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分析电子教案

电力系统分析电子教案
电力系统分析电子教案

一、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介绍电能变换和电源构成。

2)介绍新能源技术及我国电网的发展蓝图。

3)理解同一标称电压下,不同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有可能不同。

4)熟悉中性点接地方式及运行特点。

难点:

1)小电流接地系统的特点与运行。

二、习题:习题集1-1、1-2

课时单元:1

(一)、教学内容

1-1电力工业概况

1831年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为发电机的发明创造了前提条件。

1875年法国巴黎火车站

1879年第一座试验电厂

1882年爱迪生小型电力系统 pearl street 有6台直流发电机,59个用户,电压等级kV

110。1884年,出现变压器

1889年波特兰

1897年犹他州

交流最高电压等级kV

±kV,电网规

1050,出现在前苏联和巴西,直流最高等级为500

模不断扩大,如美加同一电网。

描述电网的主要参数:

1.总装机容量。电力系统的总装机容量指该系统中实际安装的发电机组额定有功功率的总和,以千瓦)

W

(、吉瓦)

(G计。

kW

(、兆瓦)

MW

2.年发电量。指该系统所有发电机组全年实际发出电能的总和,以兆瓦?时(h

MW?)、吉瓦?时(h

TW?)计。

GW?)太瓦?时(h

3.最大负荷。指规定时间,如一天、一月或一年内,电力系统总有功功率负荷的最大值,以千瓦)

GW

(计。

(、吉瓦)

MW

(、兆瓦)

kW

4.额定频率。按国家标准规定,我国所有交流电力系统的额定频率均为Hz

50。

5.最高电压等级。同一电力系统中电力线路往往有几种不同电压等级。所谓最高电压等级,是指该系统中最高电压等级电力线路的额定电压,以千伏)

(计。

kV

6.地理接线图。电力系统的地理接线图主要显示该系统中发电厂、变电所的地理位置,电力线路的路径,以及它们相互间的连接。

7.电气接线图。电力系统的电气接线图主要显示该系统中发电机、变压器、母线、断路器、电力线路之间的电气接线。

1-2我国电力工业和电力系统简介

一、基本发展史

1882年,英国人在中国成立了上海电气公司。

1911年,杨树浦发电厂动工,1913年开始发电,到1924年,共有12台发电机,装机121。

MW

1949年以前,有kV

154等电压等级。

220,kV

1981年,建成平顶山-武汉,我国第一条kV

500交流输电线路。

1989年,建成第一条500

kV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葛洲坝-上海。

二、我国主要电力系统简介

至今,已建成的跨省电力系统有五个,即华东系统、东北系统、华中系统、华北系统和西北系统。另外,还有南方电网、川渝电网、山东电网、福建电网、海南电网、西藏电网、新疆电网和台湾电网。

1-3电力系统的基本特点要求

一、电力系统特点

1.电能不能大量存储。发电、变电、输电和用电同时进行。

2.电力系统暂态过程非常短。

3.电力系统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4.电力系统电能质量要求高,对电压、频率、波形都有严格的国家标准。

二、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

1.保证可靠持续运行的基本要求。

2.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

3.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综上所述,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就是向用户提供优质、可靠、经济的电能。

1.习题集1-1

课时单元:2

(一)、教学内容

1-4 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

一、电力系统的接线形式

1.无备用接线方式:负荷只能从一个电源获得电能―开式接线,主要优点在于简单、经济、运行方便,主要缺点是供电可靠性差。

2.有备用接线方式:负荷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电源获得电能―闭式接线。有两端供电、环式、链式等。优点在于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高,缺点是不够经济。

二、电压等级

1.我国规定的额定电压等级有(单位:KV)

额定电压的确定

1) 输电线路的额定电压等于我国规定的额定电压等级。 2) 发电机的额定电压比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高5%。

3)

变压器一次绕组额定电压等于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 二次绕组额定电压高于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的10%倍。特殊:与发电机直接相连的升压变压器一次绕组电压与发电机相等;直接与用电设备相连的变压器二次绕组电压比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高5%。

原因:1)输电线路有10%的电压降落。发电机、变压器有5%的电压降落。 2)用电设备的电压偏移要求不超过±5%。

例:标出图中各设备的额定电压?(注:图中所注电压是线路的额定电压)

2. 不同电压等级的适用范围

根据S=UI ,输送一定功率时,电压高,电流小,材料投资少,绝缘投资大;

电压低,电流大,绝缘投资少,材料投资大。

所以,输送一定的功率有一个合适的电压。

低压网:1KV 以下;中压网:1KV ~10KV ; 高压网:35KV ~330KV ; 超高压网:

三. 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

1)小电流接地系统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如果发生单相接地故障,非故障相电压升高至原来的3倍,

对绝缘要求高(不适应电压等级高的系统,适用于kV 110以下系统)。 2)大电流系统

中性点接地: kV 110及以上系统

1-5 电力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1. 高参数:高温、高压、超临界、单机容量 2. 大容量远距离高压输电、大系统互联 3. 高度自动化 4. 电力市场化 5. 分布式发电

1-6电力学科范畴及本课程主要内容

一、日有功负荷曲线

负荷低谷;尖峰负荷;最大负荷m ax P ,最小负荷m ax P ;基本负荷的概念。

二、年最大负荷曲线

它反映从年初到年终整个一年内的逐月(或逐日)综合最大负荷的变化规律。 三、年持续负荷曲线

年持续负荷曲线是根据全年的负荷变化按照其大小及在一年中累计的持续运行时间排列组成的,电能W :

?

=87600

Pdt W

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max

8760

max

max P Pdt

P W

T ?

=

=

m ax T 的物理意义为:当用户始终保持最大负荷m ax P 运行时,经过m ax T h 所消耗的电能恰好

等于其全年的实际总耗电量。可以按式max T W =m ax P 近似地求出该负荷全年使用的电能。这

种方法在电网计算时是常用的。

根据需要,有时还需要制定日无功负荷曲线、日电压变化曲线、月最大负荷曲线等。七、习题:习题集2-1-1、2-1-2、2-1-6、2-2-1、2-2-2、2-2-3、2-2-4、2-2-5、2-3-1、2-3-2、2-4-1、2-4-3

课时单元:4

(一)、教学内容

2-3 电力线路的参数和数学模型

一、电力线路的结构

电力线路按结构可分为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

架空线路是由导线、避雷线、杆塔、绝缘子和金具构成。它们的作用。

1.导线和避雷线

导线和避雷线除了要求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外,还必须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耐化学腐蚀的能力。目前常用的导线材料有铝、铜、钢、铝合金。广泛采用钢芯铝绞线LGJ.。为了减小电晕损耗或线路电抗,对电压在220kV以上的输电线还常常采用分裂导线或扩径导线。

2.杆塔

按受力的特点分为直线杆塔、耐张杆塔、转角杆塔和直线转角杆塔、终端杆塔、换位杆塔及跨越杆塔等;架空线路的三相导线的换位.

3.绝缘子

绝缘子是用来支持和悬挂导线并使之与杆塔绝缘的。架空线路上所用的绝缘子主要有针式和悬式两种,在个别情况下也有用瓷横担绝缘子等型式。

4.金具

架空线路的金具有悬垂线夹、耐张线夹、接续金具、联结金具、保护金具等几大类。

二、电缆的结构

电缆线路的造价比架空线路要高,电压愈高,两者的差价也愈大。另外,电缆线路的故障点的确定和检修比架空线路要复杂得多。优点,如不需要在地面上架设杆塔,节省土地占用面积;供电可靠,极少受外力破坏和气象条件的影响;对人身较安全等。

1.电缆的构造

电缆的构造一般包括导体、绝缘层和保护包皮三部分。

二、电力线路的阻抗

1.电阻

直流电路中导体的电阻可按下式计算:l S

R ρ

=

修正以后的电阻率,应考虑到下面三个因素:

(1)绞线中线股的实际长度要比导线的长度长2%-3%。 (2)导线和电缆的实际截面比额定截面要小。 (3)集肤效应。 电阻一般查表。

()[]20120-+=t a r r t (2-3) 2.线路的电抗

41102lg 6.42-???? ?

?

+=r m r D f x μπ

其中 3ca bc ab m D D D D = m D 为三相导线的几何平均距离,简称几何均距(cm 或mm), 如将f =50,1=r μ代人,可得:0157.0lg 1445.01+'

=r D x m

分裂导线减小了每相导线的电抗。

n

r D x m 0157

.0lg

1445.01+

'= (2-7) 双回输电线路的总电抗为单回线并联。 3.线路的电导

由沿绝缘子的泄漏电流和电晕现象决定。电晕现象,电晕的危害。 线路的电导 32

110-??=

U

P g g (2-10)

4.线路的电纳 61110lg 58

.72-?=

=r

D fC b m

π (2-12) (四)、作业:习题集2-1-1、2-1-2、2-1-6

(一)、教学内容

2-2变压器的参数和数学模型 一、 双绕组变压器的参数和数学模型

1.电阻

2

2

1000N

N

k T S U P R = (注意单位的变换)

2. 电抗

N

N

K K N N

T S U U U I U X 100%100%32

=?≈

3.电导

4.电纳

20100%N

N

T U S I B ?=

主要介绍参数的推导过程。

(四)、作业:习题集2-2-1、2-2-2

课时单元:6 (一)、教学内容

二、 三绕组变压器的参数和数学模型

三绕组变压器三绕组的容量比有不同的组合,且各绕组在铁芯上的排列又有不同方式,所以存在一些归算问题。 (一) 容量比100/100/100

1. 电阻

)(21

)32()13()21(1----+=

k k k k P P P P )(21

)13()32()21(2----+=k k k k P P P P

)(2

1

)21()13()32(3----+=k k k k P P P P

20

1000N

T U P G =

短路损耗1k P 、2k P 、3k P 由铭牌给出

则按与双绕组变压器相似的公式计算各绕组电阻

2

2

111000N

N

k T S U P R = 2

2

221000N N

k T S U P R = 2

2

33

1000N

N

k T S U P R = 2.电抗

由各绕组两两之间的短路电压U k (1-2)%、U k (2-3)%、U k (3-1)%求出各绕组的短路电压

%)%%(21

%)32()13()21(1----+=

k k k k U U U U %)%%(21

%)13()32()21(2----+=k k k k U U U U

%)%%(2

1

%)21()13()32(3----+=k k k k U U U U

再按与双绕组相似的计算公式求各绕组的电抗 2

2

111000%N N

k T S U U X = 2

2

221000%N N

k T S U U X = 2

2

33

1000%N

N

k T S U U X = 导纳的计算与双绕组相同。 (二)、容量比100/100/50

P k(1-3)= P ’k(1-3) (I N / I N /2)2=4 P ’k(1-3) P k(2-3)= P ’k(2-3) (I N / I N /2)2=4 P ’k(2-3) 有时,电压也未归算,则:

U k(1-3)%= U ’k(1-3) % (I N / I N /2)=2 U ’k(1-3) %

U k(2-3)%= U ’k(2-3) % (I N / I N /2)=2 U ’k(2-3)

注意:

1、 有时厂家给出的数据是已经折算好的,不必再折算。

2、 新标准中厂家仅提供一个最大短路损耗Pkmax 。

2

2

max %)

100(2000N

N k T S U P R = %)100(%)50(2T T R R = 3、三绕组变压器按其三个绕组在铁芯上排列方式的不同,有两种不同的结构,即升压结构和降压结构。

三、 自耦变压器的参数和数学模型

就端点而言,自耦变压器完全等同于普通变压器(画图),而自耦变压器的实验也和普通变压器相同,故自耦变压器的参数计算和等值电路和普通变压器相同。

特殊的是容量归算问题:因为自耦变压器的第三绕组的容量总小于变压器的额定容量。有时厂家提供的实验数据中不仅短路损耗P k 甚至电压百分值U k %也是未经归算的数值,因此也需要归算。

课时单元:7 (一)、教学内容

2-5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一、标么制及其应用 1. 有名制和标么制 标么制的定义、优点。

a:线电压和相电压的标么值数值相等。 b.三相功率和单相功率的标么值数值相等。

五个基准值中只有两个可以任意选择,其余三个派生。通常是,先选定三相功率和线电压的基准值S B 、U B 。然后求出每相阻抗、导纳和线电流的基准值。 2. 基准值之间的标么值换算

对于不同基准值之间的标么值要进行换算,例如,某发电机的同步电抗标么值x d *是以电机自身的N S 、N U 为基准,若待计算的电力网络基准为B S 、B U ,则必须对其进行归算

2

2

)(B

N N

B d B d U S U S x x *=* 3. 标么值的电压级归算

两条途径:

(1)将网络各元件阻抗、导纳以及网络中各点电压、电流的有名值都归算到同一电压级——基本级,然后除以与基本级相对应的阻抗、导纳、电压、电流基准值

(2)是将未经归算的各元件阻抗、导纳以及网络中各点电压、电流的有名值除以由基本级归算到这些量所在电压级的阻抗、导纳、电压、电流基准值。 习题集 2-3-1、2-3-2、2-4-1、2-4-3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1、电力线路和变压器中的电压降落、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的计算方法;

2、对简单辐射形网络,在已知条件不同时,用逐段推算法确定节点电压和传输功率的

方法;

3、环网和两端供电网初步功率分布的计算及功率分点的确定;

4、环网及两端供电网的分解及潮流分布的计算。

难点:1、对简单辐射式网,当已知的功率和电压不是同一节点的时(如:已知首端功率和末

端电压),用逐段推算法确定其他节点电压和传输功率的方法;

2、环网及两端供电网的分解;

3、电磁环网的潮流计算。

七、习题:习题集3-1-1、3-1-2、3-1-4、3-2-6、3-2-7、3-2-9、3-2-14、3-2-15

课时单元:8 (一)、教学内容

3-1简单电力线路运行状况的计算和分析 一、电力线路运行状况的计算

1、电力线路的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

可以运用电路原理求解电流、电压等,但要进行复数运算,不利于手算,手算时尽量避免复数运算。以下公式采用相电压和单相功率推导,然后拓展到线电压和三相功率。

2

2

2222

121~jBU GU S y -=? 22222

~

~~Q j P S S S y '+'=?+=' z Z z Q j P X U Q P j R U Q P S ?+?='+'+'+'=?2

2

2222222222~ 1121~

~~Q j P S S S z '+'=?+'='

11212112121~

y y y Q j P jBU GU S ?-?=-=?

11111~

~~jQ P S S S y +=?+'=

取2

U &与实轴重合。则由

Z U S U U *?

??

?

??'+=2221~&&& 可得)()()(2

2

22222

22221U X Q R P j U X Q R P U jX R U Q j P U U '-'+'+'+=+'-'+=& 再令U U X Q R P U ?='+'+

2222;U U X Q R P δ='-'2

2

2

将上式改写为U j U U U δ+?+=)(2

1& 则又可得2221)()(U U U U δ+?=+

U

U U

tg ?+=-21

δδ

如果已知始端电压和始端功率求末端电压和功率则从左向右推导。(1)功率损耗的公式

不变,功率逐级相减。(2)电压损耗的公式如下。(3)相量图不同。

注意:(1)以上公式完全适用于三相系统。

(2)电压计算公式中,使用同一点的电压和功率。 电压降落:U j U δ+? 电压损耗:221U U U ?≈- 电压偏移:%1001?-N N U U U 、%1002?-N

N

U U U 讨论。

(四)、作业:

习题集3-1-1、3-1-2、3-1-4

课时单元:9 (一)、教学内容

2、电力线路的电能损耗 (1)精确的计算方法

K +??++

??++

??+=

32

32

32322

22

22212

12

121t R U Q P t R U Q P t R U Q P W t

t

t t

t

t t

t

t L

(2)查表法

由最大负荷损耗时间m ax τ与最大负荷时的功率损耗m ax P ?求得,即max max τ??=P W L (3)经验公式8760max ???=年负荷损耗率P W L

三、变压器的电压降落、功率损耗

)(~

2

2

2222T T zT jX R U Q P S +'+'=? 2

2

22222

1U R Q X P j U Q R P U U T T T '-'+'+'+=& 21)(~

U jB G S T T yT +=?

变压器励磁支路的无功功率与线路支路的无功功率符号相反。 1.变压器的功率损耗 方法一:同线路计算 阻抗支路中的功率损耗ZT S ?

?

222222

2

22

()()ZT

T T T S P Q S Z R jX U U ?

'''+?==+ZT ZT P j Q =?+? (3-14) 励磁支路中的功率损耗yT S ?

?为

2

2221111()T yT T T T T yT yT S U Y U G jB U G jU B P Q ?

*

?==+=+=?+? (3-15)

方法二:直接由变压器铭牌上的数据进行计算。

当变压器实际运行并非在额定的条件下,通过变压器的功率为S ?

时,则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可按下式计算

222200[(

)()]%%[()()]1001001000100T yT yT ZT ZT N N

k k N N N N

S S S P j Q P j Q S S P I P U S S

j S j S S S ?

?=?+?+?+?=+++ (3-19)

对n 台并列运行的变压器,其功率损耗为:

2

()[()T yT yT ZT N S S n P j Q n P nS ?

?=?+?+?2()]ZT N

S j Q nS +? 2.变压器的电压降落

类似于线路电压降落,可列出变压器阻抗支路中电压降落的纵分量和横分量为

222

22

2

T T T T

T T P R Q X U U P X Q R U U δ''+??=

??

?''-?=??

3.变压器的电能损耗

推广到n 台变压器中的电能损耗

2

0max 8760()10001000k n N

P P S W n

n nS τ?=?+?? (四)、作业:

习题集3-1-5、3-1-6、3-1-14、3-1-15、3-1-16

课时单元:9 (一)、教学内容

3-2 辐射网络和环形网络的潮流分布

一、 简单辐射网络的潮流计算

1)

已知同一端的功率和电压,求另一端功率和电压;方法为从已知功率、电压端,齐头并进逐段求解功率和电压,如下图所示 2)

已知始端电压、末端功率,求始端功率、末端电压(以此居多);或已知末端电压、始端功率,求末端功率、始端电压。求解方法总结为“一来、二去”共两步来逼近需求解的网络功率和电压分布。一来即:设所有未知电压节点的电压为线路额定电压,从已知功率端开始逐段求功率,直到推得已知电压点得功率;二去即:从已知电压点开始,用推得的功率和已知电压点的电压,往回逐段向未知电压点求电压。在计算中,上述过程一般只需要做一次。但当一次“来、去”完毕后,此电压与初始假设电压相差较大时,可再一次假设未知电压节点的电压值为刚刚计算得到的节点4电压值,继续进行“来、去”计算,直到前后两次同一点的电压值相差不大。

例题讲解。 。

(四)、作业:

习题集 3-2-2、3-2-3

求功率 求电压

求功率 求电压

求功率 求电压

U 4(已知)

S 4(已知) 计算起点

1

2

3

4

课时单元:10 (一)、教学内容

二、 环网计算

(1) 化简网络。计算出各节点的运算负荷或运算功率,从电源点将环网解开。 (2)忽略功率损耗,进行初步功率分布计算

*

****

**

*

*

*

*

*

*

*

*

*

++++=

++++==31

23122331231331

231223

23123131

1)

(~~~Z Z Z Z Z S Z S Z Z Z Z I Z I Z I U I U S a a &&&&

设忽略网络中的功率损耗 223~~~S S S a -=

32331~~~S S S -= 打开网络。

同理,由力矩法,以1'为支点可求得b S ~

*

****

*++++-

=31

231212233122)

(~~~Z Z Z Z Z S Z S S b

(3)找出功率分点,使两端供电网拆成两个辐射网

有功功率分点和无功功率分点的含义。有功功率分点标以▼,无功功率分点标以▽,有功功率分点和无功功率分点不一定相同。 (4)按辐射网的计算步骤进行潮流计算

均一网的计算。∑

∑=++++=

l l S l l l l l S l S S m

m a ~)(~

~~

31

231223312313

三、两端供电网的功率分布计算

*

****

***

+++++==31

231234334232~)(~~Z Z Z u

d U Z S Z Z S I U S N a N

a &&

其中

*

***

**++++31

231234

334232~)(~Z Z Z Z S Z Z S 为自然功率;

*

*

*

*

++31

2312Z Z Z u d U N &为强制功率,方向与dU 的取向有关。

四、环网中变压器不匹配时循环功率的计算

如果环网中两个变压器的变比不同,则网络空载且开环运行时,开口两侧将有电压差,闭环运行时有循环功率。

(四)、作业:

习题集3-2-6、3-2-7、3-2-9、3-2-14、3-2-15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案(4)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1、节点导纳矩阵的形成与修改;

2、节点的分类和功率方程;

3、修正方程的形成及雅克比矩阵的计算;

4、牛顿-拉夫逊法计算潮流分布的步骤。

难点:1、考虑变压器非标准变比时节点导纳矩阵的形成和修改方法; 2、牛顿-拉夫逊法计算复杂电力系统潮流分布的数学模型。

四、教学手段

1、 详细分析变压器的∏形等值电路,使学生对∏形等值电路的端口条件及工作原理有深入的理解,则根据变压器的∏形等值电路可计算出相应节点的自导纳和互导纳;

2、 对于难点2,采用从简单到难,逐步深入的讲解方法,即:首先介绍牛顿-拉夫逊法求解一维非线性方程的方法,然后将该方法推广于多变量非线性方程组,接着形成潮流计算非线性方程组有条件的学生可以编写采用牛顿-拉夫逊法计算电网潮流分布的计算机程序。

七、习题:习题集4-1-2、4-1-3、4-1-5、4-2-3、4-2-4

课时单元:11 (一)、教学内容

准备知识:变压器等值模型。

1210202

2

1

111

111

T

T T T T T

y y Z K K K K y y K Z K K K y y K Z K ******

****?==??

?--=?=??

?--=

?=??

一、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

1.节点电压方程 I B =Y B U B ⑴自、互导纳的物理意义

自导纳ii Y 在数值上等于与该节点I 直接连接的所有支路导纳的总和。如13121011y y y Y ++=。 互导纳ji Y 在数值上等于连接节点i 、j 支路导纳的负值,即ji ji y Y -=。如2121y Y -=。

⑵节点导纳矩阵Y B 为对称方阵。 ⑶节点导纳矩阵Y B 为稀疏矩阵。

⑷节点导纳矩阵Y B 具有对角优势。2.节点导纳矩阵的形成

2用直接形成法形成节点导纳矩阵Y B 。节点导纳矩阵即可根据自导纳和互导纳的定义直接形成,也可用支路——节点关联矩阵计算。

3.节点导纳矩阵的修改

⑴从原有网络引出一支路,同时增加一节点,节点导纳矩阵将增加一阶。

新增的对角元jj Y ,ij jj y Y =; 新增的非对角元ij Y ,ij ji ij y Y Y -==;

原有矩阵中的对角元ii Y 将增加ii Y ? ,ij ii y Y =?。 ⑵在原有网络的节点i 、j 之间增加一支路。

ij jj ii y Y Y ==??,ij ji ij y Y Y -==??

⑶在原有网络的节点i ,j 之间切除一支路

ij ii y Y -=?,ij jj y Y -=?,ij ji ij y Y Y ==??

⑷原有网络的节点i 、j 之间的导纳由ij y 改变为ij

y ': ij ij

ii y y Y -'=?,ij ij jj y y Y -'=?,ij ij ji ij y y Y Y '-==?? (5)原有网络节点i 、j 之间变压器的变比由K *改变为K *

' 0=ii Y ?;2211jj T Y y K K **???=- ?'??;11ij ji T Y Y y K K **??

?=?=- ?'??

(四)、作业:

习题集4-1-2、4-1-3、4-1-5

课时单元:12 (一)、教学内容

一、潮流计算基本方程

B

B B B

()*

*=S Y U U (3-66)

其展开式为

∑=*

?

-=

n

j i

i

i j ij U jQ P U Y 1

(1,2,)i =n L (3-67)

或 ∑*

*

?

=+j ij i i i U Y U jQ P (1,2,)i =n L (3-68)

节点分类:

(1)PQ 节点。(2)PV 节点。(3)平衡节点。 二、高斯—塞德尔法计算潮流

特点和步骤。

应用高斯-塞德尔法计算的主要步骤如下:

(1)根据网络结构、参数,形成节点导纳矩阵B Y ; (2)迭代计算各节点电压i U ?

。 1)对PQ 节点:

a .设某节点为平衡节点。

b .设各节点电压的初始值。

c .据初始值电压(0)1

U ?、(0)i

U

? (i =2、3、…n)及已知的节点注入功率i P 、i Q 进行第一次

迭代,求(1)2

U

?、(1)3

U

?、…、(1)n

U

?即有

d .第二次迭代。

e .第1k +次迭代。

f .第k+1次迭代后,当所有节点电压都满足(1)

()

k k i

i U U ε+??-≤ (精度)时,表明迭代收敛,

则第k+1次的结果即为所求。

(3)计算功率。 习题集4-2-3

课时单元:13、14 (一)、教学内容

三、牛顿-拉夫逊法计算潮流

(一)概述

1. 牛顿-拉夫逊法的意义和推导过程

把()f x 按泰勒级数在(0)x 点展开

(0)(0)

(0)

(0)

(0)2[]()[][][]2!

f x f x f x f x x

x '''=-?+?L

()(0)(0)[]

(1)

[]0!

n n

n f x x n -?= 修正方程 (0)(0)(0)[][]0f x f x x '-?= 2.牛顿—拉夫逊法的特点

(1)牛顿-拉夫逊法是迭代法,逐渐逼近的方法;

(2)修正方程是线性化方程,它的线性化过程体现在把非线性方程在(0)x 按泰勒级数展开,

并略去高阶小量;

(3)用牛顿—拉夫逊法解题时,其初始值要求严格(较接近真解),否则迭代不收敛。 3.多变量非线性方程的解

牛顿-拉夫逊法的修正方程1

1100

012(0)(0)(0)(0)1121222(0)(0)(0)(0)00021221

2(0)(0)(0)(0)1200012[][][]n n n n n n n n n n n f f f x x x f x x x x f f f f x x x x x x x f x x x x f f f x x x ???????????

????????????????????????=????????????????????????????????L L L L M

M M L L 、、、、、、???? 缩写为 ()()()[]=k k k X ?F J X (3-89)

雅可比矩阵含义。

(二)潮流计算时的修正方程 1.直角坐标表示的修正方程

11

[()()]0

[()()]0

n

i i ij j ij j i ij j ij j j n i i ij j ij j i ij j ij j j P e G e B f f G f B e Q f G e B f e G f B e ==?--++=??

??---+=??

∑∑ (3-93) 雅可比矩阵的各个元素表达式。

雅可比矩阵特点:

2.极坐标表示的修正方程

11

(cos sin )0

(cos sin )0

n

i i j ij ij ij ij j n

i i j ij ij ij ij j P U U G B Q U U G B δδδδ==-+=--=∑∑

雅可比矩阵的各元素

(三)牛顿-拉夫逊法的求解过程及框图 四、PQ 分解法的基本思路

(二)、教学手段

板书和多媒体结合。

(三)、板书设计

主要多媒体课件,板书只写解释内容。

(四)、作业

习题集4-2-4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案(5)

三、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有功功率变化与调整控制;

2) 耗量特性、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

3) 等耗量微增率准则与有功负荷最优分配; 4) 联合电力系统频差及联络线上功率的计算。 难点:

1)水火电厂有功负荷最优分配; 2)调频计算。

七、习题:习题集5-1-2、5-1-3、5-2-1、5-2-2、5-2-4、5-2-7、5-2-8

课时单元:15 (一)、教学内容

5-1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

一、 有功功率负荷的变动和调整控制

1. 电力系统频率变化的影响

(1) 频率变化引起电动机转速的变化,影响产品质量。 (2) 频率降低,电动机功率降低。

(3) 频率变化影响电钟的准确性,频率过低使雷达和计算机无法工作。 (4) 低频运行,汽轮机叶片共振。 (5) 频率降低,系统无功损耗增加。 2. 有功和频率的关系

系统稳定运行时,有功保持平衡。L L G P P P ?∑+∑=∑,作用在发电机转子轴上的两个转矩-机械转矩M T 和电磁转矩M E 平衡。机械转矩决定于原动机的机械功率P T ,电磁转矩取决于电磁功率P E 亦即负荷功率。负荷变化,机械功率由于惯性很难跟上电磁功率的变化,发电机转速变化。因ω=2πf ,速度变化,频率变化。

3.负荷变化及频率的调整

第一种变动幅度很小,周期又很短,这种负荷变动有很大的偶然性。第二种变动幅度较大,周期也较长,属于这一种的主要有电炉、压延机械、电气机车等带有冲击性的负荷。第三种变动幅度最大,周期也最长,这一种是由于生产、生活、气象等变化引起的负荷变动。第三种负荷基本上可以预计。

一次调整、二次调整、三次调整的概念。 二、有功功率负荷曲线的预计(负荷预测) 三、有功功率电源和备用容量 装机容量、电源容量、备用容量

系统备用容量可分为热备用和冷备用或负荷备用、事故备用、检修备用和国民经济备用

等。

热备用、负荷备用、事故备用、检修备用。

具备了备用容量,才可能谈论它们在系统中各发电设备和发电厂之间的最优分配以及系统的频率调整问题。

5-2 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 一、有功功率最优分配的含义

二、最优分配负荷时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1.耗量特性

发电设备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这关系称耗量特性。

耗量特性曲线上某一点纵坐标和横坐标的比值,即单位时间内输入能量与输出功率之比称比耗量μ。P F /=μ

耗量特性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称耗量微增率λ。 2.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目标函数就应该是总耗量。即∑==∑=+++=n

i i Gi i Gn n G G P F P F P F P F F 12211)()()()(Λ

等式约束条件也就是有功功率必须保持平衡的条件。即

01

1

=?--∑====∑∑P P P

n

i i Li n

i i Gi

不等约束条件有三,分别为各节点发电设备有功功率Gi P 、无功功率Gi Q 和电压大小不得逾越的限额,

(四)、作业:习题集

课时单元:16 (一)、教学内容

三、等耗量微增率准则

n λλλΛ==21

等耗量微增率准则。它表示为使总耗量最小,应按相等的耗量微增率在发电设备或发电厂之间分配负荷。

5-3 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 一、调整频率的必要性 二、频率静态特性

1、 自动调速系统及其调节特性(动画)

2、发电机的频率特性 发电机的单位调节功率0

f f P f P K N GN G G ---=??-

=

机组的调差系数GN

N GN N G P f f P f f P f

-=---=??-

=000σ 单位调节功率的标么值为:

100%1

0?=-==??-=*σN N GN N G N GN G

G f f f P f K f f P P K

3、负荷的频率特性

负荷从电网中取用有功功率与电网频率的关系。

负荷的单位调节功率f

P

K L L ??=,

三、一次调频

f K K P L G LO ?+-=?)( 或 S L G LO K K K f P =+=??-

这个S K 称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 一次调频为有差调频。

(四)、作业:习题集5-1-2、5-1-3、5-2-1、5-2-2 课时单元:17 (一)、教学内容

四、二次调频

类似于一次调频可得

f K K P P L G GO LO ?+-=?-?)( , S L G GO

LO K K K f

P P =+=??-?-

如GO LO P P ?=?, 即发电机如数增发了负荷功率的原始增量LO P ?,则

0=?f ,亦即实现了所谓的无差调节。

五、互联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

思考题:电力系统互联的益处?潜在威胁?

如上图所示,联结前A 、B 为两个独立电力系统 互联前 A : A A GA LA f K P P ?-=?-?

B : B B GB LB f K P P ?-=?-?

联合后 A A GA ab LA f K P P P ?-=?-?+?

电力系统分析大题总结

电力系统分析(大题部分) 14年和15年考过的题应该不会再考,今年考 调压的可能性非常的大,其次是潮流计 算,最优 网损,最优有功分配。不过每个专题的大题都应该掌握,以下列出最经典的题, 记住做题步骤,理解做题方法,掌握以后基本可以应试。 14年15年的考题的解答放在了 相应的板块中。 一.元件参数: 本节本质:只需要把公式记下来会算即可,知道算出来以后 变压器的等值电路、线路的n 型等值电路 如何画。 1. 线路参数计算: 如果考会给这些已知量:电阻率p (铝31.5),导线截面积S (如LGJ-400,截面积 就是 400),导线长度(km ),直径d 或者半径r (公式里是半径),三相导线的几何平 均距离Dm (Dm 是三根导线互相之间距离乘积,开个三次根号,如ABC 三相相邻间隔4 米, 那么Dm=U X 4 X 8)。有了上述这些可以算出导线的等值电路。 先算出每千米导线的电阻r ,电抗X ,电纳b ,最后乘以长度。 公式如下: 电阻:r = p / S 亠丄、 Dm 电抗:x = 0.1445lg + 0.0157 r 用算出来的乘以长度,得出线路参数 R,X,B ,单位是欧姆Q 和西门子S 。 等值电路: 2. 变压器参数计算: 如果考会给这些已知量:额定容量S N ,短路损耗P k ,阻抗电压百分数U%空载损耗 P 。,空载电流 电纳: 7.58 弄X10

百分数I。%以及变比,如220kv/11kv。 直接带入公式计算: 厂P K U2 R T = X' 11000S N S N 2 7 U K% U N2 X T = X 1100 S N P0 S N Gr = X —2 I000S N U N2 I 0% S N B T = X —2 100 U N2 上述U N的选择:高压侧低压侧都可,按高压侧电压带入,算出来的参数是高压侧的,同理低压侧。比如220KV/11KV的变压器,如果末端电压10KV。变压器参数计算时,UN带入的是高压侧电压220,那么整条线路进行潮流计算的时候电压等级就是220,末端电压 需要归算,即乘以变压器的变比(归算只需看从这头到那头经过多少变压器,乘以变比即可),10X 220/11=200,在计算中,末端电压就是200kV。 等值电路: 注意是G-jB,线路是正的,这里是负的。 二?简单电力网潮流计算: 大纲中只要求开式网计算,但是14年15年都考了超纲内容,环网还是看一下比较好, 加了*号,有精力要看一下,实在没时间就舍弃吧。 本节本质:对于单电源线路运用三个公式求出每个节点的电压,功率。对于环网和双电源网络,还需掌握额外几个公式。有可能结合第一节的内容来考,考到可能性较高。 题型有三种,已知首端或末端电压及此节点的功率(即电压功率在一个节点);已知首端电压和末端功率,或末端电压首端功率(即电压功率不在一个节点);

(蔡中杰)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课程设计(论文) 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 题目名称电力系统短路计算 学生学部(系)机械电气学部电气工程系专业班级09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5)班 学号 12030905002 学生姓名蔡中杰 指导教师罗洪霞 2012年 6 月 18 日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论文)的内容 1、掌握比较复杂的电网进行电力系统三相短路起始次暂态电流的计算,短路后指定时刻短 路电流周期分量的计算。 2、给短路点处赋予平均额定电压及基准容量,求解等值网络数值并根据电力系统网络画出 等值网络。 3、不对称短路时短路点故障相电流和非故障相电压的计算。 4、对称和不对称短路后任意支路故障电流和节点电压的计算。 5、书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电子版),并打印纸质版上交。 二、课程设计(论文)的要求与数据 二、课程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工作 1、按照规范的格式,独立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撰写; 2、完成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对称短路电流、不对称短路电流的计算三相短路起始次暂 态电流的计算,短路后指定时刻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计算。 3、完成计算的手算过程 4、运用计算机的计法。

四、课程设计(论文)进程安排 五、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 科技创新报导[J].武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9期 [2] 何仰赞.电力系统分析题解[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7 [3] 蒋春敏.电力系统结构与分析计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2 [4] 戈东方.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12 [5] 李梅兰、卢文鹏. 电力系统分析 [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12. 发出任务书日期: 2012 年 6 月 1 日指导教师签名: 计划完成日期: 2012 年 6 月 20 日教学单位责任人签章:

电力系统分析毕业设计

目录 引言 (1) 1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及发电厂装机容量的确定 (2) 2 确定电力网的最佳接线方案 (4) 2.1 方案初选 (4) 2.2 方案比较 (5) 2.3 最终方案的确定 (18) 3 发电厂及变电所电气主接线的确定 (18) 3.1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 (18) 3.2 发电厂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及选择 (19) 3.3 变电所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 (19) 3.4 主接线方案确定 (20) 4 选择发电厂及变电所的主变和高压断路器 (20) 4.1 发电厂及变电所主变压器的确定 (20) 4.2 短路电流计算 (23) 4.3 高压断路器的选择与校验 (37) 5 各种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计算 (42) 5.1 潮流计算的目的和意义 (42) 5.2 丰水期最大负荷的潮流计算 (43) 5.3 丰水期最小负荷的潮流计算 (49) 6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及调压计算 (55) 6.1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 (55) 6.2 调压计算 (56) 7 浅谈电力网损耗及降损节能措施 (60) 7.1 损耗计算 (61) 7.2 电网电能损耗形成的主要原因 (62) 7.3 降损节能的措施 (64) 参考文献 (68) 谢辞 (69) 附录一计算机潮流计算程序: (71)

引言 本次设计的课题内容为电力网规划设计及降损措施的分析,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学习完该专业的相关课程后,在毕业前夕所做的一次综合性的设计。 该次毕业设计的目的在于:将所过的主要课程进行一次较系统而全面的总结。将所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第一次较全面地用于实践,用它解决实际的问题,而从提高分析能力,并力争有所创新。初步掌握电力系统(电力网)的设计思路,步骤和方法,同时学会正确运用设计手册,设计规程,规范及有关技术资料,掌握编写设计文件的方法。 其意义是对所学知识的进行总的应用,通过这次设计使自己能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并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此外,在计算机CAD绘图及外文资料的阅读与翻译方面也得到较好的锻炼.。 本设计是电力系统的常规设计,主要设计发电厂和变电所之间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灵活的调度,把安全、经济、优质的电能送到负荷集中地区。发电厂把别种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电能经过变电所和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输送被分配给用户,再通过各种用电设备转换成适合用户需要的各种能量。这些生产、输送、分和消费电能的各种电气设备连接在一起而组成的整体称为电力系统。本设计是一门涉及科学、技术、经济和方针政策等各方面的综合性的应用技术科学。 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工程建设中贯彻国家的基本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出切合实际、安全使用、技术先进、综合经济效益好的设计,有效地为国家建设服务。从电力系统的特点出发,根据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对电力系统运行要达到以下的技术要求:保证安全可靠的供电;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电路分析试题和答案(全套)

电路分析试题(Ⅰ) 二. 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KVL体现了电路中守恒的法则。 2.电路中,某元件开路,则流过它的电流必为。 3.若电路的支路数为b,节点数为n,则独立的KCL方程数 为。 4.在线性电路叠加定理分析中,不作用的独立电压源应将 其。 5.若一阶电路电容电压的完全响应为uc(t)= 8 - 3e-10t V,则电容电压的零输入响应为。 7.若一个正弦电压的瞬时表达式为10cos(100πt+45°)V,则它的周期T 为。 8.正弦电压u1(t)=220cos(10t+45°)V, u2(t)=220sin(10t+120°)V, 则相位差φ12=。 9.若电感L=2H的电流i =2 cos(10t+30°)A (设u ,i为关联参考方向),则它的电压u为。三.求下图单口网络的诺顿等效电路,并画等效电路图。(15分) a b 四.用结点分析法,求各结点电位和电压源功率。(15分) 1 2

五.一阶电路如图,t = 0开关断开,断开前电路为稳态,求t ≥0电感电流i L(t) ,并画出波形。(15分) 电路分析试题(Ⅱ) 二. 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电路的两类约束 是。 2.一只100Ω,1w的电阻器,使用时电阻上的电压不得超过 V。 3.含U S和I S 两直流电源的线性非时变电阻电路,若I S单独作用时,R 上的电流为I′,当U S单独作用时,R上的电流为I",(I′与I" 参考方向相同),则当U S和I S 共同作用时,R上的功率应 为。 4.若电阻上电压u与电流i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则电导G的表达式 为。 5.实际电压源与理想电压源的区别在于实际电压源的内 阻。 6.电感元件能存储能。 9.正弦稳态电路中, 某电感两端电压有效值为20V,流过电流有效值为2A,正弦量周期T =πS , 则电感的电感量L =。 10.正弦稳态L,C串联电路中, 电容电压有效值为8V , 电感电压有效值 为12V , 则总电压有效值为。 11.正弦稳态电路中, 一个无源单口网络的功率因数为0. 5 , 端口电压u(t) =10cos (100t +ψu) V,端口电流i(t) = 3 cos(100t - 10°)A (u,i 为

考博必看--电力系统分析上册(诸骏伟)-课程总结

第一章能量管理系统 1.EMS的含义和作用 1).EMS 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是预测、计划、控制和 培训的工具。 2).EMS 主要针对发电和输电系统,用于大区级电网和省级电网的调度中心。 3).EMS 涉及计算机硬软件的各个方面。它最终是通过EMS 应用软件来实现对电力系统 的监视、控制和管理。 2.EMS的主要内容 数据收集级(SCADA) ,能量管理级(GMS&OPS) 包括实时发电控制,系统负荷预测,发 电计划(火电调度计划),机组经济组合,水电计划(水火电协调计划),交换功率计划,燃料调度计划,机组检修计划. 网络分析级(NAS)包括实时网络状态分析,网络 结线分析,母线负荷预测,潮流,网络等值,网络状态监视,预想故障分析,安全约束调度,无功优化,最优潮流,短路电流计算,电压稳定分析,暂态分析.培训模拟级。 3.现有EMS存在的问题 1).EMS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只停留在分布式独立计算分析阶段,多数高级应用 软件都需要人工调用,然后由调度员进行综合决策。2).在电网事故状态下,没有良好的事故分析、定位和恢复手段.3)电力改革使得情况更加复杂。 4.EMS的发展趋势 针对现有的EMS存在的问题,需加入决策系统,增强、扩充了网络分析功能,未来向着调度机器人的方向发展。 第二章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1.潮流计算的定义 2.各种潮流计算的模型和算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一) 高斯——塞德尔迭代法 该算法具有存储量小,程序设计简单的优点。 但收敛速度慢,阶梯式逼近时台阶的高度越来越小,以至于迭代次数过多。 算法特点: 1)在系统病态的情况下(重负荷节点负电抗支路较长辐射型线路长短线路接在同一节点上,且长短线路的比值很大),收敛困难。计算速度缓慢每次迭代速度很快,但由于结构松散耦合,节点间相互影响太小,造成迭代次数增加,收敛缓慢。 2)程序编制简便灵活 (二)、牛顿——拉夫逊迭代法(N_L)算法特点 1)平方收敛,开始时收敛比较慢,在几次迭代后,收敛得非常快,其迭代次数和系统的规模关系不大,如果程序设计良好,每次迭代的计算量仅与节点数成正比。 2)对初值很敏感,有时需要其他算法为其提供初值。 3)对函数的平滑性敏感,所处理的函数越接近线性,收敛性越好,为改善功率方程的非线性,实用中可以通过限制修正量的幅度来达到目的。但幅度不能太小。 4)对以节点导纳矩阵为基础的G_S法呈病态的系统,N_L法一般都能可靠收敛。牛顿迭代法有明显的几何解释:收敛速度:平方收敛收敛性:局部收敛 (三)、PQ分解法潮流 N_L法的J阵在每次迭代的过程中都要发生变化,需要重新形成和求解,这占据了N_L法的大部分计算时间,这也是N_L法速度不能提高的原因。 可能性:N_L法可以简化成为定雅可比矩阵法,如果固定的迭代矩阵构造得当,定雅可比矩阵法可以收敛,但只有线性收敛速度。 算法特点 1)用两个阶数几乎减半的方程组代替原方程组,显著减少了内存量和计算量 2)迭代矩阵为常数阵,只需形成求解一次,大大缩短每次迭代所需时间 3)迭代矩阵对称,可上(下)三角存储,减少内存量和计算量 4)基于以上原因,该算法内存需要量为N_L法的60%,每次迭代所需时间为N_L 法的1/5。5)线性收敛,收敛次数多于N_L法,但总的计算速度任能大幅度提高。 6)对R/X过大的病态条件以及线路特别重载的情况下,可能不收敛,一般适用于110kv及以上的电网。 7)由于算法的精确程度取决于 ,P-Q分解法的近似处理只影响计算过程,并不影响结果的精度。 3.影响潮流收敛性的因素以及如何改善潮流计算的收敛性。 (如果计算潮流不收敛,应该采用何种方法改进) 云杰的答案:主要是看潮流方程组本身是否有解,当方程组有解或者无实数解,或者方程组

电力系统分析试题与答案(经典题目)

三、简答题 31.电力变压器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电力变压器的主要作用是升高或降低电压,另外还起到将不同电压等级电网相联系的作用. 32。简单闭式网分为哪些类网络? 答:简单的闭式网可分为两端供电网络(2分)和环形网络(2分)两类(1分)。 33.为什么说当电力系统无功功率不充足时仅靠改变变压器变比分按头来调压并不能改变系统的电压水平? 答:通过调分接头实质是改变了电力网的无功分布,只能改善局部电压水平,同时却使系统中另个的某些局部电压水平变差并不能改变系统无功不足的状况因此就全系统总体来说并不能改变系统的电压水平。 34。为什么变压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能够提高当系统发生接地故障进的暂态稳定性? 答:在输电线路送端的变压器经小电阻接地,当线路送端发生不对称接地时,零序电流通过该电阴将消耗部分有功功率起到了电气制动作用,因而是能提高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四、简算题 35。某三相单回输电线路,采用LGJ-300型导线(计算外径25.2m m),已知三相导线正三角形布置,导线间距离D =6m ,求每公里线路的电抗值. 解:计算半径:m 106.12mm 6.122 2. 25r 3-?=== 几何均距:D m =D=6m /km 403.0 0157.010 6.126 lg 1445.0 0157.0r D g l 1445.0x 3 m 1Ω=+?=+=- 36.。110KV 单回架空线路,其参数如图所示,线路始端电压为116KV ,末端负荷为15+j 10M VA ,求该电力线路末端电压及始端输出的功率。 解:

37.某系统发电机组的单位调节功率为740MW/Hz,当负荷增大200MW时,发电机二次调频增发40MW,此时频差为0.2Hz,求负荷的单位调节功率. 解: 38.网K点发生两相短路接地,求K点短路电流值。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毕业设计题目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毕业设计题目 变电站电气主系统毕业设计题目1 一、题目 XZ市郊110kV变电站设计 二、原始资料 (一) 变电站性质及规模 本变电站位于XZ市郊区,向市区工业、生活及近郊区乡镇工业与农业用户供电,为新建变电站。 电压等级:110/10kV 线路回数:110kV近期2回,远景发展1回; 10kV近期12回,远景发展2回。 (二) 电力系统接线简图 电力系统接线简图如图1-1所示。 图1-1 电力系统接线简图 注:①图中系统容量、系统阻抗均为最大运行方式的数据。 ②系统最小运行方式时,S1=1300MVA,XS1=0.65;SⅡ=150MVA,XSⅡ=0.8。 (三) 负荷资料负荷资料如表1-1所示。 (四) 所址地理位置及环境条件 1.所址地理位置图(如图1-2所示)。 2.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条件 站址地区海拔高度500m,地势平坦,地震烈度6度。年最高气温+40℃,年最低气温-20℃,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32℃,最大复冰厚度10mm,最大风速为25m/s,土壤热阻率ρt=100℃·cm/W,土壤温度20℃,地下水位较低,水质良好,无腐蚀性。

电压等级负荷名称 最大负荷MW穿越功率MW负荷组成%自然 力率 Tmax (h) 线长 (km)近期远期近期远期一级二级三级 110kV 市系1线152060市系2线152025备用20 10kV 棉纺厂12 2.50.7555002棉纺厂22 2.50.7555002印染厂1 1.520.785000 2.5印染厂2 1.520.785000 2.5毛纺厂220.755000 1.5针织厂1 1.50.7545001柴油机厂1 1.520.840002柴油机厂2 1.520.840002橡胶厂1 1.50.7245002市区1 1.520.825001市区2 1.520.825001食品厂 1.2 1.50.840000.5备用1 1.50.78 备用2 1.5 .所址地理位置图(如图1-2所示)。 图1-2 所址地理位置图 - 1 - / 7

电力系统分析试题答案(完整试题)

自测题(一)一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每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在答题区填入正确答案的序号,每小题 2.5分,共50分) 1、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是()。 A、保证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B、保证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C、保证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D保证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 2、停电有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主要生产设备损坏的用户的用电设备属于()。 A、一级负荷; B、二级负荷; C、三级负荷; D、特级负荷( 3、对于供电可靠性,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负荷都应当做到在任何情况下不中断供电; B、一级和二级负荷应当在任何情况下不中断供电; C、除一级负荷不允许中断供电外,其它负荷随时可以中断供电; D—级负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中断供电、二级负荷应尽可 能不停电、三级负荷可以根据系统运行情况随时停电。 4、衡量电能质量的技术指标是()。 A、电压偏移、频率偏移、网损率; B [、电压偏移、频率偏移、电压畸变率; C、厂用电率、燃料消耗率、网损率; D、厂用电率、网损率、

电压畸变率 5、用于电能远距离输送的线路称为()。 A、配电线路; B、直配线路; C、输电线路; D、输配 电线路。 6、关于变压器,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对电压进行变化,升高电压满足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的需要,降低电压满足用电的需求; B、变压器不仅可以对电压大小进行变换,也可以对功率大小进行变换; C、当变压器原边绕组与发电机直接相连时(发电厂升压变压器的低压绕组),变压器原边绕组的额定电压应与发电机额定电压相同; D变压器的副边绕组额定电压一般应为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的 1.1倍。 7、衡量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的主要指标是()。 A、燃料消耗率、厂用电率、网损率; B 、燃料消耗率、建 设投资、网损率; C、网损率、建设投资、电压畸变率; D 、网损率、占地面积、建设投资。 8关于联合电力系统,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A、联合电力系统可以更好地合理利用能源; B、在满足负荷要求的情况下,联合电力系统的装机容量可以减 少;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总结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总结报告 学院(部):电气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 学生姓名: ** 指导教师: **** 2014年 6 月 28 日

目录 1电力系统概述和基本概念 (1) 1.1电力系统概述 (1) 1.2电力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 (3) 2电力系统元件参数和等值电路 (3) 2.1电力线路参数和等值电路 (4) 2.2变压器、电抗器的参数和等值电路 (4) 2.3发电机和负荷的参数及等值电路 ......................................................5 2.4电力网络的等值电路 .....................................................................5 3简单电力网络潮流的分析与计算 .............................................................. 6 3.1电力线路和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和电压降落 .......................................... 6 3.2开式网络的潮流计算 .................................................................... 7 3.3环形网络的潮流分布 .................................................................... 7 4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 ................................................................... 7 4.1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 8 4.2等值变压器模型及其应用 .. (8) 4.3节点导纳矩阵的形成和修改 (8) 4.4功率方程和变量及节点分类 (9) 4.5高斯-塞德尔法潮流计算 (9) 4.6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 (9) 4.7P-Q 分解法潮流计算 (9) 5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平衡和频率调整 (10) 5.1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 (10) 5.2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 (11) 6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和电压调整 (11) 6.1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的平衡 (12) 6.2电力系统的电压管理 (12) 6.3电力系统的几种调压方式 (13) 6.4电力线路导线截面的选择 (13) 7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序参数和等值电路 (14) ???????????????????????????大电流接地方式中性点接地方式小电流接地方式(需要断路器遮断单 相接地故障电 流(单相接地电弧能够瞬间熄灭的)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某冶金机械修造厂总降压 变电所一次系统设计 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分析 一、概述 (2) 课程设计目的要求 (2) 设计原则 (2) 设计具体内容 (2) 二、设计课题基础资料 (3) 生产任务及车间组成 (3) 设计依据 (3) 本厂负荷性质 (4) 三、负荷计算及无功功率补偿 (4) 负荷计算 (4) 无功功率补偿 (5) 四、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的选择 (6) 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的选择 (6) 车间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的选择 (7) 五、一次系统主接线方案设计 (7) 六、架空线路的设计 (8) 35kV架空线路的选择 (8) 35kV母线的选择 (8)

总降压变电所10kV侧电缆的选择 (8) 总降压变电所10kV侧母线的选择 (9) 七、短路电流计算 (9) 短路计算的目的 (9) 短路电流计算过程 (9) 八、总降压站的电气主接线图及其设备选择与校验 (11) 电气主接线图 (11) 一次设备的选择与校验 (12) 九、心得体会 (13) 参考文献 (14)

一、概述 课程设计目的要求 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提高收集资料、专业制图、综述撰写的能力,培养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的能力,开发独立思考的能力,寻找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毕业设计与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求:(1)自学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复习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2)要求初步掌握工程设计的程序和方法,特别是工程中用到的电气制图标准,常用符号,计算公式和编程技巧。 (3)通过独立设计一个工程技术课题,掌握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方法,学会查询资料,了解电力系统中常用的设备及相关参数。 (4)在设计过程中,要多思考,多分析,对设计计算内容和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 (5)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及相关的图,可以手写,可以计算机打印。 设计原则 (1)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电气的标准规范。 (2)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 (3)满足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电能质量、可靠性、经济性、负荷等级) (4)必须从整个地区的电能分配、规划出发,确定整体设计方案。 设计具体内容 该冶金机械厂总降压变电所及高压配电一次系统设计,是根据各个车间的负荷数量和性质,生产工艺对负荷的要求,以及负荷布局,结合国家供电情况,解决对电能分配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问题。其基本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一次系统主结线方案设计 (2)确定全厂负荷 (3)主变压器容量和台数的选择 (4)选择35kV架空(8km长)输电导线截面积(根据额定电流)计算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5)画出等值电路简图 (6)画出总降压站的电气主结线图

电力系统分析潮流计算例题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 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学院 2012.10 3.1 电网结构如图3—11所示,其额定电压为10KV 。已知各节点的负荷功率及参数: MVA j S )2.03.0(2 +=, MVA j S )3.05.0(3+=, MVA j S )15.02.0(4+= Ω+=)4.22.1(12j Z ,Ω+=)0.20.1(23j Z ,Ω+=)0.35.1(24j Z 试求电压和功率分布。 解:(1)先假设各节点电压均为额定电压,求线路始端功率。 0068.00034.0)21(103.05.0)(2 2223232232323j j jX R V Q P S N +=++=++=?0019.00009.0)35.1(10 15.02.0)(2 2 224242242424j j jX R V Q P S N +=++=++=?

则: 3068.05034.023323j S S S +=?+= 1519.02009.024424j S S S +=?+= 6587.00043.122423' 12 j S S S S +=++= 又 0346 .00173.0)4.22.1(106587.00043.1)(2 2 212122'12'1212j j jX R V Q P S N +=++=++=? 故: 6933.00216.112'1212 j S S S +=?+= (2) 再用已知的线路始端电压kV V 5.101 =及上述求得的线路始端功率 12 S ,求出线 路 各 点 电 压 。

kV V X Q R P V 2752.05 .104.26933.02.10216.1)(11212121212=?+?=+=? kV V V V 2248.101212=?-≈ kV V V V kV V X Q R P V 1508.100740.0) (24242 2424242424=?-≈?=+=? kV V V V kV V X Q R P V 1156.101092.0) (23232 2323232323=?-≈?=+=? (3)根据上述求得的线路各点电压,重新计算各线路的功率损耗和线路始端功率。 0066.00033.0)21(12.103.05.02 2 223j j S +=++=? 0018.00009.0)35.1(15 .1015.02.02 2 224j j S +=++=? 故 3066.05033.023323j S S S +=?+= 1518.02009.024424j S S S +=?+= 则 6584.00042.122423' 12 j S S S S +=++= 又 0331.00166.0)4.22.1(22 .106584.00042.12 2 212j j S +=++=? 从而可得线路始端功率 6915.00208.112 j S +=

matlab电力系统分析报告课程设计--110kV终端变电站设计

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110kV终端变电站设计

目录 摘要 (3) 前言 (4)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电气设计的地位和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对本次初步设计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对本次初步计算的基本认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设计题目原始参数及其它 (5) 第一章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 (6) 第一节电气主接线设计知识概述 (6) 一、电气主接线设计依据 (6) 二、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6) 三、10~110 kV高压配电装置的常用电气主接线条文说明 (8) 第二节电气主接线的方案设计 (10) 第三节确定电气主接线图 (10) 第四节主变及站用变选择 (11) 第二章短路电流计算 (13) 第一节短路计算慨述 (13) 一、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意义 (13) 二、短路电流计算的基本假定和计算方法 (13) 第二节计算方法 (14) 第三节电抗器的选择 (21) 第三章导体的选择 (22) 第一节主变高压侧导体选择 (22) 第二节主变低压侧导体的选择 (23) 第三节选择支柱绝缘子及穿墙套管 (29) 第四章选择断路器和隔离开关 (31)

第一节 110kV断路器和隔离开关选择和效验 (31) 第二节 10kV母联及主变10kV侧断路器和隔离开关选择 (31) 第三节 10kV出线断路器和隔离开关选择 (32) 第五章选择其它电气设备 (34) 第一节 10kV并联电容器组的选择 (34) 第二节避雷器的选用 (34) 第三节电压互感器的选用: (35) 第四节选择电流互感器 (37) 第五节选择阻波器 (39) 第六章继电保护 (40) 第一节主变压器保护的种类 (40) 第二节 110kV线路及备用电源自投装置 (40) 第三节 10kV线路保护配置 (40) 第四节 10kV电容器保护配置 (40) 第五节站用变自投装置 (40) 第七章操作闭锁 (41) 第八章设备安全距离 (42) 第一节 110kV安全净距离 (42) 第二节 110kV安装尺寸 (42) 结论 (44) 设计总结与体会 (45) 毕业(论文)设计参考书籍 (46) 附图 1、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图(A1) 2、高压配电装置平面图(A1) 3、高压配电装置断面图(A1)

电力系统分析试题答案(全)

2、停电有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主要生产设备损坏的用户的用电设备属于( )。 A 、一级负荷; B 、二级负荷; C 、三级负荷; D 、特级负荷。 4、衡量电能质量的技术指标是( )。 A 、电压偏移、频率偏移、网损率; B 、电压偏移、频率偏移、电压畸变率; C 、厂用电率、燃料消耗率、网损率; D 、厂用电率、网损率、电压畸变率 5、用于电能远距离输送的线路称为( )。 A 、配电线路; B 、直配线路; C 、输电线路; D 、输配电线路。 7、衡量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的主要指标是( )。 A 、燃料消耗率、厂用电率、网损率; B 、燃料消耗率、建设投资、网损率; C 、网损率、建设投资、电压畸变率; D 、网损率、占地面积、建设投资。 8、关于联合电力系统,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联合电力系统可以更好地合理利用能源; B 、在满足负荷要求的情况下,联合电力系统的装机容量可以减少; C 、联合电力系统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D 、联合电力系统不利于装设效率较高的大容量机组。 9、我国目前电力系统的最高电压等级是( )。 A 、交流500kv ,直流kv 500±; B 、交流750kv ,直流kv 500±; C 、交流500kv ,直流kv 800±;; D 、交流1000kv ,直流kv 800±。 10、用于连接220kv 和110kv 两个电压等级的降压变压器,其两侧绕组的额定电压应为( )。 A 、220kv 、110kv ; B 、220kv 、115kv ; C 、242Kv 、121Kv ; D 、220kv 、121kv 。 11、对于一级负荷比例比较大的电力用户,应采用的电力系统接线方式为( )。 A 、单电源双回路放射式; B 、双电源供电方式; C 、单回路放射式接线; D 、单回路放射式或单电源双回路放射式。 12、关于单电源环形供电网络,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供电可靠性差、正常运行方式下电压质量好; B 、供电可靠性高、正常运行及线路检修(开环运行)情况下都有好的电压质量; C 、供电可靠性高、正常运行情况下具有较好的电压质量,但在线路检修时可能出现电压质量较差的情况; D 、供电可靠性高,但电压质量较差。 13、关于各种电压等级在输配电网络中的应用,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交流500kv 通常用于区域电力系统的输电网络; B 、交流220kv 通常用于地方电力系统的输电网络; C 、交流35kv 及以下电压等级通常用于配电网络; D 、除10kv 电压等级用于配电网络外,10kv 以上的电压等级都只能用于输电网络。 14、110kv 及以上电力系统应采用的中性点运行方式为( )。 A 、直接接地; B 、不接地; C 、经消弧线圈接地; D 、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 16、110kv 及以上电力系统中,架空输电线路全线架设避雷线的目的是( )。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知识点总结复习课程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知识点总结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目录 稳态部分 一.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填空题 简答题 二.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特征和数学模型 填空题 简答题 三.简单电力网络的计算和分析 填空题 简答题 四.复杂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 简答题 五.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1.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 2.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 3.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 六.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1.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 2.电力系统无功功率的最优分布 3.电力系统的电压调整 暂态部分 一.短路的基本知识 1.什么叫短路 2.短路的类型 3.短路产生的原因 4.短路的危害 5.电力系统故障的分类 二.标幺制 1.数学表达式

2.基准值的选取 3.基准值改变时标幺值的换算 4.不同电压等级电网中各元件参数标幺值的计算三.无限大电源 1.特点 2.产生最大短路全电流的条件 3.短路冲击电流Im 4.短路电流有效值Ich 四.运算曲线法计算短路电流 1.基本原理 2.计算步骤 3.转移阻抗 4.计算电抗 五.对称分量法 1.正负零序分量 2.对称量和不对称量之间的线性变换关系 3. 电力系统主要元件的各序参数 六.不对称故障的分析计算 1.单相接地短路 2.两相短路 3.两相接地短路 4.正序增广网络 七.非故障处电流电压的计算 1.电压分布规律 2.对称分量经变压器后的相位变化

稳态部分 一 一、填空题 1、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额定电压有 3kV 、6kV、 10kV、 35kV 、110kV 、220kV 、330kV、 500kV 。 2、电能质量包含电压质量、频率质量、波形质量三方面。 3、无备用结线包括单回路放射式、干线式、链式网络。 4、有备用界结线包括双回路放射式、干线式、链式,环式、两端供电网络。 5、我国的六大电网: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南、西北。 6、电网中性点对地运行方式有:直接接地、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三种,其中直接接地为大接地电流系统。 7、我国110kV及以上的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35kV及以下的系统中性点不接地。 二、简答题 1、电力网络是指在电力系统中由变压器、电力线路等变换、输送、分配电能设备所组成的部分。 2、电力系统是指由发电机、各类变电所和输电线路以及电力用户组成的整体。 3、总装机容量是指电力系统中实际安装的发电机组额定有功功率的总和。 4、电能生产,输送,消费的特点: (1)电能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都很密切 (2)电能不能大量储存 (3)生产,输送,消费电能各个环节所组成的统一整体不可分割 (4)电能生产,输送,消费工况的改变十分迅速 (5)对电能质量的要求颇为严格 5、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 (1)保证可靠的持续供电 (2)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 (3)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6、变压器额定电压的确定: 变压器的一次侧额定电压应等于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直接和发电机相连的变压器一次侧额定电压应等于发电机的额定电压),二次侧额定电压应较线路额定电压高10%。只有漏抗很小的、二次直接与用电设备相联的和电压特别高的变压器,其二次侧额定电压才可能较线路额定电压仅高5%。 7、所谓过补偿是指感性电流大于容性电流时的补偿方式,欠补偿正好相反,实践中,一般采用欠补偿。 二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河南城建学院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 班级0912141-2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 指导教师朱更辉、何国锋、芦明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5年12月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时间及地点 1、设计时间:2015年12月 2、设计地点:2号教学楼 二、设计目的和要求 1、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加强对电力体统分析课程的了解,学会查寻资料、方案比较,以及设计计算、分析等环节,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设计要求 (1)培养学生认真执行国家法规、标准和规范及使用技术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思考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使其巩固和深化,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懂得电力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为毕业设计和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设计课题和内容 课题一:110KV 电网的潮流计算 (一)基础资料 导线型号:LGJ-95,km x /429.01Ω=,km S b /1065.261-?=; 线段AB 段为40km ,AC 段为30km ,BC 段为30km ; 若假定A 端电压U A =115kV ,变电所负荷S B =(20+j15)MVA ,S C =(10+j10)MVA 。 某110KV 电网 (二)设计任务 1、不计功率损耗,试求网络的功率分布,和节点电压; 2、若计及功率损耗,试求网络的功率分布,和节点电压,并将结果与1比较。 课题二:某电力系统的对称短路计算 (一)基础资料 如图所示的网络中,系统视为无限大功率电源,元件参数如图所示,忽略变压器励磁支路和线路导纳。

电力系统分析-试题第二套

第二套 一、判断题 1、分析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稳定性时,不必考虑负序电流分量的影响。() 2、任何不对称短路情况下,短路电流中都包含有零序分量。() 3、发电机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可以提高和改善电力系统两相短路和三相短路时并列运行的暂态稳定性。() 4、无限大电源供电情况下突然发生三相短路时,短路电流中的周期分量不衰减, 非周期分量也不衰减。() 5、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发生儿率最多且危害最大的是单相接地短路。() 6、三相短路达到稳定状态时,短路电流中的非周期分量已衰减到零,不对称短 路达到稳定状态时,短路电流中的负序和零序分量也将衰减到零。() 7、短路电流在最恶劣短路情况下的最大瞬时值称为短路冲击电流。() 8、在不计发电机定子绕组电阻的情况下,机端短路时稳态短路电流为纯有功性质。() 9、三相系统中的基频交流分量变换到系统中仍为基频交流分量。() 10、不对称短路时,短路点负序电压最高,发电机机端正序电压最高。() 二、选择题 1、短路电流最大有效值出现在()。 A短路发生后约半个周期时B、短路发生瞬间;C、短路发生后约1/4周期时。 2、利用对称分量法分析计算电力系统不对称故障时,应选()相作为分析计算的基本相。 A、故障相; B、特殊相; C、A相。 3、关于不对称短路时短路电流中的各种电流分量,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短路电流中除正序分量外,其它分量都将逐渐衰减到零; B、短路电流中除非周期分量将逐渐衰减到零外,其它电流分量都不会衰减: C、短路电流中除非周期分量将逐渐衰减到零外,其它电流分量都将从短路瞬间的起始值衰减 到其稳态值。 4、不管电力系统发生什么类型的不对称短路,短路电流中一定存在()。

电路分析基础学习总结

电路分析基础学习总结 通过电路基础的学习,我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 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下学期我们学习电子技术打下了基础。 对于我们具体的学习内容,第一到第四章,主要讲 了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电路等效原理等,而后面 的知识主要是建立在这四章的内容上的,可以说,学好 前面这四章的内容是我们学习电路基础的关键所在。在 这些基础的内容中又有很多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对于第 五章的内容,老师让我们自主讲解的方式加深了我们的 印象,同时也让我们学会如何去预习,更好的把握重点,很符合自主学习的目的。至于第六章到第十章的内容则 完全是建立在前四章的内容上展开的,主要就是学会分 析电路图结构的方法,对于一二阶电路的响应问题,就 是能分析好换路前后未变量和改变量,以及达到稳态时 所求量的值。 对于老师上课方法的感想:首先感谢窦老师和杨老 师的辛苦讲课,窦老师声音洪亮,讲课思路清晰,让我 们非常受益,杨老师的外语水平让我们大开眼界,在中 文教学中,我们有过自主学习的机会,也让大家都自己 去讲台上讲课,加深了我们的印象,而且对于我们学习

能力有很大提高,再是老师讲课的思路,让我受益不凡,在这之中感受到学习电路的方法。在双语班的教学中, 虽然外语的课堂让我们感觉很有难度,有的时候甚至看 不懂ppt上的单词,临时上课的时候去查,但是老师上 课时经典的讲解确实很有趣味,不仅外语水平是一定的 锻炼,同时也是学习电路知识,感觉比起其他班的同学,估计这应该是一个特色点吧。 对于学习电路感想:学习电路,光上课听老师讲课 那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的学习都是自主学习,没有老师 的强迫,所以必须自己主动去学习,首先每次上完课后 的练习,我觉得很有必要,因为每次上完课时都感觉听 的很懂,看看书呢,也貌似都能理解,可是一到做题目 就愣住了,要么是公式没有记住,要么是知识点不知道 如何筛选,所以练习很重要,第二点,应该要反复回顾 已经学过的内容,只有反复记忆的东西才能更深入,不 然曾经学过的东西等到要用就全都忘记了,不懂得应该 多问老师,因为我们是小班,这方面,老师给了我们足 够的机会。 另外,我们电路分析基础的课程网站,里面的内容 已经比较详实,内容更新也比较快,经常展示一些新的 内容,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