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佛教的起源及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中国古代的佛教传播
中国古代的佛教传播佛教是源自印度的一种宗教,最早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
自从古代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它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佛教的传播进行探讨。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起源和历史背景佛教源自印度的摩揭陀地区,始于公元前5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
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过长期的发展和传播,最终传入中国。
在那个时期,中国正处于魏晋南北朝时代,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对于生活的意义和超越的追求有了更多的思考,因此佛教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接受。
佛教的传入为后来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二、佛教的传播途径和方式佛教传入中国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的中亚地区,二是经过东南亚和中国南方的海上交通通道传入中国的东南地区。
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方式主要有翻译经典、建造佛塔和寺庙,以及传教士的宣讲等。
三、佛教在中国的融合与发展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发生了融合。
佛教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特点,也对中国的哲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中融入了佛教的元素,佛教的艺术和建筑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四、佛教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佛教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文化,还对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风尚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佛教的智慧和教义逐渐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佛教在中国的传承与变迁佛教在中国传承发展了几十个世纪,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交融,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
佛教传入中国后经历了多次的兴衰,但在中华民族的心中始终保持着恒定的地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向世界传播的中国佛教中国佛教自古以来就积极参与了国际交流与传播,它通过丝绸之路走向中亚和东欧,通过海上交通通道传播至东南亚和日本,甚至传播至欧洲和美洲等地。
中国佛教不仅使中国的文化与世界形成了紧密的联系,也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提供了了解和学习佛教的机会。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情况佛教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传播于世界各国,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有力地推动着世界宗教的发展。
佛教自古印度传入中国以来,不断吸收西域和印度新兴学说和学派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充分结合和发展,形成了汉语、藏语和巴利语三大系统的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佛教,同时又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的日常生活。
可以说它是人类历史上延续时间最久,传布范围最广,影响深远,包罗万象的思想运动和文化运动。
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历程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它既是佛教史上一件大事,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件大事。
佛教在中国大地上的广泛传播、流行并最终中国化,对于中国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反过来对佛教的义理和组织形式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这一历史过程,有学者称之为“佛教征服中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说法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佛教征服中国”还有一个佛教的中国化的问题。
接下来主要阐述佛教东传中国及其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历史。
(一)汉晋:佛教的输入及其广泛传播1、佛教初传中国内地的时间与汉代佛教佛教是何时传入中国内地的?这一度成为佛教学术界研究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
目前,有关佛教初传中国内地的纪年,主要有两种论点:第一,“伊存授经说”(汉哀帝元寿元年,即西元前2年),第二,“永平求法说”(汉明帝永平十年,即西元67年),二说相距69年,大约有三代人的时间。
1998年,由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国宗教学会共同确认1998年为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的纪念年。
近年来的一些考古研究表明,中国佛教还应有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的另一系,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汉代,传入中国的佛教被视为道术之一种(方术),它与汉代流传的黄老道家学说搅合在一起的。
如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信奉佛教的贵族——楚王刘英,就是“学为浮屠”,且“更喜黄老”。
另外,汉代佛教僧人,皆为西土人士,他们食酒肉,蓄妻子,无统一制度。
中国的佛教传入与发展
中国的佛教传入与发展中国佛教的传入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汉朝。
佛教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对于中国的文化和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佛教传入的历史背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佛教传入的历史背景佛教自公元前2世纪传入中国,源于印度。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由释迦牟尼创立。
佛教跨越了印度,传播至其他亚洲国家。
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1. 印度与中国的交流:公元前2世纪的汉朝时期,汉武帝派遣使者到西域进行外交和商贸活动,西域是印度与中国之间的重要通道。
这为佛教传入中国提供了机会。
2. 社会变革的需求:汉朝时期,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的融合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题。
佛教的理念与中国的社会需要相契合,因此也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二、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在传入中国后,逐渐融入到中国的文化中,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与文字:佛教的传入带来了大量的佛经和佛教文献,推动了汉语写作和翻译的发展,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的文字和词汇。
2. 艺术与建筑:佛教艺术在雕塑、绘画、建筑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佛教的传入促进了中国艺术的发展,对中国的美术和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思想与哲学:佛教的理念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佛教使得中国人更关注人生意义、道德观念和修身养性等方面的问题,对中国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正面的影响。
三、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1. 传入与创立: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时,受到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不同,遇到了一些阻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在中国逐渐获得了认可,出现了大量的中国佛教宗派,如天台宗、禅宗、净土宗等。
2. 繁盛与发展:佛教在中国的繁盛期出现在隋唐时期,当时佛教得到皇室和高层士人的支持,并发展出了许多著名的佛教学派和寺庙。
3. 壮大与衰退:佛教在中国的壮大期出现在宋元明清时期,成为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融合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融合佛教是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它自古以来一直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与融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融合过程,并分析佛教对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影响。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佛教最早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人民苦不堪言,佛教以其独特的理念和修行方式吸引了一部分人的注意。
佛教的传入与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丝绸之路,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在中国逐渐扎根并传播开来。
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演变佛教传入中国后,开始在中国社会中传播和被接受。
佛陀的教诲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中国佛教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1.初期传播与汉传佛教佛教传入中国的初期,主要以译经和传教为主。
早期的译经活动使得中国人能够了解佛教的教义与修行方法。
佛教经典的翻译和传播对于佛教在中国的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由于佛教与中国传统的道教、儒家思想等有着相似之处,佛教与中国文化形成了某种程度的融合。
2.中期传播与民间佛教随着佛教的传播逐渐深入,几个不同宗派的佛教逐渐兴起。
民间佛教在佛寺和庙宇中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普通人民虔诚信仰的对象。
这一时期,佛教的仪式和礼节也逐渐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中国式的佛教风格。
3.后期传播与地方宗教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佛教继续传播并在地方上产生了更多的变化。
不同地域和民族具有不同的宗教习俗和信仰方式,佛教也在这种环境下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地方宗教。
地方宗教将佛教与当地的信仰体系结合起来,形成丰富多彩的中国佛教文化。
三、佛教在中国的融合与影响佛教在中国传播与融合的过程中,对中国社会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精神寄托与心灵寄托佛教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一种精神寄托和心灵寄托。
在个人遭受困境或者社会动荡时,佛教教义的内化与修行,给予了人们一种寻找内心平静和希望的力量,成为人们渡过难关的精神支持。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的作文范文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的作文范文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佛教是一种源自印度的宗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匿王朝,后传入中国,经历了漫长的传播过程,对中国的文化、思想、哲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佛教的传播历程佛教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当时由于与印度的交流增加,佛教的教义逐渐引起中国人的兴趣。
佛教的传播在汉朝时期并不十分顺利,一度受到当时国家官方的压制。
然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得到了发展和传播的机会,成为当时社会上独具特色的一种宗教信仰。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通过西北地区传入中国,以大秦国(指古印度)为主要来源,经过丝绸之路逐渐流传到内地;二是通过东南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以交趾(即越南)和琉球(即日本冲绳)为中转站,传入福建、广东等地。
两种途径使佛教最终在中国东西南北广泛传播。
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后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了不同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特色。
中国佛教把中庸之道与佛学教义相结合,形成了佛教的中国化。
佛教的传播给中国思想文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宗教信仰与道德观念:佛教教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从而影响了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
佛教教义主张以慈悲、喜舍、忍辱为核心,这种宽容、慈悲的理念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2. 文化艺术:佛教对中国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艺术在中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佛像、佛塔、石窟等艺术形式成为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中国绘画、雕塑、建筑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文学与哲学:佛教的思想观念渗透到中国的文学与哲学领域。
佛经的翻译使得中国对印度的哲学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促进了佛教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融合。
佛教的思想也激发了中国文人的创作灵感,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
4. 社会伦理与生活方式:佛教强调诸行无常、生死轮回等观念,使得中国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态度和伦理观念。
中国古代的佛教传入与发展
中国古代的佛教传入与发展中国古代的佛教传入与发展,是一个历经千年的历史过程。
佛教是东方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从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佛教的传播途径以及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等方面入手,探究中国古代佛教传入与发展的重要历程。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佛教起源于印度,于公元前6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
随着佛教在印度的传播和发展,佛教逐渐成为印度主要的信仰之一,并延伸至亚洲其他地区。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域,吸引了佛教的传入。
佛教传入中国具体可追溯至汉武帝时期,即公元前2世纪。
当时,中国与西域地区的交流逐渐增加,而佛教正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同时,汉朝王朝对于宗教与哲学的开放态度也为佛教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环境。
佛教经过最初的传播,于汉朝晚期开始逐渐影响了中国社会。
二、佛教传播途径佛教传入中国有多个主要途径。
除了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线路外,佛教通过海路、山区等渠道也进入了中国各地。
其中,丝绸之路是佛教传入中国的主要途径之一,与中亚、南亚以及西域地区的文化交流密切相关。
佛教大量的经典、经文、佛像等随着商队的往来传入中国,逐渐形成融合了汉族文化特色的佛教文化。
另外,佛教的传播也离不开东南亚地区的影响。
通过海上交通,佛教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得到较早的传播,逐渐形成了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佛教文化。
三、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中国社会发展了不同的流派和宗派。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汉朝时期的初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蓬勃发展、隋唐时期的全盛时期,以及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革与发展。
1.汉朝初传:佛教在中国最早的发展阶段,受到来自西域的影响,形成了最初的教派和教义。
2.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各个流派纷纷涌现,丰富了佛教的理论体系与信仰形式。
3.隋唐盛世:隋朝和唐朝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获得了官方的支持与推崇,大型的佛教寺庙开始兴建,佛教的影响力达到巅峰。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佛教作为一个东方哲学体系,源于印度,经过长时间的影响和变革,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始于东汉时期,历经了风雨、变化,到现在仍然在中国生根发芽。
一、佛教的传入和传播传说中,汉代初年,西域僧人佛陀跋摩来中国传教。
但是最早确凿的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是公元 148 年。
当时,汉朝武帝派遣张骞前往西域,张骞顺道将一位佛教高僧带回了中国,并献给了武帝。
佛教的传入标志着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同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和接纳。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始终不是一帆风顺的。
早期,由于佛教经文语言不通,加之中国社会秩序的不稳定,导致了佛教的传播十分困难。
但是,随着汉朝多数难民来到中国内地后,佛教有了一定的发展,并渐渐产生了自己的影响力。
隋唐时期,由于国家兴盛和富强,民族精神重新复苏,加强了对佛教的传播和研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达到了巅峰。
二、佛教在中国的演化与发展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不断地融合、渗透和变化,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佛教在中国的演化与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译经期译经期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最早阶段。
当时,主要的活动是将佛经翻译成汉语,这一时期不能称之为佛教正式传入中国的时期。
这一时期,佛教的传播十分困难,大部分佛经虽然翻译成了汉语,但是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2. 敦煌壁画时期敦煌壁画时期是佛教在中国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敦煌壁画成为佛教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佛教文化的宝库。
敦煌莫高窟所绘的佛像、佛事与佛经故事,色彩明丽、生动逼真,展现了佛教艺术的高度和独特性。
敦煌壁画时期,佛教渐渐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开启了佛教在中国的新纪元。
3. 涅槃思想融合时期涅槃是佛教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涅槃思想融合时期,涅槃思想成为佛教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一时期,许多涅槃思想的代表人物被人们传诵和崇拜,如法然、道炬等人。
这一时期,佛教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
中国佛教文化的兴起和传播
中国佛教文化的兴起和传播中国佛教文化兴起和传播佛教是一种源于印度的哲学、宗教、文化和生活方式。
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佛教在中国经历了兴起、传播、繁荣和衰落的历程,在文化和艺术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兴起可以追溯到汉朝,其传播和发展主要分为三个时期:东汉、南北朝、唐代。
在东汉时期,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国,得到了王莽朝和匈奴统治时期的推崇,开始在中国本土社会和政治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南北朝是佛教在中国传播的黄金时期,佛教的流传非常广泛,许多佛教文化和艺术的代表作品诞生。
唐代是佛教在中国的最繁荣时期,佛教文化达到了顶峰,影响力遍及全国。
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既受到了政治的支持,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
在中国历史上,贵族、皇帝、士人、商贾、百姓都是佛教的信仰者和受益者。
这种宏大的社会背景和信仰氛围,为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佛教的传播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传播,同时也是文化的传播。
佛教在艺术、文学、哲学、科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佛教所传授的心灵修行、禅悟境界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艺术表现主要分为建筑、雕塑、绘画和音乐等多个领域。
佛教建筑风格庄重大气,起源于南亚佛教建筑,经过数百年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佛教建筑风格。
佛教雕塑主要表现优美的形态和丰富的内容,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绘画既有肖像画,也有壁画和绢画。
佛教音乐又称偈颂,传来传去言传身教,用人声和乐器演奏,为佛教文化增添了魅力和神秘感。
中国佛教文化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遭到了一些批评和反对。
比如北宋张载、陆九渊等程朱理学学派的学者,曾公开批判佛教教义并发表了一些论文和著作。
但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都无法否认佛教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随着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佛教文化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
佛教在中国古代的传播与发展
佛教在中国古代的传播与发展佛教是一种源于印度的宗教,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传播,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为广泛流传的宗教之一。
佛教最早于公元前4世纪出现在印度,并于1世纪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在中国的古代,佛教经历了数百年的传播和发展,成为了影响深远的一种文化现象。
佛教的传播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是通过西域的丝绸之路,当时的中国正值东汉时代,国家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也十分活跃。
将佛教传入中国的主要有两种渠道,一种是商人和僧人通过陇右走廊传入,另一种是印度僧人高僧摩诃迦叶和竺法兰等人通过柬埔寨传到中国。
由于丝绸之路的通行和佛教教义的合理性与精神感染力,使佛教得以在中国迅速传播。
最早的佛教经典是由悉达多王所编撰的《律藏》和阿育王时期的经藏,通过翻译、编辑和传抄的方式,逐渐形成完整的佛教教义,并且在中国受到了乐于接受的人们的欢迎。
佛教的发展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前期的传入和发展、隋唐时期的繁荣、以及宋代之后的衰落。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初,教义的传播主要依靠的是当时已经存在的六宗道学,通过对佛教理论与道家、儒家思想的比较、融合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文化氛围。
创立了华严、涅槃、天台、禅宗等诸多宗派,同时,还传播了佛教的技术和文艺,如佛教艺术、建筑、医学、占卜等。
隋唐时期,佛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唐朝的开放政策,外交联系日益频繁,佛教文化也逐步被正式认同,佛教在政府和民间的地位和影响力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此时期,佛教寺庙数量的增加、僧人数量增加,佛教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也在逐步扩大。
从宋代以后,佛教开始走向衰落。
主要原因是中央政权对宗教的打压和禁止,以及社会大众对佛教的认识逐渐淡薄,佛教文化渐渐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漠然而过。
结语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经历了数千年,曾经在历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和贡献。
在今天的中国,尽管佛教在政策上受到限制,但其文化和价值仍然深入人心,蕴藏着无限的价值和意义。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佛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宗教,起源于西元前6世纪的印度。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后,它迅速与中国的文化相融合,发展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独特风格,并对中国社会、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以及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历程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具体时间为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初。
当时,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导致人们对精神寄托的需求增加,传统儒家思想和道教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汉明帝时期,当时一位名叫安世高的西域僧人,带着佛经和佛教教义来到洛阳,传播佛法。
此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逐渐展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信徒。
尤其是在东晋时期,佛教的传播达到了一个高峰,当时有许多印度和中亚的僧侣来到中国,传播佛教教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逐渐扩大,渗透到中国各个阶层和地区。
佛教寺庙相继兴起,成为人们学习修行和寻求心灵安宁的场所。
佛教的传播也促进了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拉近了两国的联系。
二、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佛教在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佛教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大量的佛教寺庙和僧团。
这些佛寺成为了中国社会的宗教中心,也吸引了大批学者前来学习佛教教义和修行。
佛教具有慈悲为怀、舍己为人的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的社会道德和伦理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佛教的思想理念对中国社会的其他方面也产生了影响。
佛教强调放下欲望、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这对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教化和缓解社会矛盾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佛教还提倡勤奋修行和精神提升,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最后,佛教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佛教的传入,许多印度的文化艺术形式也被引入中国,如佛教造像、佛教音乐和佛教绘画等,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多样性。
三、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佛教是一种源自印度的宗教,于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在中国形成独特的风格,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佛教起源于印度,公元1世纪时传入中国。
当时,中国正处于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对传统宗教的信仰产生了怀疑和迷茫。
佛教的传入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宗教思想和信仰方式,迎合了人们对精神寄托的需求。
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1. 初期传播: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是通过丝绸之路,随着商人和僧侣的来往,逐渐在中国北方地区传播开来。
最早的佛教寺庙建立在西北地区,如敦煌莫高窟等。
2. 官方推广:东汉末年,佛教开始得到皇室的支持和推广。
曹操、曹丕等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都对佛教持有宽容和赞赏的态度,使得佛教在中国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3. 翻译经典:佛教经典的翻译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早期的翻译家如鸠摩罗什、玄奘等,将佛教经典翻译成汉语,使得普通民众也能够理解和接受佛教的教义。
4. 地方传播: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不仅局限于中原地区,还逐渐传播到南方和西南地区。
南方地区的佛教以禅宗为主,强调内心的冥想和修行;西南地区的佛教则融合了当地的土著宗教信仰,形成了独特的地方佛教文化。
三、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 文化影响: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对中国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艺术如佛像、壁画等成为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的思想也渗透到了中国文学作品中。
2. 社会影响:佛教强调慈悲、善良和智慧,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佛教的僧侣们积极参与慈善事业,为社会提供了帮助和救助。
佛教的教义也对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产生了影响。
3. 宗教融合: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与中国的传统宗教如道教、儒教等发生了交流和融合。
佛教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独特风格,同时也对中国传统宗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佛教传入
中国古代的佛教传入佛教作为一种重要的宗教和哲学体系,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公元前1世纪东汉时期起,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并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逐渐融入中国社会。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佛教的传入历程以及佛教如何在当时的社会中融合发展。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佛教起源于印度,自公元前6世纪末期的释迦牟尼佛创立以来,逐渐传播至整个亚洲地区。
中国佛教的传入与当时中国社会的变革密切相关。
在公元前1世纪的东汉时代,汉朝封建社会渐趋崩溃,社会动荡不安。
同时,汉朝与西域地区的交流日益频繁,导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成为可能。
二、佛教传入中国的途径佛教传入中国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西域传入,二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
通过西域传入的佛教,主要经过中亚地区进入中国,此途径称为“陆道”。
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的佛教,则主要通过海路抵达中国,此途径称为“水道”。
这两种途径共同促成了佛教迅速传播至中国的历史事件。
三、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佛教传入中国后,得到了当时社会的广泛接受和认同。
佛教因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和修行方法吸引了大量的信徒。
在佛教的传播过程中,不仅与儒、道等传统思想进行了对话和交融,也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文化。
中国古代佛教的发展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传、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以后。
佛教在初传时期,通过翻译经典、建立寺院等方式进行宣传,从外来宗教转变为中国本土化的信仰体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皇室和贵族的赞助,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隋唐以后,佛教进一步融入中国社会,成为国家官方信仰之一。
四、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的宗教信仰体系,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发展。
其次,佛教的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佛教强调慈悲、智慧和解脱,对当时社会的道德伦理和人生观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
最后,中国佛教的兴起也对艺术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佛教艺术和佛教文学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佛教的发展和传播
中国佛教的发展和传播佛教是一种富有智慧的宗教,自从它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长达数千年的漫长历史。
作为中国四大宗教之一,佛教对于中国文化的繁荣和文明的进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与现状两个角度探讨中国佛教的发展和传播。
一、历史佛教起源于印度,传到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
那个时候,汉朝政府加强对西部领土的控制,大量的汉族移民和商人也开始进入西域。
这使得印度和中原地区之间建立了一个沟通的桥梁。
通过这个桥梁,佛教先后传入了中国。
早期佛教在中国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
但随着唐代的到来,佛教传播到达了高潮。
唐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黄金时期,佛教的影响力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唐代最杰出的佛教学者是玄奘大师,他曾经赴印度7年,学习了印度佛教的经典。
回到中国之后,玄奘大师将他所学的佛教思想翻译成中文,成为了翻译三藏。
作为佛教传播的重要开拓者,玄奘大师不仅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也使汉传佛教和印度佛教之间达成了更深层次的交流。
二、现状佛教在中国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经过了多年经历后,如今的佛教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佛教在现代中国的传播可以说是既有进展,也有不足。
佛教的发展在一部分地区得到了积极的推广。
例如,四川的峨眉山、云南的普达措国际禅修中心、山西的五台山,这些地方的寺庙现在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宗教旅游胜地。
此外,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民信仰自由权益的不断宣扬,许多人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许多寺庙也开始重视醒觉教育的力量,提高佛教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
当然,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许多人只是受佛教情怀的影响,而没有真正理解和接受佛教的精髓。
另外,商业化、利益化的趋势也开始对佛教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佛教核心价值观的支配下,佛教应该注重的是实践和证悟,而非盲目地追求名利。
然而,现实中不少寺庙的运营管理开始呈现出娱乐化、售卖化的倾向,这就让佛教信仰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一种商品、一种娱乐方式,从而褪去了它应有的庄严、神圣气息。
中国传统佛教文化
中国传统佛教文化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的历史上,佛教在政治、哲学、艺术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佛教的起源与传入、佛教的发展与传播、佛教对中国社会与人民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佛教的起源与传入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创始人为释迦牟尼佛,他在公元前五世纪的印度北部弘扬佛法。
佛教传入中国是在汉代,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传统佛教文化。
佛教经过丝绸之路的传播方式,逐渐渗透到中国社会并与中国本土的儒家学说、道教、民间信仰等相互融合。
二、佛教的发展与传播在中国,佛教经历了历史上的鼎盛与衰落。
佛教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佛教、中期佛教以及晚期佛教。
早期佛教主要是通过译经活动,将佛经从印度翻译成中文,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中期佛教则是佛教在中国的发展阶段,各地的寺庙建设迅速增加,佛教教义得到更加深入的传播。
晚期佛教则是佛教的黄金时期,佛教的影响力达到顶峰,寺庙遍及全国各地,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传播的途径不仅限于译经和寺庙建设,佛教艺术也是佛教传播的重要方式。
在佛教艺术中,佛像、壁画、石窟等形式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些艺术作品生动地表现了佛教教义与哲学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佛教对中国社会与人民的影响佛教对中国社会与人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宗教信仰与精神追求:佛教崇尚智慧、慈悲与无私,提倡个人修养和心灵追求。
这种宗教信仰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使得他们更加关注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清净。
2. 社会建设与慈善事业:佛教寺庙往往承担着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活动,包括救助贫困人群、养老院的建设等。
这种精神体现了佛教慈悲的核心价值,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文化积淀与艺术创作: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教义融入了中国文化中,影响了中国绘画、雕塑、诗词等艺术形式。
佛教在古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佛教在古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佛教是一种源自印度的宗教,于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适应,逐渐在中国形成了独特的面貌。
古代中国社会的多元文化和宗教背景为佛教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土壤。
本文将探讨佛教在古代中国的传播过程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佛教在公元前6世纪诞生于印度,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和传播,逐渐扩展到周边地区。
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中国,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汉朝的统治下。
汉朝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乱和动荡,人们对宗教和哲学的追求日益增加。
佛教的传入正好满足了人们对精神寄托和内心安宁的需求。
二、佛教在中国的适应和发展佛教传入中国后,面临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和适应的挑战。
中国古代社会注重实证和实用主义,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哲学,需要与中国传统思想进行对接。
因此,佛教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适应,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独特面貌。
首先,佛教与道教的融合。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的宗教,与佛教有许多共通之处。
两者都强调个体的修行和追求超越世俗的境界。
在中国,佛教和道教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宗教文化。
其次,佛教与儒家思想的融合。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注重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
佛教在传入中国后,与儒家思想进行了对话和交流,相互影响。
佛教强调慈悲和智慧,与儒家的仁爱和孝道相契合,为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价值观。
三、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佛教在古代中国的传播不仅仅是一种宗教的传播,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
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佛教对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佛教传入中国后,带来了大量的佛经和佛教文化,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
佛教的艺术和文学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如佛教雕塑、壁画和诗歌等,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佛教对中国社会的道德和伦理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佛教强调慈悲和智慧,倡导人们放下私欲,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这种思想对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佛教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佛教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佛教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和宗教信仰,自从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以来就逐渐地融入中国文化当中。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非常漫长,历程中吸收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有的风格和特色。
本文将从佛教的历史发展、佛教的入华以及佛教与中华文化的融合三个方面探讨佛教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一、佛教的历史发展佛教始于公元前6世纪,最开始是印度的一种宗教信仰。
在公元前1世纪,佛教获得了印度帝国的支持,并迅速传播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公元1世纪,佛教先后传入中国,由此开始了其在中国的发展之路。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传入时期、发展时期和盛行时期。
传入时期是佛教刚刚传入中国时期,最早的佛教所啻阵江南,这是一个国难时期,社会十分动荡,佛教的温新思想与它传入中国的时代背景相得益彰。
发展时期是从东汉以后到唐代的佛教发展的时期,佛教在这一时期不断地发展壮大,不仅在中国的人口和地区上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同时佛教也在经典理论和学术领域上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
盛行时期为唐代,这一时期佛教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高峰,佛教的文化和艺术成就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顶峰,同时也让世人在美学、哲学等领域提供了很多新的创意。
二、佛教的入华佛教的入华有几个版本,目前有较为广泛接受的版本是:“西域渡徙论”的说法,即佛教是由印度人菩提达摩(或〖菩提达磨〗迦旃蒂)于公元520那年带到中国的。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受到的阻力较大,因为佛教与传统的中华文化存在较大差异,不断与道教、儒教等传统文化发生冲突。
尽管存在很大的阻力,佛教最后还是在中国根深蒂固。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等。
在中国唐代以后,尤其是宋代和元代时期,佛教得到进一步发展和传播,特别是走向民间。
佛教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弘扬,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被大家所熟知的“南山群经”。
这些经典的传承和弘扬让佛教逐渐地融入民间,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播和影响
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播和影响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影响。
在传统的认识中,佛教被看作是来自外国的宗教,然而却在中国土地上融合、发展,并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播和影响,不仅仅是宗教与文化的互动,更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政治局势和思想文化氛围。
本文将简单梳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以及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深刻影响。
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公元前2世纪和1世纪,当时由于受到西域文化和交通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并在中国的汉代开始传播。
而佛教传入中国的途径,则是通过西域丝绸之路向中国传播。
一直到唐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到达顶峰,总共传播了十大宗派。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不仅仅依赖于西域丝绸之路所提供的文化和交通的环境,还依托于当时中国社会对于佛教宗教、文化影响的需求。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二、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艺术和建筑佛教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融合。
从建筑和造像到绘画和雕塑,佛教运用着自己的语言和符号,制作出了大量精美的艺术品和建筑,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重的色彩。
例如,远古时期的魏晋石窟和五代时期雪窦法师创造的木彩佛,都展示了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和贡献。
2、思想和哲学佛教的理念对中国的思想和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孔、老之后,中国哲学逐渐失去了活力和创造性。
而佛教的兴起,则为中国哲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佛教教导逍遥,宣扬解脱,倡导无我。
这些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信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社会不同阶层间的思想观念。
3、文学和散文佛教故事成为了中国文学的重要内容,如《红楼梦》的“道场梦”,就和佛教故事息息相关。
另外,佛教的散文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文学发展,尤其是在唐代中国文学的发展中,佛教充塞了大量的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中国是佛教的重要传播地之一,佛教自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以来,深深影响了这个古老的文明国家。
本文将探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及其对中国社会、文化和艺术的深刻影响。
1. 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起源于印度,公元1世纪时随着一些印度僧人的到来,佛教正式传入中国。
该宗教以其独特的修行方式和哲学理念,深深吸引了中国人民的关注。
佛教在中国最初的传播是通过口头传承和书信沟通完成的,这使得佛教迅速在中国蓬勃发展起来。
2. 佛教的发展和繁荣佛教的传播和发展离不开各个历史时期负责推动佛教发展的各个朝代的支持。
无论是南北朝、唐朝还是宋朝,国家的统治者都积极支持佛教的传播,并且修建了大量的佛教寺庙和塔庙。
佛教经典被翻译成汉语,为民众所了解,且佛教教义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导致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达到巅峰。
3. 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不仅在宗教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佛教的宗教仪式和僧众生活的规范,培养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其次,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佛教鼓励个人修行和内心的宁静,有助于人们摆脱烦恼和欲望的困扰,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4.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佛教思想和艺术形式渗透到中国文学、音乐、绘画和雕刻等方方面面。
佛教经典的翻译和传播推动了汉语的发展,对中国文化的本土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佛教在绘画艺术方面的影响尤为明显,大量的佛教艺术作品如石窟、壁画和佛像等,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瑰宝。
5. 佛教的现状和发展佛教在中国经历了悠久的发展历程,如今在中国依然有着广泛的信仰群体。
中国的佛教活动包括诵经、修行、禅坐等,吸引了许多人寻求心灵安宁和修身养性。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社会变革和人们精神需求的变化,佛教在中国的发展面临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综上所述,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不仅影响了宗教信仰,还对中国社会、文化和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浅谈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浅谈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佛教作为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对其产生地以及传播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佛教自传入中国,逐渐步入中国各个社会领域,对其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
本文主要阐述了佛教的起源,以及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1. 佛教的起源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天竺),相传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由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古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长子悉达多·乔答摩所创立,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悉达多·乔答摩传说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485年,活了大约八十岁,大致与我国的孔子同时。
传说他是一个王子,于二十九岁修行,七年成“佛”。
成佛后,游说四方四十年,八十岁“涅般”。
悉达多死后,信奉佛教的人越来越多,并在悉达多的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东方的一大宗教。
因他属于释迦部落,也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隐修者”,所以后来他的弟子又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的圣人。
在印度产生佛教产生的同一个时期,出现了耆那教,相传教主是瓦尔达玛那,后称大雄(公元前528——468年),同释迦牟尼一样,也出身于刹帝利(当时的贵族阶层)。
三十岁出家修行,十二年后得道成“耆那”或“尼犍多”,“耆那”是“战胜情欲者”的意思,“尼犍多”是“超脱红尘”的意思。
佛教和耆那教的很多思想是相同的,有不同的地方也通过相互柔和,在后来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并入佛教,成为佛教领域的思想基础。
佛教在接受原来的婆罗门教的部分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符合当时时代的思想,能为更多的人(包括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接受,“佛”主张废除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提倡众生平等,反对杀戮。
修行以五戒为主,即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饮酒,不主祭祀,不拜偶像,传教用语通俗,不排斥低级的瓦尔那人入教。
佛教提出了“四谛”,也就是佛教认为的四个真理。
“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劝告统治阶级善待被统治阶级,也劝告被统治阶级消除欲望,放弃斗争,忍受痛苦,寻求真道。
中国的佛教传播和影响
中国的佛教传播和影响在中国这个古老而庞大的国度中,佛教作为一种重要的信仰体系和文化传承,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
佛教传播到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并逐渐融入了中国的思想和生活中,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佛教的传播历程、佛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以及佛教对中国文化和精神的影响。
一、佛教传播的历程佛教自公元前1世纪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传播过程。
初始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地区的交通联系,随后逐渐扩展到东南亚等地区。
佛教在中国的初期传播,主要受到一些学者和贵族的追随,傅说缘取向的兴起,使得佛教的教义开始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在中国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传播模式。
佛教经典的翻译与研究成为中国学者的重要任务,他们不仅传播佛教的思想,还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式佛教的特色。
佛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成为一种被许多人信奉和尊重的信仰体系。
二、佛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佛教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在中国大地上的扎根,使得佛教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朝代,佛教都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承认和支持,其寺庙和僧人成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佛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佛教在中国社会中发挥了宗教和精神引领的作用,成为人们追求内心和寻找人生意义的重要途径。
其次,佛教在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慈善医疗、救助贫困等方面。
同时,佛教的传统文化和艺术也丰富了中国社会的文化多样性,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佛教对中国文化和精神的影响佛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和思想体系,对中国文化和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教义和价值观在中国深入人心,并与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佛教文化。
这种文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文学、艺术和哲学领域,还渗透到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佛教的起源及在中国的传播历程摘要:世界宗教不但传播范围广,而且还直接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政治、文化、经济。
佛教作为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对其产生地以及传播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佛教自传入中国,逐渐步入中国各个社会领域,对其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
本文主要阐述了佛教的起源,以及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Abstract: the world religion spread not only widely, but also directly affect the world of politics,culture and the economy. Buddhism a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religions in the world, and on the produce of the land and the spread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nd culture has great influence, and the Buddhism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and gradually into China each social areas, its development plays a role.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origin of Buddhism, Buddhism in China and the spread of the course.关键字:佛教起源传播历程Key words: Buddhism origin Spread course1. 佛教的起源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天竺),相传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由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古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长子悉达多·乔答摩所创立,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悉达多·乔答摩传说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485年,活了大约八十岁,大致与我国的孔子同时。
因他是释迦族人,所以后来他的弟子又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的圣人。
佛教是在古印度奴隶制度下,社会极为动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当时的印度社会生产力已发展到普遍使用铁器,农业生产的水平有了提高,手工业和商业也随之发达起来,一批城镇小邦兴起(迦毗罗卫国就是当时的一个小邦),经常互相侵并,发生冲突。
在政治上,雅利安人自中亚细亚进入印度河流域,征服了土著民族后,创立了野蛮的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把人分为四等,掌握祭祀文教的僧侣(称为婆罗门)为最高的社会阶层,奴隶(称为首陀罗)是最下贱的阶层。
首陀罗是非雅利安人,受着极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被婆罗门人随意驱逐甚至残害。
这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不仅被订在法律中,还神圣不可动摇地规定在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婆罗门教义中。
当时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集中反映在种姓制度问题上,形成了尖锐复杂的斗争,导致社会动荡,生产下降,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得不到温饱和安定。
痛苦、失意、无望、颓废是当时一般的社会情绪。
然而这种社会情绪也使作为一个小邦王子的悉达多受到感染,他思想日益苦闷,产生了消极厌世的念头,不愿继承五位,便外出寻道。
开初他也想从婆罗门教中皖出解除苦难的方法,但终于不合心意,便舍弃了婆罗门教,闭居山林静坐。
经过几年的冥思苦想,一天他坐在一棵毕钵罗树(后被称为菩提树。
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
)下终于悟出了解脱苦难之道,便宣布自己成了佛了。
2. 佛教在中国的的传播历程大约前4世纪中叶佛教内部由于对教义和戒律的认识产生分歧,分出许多教团,进入部派佛教时期。
约公元1世纪,印度本土出现了大乘佛教的思潮,发生了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历史性分裂。
佛教的传播大约在公元3世纪从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开始,中间经贵霜王朝迦腻色迦王,不断向印度境外传播,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传入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一大乘佛教为主,称为北传佛教;传入今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以及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以小乘佛教为主,称为南传佛教[1]。
2.1佛教何时传入中国大约在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传说中的白马驮经讲的就是佛教经典传入中国原地区的初始情况。
2.2佛教在中国各个朝代的传播2.2.1汉朝时代近代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佛教正式传入中国,应该是在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2]。
相传明帝因梦见佛陀而派人到西域求佛法,在月氏国(即今新疆伊犁河上游一带)遇见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于是邀他们回洛阳,并用白马驼着许多佛经带回中国。
永平十一年,明帝为两位印度僧人在洛阳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寺,称为白马寺。
这两位僧人曾翻译了一部份佛经,即今现存的《四十二章经》。
2.2.2.三国时代(公元221-265年)在魏、吴、蜀三国鼎立的时代,佛教在中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在北方的魏国及南方的吴国,有关蜀国的佛教史料则很少。
由于曹魏建都于洛阳,所以魏国佛教可以说是汉代佛教的延续。
在这个时期,仍有不少印度和西域僧人来华,从事佛经的翻译工作。
其中最着名的是昙柯迦罗及康僧会。
三国时代只有五十多年,从佛教的发展来说,尚属启蒙阶段,因此在思想的建树上,可述者不多。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许多文人崇尚清谈之风,有名的竹林七贤,就是那个时代的人物。
他们放浪形骸、隐遁山林,批判礼法不遗余地,又纵论老庄之学。
当时儒家的地位极为没落,道德沦丧、风纪败坏莫此为甚。
由于在乱世生活太痛苦,因此人们兴起出世的愿望。
佛教于此时传入中国时机上可算是“趁虚而入”,恰逢其时。
然而,正如当代儒家学者韦政通指出,这也是后来的一千多年中,中国文化始终未能脱离出世倾向,甚至日趋衰危的主因[3]。
2.2.3.西晋、东晋时代(公元265-420年)西晋时的佛教活动,仍以译经为主。
其中最杰出的译经师乃是竺法护。
他长居在敦煌,并曾随师周游西域,通晓西域三十六种语言。
他曾译出《般若》、《法华》、《华严》、《涅盘》等经,共约一百五十多部三百余卷经典。
对佛教文化的贡献极大,因此被尊称为敦煌菩萨。
东晋时期中国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方为东晋所统治,北方则是由匈奴、鲜卑、羯、氏、羌等族所建立的十六国所管辖。
这些北方的统治者,多数来自西域,同时他们也想利用佛教来巩固其政权,并与以儒道为主流思想的汉族相抗衡,因此,他们往往大力支持佛教的发展。
其中后赵(公元319-352)的石勒石虎,前秦(公元351-394)的符坚等人,更是提倡佛教不遗余力。
因此,佛教在中国北方开始盛传。
此段时间,正是儒家势力衰微,而神仙方术的庸俗信仰与老庄思想勃兴的时代,人们对“怪力乱神”的事大感兴趣。
佛教是外来的宗教,它在此时大盛,也与此有关。
日本当代佛教思想史权威柳田圣山认为,佛教之所以能强烈地吸引中国人的兴趣,恐怕不纯然是教理的理解问题,而与人们希望长生不老,喜欢探究超自然的能力有直接的关连[4]。
佛教首先即以此通俗信仰的型态,生根于中国社会之间的。
2.2.4.南北朝时代(公元420-580年)东晋灭亡之后,继之而起的王朝,在南方有宋、齐、梁、陈。
在北方,则先由魏统一五胡,然后再分裂为东西两半。
东魏之后为北齐,西魏之后为北周,最后才由隋统一南北。
前后共历一百六十年。
这个时期的佛教,由于地域的分裂而产生南北两种传统,有“南义”、“北禅”的各自特点。
南朝的帝王,多信佛教并予以保护,特别是梁武帝(公元464-549)对佛教的重视和尊崇更是空前绝后的。
他曾宣布佛教为国教,不但花费大量钱财去建佛寺佛像,举办法会,还三次舍身到佛寺为奴,然后再由群臣以亿万钱财赎回宫,从而充实了寺庙经济。
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兼并北方诸国后,一方面尽力汉化,另一方面又利用外来的佛教来消除汉人的民族意识。
所以自北魏建国者道武帝(公元371-409)起,北朝帝王也大都信奉佛教以收揽人心。
虽然中间北魏太武帝及北周武帝曾有崇道毁佛运动发生,唯其毁佛时间,均不太长久,而且后代又往往很快恢复佛法,因此影响不大。
总的来说,佛教在北朝统治者的扶持下,播范围极为广泛,并留下了许多伟大的佛教石刻艺术。
如龙门石窟,即其一例。
与南朝佛教相比,北朝佛教的特色是:一是重视“修禅”“持戒”的宗教修行。
与南朝的重义理,以玄解佛的风气,大相径庭。
二是偏重修寺造像,累积功德,追求今世及来世的利益。
因此北朝修造寺庙、佛像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都为南朝所不及。
三是北朝由于政教密切挂钩,因此有“人王即是法王”、“皇帝即当今如来”等观念。
北魏僧人法果曾谓:“我非拜天子,乃是礼佛耳”。
但在南朝,则有“沙门应否礼敬君王”之辩。
道安的弟子慧远就是第一位倡导“沙门不敬王者论”的人[5]。
在这个时期,由于西域及印度高僧的大量翻译,中国佛经便渐渐多起来了。
佛经在西域甚至印度,原本即因学派不同而有出入,到了中国,自亦难免有宗派的分张。
2.2.5.隋唐时代(公元581-906年)中国佛教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从印度佛教中独立发展起来,而在隋唐时期达到最高峰。
事实上,直到隋唐时代,才有纯中国的佛教宗派出现。
而南北朝时代的各宗,除了极少数之外,都逐渐被新兴的中国佛教宗派摄融,而失去了独立的精神。
隋代虽然立国短暂,只有三十七年,但因为在政治上统一了南北,也促使佛教的南北两大体系被综合起来。
南方佛教的思辩化,和北方佛教的实践性,至此达到有机性的统一。
隋文帝自登基之后,就改变了北周武帝灭佛的政策,而以提倡佛教作为巩固其政权的方针之一。
他甚至设立僧官以管理僧尼的事物。
隋炀帝也笃信佛教,他曾尊称智顗为“智者大师”,对智顗创建“天台宗”提供不少助力。
由于隋朝统治者扶持佛教的政策,使寺院的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然而也因此在隋末的农民战争中,僧侣地主与世俗地主一样,都成为农民起义军打击的对象。
唐代初期也十分支持佛教。
唐太宗(公元599-649)很重视佛经的翻译工作,特别为自印度取经归国的玄奘建立了大规模的译场。
他也下诏在全国各广建佛寺,以悼念阵亡将士,安抚人心。
由于唐太宗对各宗教都采宽容政策,因此景教(基督教)、摩尼教以及波斯祆教,都于此时经由西域传入中国。
后来武则天更是崇佛信经。
她一方面利用僧人怀义等所伪造的《大云经》和宝雨经》为自己的篡权称帝辩护,自谓系得到佛的“授记”(预言)。
但是另一方面,她也赞助《华严经》的翻译工作,并支持法藏创立了“华严宗”中兴唐室的唐玄宗开始限制佛教的发展,但并未放弃对佛教的利用。
然而由于寺院经济的过度发展,与国家经济利益的矛盾日益尖锐化,终于导致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的灭佛运动。
这是一次对佛教空前沉重的打击,绝大多数佛教宗派从此一蹶不振,所以是佛教在中国发展鼎盛时期的结束。
因此,便有了唐武宗灭佛。
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最鼎盛的时期,高僧辈出,宗派林立,各擅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