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区位选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区位选择和产业转移的研究

——以长春20家企业调查分析为例摘要:产业转移是一个中观的经济现象,但其经济实质是通过企业的投资、转移等来实现的,现阶段我国企业大多数已经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自由经济体,他们的独立性使其成为产业转移的主体,同时也是产业转移中的直接利益主体。本文要以长春企业的区位选择和发展来看产业对内转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长春企业发展战略与产业转移的关系。

关系。

关键词:区位选择产业转移

一、研究背景

(一)企业区位选择的相关研究

企业区位决策的分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从1826年杜能《孤立国》一书的发表,到后来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诞生,再到近代美国学者埃德加·胡佛、伊萨德等人对韦伯、俄林、勒施等人理论的综合,在企业区位决策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因素被考虑进来,各种因素对决策的影响程度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但是,总的来说,企业区位选择时应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企业决定因素以及区位决定因素。企业决定因素主要包括三类:(1)企业在产品创新、生产组织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称为企业的无形资产;(2)企业的获利能力、获得投入要素的能力、企业协调内部关系和提高生产率的能力、独占或控制市场、协同经济能力、风险分散化能力等,称为企业拥有的补充资产;(3)企业在信息成本、转移定价、投入要素或中间品掌控、销售控制等方面的能力,称为企业的内部化能力。区位决定因素包括四大类:一是自然禀赋因素,即自然和创造性资源禀赋所形成的区位环境;二是经济发展因素,即伴随经济发展而形成的区位因素;三是政治区位因素,即政府一定时期内可以控制的区位因素;四是人文区位因素,即与社会文化相关的区位变量,如意识形态、传统、文化教育等。

在P.M.Townroe的研究中,强调区位选择模式的重要性,主要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不论由于何种原因,如果选择的区位不能优化公司的潜在效率,那么公司所选择的区位就存在机会成本。新产业投资的权限、激励机制和诱因的基本原理是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纳入某种程度的基本平衡。所以,新区位的管理效率对于产业投资的生产力的改进与地区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和成效是有益的,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和决策过程相关的产业转移方面的研究可能会有利于公司(改善决策的质量)和公共政策的制定(使政策更加有效)。二是因为产业转移中的区位决策研究是很重要的。区位选择一般是由发展较快且较为成功的企业进行的,它不但反映了产业区位需求的变化,也反映了城市中不同地区间相对有利性的变化。区位因素中,有些因素如转移成本的重要性日趋下降,而其它因素,像公司成员向宜人环境转移的重要性不断上升。这些变化意味着原先具有产业投资优势的地区或部分地区可能丧失了优势,而其它一些地区变得有利可图,成为了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这些变化对于预测哪些地区的非移动产业发展和下降以及地区发展规划的政策效应方面也是很重要的。

蔡一庆认为企业跨区域投资时,会综合考虑被投资地区的区位决定因素,经过分析比较后作出投资的区位决策.一般而言,企业要重点考虑以下区位决定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容量、要素禀赋、政府的行政效率和优惠政策、基础设施水平和产业配套能力。

英国迈克尔.德威洛克、雷切尔.格雷夫、海伦.辛普森用企业区位选择模型分析了英国的政府补贴政策和产业集聚效应对企业区位选择策略的影响,认为企业更愿意在较大规模的市场附近投资建厂,而且产业结构多样化与企业区位选择正相关,具有产业集聚效应的企业更乐于毗邻同行业其它企业投资建厂。另外,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区位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外商独资跨国公司更喜欢到本行业的外商独资企业聚集的地区投资建厂。

(二)产业转移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1.国际产业转移的兴起与发展

有关产业转移的研究,国际上较早形成理论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提出的雁形发展模式啼1,后来小岛清通过发展这一理论,提出了追赶型产业周期理论和边际产业扩张论,在20世纪70年代为日本向亚洲新兴工业国和地区以及东盟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推动本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根据阳3。

1997年卢根鑫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角度研究了国际产业转移问题,认为产业贸易与产业投资促进了技术构成相似性与价值构成相异性的重合产业的成长,而重合产业的存在是导致国际产业转移的基础口3。徐向红等以美国中小企业为考察对象:认为美国中小企业生产管理成本不断上升、竞争激烈、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与转移出去的大公司有较强的依赖性、经济转型升级时期等不良因素导致中小企业有大量外迁的动力哺,。,李国平、杨开忠分析了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数据,结合企业调查,认为外商产业的区位选择主要受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的影响,要素成本在不同区域之间的相对变化是决定外来企业在华空间转移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认为投资国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转移以及中国国内的地区间产业与地域政策的变化也是其产业和空间转移的重要因素瞪。

罗建华等比较系统分析了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国际产业转移在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是导致近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对中国产业集群形成起着推动作用,加快了东部工业化进程,带动了国内企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变革,形成了更加活跃的竞争局面,改善市场行为,促使产业结构的调整。

谭介辉认为顺梯度型产业转移模式,由于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固有级差的存在,落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陷阱之中,发展中国家永远处于落后状态。发展中国家要真正想实现“赶超战略",就必须突破传统的产业转移理论的局限,利用“后发优势",打破产业转移中作为发达国家相对落后技术被动接受者的状态,立足于本国实际,采取适当的方式发展以“逆梯度"型为主的对外直接投资,主动获取高新技术,促使国内产业的发展。

2.国内产业转移的兴起与发展

魏后凯从产业转移的微观主体企业的角度,认为企业是否决定迁移不仅取决于来自现有区位的推力和来自目标市场区位的拉力的大小,还取决于一些企业在现有区位的阻力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涉及到企业迁移所造成的固定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损失,维持现有劳动就业关系所增加的成本,来自地方政府的压力以及管理者旅行成本增加等。

郦瞻、谭福河、沈肖媛认为引起浙江省三大产业转移的因素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追求经营资源的边际效益最大化、企业成长的需要。

陈刚、陈红儿认为产业转移对欠发达区域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要素注入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关联带动效应、优势升级效应、结构优化效应、竞争引致效应和观念更新效应。但余慧倩提出承接地要审慎对待产业转移,产业转移使产业承接地处于垂直型国际分工格局中处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不能天然地推动技术进步,并会产生拉大转出国与承接地之间技术差距的威胁;同时各地区为争夺产业转移会产生内耗,限制了技术的开发等消极影响。

魏后凯从竞争力的视角,指出产业转移对转出区一般会降低转移产业的竞争力,减少就业机会:对转入区通常会提高转移产业的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和产业配套能力,形成集聚经济效应。

李小建等从区域基础、国家政策、发展战略等方面,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从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地区逐步降低,存在着梯度差异,而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将导致一些传统产业向其它欠发达地区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