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组:16青山不老》公开课课件_1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组:16青山不老》公开课课件_1
老人还有宏伟设想……
1970年3月5日 春天的晋西北,还是一派荒凉的土尘。去年的霜冻还在我们
的黄土地上盘旋,西伯利亚大风像冬日般肆虐着。 老人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了……
1974年9月21日 老人唯一的女儿又从城里回来,劝他回城了。他可敬的老伴,
与他风雨同舟一生;没见着最后一面,就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乡 亲们也觉得老人该享享清福了,种树的活儿太苦了。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 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 么了不起的奇迹。
3700亩相当于2467900平方米 相当于65个实验小学的总面积。 相当于12000个报告厅的总面积 相当于50000个普通教室的总面积
受各种恶劣气候影响,400万亩 土地沙化,1000万亩水土流失。
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 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
一位山野老农,一座杨柳青山,一 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他——植树老人 高富,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 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花儿永远这么红!青山永远不会老!
一位山野老农,一座杨柳青山,一 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他——植树老人 高富,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 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颁奖词】
花儿永远这么红!青山永远不会老!
【入选主题】
这是一个关于(
【入选理由】
【颁奖词】
)的故事
推荐阅读: 《从伐木劳模到植树英雄——马永顺》 《吕梁“植树英雄”传——乔建平》 《“野人”——张侯拉》
【入选主题】 这是一个关于(
)的故事
【入选理由】 找一找文中哪些文字、哪些叙述让你产
生这样的感受,划一划,再想一想为什么?
1974年9月21日

六年级语文上册 青山不老1_1-5

六年级语文上册  青山不老1_1-5

教育课堂笔记T H E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A L T E M P L A T E
部编版六年级上
新知导入
天气如此恶劣,唯有改变才能在此安居。

有一位老人他深知这一点,几十年来,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人类改造自然的奇迹——山野老农,这个故事的主人公。

走进作者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其代表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
课文链接
晋西北,位于山西,通常指的是保德、河曲、偏关三县,他们隶属于忻州市,隔黄河、长城与陕西、内蒙古相望。

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

水库论坛https://。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青山不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青山不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导语】《青⼭不⽼》⼀⽂⽤清新的笔触向我们记叙了⼀位⼭野⽼农,⾯对⾃然条件的恶劣和⽣活条件的艰⾟,义⽆反顾地投⾝到植树造林⼯作中,⽤⼗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绿洲的故事,赞扬了⽼⼈与环境做⽃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第⼆⼗课《青⼭不⽼》课⽂原⽂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在⼭沟⾥,⼭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的波浪,风⼀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我知道这条⼭沟所处的⼤环境。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风常来肆虐的地⽅,是⼲旱、霜冻、沙尘暴等与⽣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过去,这⾥风吹沙起,能⼀直埋到城头。

当地县志载:“风⼤作时,能逆吹⽜马使倒⾏,或擎之⾼⼆三丈⽽坠。

”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我对⾯这个⼿端⼀杆旱烟袋的瘦⼩⽼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我还知道这个院⼦⾥的⼩环境。

⼀排三间房,就剩下⽼者⼀⼈。

⽼⼈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粮扛上铁锹进沟上⼭;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六⼗五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离世。

他可敬的⽼伴,与他风⾬同⾈⼀⽣;⼀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他已经⼋⼗⼀岁,知道终有⼀天⾃⼰也会爬不起来。

他的⼥⼉三番五次地从城⾥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就是⽣命的归宿。

他敲着早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五年啊,绿化了⼋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林业收⼊资助每户村民买了⼀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爬不起来为⽌。

在屋⾥说完话,⽼⼈陪我们到沟⾥去看树。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洼⼭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层层的树形成层层的梯。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
《青山不老》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阅读提示:
1、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 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2、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 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
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 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 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 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 同辉了。
课堂小练笔:以“青 山是不会老的”写一 段自己的感想。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课文原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课文原文

青山不老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当地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

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

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六十五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他已经八十-一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他敲着早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层层的梯。

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

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

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20课《青山不老》01 名师教学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20课《青山不老》01 名师教学课件PPT

共存、与日月同辉,老人的精神将一直激励着我们保护环境、美化家园。
青 山 不 老
AOYAMA IMMORTALITY
课文 写作特点

1.文章层次井然有序,内容清晰。

文 风
文章以作者看到老人院外的山林景观为切入点,进而描写了老人改造山林

的环境状况以及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最后以作者的心灵感触升华全文,点明了
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再想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
题。




AOYAMA IMMORTALITY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 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

1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山洪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

“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
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第二部分 (第2-5自然段)主要写老人改造山林所遇到的困难和取得的成果。
6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
字词 词语搭配

字 词 百 花
(凶恶的)豺狼
(险恶的)地方 (邪恶的)念头
(恶劣的)环境
青 山 不 老
AOYAMA IMMORTALITY
第三部分|课文风景
TEXT SCENERY

课 文
19 青山不老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青山不老》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青山不老》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青山不老》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青山不老》课文原文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当地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

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

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六十五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他已经八十-一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他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他敲着早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层层的梯。

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

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

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青山不老》知识归类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青山不老》知识归类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第六单元第19课《青山不老》知识归类【重点词】四字词语: 三番五次风雨同舟日月同辉不紧不慢近义词: 恭敬——恭顺肆虐——暴虐劲挺——挺拔词语理解:﹝盘踞﹞非法占据;霸占(地方)。

文中指中国的晋西北经常受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归宿﹞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

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

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文中指老人的院子里到处充满着绿色,到处被植被所围绕。

【重点句】1.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解析:这句话写出了黄土与绿树、老人与青山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关系。

2.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解析:“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人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他生命的意义在巍巍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大,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3.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解析:这是一个比喻句,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示了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4. 青山是不会老的。

解析:这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点名了文章的主题。

老人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和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

老人的精神不老,青山也必将长青。

5.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解析:这句话表明老人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事业。

【写法】1.采用篇末点题的手法,揭示文章的主题。

示例: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2.现实和过去互相对照,表现出了老人改造山林的巨大意义。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原文+课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原文+课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原文+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游历青山,感悟岁月流转,但自然永恒的故事。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领会文章主旨;分析文章结构,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 领会文章主旨,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永恒。

3.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的主旨,领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重点:掌握生字词,分析文章结构,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青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青山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一句典型句子,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句子仿写。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课文《青山不老》2. 生字词:依次列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4. 写作手法:比喻、拟人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青山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大自然的文章,提高写作水平。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领会文章主旨,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永恒”。

2.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的“理解课文的主旨,领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小组讨论”环节。

4. 作业设计中的“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青山的作文”。

一、教学目标“领会文章主旨,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永恒”是本节课的核心目标。

为实现此目标,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作者对青山的感悟,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界的永恒,进而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原文+课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原文+课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原文+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原文的学习和理解,对文中生词、短语、句型的掌握,以及对文章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表达的探讨。

具体章节内容为: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主题讨论。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短语、句型的用法,提高语文素养。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

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课文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表达的理解。

重点:生字词、短语、句型的学习和运用;课文的阅读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发音,培养学生的语感。

3. 生字词学习:讲解课文中生字词、短语、句型,让学生做好笔记。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表达。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实践情景,讲解相关例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查学习效果。

7. 主题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青山不老》2. 重点生字词、短语、句型。

3. 课文结构及主题思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略。

(1)课文中描述了哪些自然景观?(2)作者通过这些自然景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大自然,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原文+课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原文+课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原文+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主要围绕文章的原文进行深入学习。

教学内容包括:文章的朗读、生字词的学习、句子的理解、文章主题的把握。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一部分,介绍“青山不老”的含义;第二部分,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第三部分,解读文章的深层含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2.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用法,提高词汇量。

3.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事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深层含义的解读、语言特色的分析。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文章主题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青山的图片,引出“青山不老”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读写练习。

4. 句子理解:教师挑选文章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5. 文章主题解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探讨文章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6.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字词和句型,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

7.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文章的语言特色,给出例题进行讲解。

8.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一是生字词,二是文章主题。

生字词部分用红色粉笔书写,文章主题部分用蓝色粉笔书写,形成对比,便于学生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和句型,写一篇描述自然景色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描绘自然风光的文章,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鼓励他们多写作、多练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句子赏析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句子赏析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句子赏析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

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2、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事没有完成,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3、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

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

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

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

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4、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课文原文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kàng)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nüè)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jù)之地。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六单元第 20 课《青山不老》重要知识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六单元第 20 课《青山不老》重要知识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六单元第20 课《青山不老》重要知识点归纳一、引言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们,在部编版语文上册的学习中,《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了一位老人与青山的传奇故事。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课文,探寻其中的重要知识点。

二、课文基本信息1.主题:本文通过描述一位山野老农,用15 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赞美了老人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奉献精神。

2.文学体裁:记叙文。

3.作者信息: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4.主要内容:讲述了一位老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坚持植树造林,用自己的双手绿化了家乡的沟沟坎坎,创造了一片绿洲。

5.中心思想:赞扬了老人不畏艰难、执着奉献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三、重点字词1.生字读音、写法和词义:1.粼(lín):形容水、石等明净。

如“波光粼粼”。

文中“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 这里描写了狂风的威力,“粼” 字虽未直接出现,但可通过理解此句感受自然环境的恶劣。

2.虐(nüè):残暴。

如“虐待”“肆虐”。

文中“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肆虐” 一词表现了狂风的凶猛,突出了老人植树造林的艰难。

3.踞(jù):蹲,坐。

如“盘踞”。

文中“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盘踞” 一词可让人体会到老人与青山的紧密联系。

4.淤(yū):水道被泥沙阻塞。

如“淤积”。

文中未直接出现该字,但可从老人植树造林改善环境的内容中,想象到曾经可能存在的水土流失、河道淤积等问题。

5.擎(qíng):向上托;举。

如“擎着红旗”。

文中“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 形象地写出了狂风的强大力量。

2.多音字:1.载:zǎi(记载)、zài(装载)。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优质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优质课件

3.生活条件艰苦。
(小环境)
4.同伴、老伴相继过世。 (小环境)
这是中国的 晋西北,是西伯 利亚大风常来肆 虐的地方,是干 旱、霜冻、沙尘 暴等与生命作对 的怪物盘踞之地。
县志载:“风 大作时,能逆吹 牛马使倒行,或 擎之高二三丈而 坠。”
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老人不仅留下了青山,还留下了更 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 精神,绿化环境、保护家园的奉献精神。 老人的精神不老,青山也必长青。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 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 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 的怪物盘踞之地。
默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 小环境是什么样的?
1.老人早出晚归,一门心思只有植树造林。
2.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 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3.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 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 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 的怪物盘踞地。
你如果有机会来到 这座青山,看到老人创 造的绿洲,又看到老人 的铜像,站在铜像前, 你会从心底里对这位可 敬的老人说什么?
结构梳理
青 恶劣环境
山 不
光荣事迹
老 青山不老
青山绿水 造福后代 山川共存
主题概括
课文紧紧抓住三个问题来展开——老人创 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是在怎样的环境 下创造的,以及“ 青山不老 ”的含义,且逐层 深入地感受老人 保护家园、造福他人 的无私奉 献的精神。
拓展延伸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暂时由 我们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 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 然后有非常之功。

青山不老课件(共36张PPT)

青山不老课件(共36张PPT)

(fēng yǔ tóng zhōu) 比喻共同渡过困难。
风 雨 同 舟 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将风雨同舟。
2
0
2 3
(guī sù) 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六 年
归 宿 例:植树造林就是他生命的归宿。

语 文
坚强有力地挺立着。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
字词 词语释义
2
0
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
2 3
(sì nüè) 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六 年
肆 虐 例:洪水肆虐,淹没了大量的农田。


非法占据;霸占(地方)。文中指中国的晋西北经常受到干旱、


(pán jù) 霜冻、沙尘暴的迫害。

盘 踞 例:解放战争时期,许多土匪都盘踞在山上。
2
1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
0
2

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3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老人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所做出的贡献。



2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
文 上
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

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
二三丈而坠。”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
创造了这块绿洲。
段解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原文+课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原文+课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原文+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原文的学习和理解,对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历史、文化等知识点的讲解,以及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深入剖析。

具体章节内容为:《青山不老》原文及相应课件。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主题思想。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解与之相关的自然、历史、文化知识。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及自然、历史、文化知识点的讲解。

重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课件中的美丽山水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3.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分析文章结构,阐述文章主题思想。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难点句子为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填空、改写句子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关注大自然,关爱环境。

六、板书设计1. 课文《青山不老》2. 生字、新词:逐一列出,并标注解释。

3. 文章结构:起、承、转、合。

4. 主题思想: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

(2)将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进行改写。

(3)结合课文,谈谈你对环保的认识。

2. 答案:(1)略。

(2)略。

(3)示例:环保是指人类为了保护大自然,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活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环保意识得到增强。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课文知识点讲解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课文知识点讲解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课文知识点讲解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见解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课文知识点讲解,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课文知识点讲解多音字卷:juǎn(卷曲)juàn(试卷)载:zǎi(记载)zài(载客)劲:jìng(苍劲) jìn(有劲)恶:è(凶恶)ě(恶心)wù(厌恶)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参:cān(参加)shēn(人参)cēn(参差不齐)近义词创造——制造盘踞——占领险恶——凶恶选择——抉择恭敬——尊敬领悟——领会劲挺——挺拔风雨同舟——同舟共济三番五次——接二连三反义词干旱——湿润险恶——和蔼恭敬——傲慢宏伟——渺小风雨同舟——过河拆桥勇敢——害怕不紧不慢——心急如焚理解词语丈:原市制单位,一丈约等于3.3333米.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盘踞:非法占据.文中指经常受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的迫害.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劲挺:坚强有力地挺立着.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非常旺盛. 淤泥:河流、湖沼、水库、池塘中沉积的泥沙.文中指树下堆积的泥土.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文中指老人的院子里到处充满着绿色,到处被植被所围绕.治理:管理,处理、整修.领悟:领会的意思.风雨同舟: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山川共存:与山川融为一体.日月同辉:日月的光辉交相辉映.三番五次:形容次数很多,次数频繁.不紧不慢:形容心情平静,行动沉着.句子解析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上下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奉献.2.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事没有完成,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3.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别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4.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另一种东西〞,外表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5.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这是总结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中心,升华主旨.老人留下的不仅是这片青山,还有更珍贵的东西——保护环境的意识,造福后代、造福人类的精神.老人植树造林、保护家园的精神永远流传,青山必将长青.问题归纳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篇绿洲,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2.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答:文中的老人用十五年的时间,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将原来狂风肆虐、沙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盎然的青山.3.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转化为的“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转化为的“另一种东西〞是指转化为青山绿水,转化为不屈服于恶劣环境,顽强执著地开辟荒山、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4.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奇迹的?(1)山沟环境十分险恶.(2)生活条件艰苦.(3)老人年老、瘦小.(4)同伴、老伴相继离世.5.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创造了这片绿洲,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他的生命的意义在这茫茫的绿洲中得到延伸,他的精神与青山共存,永垂不朽.课文分段第一段(1):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景观和一幅喜人画卷.第二段(2-5):写老人改造山林及绿化山沟所面临的困难以及所取得成绩.第三段(6-7):写“我〞的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点出文章中心意旨.课文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语文同步练习-青山不老1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肆虐.( ) 盘踞.( )
杨liǔ( ) pán( )腿
杨shāo( ) hàn( )烟
荡yàng( ) zāi( )树
2.多音字组词。

cān( ) ě( )
参cēn( ) 恶è( )
shēn( ) wù( )
sù( )
宿xiǔ( )
xiù( )
3.把词语补充完整。

风雨( )( ) 不( )不( )
日月( )( ) 三( )五( )
一泻( )( ) 滔滔( )( )
4.写出下列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 )
(2)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 )
(3)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 )
5.选择句中合适的词语。

(1)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A.抉择 B.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A.归宿 B.住宿)。

(2)这位老人还有(A.雄伟 B.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3)这位普通老人让我(A.领悟 B.感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4)他已将生命(A.变化 B.转化)为另一种东西,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6.给句子排序。

( )它们没有一丝哀愁,也不感到一点悲凉。

( )在瑟瑟的秋风中,落叶簌簌地飘到地上。

( )因为它们懂得自己一生曾给人们献出过一片片绿荫,把大地装扮成绿的海洋。

( )于是,它们终于落下来了,从相伴了一个春夏的树上悄悄地落下来了。

7.课内文段阅读。

①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拳,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②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1)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说出第②段中画波浪线句的大意。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

”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

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

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

人们都说:郡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哪些句子写出了“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请用“——”从文中画出来。

(3)文章写道:“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

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


这些记叙采用了_______的表现手法。

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

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这句话与上文的哪句话相照应?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照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联系全文看,这表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略
参加恶心宿舍
2. 参差恶劣住一宿
人参厌恶星宿
3.同舟折扣如梭年载千里不绝
4.(1)比喻 (2)拟人 (3)拟人
5.(1)B A (2)B (3)A (4)B
6.2 1 3 4
7.(1)略 (2)风大的时候,能把牛马等大牲畜吹得向后倒退,有时候能把它们卷上七八米的高空再抛下来。

8.(1)种树老人 (2)略
(3)对比突出表现了种树老人种树、爱树,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

(4)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

深刻含义:种树老人在人们心中留有深刻印象,人们永远记住他。

(5)形象地表现丁种树老人完全、彻底的奉献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