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三大派别的起源
宗教知识:佛教派别
佛教派别: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
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
20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
佛陀去世后的数百年间,佛教传遍印度次大陆。
原始佛教内部由于对教义的理解不同,发生分裂,进入部派佛教时期,主要分为上座部和大众部,南传佛教主要是上座部诸派,盛行于斯里兰卡,并传遍东南亚地区,后传入中国云南。
佛教传入中国的确切年代尚无定论,异说颇多,大体在公元前后两汉之际。
主要有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三大派别。
从南北朝开始中国佛教进入兴盛发展阶段。
南北朝时佛教已遍布全国,出家、在家佛教徒数量增加很快,如北方的长安僧尼过万,南方的建业(今南京)有佛寺数百座。
藏传佛教主要流行于西藏。
云南。
四川、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省、自治区,藏族、蒙古族、裕固族、门巴族、珞巴族、土族群众普遍信仰,人口700多万。
中国南传佛教即上座部佛教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思茅地区、临沧地区、保山地区,傣族、布朗族、阿昌族、佤族的大多数群众信仰南传佛教,截止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约有信徒100多万。
佛教知识(二):佛教的三大派别
佛教知识(二):佛教的三大派别佛教三大派别佛教产生于印度,其发展一般分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三个阶段;也有人说第一个阶段是原始佛教,第二个阶段是大乘佛教,第三个阶段是密教。
第二种说法的大乘佛教阶段应当是显宗阶段,密教也属于大乘佛教,但与显宗有很大差别。
佛教形成以后,不断向外传。
大乘佛教阶段传到中国内陆,后来发展成汉传佛教,所以汉传佛教的教义基本上是大乘佛教显宗的教义。
印度佛教往西藏传,有一个路线是从印度传过来,从印度传的时候,印度佛教已经到了第三阶段,是密教阶段。
密教传入了西藏,形成了藏传佛教,藏传佛教的特点就是显宗和密宗结合。
在部派佛教阶段或原始佛教阶段后期,佛教内部发生了辩论。
辩论的时候,主张大乘佛教的这一派僧人座位比较低,人多,所以叫“大众部”,主张原始佛教的这一部分僧人坐的位置比较高,所以叫上座部,上座部得名就是座位高。
上座部从南边往外国传,传到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地区,从缅甸传入我国云南,和当地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上座部佛教。
上座部佛教也叫南传佛教。
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上座部佛教是佛教的三大派别。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佛教三大派别都齐全的国家。
藏传佛教的教义和修法是显密结合,属于大乘佛教。
上座部佛教属于小乘佛教,其教义和修法更多地保留着佛教的原始面貌。
藏传佛教中也包含者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与南传佛教还是有共同的基础的。
佛教的传入现在一般认为,佛教是在大约西汉末年,东汉初年时由印度从西域传入的。
根据记载,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经》。
到了东汉永平十年(67年),汉明帝梦见金人,于是派人去西域,迎来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两位高僧,并且带来了许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马驼回首都洛阳,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译《四十二章经》。
也就是现在的白马寺。
因此,在中国佛教史上,多以汉明帝永平十年作为佛教传入之年。
白马寺成为中国第一座佛寺。
《四十二章经》,也成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
中国道、儒、佛三大教派创始人,到底谁是老大?
中国道、儒、佛三大教派创始人,到底谁是老大?儒教主张“仁、义、礼、智、信”;佛教主张“生、老、病、死、苦”;道教主张“金、木、水、火、土”。
中国本土以儒、道两家学派为主,佛教传入以后,由于一些帝王的崇佛,以及佛教作为一种新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生气和丰富内涵,使佛教成了三教的中心。
但在历史的长河,三个教派互相汲取,相互融合,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初见三教并列,虽有三教的连称,不过彼此是独立的,当然相互间都有影响,儒、道、佛三者之所以相提并论,则是偏重于它们社会功能的互补,满足不同阶级精神世界的需求。
•唐宋时期是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佛教壮大的阶段,三个教派主要在于彼此内在意识上的流通融合,逐步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就其主流而言,依然各树一帜。
•元明清时期是成熟的阶段,出现真正宗教形态上的“三教合一”传统中国文化氛围圈。
道家创始人:老子(约公元前571年至471年之间)姓李名耳,字聃。
华夏族,出生于春秋时期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因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所以老子又被古人称为“太上老君”。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约公元前551至公元前479年之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佛教创始于我国佛教体系
佛教是我国现有五大宗教中历史比较悠久,影响也比较大的一个宗教。
在我国有2000余年的历史。
佛教虽然来自印度,但其成熟和发展是在中国完成的,它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又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的中国佛教是传统的中国佛教的继承和延续,并随着社会历史、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
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
20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
佛陀去世后的数百年间,佛教传遍印度次大陆。
原始佛教内部由于对教义的理解不同,发生分裂,进入部派佛教时期,主要分为上座部和大众部,南传佛教主要是上座部诸派,盛行于斯里兰卡,并传遍东南亚地区,后传入中国云南。
佛教传入中国的确切年代尚无定论,异说颇多,大体在公元前后两汉之际。
主要有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三大派别。
从南北朝开始中国佛教进入兴盛发展阶段。
南北朝时佛教已遍布全国,出家、在家佛教徒数量增加很快,如北方的长安僧尼过万,南方的建业(今南京)有佛寺数百座。
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鼎盛之时。
隋朝皇室崇信佛教,唐朝皇帝崇信道教,但对佛教等其它诸多宗教都采取宽容、保护政策。
中国佛学逐步发展成熟。
封建社会后期,汉地佛教衰落,戒律废驰,丛林破败,僧人无知,迷信盛行。
近代以来,在杨文会等一批佛教界有识之士的带动下,佛教在各个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大批爱国僧人如著名佛教社会活动家太虚大师积极支持抗战,为争取道义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在全世界广为宣传,佛教界还在战地组织了僧侣救护队,为争取祖国自由独立做出了应有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传佛教界首先与全国人民一道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封建地主所有制及其它各种剥削制度,佛教事业日益发展。
1953年6月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成立,圆瑛法师当选会长。
2010年2月,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传印长老当选为新一届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中国的宗教的起源
中国的宗教的起源中国的宗教的起源中国有三大宗教:佛教、道教、儒教,其中土生土长的只有道教,它产生于东汉中叶。
有苦难的地方就容易产生宗教。
东汉中期以后,统治日益腐朽和黑暗,社会动荡,自然灾害频繁,民不聊生。
道教便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孕育而生。
道教的产生和其思想、方术的渊源关系密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神仙思想和神仙方术燕齐一带出现的鼓吹长生不老术的神仙方士,用战国时齐人邹衍的五行阴阳学说解释方术,从而形成了所谓神仙家,即方仙道。
2、古代的宗教思想和巫术古代社会中,人们对日月星辰、河海山岳和祖先顶礼膜拜,视之为神灵,并逐步形成了一个天神、地抵和人鬼的神灵系统,道教把其中的许多神灵作为道教神灵的组成部分。
殷商时人们认为,卜巫可以决疑惑、断吉凶,巫师可以通鬼神,依仗巫术可以为人们祈福避灾。
道教吸收和继承了这种巫术。
3、黄老思想学说在传说中,黄帝和老子为道家创始人。
黄老思想包含很多神秘主义的因素。
许多神仙方士把黄老之学与神仙方术相结合。
至东汉,他们进一步将黄帝、老子神秘化,又由着重尊崇黄帝,转而推崇神话后的老子,逐步形成崇奉老子为神明的黄老道,并与方仙道逐步合流,这是早期道教的前身。
4、世俗传说随着道教的发展,又把民间传说中的各路神仙融人道教。
比如“八仙”,比如阎王与十八层地狱、玉皇大帝等,因此道教完全是中华民族的世俗宗教。
5、纬神学说“纬”是一种宗教性的预言;纬是相对于儒家经典而言,即用图的观点结合邹衍的阴阳五行思想来解释儒家经典,推验灾异祯祥,这种风景由西汉儒生董仲舒首倡,继而形成了纬之学,致使儒家经典宗教化。
西汉末至东汉初,由于统治者的提倡,纬之学盛行,儒生与方士逐渐合流,造成极为浓厚的宗教气氛,这极大地推动了道教的形成和出现。
基督教是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崇奉耶稣为救世主。
分为许多派系,包括罗马公教(在中国亦称天主教)、正教(亦称东正教)、新教(在中国通称基督教或耶稣教)三大派系和其他一些较小派系。
佛教分几大宗派,各自有什么特色?
佛教分几大宗派,各自有什么特色?天台宗天台宗,中国佛教宗派。
因创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
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故亦也称法华宗。
以《妙法莲华经》为宗旨,《大智度论》作指南,《大般涅盘经》为扶疏,《大般若经》为观法。
智顗的天台三大部,是该宗的根本典籍。
此宗的主要思想是实相和止观,以实相阐明理论,用止观指导实修。
该宗是中国佛教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
它集合南北各家义学和禅观之说,加以整理和发展而成一家之言,当时得到朝野的支援和信奉,对隋唐以后成立的各宗派多有影响。
元明以后,该宗学者往往兼倡并净土,形成'教在天台,行归净土'之风。
该宗在汉族地区虽几经兴衰,但仍廷续至今不绝。
三论宗三论宗,中国佛教宗派。
隋吉藏创立。
因依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等三论立宗,故名。
此宗所依经典,自罗什、僧肇、僧朗相承以来,就以《大品》、《法华经》、《华严经》为宗依。
至法朗又加《涅盘经》。
即有4部大经,所以隋唐诸三论师的传记中每每有'四经三论'或'四论三经'之说。
此外《维摩经》、《仁王经》、《金刚般若经》、《胜鬘经》、《金光明经》等,也都有较详细的疏解。
《智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是此宗的根本论典,除《智论》外,吉藏均有注疏。
关于此宗的专着如《大乘玄论》、《法华玄论》、《净名玄论》、《二谛章》、《三论玄义》等皆是此宗的要典。
诸法性空的中道实相论,为此宗的中心理论。
法相宗法相宗,中国佛教宗派。
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对真实(相)和绝对真实(性)而得名。
又因强调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亦称唯识宗。
由于创始者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常住大慈恩寺,故又称慈恩宗。
主要奉古印度大乘佛学瑜伽一系学说,其所依经典,即以《瑜伽师地论》为本,以《百法明门论》、《五蕴论》、《显扬圣教论》、《摄大乘论》、《杂集论》、《辨中边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大乘庄严经论》、《分别瑜伽论》等十论为支的所谓'一本十支'为主要典籍。
中国佛教宗派之天台宗、华严宗
②圆顿止观 圆:正确全面 顿:体悟或顿悟 止、观:静止或止息妄念称“止”,真智通 静止或止息妄念称“ 认识诸法,发起正智称“ 达,认识诸法,发起正智称“观”。由止成 由观资止,两者互成为止观。 观,由观资止,两者互成为止观。 止属定,认识诸法皆空;观属慧,把握诸法 止属定,认识诸法皆空;观属慧, 实相,观照假有。 实相,观照假有。
華嚴宗
華嚴宗
依《華嚴經》而立宗,故名華嚴宗。此宗 華嚴經》而立宗,故名華嚴宗 華嚴宗。 乃以陳隋間杜順和尚為始祖, 杜順和尚為始祖 乃以陳隋間杜順和尚為始祖,後來因為 所發揚, 賢首國師”法藏所發揚 故又名“ “賢首國師”法藏所發揚,故又名“賢首 此宗主要發揮“法界緣起”的旨趣, 宗”。此宗主要發揮“法界緣起”的旨趣, 論一切萬法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論一切萬法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一切互 不相礙、互融互入。修法界觀, 不相礙、互融互入。修法界觀,以高度平 等的眼光,體察萬事萬物, 等的眼光,體察萬事萬物,憑此證入一真 法界,即得佛智,故又名“法界宗” 法界,即得佛智,故又名“法界宗”。
.
“若一法一切法,即是因緣所生法,是為 若一法一切法,即是因緣所生法, 假名假觀也;若一切法即一法, 假名假觀也;若一切法即一法,我說即是 空觀也;若非一非一切者, 空,空觀也;若非一非一切者,即是中道 一空一切空,無假、中而不空, 觀。一空一切空,無假、中而不空,是為 總空觀;一假一切假,無空、中而不假, 總空觀;一假一切假,無空、中而不假, 是為總假觀;一中一切中,無空、 是為總假觀;一中一切中,無空、假而不 是為總中觀。 中,是為總中觀。”《摩訶止觀》
法藏的學說, 法藏的學說,繼承 智儼法界緣起的思 想而有所發展。 想而有所發展。他 宣導法界緣起 法界緣起的理 宣導法界緣起的理 並用四法界 四法界、 論,並用四法界、 十玄無盡、 十玄無盡、六相圓 等法門, 融等法門,來闡明 圓融法界無盡緣起 圓融法界無盡緣起 的內容。 的內容。
古代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三教之关系
古代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三教之关系中国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国家,而儒释道三教是中国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三个教派,从古代一直延续至今。
虽然三者有各自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但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互相渗透的历史。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古代中国文化中儒释道三教之间的关系。
一、儒、释、道三教的根源和发展儒教是一种思想体系,它起源于周朝晋国的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孔子的思想强调礼制、仁爱、忠诚、德行和教化,强调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
在中国历史上,儒教一直是主流思想,它的理论和实践应用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文化和道德。
释教是佛教的一个分支,由印度的释迦牟尼(公元前563年-公元前483年)创建。
佛教起源于印度,强调人生苦难的解脱和超越,讲求修行和觉悟,包括戒、定、慧三学以及八正道等内容。
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汉代佛教翻译团队的翻译和整理,逐渐与中国文化融合。
道教起源于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不过它的学派体系在汉代才逐渐形成。
道教强调道(天地自然法则)的悟性和礼教无用论,倡导“无为而治”,反对强权统治,提倡陶冶情操和个人修行。
二、儒释道三教的共通点儒、释、道三教在某些方面有共通点,归结于同样的文化背景和思想上的共鸣。
首先,三者都强调修身养性和人伦关系,讲求道德修养和忠于自己的职责。
在很大程度上,三者都认为个体需要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向完美,以便实现人的尊严,个人成就与社会和谐。
另外,三者都认为人类社会应该遵循正义、真理和道德准则,以实现公平和共同的价值观。
三、儒释道三教的互动和交融儒、释、道三教并非相互独立的体系,而是长期以来相互影响、学习和借鉴。
首先,由于儒、道、释三教在文化学问上的巨大贡献,相互借鉴和交流的现象始终随处可见。
其次,由于中国历史上的明、清两个朝代,儒教的主导地位与宗教权力的合法性一度形成了一种制度化,而各种宗教政策的出台也渐渐把佛教和道教逐渐纳入到儒教体系之后。
当时即使是与执政统治相对立的道教,也经常与儒家的思想体系直接接触,批判自身的“心魅之障”的同时强调自身的社会存在价值。
中国佛教流派之集成
中国佛教流派之集成一、中国佛教流派:注:1、北传佛教又称大乘佛教;南传佛教又称小乘佛教,只在云南流传。
2、北传佛教原来还有涅般宗后归入天台宗,地论宗后归入华严宗,摄论宗后归入法相宗;俱舍宗、成实宗列入南传佛教;其中最有影响的为上面所列(一)北传佛教中国佛教流派八大宗。
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华严宗密宗(二)藏传佛教萨迦派格鲁派噶举派宁玛派希杰派觉囊派(三)南传佛教二、中国佛教各流派的主要特点:北传佛教1、释迦牟尼死后100年,印度佛教分裂为上座部和大众部,大众部一些流派演化为大乘佛教,再经亚细亚传入中国,然后再传至朝鲜、日本。
活动范围为除我国的云南和西藏外的广大区域。
2、对待释迦牟尼上,大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个威力广大、法力无边、全知全能的佛,并且认为除释迦牟尼佛外,在三世十方有无数个的佛。
3、宗旨:普渡众生,建立佛国净土。
4、目标:达到佛果。
5、方式:重视在家修习。
主张修戒、定、慧“三学”、“八正道”外,还偏重于修习包括“六度”、“四摄”在内的“菩萨行”。
6、在教义学说上:主张“人法两空”,既否定人的主观精神主题,也否定客观事物的存在。
7、主要经典有:《大般若经》、《妙法莲华经》、《华严经》、《大涅经》、以及《大智度论》、《中论》(龙树造)、《瑜伽师地论》(传为弥勒造)、《摄大乘论》(无著造)、《唯识三十论》(世亲造)等。
对圣典文句之解释,较为灵活,以信仰、实践为要。
南传佛教1、来自印度佛教的上座部,经巴利佛典的锡兰、缅甸、泰国、高棉等国,传入云南。
2、对待释迦牟尼上,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个教主、导师,是一个达到彻底觉悟的人,认为现世界只有一个佛,即释迦牟尼。
3、宗旨:提倡个人修行和解脱。
4、目标:达到阿罗汉果5、方式:强调出家修行,过绝对禁欲的生活。
主张修戒、定、慧“三学”、“八正道”。
6、在教义学说上:一般主张“我空法有”,即否定个人的主观精神主题,但对客观世界的否定却不彻底。
古代佛教的传播与演化
古代佛教的传播与演化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发源于印度。
佛教的传播与演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传承。
尤其是古代的佛教传播和演化,为佛教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开创了佛教中国化的历程。
一、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起源于印度,公元前6世纪末,释迦牟尼在印度佛陀菩提树下成道,创立了佛教。
随着佛教的不断发展和扩散,公元前4世纪,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当时,中原地区已经有儒家、道家、墨家等多种思想文化流派。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佛教与中原文化发生了交流和融合,推动了佛教的演化和变革。
二、中国佛教的演化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始于西汉时期,至唐朝时期达到鼎盛。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中,主要采用了翻译、传带、译经等方式。
在此基础上,佛教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传承。
在中国的佛教中,南北两宗最为著名。
南宗以禅宗为代表,重视内心体察和领悟;北宗以律宗为代表,重视戒律的遵守。
这些宗派的形成,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演化提供了广泛的场所和机遇。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演化还产生了圆光、天台、净土等流派,形成了多样化的佛教教义。
在唐朝时期,佛教达到了高峰,许多佛教名山和寺庙也在此时期兴盛。
佛教的传播和演化被视为中华文化史上重要的一部分。
三、佛教中国化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演化产生了众多的变化和离奇故事,比如永明经案、三论宗争论等。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演化中,融合了中原文化的一些特点,从而发展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主要表现为“人离土殊”和“物去精华”的两个方面。
在中国的佛教传播和演化中,佛教吸收了许多中原文化的精华和特色。
比如佛教的禅宗就吸收了道家的秘法、阴阳思想等,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禅修法。
佛教还吸收了儒家的伦理观念和思想,从而建立了自己的道德准则。
佛教在中原地区的传播,往往是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和交流相结合的。
佛教中国化的另一个方面,则是指佛教在传播和演化中,逐渐丧失了自己在印度的本土性,并吸收了中原文化的一些特点。
关于中国佛教起源和发展的探讨
关于中国佛教起源和发展的探讨佛教最早起源于古印度,在距今2500多年前的公元前6—公元前5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
佛教最早由西域传入我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公历纪元前后,佛教开始由印度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
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地区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地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语系);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
汉地佛教:佛教传入中国汉族地区,历来均以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派使者去西域取回《四十二章经》为佛法传入中国的开始,传播的地区以长安、洛阳为中心。
中国内地建造的第一座寺院就是洛阳市东10公里处的白马寺。
相传由一匹白马驮经而来,建白马寺来纪念。
东汉时绝大部分佛经都是在洛阳白马寺翻译的。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俗称“喇嘛”教。
喇嘛藏语意为“上师”。
藏语系佛教始于7世纪中叶,当时的藏王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时,两位公主都带去了佛像、佛经。
松赞干布在两位公主影响下皈依佛教,建大昭寺和小昭寺。
到8世纪中叶,佛教又直接从印度传入西藏地区。
10世纪后半期藏传佛教正式形成。
到13世纪中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
此后的300多年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派,普遍信奉佛法中的密宗。
随着佛教在西藏的发展,上层喇嘛逐步掌握地方政权,最后形成了独特的,政教合一的藏传佛教。
巴利语系佛教(上座部佛教)流传于我国云南省傣族、布朗族等地区,那里人民的佛教传统信仰与南亚佛教国(泰国、缅甸等)大致相同。
大约是在7世纪中叶,佛教从缅甸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
那里若干世纪以来,都能保持依照原始佛教的佛法、戒律和进修学的优良传统。
傣族男童到了入学年龄必须出家为僧,在寺院学习文化知识,接近成年再还俗。
关于中国佛教的起源有各种说法,其中比较古老而最负盛名的大概有两种。
其一是后汉明帝的感梦求法说,据晋袁宏《后汉纪》的记录:“初,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项有日月光,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得无是乎!”于是遣使天竺,问其道术,而图其形像焉。
中国佛教三大派别的起源
一、汉地佛教的起源自从西汉末东汉初佛教传入中国,随着佛经译介的发展,佛教越来越被更多的中国人所理解与接受。
到了南北朝时期(420-589),由于佛经的大量翻译,出现了诸多的佛教学派。
这些佛教学派各自以研究一部分佛典佛经为宗旨,独尊一经一论,各学派分别以大小乘佛教的佛典佛经中的某一部为研习对象,进行不同的阐释,互相辩论、争鸣。
佛教学派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并为佛教宗派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到了隋唐时期(589-907),为了满足各个阶层广大佛教徒对教义、教规和修持的要求,以适应佛教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各个佛教寺院的经济利益,从印度传入的“判教”(也称教相判释)得以广泛流行。
佛教各宗派为了树立自家的理论权威和地位,对佛教的经典著作和各派教义作出了不同的综合分类,判别浅、深、大、小、权、实、偏、圆等,判定哪一部佛经、哪一种教义是佛祖的最终和最圆满的说法,同时把自家的阐述理论摆在最高地位,以此作为立宗的依据,这就是“判教”。
这样,中国佛教宗派产生了,其中影响最大的有八大宗派。
二、藏传佛教的起源藏传佛教的经典以藏文为主,因主要在西藏形成和流行,故得名。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喇嘛为藏语,是上师的意思。
7世纪,西藏赞普松赞干布在他的两个妻子尼泊尔公主布丽库蒂(一译墀尊)和唐代文成公主的影响下,信奉了佛教,他还专门为两位公主建造了惹摩伽寺和大昭寺,用以供奉佛像。
松赞干布积极支持佛教在西藏的传播,组织人员将佛经翻译成藏文。
650年,松赞干布去世,西藏佛教发展陷入缓慢时期。
8世纪时,天竺僧人寂护、莲华生等到西藏传播显、密两系宗教。
9世纪,赞普朗达玛禁止佛教流行,使得佛教传播在西藏中断了一百多年。
10世纪末期,在新兴封建领主阶级的支持下,佛教以喇嘛教的形式得以复兴。
喇嘛教是佛教与西藏原有的本教(又称笨教)长期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产物。
13世纪后期,由于元朝统治阶级的支持,上层喇嘛开始掌握政权,逐步形成政教合一的局面,并将该教传入蒙古和中原等地区。
三大佛教传入中国的时代特点和文化传承
三大佛教传入中国的时代特点和文化传承中国佛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道重要的文化符号,也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中的一部分。
佛教是从外来文化进入中国的,最早传入的佛教是印度的南传上座部佛教,随着历史的变迁,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也被引入中国。
这三大佛教的传入,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而且在与中华文化的交融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佛教文化传统。
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中国时代特点和文化传承南传上座部佛教是中国佛教最早传入的一种,它是通过西域传入中国的,主要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承。
其主要时代特点如下:1. 早期汉传佛教的影响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中国早期的汉传佛教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影响了南传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同时,南传佛教的传入也对汉传佛教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和补充,推动了佛教在中原地区的发展。
2. 中原文化的熏陶南传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中原文化对其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佛教由于积极借取中原文化中的各种精神文化素质和人文思想,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承,使得佛教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了更加深厚的底蕴。
3. 佛教与科举制度的融合南传佛教创立了“戒律僧”的制度,这一制度与科举制度的融合,使得佛教与中原文化之间实现了深度融合和交流,推动了佛教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发展。
南传上座部佛教在中国的文化传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佛教经典的翻译和传播南传上座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佛教经典的翻译和传播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
佛经的翻译传播,起到了传承佛教思想、推动佛教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
2. 佛教与中原文化的文化交流佛教与中原文化之间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文化交流,佛教思想不断地吸收和借鉴中原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同时,佛教的传入也对中原文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和改造。
3. 佛教与民间文化的交织佛教与民间文化也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交织,在佛教与民间文化的交流中,民间文化对佛教进行了诠释、传承和创新,佛教也吸收了民间文化的营养,形成了中国佛教独特的文化传统。
我国佛教有哪些主要宗派?
龙源期刊网
我国佛教有哪些主要宗派?
作者:
来源:《北京支部生活》2017年第06期
答:佛教自印度传入,经过长期与中国文化思想和社会习俗的融通、结合,形成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宗派。
汉语系佛教流行的主要有8个,即:天台宗、净土宗、华严宗、禅宗、律宗、唯识宗、三论宗、密宗。
宋朝以后,佛教各大宗派逐步走向融合,直至今日各派已少有门户之见。
藏语系佛教主要有格鲁派、萨迦派、噶举派、宁玛派、噶当派等,各有其教义和修行特点。
尤其是十五世纪宗喀巴创立的格鲁派(黄教),至今仍在我国蒙藏地区盛行。
巴利语系佛教,在我国同样有不同的教派,不过他们只是在律仪(编者注:僧侣遵守的戒律和立身的仪则或法律的礼节)上的不同,而非教义上的径庭。
佛教体系
中国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云南傣族等地区的上座部佛教)。
汉传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划分的佛教派别,流传于中国,为北传佛教中的一支,主要以大乘佛教为主。
自藏传佛教出现后,南传、北传佛教两支的划分渐渐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南传佛教、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划分法。
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同属大乘佛教,而汉传佛教还包含了小乘佛教的宗派。
中国最早的寺庙河南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着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又称为喇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
藏传佛教是以大乘佛教为主,其下又可分成密教与显教传承。
中国藏传佛教最早的寺庙甘丹寺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首,而且是最早的一座。
它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三大寺”,甘丹寺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位于拉萨以东40公里处,达孜县境内,黄教创始人宗喀巴15世纪在藏地推行宗教改革,甘丹寺便是他亲自建立的格鲁派第一座寺院。
南传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
是指现在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佛教。
它是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
中国南传佛教最大的寺庙勐泐大佛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府景洪市城郊,是中国最大南传佛教寺庙。
勐泐大佛寺是在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飘佛寺”的原址上恢复重建的,“景飘佛寺”是傣族历史上一位名叫拨龙的傣王为纪念病故的王妃南纱维扁而修建,据史料记载:“景飘佛寺”始建于明代,是南传佛教象征十二版纳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版纳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释迦牟尼常被称为“佛”或“佛陀”,意为“觉”、“智者”。
汉语中没有相对应的词汇,古代的翻译家只好用音译,世俗将“佛”列为神,而它的本意却被淡忘。
在汉地佛教(大乘佛教)、藏传佛教(密宗)和云南上座佛教(小乘佛教)三大流派中,对于佛的认识存在着差别: 上座佛教把释迦牟尼看成是人间的导师,是人不是神。
中国佛教宗派
中国佛教的宗派三论宗:以研习古印度高僧龙树及其弟子提婆所著《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而得名。
因西域高僧鸠摩罗什最早传艺“三论”,故被尊为初祖,经弟子传承,到隋代的吉藏而集大成。
其基本教义是主张万物虚幻,但凡俗人认为是真实存在的,修道者即认为是空无实体,这就是真、俗“二谛”。
既然万物“非有非无”,则一切“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这就是“八不偈”。
唐贞观八年(公元625年),这一派经朝鲜僧人传入日本。
三阶宗:也称“三阶教”、“普法宗”,祖师为北朝的信行,所依据的经典是《大方广十轮经》和《大集经》等,其教义是把佛教按时期、处所、人众分成三个阶段,认为既不能遵守戒律,又不能领悟佛法的众生处于第三阶段,必须提倡苦行忍辱,消除罪恶,甚至死后还要以身布施,把尸体供鸟兽食用,然后收骨起塔。
认为一切佛像是泥龛,不须尊敬,一切众生是真佛,所以要尊敬;主张不念阿弥陀佛,只念地藏菩萨。
这些宗旨与当时佛教界的理论和行持很不协调,因此不断受到打击,屡遭禁绝,到宋代归于湮灭。
天台宗:因其创立地在浙江天台山而得名。
上承南北朝的慧文法师,其实际创始人为智以《法华经》为教义依据,故又名“法华宗”。
智生于南北朝,陈太建七年(公元575年)入天台山修行,创建国清寺。
其教义主张诸法实相,万物相通,一心具有三千世界,即千差万别的事物反映了真如法性的本质,因而万物皆由心生。
到唐代,有名僧湛然,提出“无情有性”,即草木山石也有佛性。
湛然传道邃、行满。
后经日本僧人最澄传入日本。
12世纪初,日本僧人日莲又据《法华经》创立莲正宗,现在活跃于日本社会的创价学会,就是日莲正宗的分支。
华严宗:这一派所依据的经典为《华严经》,故名“华严宗”。
其始祖被认为是隋末唐初的杜顺,杜顺以长安终南山华严寺为道场宣讲教义,死后即葬于寺内,其塔仍存。
但这一派直到三祖法藏才正式形成。
法藏又称“贤首国师”,这一派又叫“贤首宗”。
其教义主张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客观世界只有在主观世界感觉到它时才存在。
佛教的分支与派别1
1、佛教的派别1、藏传佛教——主要盛行于西藏,典籍所使用的语言为藏语。
比较完整的接受了佛陀的教义,向来对小乘、大乘、密乘三乘的戒律格外重视,但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素食只为少数行者所受持。
有较大影响力并流传至今是噶当、萨迦、宁玛、噶举、格鲁5个教派2、汉传佛教——汉传佛教也被狭义地称为汉地佛教,属于大乘佛教。
虽有许多古代大德的论典与教言流传于世,也有许多寺院与佛学院,但像藏传佛教这样系统闻思修佛法的道场却极为罕见,提倡素食观,广大弘法与饶益社会人群。
主要有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
3、南传佛教——主要在东南亚诸国盛行,典籍所使用的语言为梵语、巴利语,属于小乘佛教。
但是缺乏大乘空性见与菩提心的教授,素食观念也略显不足,也有利济社会的善举,但与汉传佛教相比,显得过于狭隘。
主要有一切有部、经部、唯识法相宗、中观宗四大部派。
1、佛教知识(二):佛教的三大派别2009-06-14 15:24佛教三大派别佛教产生于印度,其发展一般分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三个阶段;也有人说第一个阶段是原始佛教,第二个阶段是大乘佛教,第三个阶段是密教。
第二种说法的大乘佛教阶段应当是显宗阶段,密教也属于大乘佛教,但与显宗有很大差别。
佛教形成以后,不断向外传。
大乘佛教阶段传到中国内地,后来发展成汉传佛教,所以汉传佛教的教义基本上是大乘佛教显宗的教义。
印度佛教往西藏传,有一个路线是从印度传过来,从印度传的时候,印度佛教已经到了第三阶段,是密教阶段。
密教传入了西藏,形成了藏传佛教,藏传佛教的特点就是显宗和密宗结合。
在部派佛教阶段或原始佛教阶段后期,佛教内部发生了辩论。
辩论的时候,主张大乘佛教的这一派僧人座位比较低,人多,所以叫“大众部”,主张原始佛教的这一部分僧人坐的位置比较高,所以叫上座部,上座部得名就是座位高。
上座部从南边往外国传,传到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地区,从缅甸传入我国云南,和当地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上座部佛教。
三大宗教的起源(优秀范文五篇)
三大宗教的起源(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三大宗教的起源三大宗教的起源在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宗教派别有成千上万种,但是,公认的世界宗教只有三种,即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在这三大世界宗教中,起源最早的是佛教,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
佛教产生的社会根源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古印度,创立人名悉达多,姓乔达摩。
因为他出身于释迦族,所以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贤人”。
这个尊称以后非常流行,以致他的本名很少被提及了。
每一种宗教的产生,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佛教的产生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在公元前7世纪到前6世纪的古印度,存在着一百多个种族部落,相互之间发生连年不断的战争。
经过一系列的兼并战争,众多部落逐步联合成一二十个独立小国家,习惯上称为“十六大国”。
剧烈的社会动荡,使古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也发生着变化。
古印度有四大种姓,即婆罗门,主要以祭祀为业,其一上层具有宗教特权,社会地位最高。
刹帝利,主要以打仗为业,其上层掌握军事权利,社会地位仅次于婆罗门。
吠舍,主要从事工商业活动,其上层经济实力雄厚。
首陀罗,主要从事农业和服务业工作,社会地位最低。
在兼并战争中,一部分出身于刹帝利的武士崛起,上升为新兴的王族。
伴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一部分出身于吠舍的商业人士经济实力增强。
这两部分人要扩大自己的权利,提升自己的地位,就必然与高高在上的,极力维护婆罗门教、种姓制度的婆罗门祭祀贵族发生各种矛盾。
这些社会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就是代表刹帝利和吠舍利益的“沙门(出家者)思潮”兴起,并且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占统治地位的婆罗门教。
各种沙门教派虽然在哲学思想、政治主张等方面并不完全相同,但是他们共同反对婆罗门教奉行的“吠陀(婆罗门教的经典)天启”、“(由婆罗门祭司主持的)祭祀万能”和“婆罗门种姓至上”。
释迦牟尼所创立的佛教,当时也是属于“沙门运动”中的一支。
对于占据社会主流地位的婆罗门教而言,新兴的佛教是作为“异端”出现的。
这3大寺庙,是我国3大佛教宗派的代表,庄严恢弘!请收藏
这3大寺庙,是我国3大佛教宗派的代表,庄严恢弘!请收藏寺庙,是佛教建筑之一,是具有佛教信仰的人修行、祭祀和生活的地方。
我们平时旅行时,游览寺庙是旅途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几乎每去一个目的地,其主要景点中就有一处或者多处寺庙。
尤其是有佛教信仰的人,进入寺庙拜佛是一种修行。
一提起中国最大的寺庙,很多人一口便说出少林寺、布达拉宫等。
其实,这些只是名气大,但并不代表规模最大、地位最重。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中国佛教里最大的三个寺庙。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为乔达摩·悉达多所创。
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佛教在中国形成了三大体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
汉传佛教有10大宗派:成实宗、俱舍宗、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密宗。
藏传佛教有6大宗派: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觉囊派、希杰派。
南传佛教在中国,则是纯原始佛教。
譬如“少林寺”是禅宗、“布达拉宫”是格鲁派。
1、汉传佛教最大的寺庙―白马寺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城东,史建于东汉永平11年,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被称为是佛教中的“祖庭”和“释源”,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是中国“中国第一古刹”。
白马寺把佛教传遍亚洲,对中外佛教文化交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佛教徒心中向往的圣地,来自世界各地的参拜者以朝拜白马寺为至高无上的神圣。
有1900多年历史的白马寺,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
“夹纻干漆”造像工艺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成熟于隋唐,重量轻、不开裂、不蛀蚀,是古代绝世艺术品。
白马寺奠定了中国寺庙的建筑样式。
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毗卢阁、齐云塔等。
在山门东西两侧有摄摩腾、竺法兰二高僧墓。
东西厢房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宏伟肃穆,布局严整。
1990年以后,日本、泰国、印度、缅甸相继捐资重修白马寺钟楼、佛殿及佛像,使白马寺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中外佛教文化在这里得以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汉地佛教的起源
自从西汉末东汉初佛教传入中国,随着佛经译介的发展,佛教越来越被更多的中国人所理解与接受。
到了南北朝时期(420-589),由于佛经的大量翻译,出现了诸多的佛教学派。
这些佛教学派各自以研究一部分佛典佛经为宗旨,独尊一经一论,各学派分别以大小乘佛教的佛典佛经中的某一部为研习对象,进行不同的阐释,互相辩论、争鸣。
佛教学派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并为佛教宗派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到了隋唐时期(589-907),为了满足各个阶层广大佛教徒对教义、教规和修持的要求,以适应佛教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各个佛教寺院的经济利益,从印度传入的“判教”(也称教相判释)得以广泛流行。
佛教各宗派为了树立自家的理论权威和地位,对佛教的经典著作和各派教义作出了不同的综合分类,判别浅、深、大、小、权、实、偏、圆等,判定哪一部佛经、哪一种教义是佛祖的最终和最圆满的说法,同时把自家的阐述理论摆在最高地位,以此作为立宗的依据,这就是“判教”。
这样,中国佛教宗派产生了,其中影响最大的有八大宗派。
二、藏传佛教的起源
藏传佛教的经典以藏文为主,因主要在西藏形成和流行,故得名。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喇嘛为藏语,是上师的意思。
7世纪,西藏赞普松赞干布在他的两个妻子尼泊尔公主布丽库蒂(一译墀尊)和唐代文成公主的影响下,信奉了佛教,他还专门为两位公主建造了惹摩伽寺和大昭寺,用以供奉佛像。
松赞干布积极支持佛教在西藏的传播,组织人员将佛经翻译成藏文。
650年,松赞干布去世,西藏佛教发展陷入缓慢时期。
8世纪时,天竺僧人寂护、莲华生等到西藏传播显、密两系宗教。
9世纪,赞普朗达玛禁止佛教流行,使得佛教传播在西藏中断了一百多年。
10世纪末期,在新兴封建领主阶级的支持下,佛教以喇嘛教的形式得以复兴。
喇嘛教是佛教与西藏原有的本教(又称笨教)长期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产物。
13世纪后期,由于元朝统治阶级的支持,上层喇嘛开始掌握政权,逐步形成政教合一的局面,并将该教传入蒙古和中原等地区。
藏传佛教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教派,主要有七大宗派。
三、云南上座部佛教的起源
古印度原始佛教分化以后,形成了上座部和大众部两个派别。
据史载说,释迦牟尼逝世后二百年,阿育王举行佛教第三次结集后,派传教师向周围国家和地区传播上座部佛教,其王子摩哂等比丘被派往今斯里兰卡创立以大寺为中心的上座部佛教僧团。
约公元前1世纪,在斯里兰卡举行上座部佛教第四次结集,首次用巴利文将上座部佛教三藏记录成册。
11-14世纪,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确立上座部佛教为国教。
国为最初到南亚、东南亚一带传播佛教的比丘属于上座部,所以南传佛教徒便称它为南传上座部佛教;又因为南传佛教使用的经典属于巴利文语系,所以又称巴利佛教。
目前,南传佛教传播的地区包括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以及我国云南地区。
云南上座部佛教属于中国三大佛教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思茅地区、临沧地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地区的傣族、布朗族、阿昌族和部分佤族以及其他民族部分民众之中。
由于信徒以傣族居多,所以又称傣族佛教。
在6-7世纪时缅甸系佛教曾传入云南,后由于战争等原因而绝灭;8世纪以后治地佛教也曾影响这一地区;12世纪,泰国佛教传入西双版纳地区,紧接着缅甸佛教再次传入;15世纪后有了很大的发展,直至今天。
云南上座部佛教的教义较多地保持原始佛教精神,它尊崇释迦牟尼为唯一的教主,不承认释迦牟尼以外还有其他诸佛、菩萨的存在,因此佛寺中普遍仅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只使用巴利文佛经;注重“自度”,通过个人努力,以期达到阿罗汉最高果位;以四谛、八正道、十
二因缘等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修持八正道、戒定慧;僧侣保持托钵化缘、过午不食、雨季安居等教规;将释迦牟尼的诞生、成道、涅槃合并在一起纪念,称作泼水节。
云南上座部佛教与其他佛教一样,也有几大派别(主要有五大宗派),每派又有若干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