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摘要本文针对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客观趋势,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主体方向、人力资源、硬件建设、组织创新和基本原则等若干问题,并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特征
数字化的发展正引发一场人类自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技术革命,网络已深深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大潮的推进,作为知识的殿堂——传统高校图书馆,正面临着一次全方位的技术革新,一个集信息储藏、加工、交互与传播于一体的崭新载体——数字图书馆正脱颖而出。数字图书馆替代传统图书馆已是势之所趋。
一、高校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必要性
所谓数字图书馆是以数字形式存储、传输、处理信息并将计算机网络、电子通信等技术集成运用于图书馆的现代信息服务系统,与传统图书馆以购买纸质书刊为主不同的是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大部分资金主要用于购买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和教学课件等资源,同时通过专业人员的工作将网上的免费资源进行加工和整合可以进一步延伸、拓宽和丰富图书馆馆藏资源。高校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良好的硬件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且大多数的高校都建立了校园网实行了网络管理集成化和管理功能自动化,因此在高校建设数字图书馆可以使读者真正实现足不出户查遍天下文献信息。
二、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这种既有区别又具有内在发展联系使图书馆人认识到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这样才能焕发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高校数字化建设也应把握这一主体方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
三、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人力资源,即数字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得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知识,并要通晓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和网络安全维护知识,即是通才、复合型的人才。目前,各类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尚囿于传统的馆藏、借阅工作模式。工作人员中的“两多”和“两少”现象较为普遍,即低学历者多,非图书馆专业毕业者多;图书馆学专业者少,懂信息技术者更少。
四、数字化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
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前提条件,不然,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犹如无米之炊、无本之木。数字化资源建设要立足于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馆藏资源数字化。就是根据各高校的学科特点、科研方向和日后的发展规模,建立个性化的数据库,实现目录检索、主题检索和全文检索;同时,还可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对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学术期刊作数字化技术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方位搜索引擎,实现网上轻松阅读和下载。
二是社会资源馆藏化。指对社会上已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和利用,大力拓展网上资源,通过对信息的搜索、跟踪和过滤,将有关资源分门别类地加以组织,供教师、学生使用。五、组织模式创新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保证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崭新的图书馆形态。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要构筑一个能与之相匹配的新的组织模式。
从宏观角度去探析数字化后的高校图书馆,它仅仅是日后社会广义数字图书馆众多节点的一个点,是狭义的数字图书馆。目前,学术界对狭义数字化的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组织模式)观点各异。笔者倾向于按主题来设置和划分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部门:
1.人文科学部门。负责人文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
2.自然科学部门(可根据各高校的科学设置状况,设置若干小组加以细分)。负责自然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
播等工作。
3.数字系统维护部门。负责软、硬件的维护,网络系统运行安全,数据保存备份等工作,兼管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及诉讼工作。
4.管理部门。保障图书馆内部信息的通畅,负责管理指令的下达、执行和反馈,进行上下沟通业务联系及馆际间横向协作等工作,并对图书馆的总体发展方向、管理目标,做出科学、前瞻性的规划。
六、改善硬件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
目前,高校图书馆大多在筹划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尽管起点不尽相同,但都还属转型发展期。数字化发展,硬件先行。考虑到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以数据处理和应用为主,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校师生访问馆藏资源、网上资源的需求,因此在选择技术和产品时应选择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可即时扩展,且易于维护。总之,高校图书馆的硬件条件改善要突出能创造开放式的信息环境,重点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建设高性能、高可用性的图书馆网络及服务系统。目前,各地高校相继建设校园局域网,建议网络主干采用千兆以太网,同时配备1000m高速以太模块为主干的交换机和交换集成器,使图书馆局域网骨干带宽达到1000m的能力,能基本满足日后数字信息包括多媒体信息传输和交换的容量之需。
2.多媒体阅览室建设。多媒体阅览室的开设满足师生多样化信息需求的有效服务手段。各校的多媒体阅览室建设要立足高起点、富规划,有条件的可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
3.书(刊)厅电子化建设。随着数字图书馆时代的来临,馆内电子资源占馆藏资源的比重将日益增大,单一的印刷型载体书厅难以满足读者需要。就地方高校图书馆而言,随书磁盘、光盘的量将会逐年递增,而现行的图书入书厅,光盘归电子检索室的做法,给师生入库查阅带来诸多的不便。
七、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应量力而行、因“校”制宜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项子工程,不应搞“小而全”、“大而会”,应遵循整体性原则,各馆的数字化馆藏资源必须各具特色,不必搞人为地重复。目前,国家教育部正在实施的calis项目,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建设的总体规划,是总纲,各高校图书馆要在服从calis规划的前提下,从地方性、办学特色性及用户需求个性等因素出发,量力而行,使有限的人力、财力资源和硬件条件在建设网络信息资源中发挥的效能达到最大化,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吴志荣.数字图书馆——从理论走向现实.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10.
[2]范晓鹏.关于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探讨.图书情报工作,2001(3).
[3]陈俊华.it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转型期建设.图书情报工作,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