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公共建筑成为建筑能耗中的巨无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公共建筑成为建筑能耗中的巨无霸
2007年10月29日00:15
中国经济周刊
建筑能耗中的三个“巨无霸”
采暖:占城镇建筑能耗40%
今年3月,由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7》中称,我国北方城镇采暖能耗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40%,为建筑能源消耗的最大组成部分。根据建设部2006年的统计显示,目前全国供热采暖耗能全年约为1.3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0%。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北方冬季供热采暖消耗了大量能源。
“每到冬季,我就比较郁闷:小区是集中供暖,暖气比较充足,但也使得家里很燥热,既浪费能源,又不舒服。”家住北京人定湖西里小区的韩先生告诉记者。
韩先生曾向物业公司反映,能不能把暖气的温度降一点。物业管理人员的回答是:不行。理由是韩先生住的楼层高,温度自然要高一些,如果温度调低了,住在楼下的老年人该不干了。“年轻人忍着点吧,”物业说。“没有办法,我只有自己开窗户透透气,散散热。”韩先生的房子建筑面积为75平米,按每平米24元收费,他家一年的采暖费为1800元。如果使用壁挂炉自主控温,韩先生家大约每天要用5~6立方的燃气,折合10~12元人民币,按照四个月的采暖季来计算,大约花费1200元左右,将比原来少花费将近600元。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由于供热系统设计不合理,用户室内无法自主调控,如果热了,只好开窗户调节室温,大约浪费了全部热量的7%。“我国单位面积采暖平均能耗折合标准煤为20kg/m2·年,为北欧等同纬度条件下建筑采暖能耗的1~1.5倍。”中国工程院院士、建设部建筑节能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教授江亿对记者说。
“面对这种状况,如果实施‘暗补’变‘明补’’和热计量制度的改革,就可在其他方面都不动的情况下,节约能耗近30%。”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说。
在我国实行了数十年的“单位包费、福利供热”的供暖体制,直接导致了供热收费难、浪费严重、能耗高、供热质量差等诸多问题。“暗补”变“明补”,就是把过去由单位替职工交供暖费的“暗补”,变为直接把供暖费以专项补贴的形式发放给职工、由职工直接向供热企业交费的“明补”,实质就是“谁用热、谁交费”。
当“热”不再是“福利”,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更显得至关重要。但供热体制改革在推进过程中一直困难重重。
2003年7月,建设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逐步取消按面积计收热费,积极推行按用热量分户计量收费办法”。2005年底,八部委再次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稳步推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制度,促进供、用热双方节能。”按照建设部有关领导的设想,通过力挺供热体制改革,供热采暖的节能将承担至少三分之一的建筑节能任务指标。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被建设部寄以厚望的供热节能并不理想。
一个具体的例证是:在今年初,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透露,2006年全国城镇新建的节能建筑可形成年节约700万吨左右标准煤的能力。而既有建筑的改造难度比较大,此项目标仍然停留在试点示范阶段,尚未全面启动。
“推进供热计量就要对小区进行管网改造,这将是非常浩大的工程,每户的成本大概需要十几万元。这么多钱,谁出?让用户出,谁会愿意?”北京某物业管理公司的娄主任对记者说。
记者查阅2006年7月建设部出台《关于推进供热计量的实施意见》,发现其中只是笼统要求“各地应加大建筑节能和供热计量改造资金的投入”,并没有就“谁出资?如何出资?”作详细的规定。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在各地,基本上都由当地的热力集团(或公司)投资,对家属楼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作为供热改革主要实施者的各地供热公司,对‘不交费不供热’的改革非常赞成,但对按照热量收费的热改却多在不同程度上给予抵制。”《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7》撰稿人之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杨秀说。
“热改难以实施的原因,一方面是‘采暖是社会福利保障’的观念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则是实际操作中的技术问题:我国以大型公寓式建筑为主,顶部、端部住户的耗热量一般为中间住户的2~3倍,此外,间隔墙之间也相互传热,如果严格按照热量收费,就会造成采暖费用的悬殊差别,一味追求以分户计量为基础的计量收费改革,就会很难实施。”江亿院士说。
据建设部城建司司长李东序介绍,建设部下一步将完善供热价格形成机制,督促各地贯彻《城市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实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制度。同时启动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温度调控改造及节能改造1.5亿平方米。研究制定利用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工作。
大型公共建筑:4%的建筑占了22%的建筑能耗
“大型公共建筑建筑面积占不到城镇建筑总量的4%,但是却消耗了建筑能耗总量的22%。”建设部科技司副司长武涌说。最近发布的《中国建筑节能年度
发展研究报告2007》称,我国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的耗电量为
70~300KWH/(m2·年),为住宅的5~15倍,是建筑能源消耗的高密度领域。
以北京市为例,虽然全市大型公共建筑面积仅占建筑总量的5.4%,但全年耗电量却接近全市居民生活用电的一半。据清华大学的薛志峰博士预测:在未来几年内,北京的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面积将增长一倍,达到4000万平方米。按照现有的能耗指标推算,今后大型公共建筑耗电量将高达60亿度,与全市居民生活用电总量的80%相当。
今年6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草案)》规定,夏季公共建筑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但记者今年8月在北京随机走访的十几家写字楼中,室温几乎都低于26℃,员工穿外套开空调的现象很是普遍。空调低温运行所造成的能耗只是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巨大的原因之一。
“罩着玻璃罩子,套着钢铁的膀子,空着建筑身子”,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当下的大型公共建筑。在他看来,目前我国公共建筑追求新、奇、特,管理粗放,已经成为浪费能源的样板。
江亿院士用“黑洞”来形容大型公共建筑造成的能源消耗。据其介绍:北京市一般家庭空调的平均电耗是每平米两度,而大型公共建筑的电耗平均是每平米60~70度;一般家庭的空调半年大约运行400个小时,而大型公共建筑的空调半年大约运行1800个小时。
花巨资建设的大型建筑为什么最后却成为能耗“巨无霸”?
首先有设计上的原因,在一些业内专家看来,很多大型公共建筑都搞大玻璃幕墙,完全不考虑避阳、绝热等措施,造成了巨大的能耗损失。“这都是一些高耗能的建筑垃圾”,皇明集团董事长黄鸣说。在他看来,一般建筑物窗与墙的单位能耗比例为6 :1,而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墙,夏季室内超热,冬季又不挡寒。多数摩天大厦不得不加大功率,开放空调以调节室温,“能源高消耗触目惊心。”
“相对于普通住宅,大型公共建筑用能比较集中,设计比较复杂,但如果片面追求形式,忽视建筑功能,就会造成能源和资源的浪费。”建筑节能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科学院研究员林海燕对记者说:“例如各地出现的“高楼热”有必要降温,否则照此建设势头发展,至少还会持续15年,到时安全、耗能、采光、用电、隔音等诸多问题会更为突出。”林海燕说。
除去设计上的原因,在林海燕看来,个人住宅的节能意识比较强,而大型公共建筑则相对较差,因为是公用的,没有哪个人为巨大的能耗负责。
江亿院士认为,要降低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就需要建立新建建筑的节能审查制度以及运行消耗的定额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