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到十五--中国发展计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届五年计划回顾
一五计划(1953-1957)
“一五”计划的制定历时5年,数易其稿。

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一五”计划。

计划内容: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计划规定工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7%,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3%,基本建设投资总额427.4亿元,1957年农村入社户数达到总户数的1/3左右,钢产量412万吨,粮食产量1.9亿吨等。

问题:在“一五”计划执行过程中,曾出现过两次经济建设的“冒进”,但都得到及时纠正。

完成情况:1956年宣布提前完成了计划规定的任务。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而“156个项目”在“一五”期间投入施工的只有146项,另有4项推迟施工,还有6项最终没有从图纸变现实,但这仍是中国近代以来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工业化时期,大多数工程都按期或提前完成建设计划。

“二五计划(1958-1962)
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主持下,编制出《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并于9月交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计划内容:《建议》提出“二五”的基本任务是:继续进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推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继续巩固和扩大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进一步发展工业、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相应地发展运输业和商业;五年内主要的指标安排:工业总产值增长1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钢产量1962年达到1050-1200万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比“一五”增长1倍左右,职工和农民的平均收入增加25-30%。

问题:“二五”计划从一开始就受到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冲击,《建议》被搁置,并提出了不切实际的新任务,即要在5年内提前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钢铁和其他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5年超英10年赶美,农业要在5年内提前实现1956年至1967年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由于计划严重脱离实际,指标过高,加之自然灾害和苏联撕毁合同,使国民经济严重比例失调,陷入困境。

完成情况:与1956年提出的《建议》相比,除原煤、石油、发电量达到规定指标外,钢、水泥、粮食、棉花等许多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都远远低于规定指标。

“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0.65%,最高年32.2%,最低年负31%。

1962年与1967年相比,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0.7%,平均每年增长3.8%;
农业总产值则下降了19.9%,平均每年下降4.3%;国民收入下降了14.5%;全民所有制职工平均工资下降了5.4%。

三五计划(1966—1970)
“三五”计划本应在1963年到1967年实行。

1962年,中共中央曾设想“三五”计划主要是调整和恢复国民经济,毛泽东提出,1963年至1965年作为过渡阶段,继续调整打下底子,从1966年起再搞“三五”计划。

计划内容:1964年,国务院召开了工业交通和农业的长期规划会议,对“三五”计划的方针、任务和主要指标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在此基础上,国家计划委员会提出了“三五”计划的初步设想,规定主要任务是:①大力发展农业,解决人民的衣食问题。

②努力突破尖端技术,加强国防建设。

③发展交通、商业、文教和科研等事业。

主要的计划指标是:到1970年,生产粮食4300~4600亿斤,棉花3850~4200万担,钢1600~1800万吨,煤28500~29500万吨;五年累计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1000亿元。

问题:1966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打乱了“三五”计划。

例如1967和1968年,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都是下降的。

根据当时的统计资料,1965~1970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9.6%,低于“一五”和三年经济调整时期的发展速度。

完成情况:“三五”计划期间各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了计划。

其中,工农业总产值超额16.2-14.1%完成了计划,农业总产值超额2.2%,工业总产值超额21.1%,新增主要产品能力:煤炭开采6806万吨,发电机组存量860.4万千瓦,石油开采2777万吨,炼钢652.7万吨,铁矿开采3590.1万吨,化肥204.16万吨,水泥1533万吨,塑料18.7万吨,棉纺锭322万吨,化学纤维1.23万吨,新建铁路交付营业里程3894公里,新建公路31223公里。

四五计划(1971—1975)
1970年2月15日-3月21日,全国计划会议召开。

会议重点讨论了1970年计划和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

1970年8月23日-9月6日,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举行。

会议将经过修改的“四五”计划纲要(草案)作为会议参考文件印发。

计划内容:纲要(草案)增加了要求实行基建投资、财政收支和物资分配三大包干等内容。

该纲要确定的主要任务是狠抓战备,集中力量建设大三线强大的战略后方,改善布局;大力发展农业,加速农业机械化的进程;狠抓钢铁、军工、基础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建设;纲要的计划指标是:工业增长速度平均每年要达到12.5%,1975年钢产量要达到3500-4000万吨,平均每年增长15-18.1%,煤达到4-4.3亿吨,原油为7000-10000万吨,5年财政收入为4000亿元,粮食6000亿-6500亿斤,棉花6500万-7000万担,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为1200-1300亿元。

问题:“四五”计划开始执行后,遭到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干扰破坏,加之经济建设中出现的突出建设重工业、提高指标等倾向,1971年国民经济出现职工人数、工资总额、粮食销售量“三个突破”(即职工人数突破5000万人、工资支出突破300亿元、粮食销售量突破800亿斤;1972年,这三项指标分别达5610万人、340亿元、917亿斤)。

完成情况:1973年7月1日,国家计委根据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对“四五”计划提出的意见,拟订了“四五”经过纲要(修正案)。

经修订的“四五”计划纲要规定的主要经济指标有近一半未能完成计划。

五五计划(1976—1980年):
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0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了“五五”计划。

这个计划没有专门编制,而是与第六个五年计划一并进行编制的。

计划内容:“五五”计划提出后三年(1978-1980),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1978年3月,又修订了十年发展纲要,要求到1985年钢产量达到6000万吨,石油达到2.5亿吨,国家计划新建和续建120个大型项目,其中10个大型钢铁基地,9个有色金属基地,8个煤炭基地,10个大油气田等等。

问题:从1978年到1985年,基本建设投资相当于过去28年的总和,每年要投资700亿元,超出了实际可能,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

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中央就对此作了修正。

完成情况:从“五五”计划执行情况来看,1977年至1978年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度增长,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恢复或者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

197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055亿元,超过计划的4.4%,比上年增长10.4%。

1978年社会总产值为6846亿元,比1977年增长13.1%,1978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l0亿元,比1977年增长12.3%,比1976年增长19.4%。

六五计划(1981—1985)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1~1985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简称“六五”计划。

与前几个五年计划不同的是,除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外,还增加了社会发展的内容。

计划内容: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从1981年到20世纪末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要求着重解决好农业问题,能源、交通问题,教育问题和科学问题,并提出要分两步走。

“六五”计划规定的主要指标有:工农业总产值增长21.7%,1985年达到871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050亿元,农业总产值266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600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300亿元,重点安排能源、交通建设,更新改造投资1300亿元;用于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的经费为967亿元,比“五五”计划增长68%;
城乡居民按人口平均的消费水平提高22%,平均每年递增4.1%。

问题:“六五”计划经1975年、1978年两次编制后,指标一次比一次高。

1980年推倒原方案后开始重新拟定。

完成情况:在“六五”计划公布时,已经执行了近两年。

到1985年,“六五”计划规定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国内外贸易、教育科学文化、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任务和指标,绝大部分都已提前完成或超额完成。

这五年中,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11%,其中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2%(包括村办工业),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8.1%(不包括村办工业);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10%,都大体相当于“一五”时期,高于其他几个五年计划时期。

七五计划(1986~1990)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6~1990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

简称“七五”计划。

计划内容:①力争在五年或者更长一些的时间内,基本上奠定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

②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的前提下大力加强重点建设,在物质技术和人才方面为90年代经济和社会的继续发展准备必要的后续能力。

③在发展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继续改善城乡人民生活。

主要指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五年内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8%,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4%。

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6770亿元,比1980年增长1.3倍;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1170亿元,比1980年增长1.6倍。

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五年为8960亿元,比“六五”期间增长近70%。

逐步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同时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教育五年共培养近500万高级专门人才,比“六五”期间增长一倍。

进出口贸易总额1990年比1985年增长40%,并相应地扩大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规模。

城乡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五年增长27%左右,进一步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

问题:“七五”期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从1986年到1988年9月,特点是经济发展持续过热,不稳定因素增加;后一阶段从1988年9月到1990年,为经济的治理整顿时期。

价格闯关受挫。

完成情况:“七五”期间,国民经济每年平均增长7.9%,最高年11.6%,最低年3.8%。

八五计划(1991~1995)
1991年3月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

计划内容:“八五”计划期间全部建成投产的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约为845个,建成投产的限额以上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约为374个,这些项目使主要产业部门的的技术水平和企业的装备水平、市场竞争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八五”期间新建铁路干线5800公里,复线3400公里,电气化2600公里,公路新增l0.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00多公里,港口吞吐能力增加1.38亿吨,新建机场12个,铺设长途光缆干线10万公里,电话交换机总容量新增5895万门,发电装机总容量新增7500万千瓦,新增产电力年均增长9%。

完成情况:“八五”期间第一产业产值年均增长4.1%,第二产业产值年均增长l7.3%,第三产业产值年均增长9.5%,一、二、三产业的产值结构由“六五”末期的28.4:43.1:28.5和“七五”末期的27.1:41.6:31.3转变为“八五”末期的20.3:47.7:32.0。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以分税制为核心的新财政体制,以增殖税为主体的新税制已经基本建立并正常运行。

问题:经营管理比较粗放,经济素质不高,经济效益较差;农业基础薄弱,不适应人口增加、生活改善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国家财力不足,宏观调控实力不强;地区发展差距扩大,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别悬殊;腐败现象有所滋长。

九五计划(1996~2000):
1995年9月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

1996-2000年是我国执行第九个五年计划时期。

计划内容:“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确定为: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2000年,在中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问题:“九五”前期,针对通货膨胀率过高的突出矛盾,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通过综合治理,高通胀得到了有效控制,需求过热的局面得以扭转,国民经济顺利实现了“软着陆”。

而在后期,在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后,又适时通过增加投资、刺激消费等措施,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完成情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加快。

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

十五计划(2001—2005)
2001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计划内容: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到200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亿元左
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00元。

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达到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

科技、教育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2005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1.5%以上,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技术进步加快。

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巩固,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达到60%左右和15%左右。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2005年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3亿人以内。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居民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比较完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增加到22平方米,全国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40%。

问题: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农村征地、拆迁、看病难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问题:三农问题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革转型中出现的新问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

完成情况:以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初步遏制了严重刑事案件上升势头。

十一五规划(2006年-2010年)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2006年3月14日表决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全文)》,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

规划内容:纲要全文约55000字,共分为14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体制改革;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评价:虽然是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严格地说,从“规划”的意义上,应该是“第一个”。

因为,此前的十个,都是“五年计划”。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计划向规划转变。

“五年计划”,也就变为“五年规划”。

这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又一个历史坐标。

规划的特点就是从具体、微观、指标性的产业发展计划向宏观的国家空间规划转化。

另外,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思路中占据了20多年的一个重要命题―“先富论”,在“十一五”规划中转变为“共同富裕”的主调。

(本文来源:网易
毛泽东年谱(1949--1976.)1952年五十九岁
全文模式
禁毒斗争的顺利发展.党中央明
确指示,禁毒斗争打击的重点是制造、贩运毒品的毒犯.具体政策是:过去从宽,今后从严;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小犯、偶犯、从犯从宽,大犯、主犯、惯犯从严.总的精神是严查宽办,惩治与教育相结合,
以争取改造大多数. 在定案处理时,处决的少数大毒犯一般是具有反动身份且民愤极大的分子,对逮捕的
毒犯,大多通过管制或劳动改造,使他们改恶从善,重新做人.对于众多吸毒的烟民,一般以“受害者”对待,由本人具结自行戒除.政府还设立戒烟所,配制戒烟药。

在禁毒运动中,共登记制造、贩运毒品的毒贩36万人,关押3。

5万人,处决大毒犯880人.这场群众性的禁毒运动,从全国范围来说,大体经历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到1952年底,就取缔了种植、贩运、吸食毒品的活动,基本上禁绝了肆虐百年的烟毒,禁毒成果举世瞩目,震惊中外。

4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召开第14次会议,批准成立政务院华北行政委员会,并于该会成立后撤销中央人民政府华北事务部.会议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

4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5次会议批准任命裴丽生为山西省人民政府主席,邢肇棠为宁夏省人民政府主席,杨耕田为察哈尔省人民政府主席.
4月《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出版。

4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央宣传部《关于<学习>杂志错误的检讨报告》。

检讨报告指出:《学习》杂志于“三反”运动期间发表的关于批判资产阶级思想的文章,包含着一些原则性的错误.主要是对于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不加分析,一笔抹煞.实质上否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在现阶段还有两面性,即认为只有腐朽性的一面.这样就公开地违反了党的路线和党的政策.
5月2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各地立即制止和纠正随便抽调学生参加工作,动员学生停课搞中心工作等妨碍国家教育顺利进行的作法.
5月6日中共中央批转中财委《关于全国钢铁工业发展方针、速度与地区分布问题的报告》。

同日中共中央批准了关于恢复与改造鞍钢初步设计的报告.
5月16日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在北京成立.李聚奎任院长.
5月23日全国文联举行纪念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10周年座谈会.
5月24日华东、上海、中南、西北等地文艺界,均以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0周年集会为发端,开始了整风学习运动.
5月中共中央根据朝鲜战局和停战谈判的形势,正式提出“边打、边稳、边建”方针,要求在保证继续支持抗美援朝战争的前提下,搞好国内建设。

6月1日中央军委决定:1952年全年执行以文化教育为中心的训练任务,以迅速改变人民解放军指挥员文化程度低,学习马克思列宁著作、毛泽东著作和掌握现代化的军事科学与军事技术比较困难的状况.即日起,全军展开了大规模的文化教育运动.
6月6日毛泽东指出:“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在中共中央统战部起草的一个文件上的批语中指出:“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6月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处理富农成分党员的党籍问题的指示》。

指出:目前党和人民政府允许社会上富农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但共产党员则不准剥削他人,不准许党员去作富农,也不准许党员去做资本家、地主或高利贷者,今后农村发展的方向是逐渐地走向农业集体化.如果一个党员不愿意放弃其剥削行为,继续进行富农或其他形式的剥削,则应无条件地开除其党籍.
6月14日毛泽东致函周恩来总理,指出:1。

如有可能,应全部接管私立中小学;2。

干部子弟学校,第一步,应划一待遇,不得再分等级;第二步,废除这种贵族学校,与人民子弟合一.
6月20日至24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 毛泽东为该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6月23日中共中央转发《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全党纪律检查工作的报告》。

6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争取胜利结束“三反”运动中的若干问题的指示》。

7月1日四川成渝(成都——重庆)铁路全线通车,全长505公里.毛泽东题词:“庆祝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
7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目前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中应注意的问题的指示》,要求各厂矿企业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努力改善经营管理,为实行经济核算准备条件,从而结束从旧企业转变为新企业的改造过程.
7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省以上党委建立农村工作委员会的指示》。

8月4日政协一届全国委员会举行第38次会议.周恩来作关于外交、人事、预算等问题的报告.毛泽东作题为《团结起来,划清敌我界限》的报告。

他指出,经过两年半的奋斗,国民经济已经恢复,而且已经开始有计划的建设了.
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7次会议通过《关于调整中央人民政府机构的决议》(8月10日公布,决定撤销情报总署、新闻总署,成立对外贸易部、商业部,并于该两部成立后撤销贸易部,成立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机械工业部、建筑工程部、地质部、粮食部.会议还通过了《关于调整地方人民政府机构的决议》,决定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撤销皖北、皖南、川东、川南、川西、川北人民行政公署.
8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8次会议批准中央人民政府关于与外国订立条约、协定、议定书、合同等的统一办法的决定.
8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8月23日天兰铁路完成铺轨工程,第一列火车安抵兰州站.毛泽东题词:“庆祝天兰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兰新路.”
8月25日至9月4日青年团中央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到会讲话,刘少奇作政治报告.会议通过《关于当前工作问题的决议》,选出胡耀邦等9人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8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正确进行司法改革工作的指示》。

指出,法院的改革不宜用改造一般旧人员的办法来逐步地改进和提高,而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组织办法,彻底改变各级人民法院的组织成份.
9月5日致函黄炎培,指出:要求资产阶级接受社会主义,这对于少数先进分子说来是可能的,当作一个阶级则不宜这样要求,至少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不宜如此宣传.当作一个阶级,在现阶段,我们只应当责成他们接受工人阶级的领导,亦即接受共同纲领,而不宜过此限度.
9月24日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首次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

七届二中全会提
出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问题,现在这个内容就更丰富了.工业中,私营占32。

7%,国营占67。

3%,是三七开;商业零售是倒四六开.再发展5年,私营的绝对数字仍会有些发展,但比例会更小,这还不是社会主义.5年以后如此,10年以后会怎么样?15年以后又怎么样?要想一想.到那时私营工商业的性质也变了,是新式的资本主义,公私合营、加工订货、工人监督、资本公开、技术公开、财务公开,他们已经挂在共产党的车头上,离不开共产党了.“空前绝后”,他们的子女们也将接近共产党了.农村也要向合作互助发展,前5年不准地主、富农参加,后5年可以让他们参加.
这个论述改变了过去对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即不是等到10年或15年后才采取社会主义政策,实行向资产阶级全线进攻的突变,而是看到从新中国一成立,实际上已经采取了逐渐推进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和政策,已经在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了.
此后,几次强调“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思想。

这一设想很快得到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赞成和进一步阐述。

为了确定我国过渡时期所需的时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还测算过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并征求过斯大林的意见。

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发言指出:10年至15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不是10年以后才过渡到社会主义.
9月28日政务院副秘书长廖鲁言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土地改革运动已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
9月30日教育界、文艺界和整个知识界思想改造的学习运动基本结束.经过这次运动,在知识分子中清除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治思想影响,划清了敌我界限,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资产阶级思想,开始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10月1日首都50万人隆重集会,庆祝国庆.毛泽东等出席,阅兵并检阅群众游行队伍.朱德总司令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

10月8日接见西藏致敬团代表的谈话要点:
一、“共产党对宗教采取保护政策,信教的和不信教的,信这种教的或信别种教的,一律加以保护,尊重其信仰,今天对宗教采取保护政策,将来也仍然采取保护政策.”
二、“分地的问题,与宗教问题有所不同. 少数民族地区分不分土地,由少数民族自己决定.西藏地区,现在谈不上分地,将来分不分,由你们自己决定,并且由你们自己去分,我们不代你们分.”
三、“成立军政委员会和改编藏军是协议上规定了的,因为你们害怕,我通知在西藏工作的同志,要他们慢点执行。


四、“西藏地方大、人口少,人口需要发展。

还有经济和文化也需要发展.文化包括学校、报纸、电影等等,宗教也在内. 过去的反动统治,使得你们人口不得发展,经济削弱了,文化也没有发展.共产党实行民族平等,不要压迫、剥削你们,而是要帮助你们;帮助你们发展人口、发展经济和文化.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