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全国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来全国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一、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现实基础
期间,我国标准化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八八战略”,明确定位,突出重点,提高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性,在促进技术进步,改进产品质量,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政府推动标准化工作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近几年来,随着标准化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入,标准化行政管理方式已从政府主导型向政府推动型逐步转变,全市运用政策手段推动标准化工作的局面初步显现。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市场主体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和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确认;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也纷纷出台政策推动标准化工作。政策出台,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主动性明显增强。
企业执行标准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伴随着出口的高速增长,我国企业快速接轨国际标准,积极按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据统计,我国741家规模以上企业主导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的比率达81%,企业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明显提高。
市场主体的标准化意识日益增强。据统计,我国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81项,行业标准67项;承担了1个全国专业标准化分技术委员
会(SC)秘书处工作;7家企业被认定为省标准创新型企业,数量列全省县市前茅。
标准化基础工作得到了加强。巩固消灭无标成果,全市累计完成企业标准备案1750项,基本杜绝了无标生产现象。推动企业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累计确认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96家,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效率。
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工作不断深入。全市建立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体系,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增加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工作职能,出台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行动方案》,建立了
WTO/TBT-SPS通报咨询中心上虞工作站。积极参与评议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开展了对欧盟ROHS指令、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等重大技术壁垒的深入研究,取得了实效。及时发布黄色预警信息和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评议意见,较好地维护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利益。
标准化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在国家标准化领域缺少标准话语权,与我国的经济地位不相称。落户上虞的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数量偏少,我国竞争优势产业的全国TC和SC秘书处没有在上虞落户。尽管我国企业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的总数达到184个,但以标准第一起草单位参加国家标准起草的不到四分之一。二是企业执行的技术标准水平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不相适应。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标准水平仍然较低,与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的差距仍较大,企业
知识产权、专利融入标准的数量偏少,出口的高速增长主要还依赖于量的扩张。三是标准信息服务滞后于产业发展。随着出口的高速增长,我国企业越来越需要掌握国际、国外标准的动态信息,开展国际贸易,但企业普遍反映难以检索到需要的国际、国外标准。四是标准化人才支撑薄弱。企业标准化人员往往不参与产品的研发,且人员偏少,而从事研发的工程技术人员普遍缺乏标准化基础知识,企业的技术成果难以在国家乃至国际标准中得到有效反映,这也是造成企业主体作用难以发挥的因素之一。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施“两创战略”,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充分运用标准提升和标准创新手段,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实现上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突出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标准与市场的适应性,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与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检测机构
的优势和作用,为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创造良好环境,建立“市场引导、政府推动、企业自主、接轨国际”的标准化工作机制。
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鼓励自主创新,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研制力度,促进技术创新与标准创新协调发展,增强我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的标准话语权,实现“技术专利化 - 专利标准化- 标准国际化”。同时,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积极推动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产业技术标准水平,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增强应对和消除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能力,促进企业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面参与国际竞争。
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提升相结合。以我国块状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结合涉及人体健康、资源、环境、安全等领域的焦点问题,着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加强标准创新,鼓励支柱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形成技术标准联盟,研究建立优势产业技术标准体系,用先进标准提高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绩效,引领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标准支撑。
(三)主要目标
——重点领域技术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体系接轨,主要工业产品采标率达到85%以上;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的科技创新成果、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的年度标准转化率达到35%以上;
——建立和完善技术标准研制平台,争取2家以上全国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标委、工作组落户我国,培育发展3家以上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标委;
——以企业为主体研制国家、行业标准60项,其中80%以上与国际国外先进标准接轨,争取2-3家企业参与国际(ISO、IEC、ITU)标准提案评议;
——创建10家以上省标准创新型企业;
——以主要产业为重点,建设标准化专家库,培养3名国际标准化高级人才,50名国内标准化专业人才,500名基层标准化骨干人才;
——建成构建全市照明电器技术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建立完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体系,形成快速有效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机制。
三、主要任务
(一)着力提升技术标准水平
推进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加强我国优势产业重点产品和出口重点产品与国际、国外先进标准关联度研究,及时跟踪分析、研究确定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的目标与措施,编制《重点产品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指导目录》,重点推进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品牌培育企业积极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分工。引导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以实现产品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为重要目标。鼓励行业协会或龙头企业联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