属轻微发酵茶。主要产于福建福鼎、建阳、政和、松溪等地。白茶分为白芽茶和白叶茶。 黑茶 黑茶基本特征是:粗大黑褐、陈香醇厚,属后(全)发酵茶。因主供边疆少数民族消费,亦称边销茶。 知名黑茶有:①湖南黑茶(天尖、贡尖、生尖);②湖北老青砖茶;③四川边茶;④滇桂黑茶(普洱茶)等。 红茶

红茶基本特征是:香高、色艳、味浓,叶红汤红,滋味浓厚甘醇,似桂圆汤,有的松烟香味,属全发酵茶。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切细红茶)、红砖茶(米砖茶)。 知名红茶有:①祁红(安徽);②滇红(云南);③闽红(正山小种— 金骏眉、银骏眉、坦洋工夫,福建);④川红(早白尖,四川);⑤宜红(湖北);⑥宁红(宁红金毫,江西);⑦越红(浙江);⑧湖红(湖南);⑨ 台红(日月红茶,台湾)等。 黄茶 黄茶基本特征是:叶黄汤黄、金黄明亮,甘香醇爽,属轻发酵茶,基本工艺似绿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三类。 知名黄茶有:①湖南的君山银针、北港毛尖、莫干黄芽;②四川 的蒙顶黄芽;③安徽的霍山黄芽、皖西(霍山)黄大茶;④湖北的远安 鹿苑毛尖;⑤广东的大叶青等。 青茶 青茶基本特征是:青绿金黄,清香醇厚。因外形青褐,故称为青茶,也叫乌龙茶。属半发酵茶。 知名青茶有:①闽北乌龙茶(武夷岩茶—大红袍);②闽南乌龙茶(安溪铁观音);③广东乌龙茶(凤凰水仙—凤凰单枞);④台湾乌龙茶(文山包种、冻顶乌龙、东方美人等)。

我对于中国茶文化的一点理解

我对于中国茶文化的一点理解 By cy 因为父母的缘故,喝茶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初时只是把它当成一种喝水的方式;现在,才终于理解了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深入到历史和社会之中,深入到我们的情感和和生活之中。 第一次听说陆羽是在初中的时候,活动中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与茶有关的知识,自然也少不了陆羽和他的《茶经》。开始只是出于好奇看了看那篇不长的古文,觉得不过尔尔,好像并没有想想中的那么惊人。平实的语言,简单的介绍,并不像想象中的文采斐然,意味深远。可是,那么一篇小文就这样流传下来,作为对于茶和茶文化的经典阐释。那时,我其实更喜欢裴汶的《茶述》:“其性精清,其味浩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烹之鼎水,和以虎形。人人服之,永永不厌。得之则安,不得则病。”寥寥数语,道出了中国人寄托于茶中的眷恋。人们喝茶,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多的有着情感上的依恋或者说是文化上的解读。而我曾以为,《茶经》似乎并没有对于文化的解读。 再读《茶经》是大学毕业的那个暑假。带着老师给的任务出差到安吉,品着当地的白茶,想着西湖的龙井——喝了这么多年的茶,龙井只是品尝过几次,但就那么几次,却是让我一直恋恋不忘的——这次总算是走到了西湖边,总要买点喝喝。可是其实我对于茶叶的了解并不多,尤其是如何判断茶叶的优良,实在是处于文盲的状态。在我的意识中,茶叶的品质虽然有高下之别,但是那些天价的茶总有些过分的夸张,不过是商业炒作的结果。无非是树上的一些小叶子,不该贵的那么离谱的。为了不在买茶的过程中受骗,我上网搜索了一下关于安吉白茶与西湖龙井的相关内容。我翻着一页页的介绍,突然想起茶不仅是我们口中的饮品,也是那些美丽的传说,是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的纽带,是心情的寄托,也是茶农们赖以生存的手段。它深入到整个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各种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成为了中国社会文化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于是,我再次阅读了《茶经》。这一次,多少有些惊叹。学习了四年文化人类学之后,再读从茶的本源、制茶器具、茶的采制、煮茶方法、历代茶事、茶叶产地等几乎各个方面介绍了茶的《茶经》,以一种客位的角度来审视与茶相关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在这些看似独立的事件背后,茶文化以茶作为符号基础,系统的整合,为人们所共享,代代沿袭。这些,刚好满足了“文化”所有的特征。 选择中国茶文化的课程,一个方面是我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导师的指定。研究区域中茶作为农业的一个重要作物品种,直接影响着茶农的生活质量。而不同茶叶品种的比较,和与茶叶种植和生产相关的文化特征也是茶叶产地重要的社会文化特质。而这方面的研究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中还是空白。带着这样的任

茶文化知识的介绍

茶文化介绍 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茶知识博大精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千年文化传承。同时,茶文化亦是东方文化瑰宝,它的美,它的意境,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抗拒的。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中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知识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礼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茶文化是一种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长期以来不断完善的一种习惯,这写知识慢慢地变成大家一种认可到信仰而形成了一种在中国文化范畴之内的文化现象。茶文化既属中国文化范畴,即为以礼规范在品茶的各个细节,讲究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情绪等共同形成的一种意境之美。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

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三不点”为茶不新、泉不甘、器不洁,是为一不;景色不好,为一不;品茶者缺乏教养举止粗鲁又为一不,共为三不。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知识,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茶叶的品质好坏,在没有科学仪器和方法鉴定的时候,可以通过色、香、形四个方面的来评价。而用这四个方面来评定茶叶质量的优劣,通常采用看、闻、摸、品进行鉴别。即看外形、色泽,闻香气,摸身骨,开汤品评。色泽----不同茶类有不同的色泽特点。绿茶中的炒青应呈黄绿色,烘青应呈深绿色蒸青应呈翠绿色,龙井则应在鲜绿色中略带米黄色;如果绿茶色泽灰暗、深褐,质量必定不佳。绿茶的汽色应呈浅绿或黄绿,清澈明亮;若为暗黄或混浊不清,也定不是好茶。红茶应乌黑油润,汤色红艳明亮,有些上品工夫红茶,其茶汤可在茶杯四周形成一圈黄色的油环,俗称“金圈”;若汤色时间暗淡,混浊不清,必是下等红茶。乌龙茶则以色泽青褐光润为好。

中国六大茶类与功效

中国六大茶类中国茶类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的方法,按照不通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制造方法的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绿茶绿茶是历史上最早的茶类。古代人类采集野生茶树芽叶晒干收藏,就可以看作是绿茶加工的开始了,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的特性,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最新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中国绿茶中,名品最多,不但香高味长,品质优异,且造型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绿茶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 黄山毛峰是绿茶中的代表之一,其作用有:1?兴奋作用。2?利尿作用。3 ?强心解痉作用。4、抑制动脉硬化作用。5 ?抗菌、抑菌作用。6、减肥作用。7?防龋齿作用。8?抑制癌细胞作用红茶 红茶的干茶色泽与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所以称为红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微雕、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红茶开始创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黄素的新的成分。香气物质从鲜叶中的50多种,增至300多种,一部分咖啡碱、儿茶素和茶黄素络合成滋味鲜美的络合物,从而形成了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品质特征。红茶按制造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 祁门红茶是红茶的代表之一,祁门红茶。其功效多为1、利尿。2、消炎杀菌。 3、解毒。 4、提神消疲。 5、生津清热。此外,还具有防龋、健胃整肠助消化、延缓老化、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抗癌、抗辐射等功效;黄茶 在炒青绿茶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即变黄,于是产生了新的品类一一黄茶。黄茶的制作与绿茶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多一道闷堆工序。这个闷堆过程,是黄茶制法的主要特点,也是它同绿茶的基本区别。绿茶是不发酵的,而黄茶是属于发酵茶类。黄茶,按其鲜叶的嫩度和芽叶大小,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黄芽茶主要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黄小芽主要有北港毛尖、沩山毛尖、远安鹿苑茶、皖西黄小茶、浙江平阳黄汤等;黄大茶有安徽霍山、金寨、六安、岳西和湖北英山所产的黄茶和

中国茶文化英文介绍

中国茶文化英文介绍 The Chinese people, in their drinking of tea, place much significance on the act of "savoring." "Savoring tea" is not only a way to discern good tea from mediocre tea, but also how people take delight in their reverie and in tea-drinking itself. Snatching a bit of leisure from a busy schedule, making a kettle of strong tea, securing a serene space, and serving and drinking tea by yourself can help banish fatigue and frustration, improve your thinking ability and inspire you with enthusiasm. You may also imbibe it slowly in small sips to appreciate the subtle allure of tea-drinking, until your spirits soar up and up into a sublime aesthetic realm. Buildings, gardens, ornaments and tea sets are the elements that form the ambience for savoring tea. A tranquil, refreshing, comfortable and neat locale is certainly desirable for drinking tea. Chinese gardens are well known in the world and beautiful Chinese landscapes are too numerous to count. Teahouses tucked away in gardens and nestled beside the natural beauty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are enchanting places of repose for people to rest and recreate themselves.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time-honored civilization and a land of ceremony and decorum. Whenever guests visit,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nd serve tea to them. Before serving tea, you may ask them for their preferences as to what kind of tea they fancy and serve them the tea in the most appropriate teacups. In the course of serving tea, the host should take careful note of how much water is remaining in the cups and in the kettle. Usually, if the tea is made in a teacup, boiling water should be added after half of the cup has been consumed; and thus the cup is kept filled so that the tea retains the same bouquet and remains pleasantly warm throughout the entire course of tea-drinking. Snacks, sweets and other dishes may be served at tea time to complement the fragrance of the tea and to allay one’s hunger. 参考译文: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 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 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 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 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的茶叶和最佳茶具待客。主人在陪伴客 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

中国茶文化知识概述

中国茶文化知识概述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一、茶的起源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肖瑶,兴于唐朝,盛于宋代,

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另有说法则是从语音上加以附会,说是神农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 《神农本草》记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唐代《本草拾遗》指出:?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2)商周时期:饮食茶叶的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

中国各地茶文化介绍

中国各地茶文化介绍 农家茶表演用的茶具为青花瓷壶、青花瓷碗、烧水用的铜壶,简单而朴实。表演用茶为“婺绿”。表演用水为溪漳山泉。 表演者是三位衣着蓝白花衣花裤,头戴蓝白花头巾的农家女孩,随着欢快的乐曲来到茶桌前,摆好茶具,主泡的姑娘净手,然后用 温水洗涤壶碗,一切准备停当,开始投茶。投茶时不似其他茶艺表 演那样用茶匙拨入或用茶则投入,而是由主泡直接用手从茶叶罐中 抓取茶叶,投放壶中。取铜壶中的水注入瓷壶少许,是为洗茶。洗 茶水迅速倒出,再提壶高冲,冲泡时,宛若蜻蜓点水,快而不乱, 轻盈欢快。壶中的茶片刻之间泡好。三个姑娘忙着将茶分入各碗, 分茶时讲究每碗的汤色要均匀,浓淡要一致,因此,采用循环斟入法,从左至右,再从右至左依次进行。茶奉至来宾手中后,姑娘们 又忙着向来宾分送佐茶的花生、红枣等农家特产。农家姑娘热情大方,一股纯朴浓厚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来宾仿佛是置身子婺源的 农家小院,享受着客来敬茶的真诚款待。 农家茶的表演程式主要分为:1.备具2.备茶3.赏茶4.荡瓯5.投茶6.冲泡7.分茶8.敬茶9.品茶10.收茶具 文士茶 文士茶是依据文人雅士的饮茶习惯整理而成。文士茶的风格以静雅为主。插花、挂画、点茶、焚香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喜爱,文人品 茶更重于品,山青水秀之处、庭院深深之所,清风明月之时,雪落 红梅之日,都是他们静心品茶的佳时佳境,文人品茶不为解渴,更 多的是在内心深处寻求一片静谧。因而文人品茶不仅讲究何时何处,还讲究用茶、用水、用火、用炭,讲究与何人共饮。这种种的讲究 其实只为一个目的,只为进入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 文士茶的表演正是反映了文人饮茶的清雅。所用的茶具为青花梧桐滗盂、汤瓯、泥壶。茶叶为“婺绿茗眉”、“灵岩剑峰”。水为

1中国六大茶类基本认识

中国六大茶类基本认识 中国茶叶据统计有6000多个品种,按制做方式分类为大三类:即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按商品分类为六大类:即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青茶)。 绿茶 绿茶是历史上最早的茶类。古代人类采集野生茶树芽叶晒干收藏,就可以看作是绿茶加工的开始了,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真正意义上的绿茶加工,是从公元8世纪发明蒸青制法开始,到12世纪又发明炒青制法,绿茶加工技术已比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并不断完善。 绿茶为我国茶量最大的茶类,产区分布于个产茶省、市、自治区,其中以浙江、安徽、江西三生产量最高,质量最优,是我国绿茶生产的主要基地。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绿茶占国际贸易量的70%以上,销量遍及北非、西非各国及法、美、阿富汗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绿茶销量占内销总量的1/3以上。同时,绿茶又是生产花茶的主要原料。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而得名。 绿茶的特性,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

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最新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中国绿茶中,名品最多,不但香高味长,品质优异,且造型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绿茶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 红茶 红茶的干茶色泽与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所以称为红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微雕、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 红茶开始创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黄素的新的成分。香气物质从鲜叶中的50多种,增至300多种,一部分咖啡碱、儿茶素和茶黄素络合成滋味鲜美的络合物,从而形成了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品质特征。 红茶按制造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 乌龙茶 乌龙茶,也称青茶、半发酵茶,以本茶的创始人而得名。它是我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品质介于二者之间,既有红茶的浓鲜味,又有绿茶的清芬香,

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知识讲解

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 化

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历史瑰宝,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茶文化,更是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为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宴饮,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中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说到茶文化,就不得不提中国的茶道。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不重形式。饮茶也是这样,不像日本茶道具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但茶道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葱、桔皮、薄荷、桂元、红枣,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爱怎么喝就怎么喝。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清饮”又可分为四个层次。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喝,称之为”喝茶”。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如果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之为”茶艺”。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这便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茶道不同于茶艺,它不但讲求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中国茶文化课程简介

中国茶文化课程简介 茶道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兴于唐,盛于宋、明,衰于近代。中国茶道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要素,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 茶为国饮,勿庸置疑;国饮时代,已然来临。优雅生活,从茶道 修习开始。近些年来,中国茶文化研究领域的课程逐渐进入了一些 大学的课堂。而茶文化精神指导下的茶艺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生活 与精神享受的艺术,越来越多地为青年朋友们所喜爱和追求。 《茶艺与茶文化》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介绍用茶和茶饮方式的源流,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以及茶学基础知识,在对茶、茶文化、茶道茶艺进行理论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茶道艺术实践教学,包括茶叶的冲泡、品饮、鉴别等,同时,尝试茶艺表演展示与 实作。课程内容中茶道艺术欣赏和创作,加之茶文化理论学习,有 助于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精萃——茶道艺术的审美情趣。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的形成、发展及传播,掌握茶树栽培、茶叶加工与分类等茶学基础知识,学会茶叶冲泡等茶艺基本技能,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并懂得一些关 于普洱茶的识别、保管、品评知识,让学生走近身世复杂的茶之生命,受其文化薰陶,提升大学生艺术品味的层次,引导其追求高层 次的生活情趣和精神享受。 课程参考书目: 1、《中国茶文化》,徐晓村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出版社 2005年3月版。 2、《中国茶艺集锦》,林治著,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年6月版。 3、《中国茶道》,林治著,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9年9月版。

4、《茶与茶文化基础知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2月版。 5、《茶艺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5月版。 6、《茶艺与茶文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11月版。 7、《茶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2月版。 8、《中国茶艺》(配碟片),赵立英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4月版。 9、《普洱茶品鉴》,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10、《云南普洱茶》,周红杰主编,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年3月版。 历史性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 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时代性

中国茶文化(经典)

中国茶文化 ?《红楼梦》全书一百二十回,其中谈及茶事的有近300处。此外,曹雪《红楼梦》中还写到茶的沏泡、品饮技艺,以及茶诗、茶赋与茶联等。可谓是“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卢仝(tóng )《七碗茶歌》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在大唐群星璀璨的茶文化名人中,卢仝是仅次于茶圣陆被后世尊为茶馆祖师的人。 ?据舒顺义先生在2005年第四期《农业考古·中华茶文化》上介绍,在1941年前后,凶残的日寇在敌后根据地大扫荡,一次扫荡到了卢仝故里,乡亲们眼看就要大祸临头。但令他们惊讶的是,当日寇在村口一块石碑前驻足观看片刻后,便调头返回了。事后,乡亲们才知道,是卢仝的遗德使他们免遭一劫。原来这块石碑正面刻着“卢仝故里”,背面刻着《七碗茶歌》。据说卢仝在日本被奉为煎茶道祖师爷,在祖师爷故里,这些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还算有点良心发现,动了恻隐之心,使卢仝的乡亲侥幸逃过一劫。从此,故乡人民对这位“亚圣”更加崇敬。

?“茶”字的起源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据《神农百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茶的古字)就是茶。?陆羽在《茶经》中记载: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茶文化的概念 ?广义——是指人类在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茶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是专指其“精神财富”部分,是研究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中国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那么茶是怎么被古人所发现的呢?茶又是怎样从最初的药用到蔬食到今天的羹饮的呢? ?茶的起源发现与利用 ?饮茶的起源,众说不一,药用在先,还是食用为源? 多数学者认可的是:人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茶,并逐渐认识到茶叶保健,特别是解毒、提神的作用,从而演变成今天的茶饮。 ?充饥:在原始社会,人类在山野狩猎动物和寻找植物作为食物。采摘各种可食用的花、果、叶用以充饥,而茶也是其中的一种。?药用:在人类进入农耕生产之后,便开始寻求防病和治病的方法。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是这一事实确凿的记载。 茶的作用从充饥发展到药用。 ?茶菜:茶叶当菜吃,少则不下3000年以上的历史。据《晏子春秋》

中国茶文化知识[Word文档]

中国茶文化知识[Word文档] 中国茶文化知识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演讲稿 中国茶文化知识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那中国的茶文化知识你们又知道多少呢?下面给你们分享一些中国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茶文化知识 1、茶文化知识之茶道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 2、茶文化知识之茶德 茶德是指茶自身所具备的美德。茶有八德——康、乐、甘、香、和、清、敬、美。“茶德”的概念自唐代从中国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丰富了这些国家的茶文化内涵。 3、茶文化知识之茶精神(茶道精神) 当代中国茶思想或由于立场不同,或由于诉求对象互异,或由于理念差别,故旨趣相差甚远,如:中华茶艺业联谊会『静、美』;陆羽茶艺中心『美律、健康、养性、明伦』。

4、茶文化知识之茶联 茶联是以茶为题材的,是茶文化的一种艺术兼书法形式的载体。茶的对联,茶店对联,茶庄对联,茶文化对联,茶楼对联,茶馆对联,等等,都是茶联。以茶为题材的对联,由来已久。 5、茶文化知识之茶书 我国悠久的茶业历史为人类创造了茶业科学技术,也为世界积累了最丰富的茶业历史文献。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不但有专门论述茶叶的书,而且在史籍、方志、笔记、杂考和字书类古书中,也都记有大量关于茶事、茶史、茶法及茶叶生产技术的内容。 6、茶文化知识之茶具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按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其中“茶坞”是指种茶的凹地。“茶人”,按照现代观点,不应纳入器具。 7、茶文化知识之茶画 茶画,在中国茶文化里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茶人所青睐,从表达方式上属于传统水墨国画,但是从内容上细分,又可归属于文人画。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8茶文化知识之茶艺 茶艺是一种茶文化。茶艺在汉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汉族茶文化。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

中国六大茶类基本知识

中国六大茶类基本知 (这是很早以前存档的一点点材料,大家蛮看看,多多了解下哈,出现问题的地方请谅解下噢!) ?茶叶是世界上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中国茶叶历史悠久,有5000多年的历史,具有丰富的物质基础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最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中国茶叶是世界茶叶的鼻祖,世界茶叶发源于中国; ?中国茶叶代表着一种高雅与品味; ?中国茶叶种类繁多,品质各异,共六大茶类; ?中国茶叶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与众多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充分体现儒、释、道的精髓; ?中国茶叶产地幅员辽阔,从海南岛到山东,从台湾到西藏,均有种植; ?中国茶叶分四大产区:江南产区,江北产区,华南产区和西南产区; ?中国茶叶产销最多的茶叶为绿茶,产绿茶的主要省份为浙江。北方以花茶和绿茶为主,南方以乌龙茶和普洱茶为主。 一. 白茶 1.基本特征:白茶外形毫心肥壮,叶张肥嫩,叶态自然伸展,叶缘垂卷,芽叶连枝,毫心银白,叶色灰绿或者铁青色,内质汤色黄亮明净,毫香显著,滋味鲜醇,叶底嫩匀,要求鲜叶“三白”,即嫩芽及两片嫩叶满披白色茸毛。 2. 加工工艺:白茶的工艺较为简单,为室内自然晾干或者烘干。 鲜叶——萎凋——烘焙(阴干)——挑剔——复火 3. 典型代表: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主要产地是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 4.冲泡方法:水温80~85度,冲泡时间视具体茶量和茶具容积而定,一般冲泡银针适宜采用清澈透明的玻璃杯,用量约为玻璃杯容积的八分之一,采用上投法,约浸泡5分钟左右即可饮用,饮到一半加水;用盖碗冲泡则投三分之一的茶量,先把开水倒进茶海降温,待降到沸水温(80~85度)再用来冲泡,时间控制约为10秒~15秒。 5. 保健功效:白茶含丰富的氨基酸,其性寒凉,具有退热,消暑和解毒的功效,此外,能使人心情平静、消除烦恼,主要是由于较多茶氨酸成分的作用。 二. 绿茶 1. 基本特征:绿茶为不发酵茶,特点是“绿叶清汤”,可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按杀青的受热方式划分),按形状分有条形、圆形、扁形、片形、针形、卷曲形等等,香气的类型则有豆香型、板栗香型、还有花香型和鲜爽的毫香型,滋味鲜爽回甘、浓醇,具有收敛性。 2. 加工工艺:鲜叶——杀青——揉捻——干燥 3. 典型代表: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六安瓜片、安吉白茶、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等等。

茶文化研究报告总结归纳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圣陆羽《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茶文化,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茶以其独特的魅力,将我们深深吸引,于是决定对其展开全面探究。因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必要去了解中国茶的历史、种类、冲沏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九位好茶的同学就组成了这个有关中国茶文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 关于茶,可以研究的极多,有茶具,茶饮,茶道等等。我们上图书馆,上网,请教老师等,从多方面研究,不仅对茶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调查的技术有了更深的实践。 二、研究过程概述 通过对中国茶文化较详尽地介绍,让大家能够对中国茶有更深的了解,懂得如何去品茶,品出中国茶的韵味。在研究学习中,我们组的成员都积极地寻找资料、提供素材。我们通过上网、到书店寻找相关图片,最后交由课题组长加以整理并制成网站。我们的网站分别介绍了茶史、茶叶的制作、茶的冲沏等各方面的知识。 二、研究内容 1、沏茶之水 “茗者,叙茶品也;水者,择茶水也;盏者,示茶具也;居者,论茗饮之环境也;茶艺者,阐茶饮之哲学精髓也。此五者融会贯通,既有其博大精深,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一面,又有其雅俗共赏,不拘一格,各取所需,灵活应用的一面。茗、水、盏、居、艺,每个字都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在综述古人择水的同时,用科学指标归纳水质的基本条件是无异色、异味、异嗅,无肉眼可见物,浑浊度不超过5度,pH值在6.5~8.5之间,总硬度不高于25 度以及毒理学细菌指标均符合标准等。比如如龙井茶和虎跑泉就是好水配好茶的典范,它们被称为“西湖双绝”。在明代的《四时幽赏录》)一书中,作者先是对虎跑泉的地理环境作了描述和分析,它三面环山,形成马蹄形洼地,成为泉水集水的来源,接着给泉水以科学的解释:“由于虎跑泉水从难于溶解的石英岩中渗出,所含不溶性矿物质、杂质、污染物少,不易形成硅酸盐沉淀,因此泉水透明澄澈,甘冽醇厚,质地洁净,硬度很低,含有珍贵的微量元素和其他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 另外,沏茶倒水也有一定的讲究,一般步骤如下: (1、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2、烫壶:将热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 (3、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乌龙茶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上,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或自由一点直接用手抓茶叶亦可。 (4、烫杯:将茶杯放入茶船中,利用水的得余温烫杯。烫杯的作用是:保持茶汤的温度,不致于冷却太快。 2、茶叶种类 我中华茶饮历史悠久,历代积累的名茶品种不胜其多,据傅宏镇《茶名汇考》的统计,包括失传的和现在仍然生产的,超过了八百多种,难以一一缕述。我们着重介绍了普洱茶、乌龙茶、功夫茶、铁观音等著名茶种。 温文尔雅普洱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