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的公平-做文明快乐的健身者-解决家暴-网络谣言申论模拟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论模拟题
中杭州市图书馆馆长楮树青说:“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

”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见解。

要求:全面、简明。

不超过300字。

论图书馆的公平
图书馆无权拒绝乞丐、拾荒者入内读书,无法接受的读者有权力选择离开。

这是因为:一是图书馆向所有读者开放,是公平的体现,是其正常践行了公共机构的职责。

公共产品所提供的服务不能等级化,否则会制造鸿沟。

二是人人平等,乞丐、拾荒者作为弱势群体,他们也有阅读和学习、求知的需求,他们也需要补充精神的维他命。

有网友质疑“对乞丐的唯一要求是洗干净手再看书”,认为这个要求存在对乞丐、拾荒者等群体的歧视。

对此刘丽东解释说:“网友有些较真了,图书馆又不是卫生机构,不可能每个读者来,让他们把手伸出来检查干不干净。

我们没有这个硬性规定,对所有人都一样,不会刻意要求,倒是乞丐和拾荒者群体中的不少人,看书前会主动洗手,这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一个好习惯。

有个拾荒者夏天经常来,是图书馆的常客,每次都把蛇皮口袋搁在院子里,到水池子前冲洗手和胳膊,洗干净了再进图书馆阅览。

也许他觉得看书是件蛮神圣的事,应该认真对待,所以很郑重;也许只是他养成的一个习惯,无论如何,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一直觉得,每个人身后都有故事,不要看他现在在拾荒或者流浪,没有走近这个人,你永远不了解他。


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等弱势群体,充分体现了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彰显了一个开放型公共图书馆的应有胸怀,更是对弱势群体精神的救助。

然而当前类似于图书馆等公共产品所提供的服务还不完善,因此需要完善公共产品的服务,让所有人都感到平等带来的阳光。

申论模拟题假设你是某市体育局的一名干部,请你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全体市民文明健身。

要求:定位准确,语言生动,具有号召力。

做文明快乐的健身者
亲爱的市民朋友们:入夏以来,我市体育馆及多所学校将体育设施已大家开放。

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的健身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体育设施应有的作用,在此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在体育场馆内不吸烟。

吸烟不仅危害您与他人的身体健康,还会损烫塑胶场地。

二、在体育场馆内不乱扔垃圾。

随意丢弃的垃圾既影响环境整洁,又增加工作人员负担。

三、不带宠物进入体育场馆。

宠物不仅随地便溺,而且啃咬破坏设施。

四、爱护体育器材,不随意搬动器材。

五、穿运动鞋进入体育场馆,避免场馆地面损毁。

爱护体育场馆、设施,关乎个人素质,更关乎城市的形象。

希望大家在各类体育场所锻炼中做文明健身者,拒绝和制止各种不文明行为!
××市体育局
××年××月××日
申论模拟题
给定资料
今年春节前,西南某贫困村一名贫困群众患了小病,本来在乡镇卫生院就可治疗,他却一路打车到县医院要求住院。

不仅如此,在治疗痊愈后,医院多次让其出院,他都赖着不走,连春节都在医院过的。

后来村干部才知道,该贫困群众在外打工的子女春节不回家,他觉得一个人过春节没意思,还不如在医院待着。

当地扶贫干部告诉记者,这名贫困户住院一个月,就付了5块钱。

记者了解到,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看什么病都不要钱,上什么学都免费,安置政策性住房远超标准,还有环境卫生、赡养老人等方面的“好政策”,帮扶出不少“懒汉”。

这种现象层出不穷,以至于一些基层干部将之称为贫困户甩锅,政府背锅。

原本按照中央政策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结合实际需求和医疗服务及保障水平,扩大专项救治的人群及病种范围。

记者了解到,有的地方提出“136”医疗扶贫政策(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市级、省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个人年度医保目录内自付费用分别不超1000、3000、6000元),有的地方甚至制定了全兜底的免费医疗政策。

尽管一些地方认为,当地建档立卡的贫困患者人数并不多,2020年前的两三年内采取高标准救助所带来的压力尚能承受。

然而,如此短期救急政策,产生的后遗症不可小觑。

“目前看,省里的医保基金还能兜得住,但这个政策的可持续性是个大问题。

”西部某县扶贫工作组副组长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贫困人口“大病兜底”的利好信号释放出来后,贫困人口就医需求出现爆发式释放。

部分贫困县医院门诊量和住院人次翻番增长,有西部省份贫困县已经出现了医保基金触底。

一些贫困户甚至认为,所有事情都是政府应该做的,缺乏脱贫内生动力。

“我的厕所坏掉了,之前是你们村里弄的,现在你们要找个人修好。

”在西南某贫困村,一个贫困户搬迁房厕所的冲水设备坏了,本来自己动动手就能修好的事,他却到村里找了好几次,让村干部给他修。

在一些地方,为了让贫困户养成讲文明、爱卫生的习惯,村干部、驻村扶贫队员轮流上门给贫困户打扫室内、房前屋后的卫生,但收效甚微。

有贫困户不仅没有改掉不良的卫生习惯,还主动找扶贫干部来打扫卫生。

不仅如此,有贫困户直接给驻村第一书记打电话说,你怎么不帮我摘茶叶。

大病兜底政策令贫困户拍手叫好,而非贫困人口,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贫困边缘人群抱怨声音大:“我家条件跟他家条件差不了多少,凭什么看一样的病,他能兜底不掏钱,我就要花好几千?”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研究所所长向荣认为,帮扶过程中,要从受助者个人和家庭的资源和能力出发,尽量培养受助者的主体性和内生动力。

一些基层干部群众还建议,政府制定政策不可只为解决眼下问题而不考虑长远,应尽快研究形成符合实际、可持续的扶贫保障长效机制。

【题目】根据给定资料谈一谈对“贫困户甩锅,政府背锅“的理解。

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不超过250字。

【中公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基层出现的“过度帮扶”现象,导致贫困户脱贫意愿减弱,政府扶贫压力加大的问题。

过度扶贫导致一些地区不仅负债压力加大,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也减弱。

这给决胜脱贫攻坚埋下隐患。

“过度帮扶”还导致奖懒罚勤,助长了争当贫困户、不愿意脱贫、不愿意摘帽的不良风气。

“过度帮扶”还加剧了非贫困户的心理失衡,影响基层和谐。

根源就在于部分地区扶贫政策过度兜底是当前一些地方出现扶贫政策“福利化”倾向。

为此应该培育主体性和内生动力,同时进款研究形成长效机制。

申论模拟题:解决家暴【申论材料】
家暴问题时有发生。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已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反家暴被正式纳入法治轨道,但是现实生活中,许多女性经历家暴后,却选择了隐忍和沉默。

深厚的传统文化观念。

家庭中的男女不平等关系,早在古代就已形成。

《礼记·郊特性》曰:“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

”到了现代,许多女性依然把家庭看做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在情感上、观念上和社会地位上都依赖于丈夫。

经济资源分配的不平等。

与男性相比,生育因素使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遭受歧视,处于收入低、职业发展难等困境。

女性在经济上的不独立或不完全独立,有可能导致男子在家庭生活中使用暴力。

社会支持系统的不健全。

许多女性受到家庭暴力后向亲朋好友、单位或司法机关寻求援助时,一些个人和组织大多只是对受害者进行安慰,对施暴者进行简单的批评教育。

这样做其实纵容了施暴者,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地使用暴力。

让女性面对家暴时不再沉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帮助其走出家庭暴力的阴影。

通过各种教育和宣传,让男女认识到性别天生是平等的,个人权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家庭和学校要对孩子们进行性别平等教育,改变“男强女弱”的错误观念,让男性学会尊重女性,建立和谐的性别关系。

媒体和影视作品要多宣传女性积极、独立、自主、自强的一面。

完善劳动力市场,减少对女性的歧视,使女性有机会与男性平等参与职业竞争。

女性在经济上独立,更能促进其人格和精神独立,减少对丈夫的经济依赖和人身依附。

社会组织需团结起来维护女性的人身安全。

在城镇和农村,建立以妇联为中心的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网络;建立医务工作者干预家庭暴力机制;建立妇女庇护所;建立法律援助机构和心理咨询机构等。

提高现行法律的可操作性。

学校、医院、医疗机构、居委会等易发现家暴线索的机构需及时向国家执法部门报告案件。

同时,执法部门在得知家庭暴力后,应及时有效地介入家庭暴力案件,减轻或免除受害者的举证责任,对施暴者予以有力的制裁,对受害者予以有效的保护。

根据给定资料,概括解决家庭暴力的做法。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

【申论模拟题参考答案】
解决家庭暴力的做法如下:一、通过各种教育和宣传,让男女认识到性别天生是平等的,个人权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二、完善劳动力市场,减少对女性的歧视,使女性有机会与男性平等参与职业竞争。

三、社会组织需团结起来维护女性的人身安全。

四、社会组织需团结起来维护女性的人身安全。

申论模拟题:网络谣言
【申论材料】
日前,一则文章经公号推送,迅速在各大网站传播。

文章标题极扯眼球:《科学发现蒲公英根可在48小时内杀死98%癌细胞》。

记者核实后发现,细节、条件上均有谬误。

在国外研究网站上,标明“蒲公英根部提取物对黑色素瘤、白血病、胰腺癌和结直肠癌有消杀作用,但在人体的试验效果尚不明显。

”而用研究者本人的话说,“我敢打包票,这是从我的论文上抄的。

但很不幸,抄得并不准确。


肥皂剧里“一棵包治百病的板蓝根”,终于在微信公号里有了活生生的镜像:它们都是“根字辈”的,都有着开挂一样的神奇经验值,都能成全或抚慰人类对健康的渴慕、对疾病的恐惧。

越“吹”越远的蒲公英根,让人联想起微信上最近的花式爆款谣言:民生类的,是河北107小时救援。

有传言称男童家属在医院闹事,又是打司机、又是天价索赔。

一些医疗自媒体指责男童家属“医闹”,甚至用上了“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等痛斥。

真相呢,不过是对其家属赤裸裸的二次伤害而已。

时政类的,是有关美国大选的政治献金。

阿里巴巴等企业第N次卷入铺天盖地的谣言里。

辟谣,说你欲盖弥彰;不辟谣,说你心里有鬼。

弄得阿里巴巴只能哭笑不得地发布声明,“在真正找到谣言的根子之前,即使知道没有用,我们也只
能,再一次辟谣……”。

正如一些网友认为,这些不实的虚假信息不仅会造成公众的恐慌,扰乱社会秩序,也有可能会对舆论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当年的微博也好,如今的微信也罢,技术无可原罪、信息本无立场。

真正的问题,还在于行业治理与职能监管。

理论上说,指望微信自身“净谣”,进而完美地独善其身,虽然是社会责任层面的要求,却也不可太过天真。

最关键而靠谱的,还是法治逻辑。

如果谣言总是靠孱弱的辟谣来制止,制造和传播谣言的始作俑者总是躲在背后闷声发财或墙头看戏,伤害的就不仅是“眼下的苟且”,还有秩序与信仰的“诗与远方”。

阅读给定资料,谈谈你对网络谣言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刻,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申论模拟题参考答案】
在事实不清的情况下,散布违背常识和情理的谣言,不仅会对当事人造成伤害,甚至造成社会危害,也有可能会对舆论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而网络谣言的大肆传播,原因主要在于:一、谣言传播者利用人们对不合情理司法行为的情绪,不加求证,轻率发文,故意混淆事
实,人为制造矛盾;二、信息爆炸的时代,民众对猎奇新闻存在好奇心理,任何反常识的新闻都能得到有效传播;三、行业治理力度不够、职能监管缺失。

因此,要及时制止网络谣言,不仅需要民众保持清醒,做理性网民,基于常识和情理等标准对事物进行理性判断,也需要新闻媒体切实履行自身职责,新闻报道要有对事实的调查和求证,更需用法治的刚性手段加大惩处力度,提高法律的威慑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