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人们的不合理开采利用资源,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各种环境问题也越发激化;加上各种自然因素,环境迅速瓦解。为生态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关部门制定解决措施的同时,也需要全民做到保护环境,把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把环保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关键词:环境问题解决措施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1地理区位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海南省全省陆地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本岛面积3.39万平方公里。

2012年末常住人口886.55万人,比上年增加9.17万人。全省人口出生率14.66‰,死亡率5.81‰,自然增长率8.85‰。

2013年海南省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55.3亿元,是2007年的1.7倍,年均增长11.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达到5147美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09.4亿元,是2007年的3.8倍,年均增长30.5%;固定资产投资2145.4亿元,是2007年的4.2倍,年均增长35.1%。

2 环境问题的若干特点

2.1 从地理环境看,海南省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环境问题有相对独立性一方面,海南省周围拥有较大的海洋空间和大气空间,大气循环主要受到南海大气环境的影响,对大气污染具有较强的稀释能力。另一方而,海南省是一个孤岛,地形中高周低,河流短促,雨水易冲涌入海,这决定了海南省的水循环有自己相对独立的途径,很难通过其他的途径取得补偿,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是海南环境保护的重大课题。

2.2 从环境现状看,海南省局部地区己出现了生态失调现象,但全岛的自然环境并未恶化,五十多年来,由于过度开垦滥砍乱伐,海南天然林而积大幅度减少,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加重,一些河流枯水期流量减少甚至断流,江河含沙量增大,从而导致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2.3从发展趋势看,海南的环境目标和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矛盾,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很重,海南今后的经济发展重点仍然是热带高效农业、工矿业和旅游业,而热带大农业中的种植业、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业发展,要求有较好的陆地自然生态环境和海洋自然生态环境,特别是国际旅游业岛发展,要求为旅客提供清闲、舒适和优美的环境。如果日前这种环境遭到破坏,就等于毁了热带大农业、水产业和旅游业,海南的自然资源不仅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而且有可能转化为劣势。此外,海南今后要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也必须保持一个优美的环境。显而易见,海南省未来发展对环境的要求是很高的。

但是,随着海南今后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开发,如果处理不当则有可能导致环境恶化。热带大农业的开发,不可避免地要扩大种植面积,导致盲目毁林开荒、滥垦乱伐或对土地进行掠夺式地开发,造成森林而积日益缩小.大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和局部气候变异,引起生态失调等问题;随着工矿业的开发。“三废”的排放总量必然大量增加.如果工业大局不当,管理不善、处理不利,则往往会引起严重污染,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健康造成危害;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发展,也必然带来大量的环境问题。

3 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3.1 关于江河水质下降和水污染防治问题

海南省江河水质面临着工业污染依然严重,生活污水污染日益加剧和农业面源污染口益

突出的严峻形势。据2006年1月结束的海南省入河排污CI普查,全省有52.65%的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总量为25727.08万吨,其中生活类占78.92%k,工业类占15.84%。三条江河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年接纳工业废水1029.1万吨,化学需氧量4210.3吨。此外,江河水质还遭受农业面源污染的威胁,处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叠加、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的态势。2004年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省江河湖库水质总体较2003年有所下降,部分中小河流水质恶化,水污染己经呈现出从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陆地向海洋发展的趋势,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水污染防治有待加强。

为此建议:

在工业废水治理方面,所有的工业企业都要有污水处理设施,并正常运转,同时加强污水日常监测,保证达标排放。污染大户要限期整治,否则依法责令停业、关闭、搬迁。新建工业企业必须严格进行“9评”依法、依标准建设污染防治设施并有效运行。

在生活污水治理方面,要分期分批整治,先抓好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沿岸城镇的污水整治。优先考虑建设龙塘、定城、金江、加积的污水处理厂。

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一是所有的畜禽养殖场都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大型养猪场要并入工业污染范围监管;二是要教育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三是禁止使用高毒、剧毒农药。

在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方面,要按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加快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定保护规划,落实保护措施,加强水源监管和水质监控,保证饮用水质安全。

此外,要加强中部地区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和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确保水资源总量保持稳定,使江河湖库保持一定的自净能力。

3.2 关于近岸海域污染和破坏问题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恶化趋势明显,赤潮现象时有发生。海洋污染主要来自陆源污染,一是近海生产经营活动如海水养殖、沿海高位池养虾、采钦等对近岸海域造成了严重污染;二是生活污水的污染,城乡生活污水和一些沿海饭店、宾馆直接向海洋排放污水;三是工业污染,一些企业不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规定向海洋排放超标废水,也是造成海洋污染的重要原因。此外,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珊瑚礁、红树林资源遭破坏的现象也偶有发生。虽然近海破坏珊瑚礁的行为有所遏制,但到远海如西沙群岛海域开采的现象仍有发生,炸鱼毒鱼以及偷采、贩运、买卖、加工珊瑚礁的违法行为破坏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平衡。由于建省前后一些沿海地区育目从事挖塘养殖、无序经济开发等活动,红树林遭受大规模破坏。1982年全省红树林有72639亩,至1998年减少约59000多亩,遭受毁坏近13000亩。《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出台后,破坏红树林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目前全省红树林面积58950亩。

防治海洋污染,要抓住两点,一是控制海上污染,二是控制陆源污染。从目前来说,控制陆源污染是主要环节。1要加强对近岸海域使用功能的统一规划,科学合理布局产业结构;2强化近岸海域的环境管理,坚决把住建设项目的坏境影响评价”,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总量;3要加人海洋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海洋环境违法违规事件;4要对重点海洋开发区如海日湾、三亚湾、陵水新村港、万宁东澳小海等进行综合整治,治理海洋污染,防治赤潮灾害;5沿岸城市和旅游点,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做到达标排放;6要重视防治旅游污染,加强旅游业的环境管理。

保护珊瑚礁资源,要认真贯彻《海南省珊瑚礁保护规定》,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有关市县、有关部门保护珊瑚礁的责任机制,加大力度打击破坏珊瑚礁资源的各种违法行为。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减少保护区内的经济活动,加强珊瑚礁旅游观光活动的科学监控与管理。建议抓紧研究设立西沙群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