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研究述评

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研究述评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更趋激烈。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正消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是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基础和前提,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的核心问题。系统梳理中西方涉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的相关研究成果,得出三点结论和展望:理论性“扬弃”存在许多空白;实践性“完善”尚需努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论的“集成”任重道远。

标签: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而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以话语的有效性为基础和前提。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各种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相互矛盾、相互交织、错综复杂,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更趋激烈,提升话语有效性并掌握话语权面临全新的挑战。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正消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不仅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基础和前提,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研究不仅应成为美丽的“理论悬壶”,更应找到立德树人的“济世良方”。因此,聚焦话语有效性,系统梳理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的研究成果,夯实话语体系构建的基础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一、西方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的研究现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研究,西方话语理论中有所涉及,其中,哈贝马斯在普通语用学中关于话语有效性论述最具代表性和理论借鉴意义。

(一)还原理论逻辑:话语有效性理论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最底层基石

话语有效性理论在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中具有奠基石的重要作用,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最底层基石。普通语用学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基石。还原哈贝马斯的理论逻辑,批判理论之“批判”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切入点。他超越了霍克海姆、阿多诺等人批判局限,在批判社会之前反思批判理论本身,由此通过对技术理性的批判为切入,确立了交往理性合理化的理性重建,进而确立以主体间性和对话为核心的交往行为理论,并由此对交往行为理论在生活世界理论和商谈伦理学的二维展开。而普遍语言学恰恰是以主体间性和对话为核心的交往行为理论的基石。正如《交往与社会进化》英译本作者托马斯·默伽塞所评价的那样,普通语言学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和社会批评理论的“最基层的层次”,是“关于交往的一般理论”[2]。

哈贝马斯认为,技术异化的本质是以科学技术为依托的劳动的“合理化”导致了交往行为的“不合理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劳动的“合理化”凸显,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