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分析课设

目录1引言.......................................................... - 1 -2系统初始元件参数.............................................. - 1 -3设计成果...................................................... - 3 -3.1系统参数计算............................................ - 3 -3.1.1 变压器参数........................................ - 4 -3.1.2 线路参数.......................................... - 5 -3.1.3 发电机参数........................................ - 6 -3.1.4 负荷参数.......................................... - 6 -3.1.5 并联电容参数...................................... - 7 -3.2系统分析................................................ - 7 -3.3电气一次接线图.......................................... - 8 -3.4短路电流计算............................................ - 9 -4设计心得..................................................... - 12 -5参考文献..................................................... - 13 -附录源程序.................................................... - 14 -1引言电力工业是国家的基础工业,在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说明书格式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说明书格式第一篇: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说明书格式《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原则1.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电气的标准规范。
2.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
3.满足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电能质量、可靠性、经济性、负荷等级)4.必须从整个地区的电能分配、规划出发,确定整体设计方案。
二.设计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收集资料、专业制图、综述撰写的能力,培养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的能力,开发独立思考的能力,寻找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毕业设计与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时间安排总学时(2周)1.分析设计题目,明确设计要求,收集资料,参考文献,拟定系统方案。
(1-2天)2.独立完成初步设计方案(一般选取两个方案,并加以比较)(1-2天)3.独立完成系统方案设计及计算,如系统中所有设备的选择与校验,故障分析编程,环网分解等类型的设计等。
(1-3天)4.各阶段设计的叙述,纠正和新知识更新能力的应用(1-2天)5.编写说明书,完成最终方案。
(1-2天)6.答辩,验收。
(半天)四.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工程设计的程序和方法,特别是工程中用到的电气制图标准,常用符号,计算公式和编程技巧。
2.通过独立设计一个工程技术课题,设计应用软件,充分提高运用新技术、新信息、新技术成果和装置的能力。
具体要求见各课题。
3.在设计过程中,要多思考,多分析,对设计计算内容和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
4.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及相关的图,可以手写,可以计算机打印。
5.准备答辨。
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格式1.封面:(请学习委统一领取并发给大家)2.标题:电力系统课程设计《……》(各人的课题标题)一.基础资料(四号黑体)1.(小标题用小四黑体)(正文用五号宋体)2.二.设计内容某部分(按设计大纲)三.六.设计内容某部分七.设计小结(总结整个设计内容)八.设计体会(总结个人在设计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体会,建议等)九.参考文献附录说明:一.基础资料(课题要求,相关的条例,规范等)二.~六.见各课题的要求七.设计小结(本设计通过对……的分析,提出了……设计方案,并对……进行了分析比较,从……方面考虑,最终选择了……设计方案,它具有……优点,还有……不足)从技术方面总结你的设计。
(完整word版)电力系统暂态分析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能够帮助我们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已经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建立结构合理的大型电力系统不仅便于电能生产与消费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分配,减少总装机容量,节省动力设施投资,且有利于地区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更大限度地满足地区国民经济日益增长的用电需要。
电力系统的规模和技术水准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电力系统的短路故障是严重的,而又是发生几率最多的故障,当发生短路时,其短路电流可达数万安以至十几万安,它们所产生的热效应和电动力效应将使电气设备遭受严重破环。
为使非故障部分从不正常运行情况下解脱出来,这要求电气设备必须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度,开关电气设备必须具备足够的开断能力。
因此,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是电力系统运行分析,设计计算的重要环节,许多电业设计单位和个人倾注极大精力从事这一工作的研究。
由于电力系统结构复杂,随着生产发展,技术进步系统日趋扩大和复杂化,短路电流计算工作量也随之增大,采用计算机辅助计算势在并行。
我们这次课程设计使用PSCAD软件对电力系统进行线路建模,从而计算出不同短路类型时的短路电流及其波形。
关键字:短路计算;pscad软件使用;电力系统建模。
目录摘要1 课题概述 (1)1.1课题要求 (1)1.2课题内容 (5)1.3 课题目的 (6)2短路故障分析 (6)2.1不对称故障的分析 (6)2.2三相短路故障分析 (7)2.3短路电流计算步骤 (9)3方案设计 (10)3.1方案概述 (10)3.2 课题设计图 (10)3.3 课题步骤图 (11)4两相短路的仿真分析 (12)4.1 PSCAD简介 (12)4.2 两相短路故障的仿真 (13)5总结 (15)参考文献 (16)1课题概述1.1 课题要求(1)通过课程设计是学生掌握电力系统三相短路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并能熟练运用PSCAD/MATLAB仿真软件;(3)建立系统三相接线图的仿真过程;(5)编写短路计算流程图;(4)得出仿真结果。
电力糸统分析课程设计

电力糸统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运行原理,理解电力系统中各元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2. 帮助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分析方法,包括潮流计算、短路计算和稳定性分析等,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优化与控制方法,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电力系统问题的能力,如进行电力系统的故障分析、运行优化等。
2.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熟练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电力系统的模拟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实践等形式,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求知欲。
2.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关注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课程内容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力系统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达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电力行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与组成- 电力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发展概况- 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元件及其功能- 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及要求2. 电力系统运行原理- 输电线路的参数及其等效电路- 变压器、发电机和负载的模型及参数-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原理3. 电力系统分析方法- 短路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稳定性分析原理及方法- 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方法4. 电力系统案例分析- 典型电力系统故障案例分析- 电力系统运行优化案例分析-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案例5. 电力系统软件应用- 常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介绍- 软件在电力系统分析中的应用实例- 学生实际操作练习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安排,共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对应课本的相应章节。
最新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1]课案
![最新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1]课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b9ea2c5fbfc77da369b147.png)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1]课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目录一、概述。
3二、负荷计算的意义。
4三、发电机的选择。
5四、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5五、变压器连接方式的选择。
7六、无功补偿装置的选择。
8七、潮流计算。
10八、电气主接线的初步设计及方案选择。
15九、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和结果。
21十、电气设备选择。
29十一、参考文献。
39十二、个人小结。
40一、概述电力自从应用于生产以来,已成为现代化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在工农业、交通运输业、国防、科学技术和人民生活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电力工业发展水平和电气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
变电站按其分类的原则不同可划分出许多类型,比如按变电站容量和馈线的多少可以分为大、中、小型变电站;按供电对象的差异可以分为城镇变电站、工业变电站和农业变电站;按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分为枢纽变电站、中间变电站、地区变电站和终端变电站;按电压等级可以分为超高压、高压、中压变电站和低压变电站;按是否有人正常运行值班可分为有人值班变电站,无人值班变电站等。
变电站的电气设备可划分为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两大类。
一次设备是直接进行电能生产转换和输配的设备,包括同步发电机、电力变压器、电动机、断路器、负荷开关、隔离开关、避雷器、互感器、消弧线圈、补偿电容器或调相机等,都是电压高、电流大的强电设备,它们的安全可靠性是变电站最关心的头等大事。
二次设备是对一次设备和系统进行检测、控制、调节、保护并与上级有关部门和电力用户进行联络通信的有关设备,主要包括各种继电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测量与监控设备、直流电源和远动通信设备等。
1.1设计的原因及必要性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由电气设备及配电线路按一定的接线方式所组成;它从电力系统取得电能,通过其变换、分配、输送与保护等功能,将电能安全、可靠、经济地送到每一个用电设备的装设场所,并利用电气控制设备来决定用电设备的运行状态,最终使电能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发挥巨大的作用。
(完整版)《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指导书

电压等级的选择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综合性问题,除了考虑输电容量、距离等各种因素外,还应根据动力资源的分布、电源及 工业布局等远景发展情况,通过全面的技术比较后,才能确定。并且,由于电网的电压等级和接线方案有着密切的关系,因 此,一般地区电网设计中,接线方案和电压等级确定同时进行。在课程设计中,由于条件限制,不可能同时论证电压等级和进 行方案设计。因此,一般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参考附表B —4,并根据同一地区,同一电力系统内应尽可能简化电压等级的原 则,合理的确定电压等级。
根据以上的比较,可以从原始方案中初步确定出2~3个方案,然后,再作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 (3)详细经济技术比较,确定电网接线的最优方案。 上面(2)步中确定的2~3个方案,均是技术上以成立的方案,在最优方案的确定中,只作进一步的经济比较。
经济比较的主要指标是电力网的一次投资和年运行费用。在比较中只考虑各方案的不同部分,不考虑各方案的相同部分。 1)导线截面积的选择 为了计算投资积年运行费用,必须首先选择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 在选择导线截面积之前,首先进行各种方案的的初步潮流 计算。取 km x /42.00Ω=,km r /21.00Ω=,00=b ,计算出各条线路的最大输送功率。 按经济电流密度以及该线路正常运行方式下的最大持续输送功率,可求得导线的经济截面积,其实用计算公式为 ? cos 3max N j JU P S = 或N j JU Q P S 32 max 2max += 式中,m ax P —正常运行方式下线路最大持续有功功率(KW ) max Q —正常运行方式下线路最大持续无功功率(KW ) N U —线路额定电压(KV ) J —经济电流密度(2A/mm ) ,其值可根据线路的m ax T 及导线材料,由附表B —5查得。 ?cos —负荷的功率因数 根据计算所得的导线的经济截面积结果,选取最接近的标称截面的导线。 注意: 线路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m ax T 应由所通过的各负荷点的功率及其m ax T 决定。 #对于放射形网络,每条线路只向一个负荷点供电,则线路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m ax T 就是负荷所提供的最大负荷利用小 时数; #对于链形网络,各线路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m ax T 等于所提供负荷点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的加权平均值,即 ∑∑=?=??= n jj n jj j P TP T1 max 1 max max max 式中,j P ?m ax —各负荷点的最大有功功率; j T ?m ax —各负荷点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精品

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某冶金机械修造厂总降压变电所一次系统设计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目录《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绪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厂供电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工厂供电的意义及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工厂供电设计的一般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设计的具体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工厂原始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工厂的电力负荷及其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力分析系统课程设计

电力分析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运行原理及电力分析的重要性。
2. 掌握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等效电路及其参数计算方法。
3. 学会运用基本的电力分析方法,如潮流计算、短路计算和稳定性分析。
技能目标:4. 能够运用所学软件工具,如PowerWorld、PSS/E等进行电力系统的模拟和计算。
5. 能够分析实际电力系统案例,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优化和改进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6.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分析和工程应用的兴趣,增强其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7.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结合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解决实际电力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规律,为今后从事电力系统设计、运行和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其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责任感的电力工程人才。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概述:介绍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运行特点及发展现状,对应教材第一章。
-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 电力系统运行特点- 电力系统发展概况2. 电力系统元件及参数计算:学习电力系统中各主要元件的等效电路及其参数计算方法,对应教材第二章。
- 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的等效电路- 元件参数的计算与测量3. 电力系统基础分析:掌握基本的电力分析方法,包括潮流计算、短路计算和稳定性分析,对应教材第三章至第五章。
- 潮流计算原理及方法- 短路计算原理及方法- 稳定性分析原理及方法4. 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应用:学习使用PowerWorld、PSS/E等软件工具进行电力系统的模拟和计算,对应教材第六章。
- 软件操作方法与技巧- 案例分析与讨论5. 实践教学与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电力系统案例,进行综合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对应教材第七章。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电力系统基本概念、组成及运行原理;2. 学会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及经济性;3. 了解电力系统的故障分析方法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4. 掌握电力系统短路计算、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电力系统进行简单的稳定性分析;2. 能够运用潮流计算软件进行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3. 能够运用短路计算方法分析电力系统的短路故障;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电力工程,关注国家电力产业发展;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电力系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创新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力系统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路基础和电力系统知识,但对电力系统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不一。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电力工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包括电力系统的组成、电力系统运行特点、电力系统分类及发展概况。
教材章节:第一章2.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介绍电力系统稳定性基本概念、稳定性分析方法(如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暂态稳定性分析)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3.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讲解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及求解方法,介绍牛顿-拉夫逊法和P-Q分解法等潮流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4. 电力系统短路计算:阐述短路计算的基本原理、短路电流计算方法以及短路故障类型。
教材章节:第四章5.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介绍电力系统故障分析方法,如对称分量法、序网图法等,分析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五章6. 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讲解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的基本原理,如最优负荷分配、无功优化等。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潮流计算方法,对电力系统进行分析和优化。
设计要求包括了各元件参数计算、绘制等效电路、功率分布计算和调压计算等环节。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基于节点电压法的潮流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深入了解了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潮流计算方法,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设计意义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而潮流计算则是电力系统分析和优化的基础。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电力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潮流计算方法,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设计要求本课程设计要求对电力系统进行潮流计算,并进行相应的优化。
具体要求包括各元件参数计算、绘制等效电路、功率分布计算和调压计算等环节。
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设计环节3.1 设计思路本次课程设计采用基于节点电压法的潮流计算方法,通过对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参数计算和等效电路的绘制,得出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和功率分布情况,并进行调压计算和优化。
设计思路简单明了,操作难度适中,适合初学者进行实践操作。
3.2 潮流计算过程3.2.1 各元件参数计算在潮流计算过程中,需要对电力系统中各元件的参数进行计算。
这些参数包括电阻、电抗、导纳等,是潮流计算的基础。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2 绘制等效电路绘制等效电路是潮流计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等效电路的绘制,可以得出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和功率分布情况,为后续的调压计算和优化提供依据。
在绘制过程中,需要注意各元件的参数和连接方式,确保等效电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3 功率分布计算功率分布计算是潮流计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功率分布计算,可以得出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的功率分布情况,为后续的调压计算和优化提供依据。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各节点的负荷情况和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完整word版)电力系统课程设计范文

新疆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课程设计某区域电网规划初步设计专业班级:电气工程12-1班学生姓名:李芳指导教师:刘华完成日期:2012年12月16日新疆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课程设计任务书12/13学年1 学期2012 年12 月10日发电厂变电所A 1 2 3最大20 90 45 40(h)教研室主任(签名)系(部)主任(签名)年月2新疆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课程设计评定意见设计题目:某区域电网规划初步设计学生姓名:李芳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工程12-1班评定意见:评定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评定意见参考提纲:1.学生完成的工作量与内容是否符合任务书的要求。
2.学生的勤勉态度。
3.设计或说明书的优缺点,包括: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工作能力、表现出的创造性和综合应用能力等。
4电气与信息工程系答辩情况记录表答辩组长:1电网初步接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01.1电力电量平衡计算 01.2备选方案 01.3方案初选 (1)2两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计算 (3)2.1输电线路导线截面选择 (3)2.2根据所选的导线计算电网的等值电路(不计导纳支路) (4)2.3重新计算初步功率分布,再根据计算结果重新选择导线截面 (5)2.4导线截面积的校验 (6)2.5最佳方案的确定 (9)3变压器的选取及电网的接线图 (10)3.1主变压器的选择 (10)3.2变压器损耗计算 (11)4最佳方案电压调整计算 (16)4.1由潮流计算得变压器电压损耗 (16)4.2变压器分接头的选择计算 (16)5基于PSASP的仿真计算 (19)5.1基于PSASP的潮流计算 (19)5.2基于PSASP的短路计算 (21)总结 (24)致谢 (25)参考文献 (26)附录A (27)6电力系统的规模和技术水准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电力系统的潮流和短路计算是电力系统最基本的计算,也是最重要的计算。
为了使电网监测计算更加准确,从而引进了一种软件—PSASP。
(完整word)现代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目的:培养学生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机编程能力,掌握计算机潮流计算的相关知识要求:基本要求:1。
编写潮流计算程序;2.在计算机上调试通过;3。
运行程序并计算出正确结果;4.写出课程设计报告二、设计步骤:1.根据给定的参数或工程具体要求(如图),收集和查阅资料;学习相关软件(软件自选:本设计选择Matlab进行设计)。
122.在给定的电力网络上画出等值电路图。
3。
运用计算机进行潮流计算。
4.编写设计说明书.三、设计原理1.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简介牛顿迭代法(Newton’s method)又称为牛顿-拉夫逊方法,它是牛顿在17世纪提出的一种在实数域和复数域上近似求解方程的方法。
多数方程不存在求根公式,因此求精确根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从而寻找方程的近似根就显得特别重要.方法使用函数f(x)的泰勒级数的前面几项来寻找方程f(x) = 0的根。
牛顿迭代法是求方程根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最大优点是在方程f(x) = 0的单根附近具有平方收敛,而且该法还可以用来求方程的重根、复根.设r是f(x) = 0的根,选取x0作为r初始近似值,过点(x0,f(x0))做曲线y = f(x)的切线L,L的方程为y = f(x0) f'(x0)(x—x0),求出L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x1 = x0-f(x0)/f’(x0),称x1为r的一次近似值。
过点(x1,f(x1))作曲线y = f(x)的切线,并求该切线与x轴的横坐标 x2 = x1-f(x1)/f’(x1),称x2为r的二次近似值。
重复以上过程,得r的近似值序列,其中x(n+1)=x(n)-f (x(n))/f'(x(n )),称为r 的n+1次近似值,上式称为牛顿迭代公式。
解非线性方程f (x )=0的牛顿法是把非线性方程线性化的一种近似方法。
把f (x )在x0点附近展开成泰勒级数 f (x ) = f(x0)+(x -x0)f'(x0)+(x -x0)^2*f'’(x0)/2! +… 取其线性部分,作为非线性方程f(x) = 0的近似方程,即泰勒展开的前两项,则有f (x0)+f’(x0)(x -x0)=f (x)=0 设f'(x0)≠0则其解为x1=x0-f(x0)/f’(x0) 这样,得到牛顿法的一个迭代序列:x(n+1)=x (n )-f(x(n))/f’(x(n))。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完整版

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院(系)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课程名称电力系统课程设计课程学分 1起始日期 2020.1.2—2020.1.6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和要求1、设计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加强对电力体统分析课程的了解,学会查寻资料、以及分析计算等环节,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设计要求(1)培养学生认真执行国家法规、标准和规范及使用技术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思考问题的能力;(3)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使其巩固和深化,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4)懂得电力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为毕业设计和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课题和内容各元件参数标幺值如下(各元件及电源的各序阻抗均相同):接线,非标准变比侧Δ接T1:电阻0,电抗0.2,k=1.1,标准变比侧YN线;接线,非标准变比侧ΔT2:电阻0,电抗0.15,k=1.05,标准变比侧YN接线;L24: 电阻0.03,电抗0.08,对地容纳0.04;L23: 电阻0.023,电抗0.068,对地容纳0.03;L34: 电阻0.02,电抗0.06,对地容纳0.032;G1和 G2:电阻0,电抗0.15,电压1.1;负荷功率:S1=0.5+j0.2;任务要求:当节点2发生B、C两相金属性接地短路时,1 计算短路点的A、B和C三相电压和电流;2 计算其它各个节点的A、B和C三相电压和电流;3 计算各条支路的电压和电流。
三、设计工作要求1、理解设计任务书,原始设计资料。
3、掌握以下设计内容及方法:电力系统组成、标幺制的原理、短路类型、短路原因、短路危害与短路计算的目的;同步发电机暂态过程、系统元件各序(正、负和零)参数计算、对称分量法原理、电力系统各序网络、不对称故障边界条件确定以及正序等效定理。
最后撰写设计报告,绘图工程图,考核。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计算负荷(无功功率及视在功率)。计算后填入表1.(确定相应的变压器容量)有功计算负荷P30为
= KxPe '2.1)
这里的Kx称为需要系数(demand coefficient, Pe为车间用电设备总容量
无功计算负荷Qso为Qs。二Psota* (2.2)
G-机値车ffU
「砂阵;E・制材扬;9一空压煽;银炉
(2)全厂各车间负荷亦枭2所示,各车间均为380V的负荷,但有一部分为高压设备为
6kV的负荷。
(3)供用电协议
工厂与供电部门所签定的供用电协议主要内容如下:
①工厂从供电部门用35千伏双回架空线引入本厂,其中一个作为工作电源,一个作为备
用电源,两个电源不并列运行。(即不同时工作),供电部门短路容量为200MVA该变电所距厂 东侧8公里。
要求:(1)自学供配电系统设规范,复习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2)要求初步掌握工程设计的程序和方法,特别是工程中用到的电气制图标准,常用符 号,计算公式和编程技巧。
(3)通过独立设计一个工程技术课题,掌握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方法,学会查询资料,了 解电力系统中常用的设备及相关参数。
(4)在设计过程中,要多思考,多分析,对设计计算内容和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
(6)画出总降压站的电气主结线图
-、设计课题基础资料
2.1生产任务及车间组成
本厂主要承担冶金系统的配件生产,生产规模为:铸钢件1万吨,铸铁件3千吨,锻 件1千吨,钏焊件2千吨。
本厂车间组成如表1所示。
2.2设计依据
(1)设计总平面布置图
全厂般平術图
苗勰车间IZ•药铁车间:3•锻瞪牢闻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doc 44页)

1. 设计任务和原始资料1.1 设计任务本次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按照 给定的发电厂、变电所原始资料完成如下设计: 1.1 确定供电电压等级;1.2 初步拟定假设干待选的电力网接线方案; 1.3 发电厂、变电所主变压器选择; 1.4 电力网接线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1.5 输电线路导线截面选择; 1.6 调压计算。
1.2 原始资料〔1〕发电厂、变电所相对地舆位置及距离〔2 〕发电厂技术参数表1-1发电厂A 装机台数、容量〔MW 〕4×75额定电压〔kV 〕额定功率因数e cos〔3〕 发电厂与负荷数据及有关要求表1-22. 电网初步方案的拟定与比较2.1 电力电量平衡计算电力平衡:① 最大负荷时发电厂最大负荷功率:MW P AL 20max = 电源最大出力:MW P G 28020300max =-=∑ 变电所最大负荷功率:MW P L 210706080max =++= 从电网S 吸收的功率:MW P P P G L S 70max max max -=-=∑∑ ② 最小负荷时发电厂最小负荷功率:MW P AL 10min = 电源最小出力:MW P G 29010300min =-=∑ 变电所最小负荷功率:MW P L 105353040min =++= 从电网S 吸收的功率:MW P P P G L S 185min min min -=-=∑∑ 电量平衡:系统发电量:1400000MW5000280max max =⨯=∑T P G系统用电量:MWT P L 1160000500070550060600080max max =⨯+⨯+⨯=∑往电网输送电量:MWT P T P P L G S 240000max max max max max =-=∑∑∑〔注:本次设计中对于无功功率一律采纳电容器“当场抵偿〞〕2.2. 供电电压等级确实定按照 图1中的变电所负荷大小、变电所与发电厂的距离,由有关资料确定电压等级,采用架空线时与各额定电压等级相适应的输送功率和输送距离。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doc 10页)(推荐免费下载版)

信息工程学院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标题要求:小三号字,宋体,居中】【目录要求:给出一级目录和二级目录,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1 任务提出与方案论证.................................................1.1 二级标题.........................................................1.2 二级标题.........................................................2 总体设计...........................................................2.1 二级标题.........................................................2.2 二级标题.........................................................3 详细设计...........................................................3.1二级标题.........................................................3.2二级标题.........................................................4 总结............................................................... 参考文献.............................................................【目录需单独一页】1 任务提出与方案论证【一级标题要求:一级标题用小三号字,宋体,加粗。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1.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9节点系统单线图如下:基本数据如下:表2 交流线数据表3 两绕组变压器数据表4 发电机数据表6 区域数据设计要求:利用PSASP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建立单线图程序,完成潮流分析计算,给出设计结果。
设计说明书内容:1、任务书2、PSASP软件简介及牛顿拉夫逊潮流计算简介3、给出单线图及元件数据(从程序中导出)4、给出潮流计算结果5、结论电气10-5班数据2.PSASP 软件简介及牛顿拉夫逊潮流计算简介2.1PSASP 软件简介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ower System Analysis Software Package )简称PSASP 。
是一套历史长久、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电力系统分析程序,它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是资源共享,使用方便,高度集成和开放的大型软件包。
PSASP 基于电网基础数据库、固定模型库以及用户自定义模型库的支持,可进行电力系统(输电、供电和配电系统)的各种计算分析。
PSASP 的结构、功能及特点:基于公用数据和模型的三层体系结构,即第一层是公用数据和摸型的的资源库;第二层是基于资源库的应用程序包 ;第三层是计算结果库和分析工具。
它有文本和图形两种录入编辑方式的电网基础数据库, 支持 PSASP 各种计算的公用数据,包含发电机、变压器、交流线、负荷、直流线、静止无功补偿器等电网基本元件,有文本和图形两种数据录入编辑方式,可提供各种分析计算的基本数据支持,可按地区、年度、运行方式从中抽取计算的基本数据,直观方便、功能强大的用户自定义模型方法。
PSASP 设计了功能强大的用户自定义(UD)建模方法,提供了自行建模来研究电力系统新设备、新装置的得力工具。
近年来国内多所大学和科研单位应用PSASP 的UD 功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所谓用户自定义建模方法是在无须了解程序内部结构和编程设计的条件下,用户可按自己计算分析的需要,用工程技术人员熟悉的概念和容易掌握的方法,设计各种模型,使其在原则上可以灵活模拟任何系统元件、自动装置和控制功能。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短路故障的计算机算法程序设计2010年6 月1 日目录第1章课程设计目的 (2)第2章课程设计内容 (2)第3章课程设计原理 (2)第4章选择语言理由 (3)第5章程序主框图及主要数据变量说明 (5)第6章程序及说明 (9)第7章程序结果及分析 (12)第8章参考文献 (17)第1章课程设计目的根据所给的电力系统,编制短路电流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进行调试,最后完成一个切实可行的电力系统计算应用程序。
通过自己设计电力系统计算程序使同学们对电力系统分析有进一步理解,同时加强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
第2章课程设计内容电力系统故障的计算程序设计及编制和调试。
第3章课程设计原理1.计算机计算原理应用计算机进行电力系统计算,首先要掌握电力系统相应计算的数学模型;其次是运用合理的计算方法;第三则是选择合适的计算机语言编制计算程序。
建立电力系统计算的相关数学模型,就是建立用于描述电力系统相应计算的有关参数间的相互关系的数学方程式。
该数学模型的建立往往要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即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而忽略一些次要因素,使数学模型既能正确地反映实际问题,又使计算不过于复杂。
运用合理的计算方法,就是要求所选用的计算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得出正确结果,同时还应要求在解算过程中占用内存少,以利提高计算机的解题规模。
选择合适的语言编写程序,就是首先确定用什么计算机语言来编制程序;其次是作出计算的流程图;第三根据流程图用选择的语言编写计算程序。
然后上机调试,直到语法上无错误。
所编制的程序难免存在逻辑错误,因此先用一个已知结果的系统作为例题进行计算。
用程序计算的结果和已知结果相比较,如果结果相差甚远就要逐步分析程序的计算步骤,查出问题的出处;如果结果比较接近,则逐步分析误差来源;直到结果正确为止。
最后将所编制出的正确计算程序,用于电力系统的实际计算。
2.电力系统短路计算计算机算法一般在电力系统短路计算中,多数情况下只要计算短路电流、电压的周期分量起始值。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目录绪论 (1)第一章课程设计的目的及题目 (2)1.1课程设计的目的 (2)1.2课程设计的题目 (2)第二章元件参数的计算及等值电路 (4)2.1各元件参数标幺值的计算 (4)2.2画电力系统短路时的等值电路 (9)2.3等值电路简化过程 (9)第三章估算法求短路电流及功率 (11)3.1估算法求短路电流 (11)第四章提高思考 (12)4.1用标幺值表示等值电路的导纳矩阵 (12)4.2 P-Q分解法求解步骤: (14)4.3具体的有关运算: (14)4.4两种算法的优缺点: (15)课程设计总结 (16)参考文献 (17)附录 (17)附录A:完整的等值电路图 (17)附录B:参数计算的程序 (18)绪论短路是电力系统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一种故障。
所谓短路,是指电力系统正常情况以外的一切相与相之间或相与地之间发生通路的情况。
电力系统发生短路时,由于系统的总电阻抗大为减小,因此伴随短路所产生的基本现象是:电流剧烈增加,短路电流为正常工作电流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在大容量电力系统中发生短路时,短路电流可高达几万安甚至几十万安。
在电流急剧增加的同时,系统中的电压将大幅度下降,例如发生三相短路时,短路点的电压将降到零。
电力系统发生三相短路故障造成的危害性是最大的。
作为电力系统三大计算之一,分析与计算三相短路故障的参数更为重要。
设计示例是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与计算三相短路故障的各参数,进一步提高短路故障分析与计算的精度和速度,为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安全运行、设备选择、继电保护等提供重要依据。
其计算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计算短路时间(t=0)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有效值,该电流一般称为起始次暂态电流,以I''表示(其中包括无限大容量电源的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的计算);另一方面是考虑周期分量衰减时,在三相短路的暂态过程中不同时刻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的计算—运算曲线法。
前者用于校验断路器的断开容量和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中,后者用于电气设备的热稳定校验和继电保护整定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1)1 设计意义 (2)2 设计要求 (3)3 设计环节 (4)3.1 设计思路 (4)3.2潮流计算过程 (4)3.2.1 各元件参数计算 (4)3.2.2 绘制等效电路 (5)3.2.3 功率分布计算 (6)4 调压计算 (8)5 总结体会 (9)参考资料 (10)电力系统分析潮流计算摘要电力系统的出现使高效、无污染、使用方便易于调控的电能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各个领域的变化,开创了电力时代,开启了第二次科技革命。
电力系统的规模和发展水平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至今人类文明的主流发展方向依然与电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潮流计算是电力网络设计及运行中最基本的计算,对电力网络的各种设计方案及各种运行方式进行潮流计算,可以得到各种电网各节点的电压,并求得网络的潮流及网络中各元件的电力损耗,进而求得电能损耗。
在数学上是多元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求解的方法有很多种。
关键词:电力系统潮流计算1 设计意义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中的一种最基本的计算,也是最重要的计算。
他的任务是对给定运行条件确定系统运行状态,如各母线上的电压(幅值及相角)、网络中的功率分布及功率损耗等。
对于正在运行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判断电网电压母线、支路电流和功率是否越限,如果有越限,就应采取措施,调整运行方式。
对于电力系统,进行潮流计算以比较运行方式或规划供电方案的可行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潮流计算还可以为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定整计算、电力系统故障计算和稳定计算等提供原始数据。
潮流计算的结果是电力系统稳定计算和故障分析的基础。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在电网规划阶段,通过潮流计算,合理规划电源容量及接入点,合理规划网架,选择无功补偿方案,满足规划水平的大、小方式下潮流交换控制、调峰、调相、调压的要求。
(2)在编制年运行方式时,在预计负荷增长及新设备投运基础上,选择典型方式进行潮流计算,发现电网中薄弱环节,供调度员日常调度控制参考,并对规划、基建部门提出改进网架结构,加快基建进度的建议。
(3)正常检修及特殊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计算,用于日运行方式的编制,指导发电厂开机方式,有功、无功调整方案及负荷调整方案,满足线路、变压器热稳定要求及电压质量要求。
(4)预想事故、设备退出运行对静态安全的影响分析及作出预想的运行方式调整方案。
以上这些均是电力系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潮流计算的意义。
同时潮流计算对于电力系统的检测也有积极的影响。
综合各方面的用途,我们不难发现: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中应用最广泛、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种电气运算。
有着重要价值和广泛前景。
图1 潮流计算用图参数:T1、T2 SFL1-16000/110 (121±2×2.5%)/6.3∆P S=100KW ,∆P0=10.5KW,V S%=10.5,I0%=0.9 T3 SFL1-8000/110(110±5%)/6.3∆P S=52Kw ,∆P0=12.76Kw ,V S%=10.5 ,I0%=1.1 T4 2×SFL1-16000/110(110±2×2.5%)/10.5∆P S=62KW ,∆P0=11.6KW ,V S%=10.5 ,I0%=1.1导线LGJ-150 γ0=0.21Ω/Km,x0=0.4Ω/Km,b0=2.8×10−6s/Km,要求:⑴计算参数,画等值电路;⑵进行网络潮流计算;⑶不满足供电要求,进行调压计算。
3.1 设计思路这是一道潮流计算题,按照一般潮流计算的步骤将元件转换为等值参数,这里我们进行真实值的直接计算,并用近似计算计算。
由于负载给出,线路长度已知,我们可以将如图闭环的潮流计算分解成4个开环单电源的潮流问题进行计算,并计算是否有调压的必要。
3.2潮流计算过程3.2.1 各元件参数计算⑴120Km线路R1=r0 l1=0.21×120Ω=25.2ΩX1=x0 l1=0.4×120Ω=48ΩB1=b0 l1=2.8×10−6×120S=3.36×10−4S⑵100Km线路R2=r0 l2=0.21×100Ω=21ΩX2=x0 l2=0.4×100Ω=40ΩB2=b0 l2=2.8×10−6×100S=2.8×10−4S⑶70Km线路R3=r0 l3=0.21×70Ω=14.7ΩX3=x0 l3=0.4×70Ω=28ΩB3=b0 l3=2.8×10−6×70S=1.96×10−4S⑷变压器 T1,T2R T1=R T2=∆P k U N2S N2×103=110×1212160002×103Ω=6.188ΩX T1=X T2=U K(%)U N2100S N×103=10.5×1212100×16000×103Ω=96.082Ω∆S1=∆P0+j I0%100S N=(18.5+j0.9×16000100)KVA=(0.0185+j0.144)MVA⑸变压器 T3R T3=∆P k U N2S N2×103=52×110280002×103Ω=9.831ΩX T3=U K(%)U N2100S N×103=10.5×1102100×8000×103Ω=158.813Ω∆S3=∆P0+j I0%100S N=(9.76+j1.1×8000100)KVA=(0.00976+j0.0088)MVA⑹变压器 T4R T4=∆P k U N2S N2×103=62×1102160002×103Ω=2.93ΩX T4=U K(%)U N2100S N×103=10.5×1102100×16000×103Ω=79.406Ω∆S4=∆P0+j I0%100S N=(11.6+j1.1×16000100)KVA=(0.0116+j0.176)MVA3.2.2绘制等效电路图2 等效电路图3.2.3 功率分布计算1、各元件功率损耗 1) 两台T 4变压器并联损耗:ΔS o ′=2ΔS 0=0.232+j0.352ΔS T4=S 2U N2(12R T4+12X T4)=10.22+6.221102(1.465+j34.705)=(0.0173+j0.468)MVA 2) T 3变压器损耗:ΔS T3=S 2U N 2(R T3+X T3)=5.62+4.421102(9.831+j158.813)=(0.0412+j0.666)MVA 3) 100Km 与70Km 线路交点4 末端功率损耗:S 4=∆S T4+∆S LD4+ΔS o ′=[(0.0173+10.2+0.0232)+j (0.468+6.2+0.352)]MVA=(10.2405+7.02)MVA4) 120Km 与100Km 线路交点3末端功率损耗:G 1G 24=10.2+j6.2LD 3=5.6+j4.4S 3=∆S T3+∆S LD3+ΔS 0=[(0.0412+0.00976+5.6)+j (0.666+0.088+4.4)]MVA=(5.651+j5.154)MVA5) 1.4间100Km 线路损耗:S LD14=717S 4=717(10.2405+j7.02)=(4.217+j2.891)MVA S LD14′=S LD14−j B 22U N 2=(4.217+j1.197)MVAS 1(1)=S LD14′+S LD14′2U N 2(R 2+X 2)−jB 22U N2=(4.217+j1.197)+(0.0333−j1.6305)MVA =(4.2503−j0.433)MVA6) 1.3间120Km 线路损耗:S LD13=1022S 3=1022(5.651+j5.154)=(2.569+j2.343)MVA S LD13′=S LD13−j B 12U N 2=(2.569+j0.3102)MVAS 1(2)=S LD13′+S LD13′2U N 2(R 1+X 1)−j B 12U N2=(2.596+j0.3102)+(0.0139+j0.0266)−j2.0328MVA =(2.61−j1.696)MVA7) 2.4间70Km 线路损耗:S LD24=1017S 4=1017(10.2405+j7.02)=(6.0238+j4.1294)MVA S LD24′=S LD24−j B 42U N 2=(6.0238+j2.9436)MVAS 2(1)=S LD24′+S LD24′2U N 2(R 4+X 4)−jB 42U N2=(6.0238+j2.9436)+(0.0546+j0.104)−j1.1856MVA =(6.0784+j1.862)MVA8) 2.3间100Km 线路损耗:S LD24=1222S 4=1222(5.651+j5.154)=(3.082+j2.811)MVA S LD23′=S LD23−j B 32U N 2=(3.082+j1.1172)MVAS2(2)=S LD23′+S LD23′2U N2(R3+X3)−jB32U N2=(3.082+j1.1172)+(0.0187+j0.0355)−j1.694MVA=(3.101−j0.5413)MVA位置1点总损耗:S1=S1(1)+S1(2)=(4.2503−j0.433)+(2.61−j1.696)=(6.8603−j2.129)MVA 位置2点总损耗:S2=S2(1)+S2(2)=(6.0784+j1.862)+(3.101−j0.5413)=(9.1794+j1.3207)MVA4 调压计算计算1.4线路上的电压值:S1(1)′=S1(1)+j B22U N2=S LD14′+S LD14′2U N2(R2+X2)=(4.2503+j1.261)MVA位置4由G1提供的电压为:U41=U1−∆U1=U1−P1(1)′R2+Q1(1)′X2U1=121−4.2503×21+1.261×40121=121−1.155=119.84KV由于119.84的输入电压大于110额定值,所以调压关系不满足。
(经验证其他3路均不满足关系)所以需要降低121KV端的输出电压和提高110的输入额定值T1(121±2×2.5%)/6.3的变压器取输出121×(1−5%)=114.95KvT4(110±2×2.5%)/10.5的变压器取输入110×(1+5%)=115.5Kv调压后:U41=U1−∆U1=U1−P1(1)′R2+Q1(1)′X2U1=114.95−4.2503×21+1.261×40114.95=114.95−1.155=113.73KV<115.5Kv 所以满足调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