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现场直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现场直播报道诸元素分析 现场直播报道的表现元素大致包括: 事件现场、演播室(包括总主持人、嘉宾、 专家等)、现场记者、背景资料(包括文字、 镜头资料片断、专题、人物采访等)、包装 (包括总片头、小片头、宣传片及广告等)。
(一)事件现场 事件现场是直播节目的主题和核心,表现好 现场是直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工作。 1、现场在直播报道中的意义 (1)现场是新闻的原点。直播报道中,现场 是全部节目的精华。依托现场进行新闻报道, 不但能很好地表现事物的具体形象,而且还 能表现现场气氛,适当表达采访者的印象和 感受,从而具有独特的魅力。
对受众而言,事件发展的不可预知性正是直 播的魅力所在。 传播与事件的发展几乎同步,任何不可知的 因素都可能影响到事件的进程,并随电视信 号同步展示在受众眼前,这种刺激效果是不 言而喻的。因此,悬念性也往往成为直播节 目吸引受众的卖点之一。
新闻直播中记录的是不可能再重复的事件, 这种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永远潜在着多变甚至 异常的因素,而这种不确定因素将伴随现场 直播的自始至终。 事件的不可预知性带来了事件的变化,事件 的变化又带动着直播的多变,同时也带来了 直播的复杂性。
10月28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截流” 直播。 11月8日,“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直播,长 14小时,是央视对一个单一性动态事件持续 时间最长的报道,第一次实现了新闻题材的 空中直播。
同年,凤凰卫视也开始介入重要新闻题材的 直播报道,如柯受良“飞黄”直播、朱镕基 总理访问活动直播,与央视同时进行的香港 回归报道等。 这一年,中国电视媒体在直播上的竞争已初 露端倪,并显示出强劲的态势。在这之后, 中国电视新闻开始进入了一个直播的时代。
2003年,央视新闻频道的推出更为电视新闻 现场直播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并由此引 来直播形态和运作方式上的变化:即利用现 场直播将一些重大新闻组织成为新闻特别报 道,并且打破固定栏目的限制。 随着系统组织的日益成熟,栏目内的小型直 播报道开始日渐增多,这是直播向常规报道 手段回归的一个积极信号。
(二)表现形式 1、节目的总体形态 主要指采取常规报道还是特别报道的形式。 所谓常见形式,就是直播仅仅作为报道事件 的一种手段,直播节目往往不单独存在,而 是栏目内容的一部分。对于情节简单、意义 明了的事件,采用这种方式报道清楚事件本 身即可。
有些题材需要采取特别报道的方式,以独立 的节目形态存在,以引起受众的特别关注, 从而扩大直播的传播效果。 在特别报道里,现场只是节目的一个环节, 而不是全部因素。
二、现场直播策划的要点 (一)框架结构 直播中基本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 1、线形结构 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序列安排结构,适宜于 表现线索单一、情节集中的事件。 央视对青藏铁路通车的直播报道。
2、平行交错结构 将同一时间多个空间的线索平行交织在一起, 互为呼应,这种结构适于表现牵涉面较广、 同时存在多个“内核”的事件。 这种结构需要注意: (1)保持主线清晰 (2)特定时间段关键线索要突出 (3)多条线索同时表现时,要注意彼此间的 呼应和关联
14:00新闻: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香 港国际机场 15:00新闻: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离开香 港飞赴南京 16:00新闻:南京机场迎接准备情况 16 00 16:40新闻(现场直播):中国国民党主席 连战一行抵达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四、冲突性 由于直播中不像录播那样能精心编辑、集中 展示,所以要求直播的过程中必须有若干起 伏、高潮,这样才能够不断形成兴奋点,使 受众不至于疲劳。
2、节目的表现元素 直播报道节目的元素包括:事件主体、演播 室、主持人、现场记者、背景资料、道具、 嘉宾等。 如何选择和运用有赖于策划者根据节目表现 的需要和受众的需求做出判断,特别要有清 醒的“受众本位”仪式,时刻考虑受众的需 求,找到节目的兴趣点。
(三)悬念 题材的悬念性只是提供了一个基础,如何把 它更好地表现出来,达到吸引受众的目的, 这才是直播策划的关键。 悬念的制造要适可而止,要与事件悬念本身 的分量相吻合。
以央视新闻频道2005年4月26日对连战率领 中国国民党代表团抵达大陆访问的报道为例: 6:00新闻: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今天将抵 达大陆展开访问活动 8:00新闻: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今天将抵 达南京,各项准备工作就绪 10:00新闻: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将从台 北桃园机场启程 12:00新闻: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从台北 启程
2、事件的进程应当是紧凑的,适于在一个集 中的时段里展现 直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其播出的时段 内对于事件的表现是连续的。 影响直播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事件的进 程是否紧凑。对于那些局部紧凑而整体延续 时间较长的事件,可以用分段的形式直播, 或者只择取事件进程中情节最集中的高潮段 落直播。
三、动态性 动态性是现场直播题材要素之一,是指事件 主体发生、发展应当有一个过程,并且在这 个过程中有明显的状态变化。 直播不仅要反映出事件的结果,更应该展示 出事件动态变化的过程。 现场直播中那些具有时代和历史意义的时间 动态过程的渲染,往往能够提升事件本身和 事件结果的价值,同时也更深刻地体现了现 场直播节目的意义。
2、直播中现场的表现 (1)现场表现的多角度、全方位 现场直播能多机位、多角度同步展现同地或 异地的时空,同时又对其进行全面合理的集 中、放大或组合,使新闻事件中所蕴含的更 为本质的东西得到更快捷、直观、生动、充 分的凸现。
现场直播中的“现场”其实是一个虚拟的时 空,它只能逼近客观现实的现场,而不能完 全恢复其原生态。 在新闻现场直播中,记者、摄像、现场编辑、 导播等都在用自己的思维进行选择,这种选 择涉及对形象价值的判断,涉及识别、记忆、 比较,并将某些形象从生活中提取出来,然 后再加以联系和组合,形成新的电视“现场” 时空。
第二节 直播题材的特质
一、重要性 直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都非常大, 如果不加选择,首先从经济上就得不偿失。 采用直播的形式本身就体现了媒介对这一事 件的重视,如果一律直播,件件“重要”也 就无所谓重要了。
二、事件性 1、它应当是一个新闻事件,有情节、有进程 适于直播的事件,应当有生动的情节过程, 过程中所蕴含的“新闻点”往往就是直播的 兴趣点。这些新闻点也构成了现场直播的新 鲜感和对于受众的刺激性。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
20世纪70年代,以日本索尼公司为代表的磁 带摄录设备出现,电视技术出现了前所未有 的飞跃。摄录一体化的ENG制作方式使电视 新闻报道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有了大幅提高, 而ENG方式和卫星转播技术的结合更使其如 虎添翼。
ENG:即“电子新闻采集”—— (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这种方式使用 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来采集电视新闻。最简单 的采集设备就是一台摄像机和一条编辑线。 在ENG制作方式中,一般在使用便携式摄录机时用 肩扛等方式,需要时再加上一名记者就可以构成一 个流动新闻采访组,可以方便灵活地深入街头巷尾、 村庄山区进行实地拍摄采访。 ENG方式由于非常机动灵活,也被其他节目采集素 材时大量采用。因此,ENG制作方式也是一种基本 的电视节目制作方式。
4月24日,“中、俄、哈、吉、塔五国边境裁 军协定签字仪式”直播。它试验性地改变了 以往重大政治活动单纯记录的报道方式,首 次引入演播室主持人串联和嘉宾点评的形式。 6月30日至7月3日,“香港回归”直播,长 达72小时,实现了以事件主会场为支撑、事 件背景和新闻故事为载体的直播新形式。具 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3、谋篇布局。设计开篇、结尾和高潮,安排 好整体气势与局部细节的比例,处理好现场 与专题背景的关系等。 4、润色。主要是对电视语言的修饰,包括文 字语言、视觉语言以及由此所产生的节奏、 个性风格等。
现场直播由被动记录到主动报道的转变,要 求其不仅仅表现新闻事件本身的外在形态, 而且要将事件更丰富的内涵表达出来。这就 需要对直播节目进行创造性的策划,通过审 视、分析题材的特征,寻找在电视表达方面 最广阔的空间,达到最有效的展示。
第三节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设计
一、设计的基本程序 现场直播节目的设计是指对直播节目整体结 构和具体表现形式的把握。 它是在充分了解和认识直播的新闻事件基础 上,根据题材的特点制定出富有表现力的节 目框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基本程序包括四个阶段: 1、采集信息。通过前期采访、现场观察、搜 集资料,尽可能多地掌握新闻事件的来龙去 脉和相关背景。 2、深加工。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归纳、分析思 考,确定报道主题、拍摄角度和表现方法, 搭建直播的总体框架。
第一节 现场直播的发展
电视新闻发展初期,最有影响力的是1969年 美国电视媒体的“阿波罗”号登月事件的直 播。 今天,直播已经成为西方电视新闻中最重要、 最常见的报道形式之一,并且是各电视媒体 新闻竞争的主要手段。
国内的电视界在进入到80年代之后,逐渐开 始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 1984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建国 35 35周年庆典活动,出动了200多人,动用5辆 200 5 转播车,23套摄像机,14套微波设备,并通 过卫星向国外直播。
(2)现场是记者采访报道的起点。 记者在现场报道时的语态、时态、声音被直 截了当地展现和凸显,由此被赋予了一种将 目击转化为介绍的绝对权力,“我在场”的 意识贯穿整个报道过程。 深入现场来展现记者的采访活动,是记者保 持主动和判断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获取最 吸引人的素材的重要手段。
(3)现场是受众兴趣的焦点。 在电视新闻直播中,现场产生的新鲜感和悬 念对受众而言是最强烈的吸引力,因此现场 无疑是直播节目中受众最关心的元素。电视 传播要靠现场直播发挥最大效益,赢得最大 价值,就必须在现场上下功夫。 直播报道中,保证现场的收视效果是第一位 的,要满足受众对现场信息的需求,在此基 础上才谈得上进一步的创作。
第一,高峰期的信息调整。 当信息高潮点到来时,现场会在同一时间出 现大量集中的信息,导播必须迅速做出判断 传播哪些信息和画面。尤其在现场直播中多 机位的设置,可能使信息高潮点时捕捉到的 有价值的镜头大量密集,导播必须对现场信 息高峰的特点有预先准备,在峰值到来时揣 度受众愿望敢于并且善于取舍,使现场信息 “紧”而不“乱”。
此外,多点直播报道还可以使受众既看到不 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不同现场,也能看到同一 现场在不同时间的表现状态。 如“钱塘潮”现场直播报道
(2)现场表现的节奏。 在现场直播报道中,由于现场记录的连续, 很容易出现信息量分布的高峰和低谷。直播 中必须善于调节这种峰谷的变化,使节目形 成节奏,才有可能让受众锁定频道。 具体的手段有:
五、不可预知性 直播节目之所以能够吸引人,就在于它与事 件的发生同步,能引起受众对直播对象未知 的发展产生关切的心情,这种“不可知”所 造成的悬念正是直播的魅力所在。 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 2003年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即将返回地面时在 空中解体
新闻类现场直播的题材分为既定程序相对稳 定和既定程序中含有不定因素这两类情况。 前者如“香港回归政权交接”这类仪式、典 礼等可控性强的事件,事先有严格的程序规 范。 后者如“钱塘潮”、“飞行穿越太湖桥洞” 等可控性差的事件,事件的发展往往无法准 确预料。
1988年“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对主要领 导人的记者招待会首次实现现场直播,广大 受众第一次同步看到国家领导人在中外记者 面前侃侃而谈。 1990年4月7日中央电视台实况转播了我国自 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美国休 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通讯卫星。
这一时期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发展最重要的意 义: 1、报道观念的突破 电视人已经意识到有责任和义务把最真实的 情况重视传达给受众;敢于让人民知道真实 的情况也反映了整个社会民主环境的改善。
2、报道手段的突破 相对于传统的先采后编再播出的方式,现场 直播这种同步切换、同步播出在报道手段上 无疑是一次大突破,无论对电视报道者和电 视报道技术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中国电视直播具有跨时代标志性的一年是 1997年。 3月9日,“日全食——彗星天象奇观”直播。 这是央视新闻现场直播首次进入高科技天文 观测领域的一次尝试。 3月18日,“南昆铁路全线铺通”直播,央视 进入经济领域的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