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谈谈汉代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以及引发的本土回应
佛教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历程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历程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摘要:佛教是当今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佛教自从印度传入中国之后就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儒教和道教相结合,形成了中国自己的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影响中国古代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个领域,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并形成了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和巴利语系佛教三大支派。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经历了萌芽、发展、繁荣和衰落四个阶段。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佛教历史从汉代开始到清代总共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时间。
但是佛教在这段时间的发展是可分为不同阶段的。
以下分别介绍之。
汉代佛教:佛教在汉代产生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首先在文化方面,东汉末年思想文化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先秦诸子学说纷纷再兴。
这种思想文化状况显然为佛教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其次汉代对外交通便利,对外交流频繁,打破了与西域和印度等国家的封闭状态。
那时汉与西域各国的交通线路分为南北两道。
南道是指自敦煌西出玉门、阳关,沿昆仑山北麓,经于阗而至莎车。
北道是指从敦煌北上到伊吾(今新疆哈密),然后西行,沿天山南麓,经龟兹而至疏勒(今新疆喀什市)。
以上两道都在天山南侧,因而又统称天山南路。
此外,还有一条天山北路,即从哈密出发沿天山北麓而行,中经乌孙、大宛,至康居。
这就为佛教传入中国提供交通上的可能。
佛教初传中国,应是在西汉末年的哀帝时期。
佛教传入中国后就开始受到汉代统治阶级的重视。
最好的例子莫过于汉明帝的“永平求法”,这表明统治阶级开始重视佛教在阶级统治中的重要性了。
与此同时地主阶级开始信佛,其中东汉明帝的异母弟刘英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最早信仰佛教的人。
但是在东汉初年佛教只是作为当时流行的重视祭祀的黄老方术的一种,受到统治阶级上层中极少数人的信奉,还未在民间广泛产生影响。
因此汉代的佛教只是地主阶级精神文化消费,佛教的影响仅仅在汉代的上层统治阶级中。
佛教的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
三国、西晋佛教:三国、西晋时期的佛教在中国的佛教历史上起着承载的作用,这段时期的佛教以佛经翻译活动为主,大量的佛教经典被译成汉文,这就为佛教在社会上层和社会的下层的全面传播奠定了坚定的物质基础。
汉唐时期的佛教传入与变迁
汉唐时期的佛教传入与变迁汉唐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历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佛教传入和变迁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唐时期佛教的传入与变迁有许多值得探究和研究的方面,本文将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汉唐时期佛教的传入汉唐时期的佛教传入起源于印度,然后通过中亚地区传入中国。
在唐代初期的时候,佛教在中国达到或超过了鼎盛的时期,然而在唐朝末年的时候却因为一系列的政治和社会原因而发生了衰落。
汉朝时期,汉武帝在公元前64年以后开始对外发动了多次战争,其中包括了对中亚地区的大规模军事征服。
这使得汉朝与中亚地区的交流不断加强,这也为佛教的传入奠定了基础。
汉朝时期,汉武帝的后裔汉明帝曾命令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汉朝与中亚地区的正式交往。
在张骞的使命中,带去了器物、衣物、珠宝、药物和犬马等物品,还给各地国王和王子带去了一些戏彩器具、和乐器、图画和吟诵的书籍等文化用品,从而使得佛教教义和文化传入到了中国,为后来的佛教发展打下了基础。
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文化和艺术逐渐在中国成为一种新的潮流,这种文化和艺术的领域范围从宫廷和贵族阶层逐渐向平民阶层扩散。
二、汉唐时期佛教的变迁汉唐时期的佛教在传入中国之后,经过了两个显著的发展阶段,文化发展和宗教发展。
在文化发展方面,汉唐时期的佛教赋予了中国文化和政治一种新的形式。
佛教教义为中国宫廷和大众带来了新的精神内涵,使得许多宫廷文化和政治制度发生了变化。
这些新的文化内容和制度,还影响了中国的文学、绘画、雕塑、和建筑等领域。
在宗教发展方面,中国佛教的本土化发展为这个时期的佛教传统建立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在这一时期的佛教传统中,中国佛教往往与儒教和道教结合,由此诞生了“夹缘佛教”、“化教佛教”和“空灵佛教”等各种不同的宗派。
在唐代初期,“夹缘佛教”占据了佛教的主要地位。
这一时期的中国佛教,具有实践主义和功利性的特点。
它强调将世俗的功利目标与宗教的精神理想结合起来,以此进行自我修炼,实现人的心灵净化和炼成佛道的目标。
中国古代佛教传入
中国古代佛教传入佛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的传入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当时汉朝已经建立起来,国家疆域扩展,与西域和印度有了更多的接触。
这就为佛教的传入提供了条件。
佛教的传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最早的时候,随着西域商人和外交使节的来往,一些佛经和佛像进入中国。
由于佛教的教义强调慈悲与智慧,这与当时流行的儒家和道家思想形成了一种互补,受到了一些文人士子的欢迎。
在汉朝末年,一些贵族也开始信仰佛教,对其进行宣扬和推广。
然而,真正将佛教引入中国的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外国僧人,他就是鸠摩罗什,他于公元67年来到中国。
鸠摩罗什不仅翻译了大量佛经,而且还在传播佛法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到来标志着佛教在中国的正式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后,自然需要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的改编和发展。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在其一生中提出了许多教义和戒律,但这些教义并不适应中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因此,中国佛教开始与儒家、道家等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
这种融合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称为“三教合一”,即佛教、儒家和道家的合并。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
公元2世纪末,汉朝东海王刘辩成为佛教的信仰者,并开始在国家层面上推动佛教的发展。
通过授予佛教教团特权和赐予佛教寺庙土地,刘辩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佛教的传入与东晋时期的佛教繁荣相伴而生。
在东晋时期,佛教在中国社会中取得了广泛影响力,并融入了各个阶层的生活。
许多皇帝和贵族都成为佛教徒,佛教寺庙在各地不断建立。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也出现了不同宗派和教派的分支。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宗派,以及隋唐时期的天台宗、禅宗、净土宗等。
每个宗派都有自己独特的教义和修行方法,使中国佛教变得多样化和丰富。
佛教的传入和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和人民的生活方式。
佛教的僧人提倡节制和清心寡欲的生活方式,许多人受到佛教的影响而改变了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佛教是在公元1世纪左右传入中国的。
其间,佛教的历史演变极为复杂和多样化,从印度扩散至东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等地区。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始于汉代,经历了三个阶段:前期、中期和后期。
在汉朝的大量征伐中,汉朝国王统治下的大多数地区属于匈奴,而其他地区则被分散管理。
在此期间,佛教传入中国,与道教、儒教和民间信仰共存。
佛教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思想、哲学和文化在中国深入人心,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文明。
佛教以其独特的思想体系,为中国人带来了精神上的安宁和庇护,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化和社会。
佛教在历史上的传承和发展,体现在佛教历史的三个阶段,也反映了佛教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一阶段是佛教传入中国的前期,即汉朝晚期至西汉末期。
在这个时期,佛教通过印度和天竺的游方僧侣传入中国。
这些僧侣带着佛经、佛像和佛教思想到达中国,开始在中国布道,劝化民众信佛。
在这一阶段,佛教与中原文化相衔接。
中国文化已经趋于成熟,儒家思想被广泛传播。
佛教思想在中国得以生根发芽,同时与中国的文明结合,从而产生了独特的佛教文化;这场融合,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和影响是深远的。
在此期间,佛教渗透入政治和日常生活,佛教教义在汉朝重要议题上引起了大量争议,最终得以获得社会和政治立足之地。
第二阶段是佛教在中国的中期,即魏晋南北朝至唐朝的时期。
在此期间,佛教渐渐地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起来。
这使得中国佛教文化又进了一步。
这也是中国佛教文化的一个高峰。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经济衰退,社会纷乱,佛教成了士人、文人的精神寄托,所以该时期的佛经多由僧侣、名士、性无异者编撰,内容丰富繁多。
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成为一种文化和社会机构。
佛教在文化、建筑、美术、文学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贡献。
第三阶段是唐朝,全盛时期为世界佛教的巅峰。
唐朝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高峰,是佛教与中国古代文化最为融合的时期之一。
唐朝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黄金时期,佛教在唐朝社会中的地位是重要的。
中国的佛教传入与发展
中国的佛教传入与发展中国佛教的传入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汉朝。
佛教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对于中国的文化和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佛教传入的历史背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佛教传入的历史背景佛教自公元前2世纪传入中国,源于印度。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由释迦牟尼创立。
佛教跨越了印度,传播至其他亚洲国家。
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1. 印度与中国的交流:公元前2世纪的汉朝时期,汉武帝派遣使者到西域进行外交和商贸活动,西域是印度与中国之间的重要通道。
这为佛教传入中国提供了机会。
2. 社会变革的需求:汉朝时期,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的融合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题。
佛教的理念与中国的社会需要相契合,因此也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二、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在传入中国后,逐渐融入到中国的文化中,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与文字:佛教的传入带来了大量的佛经和佛教文献,推动了汉语写作和翻译的发展,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的文字和词汇。
2. 艺术与建筑:佛教艺术在雕塑、绘画、建筑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佛教的传入促进了中国艺术的发展,对中国的美术和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思想与哲学:佛教的理念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佛教使得中国人更关注人生意义、道德观念和修身养性等方面的问题,对中国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正面的影响。
三、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1. 传入与创立: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时,受到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不同,遇到了一些阻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在中国逐渐获得了认可,出现了大量的中国佛教宗派,如天台宗、禅宗、净土宗等。
2. 繁盛与发展:佛教在中国的繁盛期出现在隋唐时期,当时佛教得到皇室和高层士人的支持,并发展出了许多著名的佛教学派和寺庙。
3. 壮大与衰退:佛教在中国的壮大期出现在宋元明清时期,成为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融合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融合佛教是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它自古以来一直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与融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融合过程,并分析佛教对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影响。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佛教最早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人民苦不堪言,佛教以其独特的理念和修行方式吸引了一部分人的注意。
佛教的传入与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丝绸之路,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在中国逐渐扎根并传播开来。
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演变佛教传入中国后,开始在中国社会中传播和被接受。
佛陀的教诲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中国佛教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1.初期传播与汉传佛教佛教传入中国的初期,主要以译经和传教为主。
早期的译经活动使得中国人能够了解佛教的教义与修行方法。
佛教经典的翻译和传播对于佛教在中国的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由于佛教与中国传统的道教、儒家思想等有着相似之处,佛教与中国文化形成了某种程度的融合。
2.中期传播与民间佛教随着佛教的传播逐渐深入,几个不同宗派的佛教逐渐兴起。
民间佛教在佛寺和庙宇中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普通人民虔诚信仰的对象。
这一时期,佛教的仪式和礼节也逐渐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中国式的佛教风格。
3.后期传播与地方宗教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佛教继续传播并在地方上产生了更多的变化。
不同地域和民族具有不同的宗教习俗和信仰方式,佛教也在这种环境下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地方宗教。
地方宗教将佛教与当地的信仰体系结合起来,形成丰富多彩的中国佛教文化。
三、佛教在中国的融合与影响佛教在中国传播与融合的过程中,对中国社会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精神寄托与心灵寄托佛教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一种精神寄托和心灵寄托。
在个人遭受困境或者社会动荡时,佛教教义的内化与修行,给予了人们一种寻找内心平静和希望的力量,成为人们渡过难关的精神支持。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的作文范文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的作文范文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佛教是一种源自印度的宗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匿王朝,后传入中国,经历了漫长的传播过程,对中国的文化、思想、哲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佛教的传播历程佛教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当时由于与印度的交流增加,佛教的教义逐渐引起中国人的兴趣。
佛教的传播在汉朝时期并不十分顺利,一度受到当时国家官方的压制。
然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得到了发展和传播的机会,成为当时社会上独具特色的一种宗教信仰。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通过西北地区传入中国,以大秦国(指古印度)为主要来源,经过丝绸之路逐渐流传到内地;二是通过东南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以交趾(即越南)和琉球(即日本冲绳)为中转站,传入福建、广东等地。
两种途径使佛教最终在中国东西南北广泛传播。
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后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了不同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特色。
中国佛教把中庸之道与佛学教义相结合,形成了佛教的中国化。
佛教的传播给中国思想文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宗教信仰与道德观念:佛教教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从而影响了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
佛教教义主张以慈悲、喜舍、忍辱为核心,这种宽容、慈悲的理念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2. 文化艺术:佛教对中国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艺术在中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佛像、佛塔、石窟等艺术形式成为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中国绘画、雕塑、建筑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文学与哲学:佛教的思想观念渗透到中国的文学与哲学领域。
佛经的翻译使得中国对印度的哲学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促进了佛教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融合。
佛教的思想也激发了中国文人的创作灵感,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
4. 社会伦理与生活方式:佛教强调诸行无常、生死轮回等观念,使得中国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态度和伦理观念。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本土化历程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本土化历程中国目前有四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其中以佛教为首。
佛教无论从历史影响力,还是于中国文化,中国国民的关系上,都远非其他教派可与之比拟的。
可以说佛家文化已经早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长河之中,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篇文章通过回顾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探讨宗教发展规律,从而达到对佛教这一东方大教有一个更深跟全面认识的目的。
1,佛法东传,白马西来佛教兴起于公元前五到六世纪,起源地在今尼泊尔,创始人释迦牟尼。
大约在公元前后在中国流传,所谓佛法东传,白马西来。
关于中国佛教起源的说法有多种,其中比较古老而最富盛名者,当推汉明帝的感梦求法说,据晋袁宏后汉书的记录:初,明帝遇见金人,长大,项有日月光,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笔下所梦得无是乎!于是遣使天竺,问其道术,而图其形象焉。
此一说法被视为中国佛教的起源。
汉明帝十年,有印度僧人用白马驮着经书到达洛阳,在明帝的首肯下,佛教文化得以在中国传播。
而当时兴建的白马寺也成为中国佛寺的雏形。
其实,佛教传入中国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能早在秦始皇时代,借着往来于西域的商人,直接或间接地接触了一些佛教的事物,至于中国人开始信仰佛教,应该是从后汉时代开始的。
时间进入到三国时期,在此期间内,佛教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北方的魏国和南方的吴国。
由于曹魏建都于洛阳,所以说魏国佛教是汉代佛教的延续。
在这个时期,仍有不少印度和西域的僧人来华,从事佛经的翻译工作。
这些带着信仰,不远万里来华弘法的僧人大都收到了当时统治者的欢迎与支持。
上层对佛教事业的肯,定必然会带动民间佛教的发展。
在魏朝出现了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本土僧人——朱士行,他也是第一个到西域取经的汉人,作为求佛的先行者,他比玄奘大师早了约四百年,只可惜后来客死西域。
从汉末到三国这段时期,从中国佛教的发展来看,尚属启蒙阶段,佛教活动主要围绕译经展开,中国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佛教体系。
但是,经过这数十年的发展,佛教典籍大量涌入中国内地,佛教的主旨经意也开始逐渐扩散传播,为以后佛事活动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古代的佛教传播与影响
中国古代的佛教传播与影响佛教是一门源于古印度的宗教,充满着智慧和教诲。
自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以来,佛教就以其深远的影响力深入人心,并在中国长期繁荣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的佛教传播与其对中国社会、文化和艺术的巨大影响。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背景佛教传入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的东汉时期。
当时,丝绸之路成为了中国与西方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
正是通过这条古代丝绸之路,佛教的传教士们将佛教经典和教义带入中国。
在汉朝末年,由于内忧外患,中国社会出现了诸多矛盾和动荡。
这种背景使得中国人渴望寻找内心的宁静和解脱。
佛教的好消息迅速传遍了中国各地,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同与支持。
二、佛教的传播与融合佛教传入中国后,经历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过程。
中国道教、儒家思想和民间信仰都与佛教发生了深入的交流和融合。
这种融合使得佛教在中国土地上扎根,并形成了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相互渗透的情景。
佛教的独特教义和修行方法深深吸引了中国士人和学者的注意。
他们努力将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佛教学派,如华严宗和禅宗。
这些学派代表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轨迹,并对中国文化与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宗教信仰上,还涉及了社会伦理观念和道德标准的塑造。
佛教思想强调修行、慈悲和舍己为人的精神,这对中国社会起到了令人瞩目的改变作用。
在古代中国,佛教徒发起的修建寺庙和僧院为贫困人们提供了无私的帮助与物质支持。
佛教的传播和兴盛使得佛教徒在社会中拥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并且,佛教在积极推动和弘扬文化教育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佛教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影响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文化艺术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佛教艺术在中国展现出多样性和独特性,充满着宗教和哲学的智慧。
佛教寺庙的建筑风格和佛教雕塑艺术成为了中国建筑和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雄伟壮观的佛塔、精美绝伦的佛像以及壁画和石刻作品,直观地展示了佛教的信仰和审美观念。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佛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宗教,起源于西元前6世纪的印度。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后,它迅速与中国的文化相融合,发展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独特风格,并对中国社会、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以及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历程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具体时间为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初。
当时,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导致人们对精神寄托的需求增加,传统儒家思想和道教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汉明帝时期,当时一位名叫安世高的西域僧人,带着佛经和佛教教义来到洛阳,传播佛法。
此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逐渐展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信徒。
尤其是在东晋时期,佛教的传播达到了一个高峰,当时有许多印度和中亚的僧侣来到中国,传播佛教教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逐渐扩大,渗透到中国各个阶层和地区。
佛教寺庙相继兴起,成为人们学习修行和寻求心灵安宁的场所。
佛教的传播也促进了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拉近了两国的联系。
二、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佛教在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佛教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大量的佛教寺庙和僧团。
这些佛寺成为了中国社会的宗教中心,也吸引了大批学者前来学习佛教教义和修行。
佛教具有慈悲为怀、舍己为人的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的社会道德和伦理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佛教的思想理念对中国社会的其他方面也产生了影响。
佛教强调放下欲望、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这对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教化和缓解社会矛盾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佛教还提倡勤奋修行和精神提升,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最后,佛教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佛教的传入,许多印度的文化艺术形式也被引入中国,如佛教造像、佛教音乐和佛教绘画等,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多样性。
三、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佛教传入
中国古代的佛教传入佛教作为一种重要的宗教和哲学体系,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公元前1世纪东汉时期起,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并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逐渐融入中国社会。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佛教的传入历程以及佛教如何在当时的社会中融合发展。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佛教起源于印度,自公元前6世纪末期的释迦牟尼佛创立以来,逐渐传播至整个亚洲地区。
中国佛教的传入与当时中国社会的变革密切相关。
在公元前1世纪的东汉时代,汉朝封建社会渐趋崩溃,社会动荡不安。
同时,汉朝与西域地区的交流日益频繁,导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成为可能。
二、佛教传入中国的途径佛教传入中国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西域传入,二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
通过西域传入的佛教,主要经过中亚地区进入中国,此途径称为“陆道”。
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的佛教,则主要通过海路抵达中国,此途径称为“水道”。
这两种途径共同促成了佛教迅速传播至中国的历史事件。
三、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佛教传入中国后,得到了当时社会的广泛接受和认同。
佛教因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和修行方法吸引了大量的信徒。
在佛教的传播过程中,不仅与儒、道等传统思想进行了对话和交融,也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文化。
中国古代佛教的发展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传、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以后。
佛教在初传时期,通过翻译经典、建立寺院等方式进行宣传,从外来宗教转变为中国本土化的信仰体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皇室和贵族的赞助,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隋唐以后,佛教进一步融入中国社会,成为国家官方信仰之一。
四、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的宗教信仰体系,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发展。
其次,佛教的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佛教强调慈悲、智慧和解脱,对当时社会的道德伦理和人生观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
最后,中国佛教的兴起也对艺术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佛教艺术和佛教文学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的佛教传入与影响
中国古代的佛教传入与影响中国古代的佛教传入与影响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随着印度、中亚地区的佛教传教士和商人的到来,佛教开始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佛教逐渐融入中国文化,并对中国社会、哲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佛教传入中国佛教的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末的汉武帝时期。
据史书记载,当时印度传教僧人摩诃迦叶来到中国,向汉朝皇帝传授佛法。
从此开始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在中原地区得到了大规模的传播。
东汉时期,佛教的传入更加迅速,大量佛教经典和文化思想进入中国。
受到汉朝政府的支持,佛教在中国的传入和发展逐渐取得了显著成果。
二、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佛教传入中国之后,逐渐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交流和融合。
在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佛教不仅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哲学、艺术和社会伦理观念。
1. 哲学影响:佛教在中国的传入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教义中的“空”、“缘起”、“无我”等思想观念与中国传统哲学的“道”、“儒”、“墨”等思想相互交融。
佛学禅宗的“悟”、“觉”思维方式与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亦有共通之处。
2. 艺术影响:佛教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佛教艺术中的佛像、佛教壁画等作品成为了中国艺术的瑰宝,展现了佛教思想的精髓和中国文化的独特之美。
3. 社会伦理观念影响:佛教的核心教义中强调“舍”(放下)、“慈悲”、“善行”等,对中国古代社会伦理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提倡的慈善救济思想和“度生”观念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与和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佛教的传入与影响不仅仅限于文化与艺术层面,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
1. 社会福利:佛教强调慈悲与善行的重要性,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慈善事业的发展。
佛教寺庙兴办的济贫救困活动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了帮助与支持。
汉代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以及引发的本土回应
汉代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以及引发的本土回应长期以来,中国的对外交通可谓是历久不衰,与周边很多国家或地区都建立了关系,无论是和平往来还是战争相对,双方在一定范围内仍然有着接触与交流,从而促使后来更进一步的交往。
中国与印度同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彼此有着很多互相交往的历史记载,都从各自的文明里吸收了不少值得借鉴和采用的东西,但其中的详情难以叙说,以下仅以佛教为例,探讨一下佛教是如何传入中国以及中国是怎样逐渐吸收它为己用的过程,希望能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使大家对当时的中外交通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
佛教自释迦牟尼创立后,开始传播于今天的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一带,此后南到斯里兰卡、印度支那半岛,北到中亚细亚;随着中国与中亚各国经济和文化等的交流增多,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并在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开始生根、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经历了近二千年的漫长岁月,在社会各阶层中曾起过广泛影响。
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在音乐、舞蹈、绘画、建筑、文学等许多领域都增加了创作的素材;也推进了与邻国的文化交流,加深了和邻国的友谊与了解。
总之,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非常深远,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当然,上述的内容不是本文所要阐明的要点,因而只作一个简单的概括。
至于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的概况,下文就分几点进行论述。
一、佛教传入中国前的概况佛教的创始人是悉达多,族姓为乔达摩,相传为净饭王太子,生于迦毗罗卫,该地现在尼泊尔王国境内。
据《牟子理惑论》卷一第一章记载:或问曰:佛从何出生?宁有先祖及国邑不?皆何施行?状何类乎?牟子曰:富哉问也。
请以不敏,略说其要。
盖闻佛化之为状也,积累道德数千亿载,不可纪记。
然临得佛时,生于天竺。
假形白净王夫人昼寝,梦乘白象,身有六牙,欣然悦之,遂感而孕。
以四月八日从母右肋而生,坠地行七步,举右手曰:天上天下,靡有逾我者也。
时天地大动,宫中皆明。
其日王家青衣复产一儿,厩中白马亦乳白驹。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研究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研究佛教是一门源自印度的宗教,最早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自那以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就一直持续不断,并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以及它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最早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的。
东汉时期,曹操曾派遣使者到西域取经,带回了一些佛教经典。
这些经典促使当时一些士人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翻译佛经。
后来,随着东汉王朝的衰落,佛教越来越受到官方的支持和赞赏,促使佛教在中国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隋唐时期,佛教在中国达到了巅峰时期。
这一时期,佛教的传播得到了皇室的大力支持。
以唐太宗为例,他亲自参与了佛教寺庙的建设,并任命高僧为国师。
佛教的繁荣也导致寺庙的建设大规模发展,许多佛教经典也被翻译成汉语。
佛教的传播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它的信徒人数大幅增加,而且还引起了社会上不同阶层的人们对佛教教义的讨论和研究。
尽管佛教的传播和影响力在唐代达到了高峰,但在宋朝之后,由于官方对佛教的压制和排斥,佛教的兴盛逐渐衰落。
不过,尽管佛教受到了压制,但并没有被完全消灭。
相反,佛教在民间一直有一定规模的传播。
明清时期,佛教重新崛起,并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一些寺庙成为名胜古迹,吸引了大量游客和信徒。
此外,许多文人士人也对佛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从佛教中汲取灵感,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
佛教在中国社会和文化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佛教教义提倡慈悲和善良,影响了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念。
佛教的信仰也给予了一些人心灵上的慰藉和疗愈,帮助他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其次,佛教的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佛教的翻译使得中国人能够了解印度文化和思想,这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传播还推动了书法、绘画和雕塑艺术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佛教艺术风格。
最后,佛教还对中国哲学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例如禅宗的教义对于中国的思想史有着重要的地位。
后汉书中佛教传播的历史进程
后汉书中佛教传播的历史进程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对中国的文化、社会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在后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并逐渐展开其传播的历史进程。
佛教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难以精确界定,但普遍认为在东汉时期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传播。
这一时期,汉朝与西域的交流日益频繁,为佛教的传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当时,汉朝的社会背景对于佛教的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对于精神上的慰藉和寄托有着强烈的需求。
佛教所宣扬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和涅槃解脱等教义,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在苦难中寻求解脱和希望的途径。
在传播途径方面,主要通过两条路线。
一是经由西域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地区。
西域各国与汉朝的贸易往来频繁,商人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传播作用。
他们不仅带来了商品,也将佛教的思想和信仰带入了中国。
二是通过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一些来自印度和东南亚的僧侣和商人,通过海路抵达中国的南方沿海地区,将佛教传播开来。
佛教传入初期,面临着与中国本土文化和思想的碰撞与融合。
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强调入世,注重社会秩序和人伦道德;道家思想则追求自然无为,逍遥自在。
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与儒家和道家有着明显的差异。
然而,佛教也在不断地调整和适应中国的文化环境。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佛教经典开始被翻译和传播。
最早的翻译家如安世高、支娄迦谶等,他们将大量的佛经翻译成汉文,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这些经典包括《安般守意经》《道行般若经》等,涉及到禅定、般若等方面的教义。
同时,佛教的传播也得到了一些统治阶层的支持。
例如,汉桓帝就曾在宫中祭祀佛陀和老子,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佛教的地位。
在民间,佛教也逐渐吸引了众多信徒。
一些寺庙和佛塔开始兴建,成为信徒们修行和礼拜的场所。
例如,洛阳的白马寺就是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不断深入,与中国的文化、艺术、哲学等领域相互融合。
东汉末年的佛教传入佛教在中国的兴起
东汉末年的佛教传入佛教在中国的兴起佛教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宗教文化,它从4世纪中叶印度传入中国,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岁月,逐渐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发扬光大,在东汉末年开始迅速传播,直到隋唐时期达到鼎盛。
本文将探讨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的背景和佛教在中国的兴起。
一、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的背景佛教作为一种倡导人间和谐、追求内心宁静的宗教,吸引了许多汉族士人的关注。
东汉末年,中国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局势,官场腐败、民不聊生,人们渴望寻找一种可以安抚内心、指引生活的信仰。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得到了传播。
在东汉末年,曹操的统一战争导致大量战乱和社会动荡。
同时,佛教经过几个世纪的传播,已经在印度本土逐渐发展壮大,修行者的行脚足迹也逐渐延伸至中国边境地区。
其中,东汉末年出现的一系列自然灾害,如洪水、旱灾、地震等,加上人为的政治腐败,使得人们开始怀疑传统的儒道思想并寻求新的信仰。
佛教的传入也与外交关系有关。
公元67年,东汉明帝汉明帝派遣使者前往印度,与印度国王建立友好关系。
这种外交手段也成为佛教传入中国的契机。
印度国王派遣了两位来华传教的僧人,分别是迦留,朱买耶。
他们带来了佛经和佛教信仰,开始在中国传播佛法。
二、东汉末年佛教在中国的兴起1. 佛教与汉地文化的融合佛教传入中国后,面临着如何融入当时的汉地文化的问题。
佛教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儒、道、法家等思想相互影响、交融。
佛教经过与中国思想的对话和融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理论和实践体系。
佛教与儒家思想交流,使得佛教注重推崇道德伦理,崇尚修身治国齐家的观念;与道家思想交流,佛教强调个体的修行和内心的平静。
此外,佛教与中国民间信仰也相互渗透,佛教神经成为民间信仰的一部分,民间信仰中的神灵也融入佛教教义。
2. 佛教的传播与发展佛教进一步传播和发展得益于当时社会和政治环境的支持。
东汉末年由于战争和动荡,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寻求心灵的安抚和解脱。
佛教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借助了一些关键人物的支持和推动。
中国古代的佛教传播与影响
中国古代的佛教传播与影响佛教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宗教之一,对中国的文化、哲学、艺术以及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佛教的传播路径、影响力和与本土文化的融合。
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东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地区进行交流。
起初,佛教传入中国受到了限制,受到了当时传统宗教和儒学的强烈排斥。
然而,佛教通过融合中国本土信仰和哲学,逐渐发展起来。
佛教的传播路径主要是从中亚地区进入中国,然后沿着丝绸之路向东传播,逐渐渗透到中国各地。
其中,广州、洛阳、长安等地成为佛教的重要中心,许多著名的佛教寺庙和塔刹相继建立。
佛教的传播路径也与商业活动密切相关,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为佛教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取得了巨大成功,主要得益于其教义的包容性和对个人内心的满足感。
佛教强调解脱、觉悟和慈悲,与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相吻合。
另外,佛教对个人修行的重视也吸引了很多人加入。
中国古代佛教在文化、哲学和艺术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佛教与中国本土信仰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禅宗和密宗。
佛教的禅宗强调通过冥想和体验来达到觉悟的境界,对中国文化和哲学有深远的影响。
密宗则注重仪式和修行方法,对中国的寺庙建筑和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塔刹的建筑和佛教壁画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对中国社会制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南北朝时期,佛教在贵族和王室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促进了佛教寺庙的建立和僧侣的增加。
佛教的传播和繁荣也带动了当时的教育和学术活动,许多古代学者也是佛教徒。
然而,佛教的传播和影响也受到了一些限制和挑战。
佛教的教义与儒家思想存在冲突,尤其是在宋代,佛教受到了压制和限制。
另外,佛教的宗教仪式和修行方法也受到了一些人士的质疑和批评。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佛教通过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和适应,在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传播路径、教义的吸引力以及对文化、艺术和哲学的影响,使佛教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然而,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限制,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起到了复杂而多样的作用。
佛教的传入与中国的佛教文化
佛教的传入与中国的佛教文化佛教是世界上重要的宗教之一,其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
由印度传入的佛教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宗教信仰,还对中国文化、哲学和艺术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佛教的传入历史、佛教经典的翻译与传播以及佛教在中国文化中的融合等几个方面,描述佛教的传入与中国的佛教文化。
1. 佛教的传入历史佛教最早于公元前1世纪传入中国,其传入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东汉时期,佛教借由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受到王莽和东汉王朝的官方支持。
第二个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传入中国中原地区,并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
最后一个时期是隋唐时期,佛教在中国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社会主流信仰之一。
2. 佛教经典的翻译与传播佛教经典的翻译与传播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重要一环。
早期,佛教经典以口头传承的方式传入中国,但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理解上存在困难。
因此,翻译佛经成为佛教传播的重要任务。
鸠摩罗什、玄奘等著名翻译家为佛教经典的翻译作出了巨大贡献,使得佛教理论在中国得以普及。
3. 佛教在中国文化中的融合佛教在传入中国后,开始与中国本土文化进行融合。
这种融合在思想、哲学、文学和艺术等多个领域都有所体现。
佛教的中观思想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理论体系。
佛教在中国的艺术中也留下了深刻的痕迹,如佛像雕塑、壁画等艺术形式。
4. 佛教与中国社会的影响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佛教的教义强调慈悲、善良和平等,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佛教在救济贫穷、教育普及、医疗保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此外,佛教的传入也带动了经济往来,促进了中印两国之间的交流。
5. 佛教文化的今天如今,在中国的佛教寺庙仍然广泛存在,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佛教的核心思想如般若智慧、因果观念等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活。
佛教的文化元素也广泛渗透在中国文学、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中,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朝的佛教传入外来信仰的融合与传播
汉朝的佛教传入外来信仰的融合与传播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时期之一,也是佛教传入中国的关键时期。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信仰,进入汉朝后在中国的土壤中逐渐扎根,并与当地的宗教信仰进行了融合与传播。
本文将探讨汉朝时期佛教传入外来信仰的融合与传播。
一、汉朝时期佛教的传入与融合汉朝初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以及东汉使者馆的建立,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
在这一过程中,佛教与当地信仰进行了融合,逐渐形成独特的中国化佛教。
首先,佛教在汉朝时期与道教发生了深度融合。
汉朝时期的道教主张追求长生不老,而佛教强调超越生死轮回,追求涅槃解脱。
两者在宗教观念上有共通之处,因而相互借鉴,形成了一种新的信仰体系。
道教的术数文化与佛教的戒律禅定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独特的修行方式,如修道、修佛等。
其次,佛教还与汉朝的儒家思想相融合。
佛教注重理性思考和智慧开悟,与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有相似之处。
在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多佛教经典与儒家经典进行了比较研究,相互吸收借鉴,形成了儒释合流的思想体系。
二、汉朝佛教的传播与影响佛教自传入中国后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对汉朝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佛教的传入推动了文化多元的发展。
佛教带来了印度文化和文明,使中国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佛教艺术、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在中国得到迅速传播,并与中国文化进行了融合。
佛教艺术的飞天、罗汉等形象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其次,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社会思想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强调舍离欲望、克己奉公的精神,对汉朝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伦理道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宗教仪式和修行实践中,佛教强调心静、忍辱、修行等,这些都对汉朝社会的道德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另外,佛教还在医药和教育等领域产生了影响。
佛教传入后,带来了印度医学的理论与实践,促进了中医的发展。
佛教也在中国兴办了很多寺庙和道场,成为了当时的学校和教育机构,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三、佛教传入外来信仰的问题与挑战然而,佛教传入外来信仰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佛教传入中国印度文化与中国历史的交流
佛教传入中国印度文化与中国历史的交流佛教是一门源自印度的宗教,于公元前6世纪由释迦摩尼创立。
传入中国后,佛教与中华文化发生了广泛交流,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文化交流与融合、对社会制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据传,汉明帝时期,使者由西域带回一尊佛像和佛经,这被认为是佛教真正传入中国的开始。
此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佛教的传播逐渐扩展。
二、文化交流与融合佛教的传入与中印文化的交流密切相关。
在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印度文化随之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佛教教义强调“慈悲”、“无我”,这与中国儒家文化的“仁爱”、“无为”有所共通。
佛教中的禅宗和道教的炼丹术相辅相成,互为借鉴。
佛教的传入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使中国文化得以丰富和发展。
三、对社会制度的影响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社会制度产生了一定影响。
佛教倡导的“度众生”、“舍利子”等理念促进了寺庙的建立,寺庙成为佛教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佛教的僧人和尼姑形成了独特的群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佛教禅宗的兴起,也对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佛教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历史的内涵。
佛教的进入使中国文化形成了多元的宗教体系,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佛教所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与儒家思想相合,为中国历代帝王提供了一种宽容多元的治国思维模式。
另外,佛教的艺术与建筑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佛教艺术在雕塑、壁画等方面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总结起来,佛教传入中国不仅带来了印度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对中国历史与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传播促进了文化多元性的发展,引领了中国历史进程中的思想启示和文化创新。
佛教与中国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交融与共生,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明进步提供了新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谈谈汉代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以及引发的本土回应。
2012级电气工程学院邓敬方 201200191020
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对思想界的影响
国哲学思想,萌芽于周,而盛于战国。
战国时代,诸子争鸣,各倡其说,使中国哲学思想,极盛一时。
汉朝,则唯有孔老,后因武帝斥百家而定儒为一尊,故道教日衰,及魏晋六朝,佛教盛行于世,而道教亦渐复兴,遂起冲突,因冲突而排斥,因排斥之接触而融和,后讲老庄者,多取义于佛经,而讲佛学者,亦多引用老庄。
至于儒家,亦因帝王及名儒,多转向佛,致使当时卫道者辟佛,但终因佛教思想之超越,翻译文学的优美,当时一流儒者,无不学佛,唐朝一般思想家,竟以佛教空有二门,及非空非有之中道义,作为调和甚至领导儒道之根据。
(二)对文学界的影响
佛经翻译的中坚时代,是晚汉至盛唐六百年间,佛教大藏经中,五六千卷的经典,皆是此时的产品,宋元以后,虽间有所译,但已微不足道矣。
(1)国语内容扩大
中国自汉朝以后,学者唯古是尚,不敢稍有创作,虽有新观念,亦必套以古词,使一切学术均带有灰色,毫无生趣。
佛经初期翻译,除固有名词对音转译外,其相象语者亦袭古,后研究日深,感觉旧语与新义,甚难配合,若仍用古语,未免笼络失真,或词不达意,因而致力于新语之创造,无形中促进国语内容日趋扩大,现在之佛学大辞典,虽然推未能搜尽佛经所有新名词,但睹之亦足使人叹为观止。
(2)语法及文体变化
只要揭开佛经一读,便觉其文体与普通书籍不同,其中最显著的,佛经既不用之、乎、者、也、矣、焉、哉等字,亦不用朗文之绮丽词句,同时佛经中倒装文法既多,而形容词,重牒语,及同格的词句亦不少,特别是一篇中,散文与诗歌交错,不管是诗体的偈颂,或散文式的长行,内容或说理、或述事、或问答,或譬喻、皆兼而有之。
唐朝以后,中国文体,多近于写真顺畅,一洗六朝之纤尘,未尝不是受佛经翻译文学的影飨。
总之,佛经文章构造形式新而美,外来语调色彩亦浓,使人赞之,自有一种调和而新鲜之感,可说是当时一种革命的白话新文体。
(3)文学情趣的发展
中国近代之纯文学,例如小说歌曲,甚至文艺创作,皆与佛经翻译文学有密切关系,中国文人皆爱好读佛经以助其文章之美妙,甚而想像力不期而增加,诠写方法不期而革新,其直接影响于中国文艺之发展的,如中国文学巨著水潇传、红楼梦等,其结构及笔法,都受华严、涅槃等经之影响,即宋元明以后,杂剧、传本、弹词等长篇歌,亦间接吸收‘佛本行赞’之笔法而写的。
至于唐朝的寒山拾得等,深入浅出的新诗,实为开白乐天,苏东坡等之先河,而宋程朱等之语录,亦皆模仿于佛教禅宗。
佛教的教学的内容,从时间来说,包括过去、现在、未来。
就空间而言,从我们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
不分国家、族群、宗教,包含无限维次的空间。
佛法非宗教。
在宗教里,上帝和人民是主仆、父子的关系;上帝创造万物,人民不可能成为上帝。
而佛门所说的宗教,宗指禅宗,教指教下,是各种不同学习法门(方法门径)的总称。
佛法非哲学。
因哲学中必定有能所、有对待,故有唯心、唯物之说。
而佛法说明宇宙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则能所是一、心物不二,绝对没有丝毫分别对立。
然而,佛教虽非宗教、非哲学,却是圆满融摄伦理、道德、因果、宗教、科学等教育,且达
到此五种教育最高峰的至善教育。
细分之,比我们现在一所完整大学所包涵的科系内容还要更加丰富。
佛教中佛法不仅对古代认得思想行为带来很深的影响,对于当今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物欲横流、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压力日趋加大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用佛法去净化心灵,缓解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