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脑与意识自然科学研究进展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脑与意识自然科学研究进展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
当前脑与意识自然科学研究进展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
最近二三十年来,使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人类的意识与大脑进行研究,已经取得许多有价值的重要成果。当我们用这些成果来验证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时,会惊奇地发现,其主要观点大多为实验研究所证实。
1 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主要观点
1.1 心理过程区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无意识有着比意识更重要的地位的弗洛伊德写道,“心理活动本身是无意识的”(《无意识》)。“在人心深处,有一股潜流存在”(《日常生活的心理奥秘》)。“意识一般说来是一个十分短暂的状态。意识之为意识,只是一时的现象”(《精神分析纲要》)。
1.2 无意识具有与意识不同的内容和特点
“如果说在人的内心存在着遗传而来的心理构成——与动物本能相似的东西——它们便是无意识系统的核心”(《无意识》)。无意识的操作过程与意识的操作过程有质的不同。它不遵守逻辑的规律,不以
弗洛伊德实际上采取了以自然科学的观察、实验方法为基础的,并融哲学的、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于一体的综合研究方法。
弗洛伊德受过长期的物理主义的生物学训练,他认为精神世界同样受物理、化学规律的制约。但一方面,当科技发展的限制,还无法使用“还原论”的实证方法,研究复杂的人的意识和情感时,必须另寻它路。另一方面,人的意识包含形式与内容两部分,不完全遵循物理、化学的规律。所以,不能排除哲学等其它研究方法。这可能是弗洛伊德采取综合的研究方法的原因。
他对每一种方法的运用都是严谨的、坚持不懈的。
大量的临床观察与治疗实践是他理论的源泉。据笔者估算,弗洛伊德一生50年的行医过程,接诊8万-10万人次,如以每个病人诊治10次,则一生诊治8000-10000人,如以每个病人诊治20次,则一生诊治4000-5000人。大量的材料,再加上弗洛伊德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完全可能做到去伪存真,从中发现规律。
为了从哲学方面对人的精神世界进行研究,除去他医学的专长,以及直接从病人身上考察他们的思想、意识、情感之外,弗洛伊德还深入研究了宗教学、神话学、人类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尤其重视这些领域里相关专家的研究成果,做到在广阔的知识
背景下,阐述对于人类精神活动的看法,建立起精神分析的大厦。
3 当代意识与脑科学的自然科学研究
3.1 对意识、无意识研究的冷落与再度成为热点
意识曾是现代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内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冯特明确提出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的科学。随着行为主义心理学兴起,意识研究受到冷落。同时由于技术上的限制,只能从行为水平上对意识进行研究;又由于对意识的研究缺少客观指标而存在很大的争论。上述种种,导致在长期里意识的研究进展迟缓。
20世纪50~60年代,神经生理学方面的一系列研究发现为意识研究奠定了神经科学的基础。60年代兴起的认知科学,促进了对于神经机制的研究。最近二三十年来,意识与大脑科学研究在当代计算机技术、现代电生理技术和放射影像技术的帮助下,开创了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已取得重要的进展。
意识问题也愈来愈受到关注,在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学者的协同努力下,意识与脑科学研究正在酝酿着新的突破。
3.2 意识与脑科学研究的自然科学方法和手段
3.2.1 内省测量与行为测量
这两种方法是传统的心理学的研究与实验方法。在当前新的实验研究设备与研究方法还不足以深入研究意识的更深层次的条件下,仍然受到重视。内省测量是让被试对自身的知觉经验进行自我报告,并以此作为意识觉知的指标。行为测量是以被试的分辨能力作为意识觉知的指标。
3.2.2 意识的多导生理记录
多导生理记录系统可记录实验过程中被试的心电、脑电、肌电、体温、呼吸、脉搏等多项生理指标,用以考察人在不同的意识层次与出现不同的意识内容时的生理反应。
3.2.3 事件相关电位
是测定大脑对刺激的反应时产生的脑电波的一种方法。尽管这种脑电波十分微弱,但经过计算机的处理与放大,可以提取进行研究。它对于弄清楚大脑的工作机制,有很大的帮助。
3.2.4 神经影像学
主要是正电子断层扫描术(PET)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正电子断层扫描技术是将正电子药物注入人体,随血液循环至全身,然后以探测器探测并拍摄到人在神经活动时的脑三维成像,借以考察人心理活动的神经生理基础。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是记录脑内血液的变化,借以考察神经活动在脑的各个系统分别被激起并工作的情况。
后3种是真正客观的测量,无需被试主观参与,结果可靠。但目前仍无法对诸如情感等高级意识活动进行测量。内省测量与行为测量,均依赖于被试的报告,这种自我报告法,在信度和效度方面存在比较大的争议。
4 当代意识与脑科学研究对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验证
4.1 无意识是与意识相对又相联系的人的意识的一部分
L.A.珀文在《人格科学》一书中列举了西方科学界通过各种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证明无意识存在并起作用的“例证性现象”,此观点代表了当前大多数意识与脑科学工作者和心理学家的意见[2]。
(1)阈下知觉。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刺激太弱虽不会引起意识的觉知,但确实对知觉和其它心理过程有影响。
(2)内隐记忆。指对发生的事件或学过的材料被试报告“无记忆”,但却受其影响的效应。
(3)分离现象。指人的机能的主要方面在意识之外或不能与人的其它心理机能整合。
(4)盲视。指眼睛未看却“感知”到了事物。
(5)催眠。在催眠状态下,人的意识发生了某些方面的改变。(6)阈下听觉。
(7)说出我们所不知。人们做出决定和判断有潜在的或无意识的影响因素,因为他们不能监控某些过程。
(8)无觉知条件作用。这项实验认为通过无意识知觉,人们可以形成意识不能解释的恐惧等其它情感。
(9)自动(例行)加工。即我们常说的下意识做。
(10)压抑。压抑的内容干扰了交流,干扰了行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