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缅甸》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远征军可歌可泣的悲壮战史

《血战缅甸》读后感

七十年前,在抗战时期,十万中国远征军,临危受命出征缅甸。以装备较差的陆军在缅甸同装备精良的日本陆、海、空三军展开殊死较量,当盟友已成为惊弓之鸟,在日军进攻下一触即溃时,他们用血肉之躯挡住了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他们用一腔热血粉碎了日本从缅甸进入云南,从而包抄灭亡中国的疯狂计划,也无可辩驳地捍卫了中国军人的尊严。

第一次远征失败之后,10万远征军经血战只有4万余人安全撤离,滇缅公路中断。日本既封锁了国际援华运输线,又打开了西攻印度的大门,援华作战物资只能通过驼峰航线与中印公路输送。

1943年3月,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再次出征缅甸,装备了全套的美式装备,并接受全方位的美国式军事训练的中国军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战斗力大大提高。第二次入缅作战,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解放缅甸约1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滇西全部土地约3.8万平方公里,取得了中国战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为中国和中国军队赢得了世界声誉。

一、远征军战斗经过

1937 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日军虽然在军事上占有较大优势,但中国幅员辽阔,加上全民一致抗战和不断取得外援,日军始终无法摧垮重庆政府的抗战意志。1941年6月,日军占领越南,滇越铁路被切断。同月,随着苏德战争爆发,苏联象征性的援华运输中断。香港陷落,香港通往中国内地的物质补给被切断。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滇越铁路也落入日本人手中,从越南到云南的交通中断。剩下的唯一的交通命脉,便是从云南到缅甸的滇缅公路。日本认为只有掐断这条最后的运输线,中国才会失去抵抗能力,重庆国民政府就会因为绝望而投降,这样日本就可以从中国抽调百万以上的兵力投入到亚洲和太平洋战场,彻底荡清欧美在亚洲的势力。英美则担心日本横行亚洲,与德国会师,鉴于亚洲局势日趋严重,国民政府作出决定:远征缅甸。

1、第一次远征

1942年3月20日,中国远征军第200师与侵缅日军第55师在同古遭遇,孤军深入的200师苦战15日,击毙日军5000余人,但由于远征军的后援部队没有及时赶上,致使200师,内缺粮弹,外无援兵,只能撤退。这是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与日军的第一次交火。也是歼灭日军最多的一次。

同古失守后,盟军制订了曼德勒会战计划。但由于在西线防御的英军一战即溃,让匆匆组织起来的曼德勒会战化为泡影。而后有7000英军被日军包围在仁安羌,远征军第38师派1000多人成功救援。

曼德勒会战溃败后,缅甸战局已经大势已去。日军第五十六师团在没有任何后勤保障的情况下穿插泰缅边境,孤军深入,进行纵深一千五百公里的长途奔

袭,英国撤到印度,逃离了战场,远征军想撤退回国,却发现后路已经被切断。日军沿着滇缅公路向中国军队压来,中国军队节节败退,最后炸断怒江河上的惠通桥才勉强挡住日军。

回国之路被日军切断,中国远征军与日军在缅甸最北的密支那狭路相逢了,杜聿明并没有组织6万远征军与当时防御密支那的不足1万日军决一死战,而是继续向北撤退,进入荒无人烟的野人山。孙立人撤到了印度,保存了实力。

2、积蓄力量

缅甸沦陷以后,滇缅公路被切断了,罗斯福感到中国战场的重要性,决心开辟一条空中运输线来维持对中国的援助,这就是后来著名的“驼峰航线”。

1942年,中国退到印度的两个师被整编成中国驻印军,装备了全套的美式装备,并接受全方位的美国式军事训练。1943年初,中国政府根据盟军的要求,调集了三个整编师空运到印度。学习先进的军事思想,并用先进的武器重新武装。

3、第二次远征

1943年,用美式装备训练出来的中国士兵,从印度出发,在缅北发起反攻焕然一新的中国部队把日军打得节节败退。1944年5月,中美联军组成的突击部队秘密抵达密支那机场附近的密林中,并突然发起进攻。密支那的克复,缅甸战场的主动权从此转入盟军手中。

由卫立煌率领20万精锐再出云南,与印度方面的部队南北夹击日本鬼子,拉开了全面反攻的序幕。怒江战役是中美联合作战的产物,由美军提供渡江工具、对日军阵地实施全天候轰炸,提供中国远征军全部的作战补给。松山战役是远征军打得最惨烈的一仗,日军在坚固的堡垒中坚守不出,远征军的每次冲锋都以失败告终,尽管有轰炸机、重炮轰炸,也无法从根本上瓦解日军的抵抗力,一个个不起眼的山头,打了120多天,中国远征军以阵亡8000余人的代价才肃清1000多日军。在收复中国的第一块领土腾冲后,中国军队向龙陵发起猛攻。

1944年底,夺取缅北重镇密支那的中国驻印军和取得龙陵会战胜利的中国远征军南北分头推进。沿着滇缅公路穷追猛打,于1945年元月28日,在缅甸的芒友会师,整个缅北滇西反攻取得全面胜利。

二、历史的启示

1、第一次远征的混乱

英国人打小九九,既想保住缅甸,维护其既得利益,又不想让中国军队进入缅甸。英国在缅甸统治了100多年,刚刚站稳脚跟,不愿轻易退出。如果把缅甸丢给日本人,撤往印度,以后赶走日本人,缅甸还是我们的,但若是把中国人放进来,打垮了日本人后他们不走了,岂不是麻烦大了。在历史上,中国对缅甸有过很大的影响,如果中国人再次将势力渗入,缅甸很可能会依附中国,兴起民族独立运动,

指挥系统紊乱,无疑是兵家大忌。在缅甸,英国只有5万多不堪一击的老爷兵,中国却聚集了10万生力军,在蒋介石是“中国战区最高总司令”,亚历山大是“缅甸盟军总司令”,史迪威是蒋介石授权的“缅甸战区总指挥”,林蔚又是直接听从蒋介石的“中国远征军参谋团团长”。杜聿明的顶头上司居然有了四个,他都不知道该听谁的指挥了。

2、第一次远征的意义

第一次远征虽气壮山河、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捍卫了中国军人的尊严,但在军事上是极其被动的失败。

仁安羌大捷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的第一个胜仗,也可以说是唯一的胜仗。成为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为数不多的亮点之战。鼓舞了在艰苦条件下抵御日本侵略的国人信心;证明凶悍的日军不是不可战胜。在整体兵力劣势情况下,在相对独立的作战空间内集中优势兵力和武器装备,并在有素的军事训练支持和正确科学的指挥下,战胜日军完全可能;并且成功解救英军得到英国人尊重,使中国军队撤到印度后受到礼遇和重新认识,扭转以往友军对中国军队的偏见

3、科技的力量

美国的科技保障,专业的美国参谋们,精心制作了大量的航空地图,美国空军一次又一次勘测了整个缅北谷地,他们把这些照片加工后连接起来,就是直观性很强的等比例地形图。凡是有空地的位置,地图上都用鲜明的颜色,并且事先标上了名称,当部队在森林里活动时,只要按照地图的标示,走到空地附近,就能得到给养。同时,美国参谋还把地图用方格子划分成许多用数字坐标标注的区域,这样,呼唤补给或火力支援,就变得极为简便、迅捷而又精准

4、制空权是决定因素

通过两次入缅作战一败一胜的比较,可以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结论,制空权是决定缅甸战场军事上胜败的关键性因素,这也比较符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常规作战规律。美英两国根据“先欧后亚”的战略,将所有作战物资供应向北非战场倾斜,尤其是原定用于缅甸战场的飞机几乎全部调往地中海,向缅甸战场提供空军的承诺无法兑现,致使第一次远征军作战失去空中掩护。

第二次远征军战斗中,进入胡康河谷的中国驻印军不仅地面火力占尽优势,而且在飞机的掩护下,连战连捷。他们运用空中补给、空中运送伤员、远程空降,克服了地面后勤供应所无法克服的困难,避免了沿公路呆板地平推的战法,轻松地渗透到日军侧翼后方,使日军防不胜防。

5、蒋介石的保存实力

第一次远征,蒋介石对戴安澜的忠诚勉励有加,但是面授的机宜却十分含糊,他再三强调“保存实力”,“坚守同古一两周”。第二次远征,蒋介石要求远征军总司令一定要有着卓越的领导能力,不能有野心,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远征军装备精良,如果落到“坏人”手里,对自己的政权将是极大的威胁。

在日本人元气大伤,已回天无力时,蒋介石以保存实力为主,缅甸终究是英国人的殖民地,中国人只需把日本人赶跑,赶到曼德勒以南英国人的战区就行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