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乐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乐都县古属西羌地,明代设碾伯卫。 青海省乐都县古属西羌地,明代设碾伯卫。位 于湟水中游,河流纵横,土地肥沃,环境优美, 于湟水中游,河流纵横,土地肥沃,环境优美,为 古代人们劳动、生息的好地方, 古代人们劳动、生息的好地方,孕育了丰富的古代 文化。乐都素以明代佛刹霍昙寺而驰名, 文化。乐都素以明代佛刹霍昙寺而驰名,1974年 年 发掘的柳湾原始社会氏族公共墓地,更加引人注目, 发掘的柳湾原始社会氏族公共墓地,更加引人注目, 使大批游人、学者前往揽胜考稽。 使大批游人、学者前往揽胜考稽。 瞿昙寺位于乐 公里处的南山脚下。 都县城南21公里处的南山脚下 都县城南21公里处的南山脚下。它是我国西北保 存最完整、规模宏阔的明代建筑群。这里清泉流水, 存最完整、规模宏阔的明代建筑群。这里清泉流水, 林木葱郁,寺院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红墙青瓦, 林木葱郁,寺院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红墙青瓦, 幽雅古朴,风景宜人, 幽雅古朴,风景宜人,寺南十余里就是连绵数百里 的莽莽雪山。 的莽莽雪山。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定 位是:全省主要的特色农业示 范区和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全省最大的煤焦化工业园区, 全省重要的建材工业基地、机 械零配件加工基地和高载能工 业区;青海东部次中心城市和 历史文化名城;全省特色鲜明、 结构合理、基础坚实的教育强 县;全省地域气息浓厚、文化 特色鲜明的集历史文化、自然 景观、河湟民俗、现代观光农 业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乐都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达30余种, 非金属中,石英石地质储量达10多亿吨,白云石储量4900万 吨,石膏储量8000余万吨,大理石工业储量5000余万吨。其 外,中坝玉、滑石、蛇纹石、陶粒粘土、石墨、红柱石等也有 相当储量。金属矿中,黄金(砂金)、铁、铜、铬、铅、锌也 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境内水资源充沛,水能蕴藏量达2万kw, 开发潜力很大。
乐都区位优势独特,地理位置优越,介于兰州、西宁两大省会城 市之间,县城西距省会西宁市63公里,东距甘肃省兰州市168公里, 距青海最大的航空港-曹家堡机场35公里,兰青铁路、兰西高速公路、 109国道横贯全境,交通便利,区位优越。邮电、通讯事业发达,电 力资源充裕,住宿、购物、餐饮、娱乐场所健全,金融服务机构完备, 形成了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市场经济相接轨的服务网络。
奋斗目标是:到2011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1亿元,年均递增13%, 较“十五”末翻一番,人均GDP达到1.12万元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 到6300万元,年均递增13%以上;行政辖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57.31亿元,较 “十五”末翻一番,年均递增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128元,年 均递增9%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65元,年均递增13%以上;城镇登记失 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33%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 内。到2020年,县域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 递增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 递增8%,人口自然增长控制在6‰以内。
我热爱我的家乡! 我热爱我的家乡!
谢谢观赏!
为了加快乐都乃至湟水流域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为了加快乐都乃至湟水流域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 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总体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 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总体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我县将坚 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 为统领,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乐都为目标, 为统领,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乐都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为重点,牢固树立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 农村为重点,牢固树立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大力发展 特色经济,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 特色经济,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整体提升县 域经济综合实力,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域经济综合实力,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社会和谐稳 定,确保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距县城20公里的瞿昙寺是国家级文物 保护单位,是西北地区规模宏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宫廷式建筑群。 柳湾原始社会墓地遗址,是考古界享有盛誉的一颗明珠,名扬国内外, 汉“三老赵椽碑”、南凉故都遗址、西来寺、关帝牌坊等都是闻名省 内外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境内还有古木参天、峰崖奇秀的水峡、仓 家峡、杨宗林和充满神话色彩的老鸦峡鲁班亭等名胜古迹。乐都传统 文化的多元内涵,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清道光年间, 由庙会而衍生的瞿昙寺花儿会,以其独特的演唱形式一直传承至今, 经久不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七里店“黄河灯”会全名为“九曲 黄河灯阵”,是依据《封神演义》中的黄河阵演绎而成,是本地区久 负胜名的民间艺术奇葩;“南山射箭、北山赛马”充分表达了群众丰 收后的喜悦之情;除此之外,还有高庙亭子、高跷,碾伯“竹马子” 以及皮影戏等历史悠久的民间文化艺术活动,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乐都历史悠久,文化渊源 深厚。根据新石器时代的文化 遗存证明,距今4000多年以 前,先民们就在这块沃土上繁 衍生息。秦汉以前,乐都属羌 戎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 前111年),汉军进入湟水流 域,乐都地区归入汉朝版图。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 设破羌县,属金城郡。南北朝 时南凉主立国,定都乐都。北 魏孝昌二年(526年),改乐 都郡为鄯州,移西都县于乐都。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 改西都县为湟水县,隶属鄯州(沿今乐都)。唐高宗仪凤二年(677 年),置鄯州都督府,督领鄯、河、兰、廓四州军政事务。开元二年 (714年),唐置陇右节度使于鄯州,辖治陇右12州,使乐都成为西北 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宋时称邈川、湟州、乐州。元时,乐都属西宁 州。明代先后设碾北卫、西宁卫碾伯右千户所,清雍正三年改为碾伯县。 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建省,改碾伯县为乐都县,沿用至今。
乐都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全社会重视科技,崇济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县现有高中6所,职业学校1所, 初中43所,小学242所,幼儿园3所,特教学校1所,在校学生达5.3 万人。
昌耀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文本对当代诗歌产生了 很大的影响,也是当代中国诗歌创作重要的收获,在我国诗坛享有很 高的声誉。这里也是昌耀先生的第二故乡,他曾在藏族乡生活多年, 组建了家庭,写下了著名长诗《哈拉库图》。
近年来,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力 实施“科教兴县、项目带动、蔬菜立县、工业强县、可持续发展” 战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县经济持续、快速、 稳定增长,特色经济框架初步形成,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经 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明显提高,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 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19.99亿元,同比增长13.04%。其中:第 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26亿元,同比增长5.39%;第二产业实现增 加值5.49亿元,同比增长12.6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23亿 元,同比增长16%。完成行政辖固定资产投资8.38亿元,同比增 长13.2%。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21万元,同比增长1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58元,同比增长14.9%。农民人均纯 收入2730元,同比增长17.93%。
红色土地
悠久文化和历史人物简介
作者:金宏
班级: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学号:1100306011 学号:1100306011
乐都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河中下游,东接民和县,西连平安县, 南临化隆县,北与互助县毗邻,东西宽64公里,南北长76公里,县域 总面积30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86万亩。全县海拔1850米至 4480米之间;境内属半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为6.9℃, 年平均 降雨量为335.4毫米,无霜期144天。全县辖7镇12乡,354个行政村,7 个居民委员会;2007年,全县总人口28.1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3.76 万人,是一个汉、藏、蒙、回、土等多民族聚居地区。2002年,被确 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