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人生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底什么样的音乐才算中国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不仅指中国民族乐器演奏的古代乐曲,还有民歌,戏曲,乐府歌集,古代文人音乐等等。“中国传统音乐”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中,分为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但一般是把歌舞音乐并入民歌,于是就变成了四大类:民歌、民族器乐、曲艺(即“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杜亚雄先生则将中国传统音乐分类为: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我更赞同后面这个分类,包含面更宽,而且分出了音乐风格。

但分类不能说明问题,我们知道古代音乐的精髓并不在这些概念中,而是留在一些传说中。像《高山流水》、嵇康弹奏的《广陵散》,还有孔子的“三月不知肉味”。在这些故事里有中国古代音乐的精神。

荀子的《劝学篇》记载了“高山流水”的故事。楚国琴师俞伯牙,琴艺精湛深远,无人能懂,终日独坐深林里弹奏。只有樵夫钟子期听懂了他的琴,他弹一曲《高山》,他感“峨峨兮若泰山”,他弹《流水》,他叹“洋洋兮若江河”。两人成了知音,后子期病亡,伯牙摔碎了他的琴,从此不再弹奏。这个故事留下了“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佳话,音乐将人与人深刻地联系起来,这样的精神交流描绘了古代音乐的神奇与乐人的高洁。《论语述而》中记载,“子在齐问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韶》是古代齐国的一种音乐,孔子听闻之后竟然三个月都不想吃肉,这说明韶是一种非常高雅的音乐,意境清远。

嵇康是魏晋南北朝时的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他爱弹《广陵散》,《广陵散》是一支古代琴曲,中国十大古曲之一。这支乐曲表现了“聂政刺韩王”的故事。古曲里很少有这样杀气腾腾的音乐,充满了戏剧张力。嵇康生性耿直逍遥,见不得官场黑暗,他辞官到郊区当铁匠。这是一个非常有生命激情的人,喜欢打铁、锻造,熊熊火焰,喜欢广陵散中的桀骜。这样的人最终难逃一死。嵇康最后被司马昭处死,临刑前鼓琴一曲《广陵散》,他觉得自己的生命不足惜,但他惋惜这支《广陵散》不能再流传了。像嵇康、阮籍这样的艺术家,他们都称得上是行为艺术家了,他们都是中国艺术中道家精神的体现。

我们在这些传说里懂得了许多中国古代音乐的审美尺度。可见,除了民间音乐,还有大量具有深厚哲学根基的文人的音乐。像《梅花三弄》《广陵散》,古琴音乐,姜白石的自度曲等等,这些文人音乐中蕴藏着中国古老艺术的精华。如今,这些美学精神在瞿小松、陈其钢、何训田、郭文景、徐怡等中国当代音乐家的作品中延续。

2、在中国乐器中哪些因素比较重要?

中国乐器有好多种,比如拉弦乐、吹管乐、打击乐等等,非常多。最典型的就是我们平常都会见到的古筝、琵琶、古琴、二胡、竹笛、阮等等。在古代民族乐器是以材质来分类的,分为金石土革孢等等。中国民乐给大家的感觉就是过于轻盈,低音声部缺乏,不够有力,不够有立体感。作曲家何训田也认为,大部分中国乐器本身的独奏性不强,也就是说声音本身的张力不够。不像印度的乐器,本身就有生动的音色。目前大部分中国当代作曲家都在不断地发掘传统乐器的表现力,让它们更符合当代审美。

我们的民族乐器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古老。民族乐器几乎也是一门考古学。特别著名的有湖北出土的2400年前的曾侯乙编钟,在香港回归的时候,编钟曾被用来演奏谭盾的乐曲。编钟有三层,每一层采用不同律制,并且可以随意转调。编钟体现了中国古代律制的发达和音乐事业的辉煌。但这是一种使用最不方便的乐器,因此也便渐渐失传了。

我们小时候都是在一些古老的传说中听说一些古代乐器的。比如像“琴瑟相和”。其中琴就是现在的古琴,而瑟是什么?所谓“琴瑟相和”,说明瑟是与琴是一种相似的乐器。它们都是拨弦乐器,不过瑟的琴弦比琴多,有点像现在的古筝。琴与瑟都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

还有一个传说,是关于古代美人王昭君的。王昭君擅长弹琵琶,有一回,乐工给她做了一把新琵琶,这把琵琶比平时用的尺寸小了一圈,昭君笑它:“浑不似”,因此,后来这种小琵琶就叫了谐音“火不思”。相比传统琵琶,它的音色更轻盈,音区更高。

还有一种我很喜欢的中国乐器,叫做埙。这也是一种古老的吹管乐器,音色朦胧,带有风与黑夜的气息。据说,项羽身陷“十面埋伏”的时候,四面楚歌的“楚歌”就是用楚国的民间乐器埙来吹奏的。那个声音天生苍凉,马上就吹得军心涣散。

中国乐器还具有审美意义。古代乐器的形相、名字都很美。像我们在《孔雀东南飞》里面读到了,刘兰芝是弹箜篌的,箜篌这个名字太美了,我就很想知道箜篌是什么样的?后来翻找资料,才知这是一种古代的弹拨乐器,有竖箜篌和卧箜篌。其中竖箜篌像是缩小版的竖琴。中国乐器不像西方乐器那么肃穆,它本身就是一件装饰艺术品。像竖箜篌会在琴柱头上雕一个大龙头。涂上鲜艳的漆。这种箜篌现在还有,只是弹的人比较少,这种乐器的曲目也比较少。还有像古琴,很多古琴都有一个非常美的名字,有飞泉,瑞玉,一天秋等等。有了一个名字,好像每一张琴都有了个性和灵魂。在古琴的制作中,制琴师将玉石碾碎,混在漆中,涂在琴板上,因此琴身从不同角度绽放着光辉。还有像古代的琵琶,我们去看古代乐器展,都会看到琵琶上雕着繁复艳丽的图案,非常精美。我们有古诗道:“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可见,在诗中,箫和美人一样,都是风景。

还有一个故事也许大家都熟悉,就是高渐离击筑刺杀秦王的故事。在这里,乐器变成了武器,是真正的武器而不是精神武器。筑这种乐器现在已经失传了,据说这种乐器很像古筝,不同的是古筝的指板是木制的,筑是竹制的。它也不像古筝那样拿来弹拨,而是用一支小竹棒击打琴弦发声的。荆轲在易水告别朋友的时候,高渐离击筑为他送行,筑发出了高亢的音响,伴随着众人的合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后来荆轲行刺失败,高渐离用灌了铅的筑来袭击秦王,当然,他也失败了。在蒋勋先生的《孤独六讲》中,谈到了“革命孤独”,其中就例举了高渐离刺秦的故事,他说“项羽失败了,屈原失败了,荆轲失败了,可是他们的失败惊天动地。”他认为这样孤独的革命,这样为理想奋斗的失败,是很美的。用乐器来刺杀,就是革命孤独之美的最强烈体现吧。

3、中国现代音乐如何发展中国传统音乐?

如何发展传统音乐,这是中国当代作曲家最为关切的问题。像谭盾、陈其钢、瞿小松、何训田、周龙等等作曲家很早就有了民族意识,他们在音乐学院学习的时候,就已经在探索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结合了。比如像谭盾,他的道路是很独立很个性化的,在19岁之前他没有接受过传统的音乐教育,但他进入音乐学院之后,大三的时候,就以一首弦乐四重奏《风雅颂》获得了国际作曲奖。这首《风雅颂》,不为呈现古代原貌,而是强调了古代的神秘、遥远和古朴。这和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的创作意图一脉相承,直接以东方古老文化冲击现代艺术世界。可见谭盾在学习音乐的最初就意识到了,中国作曲家的根基在于民族性,可以说,他在接受西方体系化音乐教育的同时就在思考自己的个性化道路,因此最快地获得了成功。在这方面瞿小松也是一位代表人物。瞿先生提出,中国音乐家不要被西方的音乐思维干扰。这个说法很绝对,但也是目前对音乐教育盲目西化的警醒。这么多年,瞿先生读《金刚经》《六祖坛经》,并著书立说,几乎成了中国哲学家。他的音乐也一样,从最初的《MONG DONG》,一种山野的粗旷,走向了老庄精神,走向了《寂》《行草》这样安宁的内心世界。中国古代的艺术,讲究线条、留白,讲究隔断,等等,与西方的庞大的立体效果并不相同。如今瞿小松隐居在上海郊区,潜心写他的越来越淡泊静默的音乐。

此外还有何训田教授。何训田是一位跨界艺术家,他以一系列的西藏音乐成名,我们都听过他的《阿姐鼓》。他是一位非常有个性非常睿智的作曲家。我觉得他最好的作品是他的《声音的图案》系列。《图案》中有一种更空灵的语音,提炼了东方精神,何训田在东方音乐中锻造了他自己的语言,这种语言不能确切地指出属于哪一种亚洲文明,但很显然它体现了东方的智慧。

4、外国人如何学中国乐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