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景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由于中国经济近几年的大幅度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我生存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引起关注,中国南方等相对发达的中东部地区的景观建设已经有相当的发展,但作为具有东北老工业基地之称的“东北三省”的居民生存环境建设却比较滞垢,浅谈几点关于东北地区景观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东北气候特征、建筑特色、城市色彩、植被、水体、道路、旅游资源

近年来,全球性的环境保护与建设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进入21世纪,作为亚洲面积第二大,发展速度迅猛的中国的环境建设,也已引起世人瞩目。尤其是中国的南方地区尤为突出。毋庸置疑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南方地区的宜人气候成为了环境建设的巨大推动力,使之在短短数十年间无论是经济建设,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是由于大搞建设遗留下的环境问题,都得到相当大的改观与的进步。然而发展相对滞垢,环境越来越遭到威胁的气候相对恶劣的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的景观环境建设不得不令业内人士担忧。

南方地区巨大的景观建设成果虽然与北方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也为其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的经验。东北地区特有的气候条件也有其相对的特色,比如:冬季的雪景与冰雪旅游已成为了温湿度较大的亚热带地区人们向往感受的新动力。为此大大的带动了东北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作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黑龙江省每年的冰雪旅游都为其增加了13%的经济指标,吉林与辽宁也都不同程度的接待与扩大了冬季旅游的经济投入与巨大的利益回报。冬季冰雪节已成为东北地区响亮地名片,东三省的特有的气候特色为其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机,这都是气候环境特色的作用。

可是东北长达半年之久的严寒气候也为其当地的居民带来了新的困惑。如何改善周边环境的景观特色。提高东北地区区域性的景观发展与建设特色成为了东三省下一步应该探索的目标,为此我做了以下几点分析,借此抛砖引玉;

一.鉴于东北地区气候特色,一方面加大其冬季冰雪旅游的关注与投入。把冰雪旅游、冰雕、雾凇、雪雕等项目景观与当地的民俗文化特色景观化,形成观景与东北文化交相互应的结构模式;深层次挖掘旅游文化与当地景观结合的特色,充分利用东北地域文化与气候特征以吸引更多的关注:一方面,作为东北的当地居民如何提高冬季景观的居住环境的客观性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面临发展与自我提高的瓶颈。

二.东北的景观环境不仅是经济问题,更多的是如何求变弥新的过程;求变就涉及需要了解东北地区自我的发展缺憾,东北的气候特征不利的一面:寒冷期过长,将近两个季度,不利于人们外出与植被生长,作为居民无景观可言,考虑如何充分利用居民短暂的外出时间创造新颖别具一格的引人耳目的景观特色成为景观设计师进一步探究的目标。场地考虑:居民区、商业区、旅游度假区等,设计内容以反向思维追求竖向硬质景观设计与创新。由于人们的感官行为能力80%来源于视觉艺术,鉴于东北冬季以雪的白色为主基调,在色彩上多加以创新变化,可利用建筑墙体与铺装,包括周边公建环境等,附以热烈温暖的环境色彩如绘制墙体壁

画、彩色雕塑小品、活跃流动环境,增强人们视觉感官与反季节感受,消除单调乏味的色彩色彩影响。

三.因为气候寒冷,将近半年的寒冷期几乎不适合多数植被的生长,只有为数不多的高原植被尚存一线生机,如山杜鹃(俗称映山红)在每年二——三月份出现花期,还有梅花等都可以尝试引进居住区内,增加社区冬季肃杀寒冷的环境景象。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在隆冬几乎都被白皑皑的大雪覆盖,如能引入冬季可观赏的花木是相当的尝试,应该寻找更多的冬季可观赏植被引入我们的居住区,在植被造型上引入空间层次强的乔灌木,在景观设计上突出植被与建筑之间的空间层次,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季也可以感知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勃勃的生机。

四.在建筑与公建环境上的设计以满足功能需求为主,突出与建筑环境相关联的特色——(东北的建筑形式有起自身发展的的特有规律)强化建筑环境的关联性与视觉感观的亲和力为主要发展方向,缓和人与建筑环境的紧迫感与心理压力;在满足交通与消防的基

础上,增强街道与居住区建筑环境的柔化处理,多采用曲线结构模式等措施解决;公建造型突出功能特色,增强居住区环境的情趣性,如儿童游乐园,在建筑形态与建筑色彩上多做“童化”处理;老人活动中心等。

五.东北地区由于纬度偏高,地处亚寒带,植物绿化空间采用乔灌木为主(除却功能性,娱乐性较强的广场),注重空间,层次的搭配。一方面能减少相对的围护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冬季风的侵袭,再有可以突出冬季景观环境的可观性,使其在竖向设计创造空间效果。突出自然与人工修造的和谐统一,力求自然景观社区化,人工修建层次化。尽可能创造植被覆盖与建筑完美和谐的人居环境。

六.作为人居环境最为关键的“景观水体”似乎成为东北地区景观设计的“雷区”,所谓“雷区”体现在季节上的变化可谓令东北人不知所措;尽管东北地区的原始山林、风景名胜独具景观特色,但适合居住环境的水体却较少,人工水体多不尽人意;生长在山区的人们几乎都具有水波荡漾、烟波浩淼的水乡情节,由于严寒的冬季,除却自然湖泊外,室外的人工水体几乎都是干涸的。“冻涨”是关键问题。因此我主张少用水体或采用“表面水体”环境来缓和周边人工水体。在居住环境上多以曲线道路或柔性设施来引发人们对水体环境的向往与追求。集中处理好城区内几大水域与周边景观的治理,以满足人们真正亲水与嬉水的情怀,包括冬季游泳,游乐等。

作为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设计,东北地区与我国南方等城市景观设计有不同,如何充分利用东北地区资源的缺憾与特色成为我们现阶段的追求,反不利为有利,创新与继承,整合与解构,不仅是这个时代的脚步,也

是东北景观的设计目标与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