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病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痔包括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指发生在肛管齿线以上部分的突起,表面覆盖以黏膜,这个突起称为痔核或痔块。
外痔是指发生在齿线以下部分及肛门缘处的突起,表面为皮肤。
外痔又分为静脉曲张性外痔、结缔组织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和炎性外痔。
静脉曲张外痔是指由于外痔静脉丛迂曲扩张引起的肛管皮肤隆起;结缔组织外痔是指由于结缔组织增生引起的肛管或肛门缘皮肤隆起;血栓性外痔是指肛门处皮下血栓形成而引起的皮肤隆起;炎性外痔是指肛门皱壁或其它型外痔感染发炎。
混合痔是指在同一方位齿线上下均有突起,且上下相连。
痔在临床上是以便血、疼痛、肿物、脱出及瘙痒、流粘黏液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
痔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男女老幼皆可得病,其中20岁以上的成年人占大多数,女性多于男性。
痔的发病率在肛门直肠疾病中占87.25%,占受检人群的46.3%。
关于痔的含义,《说文解字》中曰:“痔,后病也。
”《医学纲目》说:“如大泽之中有小山突出为峙。
在人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者曰痔,不独生于肛边。
”所以说痔是指发生于肛门处的突起性疾病。
痔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是泛指所有的肛门病,狭义的痔现西医所说的痔相同。
痔的病名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山海经》,《黄帝内经》中有“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癖为痔。
”对痔的病因病机作出了论述。
以后,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也有详尽的论述。
一、辨证论治
(一)风邪热证
[证侯] 口渴喜饮,唇燥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便时疼痛出血或肛门局部火欣红灼热,结肿高突拒按,疼痛剧烈,坐卧不安;纳呆寐差;舌质红,苔黄燥,脉洪大或弦数。
[分析] 嗜食辛辣肥甘厚味酒酪之品,酝于肠间,积聚肛门,而致大便秘结,便时疼痛,肛门局部火欣红灼热,结肿高突拒按,坐卧不安;热迫血妄行于脉外则出血,热灼津液则口渴喜饮,唇燥咽干,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洪大或弦数为实热之证象
[治法] 清热凉血,祛风润燥。
[方药] 凉血地黄汤(《外科大成》)合槐花散(《医家金鉴》)加减,生地、当归、地榆、甘草、槐角、升麻、枳壳、赤芍、荆芥、防风、槐花、赤石脂、粳米、干姜。
(二)脾虚气陷证
[证侯] 便中带晦暗色血,便时痔核脱出;身倦神疲,面色白晃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食少心烦,夜寐难安;舌质淡,苔薄或无,脉沉迟或细弱。
[分析] 饮食不调,肠胃乃伤,脾气虚弱,外举无力而下陷,痔核脱出,脾气虚不能统血,则便中带血晦暗,脾气虚弱,则身倦神疲,面色白晃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食少心烦,夜寐难安;舌质淡,苔薄或无,脉沉迟或细弱。
为脾气虚现象。
[治法] 健脾益气摄血
[方药] 补中益气汤加减(《脾胃论》)。
党参、茯苓、白术、黄芪、地榆、枳壳、升麻、柴胡、黄芩、当归。
(三)湿热下注证
[证侯] 纳少腹胀,肛门坠胀,便秘溲赤,甚或身热,肛门凸突红肿、或旁生结肿,宿滞不散,疼痛难安;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分析] 嗜食肥甘厚味之品,酝于肠胃,致生湿热,下注肛门大肠,则肛门坠胀,或肛门凸突红肿、或旁生结肿,宿滞不散,疼痛难安;下焦湿热,可见纳少腹胀,肛门坠胀,便秘溲赤,甚或身热;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为湿热之象。
[治法] 清热利湿,活血祛瘀。
[方药] 止痛如神汤(《医宗金鉴》)加减。
秦艽、桃仁、皂刺、苍术、防风、黄柏、当归、泽泻、槟榔、洒军、地榆、槐角、赤芍。
(四)气血两虚证
[证侯] 排便困难,便血色淡,肛门坠胀,痔脱出难回;面色无华,气短心悸,精神倦怠,少言懒语,纳差乏力;舌质淡,无苔,脉细弱。
[分析] 久病气虚,或长期慢性失血,气随血脱,而致气血两虚,则排便困难,便血色淡,肛门坠胀,痔脱出难回,气虚则气短心悸,精神倦怠,少言懒语,纳差乏力,血虚则面色无华,舌质淡,无苔,脉细弱为气血两虚之象。
[治法] 气血双补。
[方药] 八珍(《证治类要》)加减。
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苓、熟地、白芍。
二、中医外治疗法
1、熏洗疗法常用方剂有:五倍子汤、苦参汤、祛毒汤等。
五倍子汤(《疡科选粹》)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莲房、荆芥。
苦参汤(《疡科心得集》)苦参、菊花、金银花、蛇床子、白芷、黄柏、地肤子、大菖蒲。
祛毒汤(《医宗金鉴》)黄连、黄柏、大黄、黄芩、地榆、槐角、苦参、朴硝、瓦松、川椒、马齿觅、防风、蒲公英、野菊花、银花。
2、塞药疗法常用方药有:四黄膏、九华膏、银灰膏、黄连膏、生肌玉红膏、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栓)、肛泰栓、九华痔疮栓等。
三、古今名家医案及论述
(一)王嘉麟治疗痔疮2例(北京市名老中医)
病案1:满××,女,65岁,1991年6月4日初诊。
大便干燥,间歇性便血7—8年,近10天来便血呈喷射状,色鲜红,近期有心绞痛发作史。
青光眼病史五年。
化验血常规基本正常,其中血色素10g。
脉象结代,舌苔黄腻,质暗红。
肛门局部检查:
截石位肛门11.3.9点混合痔,黏膜脱出不能自行还纳,肛镜下见3点痔核渗鲜血。
指诊直肠黏膜光滑,未及其他硬性肿物。
诊为内痔便血(燥热血迫型),予便血方加味。
[处方] 地榆炭10g,槐花炭10g,黄芩10g,仙鹤草30g,椿根皮12g,连翘10g,金银花15g,全瓜蒌30g,三七3g(冲)。
上方共服7剂,便调血止,病人满意。
病案2:耿×,女,36岁,1992年10月12日初诊。
肛门突发肿物疼痛2天,因大便干燥,久蹲努责排便后引起。
现自觉肛缘肿物不能还纳,质硬而痛不可忍。
既往体健,否认慢性器质性疾病,舌质暗红,苔薄黄。
肛门局部检查:
截石位肛缘6点见蚕豆大小肿物,表皮色紫,触之痛,质略硬,无出血。
诊为血栓外痔(肠燥络伤型)。
拟痔疮肿痛基本方加味。
[处方] 防风10g,秦艽10g,金银花15g,黄芩10g,归尾10g,土茯苓15g,玄胡10g,赤芍10g,全瓜蒌30g。
上方服5付痛减便调,继服5付。
外治法:痔科浴液外洗热敷,每日两次,紫色消肿膏外敷,10天后消肿。
[按语] 防风、秦艽、元胡疏风活血止痛,归尾、赤芍、桃仁活血化瘀消肿;金银花、土茯苓、黄芩清热利湿解毒;瓜蒌开肺宽肠以通便。
痔科浴液,紫色消肿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作用。
内外兼治,常获全功。
(二)彭显光治疗痔疮1例(贵州省名老中医)
病案1:患者朱×,男,49岁,工人。
1989年8月13日初诊。
因间歇性大便时肛门射血伴肛门肿物脱出8年,加重2年,于1989年8月13日初诊。
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大便时滴鲜血,伴肿物脱出,脱出物便后能自行回纳肛内。
近两年出血加重,呈喷射状,便后多次晕倒,肛内突出物需用手按压方可还解,曾用止血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伴有口苦咽干,胃脘痞满,食少便秘,肛门灼痛,小便黄,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数。
检查:齿线处1-3点、4-6点、9-11点各有2×1×1、2×1×1、2×1×1cm3大小的红色囊肿物脱出干肛外,顶端有散在出血点,证属Ⅱ型内痔,湿热型。
治以清热除湿,消痔止血通便之法,予消痔饮加味。
[处方] 朱砂莲15g,草决明20g,煅牡蛎15g,马勃15g,是黄柏15g,甘草6g,黄连10g,黄芩15g,槐角15g,地榆30g,熟大黄30g,枳实12g,茯苓15g。
服药4剂后,血止、口苦咽干,胃脘痞满等症状消失,二便通畅,舌质淡,苔薄黄,脉细数。
用上方去黄连,黄芩、熟大黄,枳实加黄芪20g,当归12g,大枣4枚。
服药14天查:痔核明显缩小无脱出,仅见6点、11点分别有0.9×0.9×0.4、0.4×0.4×0.2c m大小的内痔。
继服药32天再检查;痔核已全部萎缩。
追踪一年无复发。
[按语] 彭氏认为,内痔的病因以脏腑本虚为主,在各种诱因的影响下,如七情过度,饮食不节,便秘、痢疾,久坐以及负重,竭力远行等均可使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不足,湿热内生,下趋大肠,血脉不行,筋脉横解而成痔。
用清热解毒,活血止血,软坚收敛,消肿止痛的清痔饮内服,意在消除痔静脉的扩张和瘀血,促使痔核萎缩而痊愈。
(三)武俊侠治内痔脱出嵌顿案
冯×,男,54岁。
于1991年4月1日以便干肛门肿物脱出疼痛4天为主诉就诊。
患者于4天前因3天未解大便,下蹲努挣后,肛门肿物脱出不能还纳,活动行走不便,舌质淡红,苔薄黄腻,脉弦。
检查(胸膝位):2-5点、6-7点、8-11点分别有约红枣大小肿物,伴有内痔脱出,黏膜紫红,无明显出血点,触痛明显。
入院诊断:1、混合痔发炎;2、内痔嵌顿。
用活血止痛汤。
[处方] 苏木、朴硝各30g,川芎、草乌、红花、赤芍、黄柏各15g,川椒10g。
取此药剂,置于小瓷盆中,加水至2500ml左右,温火煮沸后,微火煎25min至药液1500ml左右,即刻熏蒸10min,待温度适中则坐浴或用毛巾蘸药热敷于患处20min,分早晚两次,第二日原方加鱼腥草、马齿苋各20g,3剂,每日1剂,早晚各1次,外敷黄连素软膏等予以配合治疗。
熏洗热敷后,疼痛减轻,肿块稍有缩小,继用上药9剂,疼痛消失,肿块消后,留有皮獒,随后做内扎内注外切术,痊愈出院。
《陕西中医》1999年第3期
[评按] 内痔嵌顿,外痔、混合痔发炎,肛门术后水肿,均为肛门局部气滞血瘀,湿热之邪壅滞的标实证。
医者针对病因,以苏木、红花、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消肿止痛,川芎、草乌宣泄肿毒,温经通络;花椒解
毒止痛,朴硝清热祛瘀,软坚消肿;鱼腥草、马齿苋清热解毒。
全方水煎局部熏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之功效。
(四)周济民治内痔案
刘×,男,40岁。
大便带血一月余来院就诊。
病人于一个月前因大便干燥,排便困难,便后带少量鲜血,数日后症状加重,出现肛门灼热,下坠,未曾治疗。
两日前因饮酒后出血增加,前症加重,便干难解,3-4日一次,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突热内蕴,血热肠燥。
此病人因燥屎阻干肠中,日久则气血壅滞,化火生热,致血热肠燥,发而为痔。
治疗:清热止血,润肠通便。
方用槐花散加减。
[处方] 槐花12g,侧柏叶10g,炒荆芥10g,枳壳10g,防风10g,生地15g,地榆10g,仙鹤草15g,麻仁9g,生甘草10g。
水煎服,每日一剂。
五日后复诊,宿便血已止,肛门仍感灼热不适,大便略干,舌淡红,苔微黄,脉弦。
周氏认为:此系余热未尽,应继清余热。
续用前方五剂而痊愈。
《周济民老中医临床经验总结》1993年
[评按] 本案痔疮以内热实证为主要临床表现。
患者饮食起居调摄不当,湿热和糟粕互结肠腑,郁而化燥致大便秘结。
热邪迫血妄行,溢于肠络之外,则便血频频,且自觉肛门灼热,下坠不适。
如调摄饮食,清淡为主,再给以苦寒清热、润燥之剂内服,则痔疮便结出血之证或稍可痊愈。
但患者不慎饮食,复又饮酒,酒性辛热,更使燥热加重,出现便结3-4日一行,小便短赤,便时出血加重,舌红、苔黄、脉弦数系热内蕴,血热肠燥实热证象。
治宜清热润燥,止血通便。
案中所用乃《普济本事方》槐花散加减。
槐花、生地、地榆、侧柏叶清肠热,凉血止血、清解肠腑已成之湿热,再加仙鹤草以加强止血作用;荆芥、防风祛风胜湿,麻仁润肠通便,加枳壳行气以助大肠传导之功;甘草和中补虚,调和诸药。
此方对于湿热内蕴之痔疮便血实热证,颇为适宜。
(五)《山东中医验案选》
李×,女,52岁。
1989年7月28日初诊。
便后流鲜血,或无大便自流大量鲜血10余天。
每次流血量约20-30ml,每日次数不等。
伴少腹隐痛,头晕心慌。
舌淡无苔,脉沉数。
外科检查:患者胸膝位约4点处有1.5×1.5×1cm3痔核,充血水肿,有血迹。
7点处有一肛裂,裂口处复有血迹。
病为痔疮下血。
证属脾气不足,失于统摄,治宜温养脾肾,仿黄土汤加味。
[处方] 熟地30g,白术18g,炙甘草18g,熟附子9g,黄芩6g,阿胶15g(烊化),侧柏叶9g(炒),黄土60g,用开水泡黄土,澄清取水煎药。
7月31日复诊,服药两剂后出血症大有好转,昨日大便3次,仅有一次少量流血,今日大便未流血,头晕心慌消失。
改健脾养心之归脾丸以资善后。
[按语] 《金匮要略》云:“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黄土性温入脾,合白术、附子以复中州之气,固出血之本;又用阿胶、熟地、甘草滋肾养血,补益阴血。
又虑辛温之品致热出血,佐黄芩之苦寒制之,加用侧柏叶增强止血作用。
遂收补气益阴,脾气统摄功用恢复之效。
(六)陆观虎治疗痔疮3例(天津名老中医)
病案1:张××,女,34岁。
痔痛,大便干燥,头晕,疲倦,右臂微痛,脉细数,舌质红,苔黄腻。
诊为痔疮,病因湿热郁结,下注肛门,治当清利湿热。
[处方] 云茯苓9g,猪赤苓各6g,焦稻芽9g,焦苡米9g,杭甘菊6g,海桐皮6g,槐角丸9g(同煎)、当归6g,酒桑枝9g,丝瓜络6g,大小蓟各6g。
方解:云茯苓、猪赤苓、焦苡米、渗湿宁心、利水以化湿热。
当归、大小蓟养血、润肠止痛、破瘀生新。
桑枝、丝瓜络通经活络,散风利关节。
海桐皮祛风除湿。
杭甘菊清热去头风。
焦稻芽消食导滞开胃。
槐角丸化湿热疗痔疮。
病案2:林××,女,34岁。
痔疮作痛,夜眠不安,烦躁,头胀。
脉细弦,舌质红,苔浮黄。
诊为痔疮,病因湿热下注,肝阳上亢,治当清热利湿,养肝安神。
[处方] 朱茯神6g,陈皮6g,制半夏6g,净槐米9g,地榆炭9g,大贝母6g,石决明12g,夜交藤9g,蒲公英9g,珍珠母9g。
方解:朱茯神、夜交藤补心安神定志以治失眠。
陈皮、制半夏、大贝母理气和中,利湿散结,清热化痰,杭甘菊清风热。
净槐米、地榆血热,治肠风痔血。
珍珠母、石决明平肝除风热,镇心坠痰以治头胀。
病案3:杨××,女,49岁。
痔疮作痛,便燥失眠,脉细。
舌质红,苔薄白。
诊为痔疮,病因湿热下,心肾不交,治当清热化湿,消痔安神。
[处方] 地榆炭9g,槐花炭9g,槐角丸9g(冲吞),远志6g,夜交藤6g,朱茯神9g,合欢皮9g,蒲公英9g,猪赤苓各6g,炒赤芍6g,朱砂安神丸9g(冲服)。
方解:地榆炭,槐花炭、槐角丸化湿热,通大便、消痔治肠风便血,夜交藤、朱茯神、远志肉、合欢皮、朱砂安神丸补心安神定志以治失眠。
赤芍破瘀活血,猪赤苓益心利水渗湿。
[按语] 肾阴不足,阳不统于阴,致心阳浮越而失眠。
阴不足则便燥而痔难愈,槐角丸有清热、润便、消肿、凉血止血之功。
汤、丸并用乃先生之长,药力更专,以求速效。
(七)范文甫治痔疮案
病案:张培生,酗酒,湿热郁积于肠间,下趋则痔疮便血。
[处方] 生地榆30g,生白芍15g,穿山甲6g,茯苓30无,苡仁30g,怀山药30g。
《范文甫专辑》
[按语] 酒为湿热内生之源,酒性辛热,其少饮有温通经络之功用,但长期大量饮酒,则易伤脾胃之气,致脾运功能减弱。
水湿代谢障碍,湿停于中,郁久生热。
另一方面酒本是湿热之性,饮入则渗漉肠间,其脏腑本虚所生之湿热和酒食湿热皆蕴积于阳明大肠,下注肛门,则筋脉横解,肠僻为痔。
此皆湿热为患,湿邪阻遏局部气机,使其失却固摄之功,热邪则迫血妄行,易灼伤肠络,因而痔疮肿痛,便血不休。
范氏用大剂生地榆清肠热止便血。
地榆性苦,酸微寒,功凉血止血,收敛解毒,《大明本草》注其“……浓煎止肠风”;生白芍养血柔肝敛阴止痛;穿山甲祛瘀散结,通经透络,和白芍同用治痔疮肿痛不休,茯苓、山药、薏苡仁健脾渗湿,以治湿之上源。
全方药权6味,但君臣佐使,严密有序。
(八)《医验随笔》
病案:某姓妇素有外痔,一日病暑热起伏,先生将伏邪治愈后,而痔发更甚,痛如刀割,卧床不起。
视其痔大如茄,色灰黑,势将翻花,昼夜呼号。
其家人欲入医院剖割而未果。
先生开黄柏、龙胆草、淡芩、槐花、升麻苦寒之品。
服数剂见效,再加制军、犀角、苦参、火麻仁、郁李仁。
又服数剂,外用熊胆、冰片、蚌水、猪胆汁、西牛黄调敷,肿胀消而痛止。
后用补中益气法10余剂而收缩如常矣。
至今数年未发。
(九)马培之治疗痔疮3例(晚清医家)
病案1:宋左
阴亏水不足,肝火太旺,肠胃又有湿热,便后痔坠带血,内热口干,舌燥胸脘气痛。
拟养阴柔肝,兼清肠胃。
[处方] 南沙参、细生地、荷叶、粉甘草、槐角、川黄柏、粉丹皮、白芍、地榆、枳壳、玄武板、广陈皮(注:原书无剂量)
[按语] 此取槐角丸加味,方极妥帖。
病案2:何左
痔疮乃肠胃湿热逼至魄门而致,斯恙宜益气养阴,亦清肠胃。
[处方] 西洋参、生地、柏子仁、佩兰、荆芥炭、川黄柏、淮山药、茯神、丹皮、荷蒂、红枣
另洗方:
五倍子、瓦花、朴硝、槐米、臭梧桐叶、蔷薇根、椿根皮煎汤熏洗。
[按语] 煎方以益气固阴,清热除湿;洗方以剑疮消肿为主,选药精纯。
病案3:杜左
气阴两虚,胃肠湿热,下逼魄门,经脉横解,痔患便难,带血日久,气陷下堕,肛坠不收,坐立不能,便后胀痛难忍,久之防其腐烂,当益气养营,以清阳明。
[处方] 龟板、生地、甘草、枳壳、当归、升麻、白芍、天冬、西洋参、川黄柏、槐角、荷叶
另洗方:
五倍子、瓦花、朴硝、槐米、臭梧桐叶、蔷薇根、椿根皮煎汤熏洗。
(十)谦益斋治疗痔疮1例
病案:吴某,因酒后入房,次日便坚火结,痛势极盛。
《内经》云,筋脉横解,肠僻为痔。
显系痔之因由于肠之僻,肠之僻于脉之横。
去脉何以横,其因有二:因负重劳乏,湿火下结而成者为外因;由醉饱入房,忍固精气,败浊内传者为内因。
他如络虚酒食厚味之毒,俱可窜入肠间而成此疡。
是症初起便坚火结,痛势极重。
先与燥湿泻火。
[处方] 鲜生地、黄芩、知母、地榆、杏仁、瓜萎霜另脏边丸。
二诊:前方后在便未知,痛势未衰。
重其制以清火。
前方加元明粉、枳壳,去黄芩。
(十一)陈实功治疗痔疮4例(明代医家)
病案1:一男子患痔六年。
每遇酒色劳役,痔则发肿,坚硬疼苦,十余日方徐稍可。
彼欲断其根,以枯痔散上至七日外,其痔渐黑裂缝,至十六日痔枯脱落,孔若鸡心,以生肌散逐日用之,内补养血健脾药而愈。
1、枯痔散
[药物组成] 白矾二两,蟾酥二钱,轻粉四钱,砒霜一两,天灵盖四钱(用清泉水浸,以天灵盖煅红,水内浸煅十次)。
共研极细末,入小新铁锅内,上用粗磁碗密盖,盐泥加固;炭火煅至二炷京香,待冷取开,将药研末搽痔上,每日辰、午、申三时用温汤洗净,上药三次,上至七、八日,其痔枯黑坚硬,将药裂缝,待其自落,换洗起痔汤。
2、生肌散
[药物组成] 乳香、麝香各一两,海螵蛸(水煎)五钱,黄丹(飞炒)四钱,赤石脂(煅)七钱,龙骨(煅)四钱,血竭三钱,熊胆四钱、轻粉五钱,冰片一钱,麝香八钱,珍珠(煅)二钱
共研极细末,磁罐收贮,早晚日搽二次,盖膏渐敛而平。
病案2:一男子患痔,火火欣作痛,大便结燥,脉数有力。
以内疏黄连汤二服,便行痛止。
又以四物汤加芩、连、枳壳、天花粉,数剂而肿消,更以脏连丸一料而不复发。
内疏黄连汤
[药物组成] 木香,黄连,山药,当归,黄芩,白芍,薄荷,槟榔,桔梗,连翘各一钱,甘草五分,大黄二钱
水二茶盅,煎八分,食前服,临服加蜜二匙亦可。
[药物组成] 白芍,当归,川芎,熟地黄各一钱。
脏连丸
[药物组成] 黄连,公猪大肠
治痔无论新久,但举发便血作痛,肛门坠重者。
黄连净末八两,用公猪大肠尽头一段,长一尺二寸,温汤洗净,将连末灌入肠内,两头以线扎紧,用时酒二斤半,砂锅内煮,酒将干为度;取起肠药,共拘捣如泥。
如药烂,再晒一时许,复捣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送下,久服除根。
病案3:一男子好饮多欲,内痔虚坠下血,以四物汤加芩连、升麻、葛根,数服虚坠为止。
又以当归郁李仁汤二剂,痔肿亦消;更服脏连丸月余,便血亦止;2月余,兼节酒色不发。
大抵醉饱入房,经脉横解,或精气一泄,脉络必虚,酒食之毒,乘虚流结;或淫极强固精气,以致败精浊血送传大肠;又或饮食厚味,燥湿流俱成斯疾。
所受病者燥气也,为病者湿气也。
初宜泻火和血、润燥疏风,久宜养血滋阴、健脾渗湿,治之自愈。
若不节酒色,不慎起居,不戒口味,破必成漏,久则穿肠串臂,秽从孔出,臭水淋漓,昼夜无禁。
凡徐此者,虽不伤生,每苦瘀污,可叹息哉!
当归郁李汤
[药物组成] 当归、郁李仁、泽泻、生地黄、大黄、枳实、苍术、秦艽各一钱,麻子仁(研)一钱五分,皂角一钱
水二盅,煎八分,空心服。
病案4:一男子怯弱,内痔便血。
面色萎黄。
自服凉药,止血药不应,诊之脾脉虚而无力,此中气不足,不能统血,以补中益气汤十余服,月余不发。
大抵此症所致之由不同,当究其因治之,如无气有余,形黑气盛,气粪而后紫血者,更兼脉实有力,此属有余,法当凉血止血,药应有效。
至若形体瘦弱,面色萎黄,先鲜血而后粪者,更兼脉虚无力,此属不足,岂可反用凉药止之,致伤脾胃。
此症若不温中健脾,升举中气,共血不得归原,故药难敛,远其根本也。
补中益气汤
[药物组成] 黄芪一钱五分、甘草(炙)、人参、当归、白术各一钱、升麻、柴胡、陈皮各三分、麦门冬六分、五味子(炒)五分
水二盅,姜三片,枣二枚,煎一钟,空心热服。
加味四君子汤
[药物组成] 人参、白术、茯苓、白扁豆、黄芪(炙)甘草(炙)各一钱,水二钟,姜一片,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病案十二]
刘×,男,60岁,1983年7月10日初诊。
反复便血30余年,久治无效。
每逢劳累、脑怒、便秘则发作。
便血色鲜红、量多,呈喷射状。
肛门脱出剧痛难忍。
在天津某医院诊为混合痔,谓非手术莫治。
患者因囊涩回乡请余诊治。
证见:面色萎黄,舌质淡,苔黄腻,脉细数。
痔核脱出,呈环状,色紫红,表浅糜烂,质软。
诊为混合痔。
证属湿热下注,血不归经。
治以清热利湿,益气升阳。
处方:当归20g、元参15g、生地12g、地榆12g、黄芩10g、黄芪10g、枳壳10g、防风10g、槐米30g、升麻6g、甘草6g。
水煎服。
服药一剂,便血即止,疼痛减轻。
三剂后,疼痛消失,脱出部分还纳,继进三剂而愈。
随访6年未发便血。
按:本例肠风便血已确诊为混合痔。
症为风、湿、热、燥四邪气相合而致。
平素便秘为燥,便血色红量多为热,肛门肿痛,痔核糜烂为湿;脱肛、面黄、舌淡、脉细弱中气不足。
组方具有益气升阳,祛风胜湿,清热凉血之功。
药证相符,共进六剂,诸症尽消。
[病案十三]
黄×,25岁,住宁阳县葛石医院。
便血年余,每大便则见鲜血少许。
伴大便不爽,肛门疼痛不适,便后肛门灼热。
平素嗜酒,喜食辛辣油腻之品,酒后多胸闷不畅,生气亦然,舌质红,苔黄腻,脉弦。
一日,家中晒苏子,因其芳香,随手拈来舔食,约50g,次日大便竟未带血,便时亦畅快。
自此,每日食生苏子,持之半月余,便血症愈。
尔后,以此手法用于肺实、阳盛,大便不爽之便血者10余人,皆愈。
按:余尝用炒苏子、或生苏子捣碎煎服,皆我效应。
唯用生苏子细咀咽下方显效。
考生苏子性辛凉,有肃降肺气,调理气机之效,以之行瘀、导滞、润肠,使气血流畅,血不外溢故而止血。
得此一隅,求证于同道。
[病案十四]
张××女 34岁
辨证:痔疮
病因:湿热郁结,下注肛门。
症候:痔痛,大便干燥,头晕,疲倦、右臂微痛。
脉细数。
舌苔红,苔黄腻。
治法:清利湿热。
处方:云茯苓9g,猪赤苓各6g,焦稻芽9g、焦苡米9g、杭甘菊6g、海洞皮6g、槐角丸9g(同煎)、当归6g、酒桑枝9g、丝瓜络6g、大小蓟各6g。
方解:云茯苓、猪赤苓、焦苡米、渗湿宁心,利水以化湿热。
当归、大小蓟养血,润肠止痛,破瘀生新。
桑枝、丝瓜络通经活络,散风利关节。
海桐皮祛风除湿。
杭甘菊清热去头风。
焦稻芽消食导滞开胃。
槐角丸化湿热疗痔疮。
[病案十五]
林×× 女 34岁
辨证:痔疮
病因:湿热下注,肝阳上亢。
症候:痔疮作痛,夜眠不安,烦燥,头胀。
脉细弦。
舌质红,苔浮黄。
治法:清热利湿,平肝安神。
处方:朱茯神6g,陈皮6g、制半夏6g、净槐米9g、地榆炭9g、大贝母6g、石决明12g、夜交藤9g、蒲公英9g,珍珠母9g。
方解:朱茯神、夜交藤补心安神定志以治失眠。
陈皮、制半夏、大贝母理气和中,利湿散结,清热化痰。
杭甘菊精风热。
净槐米、地榆炭除血热,治肠风痔血。
珍珠母、石决明平肝除风热,镇心坠痰以治头胀。
[病案十六]
杨×× 女 49岁
辨证:痔疮。
病因:湿热下注,心肾不交。
症候:痔疮作痛,便燥失眠,脉细。
舌质红,苔薄白。
治法:清热化湿,消痔安神。
处方:地榆炭9g,槐花炭9g、槐角丸9g(冲吞)、远志6g、夜交藤6g、朱茯神9g、合欢皮9g、蒲公英9g、猪赤苓各6g,炒赤芍6g,朱砂安神丸9g(冲服)。
方解:地榆炭、槐花炭、槐角丸化湿热,通大便、消痔治肠风便血。
夜交藤、朱茯神、远志肉、合欢皮、朱砂安神丸补心安神定志以治失眠。
赤芍破瘀活血。
猪赤苓益心利水渗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